导论 科学技术概论

合集下载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论述。

科学技术是指人类在实践中探索和应用自然规律的知识和技能。

科学是指通过系统观察、实验和推理,建立起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体系;技术是指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科学为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而技术的实践又反过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人类社会的起源。

从最早的火的发现、农业的兴起,到工业革命的爆发,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更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化学、机械等领域的突破性发明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工业化时代。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引入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其次,科学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人类的寿命,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便利性。

此外,科学技术也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形成。

同时,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引发了对于人类尊严和隐私的关注。

展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仍将持续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不断探索和突破。

人类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如何平衡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冲击等。

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管理,以确保科技的利益最大化,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姓名:王城佳专业:12机设3班学号:201214240326日期:2013/5/25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已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最本质的含义是”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的教育,经济,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教育,经济和文化前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

反之,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科技的革新,同时促进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变革。

接下来对科技对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具体的论述。

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考研-专业二《科学技术概论》考纲知识点整理

考研-专业二《科学技术概论》考纲知识点整理

《科学技术概论》考试大纲(一)导论:1.理解科学及其特性、技术及其特性科学:(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

(2)科学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技术:(1)技术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2)技术具有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

(3)技术的功能具有两面性。

2.理解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反映了人对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近代以后,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出现的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以至于今天科学与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融为一体。

(2)区别:技术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征。

科学更多地体现着人对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自然,技术更多地反映着人对于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改造自然。

(二)近代科学技术:1.了解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1)从14、15世纪开始在西欧和中欧国家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导致了教会的分裂,新教倡导个人自由思考,这在客观上为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社会前提。

(2)手工工场的出现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改进、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为进一步改进技术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

(3)远航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的社会和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等东方国家的科学技术的传入,对欧洲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恩格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2.科学革命的突破(了解天文学革命、医学生理学革命)(1)天文学革命: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激发了物理学理论和实践的革命,推动了力学研究的发展,成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而且,“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的支柱,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的发表成为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宣言书。

(2)医学生理学革命:维萨留斯通过解剖,确定了男女肋骨数目相等,并于1543年发表了《人体结构》。

科学技术概论1——导论

科学技术概论1——导论
第三页,共54页。
如何学习《科学技术概论》?
宏观上,把握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近代、现代、当代、未来。
中观上,熟悉主要学科发展的进程:天文 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生命 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纳米技术、地 学与环境科学等。
微观上,掌握重要科技事件和主要科技概 念。
第四页,共54页。
被称为“科学研究”。
第十六页,共54页。
再次,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当代物理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约翰·齐曼认为,只有把科学
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才能理解科学。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实质 ,是使科学成为以“生产科学知识”为使命,并因此具有特定 功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科学建制化的过程就是逐步形成 一种维系“科学知识生产”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模式和制度安排 的过程。
有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和经验的、零散的知识之分。现代的 科学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规范化、体系化并经过充分 论证和检验的知识体系,是知识的成熟形态;但在科学发展 的早期,那些经验的、零散的知识以及通过思辨方法和经验 方法获得的知识,仍然被人们看作是“科学知识”。从经验 的、零散的知识到理论化、系统化、分门别类的知识,从思 辨的方法、经验的方法到实验的方法、数学的方法,说明科 学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
13.《教育技术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何克抗等编 2002
第八页,共54页。
主要内容
导论 第一编 近代科学技术(第1-4章) 第二编 现代科学技术(第5、9章) 第三编 当代高新技术(第13、14章) 第四编 科学技术与社会(第16-18章,自学)
第九页,共54页。
导论
“科学” 的解析 “技术” 的解析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汤浅光朝的“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学说 李约瑟和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建国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远景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独家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独家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独家资料)名词解释1.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的科学,它担负着探索新领域、发现新元素、创造新化合物发展新原理等重大理论任务。

