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坚强

合集下载

传播中国正能量的句子

传播中国正能量的句子

传播中国正能量的句子
1. 中国人民勇敢坚强,传播正能量。

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播正能量。

3. 中国创新力强大,传播正能量。

4. 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传播正能量。

5. 中国梦激励人心,传播正能量。

6. 中国青年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

7. 中国志愿者无私奉献,传播正能量。

8. 中国科技发展迅速,传播正能量。

9. 中国教育培养人才,传播正能量。

10. 中国医疗技术先进,传播正能量。

11. 中国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传播正能量。

12. 中国体育健儿勇往直前,传播正能量。

13. 中国艺术创作精彩纷呈,传播正能量。

14. 中国企业家勇于创新,传播正能量。

15. 中国农民辛勤耕作,传播正能量。

16. 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传播正能量。

17. 中国公益事业蓬勃发展,传播正能量。

18.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传播正能量。

19. 中国互联网技术领先,传播正能量。

20. 中国人民热心帮助他人,传播正能量。

21.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播正能量。

22. 中国青少年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

23.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传播正能量。

24. 中国音乐舞蹈精彩绝伦,传播正能量。

25. 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传播正能量。

26. 中国城市建设现代化,传播正能量。

27. 中国科学家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传播正能量。

28. 中国媒体积极宣传正能量,传播正能量。

坚强的中国精神作文800字_高二作文_

坚强的中国精神作文800字_高二作文_

坚强的中国精神作文800字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多少风云变幻,丰功伟业,都随着岁月变迁而消褪了色彩。

繁华终归落幕,熠熠闪光的一直是那传承下来的中国精神。

自古以来,坚强的精神从未在中国人身上褪去光辉。

中华人士在苦难中用坚强打造中华文明。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经历了家庭没落的打击,失去了优越的家庭条件。

但并未因此而颓废丧志,而是选择坚强地承受苦难,以文字来揭示封建家庭衰败的命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他在悼红轩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当中,用坚强换取了《红楼梦》这颗璀璨明星的问世。

坚强的中国精神造就了不朽的文明。

只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司马迁使得汉武帝龙颜大怒,被处以宫刑。

在人生如此黑暗的时期,他犹豫过、挣扎过,然而最终他选择了坚强地生存下来,让苦难成为过客。

从肉体到精神,从个人到历史,坚强隐忍。

上天给了他黑夜,他却在黑夜中活出了朝霞般璀璨的光辉。

他用坚强属史家之绝唱,吟无韵之离骚,用坚强铸就了不朽的《史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面对家亡之苦,国破之恨,越王勾践忍气吞声,在夫差身边做马夫,纵使被驱使,被奴役,他也坚强地承受了下来,只为将来能一雪前耻。

三年之后,他终于回到故国,时刻不忘过去受过的耻辱和遭受的苦难,于是卧薪尝胆,创造了奇迹。

即使放下了尊严,勾践仍坚强地地度过了三年。

因为坚强,使曾经所谓的阴霾不过成为了短暂的雨季,因为坚强,他创造了一个朝代的辉煌传奇。

千百年来,坚强的中国精神,经久不衰。

坚强使断翅蝴蝶依然能飞越沧海。

刘伟自幼失去双臂,放弃了年少时游泳的梦想,面对种种苦痛他只当是上天给他开的玩笑。

于是他选择在音乐道路上坚强地走下去,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劳累和苦痛来用双脚练习弹钢琴。

“没有人规定钢琴只能用手弹”,于是他用一双完美的脚弹出了灿烂的人生,踏进了金色的维也纳大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坚强的精神。

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

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邓小平:中国的统一是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9页。

)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经历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包括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时期。

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曾为收复香港作出过努力。

中国人民更是为香港的回归作出了不懈努力。

目前我们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已经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我们相信,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愿望日益增强的条件下,只要我们贯彻正确的对台方针政策,经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毛泽东曾严正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邓小平指出:“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中国近代坚强的名人例子

中国近代坚强的名人例子

中国近代坚强的名人例子案例一:1996年,他从湖南电视播音专科学校毕业。

一个中专生要想在电视台找到立足之地谈何容易?刚进湖南卫视时,他什么都做不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安排去做剧务。

