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PPT)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ppt课件

“5+2=0” “5”是指学生在一周的五个学习日内 在学校接受的正面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 惯。 “2”是学生双休日回到家以后接触到 的负面影响。 “0”指教育效果。
您的孩子是在什么方法上掌握不好呢?
前边学后边忘,作业做完不检查,不复习。 (复习方法) 学习没计划,课前不预习。 (预习方法) 上课不专心,不爱举手,不记笔记。 (听课方法) 作业出错、磨蹭、马虎。 (知识运用)
正确的学习方法:
先计划后学习, 先预习后听讲, 先复习后作业, 先调整心态后参加考试, 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
•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
•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多士实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
一、让孩子爱上读书 二、帮助孩子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
一、让孩子爱上读书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hǎo)读书。
• 不论男孩女孩, 不论穷养富养,对 孩子的书架,请一 定舍得投资。在坐 的家长们,请继续 让孩子们坚持阅读 吧!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
•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嵇琴阮箫。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的理解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的理解授人以渔和授人以鱼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也体现了人们对待教育和帮助他人的不同立场。
授人以鱼相对来说是一种直接帮助他人的方式,授人以渔则更注重培养他人的能力和自我发展。
两种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其中授人以渔的方法更适合于长远地改善一个人的命运。
授人以鱼是指在他人遇到问题或生活困难时,直接给予他人资助或帮助,使他人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或缓解困难。
例如,遇到自然灾害或突发疾病时,我们应该及时捐款捐物或提供帮助,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这种帮助虽然只是暂时性的,但却可以给当时处于困境中的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物质上的帮助。
然而,一味地授人以鱼却无法根本解决他人的生活问题。
如果只是在他们遇到问题或危机时直接给予物质帮助,这些人在短暂的喘息之后,仍然面临着困境和贫困。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支持的人而言,单纯的资助往往始终无法根本性地改善他们的处境。
因此,更出发点的帮助应该是,对他们进行互助、协作,而非简单的赠物。
相比之下,授人以渔更加注重培养和发展他人的内在能力和素质。
通过帮助他人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鼓励他们探索、创造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从而让他们在面对人生挑战时能够更加自主、自立地取得胜利。
比如,为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教育资源、向那些缺乏技能、经验和资源的人传授技能等,这些都是授人以渔的具体实践方法。
授人以渔的优势在于,这种方法更强调和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创造力和人力资本,而不是简单地把帮助当做救济手段。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当我们为他们提供知识和技能时,我们提升了他们的人力资本,而非靠捐赠帮助他们克服当前的困境。
然而,授人以渔的方法并非普适,这种方法所需的时间和精力都很长,也需要我们对于受助者有充分的了解和信任。
比如在出现急于解决的突发事件中,授人以鱼会更切实可行。
因此,我们在帮助受助者时,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况和需要,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方法。
总的来说,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两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最大化地弥补彼此的不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教学之我见

经验交流新课程NEW CURRICULUM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比“给学生讲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
新课改改革迫切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课堂中采用各种形式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的参与,凸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一、注重情感体验,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教是为了不教”,主张循循善诱,反对包办代替。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学”。
因此,在授课时,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适时地点拨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探究能顺利进行。
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的过程。
二、采用“双案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双案教学”可以调节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降低学习难度。
这种方式要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好进行讨论的问题,问题探究的设计要循序渐进,适合学生的思考模式,利于学生的探究。
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依据学案和教材先自主解决问题,不能自主解决的可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
这时,教师应适当引导,通过问题讨论,撞击出学生思想的火花。
另外,习题设计要利用学生探究,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多设计一些让学生独立进行的针对性强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但课堂的主体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角。
没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的思考,没有学生的质疑,教师语言再生动,环节再细致,也都是徒劳。
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习惯和技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

基础教育P UBLIC C OURSE129OCCUPATION2014 03摘 要:中职数学教学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教学普遍低效。
笔者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从授人以渔需以生为本、授人以渔需以学为先、授人以渔需能力为重三个方面阐述何为授人以渔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指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教学为例文/蒋凤君一、为什么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尽管大家都说教学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但实际教学中远没有落到实处。
下面两个思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这一点。
思考一:“蝴蝶的启示”。
有人发现已经裂开了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破茧而出。
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
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
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这就是现在一些学习的误区:教师把结论告诉学生,免得学生探究花时间,把过程省略掉看似更快,其实是要付出代价的。
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筋,只要记忆、练习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东西,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思考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曾出现一道一元二次方程求根题目难倒全场24位女嘉宾,难道女嘉宾们仅仅小学毕业?事实并非如此,她们学历基本大学以上,有的还是研究生。
