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 罚 概 说

合集下载

刑法总论第一讲——刑法概说

刑法总论第一讲——刑法概说

七、刑法的体系
编、章、节、条、款、项
一款中若有数个意思,每个意思称为“段”;
若以“但是”连接,“但是”后的文字称为 “但书” 13条:……都是犯罪,但是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八、刑法的解释(重点)
问:刑法需要解释吗? 275:毁坏?
明确用语含义
114:以危 险方法危害 消除文字表述及立法原意缺陷 公共安全罪
刑法条文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5)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
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规范 意旨的解释方法。
……
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06)
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
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
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
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体系解释:不包括对女童的性行为(236)
扩大解释:对男童则可以认为猥亵包括性行
为,否则会导致处罚的不合理。例如国外的 公然猥亵罪。
再如:259条破坏军婚罪,长期通奸能否解释
为同居?
1、法益保护的广泛性与补充性
2、制裁手段的最严厉性与昂贵性
保障法!——刑法的谦抑性
刑罚犹如双刃之剑,用
之不当,则国家和个人两 受其害 !——耶林(德)
四、刑法的根据(第1条)
1、法律根据
——宪法
2、实践根据
——同犯罪作斗争的实践经验
五、刑法的任务(第2条)
1、惩罚犯罪(手段) 2、保护法益(目的)
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 ︱ ︱ 刑法典 ︱ 刑法典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 ︱ 刑法典 ︱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港澳台地区刑法

02 刑法概说

02 刑法概说
46

比较解释
将刑法中的相关规定或外国立法与判例作 为参考资料,借以阐明刑法规定真实含义 的解释方法。
47

日本刑法207条规定:二人以上实施暴行伤 害他人的,在不能辨别个人暴行所造成的 伤害的轻重或者不能辨认何人造成了伤害 时,即使不是共同实行的,也依照共犯的 规定处断。
48

(3)合目的解释
8


2、 国权主义刑法与民权主义刑法 以刑法的主体是国家还是国民来进行划分 (1)国权主义刑法 (2)民权主义刑法
9

3、 积极刑法与消极刑法 (1)积极刑法与刑法(刑罚)万能主义 (2)消极刑法与刑法(刑罚)谦抑主义
10
三、刑法的属性


(一)一般属性 1、公法 法律体系通常分为公法与私法。 私法主要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公法 则规范国家或地方团体与国民之间的关系。
39

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 在死刑缓刑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 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未满 两年就不得减为无期徒刑。
40

补正解释
在刑法条文发生错误时,统观刑法全文加 以补正,以阐明法律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41


刑法第99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 内包括本数。 刑法第63条规定有关减轻处罚的规定中犯罪 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 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其中以下应该 被理解为不包括本数。
根据刑法规范的目的,阐明刑法条文的真 实含义。
49

盗窃罪的犯罪客体确定到底是所有权还是 占有权
50
六、刑法的体系



刑罚概说

刑罚概说

刑法第九章刑罚概说第一节刑罚的概念和特征一、刑罚的概念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二、刑罚的特征刑罚具有下列特征:(一)本质上的严厉性刑罚的属性在于对犯罪人权益的限制或剥夺,这表明它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措施。

因为刑罚中的自由刑可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生命刑还可以剥夺犯罪人的生命,资格刑、财产刑可以剥夺犯罪人的政治权利和财产权利。

这种严厉性正是刑罚区别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本质特征。

(二)适用对象的特定性适用刑罚是以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的,刑罚是因犯罪行为所产生的当然的法律后果,是对犯罪行为所作出的否定评价。

因此,刑罚处罚的对象只能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法人。

犯罪人既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也是刑罚的物质承担者。

刑罚既不能适用于动植物和其他非人的对象,也不能适用于违反了道德、法纪和仅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更不能适用于与犯罪无关的无辜者。

(三)根据的法定性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不仅犯罪需由成文刑法事先作出明文规定,而且刑罚也必须由刑法明文载于法条。

这就意味着,刑法总则要对刑罚的种类作出明文规定。

对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制裁方法,不能以刑罚之名适用于犯罪分子。

(四)适用主体的单一性刑罚适用的主体只能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

任何其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个人,都无权对犯罪人适用刑罚。

第二节刑罚的目的一、刑罚目的的概念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刑罚的目的具体表现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因为刑罚是作为犯罪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因此,创制、适用和执行刑罚的目的,只能是为了预防犯罪。

由于预防的对象不同,故把刑罚的目的区分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二、特殊预防所谓特殊预防,是指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

特殊预防的对象只能是犯罪人,即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在我国,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1.改造。

