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式风机基础施工及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一、基础施工前准备在进入风机基础施工的现场,应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勘查,了解施工前的地质环境,掌握基坑的状况、沉降情况和孔洞等。

其次,在施工前应该清理场地,保证施工区域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施工人员需要熟悉施工图纸,选择适合的机械、工具和仪器设备,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出现故障影响施工进度。

二、基础施工方法1.打桩。

在进行风机基础施工时,常常需要对地基进行基础加固,这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打桩的方法。

在选择打桩机械和设备时,应该结合场地情况和设备效率,进行合理选择。

打桩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按照固定的标高和偏差要求进行打桩。

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注意施工区域内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2.沉井。

在进行风机基础施工时,常常需要挖掘沉井、坑梁,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出土和钻孔的方法进行施工。

在进行沉井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对地质情况进行仔细的勘察,选定施工的位置和深度,避免出现沉降和坍塌等安全问题。

3.浇筑基础混凝土。

在进行风机基础施工时,常常需要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注,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浇筑机械和设备进行施工,如泵车、混凝土卡车等。

在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我们需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均匀性和流动性,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养护。

三、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要求。

在进行风机基础施工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和孔洞等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设备,以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我们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避免施工中出现差错和安全事故。

2.质量检验。

在进行风机基础施工时,我们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和验收。

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和规范,检验施工的标高、平整度、强度等指标,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我们还应该进行现场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优化

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优化

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优化郝渊博(内蒙古能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 要:风机基础的选型是整个机组正常运行的关键,由于风机塔架的高度问题,对应产生的弯距就会比较大,这主要是根据其风机基础的整体设计和荷载量所控制的,对风机基础的位置和沉降的要求比较高。

在风电场投资项目中,选择适合工程的风机基础, 对整个项目工程的合理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根据当前的基础选型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进而为后期的基础选型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风机基础选型;桩基础;优化中图分类号:TU4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20)16-0070-020.引言由于风机选型的基础在实际的设计过程标准比较高,在进行具体的风机基础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种设计 参数,经统筹考虑后,进而为整个基础的选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此外,有些地区地基土为软弱土层或高压缩性 土层,常规基础方案很难满足相应的要求,但是桩基础却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地质条件。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一 定要对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一方面是由于地基处理的费用在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大,另一方 面,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对地基处理的方案也有区别,只有综合把握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后,方可进行统筹设计和优 化。

总之,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而为后期的基础选型 创造有利的条件。

1.风机基础选型根据基础具体埋深的大小,基础主要分为浅基础与深基础。

目前风电机组单机容量逐步增大,风力发电机组基 础的结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以下以锚栓式为例示意,实际中采用基础环式的也较多):第一类风机基础为普通扩展式基础,具体分为:方 形、多边形及圆形,目前设计中,以圆形扩展基础及八边形扩展基础应用最为广泛,此类基础埋深较浅,一般约 为3.0m 〜4.0m 左右(具体埋深与风机荷载、基础持力 层深度、冻深有关),结构形式较为简单,施工难度相对 较小,塔筒与风机基础的连接采用预埋基础环或锚栓连接。

陆上风机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陆上风机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陆上风机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近些年,我国风电事业发展迅猛。

随着风电建设的快速发展,风机基础设计分析水平也显著提高。

风机基础形式由最初的传统重力式扩展基础发展到梁板式基础、高台柱基础等多种基础形式。

标签:风机基础;基础设计1 风机基础形式分析1.1 重力式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扩展基础是目前国内陆上风电场最常采用的一种基础形式。

一般通过基础环或预应力锚栓将上部荷载传给基础。

基础底面形状一般有正方形、六边形、八边形以及圆形,目前最常用的是正方形和圆形。

通过计算认为,尽管方形基础混凝土用量比圆形基础略大,但在相同工况下,方形基础的基底压力分布较为合理,基底脱开面积较小,并且钢筋使用量较小,对于盛行风较为固定的地区,适合选用方形或多边形基础。