所谓剧务,说难听点就是台里的打杂工。

一次,编导让他搬200多张椅子。

那是什么样的椅子呢?不是折叠的,也不是塑料的,清一色的粗笨木制高背椅子。

一次只能搬动两张,这样要来回走上百趟,既费时,又辛苦。

他累得满头大汗,也没一句怨言。

搬椅子扛凳,这种活儿干多了,谁都觉得没意思。

他却能苦中找乐,给自己减压!一次,现场来了256个观众,台里还给每个观众准备50多件礼品。

礼品多得让人看了就头痛,什么卤蛋粉,电灯泡,面条,酱油……好似把超市搬进来一样,林林总总地摆了一大堆。

这么多椅子要搬进现场,还有如此多礼品要一一地分拣出来,送到观众的面前,有的剧务开场有意见了。

他却乐乐哈哈地说:“没准!今天我扛的椅子,有可能会是毛宁坐的。

”当有人抱怨时,时机终于来到他身边。

这一天距他进台时间仅一年。

一次,台里搞大型活动,搬椅子扛凳的事总是少不了的。

忙活了一天,大家都很辛苦,想早一点回去休息。

可是,台指导觉得东西摆好了,应该派人看着,别让人破坏现场,就点名叫他和另一个剧务留下。

另一个剧务却说:“累了一天,总该让休息下吧!再说,这样的事应该由保安来做。

”可他没有推辞,赶紧圆场:“没关系,我一人就行了,你回去休息。

”就这样,他泡了一碗方便面就算是晚饭,然后一直守在那里。

台长半夜巡视,见到桌上的方便面碗,心疼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他照实答复了。

台长很赏识眼前这个不怕吃苦的小伙子,就提拔他为“现场导演”。

现场导演也不是什么光鲜的职位,可他干得很认真。

由于观众人多,又没经过培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现场气氛。

他就抓紧时间给观众培训,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要鼓掌,什么时候要举牌,什么时候起哄,什么时候保持静默。

搞一场活动,录一次节目,他都要讲得口干舌燥。

在现场录制时,他会随时根据节目的进展情况,带动观众配合,一时站起,一时鼓掌,一时举牌,成了场上最活泼的一个人,也是最累的一个人。

坚强的中国

坚强的中国

中国 ,海外华人 因你而骄 傲 j口
坚 强 的 国
■文/ 泓 ( 一 菲律 宾 )
_1 经好几年 了。每 年的这个季节 ,在菲律宾正是 学校 里 英语 和披萨汉堡只是他 们生命的表象 。 L — 的孩子们放 暑假的 日子。于是 ,我们一家又像 候乌似 我们 回来 了。这 短暂 的 回国之旅 ,我们 把 它定位 为认
中国人。
9 耪肇蠢 2i 冬 7 4I 98 辩 }
维普资讯
让 孩 子 有 强 烈 归 属 感 的 是 那 一 年 雅 典 奥 运 会 。 电 视 上不 断 回响起 中 国国歌 ,这歌 声让 孩 子十分 兴奋 。她 知道 ,又 有一 名 中国运 动 员赢得 了比赛 。最 后 ,她 用 一 句不 太 流利 的 中文表 白 :中国 的运动 员好 棒 哦 !返 菲 之 后 ,她 与同学 们分 享在 中国的见 闻时 ,不 时 强调 自己 中 国 人的 身份 ,说得 别人 两 眼尽是 羡 慕的 眼神 。而我 们 期 盼 已久 的北 京奥运 会 举办 在 即 ,我们 热切 盼望 着 国歌 再
得 了成 就 ,中国的经济 实 力 、综 合 国力加强 了。 迫于 国 内 叶让世 人好 乘凉。2 世 纪 中华 民族 的伟大复 兴 ,必 将为人 1
外新形 势 的压 力 ,印尼 政府 开始大 的贡献 。
复 中E-交 ,尤 其瓦希 德 当总统 时 ,给 华人 带来 春风 ,华 PB  ̄
16 年 “ 5 9 九卅”事件后成立的 “ 新秩序政府”敌视 、仇视 俱进 ” 的时代潮 流 ,中 国派 遣 大批 汉语 志愿者 教 师 ,奔赴
中国 ,断绝 中E-交 ,排斥 印尼 华人 。 当时的 中国正处 在 印尼 许 多城 镇 教授 汉语 ,并帮助 培 训 当地 汉语 教 师。这些 PB  ̄ “ 文化革命 ”的大浩 劫 时期 ,国 内社会 一片混乱 。印尼政 府 可 爱的 和平使 者 ,热 情地 把 中国 的新 面貌 和人 文精神 展现 向全 国各 地颁 布排 华政策 和法 令 ,并 向 印尼 人 民大做 反华 给印尼人 民 ,让印尼人民更 多地 了解 中国。 宣传 ,封闭所有 华校 ,不许 华人在公 共场所讲 自己的语 言 , 不许华人传承 和发 扬 中华文化 , 不许 在乡镇经商 , 不许搬 迁 , 夺 了做人 的基本权 利。此后 , 排华事 件几乎每一年都有发 生 , 无辜 的华人连连 遭殃 。19 年 5 ,首都雅 加达和一 些地 8 9 月 今年 ,中国举办第 2 届奥运盛 会 ,必将使 中国的 国际 9 威望 大大提 高 。承载 和平使 命 的奥运 圣火在 雅加 达传递 成

新中国史小故事两分钟

新中国史小故事两分钟

新中国史小故事两分钟1. 介绍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记录着普通人的奋斗和牺牲,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几个新中国史上的小故事,以展示中国在建国初期所经历的困难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2. 走向解放大道2.1 第一个小故事1950年,中国正面临着内战的威胁,国家的未来前景一片黑暗。

