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尊重的爱孩子
关爱、尊重每一个孩子

关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是人的本能,但所有人爱的对象不同,作为教师的爱,我认为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宽容。
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
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清楚的意识到尊重与关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从爱护出发,宽容待人,加强疏导,把更多的爱赋予学生,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作为教师不应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人,而应该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既是他们的良师又是他们的益友。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她叫齐爽的学生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她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
她品学兼优,工作能力也很强,还有舞蹈方面的特长,现已被北大附中所录取。
然而,在这背后还有一些并不为人所知的情况。
我刚刚接触这个孩子的时候是四年级,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连小队长都不是,在学习上并不是很用心,还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
记得那时,因此请她家长不止一次。
但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很有潜力。
有一回,她的数学作业做得很差,我与她很深入的谈了一次,从讲题谈到了自己的理想和今后奋斗的目标。
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触动,从此我们交上了朋友。
在一次中队会中,我给了她一次发挥她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她出色的完成了主持的任务。
从这以后,她看上去像变了一个人,越来越有自信,进步也越来越明显了。
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也能积极发言了,从不热心班集体活动到成为了一名学校的大队长。
在这期间她的每一个进步,哪怕是很小的,我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
而她不论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问题都会第一个找到我。
通过与齐爽的交往,使我感到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而这些正是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去挖掘和培养的。
尊重使我走进学生的内心,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期待着有人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去尊重他们成长的需求。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做父母的都很爱孩子,但是,怎样才是最合适的,却大可商榷。
真正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要有三点: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亲情。
其二,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成长。
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该有的困难。
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做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的个体。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尊重,爱就是去了风格。
孩子得到的爱越多,会变得越好。
当然,这里说的“爱”似乎需要做界定。
比如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之类。
但是,不管怎么界定,基本的内涵不容怀疑,就是一种倾注感情的关心、爱护、鼓励、欣赏、理解和尊重。
家长们总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称赞孩子时也多用这个“乖”字。
“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乖顺,就是温良、听话,其二是乖巧,就是伶俐、机敏,把这两个含义统一起来就比较全面了。
仔细分析起来,孩子真正可爱的和值得鼓励的“乖”,其实把包含了三个因素。
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关心和体察他人的感受,这是同情心,是善良。
二是达理,就是讲道理,懂道理这是理解力是智慧。
三是在通情达理的基础上,能够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求,这是自制力,是节制。
所以“乖”应该是善良、聪慧、节制这三种积极品质的综合表现。
亲子之爱是爱的课堂,不但对孩子是如此,对父母也是如此。
如果说,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财富,那么,对于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
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在时光中了。
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这只能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长大后,把一份他的孩提时代的完整记录交到他的手上,他会多么欣喜啊。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爱小孩是一种本能,尊重小孩是一种教养周国平说,爱小孩是一种本能,尊重小孩是一种教养。
是的,为人父母对小孩的爱是出于一种本能,不用学也会。
尊重小孩,如此一种美好的教养,我们还需要慢慢修炼。
我们深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小孩,没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
我们不要苛刻小孩,也不要苛刻自己,过度的焦虑与惧怕,以及与小孩之间不必要的意志较量,都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试着,从这些小事做起,学着尊重小孩。
-01-把“不”用在恰当和关键的时候在养育中对小孩说“不”就像本能一样,是专门自然且容易的情况。
假如每天数百次对一个小孩说“不”,专门快那个“不”就不管用了。
关于1-2岁的小孩,主动摆弄各种东西是他探究世界的方式,你能够把一些贵重、易碎的东西放在他看不到、够不到的地点,而减少对他说“不”。
关于大一点的小孩,假如不是什么涉及人身安全、阻碍他人的行为,能够尝试用其他积极的方式,而减少对他说“不”。
-02-幸免当面评论小孩,更不能在众人面前数落小孩有的时候,你认为可能只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字眼,确实是无心之失。
然而谁明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最不喜爱听到大人当众说自己的那个地点不行,那儿不对。
那种难受的心情,用脚趾头想一想都不要让自己的小孩再一次经历。
-03-多给小孩一些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益小情况,让小孩自己决定,大情况,让小孩参与讨论,发表意见。
如此民主的氛围,不用等到小孩上学后就能够开始。
在他还可不能说话的时候,他也能够选择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
-04-承诺小孩的情况一定要做到许诺之前,请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做到。
假如不能,请不要轻易承诺。
事实上,不管对谁,这一点也是做人的道理。
假如有专门情形没法做到,请向小孩说明情形,取得他的谅解。
对待小孩跟对待成人一样,讲究诚信。
-05-永久不要恐吓小孩恐吓,对小小孩而言是专门卑劣的招数。
因为担忧危险行为而恐吓他,因为不乖乖吃饭而恐吓他,因为想让他静一静而恐吓他。
爱孩子的100种方法

