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砾闪光的两面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观的异同

合集下载

浅谈普希金创作的文化解读

浅谈普希金创作的文化解读

浅谈普希金创作的文化解读18世纪伟大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他的作品深深的影响后人,古往今来,人们对普希金作品的赏析数不胜数,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对其作品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多样化继承与发扬普希金作品中的精髓。

标签:普希金作品文化解读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生于1799年,卒于1837年,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是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以浪漫主义为主,通过优美的语言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和光明,他坚信理智终将战胜偏见。

直到现在,普希金在文学上的影响依然存在,对我国文学影响也很深远,他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鼓励更多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只要经历风雨总能见到彩虹。

一、诗体小说中的文化在普希金作品中真正属于诗体小说只有《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通过小说中的奥涅金刻画了一个受到当时进步思想影响,但是最终未能突破贵族封建思想束缚的悲剧人物,成功的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他所要表达的正是当时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很多贵族知识分子都有小说主人公的特点,他们虽然都出身在高贵家族,受到良好文化教育,但是他们好高骛远、脱离现实,不与基层群众互动,他们不愿意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是也不愿意与群众站在一起,最终他们只能是孤立无援。

从普希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对当时俄国文化进行解读,当时的俄国人大部分都是不满国家现状,他们渴望能够得到向西方国家的自由,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又没有能力改变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表达了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真实的反映了当时俄国青少年苦闷、探索、觉醒的心理,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状态,成为映照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中篇小说中的文化普希金中篇小说只有《上尉的女儿》,这部作品以其朴素的语言、简洁的风格,将10世纪俄国的风俗人情全面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果戈里称之为“俄罗斯最优秀的一部叙事作品”,同时它也是第一部反映俄国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

《普希金诗选》教师备课名著知识点梳理艺术特色人物分析PPT模板

《普希金诗选》教师备课名著知识点梳理艺术特色人物分析PPT模板

诗 歌
鉴赏
我毫 曾无 经指 默望 默地 无爱 语过 地你
《迟开的花朵更可爱》 迟开的花朵更可爱, 美过田野上初绽的蓓蕾。 它们勾起愁绪万千, 使我们的心辗转低回。 正像有时难舍难分的离别, 比甜蜜的相逢更叫人心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主题思想
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与西方许多人的追求相吻合, 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 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谢国 诗

观鉴 看赏

月亮
分 钟


六便


书本简介
BOOK INTRODUCTION
书本简介
书本简介
书本简介
作者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 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 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 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其他 孩子的欺凌和折磨
的思考。
在经历了不断的波折,克兰德终于醒 悟艺术是具有极大的自主性独立性的 东西。现实生活是真实丑陋残酷的, 因此表面上优美高雅的艺术只是对现 实的粉饰,艺术的本质是虚假的。

外国爱情诗赏析《致凯恩》〔俄〕普希金

外国爱情诗赏析《致凯恩》〔俄〕普希金

外国爱情诗赏析《致凯恩》〔俄〕普希金〔俄〕普希金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倩影。

许多年代过去了。

暴风骤雨般的激变驱散了往日的梦想,于是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还有你那天仙似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我的日子就那样静静消逝,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感,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已开始苏醒:这时在我的面前又重新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苏醒,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戈宝权译)亚·谢·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又是小说家和剧作家。

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他因讴歌自由,抨击农奴制,实际上已成为解放运动的代言人,而被亚历山大一世在1820年流放于南俄。

1823年开始写作著名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0年秋完成)。

1829—1836年间,普希金的创作才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艺术境界也焕然一新。

1837年2月10日普希金因决斗伤重逝世。

噩耗传来,报刊称之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殒落了”。

冈察洛夫尊称“普希金是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正像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科学之父一样”。

普希金创作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和崇高的思想,永远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致凯恩》写于1825年7月19日,是诗人第二次与其女友安娜·彼德罗夫娜·凯恩重叙时情景的真实记录。

1819年,普希金20岁时,第一次在彼得堡艺术学院院长奥列宁的家中见到了凯恩,那时她才19岁,却已成了一位52岁将军的妻子。

普希金第二次与她相见是在1825年,当时他正好被幽禁在他父母的领地普斯柯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普希金读后感

《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普希金读后感

《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普希金读后感《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普希金读后感俄国文学的巨擘普希金,以其浪漫主义风格和深沉的思想内涵,长久以来影响着世界各地读者。

