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蒙医药诊治类风湿的临床实践
蒙药内服外敷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蒙药内服外敷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7-01T05:16:12.95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3期作者:苏达那木[导读] 目的观察蒙药内服外敷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5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药内服外敷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4%,相比对照组84.6%的治疗有效率,前者更高(P<0.05)。
苏达那木乌兰浩特市葛根庙卫生院乌兰浩特 137400【摘要】目的观察蒙药内服外敷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5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药内服外敷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4%,相比对照组84.6%的治疗有效率,前者更高(P<0.05)。
观察组干预后的IL-1及TNF-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蒙药内服外敷治疗,可通过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及发挥免疫调节机制,达到较好的改善疾病症状及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蒙药;内服;外敷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以关节病变为主要发病特征,且疾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给临床治疗造成了很大难度[1]。
蒙医学研究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黄水偏盛、偏衰及机体功能紊乱导致的病变,因此对全身关节造成损伤[2]。
通过对蒙医学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本次研究采用蒙药内服加外敷的风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分析其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5例。
我院风湿二十五味丸蒙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风湿二十五味丸蒙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通过收集、整理我院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患者的疗效评估,归纳总结我院蒙古族地区风湿二十五味丸蒙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明显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期望在日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对临床能有所帮助。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来治疗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疗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片、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风湿二十五味丸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有效率达到72%,观察组有效率为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风湿二十五味丸蒙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风湿二十五味丸;蒙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病情会逐渐发展,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具有很高的致残率[1,2]。
RA在不同年龄中皆可发病,高峰年龄在30-50岁,一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我们在临床上应用蒙药风湿二十五味丸联合西药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通过疗效评估,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均在36-76岁之间。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25例患者治疗方法:给予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口服洛索洛芬钠片60mg12小时一次餐后半小时服用,来氟米特片10mg日一次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一周一次服用,叶酸片10mg一周一次服用(甲氨蝶呤服用第二天服用);同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用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
蒙药驴血二十五味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蒙药驴血二十五味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蒙药二十五味驴血丸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治疗组45例病例中,显效28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
两组疗效指标进行了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别。
