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摘要:在素质教育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不但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会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教师应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工夫,指导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化学式计算在素质教育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不但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会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科学这门课,包含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四门课的知识,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提高学生的素养,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怎样才能指导学生“会学”呢?教师应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工夫,指导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
下面以初中科学八年级下2.7元素符合表示的量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一、会预习——先学后教,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会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
很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导致课堂上听课时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听课效率低。
因此,有效预习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1:在学习2.7元素符合表示的量时,可以提出下面的预习要求:逐字阅读2.7元素符合表示的量P63—66部分内容。
1、经历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概念的发现过程,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思考为什么要提出相对原子质量,并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3、通过例题模仿,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含量和质量比。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所学内容,就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解知识的欲望。
二、会听课——把握课堂,全面提高指导学生听好一堂课,是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的环节。
让学生明白听课决不是单单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听:不仅听老师的讲解,也要听同学的发言,学会边听、边想、边记,使思维更加敏捷;用眼看:让学生多看书,同时看老师的板书,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用口议:就是能积极发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打开学生思维之门,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得到知识的反馈;用手做:即重视课堂训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分层次练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教育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比于传统的“授人以鱼”式教育模式,提倡“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即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教师和家长实施这一理念。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讲解和传授,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成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对象。
然而,当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时,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寻求学习资源和信息。
这种主动性使他们更容易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学生仅仅依靠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时,他们的思维往往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
而当他们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后,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学习资源和知识,从而刺激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将更容易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学生应具备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以持续适应学习和工作的变化。
当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时,他们将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团队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源和引导,帮助学生发掘和利用适合他们自主学习的工具和平台。
家长也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自主完成作业和课外学习。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中追求的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教学之我见

经验交流新课程NEW CURRICULUM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比“给学生讲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
新课改改革迫切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课堂中采用各种形式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的参与,凸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一、注重情感体验,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教是为了不教”,主张循循善诱,反对包办代替。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学”。
因此,在授课时,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适时地点拨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探究能顺利进行。
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的过程。
二、采用“双案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双案教学”可以调节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降低学习难度。
这种方式要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好进行讨论的问题,问题探究的设计要循序渐进,适合学生的思考模式,利于学生的探究。
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依据学案和教材先自主解决问题,不能自主解决的可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
这时,教师应适当引导,通过问题讨论,撞击出学生思想的火花。
