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分数排序定位法

合集下载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分数是一个经常会遇到的概念。

无论是在学校的考试成绩、比赛的评分,还是在各种选拔中的评估,分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学会对分数进行比较和排序,则是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谈谈分数的比较。

分数比较的基础是要理解分数的含义。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两部分组成,比如 3/5,其中 3 是分子,5 是分母。

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当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例如,4/7和 2/7,因为分母都是 7,而 4 大于 2,所以 4/7 大于 2/7。

但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那比较起来就稍微复杂一些。

这时候,我们需要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通分就是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相应的数,使得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比如说,要比较 2/3 和 3/4 的大小。

3 和 4 的最小公倍数是 12,所以把 2/3 通分为 8/12,把 3/4 通分为 9/12。

因为 9 大于 8,所以 3/4 大于 2/3。

接下来,再说说分数的排序。

分数排序就是把一组分数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在排序之前,我们要先判断这组分数中分母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直接比较分子大小进行排序就可以。

比如,1/5、3/5、2/5,从小到大排序就是 1/5、2/5、3/5。

如果分母不同,还是要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比较分子的大小进行排序。

举个例子,有一组分数 3/4、1/2、5/6。

先通分,1/2 变成 6/12,3/4变成9/12,5/6 变成10/12。

然后从小到大排序就是6/12、9/12、10/12,也就是 1/2、3/4、5/6。

在实际生活中,分数的比较和排序有很多应用。

比如在体育比赛中,要根据运动员的得分来排名次;在招聘中,根据应聘者的考试成绩进行筛选;在购物时,比较不同商品的性价比等等。

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分数的比较和排序不仅仅是数学上的操作,它还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分数的比较与排序

分数的比较与排序

分数的比较与排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和排序不同的分数。

无论是在考试成绩、比赛排名还是评选中,分数的比较和排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分数的比较与排序方法,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

1. 分数的比较方法分数的比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1. 小数比较法当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来判断分数的大小关系。

例如,0.6大于0.5,因此分数6/10大于5/10。

1.2. 分数通分法有时,我们需要比较的分数具有不同的分母。

这时,可以通过通分,使得分数具有相同的分母,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例如,比较5/6和2/3的大小,可以将它们分别乘以2和3,得到10/12和6/12,因此5/6大于2/3。

1.3. 分数化简法对于分母较大的分数,可以通过化简分数的方法来比较大小。

首先,我们可以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例如,比较12/18和3/4的大小,可以将它们分别化简为2/3和3/4,因此3/4大于2/3。

2. 分数的排序方法在对一组分数进行排序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2.1. 小数排序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按照小数的大小进行排序。

例如,对分数3/4、5/6和2/3进行排序,可以将它们分别转化为0.75、0.83和0.67,然后按照0.83、0.75和0.67进行排序。

2.2. 通分排序法将分数通分,然后按照分子的大小进行排序。

例如,对分数3/4、5/6和2/3进行排序,可以将它们通分为9/12、10/12和8/12,然后按照10/12、9/12和8/12进行排序。

2.3. 分数化简排序法首先对分数进行化简,然后按照分子的大小进行排序。

例如,对分数12/18、3/4和2/3进行排序,可以将它们化简为2/3、3/4和2/3,然后按照3/4、2/3和2/3进行排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有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处理比较复杂的分数关系。