故在临床上映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蒙药治疗临床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受累关节的症状表现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同时,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
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钮扣花”样畸形,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表现掌指关节向尺侧偏斜。
我们在临床上用蒙药驴血二十五味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经蒙医蒙药治疗的病例6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7.3±6.3岁,其中最大为66岁,最小为27岁,40岁以上病人占71.5%;病程在1年内的12例,1—5年31例,6年以上20例。
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及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晨僵至少1h,持续至少6周;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对称性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皮下结节;手X线片改变,应包括有骨侵蚀或骨质疏松;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群中阳性率不超过5%)。
以上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者即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3、治疗方法我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63例,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二十五味驴血丸(我院制剂室自制),2.5克约15粒,日两次口服,巴大干偏盛者加五味清浊丸3克早饭前口服,赫依偏盛者加服沉香十七味丸3克早饭前口服,血偏盛者加服文冠木四味汤3克午饭后口服,疼痛剧烈者可用嘎日迪—5治疗;血脉受损者可用额而敦乌日乐或嘎日迪—13治疗;关节红肿者可用外敖哈布德仁治疗。
分析蒙西药合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蒙西药合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07-01T06:19:41.16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3期作者:苏达那木[导读]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蒙西药合用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于本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筛选50例作为研究对象,筛选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诊治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应用西药(赛来昔布)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蒙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苏达那木乌兰浩特市葛根庙卫生院乌兰浩特 137400【摘要】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蒙西药合用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于本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筛选50例作为研究对象,筛选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诊治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应用西药(赛来昔布)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蒙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在常规西药治疗同时联合蒙药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疾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确切改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蒙药;西药;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种,滑膜炎为其主要病理表现,疾病诱发隐私较多且复杂,多认定密切相关于环境、基因、感染和免疫等多种因素。
疾病主要会影响手、足和腕等小关节[1]。
随着疾病发展会导致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
赛来昔布为疾病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可获得一定治疗效果,鉴于疾病情况较为复杂,临床积极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2]。
蒙医中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归为关节黄水病,主要是因黄水邪毒滞留于关节,导致其发生肿胀、急性和疼痛及功能障碍。
本次研究中将本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蒙西药合用治疗方案,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疾病治疗有效性。
蒙中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身免疫性疾病 ,因发病初期无 明显 临床表现 ,所 以常常被人 关 节 的基 本 功 能 已 经恢 复 正 常 ,并 且 能 够 进 行 正 常 的 劳动 ,