另外,习题设计要利用学生探究,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多设计一些让学生独立进行的针对性强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但课堂的主体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角。
没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的思考,没有学生的质疑,教师语言再生动,环节再细致,也都是徒劳。
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习惯和技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试卷讲评课中学习方式的渗透

黄花 ,亭亭玉立 ,婉约动人 ,柔情似水 。 8任长 霞,柔韧 如溪水。她将一颗 真心奉献给人 民大众 ,全 心呵 护每一个 有难的人 ,让伟大 的奉献之花 开在 每一 个人的心坎里 。她又嫉恶如仇 ,铁 面无 私 ,除恶扫黑 ,奋不顾身 ,捐躯赴难 , 视 死如归。她柔韧如溪水的崇高 品质 , 让人 永生难忘。她走了 ,十里 长街 ,白 花 胜雪 ,挽幛如云 ,人们 以此表达对她
堂 中教师应尽量提供学生 自己总结 、自 行讲评 的机会 ,让学生进行 自我反思 , 展开个人的思维过程 ,让学生充分暴露 自己的错误之处 ,然后 由其他学生指 出
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使学生掌握正 确的解题方法。 【 案例】 已知 函数 J 3 一4 x+1 , 当0 《 4时 ,求 的变化范 围。 错解 :‘当 x . ‘ =O时 ,得 当x =4时 ,得
一
摘要 : 学试卷 的讲评是数 学测试 目 达成 中非常重要 的一 个环 节,既可以 数 标 复 习巩 固所 学知识 ,又能提 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与实践 能力。 学试卷讲评应 充分 数
发 挥 学生 的主 观 能 动 性 .使 肇 生在 轻 松 、愉 悦 的氛 围 中主 动 肇 习
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 : “ 以为好 我 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 是教 学生 ,乃是教 学生学。”也就是 “ 授人 以鱼 ,不如授 人 以渔 。” “ 授人 之鱼”只能 饱餐一顿, “ 授人之渔 ”终生受用 。作为教学常规 的试卷讲评课 ,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 梳理 已学知 识的重要途径 ,也是衔接新 知识 的起点 ,更是探究学法 、培养创新 能 力的桥梁 。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小学语文教学新方法探讨

探索篇•方法展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是对教学技巧的肯定。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对学习方法的有效认识,也是发挥他们的学习认知能力。
将单纯的知识教学变成程序性的内容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塑造性很强,养成习惯也比较容易。
以一个好的班级氛围来激发每个学生的成长,优化每个孩子的成长空间,给他们更多的熏陶和积极影响,使其能够不自觉地学习知识,这不仅限于课堂,更拓展于课下,在生活中体现出来。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用新的、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方法,让小学语文的影响力高于内容,而体现在思维。
一、营造“渔”的学习氛围,发挥渗透熏陶作用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是巨大的。
很多教育学研究实验发现,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带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一旦形成风气,更是会有强劲的凝聚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拔高。
“渔”的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意识,更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意识。
依托班级氛围,让学生发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优势,或者是直接受其他同学的影响,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成为班级贡献的一分子;或者是在学习方法上,注意吸取优秀生的一些优良习惯,比如做笔记、整理笔记、记录随笔或者做符号标记等,并在他们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习惯加以改变,使之更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的学习氛围营造还是比较简单的,教师可以从要求学生晨读,到学生自主晨读;从要求学生阅读讨论,到学生自主读书后,发起讨论;从要求字词的书写工整、减少错别字,到学生真正做到细心和耐心。
这些都是环境渗透的作用,突出集体对个人影响力的巨大。
当然教师在初期,可以从学生个体出发,树立学生榜样,形成小的学习氛围,然后再“熏陶”其他同学,最后影响个别学生。
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还要时常对氛围内容进行监控,及时消除一些不良倾向。
二、提高“渔”的教学技巧,创新语文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很大,而“渔”的教学目的则需要教师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将思维走在教师前面,能获得更多的想法,鼓励发散式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者:乔瑾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06期摘要:在现代化的英语教学课堂中,只有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英语人才。
其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进行启发式教学是必要手段,更是每个英语教师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如果把其中的哲理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授之以渔”是要教会学生“捕鱼”的技巧,注重能力的培养:而“授人以鱼”则是不断地给学生现成的“鱼”,大量地灌输专业知识。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社会已发展成一个环境复杂、文化多元的社会。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
更重要的是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我认为改革后的英语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进行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是教师们不断探讨的难题。
然而我国传统的英语课教学模式是“教材+黑板+粉笔”的“填鸭式”教学。
这就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英语进行深入的思考。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英语教学中这种“灌注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英语课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门课,成为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其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一直是任何一位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课文,亲自参与课堂设计和资料的搜索、查找工作,发表看法和感受,由学生教学生。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变成了组织者和引导者。
首先,这会促使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寻找知识的重点,针对较有价值的一点,挖掘更深一层的知识和涵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就学生自立自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就学生自立自强1. 引言在教育领域,提升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一直是教师们探索的重点之一。
