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 重难点复习一本通 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 重难点复习一本通 专题03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重、难点通关学案 新人

专题03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1.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3.对两种图象的理解(1)x-t图象、v-t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x、v与t一一对应.(2)x-t图象、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3)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典例精析】如图所示,沿同一直线运动的物体A、B,其相对同一参考系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可知A.6 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2B .在6 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6 s 末A 、B 相遇C .从第2 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A B v vD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2s 才开始运动【参考答案】C【精准解析】根据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知前6 s 内,A 通过的位移比B 的小,因为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所以A 的平均速度小,故A 错误。
在6 s 内物体的位移不同,6 s 末A 、B到达同一位置,【规律总结】本题考查位移时间图象,关键要知道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理解图象斜率、截距的意义,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1.如图所示,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 -t )图线.由图可知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位移比a 车的大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答案】B【解析】在时刻t 1,a 、b 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开始a 的位移大于b 的位移,可知b 从后面追上a ,故A 错误;在时刻t 2,a 的位移增大,b 的位移减小,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故B 正确;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坐标值大于a 车的坐标值;故b 车的路程比a 车的大,但位移是相等的,故C 错误;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 b 图线的斜率不是一直大于a 图线的斜率,所以b 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 车大,故D 错误。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 重难点复习一本通 专题05 力、重力和弹力重、难点通关学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 重难点复习一本通 专题05 力、重力和弹力重、难点通关学](https://img.taocdn.com/s3/m/5e18c7eb5fbfc77da369b127.png)
专题05 力、重力和弹力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2)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3.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2)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g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3.方向:竖直向下.4.作用点——重心(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决定因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有关.(3)确定方法: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知识深化]1.大小(1)重力的大小G=mg,只与质量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重力加速度g与物体所处的纬度和高度有关,在赤道处,g最小,在两极处,g最大;海拔越高,g越小,离地面越近,g越大.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面垂直向下,但是并不等同于垂直于支持面向下,也不等同于指向地心.3.作用点——重心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作用.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之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为其几何中心.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直到宇宙的深处,只是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填“增强”或“减弱”).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使原子核紧密地保持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它的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 m.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作用范围约为10-15m.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知识深化]1.力的三性(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一个力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注意:①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并不一定相互接触.②力直接产生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不需要靠第三个物体传递.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力的图示可以表示力的三个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两个要素,即方向和作用点.【典例精析】【例1】(多选)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是有先后的【典例分析】利用力的概念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K12教育学习资料】通用版2018_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主题一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1.2.5_1

1.2.5 自由落体运动1.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1)运动性质: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受力特点:只受重力作用。
(3)物体下落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并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才可当作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
思维拓展如图所示,在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比羽毛下落得快,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1)只受重力作用时,物体下落快慢有什么规律。
(2)空气中的落体运动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 (1)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空气的阻力作用可以忽略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
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 表示。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1)在地球上的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g 的大小一般是B(A.相同 B.不同)的,g 值随纬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3)一般取值:g =9.8 m/s 2或g =10 m/s 2。
思维拓展自由下落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吗?同一物体在月球和地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相同吗?答案 自由下落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系。
同一物体在月球和地球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也不相同。
