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轮胎动态滚动周长
轮胎滚动半径计算公式

轮胎滚动半径计算公式
轮胎滚动半径计算公式
轮胎滚动半径是汽车行驶时轮胎在路面上所滚动的距离,是决定车辆行驶特性的重要指标。
正确的轮胎滚动半径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车辆的行驶特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车辆的行驶。
首先,计算轮胎滚动半径时,需要知道轮胎的直径,即从轮胎表面到轮胎中心的距离。
其次,要知道轮胎的宽度,即轮胎表面到轮胎边缘的宽度。
最后,要知道轮胎的扁平比,即轮胎的直径与宽度的比值。
轮胎滚动半径的计算公式为:轮胎滚动半径=轮胎直径×扁平比/2。
也就是说,如果轮胎的直径为50厘米,宽度为20厘米,扁平比为2.5,那么轮胎的滚动半径就等于50×2.5/2,即等于62.5厘米。
此外,轮胎滚动半径还可以根据轮胎的旋转数进行计算。
比如,如果轮胎旋转了一圈,那么轮胎滚动的距离就是轮胎的周长,因此轮胎滚动半径=轮胎直径×π,其中π的值约为3.14。
通过计算轮胎滚动半径,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车辆的行驶特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车辆的行驶。
因此,在计算轮胎滚动半径时,一定要准确地知道轮胎的直径、宽度和扁平比,以及轮胎的旋转数,这样才能准确地计算出轮胎滚动半径。
时速、轮周长、齿比、踏频的关系

23.23
39
21
16.35
18.68
21.02
39
23
14.93
17.06
19.19
39
25
13.73
15.69
17.66
39
28
12.26
14.01
15.76
、踏频的关系
数×踏频×60/1000000
比、时速就能知道踏频是多少,对于一辆车轮 速就能知道踏频):
踏频/时速 100
60.59 55.54 51.27 47.61 44.44 39.21 35.08 31.74 28.98 26.66 23.80 44.59 40.87 37.73 35.03
踏频/时速 110
66.65 61.10 56.40 52.37 48.88 43.13 38.59 34.91 31.88 29.33 26.19 49.05 44.96 41.50 38.54
踏频/时速 120
72.71 66.65 61.53 57.13 53.32 47.05 42.10 38.09 34.78 31.99 28.57 53.51 49.05 45.27 42.04
踏频 149.1444836
3、举例:22速23c轮胎公路车不同齿比/踏频的速度汇总
轮周长 大盘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39 39 39 39
2096mm 飞轮 11 12 13 14 15 17 19 21 23 25 28 11 12 13 14
踏频/时速 70
踏频/时速 90
54.53 49.99 46.14 42.85 39.99 35.29 31.57 28.57 26.08 24.00 21.42 40.13 36.78 33.96 31.53
摩托车轮胎规格尺寸

摩托车轮胎系列Series of motorcycle tyresGB/T 2983-1997 eqvISO 4249-1:1985ISO 4249-2:1990 ISO 5751-1:1994 ISO 5751-2:1994ISO 5751-3:1994 ISO 5995-1:1982 ISO 6054-1:1994 代替 GB/T 2983-91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7-10-14 批准 1998-04-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ISO 4249-1:1985《摩托车轮胎和轮辋(代号表示系列)──第1部分:轮胎》、ISO 4249-2:1990《摩托车轮胎和轮辋(代号表示系列)──第2部分:轮胎额定负荷》、ISO 5751-1:1994《摩托车轮胎和轮辋(公制系列)──第1部分:设计准则》、ISO 5751-2:1994《摩托车轮胎和轮辋(公制系列)──第2部分:轮胎尺寸及负荷能力》、ISO 5751-3:1994《摩托车轮胎和轮辋(公制系列)──第3部分:配套轮辋轮廓范围》、ISO 5995-1:1982《轻便型摩托车轮胎和轮辋──第一部分:轮胎》ISO 6054-1:1994《摩托车轮胎和轮辋(直径代号4至12)小轮径──第1部分:轮胎》进行修订的。
同时参照日本JIS D 4203-1991《摩托车轮胎系列》标准,在主要技术内容上等效采用ISO标准。
本标准与前版标准主要不同之点是将使用条件特征与公制系列摩托车轮胎的胎面型式作附录处理,并对公制系列摩托车轮胎的规格和尺寸依据ISO标准做了大量补充,增加了轮胎断面名义高宽比为50、55、60、70系列轮胎的规定,使其规格系列更加完善,有利于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摩托车及摩托车轮胎工业的发展。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 2983-91。
本标准将使用条件特征编入附录A(标准的附录),公制系列摩托车轮胎的胎面型式编入附录B(提示的附录)。
摩托车轮胎轮胎滚动圆周长的测量方法负载下的新轮胎