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现实社会中,只有掌握了自立自强的能力,学生们才能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因此,授人以渔而非鱼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
2. 授人以鱼的弊端传统教育中,授人以鱼的方法主要是教师将知识点逐一讲解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
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一方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这种方式没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现实社会所需要的。
3. 授人以渔的重要性相较于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思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自信面对各种挑战的人。
4. 如何授人以渔以下是一些帮助学生自立自强的方法:4.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和实践性的案例及故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并引导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4.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指导。
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解决问题。
4.3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4 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例如,可以推荐一些优质的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和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更方便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5. 成就学生自立自强的意义通过授人以渔,帮助学生成就自立自强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有效性的探索

教学篇•学科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有效性的探索林生(福建省南平市东坑中心小学)摘要: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所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但是当今有些教师不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个别教师甚至在教学中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有效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法指导的有效性可以让学生遇到阅读不再恐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更有效地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学法的有效指导。
一、引导学生把略读与精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让学生把文章中的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进行精读,那样会很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收获也不会很大,学生停留在单个的词句上,缺乏对文章大局的理解,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略读与精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与文章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一带而过,而真正体现文章中心和人物特性的词句、文段要让学生进行精读,细细体会其中包含的修辞、感情等内容,这样学生就能更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如果学生每次都能把略读与精读进行结合,学生阅读的速度会得到大大提高,对阅读内容的掌握也不会出现偏颇。
比如:《孔子拜师》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孔子的成就”部分学生可以略读,不用阅读太长时间,因为孔子的成就基本上都家喻户晓了,关于“孔子拜师的艰辛及真诚学习”的内容要精读,如文中“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于是上前行礼”“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学生精读的,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孔子的求知欲望及对老子的尊重,从中得到启示:像孔子这么有成就的人依然尊师重道,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二、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概括能力是阅读中必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总是让学生分散地对某一句子、某一段落进行单纯的学习,那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很片面,往往会曲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类型结构的受力特点是怎样的?
实体结构: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能够
承受比较大的力。
框架结构:形态比较简单,主要由细长的杆件组成,特点是主要承受水平或垂直的力。
壳形结构: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
——结构的稳定性
生活中,常能看到——
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在外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小组合作(15分钟)
请用2张纸张制作任意一个简易的结构,要求至少5厘米高,并在一定风力的
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说说你的设计想法,你是如何保证结构稳定性的?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小实验
1、如何使一张纸立于桌面上?请尝试。
2、正立和倒立矿泉水瓶,观察哪个容易倒下?
3、在一块薄木板上,有A、B、C三个矿泉水瓶子,A瓶中
装满水,B瓶中有半瓶水,C是空瓶,均匀用力,慢慢抬起木板的一端,哪个瓶子最后倒下?
支撑面=接触面?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①结构的形状
②支撑面的大小
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
③重心的高低
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
能否列举生活中的案例,来印证以上结论?
三脚架、A 型梯,饭店屏风、
自行车等等
金字塔、埃菲尔铁塔、大坝、
桌子、椅子等
话筒、台灯、落地扇、
落地灯
利用几何形状:利用支撑面积:利用重心低:
倾斜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吗?
东
歪
西
斜
楼
小资料:中国的斜塔辽宁瑞州古塔,现
存塔身高10米,塔身向
东北方向倾斜12度,塔
尖水平位移1.7米。
该
塔建成之后虽几经地震
与洪水破坏,却始终斜
而不倒,堪称奇迹。
小资料:比萨斜塔它从1174年始建,1350年
竣工,经历了176年。
但由于塔
身过重,地质松软,因此塔身
仍以每年1.25毫米的速度向南
倾斜。
到1999年1月,塔顶比中
轴线偏斜已达4.8米
比萨斜塔什么时候会倒?
结构重心的位置高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结
论成立是有条件的,条件是结构重心所在点
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底面
范围内就是稳定的,反之就会不稳定。
迈克尔·杰克逊经典的45°前倾动作
不稳定结构的应用
不稳定的结构就一定没有好处吗?试举例说明
1、用倒置的啤酒瓶预测地震
2、在水桶的一边挂上重物打水
3、跨栏的栏板设计、跳高的标杆设计等
4、地动仪、还有秋千,摇椅、跷跷板等
结构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很多时候我们利用稳定的结构抵抗外力、承受负载,另一方面有时也利用不稳定来为我们生活提供便利。
“以人为本”
课堂总结
结构的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几何形状支撑面积重心位置
课后拓展
自行车骑起来时,只有两个支撑点,为什么不会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