其诗选不仅是一系列文学瑰宝,更是俄罗斯文化的一张名片。

《普希金诗选》以其广泛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沉醉其中,思考良多。

在普希金的诗篇中,爱情与自由的主题尤为突出。

他以火热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描绘了爱情的复杂面貌,正如他在《叶甫根尼·奥涅金》中所写:“我爱过,还依然爱着,虽然爱的痛苦。

”这种对爱情的深刻体验,让人感同身受,为之动容。

普希金对自由的渴望也渗透在他的作品中。

在《自由颂》中,他慷慨陈词:“我要向全世界高呼:自由!”这句诗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声。

普希金在艺术表现上更是独树一帜。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性。

如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这样的诗句,读来如沐春风,给人以安慰和力量。

普希金诗选的多样性也让人印象深刻。

从抒发个人情感,到反映社会现实;从描绘自然风光,到叙述历史故事,无不显示出诗人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

观点独特,旁征博引普希金的诗歌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与英国的拜伦、雪莱相比,普希金的作品更具有民族特色和现实关怀。

他不仅关注个人情感,更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正如他在《俄罗斯人》中所言:“我们俄罗斯人,有热血,有勇气。

”这种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担当,让人肃然起敬。

触类旁通读普希金的诗,让我联想到我国古代诗人杜甫。

他们同样身处动荡的时代,同样关注民生疾苦,同样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整体看法《普希金诗选》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普希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世界文学贡献了宝贵的财富。

爱情、自由、民族、责任,这些主题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阅读普希金的诗歌,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思想的启迪。

普希金主要作品简介及评价

普希金主要作品简介及评价

普希金的作品及简介翟阳6徐雨晨0 普希金的主要作品:抒情诗代表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叙事诗代表作:《高加索的俘虏》、《波尔塔瓦》。

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

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射击》、《暴风雪》、《棺材匠》、《村姑小姐》、《驿站长》、《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作品内容简介及评价《自由颂》作品简介:矛头直接指向沙皇和鞭挞恶官的讽刺诗,以及革命低潮时期一系列歌颂友谊的书信体诗,都是普希金所处的时代动荡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这是一首失恋诗。

心爱的人离去了,如同太阳隐退,自然中的萧条,就成了诗人内心萧条的流露和象征。

全诗分为三节,从时间上看,第一节是过去(夏),第二节是现在(秋),第三节是将来(冬)。

将这三节纵贯是为一体的,是一种明暗对比的关系。

在灿烂的夏天和阳光之后,秋天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暗淡。

而娜塔莎,"我的光亮",却不见了踪影,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无论是在涟漪的湖上还是在清香的菩提树下,在俄国,人们常用光亮来指称心上人。

在普希金的这首诗中,这一表达爱的习惯称谓又被赋予一种强化对比的功能:"我的光亮"随夏天而去,秋天因而方显暗淡;而"我"心中的光亮,将照耀不止,伴"我"度过寒冷的冬季。

正是这一束光,将这首失恋诗照得通体透明。

评价1、年少的普希金在抒写自己的忧伤,秋天是忧伤的,又是天高云淡的;这首诗也是秋天一般地忧伤却又明朗。

所谓的"简朴和明朗"一直是普希金诗歌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在这首诗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风格最初的显现。

评价2、《自由颂》是普希金一首诗的题名。

而普希金诗作的核心,如普希金自己所说,就是用竖琴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自由,甚至在那些歌唱爱情的诗篇里,也响着自由的声音,因此,用“自由颂”三字做他的抒情诗的书名,也是恰当不过的。

【精选】高中语文专题二第9课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应用体验之旅训练苏教必修3

【精选】高中语文专题二第9课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应用体验之旅训练苏教必修3

【精选】高中语文专题二第9课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应用体验之旅训练苏教必修3【精选】高中语文专题二第9课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应用体验之旅训练苏教必修3(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洞窟.(kū)废墟.(xū)姊.妹(zǐ)枷锁(jiā)B.惨.白(cǎn) 浑.浊(hún) 花束.(sù) 抛锚.(máo)C.殷.红(yīn)胳臂.(bei) 摄.影(shè)狭隘.(ài)D.酗.酒(xiōng) 枕.头(zhěn)号.角(hào) 步履.(lǚ)解析:B项,“束〞读shù;C项,“殷〞读yān;D项,“酗〞读xù。

答案:A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徒然消亡谛听风彩依旧B.潜藏销毁缔结翻云覆雨C.僵硬手续通霄好景不长D.覆灭阴暗悲恸欢渡春节解析:A.彩—采;C.霄—宵;D。