第十四章刑罚概说

第十四章刑罚概说
第十四章 刑罚概论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本章是刑罚论部分承上起下的 一章,主要阐述刑罚的概念、 一章,主要阐述刑罚的概念、 特征、功能和目的。 特征、功能和目的。 重点: 重点: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刑罚的目的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㈠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 刑罚 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 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 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㈡刑罚的本质属性——强制性和惩罚性 刑罚的本质属性 强制性和惩罚性 主刑( ㈢刑罚包括——主刑(五种)和附加刑(四种) 刑罚包括 主刑 五种)和附加刑(四种)
二、刑罚与犯罪的关系
㈠刑罚与犯罪的对立 从国家方面看——破坏与反破坏、反抗 破坏与反破坏、 1、从国家方面看 破坏与反破坏 与扼制的关系 2、从犯罪人方面看————逃脱制裁与不 从犯罪人方面看 逃脱制裁与不 可避免的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可避免的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㈡刑罚与犯罪的统一 1、起源统一 2、相互依存 3、命运相同
三、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 (四)严厉程度不同 (五)法律后果不同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刑罚的功能——是指国家正确制定、裁量和执行 是指国家正确制定、 刑罚的功能 是指国家正确制定 刑罚对人们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刑罚对人们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对犯罪人的功能 ㈠剥夺功能 ㈡惩罚功能 ㈢教育改造功能 二、对被害人的功能 三、对社会的功能 ㈠威慑功能 ㈡教育鼓励功能
案例分析题
甲好逸恶劳,并且染有赌博的恶习。一日, 甲好逸恶劳,并且染有赌博的恶习。一日,甲赌博 时将所有积蓄全部输掉,遂产生了抢劫财产的念头。 时将所有积蓄全部输掉,遂产生了抢劫财产的念头。甲 于某日进入一户人家抢劫, 于某日进入一户人家抢劫,将该户男主人乙打成重伤后 抢走家中的现金一万余元。案发后, 抢走家中的现金一万余元。案发后,甲被公安机关缉拿 归案。被害人乙及其亲属十分气愤,扬言要报复甲。 归案。被害人乙及其亲属十分气愤,扬言要报复甲。通 过公安审理,法院判处甲有期徒刑15 15年 过公安审理,法院判处甲有期徒刑15年。在甲被判处刑 罚之后,被害人乙及亲属情绪平稳。 罚之后,被害人乙及亲属情绪平稳。而甲在监狱中通过 劳动改造,逐渐形成了劳动的习惯, 劳动改造,逐渐形成了劳动的习惯,并掌握了汽车修理 的技能。甲减刑提前出狱后,在社区的帮助下, 的技能。甲减刑提前出狱后,在社区的帮助下,利用在 狱中掌握的技能,经营了一家汽车修理厂, 狱中掌握的技能,经营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开始自食其 力。 本案主要体现了刑罚的哪些功能? 问(1)本案主要体现了刑罚的哪些功能? 结合本案分析刑罚的目的包括哪些内容? (2)结合本案分析刑罚的目的包括哪些内容?

《刑法概说》课件

《刑法概说》课件
《刑法概说》PPT课件
刑法概说是一门涵盖刑法基本知识的课程,本课件将深入探讨刑法的概念、 分类、原则等核心内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刑法。

刑法的概念和形成背景
探索刑法定义、历史渊源、社会背景等,揭示刑法的本质和形成的根本原因。
刑法的分类和基本原则
细致阐述刑法的分类体系和基本原则,深入剖析罪刑法定原则、犯刑合一原 则等核心原则的重要性。
刑事责任及其认定标准
探讨刑事责任的实质和认定标准,剖析主观过失、故意犯罪等概念,为刑事 责任辨析提供依据。
刑罚的种类和适用
介绍刑罚类型和适用原则,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探讨如何判 断和确定刑罚。
犯罪构成要件和犯罪行为形态
梳理犯罪构成要素,解析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等不同犯罪形态,帮助理解和 辨析犯罪行为。
犯罪的主体和边界问题
讨论犯罪主体的概念、分类和边界问题,深入剖析责任能力、共同犯罪等相 关法律问题。
犯罪的协助和教唆
探索犯罪协助和教唆的法律规定和责任划分,分析帮助、怂恿他人犯罪行为 的法律后果。
犯罪的减轻和免责情节
阐述犯罪减轻和免责情节的认定标准和法律效果,揭示罪责适度原则在实践 中的具体应用。

刑法 2024 知识点

刑法 2024 知识点

刑法 2024 知识点一、刑法概说。

1. 刑法的概念与性质。

-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 其性质具有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和法律性(调整特定社会关系)。

2. 刑法的任务与机能。

- 任务包括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等。

- 机能有规制机能(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评价)、保护机能(保护法益)、保障机能(保障公民权利免受国家刑罚权不当侵害)。

3. 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 体系:总则、分则、附则等结构。

- 解释:- 立法解释(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

- 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作出的解释)。

- 学理解释(学者等作出的解释,无法律效力)。

二、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 犯罪概念。

-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

2. 犯罪构成。

- 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 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 危害行为是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活动。