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速度公式v =gt 位移公式h =12gt 2速度位移公式v2=2gh思维拓展我们已经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那么前面所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还有哪些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请举出一些!答案平均速度公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等均可用。
四、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力决定的。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 重难点复习一本通 专题11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重、难点通关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专题11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重难点1 牛顿第二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 =ma ,其中力F 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 的单位用牛顿(N ). 二、力的单位1.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2.“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 kg 的物体产生1 m/s 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即1 N =1_kg·m/s 2. [知识深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四个性质1.矢量性: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它们同生、同灭、同变化.3.同体性:a =Fm 中各物理量均对应同一个研究对象.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是研究对象的选取.4.独立性:当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各个力都满足F =ma ,每个力都会产生一个加速度,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即为物体具有的合加速度,故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F x =ma xF y =ma y .【典例精析】【例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由F =ma 可知,m 与a 成反比B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才受到外力的作用C .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D .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 【典例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CD【精准解析】虽然F =ma ,但m 与a 无关,因a 是由m 和F 共同决定的,即a ∝Fm 且a 与F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存在、同时改变;a 与F 的方向永远相同.综上所述,可知A 、B 错误,C 、D 正确.【例2】(多选)初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逐渐减小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运动情况为A .速度不断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B .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C .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D .加速度不变,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典例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答。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 重难点复习一本通 专题05 力、重力和弹力通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专题05 力、重力和弹力1.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答案】D【解析】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的相关知识可知选项D正确。
2.如图所示是姚明在比赛中的一张照片,记者给出的标题是“姚明对球施魔力”,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照片中篮球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空气阻力忽略不计)A.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B.球只受到一个沿运动方向的力的作用C.球此时此刻不受到任何外力作用D.球受到姚明的一个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答案】A【解析】篮球在空中,只受重力作用,选项A正确。
3.关于重心及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放于水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因此物体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小于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B.据G=mg可知,两个物体相比较,质量较大的物体的重力不一定较大C.物体放于水平面上时,重力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当物体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D.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不会改变【答案】B的形状改变时,其重心可能发生改变,故选项D错误.4.一杆搁在矮墙上,关于杆受到的弹力的方向,图中画得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D对.5.如图所示,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球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B.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C.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D.球A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重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答案】C【解析】由于球A对挡板和斜面接触挤压,挡板和斜面都产生弹性形变,它们对球A产生弹力,而且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所以挡板对球A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右,斜面对球A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球A受两个弹力: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6.如图所示,锻炼身体用的拉力器,并列装有四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把它们拉长至1.6 m,则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 NB.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 NC.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93.75 N/mD .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 N/m【答案】B【解析】每只手的拉力均为600 N ,故A 错误;每根弹簧的弹力为6004 N =150 N ,故B 正确;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 =FΔx =150 N -=125 N/m ,故C 、D 错误.7.关于胡克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F =kx 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 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x 成正比B .由k =F x 可知,劲度系数k 与弹力F 成正比,与弹簧的形变量成反比C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 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x 的大小无关D .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大小【答案】ACD8.如图所示,两辆车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 .