爱孩子的100种方法
1.与孩子保持亲密接触:把孩子放在你怀里,给孩子轻轻的拥抱,多让孩子亲近你,也让孩子感受到爱的紧紧拥抱。
2.尊重孩子的感受:一般来说,爹地都是比较强势的,但你要知道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感受,所以你要多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3.给孩子创造安全感:孩子需要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大人之间要少争吵,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4.多给孩子真心的爱:爱孩子,不单单只局限在口头上,还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多花时间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真心的关怀和爱。
5.把孩子当做朋友:与孩子交流时,要把自己的观点直接告诉孩子,不要像是对待小孩的那种模式,而是把他当朋友一样对待,以朋友的口吻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孩子有可以和你一起讨论的权利。
6.鼓励孩子的发展:对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培养方式,不断地鼓励孩子,多表扬孩子,让孩子在发展上有更多的进步。
7.尊重孩子的意见建议:你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建议,用你的方式去帮助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
8.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无论孩子是要做什么都要清楚的去关注他,给他一些小小的考验,但也要清楚的指导他,即使你现在很忙也要抽出少许的时间看看孩子。
家长如何爱孩子总结

家长如何爱孩子总结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支持,下面总结了家长如何爱孩子的几个方面:1. 理解和尊重孩子爱就是理解和尊重。
家长要理解孩子的个性、喜好和特长,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见。
不要将自己的期望、成就和经历强加于孩子身上,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2. 给予孩子关注和陪伴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
家长要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交流,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
3. 传递正面价值观父母是孩子价值观的第一批导师。
家长要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念,如诚实、勤奋、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等。
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就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为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鼓励和赞扬孩子往往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赞扬来树立自信心。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肯定和赞美,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这将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努力的动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5. 给予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家长要给予孩子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
适当地给予孩子适应挑战和处理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从失败和挫折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6.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听取他们的内心想法和烦恼,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同时,也要教导他们正确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7.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在家庭中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
通过亲子互动、家庭聚会等活动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增进亲子关系。
家庭应该是一个温暖、和睦的地方,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8.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爱的体现还包括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孩子家务、学习或其他任务,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这样的培养将使孩子成为有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人。
尊重和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家长意见及建议

尊重和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家长意见及建议尊重和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的家长意见和建议是:1.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思想:每个孩子都独特,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特点。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发展和表达自己独特才能的机会。
2. 倾听和理解: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尽力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这样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使孩子感到被重视和关心。
3. 给予支持和鼓励:家长应该积极支持孩子的兴趣和努力,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赞美。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4. 提供稳定的陪伴和关怀:家长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有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共度时光,关心他们的生活,参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5. 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隐私: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不过度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
同时,也要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让孩子愿意与家长分享他们的感受和问题。
6. 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和价值观: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并且给予他们在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和发言权。
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行为和价值观。
7. 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该教育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且学会承担后果。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总而言之,尊重和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支持和鼓励,并提供稳定的陪伴和关怀。
同时,家长也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隐私,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和价值观,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这样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让他们在温暖和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爱孩子的五个层次

爱孩子的五个层次包括:
1.舍得给孩子花钱:这个层次属于物质层次,家长会尽量满足孩
子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能会给孩子提供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
这种物质上的满足虽然可以让孩子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但如果过度满足,可能会变成一种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陪伴孩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会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
伴孩子,和孩子互动、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给予孩子关注和爱。
这种陪伴可以增强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重视。
3.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家长会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尽
可能地支持和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让孩子在兴趣爱好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4.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家长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不强
行干涉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孩子自由和空间,让孩子在自己的范围内自主决策。
5.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家长会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
康,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解决情感和心理问题,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支持和安慰。
父母价值观