重力式扩展基础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首先根据轮毂高度、单机容量、风速、荷载水平及地质条件等确定基础底板的尺寸和高度。

然后分别计算基底反力、沉降、倾斜、基底脱开面积等。

分别校核地基承载力、基础变形及稳定性是否同时满足规范以及风机厂家的要求。

重力式扩展基础施工较为简便、工程经验丰富、适用范围广,但是这种基础形式抗压能力有余,抗弯效率不高。

由于整体刚度较大,基础边缘与地基脱开面积起到控制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容量的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的悬挑板长度过大,需要大量的混凝土,经济性较差。

1.2 梁板式基础梁板式风机基础是由基础台柱、基础底板、从台柱悬挑出的放射状的主梁、封边次梁组成。

主梁格间由素土夯实,底面通常为八边形或圆形。

上部荷载通过基础环传递给主梁,再由主梁传递给次梁及地基。

这种风机基础形式主要通过主梁的刚度抵抗基础变形,通过基础及梁格间的填土自重共同抵抗倾覆力矩。

相对于重力扩展基础,梁板式基础偏“柔”,能够充分发挥主梁的抗弯特性,使基地压力分布更为合理,从而减小基地脱开面积。

目前,梁板式风机基础仍参考《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中重力式扩展基础的设计方法,对梁板式风机基础的力学特性以及计算方法的深入分析未见报道。

陆地风机基础型式及优缺点

陆地风机基础型式及优缺点

陆地风机基础型式及优缺点一、扩展基础优点:1、抗弯、抗剪能力强。

2、埋深较浅,挖填方较小。

3、基础刚度大,力学模型简单,结构安全性高。

4、对地基土的适用范围广。

5、与基础环锚固较好,基础与上部结构整体性好。

6、施工工艺成熟,施工周期短,得到实践的检验。

缺点:1、基础工程量及占地面积较大,造价较高。

2、不适用承载力低、不均匀变形较大的土层上。

3、不适用土层不均匀的地基。

二、桩基础优点:1、提高承载力,能适用表层有厚度较大的低承载力、大变形土层的地基。

2、基础承台埋深较浅,减低挖填方量。

3、桩一般埋于承载力及抗变形能力较好的岩土上,有利于减少不均匀沉降。

缺点:1、桩和承台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施工工期长。

2、桩施工难度较大,打桩过程中容易出现断桩、斜桩等问题,降低基础安全性。

3、受运输及起重设备限制,单节长度一般都不大,需要接桩。

三、肋梁基础优点:1、基础混凝土和钢筋用量相对较少。

2、为重力式基础,依靠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来平衡风机的倾覆力矩,抗倾覆能力较好。

3、能适用变形能力较差的地基。

缺点:1、基础下部为梁板式,厚度相差较大,基础环及基础台柱的纵筋锚固能力较差。

2、基础占地面积大、整体刚度较小,受力比较复杂。

3、梁格中需采用夯实的级配砂石作为配重替代部分混凝土,对回填土的回填质量、压实系数等要求更高,增加施工难度。

4、基础放射状主梁受力很大,配筋多而密集,其与台柱的纵向钢筋交叉,较独立扩展基础而言,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

四、岩石锚杆基础优点:1、适用于基岩埋藏较浅、开挖困难、岩体风化程度低、岩体岩质较硬、块体大、裂隙少、基岩较完整的岩石地基。

2、基础直径较小,有利于减少基础占地面积。

3、基础埋深较小,有利于降低基础的混凝土及钢筋用量,减少基础开挖及回填量,降低造价。

缺点:1、锚杆的施工工艺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大,基础安全性低。

2、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吃浆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工程量风险较大。

3、在正式施工前,需做锚杆的抗拔试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锚杆进行检测,增加施工工期。