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或质量分布有关D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AC【解析】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的重心,选项A 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水平面垂直,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选项B 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包括货物)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发生了变化,重心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选项C 正确;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D 错误.9.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在下列情形下要发生变化的有A .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B .把它送到月球上去C.把它从地面上浸入水中D.把它置于向上加速的电梯内【答案】AB10.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是几代航天人的梦想,这一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如图所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国产客机2014年试航,2016年陆续交付使用.下列关于C919客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C919客机受到的重力指向地心B.C919客机受重力的同时,它也对地球产生引力C.C919客机受到的重力总是垂直水平面向下D.C919客机匀速飞行,它不受重力作用【答案】BC【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也可以说成垂直水平面向下),而不一定指向地心,故A错,C正确.由于地球对客机的引力而产生重力,同时客机对地球也产生引力,B对.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重力作用,D错.11.2016年《挑战不可能》第二季中,韩遂宁因成功地在悬吊画框中平衡摩托车而被称为平衡大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支撑摩托车的单脚一定是竖直的B.钢丝绳的方向一定通过摩托车和画框的重心C.当摩托车随画框旋转时,摩托车的重心也相对摩托车在移动D.在挑战过程中,韩遂宁通过改变摩托车的倾斜程度从而改变摩托车重心的位置【答案】ABD12.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空气对气球的20 N浮力;(2)小孩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200 N的拉力拉小车.【答案】见解析【解析】(1)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为20 N,施力物体是空气,受力物体是气球.力的图示如图甲所示.(2)小孩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200 N的拉力拉小车,施力物体是小孩,受力物体是小车.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13.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答案】见解析图【解析】支持力、压力的方向都要与接触面垂直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4.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的原长为20 cm,竖直悬挂着,当用15 N的力向下拉弹簧时,量得弹簧长24 cm.问:(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2)若把它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用30 N 的力竖直向下压时,弹簧长为多少?【答案】(1)375 N/m (2)12 cm【解析】(1)当弹簧受向下的15 N 的拉力作用时,由胡克定律知F 1=k (l 1-l 0),即15=k (0.24-0.2).解得劲度系数k =150.04 N/m =375 N/m.(2)当用30 N 的力竖直向下压时,设弹簧长为l 2,由胡克定律知F 2=k (l 0-l 2)整理得l 2=l 0-F 2k =0.2 m -30375 m =0.12 m =12 cm.1.如图所示,在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中放有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小球的直径恰好和盒子内表面正方体的棱长相等,盒子沿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无论盒子沿斜面上滑还是下滑,球都仅对盒子的下底面有压力B .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右侧面有压力C .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D .盒子沿斜面上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答案】A2.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答案】D【解析】若小球与小车一起匀速运动,则细绳对小球无拉力;若小球与小车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 α,则轻弹簧对小球无弹力,D正确.3.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A.L2>L1B.L4>L3 C.L1>L3 D.L2=L4【答案】D【解析】.弹簧伸长量由弹簧的弹力(F弹)大小决定.由于弹簧质量不计,这四种情况下,F弹都等于弹簧右端拉力F,因而弹簧伸长量均相同,故选D项.4.(2018·聊城模拟)小车上固定一根弹性直杆A,杆顶固定一个小球B(如图所示),现让小车从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下图的情况中杆发生了不同的形变,其中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小车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则加速度a =g sin θ(θ为斜面的倾角),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所受重力和杆的弹力的合力沿斜面向下,且小球的加速度等于g sin θ,则杆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杆不会发生弯曲,C 正确.1.(2017·高考全国卷Ⅲ)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 ;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 .86 cmB .92 cmC .98 cmD .104 cm【答案】B【解析】将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时,由数学知识可知钩码两侧的弹性绳(劲度系数设为k )与竖直方向夹角θ均满足sin θ=45,对钩码(设其重力为G )静止时受力分析,得G =2k ⎝ ⎛⎭⎪⎫1 m 2-0.8 m 2cos θ;弹性绳的两端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时,对钩码受力分析,得G =2k ⎝ ⎛⎭⎪⎫L 2-0.8 m 2,联立解得L =92 cm ,可知A 、C 、D 项错误,B 项正确.2.(2017·高考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 、N 上的a 、b 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挂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绳的右端上移到b ′,绳子拉力不变B .将杆N 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C .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D .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答案】AB。
【推荐精选】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 重难点复习一本通 专题11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重、难点通关学案

