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对苏27系列,歼-11系列的考证
访歼十试飞员雷强——我与歼十20年

雷强专访《我与歼10二十年!》进入歼-10试飞行列记者(以下简称记):雷大校您好,先给我们回顾一下您和歼-10的渊源吧。
雷强大校(以下简称雷):八十年代中期,决定研制歼-10,但当时并没有具体名称,只是叫做三代机,还有一个名字叫"新歼" 。
歼-10研制之初,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拔试飞员,竞争很激烈。
对于试飞员而言,要想飞歼-10,首先要具备三代机的知识。
当时我国战斗机除了歼-7M 以外都没有平视显示器(平显),而三代机以平显为主显示界面,其主要仪表也都是数字化仪表,这使得中国的飞行员很难适应。
比如当时空战靠的是歼-7,它采用瞄准具加测距器进行搜索和跟踪,而以后的空战,靠的是雷达,雷达会把搜索、攻击等信息都显示在平显上。
当时我国的飞行员习惯于使用传统的光学瞄准具,觉得靠平显执行任务有些不可思议!所以当时外国专家曾下了结论:中国人可以造出三代机,但是没人能飞!对于中国人来讲,这是很丢面子的!为此,当时空军从全军范围内挑选了24名飞行员,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去做平显的适应性实验:先科普,未来空战模式是什么,平显主要提供哪些信息,从最基础做起,去适应三代机的操纵界面。
当时先做看画面判断形势的试验,叫做"YES/NO"实验。
飞行员两个指头分别按着"YES"键和"NO"键,然后观察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不同画面,主要是实战时平显上显示的判断画面,如果飞行员判断显示画面是正确的按"YES" ,如果错误则按"NO" 。
要求我们以0.3秒一次的频率进行100次判断,1次都不能错!八十年代的中国,许多人连电视机还没见过呢,如何适应和计算机进行对话?当时选拔的24名飞行员只能先练习"YES/NO"实验,其他更复杂的科目先暂缓。
每人每次练习2小时,轮换着来。
最终,我是第一个通过这项测试的!第二个是卢军,第三个是空军某基地一位参谋长!当时只有我们三个人通过了!后来也证明这三个人都在后续的一轮轮残酷选拔中胜出,去国外操作三代机LAVI的模拟器,因为模拟器和当时真实的三代飞机比较接近!1986年,我们三个人就去了国外,这是最初的让飞行员介入新歼研制工作!当时我们三个分别负责体会三代飞机的机动性、飞品质和包线边界飞行性能。
我国歼-11系列战斗机发展历程

我国歼-11系列战斗机发展历程环球网今天发了一篇采访平可夫的文章,声称近15年来中国非法复制了俄罗斯20种武器,包括炸弹、雷达、歼击机、潜水艇,其中特别提了歼-11B战斗机、基洛级潜艇、A-100火箭炮和现代级驱逐舰的雷达。
虽然国内对平可夫一片喊打声,但此人的问题主要在人品和分析能力上,打探消息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15年复制20种武器,这个消息进一步推敲能看出不少东西。
15年前是1993年,此前一年俄罗斯刚刚向我国交付了第一批苏-27SK战斗机,要注意这批飞机是我国向苏联购买的,只不过俄罗斯继承并执行了这笔合同。
这批苏-27SK给了我军极大的震撼,对长期使用歼-6、歼-7,基本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我国空军来说,它让我们第一次有了对三代机的感性认识,第一次有了远程作战能力,第一次使用重型战斗机……这种震撼远远超过87年美国空军F-16战斗机在北京机场做飞行表演时的轰动,是对我军作战体系的真正挑战,空军从此开始了持续16年的“独立”运动,直到现今还在继续进行。
购买飞机的同时授权生产谈判随即展开,刚开始俄国人不愿转让生产技术,但我国明确说明若不授权生产,那么购买数量不会超过24架,俄国人这才无奈同意。
沈阳飞机工业公司下属的601飞机设计局和112飞机制造厂具体负责国产化工作,仿制出的飞机就叫歼-11。
95年仿制工作展开,97年装配出最初2架,此后生产速度逐步提高到15架/年,国产化比率也不断提高。
苏-27SK毕竟是苏联80年代的产物,在使用数年后我军也发现了它的一些重大缺陷。
例如那时苏联偏重发展电子管导致其电子产品笨重落后,苏-27SK安装的N001雷达和红外搜索头重达半吨,而且性能极其低下(当然还是比我国92年时所有的机载雷达都好);AL-31发动机推重比只有7.2且不说,其寿命只有1500小时,连西方同类发动机的4成都不到;落后的座舱设备导致飞行员缺乏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座舱尺寸也不适应身材较小的我国飞行员;缺乏对地攻击能力,飞机用途单一等等。
一代名机苏27诞生始末