积分编排制定位编排法的编排原则和具体方法

积分编排制定位编排法的编排原则和具体方法

积分编排制定位编排法的编排原则和具体方法积分编排制定位编排法的编排原则1、参赛运动员的人(队)数宜为双数。

2、赛前确定并宣布比赛进行若干轮。

轮数应根据参赛人数、赛期长短、录取名次的多少确定,大致为单淘汰赛制所需轮数的一倍,可适当有所增减,但最低不得少于七轮,以减少偶然性。

个人赛的轮数宜为单数,为使运动员之间先后走局数尽量趋于平衡,最多相差一先。

3、每轮比赛须为全体运动员(队)编排一次。

除第一轮需抽签确定每个运动员(队)序号,其余各轮均排除抽签因素。

4、每轮由最高分按积分段逐段向下编排。

即首先同分者编对,次之近分者编对(尽可能避免跨越积分段),直至全部排通为止。

5、如参赛运动员(队)逢单数,各轮次轮空者均以胜局计算,轮空的人(队)应是最低分段。

6、已相遇过的对手不再编对。

7、同一单位的运动员原则上不回避配对。

如某轮需回避,应在赛前补充规定中说明。

8、如遇规定编排时间已到,而有的对局尚未结束的情况,为不影响下一轮比赛,可暂时先按和局计分进行编排,事后无论该局结果如何,本轮编排结果均为有效。

9、尽量使所有参赛运动员下调、上调的次数(不含本积分段只有一人必然下调或上调)趋于平衡,同一运动员下调或上调的次数最多不超过两次。

10、在该积分段中必须最充分配对,同时尽可能地平衡每个运动员先后走次数。

次之尽可能地变换运动员上一轮的先后走。

11、指导思想和检验指标:该积分段本来可以做到的在平衡先后走的前提下进行的充分配对,不致由于采用定位编排而出现障碍。

即使平衡先后走的要求难于全部满足,该积分段本来可以做到的充分配对,不致由于采用定位编排而受到妨碍。

在各轮次的编排中,应尽可能避免运动员多走三先或多走三后,连走三先或连走三后。

最后一轮(单轮次)编排完毕,应尽可能地使全部参赛运动员的先后走局数得到最大限度的平衡——最多相差一先。

1、第一轮编排:首先确定棋手(队)序号。

一般比赛可采用全体运动员一次性抽签确定序号即可。

重要赛事应根据最新等级分或以往比赛成绩等因素选定一定数量的种子选手并排定序列,(也可以其中一种为主结合进行),其他运动员抽签或采用其它方法暂时排序,列在种子选手之后。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的比较与排序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的比较与排序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的比较与排序在数学学科中,分数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认识分数的比较与排序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从比较和排序的角度出发,探讨三年级学生如何认识分数并进行比较与排序。

一、认识分数在介绍分数的比较与排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分数进行认识。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分数的分子部分,分母表示分数的分母部分。

例如,1/2中的1为分子,2为分母。

分子表示分数所包含的等份,分母表示整个等分的份数。

二、分数的比较1. 相同分母的比较当两个分数拥有相同的分母时,比较它们的大小就相对简单了。

我们只需要比较它们的分子大小即可。

分子较大的分数则表示较大的数值,分子较小的分数则表示较小的数值。

例如,比较 2/3 和 4/3 的大小。

由于分母相同,我们只需比较分子大小。

可知4大于2,因此4/3较大。

2. 相同分子的比较当两个分数拥有相同的分子时,我们需要比较它们的分母大小。

分母较小的分数表示较大的数值,分母较大的分数表示较小的数值。

例如,比较 1/4 和 1/6 的大小。

由于分子相同,我们需要比较分母大小。

可知4大于6,因此1/6较大。

3. 不同分子和分母的比较当两个分数既没有相同的分子,也没有相同的分母时,我们可以通过通分的方式来进行比较。

首先,找到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新的分母,然后将分数进行等比例放大,得到新的分子,最后比较这两个新的分子大小。

例如,比较 2/3 和 1/4 的大小。

首先找到最小公倍数为12,然后将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进行等比例放大,得到新的分数为 8/12 和3/12。

由此可知,8/12较大。

三、分数的排序在理解了分数的比较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排序的方式整理一组分数。

1. 将分数转化为小数首先,我们可以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形式。

通过将分子除以分母,我们可以得到对应的小数。

例如,1/2可以转化为0.5,2/3可以转化为0.66,以此类推。

2. 比较小数大小将所有分数转化为小数之后,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来对分数进行排序。

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分数比较与排序

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分数比较与排序

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分数比较与排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分数比较与排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掌握这一技能对于学生巩固数学基础、拓宽思维能力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分数比较与排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技巧。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比较和排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一、分数比较的基本概念分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由两个整数,一个作为分子,一个作为分母构成,用分子除以分母表示。

比如,1/2、3/4、5/6等都是分数。

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较大的分数较大;2.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较小的分数较小;3.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可以通过通分,将分数的分母变为相同数,再比较分子的大小。