- 危害结果有实害结果和危险结果之分。

- 犯罪主体:- 自然主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刑事责任年龄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2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2 - 14周岁、14 - 16周岁、16周岁以上等不同阶段)。

刑事责任能力包括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 单位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处罚原则。

- 犯罪主观方面:- 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

三、正当行为。

1. 正当防卫。

- 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 成立条件:- 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

- 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刑法概说刑法的概念

刑法概说刑法的概念

互相牵制,如何使两者协调应该说正是刑法理论 所
包含的一个核心问题。”
-
一一日本.大塚仁
-“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十个罪犯逃脱也比一个无辜的人被定罪强”
-五、刑法的体系 •(一)刑法的体系的含义 -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或者说, 刑 法内容的排列和组合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总则、 分 则和附则。其中,总则和分则各为一编 •在每编之下,再根据刑法规范的性质和内容划分 为 章、节、条、款、项等层次
-(二)刑法典的组成 -1.刑法总则(总则编) -刑法总则是关于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适用范 围, 以及犯罪和刑罚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 这些规 范是定罪量刑所必须遵守的共同的规则
刑法总则共分五章(章是总则和分则两编之下的 单位。刑法总则和分则各自独立设章),即: -A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B、犯罪一一犯罪的一般原理(成立要件) -C、 刑罚一一刑罚的一般原理(刑种、体系) -D、刑 罚的具体运用一一量刑、行刑制度 -E、其他规定
-3.附属刑法:是指附带规定于民法、经济法、 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 -如1984年《专利法》第63条规定了对假冒专利的 行 为追究刑事责任;1984年《药品管理法》第51 条规 定了对生产、销售劣药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1994年 《劳动法》第96条规定了对用人单位以暴 力、威胁 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 的行为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
-(4)但书对前段表示了补充关系
-如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 刑
罚的,可以免于悔过、赔礼 道歉、
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 者行政处

第十四章 刑罚概说

第十四章 刑罚概说

第十四章刑罚概说第一节刑罚与刑罚权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一)刑罚的概念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剥夺或限制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强制方法。

刑罚具有以下特征:(二)刑罚的特征1.根据的法定性适用刑罚的依据是刑事法律,包括刑事实体法(刑法)和刑事程序法(刑事诉讼法)。

根据《立法法》,实体刑法中的刑罚,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才有权设定、补充和修改。

2.适用过程的合法性审判机关适用刑罚一要符合刑法,二要符合刑事诉讼法。

3.适用对象的唯一性刑罚只能适用于犯罪人。

4.适用机关的专门性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

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社会组织、人民团体或者个人都无权适用刑罚。

5.执行机关的特定性。

死刑、罚金和没收财产由人民法院执行;“死缓”、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由监狱和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管制、拘役和剥夺政治权利由公安机关执行。

6.强制的最严厉性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制裁方法。

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财产和政治权利,而且可以限制或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甚至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

而其他制裁方法都不可能达到如此严厉的程度。

二、刑罚与犯罪的关系(一)刑罚与犯罪的对立1.从国家方面看,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抗现行统治关系的斗争,是对统治秩序的威胁和破坏;而刑罚是社会对付违犯它的生存条件的行为的一种自卫手段,是对反抗行为的反破坏和扼制。

2.从犯罪人方面看,犯罪者之所以实施犯罪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其物质或精神上的需要;而刑罚的存在,则往往使这些欲望难以实现,甚至化为泡影。