们 忽视 ;该病 属于 中医“痹证 ”范畴 ,属蒙医“托赖病 ”范 畴。 检验指标 基本 正常 ;有效 :患者 主要 的临床症 状消失 ,主要
疗 效确切 ,副作用小 ,复发率 少。笔者 2014年 6月至 2018 未 得 到改 善 。
年 3月问蒙 中药结合 治疗情况概述如下 。
4 治 疗 结 果
1 临床 资 料
106例类风湿性关节 炎患者中治愈 51例 ,占 48.11% ;
1.1 一般 资料 选择 确诊 为类 风湿 性关 节炎 的患者 106 显效 32例 ,占30.19% ;有效 2l例 ,占 19.81% ;无效 2例 ,
例 ,其中男患者 62例 ,女 患者 44例 ;年龄 最小 者 34岁 ,最 占 1.89% ;总有效率 98.11%。疗程最短者 1个 疗程 ,最长
大 者 76岁 ,平 均 年 龄 52岁 ;病 程 最 短 者 1年 ,最 长 20 多 者 4个疗 程 ,平均 2个疗程 。远期 随访 60例 ,愈后 1~2年
必 须进行膝关节置换或 者需 要关节镜治疗 的患者。⑤关节 遂 告 痊 愈 。
严 重畸形者 、无劳动能力者 ;⑥不能够按要求 服药者 。
6 讨 论
2 治 疗 方 法
中 医 理论 认 为 诱 发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的 原 因 是 人 体 内缺 乏
2.1 蒙 医外 敷疗法 治疗 选 用 的蒙 药是 哈布 德 日 一9和 营养 ,水 电 解 质 失 衡 ,风 寒 使 湿 气 侵 入 体 内 ,阻 碍 了经 络 通
蒙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 7。
蒙 西 医结 合 治 疗 类风 湿 关 节 炎 3 医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2 1 0 0 0
【 摘
要】 目的 :观察蒙西 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的I f 缶 床疗效 。方法 :选取 6 O例类风湿关节 炎患者 ,按治疗方 法不同分为对
—
Ⅱ期 2 3例 ,Ⅲ ~Ⅳ期 7例 ;关节 功能分 级 I 级 4例 , Ⅱ级 1 9例 ,Ⅲ级 6例 ,Ⅳ级 1例。两组患者年龄 、性别 、病 程 、 关 节功能分级和 x线分期 等一般 资料方 面 比较 差异无 统计
变 ,以双手 、腕 、肘 、膝 、踝 和 足关 节 的疼 痛 、肿 胀 及晨 僵 最为常见 ,多见于女性 ,男女发病 比例约 为 1 : 3 ,血清检 测 可查到 多种 自身 抗体 。该 病属 于蒙 医学 中的 “ 陶 列” 病范畴 3 ] ,主要 由于体 内赫 依 、希拉 、 巴达 干 、齐 素 、协
注 :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0 . 0 5。
3 讨 论
合并有严重 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 ;合并有消 化系统溃 疡及 肝 、 肾功能不全患者 及妊娠 妇女 或 哺乳期 的妇女 等 。按 治疗方 法不 同分 为对 照组 和观察 组各 3 O例 。观察组 中男 7例 ,女 2 3例 ;年龄 3 5— 5 6岁 ,平均年龄 ( 4 6 . 7±1 1 . 2 )岁 ;病程 1 2~ 6 2个月 ,平均病程 ( 4 1 . 3 2± 5 . 5 1 )月 ;X线分期 : I Ⅱ期 2 5例 ,Ⅲ ~Ⅳ期 5例 ;关 节功能 分级 I级 5例 , Ⅱ 级2 O例 ,Ⅲ级 4例 ,Ⅳ级 1例 。对 照组 中男 8例 ,女 2 2 例 ;年龄 3 3~5 5岁 ,平均年龄 ( 4 5 . 3±1 2 . 6 )岁 ;病程 1 2 6 5个月 ,平均病程 ( 4 2 . 7 2±3 . 9 2 )月 ;X线 分期 : I~
蒙药敖其日奈日勒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Clnia Re e r h o o o in e cne i cl s a c f M ng l a M dii Aoq rna lg i Tr a m e o ii i a n e t nt f Rhe e um a o d A rhrts t i t ii
D0NG H a—to i a
( X) + Mo g l n MT n o a me i n A qr a e a te o t l ro p ee ra d i MT , o s r n te i dc e o i n i g , h c nr g u w r t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w t i i l o ee h X bev g h i
第 2 卷 第 5 6 期
2 1年 9 01 月
内蒙古 民族 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 un lo n e n oi nv ri o t n lis o r a f In r Mo g l U iest fr Nai ai e a y o t
蒙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蒙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蒙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91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蒙医辨证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蒙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1年后随访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蒙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率高、病程反复、缠绵不愈、致残率高,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此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1]。
该病属蒙医“图赖”病范畴,而蒙医对RA的治疗已显示出了可观的前景。