风电风机及箱变基础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风电风机及箱变基础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风电风机及箱变基础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方案一、内容综述您是不是想了解风电风机和箱变基础建筑以及安装工程的施工方案?那我们就直奔主题,简单地聊聊这方面的内容。

这风电工程里头包括两个部分:风电风机的建设安装和箱变基础建筑的部分。

其实也就是大风车一样的风机怎么立起来,还有那些储存电能的箱子怎么稳稳地放在地面上。

听起来挺有意思的,对吧?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咱们得说说风电风机,大家都知道,风电风机就是靠风来发电的家伙。

怎么让它稳稳地站在那里,又能捕捉到最多的风呢?这就涉及到选址和安装的问题了,风机的安装位置得选得特别好,既要风大又得稳定。

然后就是怎么把它立起来的问题了,这个过程得用到专业的工程机械,还有技术人员的智慧。

这可不是简单的搭积木,得确保每一个部件都安装得稳稳当当的。

接下来是箱变基础建筑的部分,箱变就是用来储存电能的箱子。

这个箱子得有个坚实的基础,才能确保运行稳定和安全。

这得按照科学的建筑方法进行,得保证土地基础的牢固性和箱体的稳定性。

这个过程同样需要专业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来完成,等这些都准备好了,就可以进行电力的输送和分配了。

整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技术活儿加体力活儿,需要工人们一丝不苟地按照方案进行。

整个过程得严谨、细致,不能有半点马虎。

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对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工程的顺利完成吧!1. 项目背景介绍在全球环保大潮中,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成熟,风电项目日益增多,我们迎来了这一重要工程——风电风机及箱变基础建筑、安装项目。

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它承载着人类对清洁能源的期望和对绿色未来的追求。

想象一下当风力转化为电能,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与温暖,我们仿佛看到了风电为地球环境带来的变化。

而我们此次要开展的项目正是这背后不可或缺的工程——从基础的建筑到风机的安装,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这个项目是为了让这片土地更好地利用风能资源,将自然的恩赐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风机基础分类及对比

风机基础分类及对比
基础环的防腐与塔架的防腐方案一致,因此不存在后期使用过程 中基础环的腐蚀问题。 适用条件: 适用于所有陆上场地。
底法兰处混凝土损坏
2.1基础分类(第一种分法)
2.1.2 锚栓式基础
技术特点:风机塔架与基础之间通过锚栓连接;通过对锚栓施加预应力, 从而实现 塔架在基础上的固结;由于锚栓的下端固结于基础的底部,因 此整个基础刚度一致, 不存在突变,受力合理。
3地基土的处理
3.2.4振动充法: 振冲法又称振动水冲法,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
2.2基础分类(第二种分法)
2.2.4岩石锚杆基础
技术特点:直接通过岩石锚杆,将塔架固定在岩石地基上的基础型式。
岩石锚杆基础
岩石锚杆基础
缺点: 岩石锚杆防腐能力不足,基础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直接将锚杆固定在基岩上, 因此对地勘的要求较高。 优点: 充分运用基岩的承载力,可以明显减少基础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工程量,有效节省成本。 适用条件: 岩石地基
3地基土的处理
3.1处理方法的分类
柱锤冲扩桩法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
换填垫层法
预压法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地基土的 处理方法
振冲法 砂石桩法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夯实水泥土桩法
水泥土搅拌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
石灰桩法
单液硅化法和咸液法
法各 有种 不方 同法 的的 适选 应取 对与 象地 。质
条 件 关 系 非 常 密 切 , 不 同 的 方
1.基础分类:
风机基础
基础环式 锚栓式
第一种分法
扩大板基 础
梁板式基 础
PH基础
岩石锚杆 基础
第二种分法
2.1基础分类(第一种分法)

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研究

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研究

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研究
杨奕颖;迟洪明;李红有
【期刊名称】《风力发电》
【年(卷),期】2022()4
【摘要】风力发电在新能源鼓励政策的大背景下发展迅速,为提升风电场建设的经济性,行业内展开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为梁板式风机基础,采用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的方式。