专题11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重难点1 牛顿第二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 =ma ,其中力F 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 的单位用牛顿(N ). 二、力的单位1.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2.“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 kg 的物体产生1 m/s 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即1 N =1_kg·m/s 2. [知识深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四个性质1.矢量性: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它们同生、同灭、同变化.3.同体性:a =Fm 中各物理量均对应同一个研究对象.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是研究对象的选取.4.独立性:当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各个力都满足F =ma ,每个力都会产生一个加速度,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即为物体具有的合加速度,故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F x =ma xF y =ma y .【典例精析】【例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由F =ma 可知,m 与a 成反比B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才受到外力的作用C .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D .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 【典例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CD【精准解析】虽然F =ma ,但m 与a 无关,因a 是由m 和F 共同决定的,即a ∝Fm 且a 与F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存在、同时改变;a 与F 的方向永远相同.综上所述,可知A 、B 错误,C 、D 正确.【例2】(多选)初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逐渐减小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运动情况为A .速度不断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B .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C .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D .加速度不变,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典例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答。
高中物理重难点复习一本通专题10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重、难点通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重难点复习一本通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重、难点通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重难点复习一本通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重、难点通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重难点复习一本通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重、难点通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重难点1 牛顿第一定律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当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2)推理结论:力不是(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三、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典例精析】【例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B.由于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没有实际意义C.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D.当物体受到的外力为零时,物体可做匀速直线运动【典例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解答。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重难点复习一本通专题07力的合成与分解通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专题07 力的合成与分解1.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的大小为20 N,则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A.40 N B.10 2 N C.20 2 N D.10 3 N【答案】B2.两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细绳悬挂一块小黑板,以下四种挂法中,最容易拉断细绳的挂法是【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两绳子的拉力的合力相等,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当两绳子的夹角越大时,其拉力也越大.因此,D图的拉力最大,故D正确,A、B、C错误.3.如图所示为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随两分力的夹角θ变化的图象,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可能为A.1 N和4 N B.2 N和3 N C.1 N和5 N D.2 N和4 N【答案】B【解析】由题图知,两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为5 N ,即F 1+F 2=5 N ;方向相反时,合力为1 N ,即|F 1-F 2|=1 N .故F 1=3 N ,F 2=2 N ,或F 1=2 N ,F 2=3 N ,B 正确.4.同一物体在下列几组共点力作用下可能处于静止状态的是A .3 N 、4 N 、5 NB .3 N 、5 N 、9 NC .4 N 、6 N 、11 ND .5 N 、6 N 、12 N【答案】A5.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 ,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θ为120°时,F =GB .不管θ为何值,均有F =G 2C .当θ=0°时,F =G 2D .θ越大时,F 越小【答案】AC【解析】两分力相等,由力的合成可知,θ=120°时,F 合=F 分=G ,θ=0°时,F 分= 12F 合=G 2,故A 、C 对,B 错;θ越大,在合力一定时,分力越大,故D 错.6.如图甲、乙、丙所示,三个物块质量相同且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力均不计,绳与滑轮、物块与半球面间的摩擦均不计,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 1、F 2、F 3,则A .F 1>F 2B .F 1>F 3C .F 1=F 3D .F 2>F 3【答案】AC【解析】甲图中物块静止,弹簧的拉力F 1=mg ;乙图中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甲.由平衡条件得:F 2=G sin 60°=32mg ≈0.866mg ,丙图中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乙.由几何知识得F 3=mg .故F 3=F 1>F 2,故选A 、C.7.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 =10 N 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 成30°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 N ,则在分解时A .有无数组解B .有两组解C .有唯一解D .无解 【答案】B8.如图所示,将绳子的一端系在汽车上,另一端系在等高的树干上,两端点间绳长为10 m .用300 N 的拉力把水平绳子的中点往下拉离原位置0.5 m ,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绳子的伸长量,则绳子作用在汽车上的力的大小为A .1 500 NB .6 000 NC .300 ND .1 500 3 N【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正弦值为sin α=0.55=0.1,所以绳子的作用力为F 绳=F2sin α=1 500 N ,A 项正确,B 、C 、D 项错误.9.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其中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和竖直墙上.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重物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是A .必定是OAB .必定是OBC .必定是OCD .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C【答案】A10.甲、乙两人用绳子拉船,使船沿OO ′方向航行,甲用1 000 N 的力拉绳子,方向如图所示,则乙的拉力最小值为A .500 3 NB .500 NC .1 000 ND .400 N【答案】B【解析】要使船沿OO ′方向航行,甲和乙的拉力的合力方向必须沿OO ′方向.如图所示,作平行四边形可知,当乙拉船的力的方向垂直于OO ′时,乙的拉力F 乙最小,其最小值为F 乙min =F 甲sin 30°=1 000×12 N =500 N ,故B 正确.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 ,当它们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所受摩擦力相同 B.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大C.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答案】C【解析】题图中三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 N甲=mg-F sin θ,F N乙=mg+F sin θ,F N丙=mg,因它们均相对地面滑动,由F=μF N知,F f乙>F f丙>F f甲,故C正确.1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物体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重力mg、F N、F1、F2四个力的作用B.