渡—度。

答案:B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我们可怕的________已经终了。

(2)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起来听听这钟声,起来吧,——旌旗正为你________,—-号角为你长鸣。

(3)为你,这晃动着的群众在欢呼,转动着他们________的脸面。

A.航程招展殷切B.航道招展殷勤C.航程招摇殷切 D.航道招摇殷勤解析:“航程〞指飞机、船只航行的路程;“航道〞指船舶在江河等水域中安全行驶的通道.“招展〞指飘动,摇动(引人注意);“招摇〞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殷切〞指深厚而急切;“殷勤〞指热情而周到。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由于对民主、自由的向往,惠特曼与1848年欧洲人民的革命斗争相呼应,在《草叶集》中激烈地反对惨无人道....的蓄奴制度。

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笔记

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笔记

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笔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主诗人、小说家,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用诗歌来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发表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

他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和历史纪事《普加乔夫暴动史》,叙述了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反映了贵族青年在沙皇统治下的思想苦闷。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故事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首诗中就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字音字形瞬.息(shùn ) 幽寂.(jì) 荒草萋萋..(qī qī) 忧郁..(yōu yù) 伫.立(zhù) 涉.足(shè) 尴尬..(gān gà)四、词语释义瞬息:一眨眼、一呼吸,形容极短的时间。

怀恋:动词,怀念依恋。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幽雅寂静,形容孤独寂寞。

五、诗歌解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欺骗”将“生活”拟人化,用“假如”假设生活的状态,令读者能轻松接受这个话题。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对比,两个“不要”和一个“须要”对比鲜明,说明面对挫折要沉着。

镇静、坚强。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解释“要镇静”,“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的原因,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

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

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一、引言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是俄国文学的巨匠,被誉为俄国诗歌的太阳。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思想性而著称,深深地根植于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普希金的创作体现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和独创性,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普希金的生平、作品分析、民族性和独创性等方面来探讨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

二、普希金的生平与创作普希金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后来逐渐扩展到小说、戏剧等领域。

他的作品包括《叶甫盖尼·奥涅金》、《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皇后》等。

普希金的创作风格独特,以优美的诗歌和深刻的思想性为特点,他的作品不仅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1、民族精神的体现普希金的创作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普希金展示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和精神内涵。

2、民族语言的运用普希金在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俄罗斯民族语言。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充满了俄罗斯民歌的特色。

他的小说和戏剧中也大量运用了俄罗斯方言和俚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情。

3、民族文化的传承普希金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文化,还对其进行了传承和发展。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俄罗斯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多方面的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重新诠释和创新运用,普希金为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普希金创作的独创性1、独特的艺术风格普希金的创作风格独特,以优美的诗歌和深刻的思想性为特点。

他的作品既具有浪漫主义的激情,又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刻洞察力。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小说和戏剧则通过对人物性格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砾闪光的两面: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
观的异同
张建华
2012-7-27 10:03:25 来源:学习时报(第386期)
开篇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它是该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

“俄罗斯思想”即是俄罗斯民族引以为荣并刻意追求的民族精神,它是俄国历史和苏联历史,乃至当代俄罗斯历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和话题。

俄国著名诗人丘特切夫如是说:“用理智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有着特殊的东西。

在俄国能够做的只有信念。

”这个“特殊的东西”就是——“俄罗斯思想”。

俄罗斯文化的特殊性,俄罗斯道路的曲折性,俄罗斯民族的普世价值观,俄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苏联模式的不平凡命运,都与这一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栏目将介绍俄国史上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以此引导读者由“俄罗斯思想”来思考其他民族的“民族精神”。

19世纪上半时期是俄国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俄国知识界投入了对俄国未来命运的思考,“谁之过?”“怎么办?”尤其成为困扰知识精英们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变动的时代,俄国知识界截然分成两种社会思潮——西欧派和斯拉夫派,围绕着爱国主义、俄国该向何处去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论辩,恰达耶夫和普希金的争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仅就恰达耶夫和普希金的“爱国主义”观的异同,略陈管见。

恰达耶夫和《哲学书简》
彼得•雅可夫列维奇•恰达耶夫(1794—1865)出身于莫斯科的贵族家庭。

1823—1826年,恰达耶夫漫游了英、法、德、瑞士诸国。

面对相对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他痛切的感受到俄罗斯之贫穷和落后,认为如不彻底变革,俄国必将
陷于绝境。