二、分数比较的方法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数比较,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同分母比较: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只需比较分子的大小即可。

分子较大的分数较大,分子较小的分数较小。

例如:1/2与3/2比较,由于分母相同为2,所以直接比较分子,3/2大于1/2。

2.通分比较: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我们需要先将它们的分母变为相同的数,再比较分子的大小。

具体步骤如下:(1)找到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新的分母。

(2)将两个分数的分子按照最小公倍数进行扩展,得到新的分数。

(3)对新的分数进行比较,分子较大的分数较大,分子较小的分数较小。

例如:1/2与2/3比较,最小公倍数为6,扩展后的新分数为3/6和4/6,由于新分数的分母相同,所以比较分子,4/6大于3/6。

三、分数排序的方法在掌握了分数比较的基本方法后,我们可以将多个分数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排序的基本步骤如下:1.找到所有分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新的分母。

2.将所有分数的分子按照最小公倍数进行扩展,得到新的分数。

3.对新的分数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例子:给定分数:2/3,3/4,1/2,5/6首先找出最小公倍数为12,将分子按照最小公倍数进行扩展,得到新的分数:8/12,9/12,6/12,10/12然后,对新的分数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排列:6/12,8/12,9/12,10/12所以,最终排序的结果为:1/2 < 2/3 < 3/4 < 5/6四、将分数比较与排序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数比较与排序不仅仅是在纸上进行运算,还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分数排序定位法的使用介绍

分数排序定位法的使用介绍

分数排序定位法的使用介绍要想掌握分数排序定位法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必须首先会应用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或五分一段或十分一段或若干分一段)统计表。

(一)、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应用介绍1、什么是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将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参加高考考试的全体考生的若干门课的总成绩从高到低一分一分地排列出来,并显示出每一分数所具有的本分考生人数以及逐分累计的考生人数。

有少数地方还将考生加分投档的分数合在一起一并公布,也就是说总成绩中含有政策照顾分值。

目前各地一般将总成绩分为文史类和理工类两种分别予以统计公布。

当然,有的地方不是按一分一段而是按五分一段,有的甚至按十分一段乃至几十分一段予以统计公布。

其使用方法与原理是一样的,但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也就是说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起参考作用最大的、最便于考生参考利用的是一分一段统计表。

因此建议各地公布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

2、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应用实例下面以2006年湖北省普通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理工类)中的一部分为例,即选取从650分开始,到546分为止,546分是湖北省2006年第一批次本科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而原表统计到150分为止,累计人数为271839名。

2006年湖北省普通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理工类)3、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应用介绍可能有许多考生及家长看到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成串数字的第一感觉是,有点晕,或只查到与自己考分相同的第n横行,却不知这几个数字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对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究竟有何作用?下面就作具体的介绍。

(1)、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直接含义及作用。

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中第一纵行“分数段”中所列出的是全湖北省的考生从高分650分开始的逐分排列,如649、648、647、646、645……;统计表中第二纵行“本段人数”中所列出的是全湖北省的考生在某一分数上所拥有的人数,也就是在某一分数上有多少考生,通过统计表中所列第1横行可知,在650分这一分数段上有考生193人,这个数字是不正确的,作者分析大概可能是20人左右,这是制表人员或有关方面认为,不宜全部列出,从650分开始就可以了,因而将累计人数193作为650分的“本段人数”列出。

分数排序定位法的使用介绍范文

分数排序定位法的使用介绍范文

分数排序定位法的使用介绍要想掌握分数排序定位法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必须首先会应用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或五分一段或十分一段或若干分一段)统计表。

(一)、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应用介绍1、什么是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将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参加高考考试的全体考生的若干门课的总成绩从高到低一分一分地排列出来,并显示出每一分数所具有的本分考生人数以及逐分累计的考生人数。

有少数地方还将考生加分投档的分数合在一起一并公布,也就是说总成绩中含有政策照顾分值。

目前各地一般将总成绩分为文史类和理工类两种分别予以统计公布。

当然,有的地方不是按一分一段而是按五分一段,有的甚至按十分一段乃至几十分一段予以统计公布。

其使用方法与原理是一样的,但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也就是说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起参考作用最大的、最便于考生参考利用的是一分一段统计表。