一代名机苏27诞生始末资料图:俄军装备的苏-27战机。
苏-27是由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于六十年代末设计的一种前线歼击机,亦称其为拦截歼击机,北约代号“侧卫”(Flanker)。
当时,美国受前苏联全天候改进型米格-21D、米格-25原型机和米格-23原型机首飞成功的影响,从1965年开始相继提出了F-15“鹰”重型战斗机计划和F-16“战隼”轻型战斗机计划作为美国空军未来的新主力战斗机,并形成“高低搭配”的概念。
而与YF-16竞争轻型战斗机计划失败而落选的YF-17则被美国海军看中成为其主力舰载机F/A-18“大黄蜂”。
苏联人当然不甘落后,作为回应,前苏联于1969年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PFI“未来前线战斗机”招标,其主要目标就是要超越F-15,所以这个计划也简称为“反F-15”(Anti-F-15)。
参与竞争的雅克-45、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29以及苏霍伊设计局的T-10(苏-27的原型机,为苏霍伊设计局内部编号,T即Triangular代表三角翼布局,10代表苏霍伊设计局的第十种三角翼飞机)。
经过一番激烈竞争后,当局决定发展较轻的米格-29以对抗F-16、发展重型的苏-27以对抗F-15。
而落选的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则只能继续独自搞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系列去了。
1972-1976年苏霍伊设计局遴选的几种方案。
作为重型拦截歼击机,苏-27的主要设计战术要求是:最大速度达到2500千米/小时(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18500米;航程2500千米;能够消灭高度为30米到18000米、时速2400千米(海平面时速1400千米)的敌机;能够在1200米长的跑道上起降。
当时前苏联在先进材料技术(尤其是钛金属)方面和在电传操纵系统方面(已在苏霍伊T-4上试验成功)具有一定优势,这对后来苏-27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不过据传,老苏霍伊认为靠那时候苏联的科技水平尤其是航空电子方面,要造出比F-15好的飞机几乎是不可能的。
歼-11航电全国产_中国仅用5年吃透苏-27

歼-11航电全国产,中国仅用5年吃透苏-27歼-11B战机东海防空识别区公布实施后,截止2013年12月22日,中国军队出动侦察机、预警机和战斗机51批87架次,赴有关空域执行例行巡逻警戒以及必要的紧急识别查证等任务。
紧急起飞查证外国军机的歼-11战机也备受军迷关注,军事专家徐勇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整个飞机从内部结构包括系统设备,特别是航空电子以及武器,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
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东海防空识别区公布实施后,中国军队对防空识别区内各种航空器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监管。
截至2013年12月22日,共掌握其他国家和地区军机近800架次进入我防空识别区活动,23个国家和地区的56家航空公司向我民航通报飞行计划21475架次。
根据我空防安全需要,中国军队出动侦察机、预警机和战斗机51批87架次,赴有关空域执行例行巡逻警戒以及必要的紧急识别查证等任务。
我们对东海防空识别区实施了有效监管,将根据不同空中威胁采取不同措施,保卫国家空防安全。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空军上校2013年11月29日也曾在北京表示,当天,中国空军识别查证了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实现了对防空识别区内空中目标的常态化有效监控。
据他介绍,29日上午,中国空军组织苏-30、歼-11等主战飞机紧急起飞,查证美国P-3、EP-3侦察机2批2架,识别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日本E-767、P-3、F-15等3型飞机7批10架。
谈到歼11战机的性能,徐勇凌表示,歼-11是在苏-27的基础上改进的,这款飞机从刚开始的生产线引进版到后来基本完全国产化的版本,中间是有差异的。
国产化的版本在航空电子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提升,包括飞控系统也进行了改进。
到了歼-11B,它与苏-27仅仅是气动外形相似,整个飞机从内部结构包括系统设备,特别是航空电子以及武器,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
徐勇凌说,从研发的角度来说,歼-11对中国航空工业本身的推动是巨大的。
苏27系列在中国的历程