(二)刑罚与犯罪的统一1.起源相同。

犯罪和刑罚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互相依存。

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绝大多数犯罪的结局。

3.命运相同。

刑罚不仅伴随着犯罪的产生而产生,而且最终将伴随着犯罪的消灭而消灭。

三、刑罚与其他法律强制方法的区别在我国,法律制裁通常是由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经济制裁等处罚措施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由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追究的法律责任;
二、刑罚的概念与特征
(一)刑罚的概念
刑罚是指由国家审判机关对犯罪人适用的,以剥夺罪犯的生命、剥夺或者限制自由、剥夺财产和资格为内容的最严厉的强制措施。
(二)刑罚的特征
1.刑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刑法中制定的强制方法;
2.是刑法中赋予“刑罚”名称的强制方法;
3.是用以惩罚犯罪行为人的强制方法;
1、主要由检察机关行使。
2、部分轻微犯罪的求刑权赋予了自诉人。如:
①刑法第246条: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②第257条第1款: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③第260条第1款:虐待案。
④第270条:侵占案。
(三)量刑权——刑罚的裁量权。
代表国家的人民法院,在认定其有罪的基础上对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和判处什么刑罚的权力。
教学策略
第一步:教师导入课题
教师引出两句名言;
(1)“惩罚就是公众当局认为某人做或不做某事是违法的行为,并为了使人们的意志因此更好地服从起见而施加的痛苦。”——(英国)霍布斯著
(2)“刑罚如两刃之剑,用之不得其当,则国家与个人两受其害。”——德国刑法学者耶林
同学们,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第二步教师讲授新课
(二)对被害人的功能
通过对罪犯适用和执行刑罚,对被害人所产生的情感安抚功能和损失补偿功能等。
1.安抚功能2.补偿功能
(三)对社会的功能
对罪犯适用刑罚后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1.威慑功能2.教育功能3.鼓励功能
第四节刑罚的目的
一、定义
国家创制和适用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刑罚目的和刑罚功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法律的时效问题,同时通过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参与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刑罚的概念、特征;与其他强制措施的区别;刑罚的目的。
教学难点:
刑罚的功能;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
传授法,理论讲述法,学生互动法
教材内容分析
4.简述犯罪与刑罚的关系。(中央党校2007年研)
5.刑罚的功能。(中山大学2010年研)
6.论刑罚目的。(华南理工2010年研)
相关试题:刑罚的目的是什么?(简答题,中山大学2016年研)
7.试论人民法院在定罪和量刑时如何考虑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东财2011年研)
第一步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应该理解其内涵,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学法一定要多读书。
特征:
1、刑罚权是国家统治权的组成部分;
2、是存在于国家与犯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3、是国家对犯罪人实行刑罚惩罚的权力;
4、是刑罚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和行刑权的统一。
二、刑罚权的种类
(一)制刑权
国家立法机关在刑事立法中创制刑罚的权力。
包括:1.制定刑种权2.修改刑种权3.废止刑种权
(二)求刑权
求刑权是指对犯罪行为人提起刑事诉讼、要求判处刑罚的权力。
1.刑罚的目的
是国家创制刑罚和适用刑罚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是国家积极追求的,它既是立法的指导思想,也是司法的基本原则。
2.刑罚的功能
是国家制定刑罚和适用刑罚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刑罚目的的争论
1.惩罚说
2.改造说
3.预防说
4.双重目的说
5.三目的说
6.预防和消灭犯罪说
三、刑罚目的的具体内容
1.特殊预防
是指通过适用刑罚,预防已经犯了罪的人重新犯罪。刑罚目的主要方面。
4.是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裁判科处的强制方法;
5.是由特定机关执行的强制方法;
6.从整体而言是最严厉的强制方法。
三、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
1.刑事责任的存在是刑罚的前提;
2.刑事责任的大小与刑罚的轻重成正比;
3.刑事责任主要通过刑罚予以实现。
第二节刑罚权
一、概念
刑罚权是国家对罪犯实施刑罚惩罚的权力。
包括:1.判刑权2.免刑权
(四)行刑权
特定机构根据法院的判决,将对犯罪人判处的刑罚付诸监外执行的决定权;减刑和假释的决定权。
第三节刑罚功能
一、定义
刑罚的功能,是指国家制定、裁量和执行刑罚对人们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我国刑罚的功能
(一)对犯罪人的功能
1.剥夺功能2.威慑功能3.改造功能4.教育功能
学生通过对刑罚体系的学习体会到我国法律的严密性,整体性,科学性。
学生通过对刑法功能的学习,彻底了解刑罚功能对我国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对刑罚目的的学习,明白我国刑法对于国家的贡献,以及刑法对我国人民的利益的保护。
思考题
1.什么是刑罚?刑罚有哪些特点?
2.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有哪些区别?
3.什么是刑罚的目的?研究刑罚目的有什么意义?
2.一般预防
是指预防社会上可能犯罪的人实施犯罪。
预防对象包括:
危险分子
不稳定分子
刑事被害人及其家属
其他社会成员
第三步教师小结
第四步名校考研,司法考试分析
1.刑罚(武大2006年研)
2.特殊预防(北理2008年研;西北政法2004年研)
3.我国刑罚的特征。(山东大学2014年研)
相关试题:刑罚的概念与特征。(中山大学2005年研;南开大学2003年研)
4.什么是特殊预防?什么是一般预防?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外拓展
1.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邱兴隆著:《刑罚理论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五版上下册),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第一节刑事责任与刑罚
一、刑事责任概念
刑事责任是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刑事责任的特征;
1.刑事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
2.由于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3.依照刑事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
4.由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罚概说》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
法学
专业
法学
授课课程
《刑法学》
授课课时
48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刑罚的概念和特征、刑罚与犯罪的关系、刑罚与其他强制方法的区别
2.刑罚功能的概念、具体内容
3.刑罚目的概说、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4.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
能力目标:
掌握刑罚的特征;刑罚的目的及其实现;了解刑罚目的的各种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