因此建议各地公布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

2、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应用实例下面以2006年湖北省普通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理工类)中的一部分为例,即选取从650分开始,到546分为止,546分是湖北省2006年第一批次本科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而原表统计到150分为止,累计人数为名。

2006年湖北省普通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理工类)3、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应用介绍可能有许多考生及家长看到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成串数字的第一感觉是,有点晕,或只查到与自己考分相同的第n横行,却不知这几个数字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对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究竟有何作用?下面就作具体的介绍。

(1)、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直接含义及作用。

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中第一纵行“分数段”中所列出的是全湖北省的考生从高分650分开始的逐分排列,如649、648、647、646、645……;统计表中第二纵行“本段人数”中所列出的是全湖北省的考生在某一分数上所拥有的人数,也就是在某一分数上有多少考生,通过统计表中所列第1横行可知,在650分这一分数段上有考生193人,这个数字是不正确的,作者分析大概可能是20人左右,这是制表人员或有关方面认为,不宜全部列出,从650分开始就可以了,因而将累计人数193作为650分的“本段人数”列出。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分数的形与位置关系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分数的形与位置关系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分数的形与位置关系分数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分数的形与位置关系。

通过对分数的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运算和应用。

本文将从分数的形与位置关系进行全面阐述。

1. 分数的形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表达形式,分子表示被分的份数,分母表示份数的总量。

分数的形式可以是真分数、假分数和整数。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如1/2、3/4。

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如5/2、7/3。

整数:只有分子,没有分母的分数,如3、5。

2. 分数的位置关系分数的位置关系指的是子分数与父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数轴上表示分数时,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分数的位置关系。

如图所示,0和1是整数,我们可以将数轴分成若干等分,用分数表示其在数轴上的位置。

——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1)当分母相等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例如:1/2<2/2,2/3>1/3。

(2)当分母相等时,分子相同时,分数相等。

例如:3/4=3/4。

(3)当分子相等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例如:2/3<2/5,5/8<5/6。

(4)整数可以视为分母为1的分数,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仍然成立。

例如:2<3。

(5)假分数比相应的整数大。

例如:7/3>2。

3. 分数的书写规范在书写分数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便清晰地表示分数的形与位置关系。

(1)分子与分母之间使用斜杠“/”表示。

例如:1/2、3/4。

(2)分数在文字中一律使用行文形式,并将整体括在括号中。

例如:“我们将一条绳子分成2段,每段的长度是1/2。

”(3)当分子和分母存在公因数时,应化简分数,使其分子和分母没有除1外的公因数。

例如:4/6应化简为2/3。

(4)避免在分子和分母中出现负数,因为分数是用来表示物体的一部分的,不存在负数部分。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知识中的分数涉及到分数的形与位置关系的概念。

通过对分数的形与位置关系进行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分数排序定位法一、分数排序定位法的由来及其定义由于每个高考分数都对应着相对的排序位置,而相应的排序位置也大体对应着一定的高考分数,只不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大体相对应的关系罢了。

既然可以利用高考分数来填报高考志愿,那为什么不能利用排序位置的定位作用来填报高考志愿呢?来预测高校的投档(录取)分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这就是分数排序定位法的由来。

二、分数排序定位法的重要性许多考生和家长的两眼往往只习惯盯在考试及高考的分数上,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上,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这是因为:4.从考生排序的位置,可分析被录取的可能性。

由于多年的招生,每所院校的排序位置也是大体相对稳定的,当然不排除有波动。

比如说北大、清华总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它们的录取分数线总是最高的,排序位置也总是最靠前的。

这既可以从每所院校每年的招生录取分中可以看到。

也可以从每所院校每年的招生排序位置中可以看到。

因此,根据当年的招生情况结合历史的资料,就大体可以知道,你的排序位置是多少,被录取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2005年北大、清华在鄂计划招生理工类分别为49名、95名,那么从理论上来说,这144人都有可能被录取;可是从理论上来说,这144人中按现行的录取办法,有可能排序位置是第50名或其以后的若干名考生就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前49名考生甚至更多的考生第一志愿全都填报了北大。