本文叙述了国内装配式风机基础研究现状,并提出两种梁板式新型装配式方案和施工流程。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杨奕颖;迟洪明;李红有
【作者单位】龙源(北京)风电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
【相关文献】
1.装配式结构预制叠合梁生产质量控制的研究——提高预制叠合梁产品优良品率
2.装配式预制构件精益建造的SWOT分析——以南京D集团装配式预制构件研发生产基地为例
3.轻量化预制装配式箱变基础研究
4.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抗倾覆及受力特性研究
5.2022年北京高考导数压轴题解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础环——混凝土梁板式风电基础结构受力特性计算与分析

基础环——混凝土梁板式风电基础结构受力特性计算与分析

2018年第8期2018Number8水电与新能源HYDROPOWERANDNEWENERGY第32卷Vol.32DOI:10.13622/j.cnki.cn42-1800/tv.1671-3354.2018.08.018收稿日期:2018-05-22作者简介:毕枫桐,男,助理工程师,从事结构工程、新能源风力发电工程设计方面的工作。

基础环———混凝土梁板式风电基础结构受力特性计算与分析毕枫桐,裴元义,金 飞(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4)摘要:在风电基础中,钢基础环式混凝土风机基础应用广泛,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注意基础环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力集中问题。

通过对某工程基础环式混凝土风机基础进行ANSYS静力学仿真分析,明确了基础环与混凝土界面应力分布特点,为优化设计与改进施工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风电基础;基础环;混凝土;界面;受力特性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3354(2018)08-0074-05StructuralStressAnalysisoftheWindTurbineFoundationofSteelBaseRingandConcreteBeamandSlabBIFengtong,PEIYuanyi,JINFei(ShanghaiInvestigation,Design&ResearchInstituteCo.,Ltd.,Shanghai200434,China)Abstract:Inwindpowerplants,thewindturbinefoundationofsteelbaseringandconcretebeamandslabiscommonlyadopted.However,thestressconcentrationoccurredbetweenthesteelbaseringandtheconcreteshouldbetakencareofinthedesignandconstructionofthefoundationstructure.Basedonapracticalwindturbineexample,astaticstressanalysisiscarriedoutforthebaseringtypeconcretefoundationwithANSYSsoftware.Thestressdistributioninthein terfacebetweentheconcreteandthesteelbaseringisdetermined.Theresultsprovideimportantreferenceforthedesignoptimizationandconstructionimprovement.Keywords:windturbinefoundation;steelring;concrete;interface;stresscharacteristics 风能是一种安全、清洁、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技术是多学科综合的一项新兴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梁式风机基础施工及质量控制
摘要分析风机基础混凝土的施工要点,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

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风电基础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关键词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施工措施
1工程概述
内蒙古化德和平风电场(49.5MW)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境内。

风机基础采用板梁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直径为16.4m,高3.0m,埋深2.6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

板梁式基础的底板和梁,由于构件尺寸大,其散热条件受到限制,致使水化热积蓄在混凝土体内,从而引起内外温差,使得混凝土产生温度变形,当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将产生温度应力。

升温阶段,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内外温差,混凝土表层收缩受内层的约束,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破坏基础结构,影响风机基础的使用寿命。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
混凝土浇筑后,硬化期间水泥会释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热量不及表面热量散失快,造成内外温差过大,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主因之一。

因此,抗裂的关键是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本工程在确保混凝土各项指标前提下,采用以下措施降低热峰值及推迟升温时间。

1)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由于掺入了大量混合材料,使水泥水化时产生水化放热量大大降低,因而使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升较小。

2)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采用外掺法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

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3)使用粗骨料掺加适量减水剂,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水灰比,控制其坍落度,从而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量,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加2kg减水剂,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4)混凝土配合比。