又有16架苏27UBK 分2批交付空军第19师和空军第1师(具体架数不详),至此第2批订购28架苏27UBK全部交付完毕.
2001.12
沈飞交付空军第19师和空军第1师约11架(具体架数不详)苏27SMK .
2001.1
俄方交付苏30MKK的武器系统,包括:KH59ME,KH29T,KAB500KR,KH31P.
2001.3-4
第二批9架苏30MKK抵达芜湖.沧州,交付空军第3师(8架)(飞机编号为:机头11-18),K026基地(1架).
2001.8.21
第三批10架苏30MKK抵达绥溪,交付空军第2师.
2001底 第四批9架苏30MKK交付,至此,38架MKK交付完毕.
2002 再次签定购买38架苏30MKK合同.
1992.11.8
第二批12架(12架苏27SK)和俄方赠送的2架(2架苏27SK)抵达安徽芜湖,交付空军第3师.飞机编号为:机头13-26,机尾13143-13149,13240-13246.
1993-1994 谈判引进苏27生产线问题进展缓慢,中方没有付给俄罗斯第二批24架苏27货款,俄方暂停交付.
2002.12 沈飞再次交付12架歼11(苏27SMK).
2003 签定购买24架苏30MKK2给中国海军合同.
2003.12 38架苏30MKK交付完毕.
2003.12 沈飞再次交付12架歼11(苏27SMK).
2003.12 沈飞全国产的歼11B首飞(性能相当于苏30MKK).
2000.12.20 第一批10架苏30MKK抵达芜湖,交付空军第3师(飞机编号为:机头1-10).
2000.12.22
8架苏27UBK抵达重庆白市驿, 交付空军第33师(飞机编号为:无).
俄苏27坠毁最紧张的为何是中国?

俄苏27坠毁最紧张的为何是中国?美国空军说出一巨大秘密2016-06-13 07:08:40图为坠毁的苏27发动机残骸【诸葛小彻军情观察第607期】近日,一架隶属于俄罗斯空军勇士飞行表演队的苏-27战斗机在飞行过程中坠毁,飞行员丧生,但幸未造成地面人员伤亡。
作为全世界少数使用重型战斗机的飞行表演队,“勇士”此前也出现过机毁人亡的事故,但这种在正常飞行而非表演状态下的坠机事故,还是相当罕见的。
苏-27作为重型双发战斗机,从理论上讲一旦出现单发失效的紧急情况,仅凭一台发动机也能安全返航。
虽然事故的原因还在调查中,然而仍暴露出俄罗斯空军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
作为飞行表演机,在表演和训练过程中经常要飞一些高难度、高过载的动作,所以说表演机与同型的战斗机相比,机体结构寿命更短。
图为中国空军装备的歼11战机中国空军装备有大量在苏27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歼11系列战机,因此,有美国媒体称,美国空军战机的服役寿命都要高于中俄战机,苏系战机存在的致命问题之一,就是设计寿命比较短,苏27战机的此次坠毁,最紧张的国家可能会是中国,因为中国装备有大量歼11战机。
例如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在过去的30年中,一直是使用F-16系列战斗机作为表演机,但已经更换了三代,最新装备的第52批次在性能上和美国空军现役的F-16战斗机完全一致,机体结构仍有很长的使用寿命。
而相较于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的F-16战斗机,俄罗斯空军勇士飞行表演队的苏-27战斗机在表演队成立后的20多年里一直没有得到过更新换代。
与F-16战斗机8000小时的机体寿命相比,苏-27战斗机的机体寿命只有3000小时,这不仅反映出美俄两国在飞机制造技术方面的巨大差距,也抵消了俄制战机售价相对较低的优势。
图为俄罗斯苏27战机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仍然缺乏足够的资金来为本国军队的老旧装备进行全面换装。
在2015年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中,俄罗斯空军投入实战的战机中除了少数几架苏-30SM和苏-35战斗机之外,全部都是前苏联时代生产的老旧机型。
苏27各型识别

苏联的苏-27“侧卫”式战斗机自1977年5月20首飞成功,在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已发展出一个已有相当规模的“侧卫”家族,旗下成员十余个,并在不断发展。
这里也反应出前苏联“一机多型”的设计风格。
现将“侧卫家族”各机型的外部特征和常见的编号略作整理,以便大家辨别型号和模型制作。
苏-27、苏-27S、苏-27SK、苏-27SMK苏-27首次公开亮相是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随后在许多航展上都可以看到成双出现的两架苏-27。
一架是编号为388的苏-27(普加乔夫座机),另一架是编号为389的双座苏-27UB,这两架飞机可视作苏-27及苏-27UB的标准版。
现在参加航展的多是“侧卫”家族的其它成员。
我们还能在航展上看到的标准苏-27,有“俄罗斯骑士”空中表演队的苏-27和苏-27UB,和莫斯科试飞院的598、599两架苏-27。
这些苏-27,往往是以“CLEAN”的结构参展航展,即不搭载机载武器装备。
并肩飞行的388号苏-27和389号苏-27UB,是最先公开展示的苏-27莫斯科试飞院的598、599两架苏-27/“俄罗斯骑士”空中表演队的苏-27和苏-27UB 以后的苏-27S、SK、SMK等,是苏-27的改型或出口型。
苏-27UB、苏-30、苏-30MK、苏-30MKK、苏-30MKI苏-30是在苏-27UB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称为苏-27UP,后正式命名为苏-30,是苏-30家族中最初的成员。
不仅在名称上能看到苏-27UB的影子,而且在外型上与苏-27UB唯一的明显区别是:红外探测仪的位置向右偏。
当年卖给印度空军的,就是这种苏-30,出口编号苏-30K。
经常公开展示的这种苏-30的编号是52、54。
苏-30MK,为苏-30K的改进型,它与苏-30的外型区别也仅在于取消了进气口两侧的短翼状天线。
已出席过航展的苏-30MK编号为603,有着别致的断裂迷彩。
位于苏-27进气口外侧的短翼状天线(雷达告警接受机),自苏-30MK往后的型号里全都被取消位于苏-27进气口外侧的短翼状天线苏-30MKK,便是我军大量装备的苏-30机种,出席2000年珠海航展的是502号机。
民航局令第132号CCAR-23-R3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