当然在实际中第50名考生会被淘汰出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同样第144名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也不是100%。

虽然对于所有院校均按招生计划与排序位置一一对应地实现招生几乎没有可能,但对于北大、清华这两所学校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办法也比较简单,这是后话,下面再说。

5.考生的排序位置比其高考分数更重要的现实分析。

那么到底排序在第144位及其稍后的考生有无必要第一志愿填报北大、清华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知道首先应关注的是排序位置,不是高考分数因为排序在第144位及其以前的考生不论考分是多少,被录取的概率非常之大。

因此可以说,此时的分数是次要的。

排序144位对应的分数大约是647分(647分对应的排序是147位)。

2003年北大理工类计划招生51人,录取分数线618分,618分对应的排序是大约是384位。

这里需指出的有3点:① 湖北省2003年普通高考总分成绩(理工)五分一段统计表上的累计数据有误,作者己加修改;② 2003年湖北省是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③ 2004年和2005年湖北省是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

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如何呢?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24名;57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27名,55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29名,535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31名,502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37名。

2003年清华理工类计划招生97人,录取分数线620分;620分对应的排序是333位。

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怎样呢?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79名, 57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82名,55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87名,535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90名,502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94名。

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知道,从理论上来说,报考北大清华的理想人数为51+97=148人,即150人左右,其录取分数线应为632分以上,可实际仅为618分,这一个方面说明有236名(384-148)考分在其录取分数线以上未予报考,这236名考生中至少有120名以上会痛悔第一志愿未报北大、清华;如果从2004年及2005年报北大、清华的情况看,可能有95%以上(224名) 会痛悔第一志愿未报北大、清华。

为何如此说呢?这是因为国人的“名校情结”尤其是“北大清华情结”太重的缘故。

其实依作者看,有“北大清华情结”的痛悔第一志愿未报北大、清华的应是考分在632分以上的考生(630分对应的排序是是169位,632分对应的排序是大约是149位);632分以下的考生就大可不必啦,因为这本来就不属于你,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还不具有真正报考北大、清华的资格,让你产生后悔的原因是由于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考后估分填报,这种志愿填报方式给许多考生(考分在631~618之间全是)以险中求胜的机会,而采取据分填报(或称之为出分填报或知分填报)方式就基本没有这种机会了。

“北大清华情结”如此地重,其未报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所估的分数偏低,二是报考的指导思想是趋稳,三是以报考理想的专业或热门专业为首要考虑,当然也有可能是合二为一或合三为一。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共有331名考生第一志愿报北大、清华;有多达183名即超过计划1.24倍的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有误。

尤其是580分以上的报考北大的人数多达124人,超过计划73人为1.43倍;报考清华的人数多达179人,超过计划82人为0.85倍;要知道,这些几乎都是超过重点线80分以上的超高分考生。

作者真为他(她)们的“无畏勇敢”感到挽惜,因为这些未被录取的超高分考生的“命运”一般是很“惨”的,他(她)们为自已的“无畏勇敢”将付出的是“惨痛的代价”。

为什么如此说?如果他(她)们不能准确把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的报考技巧,如果他(她)们“运气”不好的话,非第一志愿的填报一般大都会落空。

等待他(她)们的将是,接受各地采取的高分保护线的保护,和少数高校余下的少量计划名额,以及参加第一批次的志愿征集,要知道这些都是“无条件接受”,即专业没有挑选的余地而只能服从专业调剂。

除此之外,不是上一般本科乃至专科院校,就是去读“高四”。

2004年北大理工类计划招生46人,录取分数线675分,675分对应的排序是158位。

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如何呢?64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61名;61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62名,595分以上的报考人数62名,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62名,561分以上的报考人数62名。

2004年清华理工类计划招生96人,录取分数线668分,668分对应的排序是314位。

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如何呢64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8名;61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8名,595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9名,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9名,561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9名。

看着以上的报考数据真让人高兴啊!这第一年就充分显示了据分填报(或称之为出分填报或知分填报)志愿的威力!虽然清华的录取分数线668分,所对应的排序是314位,北大、清华共录取142名,比2003年的148名有所减少,主要是仍有172名(314-142)超过录取计划一倍多的分数在668分以上的考生,没有报考北大、清华,这不知能否说明国人的名校情结尤其是北大清华情结不太重了,报考更为理性了。

