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合集下载

《推敲》原文和翻译(word版)

《推敲》原文和翻译(word版)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到过入满)
原文:标题:推敲作者或出处:胡仔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与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译文或注释:
《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

”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

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
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

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

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

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推敲》课文教案7篇(完整文档)

《推敲》课文教案7篇(完整文档)

《推敲》课文教案7篇(完整文档)《推敲》课文教案7篇(完整文档)《推敲》教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推敲》是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中的第五课。

它是记叙古代诗歌创作中“炼字”情况的诗话。

文章通过贾岛苦吟和大诗人韩愈帮他推敲诗句的故事,说明写诗要反复推敲,也说明了写诗要专心致志。

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个故事很熟悉,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主要是能使学生在诵读中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熟知“推敲”这一典故来历,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贾岛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诗句中“敲”字赏析,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教法学法朗读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2分钟)同学们,唐代诗人贾岛有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清新幽美,写出了幽居之清幽恬美。

尤其是其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并由此而衍生出一个关于“推敲”的典故,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推敲”,领略其中的蕴意。

(配乐吟诵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出“推敲”典故的来历。

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题目解说(1分钟)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字的故事,后世人们把咬文嚼字、遣词造句、揣摩等叫做“推敲”。

三、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2分钟)胡仔,字元任,南宋人,自号“苕溪渔隐”。

《刘公嘉话》,即《刘公嘉话录》,唐朝韦询所撰。

推敲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推敲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翻译: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想用“推”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

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

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

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推敲教案精选9篇

推敲教案精选9篇

推敲教案精选9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探究“推敲”由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

“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合起来又是什么意思?我们打开课本,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2、板书:斟酌。

(zhēn zhuoacute;)3、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

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的意思学生理解,让学生先从做动作中理解推与敲的本意。

为下文体会贾岛所做的动作作铺垫。

而当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时,意思则发生了变化,是斟酌的意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体验“推敲”过程1、让我们走进几千年前的那个宁静的月夜,出示图片,理解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此情此景,诗人贾岛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小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生读,诗作好了,但是很快贾岛有了疑问:“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这句诗中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2、贾岛、韩愈是怎样推敲的呢?默读课文37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韩愈一起斟酌文字的有关语句,体会体会,想一想:这个故事为什么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3、交流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这句中的“不知不觉”,他不知道什么?只知道什么?(2)“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一人斟酌成了两人斟酌。

读读韩愈的一番话,想一想讲了哪几层意思?韩愈观点是什么?有几大理由?韩愈认为还是用“敲”字更好些。

推敲的意思

推敲的意思

推敲的意思
【词语】推敲
【拼音】tuī qiāo
【释义】推敲一词,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出处】这一个词来自于诗人贾岛和韩愈的一个典故。

《刘公嘉话》(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推"字,又欲做“敲”,炼之未定。

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伊,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良久,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推敲

推敲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

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情况1、生字词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第三组:门闩(附图片)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四、精讲点拨1、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2)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

(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3)看到贾岛这个样子,大街上的人们会说些什么?(4)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锲而不舍、严肃认真)(5)指名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推敲》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推敲》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推敲》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推敲》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上学的时候,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敲》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作品原文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推"字,又欲做“敲”,炼之未定。

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伊,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