6轮胎试验参数
6.1试验负荷
由于摩托车上的前轮轮胎相对于后轮轮胎的负荷较小,因此应按下列方式计算试验负荷:
轻载型和标准型按轮胎最大负荷能力(模压在胎侧上负荷指数对应值的)65%计算;
加强型按最大负荷能力(模压在胎侧上负荷指数对应值的)80%计算;
并且,试验负荷公差应保持在土20N的公差范围内。
由于从动鼓圆角半径为1.7m,因此上述百分比中包括0.885的负荷修正系数。若从动鼓圆角半径不是1.7m,但介于1.5m到3m之间,则应采用相应的负荷修正系数。
6.2试验充气压力
在环境温度下,轮胎的试验充气压力如下:
轻载型和标准型应为(200士3)kPa;
式中:
Nd转鼓的转数;
Nt轮胎的转数;
R转鼓的半径,单位为毫米(mm)。
8.2单位距离的转数
单位距离(千米)的转数Nkm,按下式计算:
国际标准
ISO
13328
2000年7月10日
第一版
2000年3月15
摩托车轮胎-轮胎滚动圆周的测量-负荷下的新轮胎
PDF免责声明
该pdf文件夹可能包含某些嵌入字体。根据Adobe的许可政策,该文件可以打印和阅读,但是除非这些嵌入字体被授权并安装在实施编辑的电脑上,否则不能编辑。在下载该文件时,下载方有义务不侵犯Adobe公司的许可政策。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心秘书处在该方面没有责任。
7.6记录连续2分钟试验时间内试验轮胎的转数(含非整数转数)Nt、转鼓的转数。
7.75分钟后重复试验7. 6规定的测量。
7.8第一次记录的转数与第二次记录的转数相差不能大于0.2%,否则需重复试验,直至达到第一次记录的转数与第二次记录的转数之差小于0.2%。
摩托车(电动、三轮)车胎的技术要求

序号
质量特性
备注
试装
1
与钢圈装配过程中无难装配及难充气现象
试
装
2
装配后轮胎左右晃动不得大于1.8mm;
跳动不得大于1.5mm
路
试
1
A试验速度40±5KM/H
B试验温度(地表温度)50±5OC
C刹车距离8----12米
D载荷230±5kg
F轮胎气压280kpa
1、强制路试耐磨耗试验
后轮应不应低于100次
5
耐久试验
依国家标准
6
高速性能
依国家标准
7真空胎气密性
充汽压力为外胎标示压力的120%,剥去胎侧外层全部胎侧胶,放置48小时气压损失不得超过10%。
2、内胎:
项目
序号
质量特性
备注1
外
观
外观
外观整洁,无破损、裂纹、凹坑不平等缺陷
尺
寸
1
内胎胎管(天然胶料)厚度≥1.0mm
丁基胶内胎胎管厚度≥0.8mm
2Hale Waihona Puke 距离相等的四个同一方向部位,胎管胶料厚度相差不得大于0.2mm
性
能
气密性
将内胎充入适量的气压后,使其体积为原来的150%后浸入水中无气泡产生
与钢圈、外胎装配好后,充入1.5倍额定气压(依外胎标示为准)后停放3天,
气压损失不得大于10%
抗拉强度
高档内胎抗拉强度≥13.5MPa(天然胶)
非高档内胎≥9MPa(天然胶),
丁基胶≥6MPa
扯断
伸长率
高档内胎(天然胶)≥620%,
非高档内胎则≥450%
丁基胶≥650%
接头强度
高档内胎(天然胶)≥9mpa,
美利达公爵飞轮齿比踏频速度汇总

轮胎26*1.75 周长 2070 变速显示 大盘 飞轮 3,8 42 11 3,7 42 13 3,6 42 15 3,5 42 17 2,8 32 11 2,7 32 13 2,6 32 15 2,5 32 17 2,4 32 20 2,3 32 23 2,2 32 26 2,1 32 30 1,4 22 20 1,3 22 23 1,2 22 26 1,1 22 30
山地车不同齿比/踏频的速度汇总 踏频/时速 踏频/时速踏频/时速踏频/时速 踏频/时速 70 80 90 100 110 33.2 37.9 42.7 47.4 52.2 28.1 32.1 36.1 40.1 44.1 24.3 27.8 31.3 34.8 38.3 21.5 24.5 27.6 30.7 33.8 25.3 28.9 32.5 36.1 39.7 21.4 24.5 27.5 30.6 33.6 18.5 21.2 23.8 26.5 29.1 16.4 18.7 21.0 23.4 25.7 13.9 15.9 17.9 19.9 21.9 12.1 13.8 15.6 17.3 19.0 10.7 12.2 13.8 15.3 16.8 9.3 10.6 11.9 13.2 14.6 9.6 10.9 12.3 13.7 15.0 8.3 9.5 10.7 11.9 13.1 7.4 8.4 9.5 10.5 11.6 6.4 7.3 8.2 9.1 10.0
24.9 29.3 24.8 21.5 19.0 16.1 14.0 12.4 10.8 11.1 9.6 8.5 7.4
28.0 33.0 27.9 24.2 21.3 18.1 15.8 14.0 12.1 12.5 10.8 9.6 8.3
31.1 36.7 31.0 26.9 23.7 20.2 17.5 15.5 13.4 13.9 12.1 10.7 9.2
摩托车轮胎速度等级对照表