物体只受到重力mg和斜面的支持力F N的作用C.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D.力F N、F1、F2三力的作用效果与力mg、F 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答案】BD1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推力F作用,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推力F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A.F cos θ B.μmg C.μF D.μ(mg+F sin θ)【答案】AD【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由于匀速运动,所以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在水平方向有摩擦力F f=F cos θ,选项A正确;再由F f=μF N,F N=mg+F sin θ可知,摩擦力F f=μ(mg+F sin θ),选项D正确,B、C错误.14.如图所示,一位重600 N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O绳水平,则AO、BO两绳受到的拉力各为多大?(sin 37°=0.6,cos 37°=0.8)【答案】1 000 N 800 N【解析】人对竖直绳的拉力F等于人的重力G,由于该力的作用AO、BO也受到拉力的作用,因此F产生了沿AO方向、BO方向使O点拉绳的分力F1、F2,将F沿AO方向和BO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如图所示,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可知:AO绳上受到的拉力F1=Gsin 37°=600sin 37° N=1 000 N,BO绳上受到的拉力F2=Gtan 37°=600tan 37° N=800 N.15.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C=α,AB边靠在竖直墙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力的大小.【答案】F sin α+mg F cos α【解析】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水平方向建立x 轴,竖直方向建立y 轴.由平衡条件,得F f =F sin α+mg ,F N =F cos α.16.已知一个物体受到100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把其中一个大小为8 N 的力的方向转过90°,其余的力不变,求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答案】8 2 N17.如图所示,一条小船在河中心向正东方向行驶,船上挂起一风帆,帆受侧向风作用,风力大小F 1为100 N ,方向为东偏南30°,为了使船受到的合力恰能沿正东方向,岸上一人用一根绳子拉船,绳子方向与河岸垂直,求出风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大小及绳子拉力F 2的大小.【答案】50 3 N 50 N【解析】如图所示,以F 1、F 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使合力F 沿正东方向,则F =F 1cos 30°=100×32 N =503 N ,F 2=F 1sin 30°=100×12 N =50 N.1.(2018·淮安模拟)我国海军在南海某空域举行实兵对抗演练,某一直升机在匀速水平飞行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立即改为沿虚线方向斜向下减速飞行(如图所示),则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是A .F 1B .F 2C .F 3D .F 4【答案】A【解析】因为直升机沿虚线方向斜向下减速飞行,故合力沿虚线向上,直升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空气作用力两个力,要想合力沿虚线向上,则根据矢量三角形可得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为F 1,如图所示.2.(2018·北京海淀区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 作用下加速往前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cos θ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C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gD .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mg -F sin θ【答案】D【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 N 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 ′N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则F N =F ′N =mg -F sin θ,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f =μF N =μ(mg -F sin θ),故选项A 、B 错误.3.如图所示,三角形ABC 三边中点分别是D 、E 、F ,在三角形中任取一点O ,如果OE →、OF →、DO →三个矢量代表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为A.OA → B .OB → C. OC → D .DO →【答案】A【解析】由矢量三角形可知DO →与OF →的合力为DF →,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知DF →=EA →,所以EA →与OE →的合力即为OE →、OF →、DO →三力的合力.由矢量三角形可得EA →与OE →的合力为OA →,则选项A 正确.4.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 、B 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B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C .这有可能,A 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D .这有可能,但A 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答案】C【解析】由小明所受重力产生的效果,小明的重力可分解为沿两个木板方向的分力,由于两个木板夹角接近180°,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分力可远大于小明的重力,选项C 正确.5.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紧急成立生命救援队赶往灾区.此次救援队携带的救援工具,包括生命探测器、扩张机等,如图所示是扩张机的原理示意图,A 、B 为活动铰链,C 为固定铰链,在A 处作用一水平力F ,滑块B 就以比F 大得多的压力向上顶物体D ,已知图中2l =1.0 m ,b =0.05 m ,F =400 N ,B 与左壁接触,接触面光滑,则D 受到向上顶的力为(滑块和杆的重力不计)A .3 000 NB .2 000 NC .1 000 ND .500 N【答案】B1.(2015·广东卷)如图所示,三条绳子的一端都系在细直杆顶端,另一端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将杆竖直紧压在地面上,若三条绳长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三条绳中的张力都相等B .杆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C .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D .绳子拉力的合力与杆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C【解析】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杆受到重力、三条绳子的拉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则三条绳的拉力的合力竖直向下,故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杆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杆的重力与三条绳的拉力的合力之和,选项B 、C 正确.由于三条绳长度不同,即三条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同,所以三条绳上的张力不相等,选项A 错误.绳子拉力的合力与杆的重力方向相同,因此两者不是一对平衡力,选项D 错误.2.(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 、N 上的a 、b 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恰当选用公式
除时间t 外,x 、v 0、v 、a 均为矢量,所以需要确定正方向,通常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2.规范解题流程
【典例精析】驾驶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 m/s 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 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m/s 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 m 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多少?
【参考答案】0.2 s
代入数据解得0.2s t ∆=.
【规律总结】此题关键是分析清楚物体运动的过程,反应时间内是匀速直线运动,后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分过程应用运动规律求解即可.