让人高兴的在此,实际报考北大、清华的561分以上的人数仅为171名。

仅比录取人教多了29名,比例仅为20.42%,要知道2003年是183名即超过计划1.24倍的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有误啊!2005年北大理工类计划招生49人,录取分数线650分,650分对应的排序是119位,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如何呢?60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58名;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58名,56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58名,55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58名,524分以上的报考人数58名。

2005年清华理工类计划招95人,录取分数线646分,646分对应的排序是157位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如何呢?60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2名;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2名,56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3名,55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3名,524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3名。

看着以上的报考数据更让人高兴啊!这第二年继续充分显示出据分填报(或称之为出分填报或知分填报)志愿的威力与作用!这也是分数排序在考后据分填报志愿中所发挥的威力与作用。

清华的录取分数线646分,所对应的排序是157位,北大、清华共录取144名,可以这么说,想报该报北大、清华的基本上都报了,这不知能否说明国人的名校情结尤其是北大、清华情结又回来了、太重了,这已经不重要了,但有一点是无疑的,那就是报考更为理性了,更进一步准确了,报考失误的人数更少了,仅有17名比例仅为11.81%的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有误,如果北大、清华增加录取名额,那失误的就会更少了。

6.报考北大、清华“双百”之办法。

就在作者为湖北省的特高分考生们感到高兴与振奋之时,网上传来了与此相关的报考消息,首次实行看分填志愿的四川省,“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北大多年来首次入川‘受挫’,居然出现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文科差7个,理科差3个。

‘为什么会出现考生第一志愿不敢填报北大的情况?’专家认为,这与考生填报志愿的心态有关。

‘北大现象,表现出四川考生自信不足,心态保守。

’省教育学院教科所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指出,根据省招办公布的各分数段人数,高分考生应该能够准确判断自己的位置。

‘有的考生虽然判断准确,但因担心出意外,最终放弃了填报北大。

’”对专家认为北大现象就是四川考生自信心不足,心态保守,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保守一词常用于贬意,稍好也只能算为中性词,说心态沉稳、填报谨慎为好,因为高考填报志愿常有的心态就是激进或者稳重。

而说自信心不足,则有点风马牛之不相及,考分已知道,排序位置也已知道,就不存在信心足不足。

对于别人的子女填报高考志愿,这位专家的心态可能是激进,但如果他有子女高考,填报志愿是否还会激进不得而知,虽然他们可以通过院校招生老师了解预报考的情况。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稳重比激进要好。

前面已讲,填报志愿表现激进出现意外后果是非常之“惨”的。

作者认为,四川少了几个北大名额是好事,大家应该反思,而不应该一味“指责”这些特高分的考生们“自信心不足,心态保守”。

反思什么?大家(指招生部门和招生院校以及高考专家)能为这些特高分考生们做些什么,让他们百分之百地都到与他们分数相匹配的心仪的大学去。

这话指所有的学校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仅指北大与清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于是在这里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北大和清华在招生章程中,不再规定不具实际意义的条款,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有几个“傻特高分”的考生们去“守株待兔”呢,即便守了,又有何结果呢?(2)如此一来,则皆大欢喜。

北大和清华再也不用为考生报考志愿不足而来回调整各地计划指标,就可以将各地排序最靠前的特高分考生们轻松录走,一举做到报考与录取两个百分之百;各地招生部门也不再担心因报考志愿不足,北大或清华会把招生名额调走或者取消,有损当地的利益;尤其是各地的特高分考生们(高考总分在当地排序位置为两校招生计划之和及其以内者),因“心中有数”,报考百分之百,录取也百分之百,再也不用担心报考北大和清华会“名落孙山”了。

7.分数排序定位法在专业选择中作用也很大。

预测院校录取分数线仅仅是为了能够被省招办投档和被所报考的院校调档,而进档后的录取与否关键取决于专业的确定,因此选定了学校只是报考的第一步,更重要更有决定性作用的工作还在后面,还在于预测专业录取分数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