然而,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毛泽东。

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走向解放大道,他亲自领导军队,在长征途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和艰险。

最终,他带领人民打败了内战的敌人,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2.2 第二个小故事在新中国的初期,农民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

许多农民以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中国奇迹。

其中一位农民叫杨善洲,他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庭。

杨善洲是梁家河的农民,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使得农田得到更好的利用。

这种革新性的技术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帮助了国家的发展。

3. 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3.1 经济建设3.1.1 第三个小故事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江西南昌,有一位叫邹韬奋的共产党员,他发现了当地丰富的煤矿资源。

他积极投入到煤矿的开采工作中,带领着一群年轻人,使得煤矿的产量大幅度提升。

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2 教育事业3.2.1 第四个小故事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山东莱州市,有一所叫段氏乡的小学,这所小学建在了一个偏远的地方,学生们的家离学校都很远。

为了能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村里的父母们决定把学校搬到更近的地方,这样孩子们不用走太远的路就能上学。

他们自己动手,修建了新的校舍,这个举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便利,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4. 改革开放4.1 经济改革4.1.1 第五个小故事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主要有以下方面:
1. 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石。

2. 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近年来,中国取得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一系列重大成果,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效性。

3. 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理论体系的确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创造性。

4. 历史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无数艰苦斗争和伟大胜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基础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在中国人的思维中,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一种重要的品质。

它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坚强意志植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中,贯穿于个体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之中。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注重长期的发展和持久的努力。

从古代的农耕文化到现代的经济建设,中国人民一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努力奋斗,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这种坚强意志的体现不仅仅是个体的努力,更是一种集体的力量。

中国人民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总是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还体现在中国人对于困境和挫折的应对方式上。

中国人民普遍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他们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这种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使得中国人在面对挫折时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注重团结和合作。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英雄人物都展现了这种坚强意志。

他们不仅仅是个体的英勇,更是团队的力量。

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困难时,总是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这种团结和合作的精神使得中国人民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还体现在中国人对于梦想和目标的追求上。

中国人民一直以来都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无论是个体的梦想还是国家的目标,中国人民总是能够坚定地追求,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这种坚强意志使得中国人民能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坚持。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强调智慧和灵活性。

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中国人民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这种智慧和灵活性使得中国人民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战胜困难。

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坚强意志使得中国人民能够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坚定地追求梦想,并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坚强
是什么倏忽划过心头,留下瞬间的风采?是什么静静浇灌心田,培植甘甜
记忆?是什么轻轻扣动心扉,带来永恒美丽?是什么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
一齐奏响那壮美的乐章?就是那一次次实验中的坚强;就是那一次次失败中的
坚强;就是那一个个中国人高呼“中国加油”的坚强!
科学技术的坚强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患者
倒下了……一个出身在大山里的袁隆平,面对严峻的现实,凭着自己的学术,
自己的坚强,完成了那个“外国人不能成功,中国就不能成功”的实验,培育
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

中国的科学技术最终战胜了饥饿,使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五十年代的中华大地,百废待兴,面对旧社会
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此刻的中国还不能生产一辆汽车、一架飞机,而美、苏两国却迈入了核子时代,把中国远远抛在世界武器发展的跑道上。

然而,中国却没有逃避。

1964年的十月,在新疆广袤无垠的沙漠中,第一颗有中国人
自己制造的原子弹试爆成功,看着第一颗”蘑菇云“的诞生,许多饱经沧桑的
老人脸上留下欣慰的笑,因为他们知道,清楚地知道:这块历尽沧桑的领土再
也不会有八国联军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
建设着的坚强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以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
常年积雪,气候复杂而着称于世。

有人说:“只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
到不了拉萨”。

中国却敢挑战,毅然决定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

长达五年的努力,建设者们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

2006年7月1日,青藏
铁路全面启动,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它是当代中国的历史性
创造,之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世界为之赞叹也就成了必然。

08年的坚强
谁也没想到,08年会是如此的多灾多难——二月肆虐的雪灾,冻裂了中国
大地;三月的西藏骚乱,烧毁的美丽的圣地;四月奥运圣火全球的传递受阻,
刺伤了中国人民向世界展开的双臂;善变的五月,胶济路列车相撞,撞毁了多
少旅人的梦;突然传遍全国儿童的手足口病,令全国的父母的心揪结;波及东
南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动了整个中国的灵魂。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是在灾难、困难面前,中国人
举起的坚强。

三十二年前的唐山地震,我们展示过坚强;十年前的抗洪中,我们展示过
坚强;多难的08年,我们展示过坚强。

崭新的09年,要骄傲的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依然坚强。

永恒的坚强
有人说:“墙倒了便是桥”。

好一段铮铮铁骨铸成的桥,好一段用坚强信念铸成的桥,在天难这头,我清楚地看见桥那头的繁荣富强。

中国的脊梁没有断,一直都没有断。

我仰望蓝蓝的天,嘴里默念:苍天啊,请你把坚强永远留给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