2.科学精神:人文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科学文化的核心3.虚拟现实: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的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等,生成一个逼真的感官世界,参与者可通过手、眼、耳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及动作,与该感官世界进行交互。

4.光纤通信:是以激光代替电流,以光缆代替电缆进行的通信。

5.射电天文学:通过观测天体的无线电波来研究天文现象的一门学科。

6.大科学:是指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的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研究的事业。

7.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功能的技术。

8.宇宙空间站:是指建立在宇宙空间,适合人类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基地。

9.酶制剂:指从生物体中,经分离、提纯而得到的具有一定纯度和活力的酶制品。

10.信息高速公路:是现代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是以最新的数字化光纤传输的,智能化计算机处理的,多媒体终端服务技术装备的地区或国家规模的多用户、大容量、高速度的交互式综合式信息网系统。

11.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周密的分子设计,把蛋白质改造为合乎人类需要的新的突变蛋白质。

12.产业技术: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不同技术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系统,一定产业一般与某一类劳动过程的技术相关,或以这一类的技术为主。

13.脉冲星:指具有短周期脉冲辐射的新型恒星。

14.暗物质:在宇宙学中又称为暗质,是指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进行研究,也就是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的物质。

人们目前只能通过重力产生的效应得知,而且已经发现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

15.星际分子:是指存在星际空间的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

16.微波背景辐射:是指来自宇宙空间背景上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辐射。

17.系统的环境: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联的事物构成的集合。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

1.什么是科学与技术?它们之间是何关系?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包含四种含义:⑴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⑵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⑶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⑷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

技术: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和技能,也就是方法;包括实现技能技巧时的各种工具或设备,也就是手段,前者是技术中的软件,后者是技术中的硬件。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就相同点而言,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2、就不同点而言,如果说科学更多地体现着人对于自然的认知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自然;技术更多地反映着人对于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改造自然。

2.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是什么?(1)建立了“日心说”;(2)日心说的发表是近代跨时代的发展;(3)近代天文学诞生的标志;(4)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的支柱。

3.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对近代科学有何意义?经典力学的建立对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一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推广应用到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上,对经典物理学建立意义重大。

二是经典力学与其他基础学科相结合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经典力学在科学技术上有广泛的应用,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4.简述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将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尤其是这样。

科学技术概论(第二版)电子教案导论PPT文档48页

科学技术概论(第二版)电子教案导论PPT文档48页
科学技术概论(第二版)电子教案导 论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源自。——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科学技术概论资料

科学技术概论资料

1、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走向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当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那些自古以来,人们就努力探索,而至今人们仍在不停的研究,关系到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自然奥秘。

当代人们关心的自然科学中的重大基本问题有: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起源、宇宙的结构层次和物质的基本单元和非线性科学。

3、高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及其产品的统称,或者说高技术是指那些对国家军事、经济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和尖端技术。

高技术的特征是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4、知识经济的比较确切的概念应该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就是“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时代。

5、知识经济的特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资产投入无形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产权化、新的价值取向、新的市场观念、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6、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和制定发展战略,虽然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不完全一致,但是在以下六个方面达成共识:(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2)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重点倾向知识产业;(3)建立高科技园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4)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高技术产业化;(5)加快企业调整,鼓励企业技术创新;(6)增加教育投入,重视终身教育,大力开发智力资源。