本工程采用混凝土泵车入仓。

混凝土中的砂石要有良好的级配,避免混凝土泌水。

砂率宜在40%~45%之间,水灰比宜在0.5~0.55之间,坍落度宜在15~18cm之间。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3.1混凝土搅拌
场区内设1座混凝土搅拌站。

根据最大混凝土浇筑量和浇筑时间,在混凝土运输能力满足搅拌站出料能力的前提下,选择2台IS750机型为砼主搅拌站。

高温季节混凝土搅拌前,为减少砼坍落度损失,试拌筒和砼罐车要加水空转数分钟后将基水倒净后,方可投入使用。

3.2混凝土运输
砼的运输质量,直接关系到砼的质量和浇筑质量,砼浇筑前工地按连续浇筑单位时间需用量,结合交通路线和运距,确定罐车配备数量,以保证进入现场的砼不离析,不分层。

满足坍落度要求并控制在初凝时间内,砼运输时间应尽量短,以免砼料离析或失脱。

3.3混凝土浇筑
1)浇筑顺序:预应力锚板内部浇筑→主梁浇筑→次梁浇筑→底板浇筑。

2)砼浇筑由下向上,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为保证砼的分层之间不出现冷缝,必须在每层砼初凝前覆盖下一层砼。

3)由于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4)为保证砼分层结合良好和密实,混凝土振捣使用Ф50和Ф30振捣棒,严格掌握砼最佳振捣时间(一般为25s左右),砼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棒间距以400mm为宜,梅花形布置。

跟进浇筑方向依次振捣,以砼泛浆和不再冒气泡为准。

振捣棒应插入下一层5cm,保证上下层砼结合,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局部钢筋过密部位,辅以人工扦插和外部震动保证砼的密实。

5)砼表面要做到“三压三平”:首先按标高的基准用铁锨拍平压实。

其次初凝前用抹子压实,铁抹子抹平。

最后终凝前用木模子打磨、压实、整平,防止砼出现收水裂缝。

3.4混凝土测温
1)基础混凝土浇筑时预埋测温管。

测温管的长度分三种规格,测温点沿基础轴线布置三处。

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

每组测温管有3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管),便于测量基础内不同深度的温度。

2)混凝土浇筑完压平、达到初凝后。

开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测温采用水银温度计。

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期应加强测温,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

大气温度、环境温度每天测四次,混凝土入模温度每工作班不少于三次。

养护期对混凝土的测温,前3d每2h测一次,4d~7d每4h测一次,后一周每6h测一次,每次测温均应做好记录。

测温指标包括:大气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等。

混凝土降温速度根据工程情况控制在1℃/d~2℃/d范围内。

3)按规范要求,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达到25℃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保温等,及时调整混凝土内外温差。

4)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

3.5混凝土养护
1)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大于14d。

在养护期应加强测温,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规范的规定。

2)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铺设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

3)底板、异性梁和柱的交接处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

4大体积混凝土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
4.1减少水泥水化热
选择低水化热水泥及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升。

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粉煤灰水泥,适量掺减水剂或适量掺粉煤灰。

4.2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控制其含泥量不超标(石子含泥量小于1%,砂含泥量不大于3%),采用合理水灰比及配合比。

加强混凝土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采取二次投料法、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应及时排除表面泌水,再用木抹子在混凝土表面反复搓压直至混凝土初凝,表面泛白为止,防止表面裂缝产生,以提高表面混凝土抗拉强度,在基础内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

4.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避开热天浇捣混凝土,夏季采用地下凉水拌制混凝土,对骨料喷冷水雾进行预冷等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温度,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每层20~30cm为准,减缓浇筑速度,利用浇捣面散热。

4.4防止表面散热而造成过大内外温差
表面加强养护和保温(本项目采用二层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及时回填土)等措施进行处理。

5结束语
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着重从原材料品种、规格、配合比、拌制前温度、拌和物入模温度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控制温升,减少温度应力,防止裂缝出现。

工程实践表明,按上述措施施工,混凝土内外温差得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2]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