父母价值观1 父母价值观作为家庭主要的支柱,父母对于孩子们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他们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上。
父母的价值观主要是德行仁爱、尊重孩子、遵守法律和谨守道德这几个方面。
1.1 德行仁爱首先,父母要教育孩子做人要有本份,以德行仁爱为重。
他们要让孩子学会祝福别人、懂得表达关怀,要有真情的话语和行为,而不是以虚伪相待,虚假礼仪。
另外,父母也应当关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家庭珍视和爱护,受到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1.2 尊重孩子父母也要尊重孩子,切勿僭越孩子的隐私和权利,把孩子当朋友一样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关怀、尊重,从而自觉接受家庭纪律。
此外,他们还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个性选择,鼓励孩子发掘自身的潜能,以及学习他爱的技能和语言,充分发挥他的一切潜力。
1.3 遵守法律另外,父母还需要告诉孩子要愤慨地尊重法律,要有良好的憩息习惯,不可以吸烟、饮酒和抽烟,不要去涉及违法犯罪活动,也不要逃学、逃课。
更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行为,并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你尊重法律,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任何不利的影响。
1.4谨守道德最后,父母要传授孩子诚信宽厚的道德观念。
他们要告诉孩子要用诚信和谦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以及众人相处,不要采用侮辱、贬责和伤害他人的方式,养成崇高的道德高度,以此来鞭策孩子遵守道德法则。
父母的价值观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因此,父母要慎重地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要和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为孩子提供正能量,使孩子在价值观和仁爱方面有一个清晰的参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尊重的爱孩子
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有赏识、有尊重的教育,即爱的教育。
而爱又是一个很博大、很具内涵的话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作为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幼儿园教师和父母,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孩子,并使孩子们能在这种健康的、和谐的爱的环境中智慧地发展、快乐地成长。
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公平的去爱
理解、尊重是爱的前提和基础,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源泉和保证。
无论家庭、学校,都要竭尽所能地为孩子营造公正、平等、有尊重的教育环境,保证孩子在人格上与成人平等,处在不同生活环境、发展水平和能力的孩子有同等的人格待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种种原因侵犯孩子人格的事无处不在,如:家庭事务中,很少有人去征求孩子的意见,平起平坐与孩子商量着制定规则,民主、科学地寻求解决问题办法者更是凤毛麟角,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长辈的指令,甚至是武力征服;同一个班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教师总是有意无意的偏爱那些聪明的、能力强的、长得漂亮的孩子,忽视或歧视能力差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行为顽劣或有缺陷的学生。
所以,作为家长,要真正地爱孩子,就应该摒弃成人的权威,拥有一颗平等的、尊重的心,拿孩子当“人”看。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在人格上绝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与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需要有同等的待遇,渴望被尊重和关注。
所以,当孩子犯错时,要给于充足的时间,让其冷静反思、自觉改错,训斥和动武是父母最无能的表现;当孩子情绪不佳,焦虑或急躁时,要允许他们有自己发泄的方式,然后耐心疏导,使其情感有所依托;当孩子高兴的时候,要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并适时地给予鼓励和鞭策。
作为教师,承认并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大概是最好的尊重孩子人格的体现。
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孩子,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为他们提供发展和展示的平台。
工作中能真正以高尚的师德、平等的师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以持久而深厚的职业精神给予每一个孩子多方面的引导、支持和鼓励。
对工作不浮躁、不虚华、不功利;对孩子一视同仁、不暴躁、不歧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健康的教育环境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急切需求。
二、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有节制的爱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是指不仅要关注孩子每个年龄段一般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充分重视发展“最佳期”的教育,它是科学施教的开始。
但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当今社会,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孩子被多个长辈争宠,孩子无节制、无约束的向大人提要求、提愿望,成人出于疼爱往往也无选择、无克制的一味满足。
这样娇生惯养的孩子生活、学习中,懒散、消极、不懂得珍惜,肆意浪费;行为上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狭隘、妒忌,经受不了挫折和困难;情感上漠视他人的关爱和付出,不知回报,视其为理所当然。
其实,所有这些并不是孩子的错,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懒惰的。
这就是大人们不尊重孩子年龄特点,漠视教育最佳期,无节制、无原则溺爱的结果。
当孩子丫丫学语,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幻想,想亲自试试、做做时,家长们或低估孩子的能力,或漠视孩子的愿望,凡事包办代替,一味盲目满足;当孩子已经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懒于动手时,却焦急、抱怨、训斥,甚至打骂,最终导致孩子在性格上形成无法弥补的缺陷。
有人曾问过专门研究独生子女成长问题的心理专家:“现代父母到底欠孩子什么?”专家的回答耐人寻味:“什么也不欠,就只欠把好的道德品质给子女,把有尊重有节制的爱给孩子。
”
三、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要求的爱
中国是一个崇尚孝道的国家,自古就有百事孝为先的古训,而中国人所崇尚的“孝”,归根结底是一种感恩思想,感恩父母的艰辛养育,感恩老师的辛勤栽培,感恩社会和谐进步。
所以,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从小培养孩子基本的感恩思想和行为,树立不劳而获、漠视他人奉献者耻的信念。
当然,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不单单是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亲人,更是对每一位有恩与自己的人的回报,包括长大后对工作的敬业,对社会的责任,对生命的珍爱等等。
因而,父母、老师所给予孩子的爱不光是让他们能淋漓尽致地感受到,同时还要求有所回报和等待,即“有要求的爱”。
所以,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们,就应该认真、及时的去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把自己当成孩子亲人、长辈、老师的同时,还应该是孩子成长的伙伴、朋友,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思想,科学、合理的引导孩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爱心、孝心、责任心的人。
在这种日积月累的用心观察和引导中,不断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提高享受民主和自由的能力,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情感和习惯,渐渐地孩子会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此时,我们所给予孩子的爱才能被尊重和重视。
黄维仁博士在《爱的秘诀》一书中这样说:“光有爱的动机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好的方法,爱是需要学习的”。
的确,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技巧。
只有我们不断的学习,积极坚持正确的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孩子们才能真正品尝到生活的自由、快乐和幸福,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将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