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阅读2
2022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项(人物传记2)

2022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项(人物传记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落,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累。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逃跑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巨乎!”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尊敬。
B.会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高考总复习语文: 阅读 (二)传记阅读 学案四赏析表达题(技巧类)的2大题型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
学案四 赏析表达题(技巧类)的 2 大题型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记叙性文体,其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叙述人称、叙述方式、抒情方式、结构章法、 人物描写手法等)与小说类似,因此赏析传记文本的这些 技巧,可借助于小说阅读的有关知识。
的题目。
朱东润自传
1896 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
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 岁我
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 岁调任南通师
范学校教师。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9
1929 年 4 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 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 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 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 中文系开课的。
18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 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 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 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 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015·全国卷Ⅰ)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理清思路,明确怎么答
“4 角度”赏析传记文本的特色
角度 1:明类型,细分辨
明确传记类别,判断是自传还是他传,是叙传还是
评传,然后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点,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
【名师大讲堂】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3)文言文之古代传记阅读(第二课时)限时训练

限时训练(十三) 文言文之古代传记阅读(第二课时)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赵高案治李斯。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
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
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
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
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
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
逮秦地之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
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
罪一矣。
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
罪二矣。
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
罪三矣。
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
罪四矣。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
罪五矣。
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
罪六矣。
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
罪七矣。
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
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
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
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
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2)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很小。
小的星星、小的石头、小的河流、小的人类、小的鸟、小的树……小的房子?对。
牛呢?鸡呢?小牛和小鸡。
一个小小的世界,差不多只有一张桌子大。
这世界只存在了一个星期,人、动物、植物全不见了,河流干涸(hé)了,星星熄(xī)灭了,细沙般的小石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个短暂(zàn)而美丽的世界,最后又回到寂静。
这样过了一千年,一千年,又一千年,然后慢慢地、慢慢地又形成一个新世界。
这次只有云,云的上面是天,云的下面是海,一个云和海的世界。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无____无踪自____自____ 人____人____2.在作者的想象中,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很______。
这个小小的世界,差不多只有_____________大。
这个小小的世界只存在了_____________。
3.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作者想象中的世界()。
(多选)①小②美丽③短暂④人多4.过了很多很多年,又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新世界。
这个新世界是怎样的?请用“”在文中画出来,再展开想象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农尝百草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位炎帝。
他发现了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五谷”,还制作了农具,教人们耕种.(zhǒnɡ zhònɡ)和收割(ɡē)。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节传记阅读典题范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节传记阅读(2016·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12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①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
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
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②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
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
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③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④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4察情—评价和探究

考点四察情——评价和探究察情,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传主之事,对传主作出怎样的评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传达出怎样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这就涉及两种题型:一个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一个是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在《考试说明》中对于传记的探究题表现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三个探究点,高考命题者关注的还是第一个,因为传主一般是对国家或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或有重大影响的人,因此命题者的眼光多聚焦于此。
题型一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在传记类作品中,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指作者对传主其人其事的情感态度和评价,以及对传主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价值追求的评价。
(2015·高考全国卷Ⅰ)阅读《朱东润自传》(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三[例3]),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答:【解析】题干中有“朱东润认为……”“观点”等字眼,很明显,第一问考查把握传主的观点态度,第二问考查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
先从各段找出作者的观点:第5段:朱东润认为“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也不尽然”“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没有什么用处”“毕竟不是传记文学”;第6段:“别传”“传叙”写得生动,没有“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由5、6段可以看出,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在刻画和评价传主时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
第7段:传主认为“勃路塔克”的大作“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第8段和第9段:传主列举两部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认为这两本书都很好,但各有缺陷,前者有些“琐碎”,后者“着墨无多”。
由7、8、9段传主的相关评价来看,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在刻画和评价传主时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
关于人物传记范文(2篇)