1.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 2,则该物体5s 末的速度为
A .5 m/s
B .50 m/s
C .20 m/s
D .40 m/s 【答案】B
【点睛】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物体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 ,根据速度公式v gt =即可求出物体在第5s 末物体速度的大小。
2.假设某汽车刹车后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其开始刹车直至停止过程中,第一秒和最后一秒内的位移分别为14s 和1s ,则
A .汽车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8m/s
B .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1m/s 2
C .汽车开始匀减速时的速度大小为14m/s
D .汽车从开始减速8s 内运动的距离为56.25m 【答案】D
【解析】采用逆向思维,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则2
112
1at x =
,解得22m /s a =,选项B 错误;由222)1(2
1
21--=
t a at x 解得7.5s t =,则汽车开始匀减速时的速度大小为15m/s v at ==,选项C 错误;汽车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7.5m/s 2v
v ==,选项A 错误;汽车从开始减速8s 内运动的距离
也就是7.5s 内的距离:56.25m x vt ==,选项D 正确;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以及注意逆向思维在运动学中的运用.
3.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石块从塔顶自由下落,它在最后一秒内的位移是30m 取210m /s g =则
A .石块的末速度是30m/s
B .石块的末速度是35m/s
C .石块的下落时间是3s
D .石块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7.5m/s 【答案】B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2
2
1gt h =
结合到达地面最后一秒内的位移等于s t 内的位移减去(1)s t -内的位移,求出运行的时间,从而求出下落的距离,即塔高.再结合速度公式求末速度。
4.某同学将一个物体以30m/s 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体从抛出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多长时间? (2)物体抛出后能上升的最大高度?(210m /s g =) 【答案】(1)3s t = (2)=45m H
【解析】(1)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为30m/s ,故上升时间由公式得:0
03s v t g
-=
=-; (2)物体抛出后能上升的最大高度:045m 2
v v
H vt t +==
= 5.汽车以速度v 0=20 m/s 做匀速运动,现在发现前方有异常路面,以加速度大小为a =4m/s 2,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求: (1)刹车后2秒末的速度? (2)刹车后6s 末的位移?
【答案】(1)212m /s v = (2)50m x =
【解析】(1)汽车做匀减速刹车,由000at v -=,可得刹车时间为0
05s v t a
== 因12s 5s t =<,故汽车还未停止,20112m/s v v at =-=
(2)因26s 5s t =>,故汽车已停止,实际发生的位移只能按照05s t =计算
050m x vt ==.
重难点2 多运动过程问题
1.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可按下列步骤解题:
(1)画:分清各阶段运动过程,画出草图; (2)列:列出各运动阶段的运动方程;
(3)找:找出交接处的速度与各段间的位移-时间关系; (4)解:联立求解,算出结果. 2.多过程组合问题的“三个”处理技巧
1.用图象分析运动学问题能很好地反映出物体的运动规律,且直观、形象,这是图象法的优势,一些物理量的关系能通过图象很明显地反映出来.
2.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逆向思维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多运动过程的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转折点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典例精析】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作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75m 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4m/s 2
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 ,实现安全着陆。
问: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到达地面?
【参考答案】(1)025m /s v = (2)106.25m h = (3)=7.5s t
【精准解析】(1)以下降方向为正方向,由题意可得从打开降落伞到到达地面,跳伞运动员做匀减速运动,令2h 为从打开到落地的位移
根据2
2
022v v ah -=
代入数据解得:025m /s v =
(3)1t 为自由下落时间,2t 为匀减速时间 则有01 2.5s v t g =
=,0
15s v v t a
-== 所以下落总时间12=7.5s t t t +=
【规律总结】该题是自由落体运动和匀减速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求解。
1.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 高时,运动员离开飞机作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了5s 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减速下降至地面,若运动员落地速度为5m/s ,取,求
运动员匀减速下降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答案】212.5m/s a = 3.6s t = 【解析】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为2
1125m 2
h gt == 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为:150m/s v gt == 匀减速下降过程有:2
2
122()v v a H h -=-
将25m/s v =、224m H =代入上式,求得:212.5m/s a = 减速运动的时间为:12
3.6s v v t a
-=
= 2.气球以10 m/s 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 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7s 6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