事实上,对待一元二次方程求根这样的重点知识,老师往往都会反复讲解,反复练习。
也许时光倒退到她们初中时光,她们就能如孟非女儿一样一分多钟就能解出。
而过了那么长时间,尽管她们学历更高了,可初中的数学知识基本忘记,自然解不出这道题。
笔者曾经调查过周边的朋友,发现他们现在从事的工作跟数学毫无关系,对于数学知识基本回归到中小学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句古老而经典的谚语,它深刻地反映了一种智慧和教育的理念。
它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临时的救助上,而应该着眼于长远的根本解决之道。
把渔网交给别人,比直接给鱼更有意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给别人掌握某种技能、方法、或者智慧,比单纯的帮助更有价值。
因为这样做,能够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自给自足,不再需要依赖别人,拥有独立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接下来,我将围绕这句谚语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它的深刻意义,并且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句话的精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教育中,我们不仅仅是要向学生灌输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生存。
当我们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时,更应该注重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去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让他们明白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应用方式,让他们真正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
这不仅仅是为了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更是在为他们未来面对各种挑战时,提供了一种应对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这时候,我们往往也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
但是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许应该更多的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份帮助,真的是我最需要的吗?是不是给我一条鱼解决了眼前的饥饿,但并没有解决我长期的温饱问题;是不是让我学会了捕鱼的技能,让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未来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表面上的物质帮助,更多的是一种智慧和方法,让我们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自己去摆平各种困难和挑战。
所以,我们在面对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应该时刻牢记着这句古老的谚语,学会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者:乔瑾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06期摘要:在现代化的英语教学课堂中,只有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英语人才。
其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进行启发式教学是必要手段,更是每个英语教师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如果把其中的哲理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授之以渔”是要教会学生“捕鱼”的技巧,注重能力的培养:而“授人以鱼”则是不断地给学生现成的“鱼”,大量地灌输专业知识。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社会已发展成一个环境复杂、文化多元的社会。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
更重要的是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我认为改革后的英语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进行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是教师们不断探讨的难题。
然而我国传统的英语课教学模式是“教材+黑板+粉笔”的“填鸭式”教学。
这就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英语进行深入的思考。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英语教学中这种“灌注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英语课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门课,成为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其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一直是任何一位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课文,亲自参与课堂设计和资料的搜索、查找工作,发表看法和感受,由学生教学生。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变成了组织者和引导者。
首先,这会促使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寻找知识的重点,针对较有价值的一点,挖掘更深一层的知识和涵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是说,为别人提供临时帮助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相比之下,帮助别人学会自力更生的方法才是最值得赞赏的,因为这些方法将会为他们提供长期的帮助。
其实,这是一句有着深远意义的谚语,它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也都有过帮助别人和被帮助过的经历。
而授人以鱼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法,并不能让这个人真正摆脱困境,只有授人以渔才能使这个人真正获得帮助,走出困境,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给别人授之以渔呢?首先,我们要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意愿。
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但是,我们不能强行把这些想法灌输给别人,而是要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意愿,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其次,我们要耐心细心地指导。
授人以渔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别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需要我们具备耐心和细心。
我们需要认真倾听对方的问题,仔细分析,让别人明确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再次,我们要教会别人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渔,并不是为了告诉别人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帮助他们学会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此,我们需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例如: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进行分析,如何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给予他人信心和勇气。
在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失去信心和勇气,这时候我们可以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告诉他们,这个问题并不是无解的,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然后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不仅在生活中需要用到,也同样适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希望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不断地探索授人以渔的方法和思路,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解决问题,同时也为社会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应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涟源市茅塘镇中心学校:周伟把学习比作登山,是最贴切不过的,目标设在山顶上,为了达到目标,就不会半途而废。
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使能力得到发展。