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
目录
A 章 总则.......................................................................................................................................1 第 23.1 条 适用范围......................................................................................................................1 第 23.2 条 特别追溯要求..............................................................................................................1 第 23.3 条 飞机类别......................................................................................................................1 B 章 飞行.......................................................................................................................................2 总则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盛考派弟子bings对苏27系列,歼11系列的最新考证
苏-27SK:1992:20架K3---1999:K19----2010:白塔埠1996:18架K2---2002:部分S K转K6
苏-27UBK:2001:4架试训中心、4架K1、4架K33 2002:16架K33,以后每组建一个歼-11团便调出约4架,先后列装:K6、K7、K14、K29。
同时补入4架歼-11。
歼-11/歼-11A:
00批领先试用:2000:数架(小于10)K2
01批(24架):2001:20架K1---2008:K29 4架补入K33
02批(24架):2002:20架K6、K2 4架补入K33 02批后为A K6的11可能转给K37或其他部队
03批(24架):2003:20架K7、K19 4架补入K33
04批(24架):2004:20架K14 4架补入K33
歼-11B:
00批(AL-31状态):2008:20架K1
01批(TH):2010:20架K30
02批(TH):2010:K19
03批(TH):2010:H8
04批(TH):K6
歼-11BS:
00批(TH):K30、H8
苏-30的改装:K3是空军第一个27系列用户,应该不需要UBK教练型就可以完成改装,试训中心装备有第三批次新的UBK教练型,而K18、K29的改装可能是同军区的K2、K3抽调装备或人员来完成的。
海军的24架30,本身就有4架起着教练型的作用。
由此说到H8、H4改装11B型和10型时间超长的原因,个人认为是因为海航缺乏10型和11B型的使用人才和经验造成的,而空军早在1992年就接装了27系列,在2003年就接装了10型,况且空军人才的库容要远比海军宽裕。
11BH型、11BS型和10AH型对于H8、H4这种以前装备小7的部队来说跨度是很大的。
所以从空勤到地勤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熟悉。
长期以来我国空军和航空工业都面临着主战装备不能配套形成体系这样一个尴尬局面。
下面就谈谈歼-7之后的装备配套问题。
歼-7系列飞机自60年代装备空军以来,长期缺少教练型,直到80年代初期,从埃及、罗马尼亚等国购买、引进了米格-21教练型飞机和相关技术后,才由贵航于1988年研制成功歼-7教练型歼教-7。
同样歼-8飞机和歼-8II型飞机也长期缺少教练型,而由歼教-6型飞机替代。
即使歼教-7型飞机,也和我国在早期米格-21基础上改进的,与歼-7II、歼-7H型飞机在飞行性能上不太配套,更别说机体结构和飞行性能有重大改进的歼-7E、歼-7G型飞机。
主力战斗机没有同型教练型的问题,在1992年引进SU-27系列飞机后,有所改善,我国整机进口的76架SU-27系列飞机,其中有38架是教练型的UBK。
随后引进生产的105架歼-11A和进口的100架SU-30系列飞机的教练型都是靠SU-27UBK来完成的。
长期不能自产同型教练型和发动机是困扰SU-27系列飞机无法大量生产装备的主要原因,随着太行发动机的日益完善和成熟,以及歼-11BS双座教练型研制成功之后,SU-27系列飞机缺乏教练型这一问题才真正得以解决,相信装备太行发动机的歼-11B会大量装备部队。
而我国在自行研制歼-10型飞机时,同步研制装备了歼-10S双座教练型。
这也是歼-10能在200 4年之后能以每年1个满编团28架的速度迅速装备空军部队的主要原因,可是制约歼-10装备速度的因素还是发动机问题,在国产太行发动机完善之前,还只能用进口俄罗斯的AL-31FN系列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