7、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八大行星。

8、用不同的方法对宇宙年龄的估算值与标准模型给出的很接近,现在普遍认为,估计宇宙年龄在100亿—150亿年之间。

地球的起源问题实际上就是太阳系的起源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2)技术具有自然属
性 (3)技术具有社会属 性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基本区别:
– 目的不同:科学的目的是形成知识,最终成果为 学术论文;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产品; – 对象不同: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技术的对象是 人造物。 – 问题的语词不同:科学的问题是,事物是怎样的 (how things are),技术的问题是,事物应当怎样 做(how things ought to be); – 社会规范不同:科学规范,知识公有,无私利; 技术规范:专利制度或保密制度。
什么是科学? 词源来自拉丁文Scientia,本意为学 问、知识。 分科之学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最初译为“格致”。 1897年,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中引进了
“科学”一词。 1915年,留美学生创办〈科学〉刊物,随后, 确定科学为“Science”的标准译法 当代西方:科学与技术的高度分化,科学社 会化的进程受到人文主义的审视与节制 当代中国:科学概念的泛化,成为真理的别 称。孕育了科学崇拜的种子与土壤。
火箭
航天飞机
一、科学技术的起源;(原始时期 → 公元前4000年)
二、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时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14世 纪) 三、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时期;(公元14→18世纪) 四、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时期;(公元19世纪前后) 五、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时期;(公元20世纪)
主要内容
一、古代及近代自然科学
二、现代自然科学
三、现代高技术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
谈到科学,你会想到什么?
在实验室里忙碌的科学家? 复杂的仪器?
高深的知识?
家用电器厚厚的说明书? ……
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
诗人: “看啊!苏格兰的奶牛都是棕色
的!” 科学家: “我想不是这样。应该说苏格 兰的奶牛至少有一头是棕色的。” 数学家: “我想你们都错了。应该是苏 格兰的奶牛至少有一头的半身是棕色 的。”
现代技术: technology,人工智能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
记》指出:“天有时,地 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其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工记
二、什么是技术
"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
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 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 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 集合。"
古代 现代 生产 科学 技术 技术 科学 生产
今天
科学技术化 技术科学化
科学技术一体化
什么是技术?
Techne(“艺术”、“技
艺”) logos(“言词”、“说话”) 的结合。 亚里士多德把Techne看 作是关于制作的卓越智慧。
亚里士多德
技术的三种历史形态
古代技术: techne、skill、craft
近代技术: technique、 technology
– Art(狄德罗《百科全书》)
不同的目标
科学家:令人信服地发现和解释世界。探讨
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找普遍规律。 数学家:探讨事物的数字上的特点和相互关 系。 文学家:表达对事物的情感、意愿、价值, 并以此感染他人。 以情动人与以理服人
科学是什么?不是什么?
——不同的夜空里看月亮
幼儿园里顽童们的“堆积木游戏”(知识与
心理建构的“格式塔”) 马戏团里魔术师手中的“套箱”与“魔棒” (惊奇的“不可思议”) 大森林迷途里的一次“寻路”“探险”与 “求生”
科学是一幢大“别墅”
一座有历史的、带花园的大房子(别墅或大宅
门),有许多门(逻辑进路、历史学进路、社 会学进路、语言学进路、哲学进路、伦理学进 路等)可以进去,有许多楼层和房间,有前厅, 有后楼梯。 还有许多不同的房客(分科研究者、多学科学 者) ——构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 交互映照和纠缠“线团”
科学技术概论
课程要求
总学时:32学时 授课方式:重点内容以讲授为主,辅之以 课堂讨论和自学、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 整个课程考核包括: 出勤(20%)+平时发言 (20%) + 考试(60%)
张 衡
亚里士多德 哥白尼
牛 顿
达尔文
爱因斯坦
瓦 特
爱迪生
地动仪
郑和宝船
瓦特蒸汽机
西门子电机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过程不同:技术有它自己的历史,技术的历 史与人类一样古老,直到十九世纪科学与技 术才有了密切联系; 对人类起的作用和发挥的功能不同:科学是 开发未知领域的,提供精神财富,技术是满 足人类现实需要的,提供技术财富; 社会价值不同:科学是认知价值,技术是生 产力价值。
科学与技术的相互联系
科学起源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古希 腊人的“人文精神”——对人的自由和理 性的信仰
导论
一、什么是科学? 首先,科学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创造性
的智力活动; 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
科学的特征和属性
知识的客观真理性 内容的无阶级性 劳动的探索性 认识形式的抽象性 理论的解释性和预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