作为老师的我们,与其帮助学生登上山顶,不如教导他们更快登上山顶的方法,这样,即便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我们的学生也能快速登上山顶。
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会学习方法。
方法,即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
正确的方法历来被看作是成功的道路,通往胜利的桥梁。
恩格斯说过:“方法正确,就可以免走无穷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
”从心理学而言,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
一个又能力的人,总是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能随机应变得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则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或途径。
在某种意义上说,掌握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
因为方法是有弹性的,它往往比一个结论更有广泛的适应性,一个结论需要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运用,而获得这个结论的方法却超越这个范围而付诸应用,学习方法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有用,而且对他们将来从事生产、工作或继续深造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正是授之以渔重于授之以鱼。
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之一的老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拟定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的弊端之一往往是重教而轻学,即便在课改进行的现在,这种想象也是比比皆是。
其实教学方法原本就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面。
只有两者互相配合得当,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而“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会学比学会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既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交给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手段。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呢?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任务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学生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3.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 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 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4.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 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 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 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 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18
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19
• 1.做力所能及的事,从小事做起 。
7
在场但不直接参与功课的完成
3.逐步降低监督程度。 孩子做作业时别始终坐在旁边,在从书包掏出书本时坐上几分钟, 关照两三次,在旁边站几分钟后离开。小学结束时,孩子应当学 会独立完成功课,只给父母看现成的结果。
4.教会孩子检查作业 首先,父母先写出一些对错交替的算式,让孩子找出错误。检查别
人的练习孩子容易完成。 进而,鼓励孩子找出自己作业里的错误。 提醒:任何时候都不要因错误而责骂孩子,自我改正是自我监督的
•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哈巴特)
3
全国18个城市上万个家庭调研结果
小学生家长最关注的三大问题:
1、注意力不集中 2、粗心 3、写作业拖拉
学习主动性
为什么孩子学习没有积极性?
孩子对学习的认识:意义?意思? 家长和老师的任务:怎么让这个任务更有意思!
4
陪读
• 一年级,63% • 二年级,42% • 三年级,12% • 四年级,18% • 五年级,17% • 六年级,12%
一种形式。应当千方百计地鼓励他们。
8
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培养主抓三个方面
1、独立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2、养成终生求知的阅读习惯
3、注意力的培养与减少粗心马虎
9
学习习惯的培养
10
学习方法的培养
11
学习方法的培养
12
“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 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 长的等待。
2
家庭的重要性
• 小学生的成绩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家庭环境。按分量说, 家庭是邻居和学校两者影响之和的两倍。家庭=2X(邻居+学校)
• 除了物质环境条件外,还有家庭成员相互的态度和感情、家庭气氛以及家庭 成员的兴趣与活动、父母的指导和暗示……这些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着儿童 的独立和依附、消极与积极、友善与对抗、创造与因循等人格的发展。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 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说的是传授给人有知识, 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 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 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 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 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 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
钓鱼的方法。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 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 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 花开。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13
走在老师前面的习惯 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善于模仿的习惯 从错误中学习的习惯
做伴,32% 提供咨询,11% 助手, 13% 导孩子求精,28% 督促孩子自觉,9%
2020/6/2
5
“陪读”过程中家长的具体工作
• 检查孩子学习位置是否正确。 光线充足;面对简单环境(避开直面窗户,桌面上避免
有多余的东西)
• 学习的时间安排。 最好在放学后1小时之内开始做作业; 7岁的孩子,连续学习的时间不应当超过15-20分钟;小
17
5.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倾听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倾听的内容感 兴趣,才会想听,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 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积极调动孩子参加到倾听活动中,让他们想听,爱听。 6.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处在萌芽状态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助长。有时上 课时故意晚进教室,对在认真学习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告诉他们老师就 喜欢“自觉”学习的同学,学习不用老师管着,就应该象那些自觉学习 的同学那样,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对学习自觉的同学经常进行表 扬。这种思想灌输多了,受表扬的同学越来越多,自觉学习的同学也越 来越多。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场面也就出现
学结束后,可以达到30-40分钟。
6
在场但不直接参与功课的完成
1.提醒孩子按时做作业。(最初的2-3个月) “该开始了”,“该结束了”,“该休息了”,“该看电视了” 逐步形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千万别到了小学高年级不提醒就不知道 做作业。
2.坐在孩子旁边,别让他分心。 简单示意提醒孩子:手势、点头、悄声提醒把孩子注意力收回到作业 上来; 不要训斥、海阔天空地声色俱厉地议论,否则,只能使孩子更分心。 在孩子做完作业后,再帮助找出错误并改正过来,但别帮助解答,进 行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