近年来笔者采用蒙医辨证治疗该疾病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5月至2012年7月我院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91土61)岁,病程03~10年,平均病程(571土206)年;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09土58)岁,病程04~95年,平均病程(601土25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6月第51届ARA会议修订的标准[2]:①晨僵≥1h,超过6周;②大或等于3个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③腕关节、掌指关节肿胀6周以上;④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⑤皮下类风湿结节;⑥类风湿因子阳性;⑦手指关节X线变化证实类风湿性关节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8期117・中医中药・用蒙医药诊治类风湿的临床实践洪马连(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老科协卫生分会,内蒙古 通辽 029100)摘要:类风湿是一种多发病之一。
蒙医学称其为“贺日很协日乌苏”。
本病病因至今不明,有人认为是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一种慢性综合症。
其发病机制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大,治愈率低,愈后易复发等特点,一致是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传统蒙医及蒙药对类风湿具有独到的理论见解和特殊的疗效。
本论文从类风湿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本质特征,临床症状,辩证诊断,治疗原则,对症下药等临床实践方面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蒙医药;诊治;类风湿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8.1001 类风湿的发病原因和机制1.1 类风湿的发病原因。
原因之一,患者因长期居住或工作潮湿环境等因素导致气血相搏,生“协日乌苏”(风湿黄水)侵害各个关节[1];原因之二,患者长期偏食高营养、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而导致营分不能转化为血清反而变成“协日乌苏”(风湿黄水)侵蚀肌肤筋腱;原因之三,患者因接触病家畜,由家畜传染导致类风湿性传染病[2];原因之四,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1.2 类风湿病的发病机制。
“风湿黄水”长期在体内各个部位聚集,形成病灶,久而久之,损害机体的生理功能,最后导致严重的类风湿病。
其机制为:1.2.1 关节病变:①滑膜炎的改变;②肉芽肿形成;③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改变。
1.2.2 关节外表现:①类风湿性皮下结节;②肌腱及腱鞘、滑囊炎症;③有的出现腘窝囊肿。
2 类风湿的分类及其本质特证、临床症状蒙医学临床上将类风湿分为六类:第一类,风湿黄水,侵入肌肉而造成的类风湿病。
其本质特征是“协日”(湿)偏胜而造成;临床症状为,肌肉局部发肿,肤色发黑,关节发麻,心肺不宁,衄血,骨肉撕裂般疼痛等。
第二类,风湿黄水侵入骨关节而造成的类风湿病。
其本质特征是,“黑依”(气)偏胜而引发。
临床证状为,口渴,骨和各个关节发热,疼痛,行动受阻,厌烦大声吵闹,感觉似如坠入山涧。
第三类,风湿黄水,侵入脉络而造成的类风湿病。
其本质特征为,“楚斯”(血)偏胜而引发。
临床证状为,容貌失色,心肺不安,胯肌酸痛难忍,脉络隆起,坚硬泛疼。
第四类,风湿黄水侵入筋腱而造成的类风湿病。
其临床症状为,筋腱拘挛,难以伸缩,甚而萎陷。
第五类,“查干贺日乎”(白色风湿黄水病)。
其本质特征是“巴达干”(寒)偏胜而引发。
临床症状为,不发热或微热,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日久则引起容貌枯黄,精神萎靡,浑身乏力,肌肉萎缩,出汗头痛,失眠健忘,耳呜腹胀,大便干燥,甚者拘僵。
脉缓、沉;舌苔黄白;尿黄色而多泡,气味速散。
第六类,“哈日贺日乎”(黑色风湿黄水病)。
其本质特征是“哈伦”(热)偏胜而引发。
现代医学还认为,“哈日贺日乎”病是,由病家畜传染的风湿黄水性传染病[3]。
因“黑色风湿黄水”侵害机体而引发,所以蒙医学称其为“哈日贺日乎”。
其临床症状为,寒热往来,汗出淋漓,体形消瘦,懒隋困乏。
因“哈日贺日乎”是属传染性疾病,其病程也特殊。
临床症状:(1)发烧持续3 ̄4周;(2)腰、胯、膝关节、肩和肘关节等大关节疼痛,多以腰和胯关节疼痛为突出症状;(3)睾丸肿痛,月经不调,胎动流产;(4)多数患者肝、脾、淋巴肿大;(5)脸面皮肤上现斑疹或皮肤失色;(6)脉、尿均出现热象。
3 类风湿的辩证诊断3.1 对类风湿的综合诊断:①患者长期发寒;②肌肉和皮肤粗糙;③脸上多油垢;④头部、腹部、胯关节泛痛;⑤全身无力,懒隋乏困;⑥肌肉萎缩;⑦易出汗;⑧肌肉、骨关节酸痛;⑨筋腱木僵;⑩双侧对称性关节受累。
3.2 类风湿在临床上容易与骨性关节炎、痛风、银屑病性关节炎混淆。
蒙医学上,类风湿与以上三种疾病有明显的区别。
为了准确诊断类风湿病,列表对照如下表:表1 类风湿病与骨性关节炎、痛风、银屑病性关节炎鉴别参考表病症类别类风湿骨性关节炎痛风银屑病性关节炎肿胀大关节开始肿胀肿胀不明显小关节开始肿胀肿胀累及大小关节、观察到银屑病皮损疼痛固定位置疼痛疼痛时轻时重起初游走,后固定位置疼痛皮损关节间歇性疼痛病灶局部关节所患关节全身性皮损关节体型局部关节变型关节不变型或轻度变型关节变型有时发热关节轻度变型低热4 类风湿病的治疗原则4.1 治疗类风湿病的总原则:燥“协日乌苏”(黄水),除“粘”热[4]。
4.2 治疗“查干贺日乎”(白色风湿黄水病)的原则:燥黄水,杀粘菌,补充热量。
4.3 治疗“哈日贺日乎”(黑色风湿黄水病)的原则:燥黄水,灭菌,止痛,增强免疫力。
5 蒙药治疗类风湿病5.1 治疗“查干贺日乎”:早晨空腹给“阿那日——5”(石榴——5味散);中午饭前给“古古乐嘎日迪——15”(黑云香——15味丸);晚间睡前用“琢乐如乐格其——5”(壮伦阿汤)引服“额勒吉根楚斯——25”(驴血——25味丸)。
5.2 治疗筋腱拘紧:早晨空腹给“额尔敦乌日勒”(珍珠丸);中午饭前给用桂皮、黄姜、蜂蜜、白酒配伍制剂;晚睡前用“琢乐如乐格其——5”(壮伦阿汤)送服“嘎日迪——13”(鹍鹏——13味丸)。
5.3 治疗腰腿痛性类风湿病:早晨空腹给“那仁满都拉”(升阳11味丸);中午饭前给“曾登——9味”(文冠木——9味膏剂);晚睡前给“那如苏木珠”(那如——3味丸)。
5.4 治疗“哈日贺日乎”:早晨空腹给“阿那日——5”(石榴——5味散);中午饭前给“阿如拉——10”(类风湿诃子——10味丸);晚间睡前用“琢乐如乐格其——5”(壮伦阿汤)送服“额勒吉根楚斯——25”(驴血——25味丸)。