1828—1831年,恰达耶夫完成了他的重要论著——8封信的《哲学书简》。

纵览这8封信,基本上都是从宗教立场出发,论述了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及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论述了宗教的意义和力量,认为人类的进步包括俄罗斯的进步,只能在宗教的统一中实现;谈到了欧洲的历史;世界有影响的宗教家、哲学家,评论了在世界历史上有影响的时代;最后的结论认为基督教的生活是人类真正的生活,因为只有它可以达到最高理性境界,达到人类的精神统一。

恰达耶夫的文章笔锋严酷、犀利,说出了自己心里郁积已久的,包含着忧郁情绪的话,对俄罗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出了激烈的批判与彻底的否定,同时也猛烈的抨击了俄国野蛮的专制制度、东正教势力和在俄国根深蒂固的农奴制。

《哲学书简》刚刚一脱稿,便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朋友和同仁中流传。

1836年9月底,《哲学书简(之一)》奇迹般的出现在《望远镜》杂志第十五期上。

《哲学书简》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声音惊醒了所有的人。

赫尔岑评价《哲学书简》时说“他如同在黑夜里响起的枪声。

”然而,这些“反响”却主要是否定的,甚至连恰达耶夫的好友,诗人普希金也并不认同他对俄国历史的尖锐批判。

普希金和恰达耶夫的分歧
1836年10月19日普希金给恰达耶夫写了一封长信,明明白白的表示:俄国有自己完整而丰富的历史;俄国文化拥有独特的渊源,俄国文化绝不是在异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俄国以自己惨重的牺牲换来了人类精神的巨大进步,俄国人应当引此为荣。

普希金向恰达耶夫历数了俄国历史上辉煌事件与划时代的人
物。

“毫无疑义分裂教派把我们欧洲的其余部分割裂,我们没有参加任何一次震撼欧洲的大事件,不过,我们有自己特殊的使命。

这就是俄罗斯,这就是鲸吞蒙古人入侵的广袤的地域。

鞑靼人没敢迈过我们的西部边界,把我们留在了后方。

他们又退回到自己的荒漠,基督文明因此而获救。


对于普希金的不同意见,恰达耶夫表示“非常遗憾,我的朋友,我们没能将我们的生活道路结合在一起”。

两种“爱国主义观”的分歧
普希金和恰达耶夫的争论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从1812年开始的大半个19
世纪,对于俄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八一二年抗击拿破仑的入侵及后来的胜利,唤起了俄罗斯沉睡的力量,激起了民族的自觉和自豪感,同时欧洲的进步也影响了农奴制的俄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二十年代代表社会觉醒的十二月党人的失败,却又给俄国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无所适从,看不到前途。

当时的俄国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周围的生活有些古怪、不合所谓欧洲成分的现象,而又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是好还是坏、是丑还是美,一切问题开始从四面八方包围俄国社会并要求人们认识它们。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在当时的俄国,贵族阶级是俄国的支配阶级,这个阶级对俄国有支配权,同时,它也要为俄国社会负责。

俄国知识分子是从俄国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的。

普希金和恰达耶夫都出身于贵族阶级。

这使他们自然地对于自己的民族,对于俄国具有社会几乎是原发性的责任感,十九世纪是俄国知识分子的形成时期,他们还是在沙皇的羽翼之下,但他们又都在积极寻求解决俄国应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是向西方?还是向东方?两种道路的选择,形成了西
方派和斯拉夫派。

西方派坚信俄国要走西欧的资本主义道路,斯拉夫派则相信俄国的独特命运,就是东正教和村社的永恒存在,把彼得一世以前的“神圣”罗斯理想化。

恰达耶夫是一位坚定的西方派,他旗帜鲜明的认为俄国应该走西方的道路,他在《哲学书简》的第七封信中写道,“我们越是努力的与欧洲社会融为一体,这对于我们来说就会越好。

”普希金则是斯拉夫派,他主张振兴和发扬俄罗斯的传统东正教文化和道德。

普希金与恰达耶夫之争是斯拉夫派与西方派大辩论的重要内容和继续。

在这场争论中,普希金和恰达耶夫分别是以斯拉夫派和西方派面目出现的。

但是双方的观点并不是根本对立的,双方之间互有渗透,这正如别尔嘉耶夫所说:“斯拉夫派与西欧派既是敌人,又是朋友。

”赫尔岑说:“我们有同样的爱,只是方式不一样……我们像伊阿诺斯或双头鹰,朝着不同的方向,但跳动的心脏却是一个。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