速度等级对照,安全驾驶保障摩托车轮胎速度等级对照表是用来表示摩托车轮胎可以承受的最高速度的一张表格。
在不同的速度等级下,摩托车轮胎可以承受不同的最高速度。
这个速度等级对照表通常由英文字母来表示,从Q到Y,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最高速度。
Q代表每小时160公里,是最慢的速度等级,适合于日常城市通勤或者雨天行驶。
R代表每小时170公里,比Q的速度稍快一些,适合于在较好的路面上行驶,但仍然不适合高速行驶。
S代表每小时180公里,比R的速度更快一些,适合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但需要注意路况和驾驶安全。
T代表每小时190公里,是一个比较快的速度等级,适合于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但需要注意路况和驾驶安全。
U代表每小时200公里,比T的速度更快一些,适合于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需要更高的驾驶技巧和更良好的车辆状态。
H代表每小时210公里,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等级,适合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需要高超的驾驶技巧和极佳的车辆状态。
V代表每小时240公里,是摩托车轮胎速度等级对照表中的最高速度等级,非常适合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需要极高的驾驶技巧和极佳的车辆状态。
W代表每小时270公里,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等级,适合于在赛道上行驶,需要高超的驾驶技巧和极佳的车辆状态。
Y代表每小时300公里,是摩托车轮胎速度等级对照表中的最高速度等级,非常适合于在赛道上行驶,需要极高的驾驶技巧和极佳的车辆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速度等级对照表只是一种大致的参考,实际的速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路况、车辆类型、驾驶者经验等等。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驾驶者都应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按照实际情况驾驶,确保安全。
此外,选择适合自己驾驶需要的摩托车轮胎也非常重要。
根据个人的驾驶需求和习惯,可以选择不同性能的轮胎,例如湿地性能、干地性能、舒适性能等等。
同时,定期检查和更换摩托车轮胎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保证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性。
摩托车轮胎规格尺寸

摩托车轮胎规格尺寸摩托车轮胎系列Series of motorcycle tyresGB/T 2983-1997 eqvISO 4249-1:1985ISO 4249-2:1990 ISO 5751-1:1994 ISO 5751-2:1994ISO 5751-3:1994 ISO 5995-1:1982 ISO 6054-1:1994 代替 GB/T 2983-91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7-10-14 批准 1998-04-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ISO 4249-1:1985《摩托车轮胎和轮辋(代号表示系列)??第1部分:轮胎》、ISO 4249-2:1990《摩托车轮胎和轮辋(代号表示系列)??第2部分:轮胎额定负荷》、ISO 5751-1:1994《摩托车轮胎和轮辋(公制系列)??第1部分:设计准则》、ISO 5751-2:1994《摩托车轮胎和轮辋(公制系列)??第2部分:轮胎尺寸及负荷能力》、ISO 5751-3:1994《摩托车轮胎和轮辋(公制系列)??第3部分:配套轮辋轮廓范围》、ISO 5995-1:1982《轻便型摩托车轮胎和轮辋??第一部分:轮胎》ISO 6054-1:1994《摩托车轮胎和轮辋(直径代号4至12)小轮径??第1部分:轮胎》进行修订的。
同时参照日本JIS D 4203-1991《摩托车轮胎系列》标准,在主要技术内容上等效采用ISO标准。
本标准与前版标准主要不同之点是将使用条件特征与公制系列摩托车轮胎的胎面型式作附录处理,并对公制系列摩托车轮胎的规格和尺寸依据ISO标准做了大量补充,增加了轮胎断面名义高宽比为50、55、60、70系列轮胎的规定,使其规格系列更加完善,有利于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摩托车及摩托车轮胎工业的发展。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 2983-91。
本标准将使用条件特征编入附录A(标准的附录),公制系列摩托车轮胎的胎面型式编入附录B(提示的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