俄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作品注释1、贾岛:唐朝诗人,字阆仙,范阳人。

2、初:第一次,首次。

3、赴举:参加科举考试。

4、京师:京城,此指长安。

5、始:最初,开始。

6、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

炼:琢磨。

之:这里指从“推”和“敲”中选一个。

7、吟哦:吟颂。

8、时时:不时。

9、引手:伸手。

引:举。

10、势:样子,态势。

11、引手做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

12、讶:对……而感到诧异。

13、韩退之:指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4、权:临时代理。

15、仪仗队:仗队是军队中执行礼仪任务的分队,由陆、海、空三军人员共同组成或由某一军种人员单独组成。

16、京兆:京城地方行政长官。

17、车骑:车马。

这里指由马车组成的车队。

18、至:到。

19、第三节:指京兆尹出行仪仗队的第三节,节:这里指仪仗队的一部分。

20、具对:详细回答。

具,详细,具体。

21、立马久之:(韩愈)让马停下来很久。

22、遂:于是,就。

23、并辔:坐骑的马头齐平,表示平等。

辔:驭马的韁\绳。

24、留连:舍不得离开。

25、布衣:平民,百姓。

26、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情。

此时贾岛还未做官。

作品译文贾岛初次去科举考试,在京城.(贾岛即兴写了一首诗。

《推敲》PPT课件

《推敲》PPT课件
划出贾岛推敲诗句的句子,在旁边写写批注。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 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推
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
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从贾岛的“所想”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想起”“觉得”“或许”写出了贾岛的专心致志,反复推敲。 “不够妥帖”、“更恰当些”可见贾岛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追求 准确、传神、完美。
9、推敲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僧推月下门
推敲 和尚 沉睡 骑驴 礼貌 街道 避让 闯进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犹豫不决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
故事的? (第2-7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 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 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二:一: ( )二:( )
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 前文哪句话?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 (连连点头)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下面句子中的宁静和安静哪个词 用得更好?为什么?
再说,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再说,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安静。
写在最后Biblioteka 理解:门闩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 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 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敲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推敲》
看老师写课题(板书:推敲)
这个敲字特别容易出错,尤其是它的右半边,横画不能出头。

(标红)
二、检查字词
1、自读课文: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吗?文中的字词都会读吗?请大家自己去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检查预习
(1)分行指读。

(2)标红的是本课的一类字,需要我们掌握,看看字形方面,有需要提醒的吗?(3)摸到门闩仪仗队斟酌的理解(图、文章)
(4)教学“貌”字
3、齐读词语
三、品读两次“推敲”
1、师述故事:推敲是个典故,它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故事发生在
一天晚上,一个名叫贾岛的诗人去长安城的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题李凝幽居》(出示)
2、了解小诗:我们也随着贾岛一起来看一看这首小诗,读一读。

指名读,相机正音。

齐读。

(一)第一次“推敲”
1、贾岛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
用“敲”字更恰当些。

于是乎,推敲了起来。

贾岛是怎么推敲的呢?
3、你能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生答)
3、你能想象贾岛当时的样子,模仿他来推敲推敲吗?(生做动作)
引导:你为什么这么做?
4、再读这段文字,齐读。

5、此刻,你就站在路边,看到贾岛这个样子,你有什么感觉?
(二)第二次“推敲”
过渡:可笑不打紧,这一推敲,可出了大事了。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

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理解仪仗队:军队中负责礼仪的分队)
1、韩愈是什么人啊?(唐宋八大家之首,官至京兆尹,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2、小小的诗人竟然冲撞了大市长的仪仗队,韩市长的态度怎么样呢?看看他怎
么说的。

指名读。

3、韩愈的想法是怎样的?(敲好,他给出了哪些理由?)
你同意韩愈的说法吗?齐读韩愈的话。

4、有人说,贾岛的冲撞是无意的,可有人说他是有意为之,你觉得呢?
5、小结:一千多年的事情,真实情况,我们已无从考证了。

但无论是有意还是
无意,无不看出贾岛作为一个苦吟诗人对于创作的严肃认真。

6、同学们,敲有敲的好,韩愈给出了三点理由,可推也有推的妙。

你也来做做
小诗人,推敲推敲,究竟哪个字更好?同桌一起推敲。

三、总结
贾岛作为一个苦吟诗人,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哪怕是诗中的一个字也不放过,那么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和作文中也应该学习贾岛这样严肃认真的精神。

其实,本篇文章中就有很多字词值得我们去推敲,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推敲推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