症状较重者:除上述药以外早晨空腹加减“曾登——4”(文冠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8 118木——4味汤);中午加减“古日班乌兰汤”(紫草——3味汤);晚加减“额尔敦乌日乐”(珍珠丸)。
5.5 类风湿病恢复阶段的给药治疗。
类风湿病的恢复阶段酌情加减给服“萨仁嘎日迪”(萨丽——冲阿)和“伊和汤”(汤钦——25味散),以除病根。
参考文献[1] 四部医典.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87.604.[2] 蒙医临床手册.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5.281.[3] 蒙医临床手册.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5.281.[4] 蒙医赤脚医生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78.445.・中医中药・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梁传思(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中心卫生院,湖北 咸宁 437000)摘要:目的分析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发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2.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21,P<0.05)。
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能调节内分泌、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胰岛功能明显改善,疗效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加味桃核承气汤;Ⅱ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8.1010 引言临床中,糖尿病属于常见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乏力、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以及血糖升高等[1-2]。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构,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中以Ⅱ型糖尿病为主要类型。
本文主要分析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取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发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均符合1996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用药禁忌、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排除。
其中有30例女,50例男,年龄为41 ̄70岁,平均为(46.34±5.33)岁;病程为2 ̄9年,平均为(4.52±0.33)年;其中10例合并糖尿病肾病,20例合并末梢神经炎,60例合并高血压。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口服500mg二甲双胍(国药准字700H30223,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每天1次;口服4mg罗格列酮(国药准字H20030569,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每天1次,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可以采用胰岛素。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组方:甘草3g、芒硝6g、生地12g、麦冬12g、玄参10g、黄芪30g、大黄6g、桂枝8g、桃仁12g,水煎,每天一剂,分三次服用。
两组均持续2个月治疗。
1.3 疗效评价。
空腹血糖<6.0mmol/L,OCTT<7.0mmol/L,24h血糖降低30%,血压与血脂恢复正常水平,即为显效;空腹血糖<7.0mmol/L,OCTT<11.0mmol/L,24h血糖降低10%,血压与血脂明显好转,即为有效;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即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15.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检验,百分数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21,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分组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观察组4026(65.00)10(25.00)4(10.00)36(90.00)对照组4020(20.00)9(22.50)11(27.50)29(72.50)3 讨论临床西医治疗Ⅱ型糖尿病主要给予胰岛素与降糖药物,虽然能控制血糖水平,缓解症状,但是无法从根本生改善血糖水平。
中医认为,Ⅱ型糖尿病病理特点主要为瘀热互结,发病初期,由于血热壅塞、血脉涩滞、灼血伤津、燥热内盛,导致血脉运行不畅,引发血瘀气滞,形成糖尿病。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Ⅱ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为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前者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表现;后者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受体缺陷。
有关药理研究证实,加味桃核承气汤能使β细胞分泌能力提高,加强β细胞分泌内源性胰岛素,抑制胰高糖素分泌,有利于胰岛内分泌细胞功能恢复,降低胰岛素抵抗,使胰腺微循环得以改善,对肝糖原分解产生抑制,进而控制患者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