关于人物传记范文童年的母亲母亲出生在一个小村庄里,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哥哥,因为母亲是家里的第一个女孩儿,所以倍受姥爷和姥姥的疼爱,他们兄妹几个一闹别扭,母亲总是沾光,直到家里增添了最后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姨妈,受宠的对象才转移。
母亲小时家里日子也不算富裕,加上这么多兄弟姐妹,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有了更大的压力,但是,一家人很团结,过的非常愉快。
母亲很小就学会了帮家里分担家务,家里的小活她都抢着做,有时还跑到地里去拣豆子,捡来的小豆子回到家洗一洗,晚上一家人熬饭时放上,姥姥会表扬她几句,那时应该是她最高兴的时候。
母亲从小就有个男孩子的性格,每次和伙伴玩农村特有的那种游戏时,她都是赢,我想也正是由此磨练出了她今后坚强不服输的品格。
她和伙伴一起玩泥巴、爬树、摘果子,经常把裤子划破,为这没少挨了打。
记得有一次,母亲放学和小伙伴们一起回家,看到别人家的枣树伸出了墙外,那又红又大的枣,怎能不让没吃过这些东西的农村孩子不眼馋?于是母亲首发治人站了出来,她让其他伙伴望风,自己则爬上墙去偷摘人家的枣,很迅速的爬上去之后,往院内一看,正发现女主人在上厕所,因为听到声音往外看,正看到墙头上的母亲,母亲这时已也正望见下面的女主人,当这两束不同的眼光相撞时,母亲一慌不小心从几米的墙头掉了下来,老天!摔得她是鼻青脸肿,脸也被树枝给划得破了相了,可令人惊讶的是,母亲什么也不顾,拿起书包就跑,其他人一看情况不妙,也跟着母亲跑起来,回到家,还骗家人说是不小心划的,哎,可怜的妈妈呀!现在每次提到这件事,我们都会大笑不停,真佩服母亲当时的勇气和胆量。
关于人物传记范文(2)人物传记: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任主席。
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重要、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和领导风格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一个农民家庭。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课件:第三部分 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传记阅读 学案一明确8大设误陷阱解答客

(二) 传记阅读 专题入门 传记阅读入门知识必备
一、传记的分类 作为一种文体,传记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 成不同的种类,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按照叙述人称划分,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本人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的文字,多是回顾 生活往事、人生阅历、兴趣爱好、思想轨迹,形式如同 一般的散文形式,信笔写来,典型的“形散神不散”。 他传是他人为传主撰写的传记文章。
设误陷阱 3:张冠李戴
[典例 3] [选项] 侯仁之发现有着 800 多年历史的 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 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原文信息] 有 800 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 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 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
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
实,表现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 [比对分析] (答案)选项与原文观点相反:选项认为
“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原文认为“着 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选项认为“历史与艺术 的区分界限在于真实和虚构”,原文认为艺术“创造的 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没有 说“虚构”。选项属混淆是非。
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 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比对分析] (答案)选项中“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 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不恰当,把原文的“所念者”说 成了“唯一放心不下的”,缩小了范围,以致选项有误。
设误陷阱 6:混淆时态
[典例 6] [选项] 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 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 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传记阅读1.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1~3题。
(15分)创造“中国冲击”的人——记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资源占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我国的稀土优势发挥出来”。
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徐光宪便是这样一位致力于我国稀土科学研究事业的科学家。
采用徐光宪院士科研成果生产的单一高纯稀土大量出口,让那些曾经无视中国“稀土大国”地位的国家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中国高纯度稀土使国际单一稀土价格下降了30%-40%!现在,中国生产的单一高纯度稀土已占世界产量的80%以上,一些长期霸占世界市场的稀土“垄断国”不得不减产、转产甚至停产,一股中国旋风在世界稀土市场上雄劲地刮了起来。
徐光宪院士在这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被外国同行称为“中国冲击”!徐光宪1920年生于浙江绍兴,1946年徐光宪考入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一学期后转至哥伦比亚大学,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导师竭力留他在哥大任讲师。
就在这时,抗美援朝开始了,美国即将通过法案,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
1951年,徐光宪携夫人高小霞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几经艰难终于回国,到北大任教。
几十年来,徐光宪始终把国家的需求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1972年,北大化学系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分离镨钕,纯度要求很高。
徐光宪接下了这份任务。
这已是徐光宪第四次改变研究方向了。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尝试。
镨、钕都属于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一共有17种,它们教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犹如孪生兄弟一样,化学性质几乎一致,要将它们一一分离十分困难,而镨钕的分离又是难中之难。
徐光宪顶住了各界的质疑,打出了一个接一个“漂亮仗”——他建立自主创新的串级萃取理论,推导出100多个公式,并成功设计出了整套工艺流程,实现了稀土的回流串级萃取。
他率先办起“全国串级萃取讲习班”,使新的理论和方法广泛用于实际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稀土工业的竞争力……。
徐光宪在量子化学、核燃料化学、配位化学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
他广泛积累资料,去粗取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
他认为创新是科研的灵魂,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
各门学科表面上相差很远,但其内在规律和研究方法往往可以相互借鉴。
把其他学科中的概念、方法移植到本学科中来,就是创新。
谈起自己的科学成就,徐光宪院士总是认真地说:“我的工作都是团队集体的工作,我只是其中的一名代表而已。
他们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是我最大的安慰和自豪。
”几十年来,他不仅培养了近百名博士生和硕士生,还为我国稀土产业界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
现在北大稀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的学生中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
近年来,他仍然密切关注新世纪的学科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颇有见地和创新思维的论文和报告;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奔赴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和四川攀西冕宁矿区考察; 他还先后多次为我国稀土资源的优化利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谈到我国的科技发展,徐院士充满信心:“我们中国人既有智慧,也很勤奋。
今天上午的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工作、不断创新,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人民日报》2009.1)1.通讯开篇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有什么作用? (4分)2.解释第二段中“中国冲击”的两层含义。
(5分)3.文章除介绍科学家的科技成就之外,还用了较多的笔墨写科学家的个人品德和科学精神,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6分)答案:1.(4分)【答案】(1)突出徐光宪院士稀土科研成果的巨大价值和意义;(2分)(2)从侧面表现徐光宪院士作为科学家的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分)2.(5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二点给5分)【答案】(1)中国科学家徐光宪科研成果的运用使国际单一稀土价格大幅下降;(2)中国单一高纯度稀土的大量生产,使以前的“垄断国”减产、转产甚至停产。
3.(6分)【答案】(1)表达作者对科学家以国家利益为重,执著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品质的崇敬与赞扬。
(2分)(2) 塑造一个完整完美的老一辈科学家形象(自信,谦虚,扶助后学等),增加人物的感染力。
(2分)(3)希望引导读者思考科学家成功的个人原因和社会背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时代需要相结合),给读者以启示。
(2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钱学森二三事“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
”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
1948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
“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报纸看。
”郑哲敏说,“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
他在美国工作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只租房子住。
1950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1955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
”郑哲敏回忆说:“第一,他说经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量数学和运筹学知识。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
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去,告诉钱伟长。
第二是对我的要求: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
”钱学森说:“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
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你也要做。
”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学科方向。
原来有弹性组、塑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都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与当时的国家建设关系不大。
钱学森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要调整方向。
后来,流体力学调整为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方向,并增设了化学流体组、物理力学组和运筹学组。
“钱学森不是搞技术的,是搞理论研究的。
但回国后国家让他搞火箭,他欣然同意,从不讲价钱,从不讲条件。
”郑哲敏说,他牢记钱学森的一句话:回国没有什么,就是来服务。
孔祥言1956年从北大力学专业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
“当时航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的尖端科学,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可参考的资料很少。
一次钱老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就老实回答:知识面不够,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孔祥言说。
钱学森听完就给他们做工作:航天问题不外乎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哪一方面问题不太清楚,就去找书、找资料学习,只要钻下去,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怕困难,是钱学森的一贯风格。
王永志说,钱老回国后不久,中央领导问他“中国能不能搞原子弹、导弹”。
他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中央对他的意见很重视,最后决定搞“两弹”。
“钱学森是我的恩师。
”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进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当时钱老还担任首任院长。
“钱老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提携。
”王永志说,第一代战略火箭获得成功后,国家开始搞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建议,让第二代航天人来挂帅,并推荐王永志担任第二代火箭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
“当时我只有40多岁,是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
而总设计师这样重要的职务,之前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担任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像我这个年龄阶段的,甚至比我更年轻的人,开始走上总设计师这样被称为‘箭头’人物的岗位。
”“钱学森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要靠他们敢想,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
”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说。
2007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96岁生日。
12月10日,科技日报社举办了一个“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为他提前祝寿。
“钱老对过生日一向低调,只是家里人简单聚聚。
”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说,当他把这件事向钱学森汇报时,他说:“向我学习,我不敢当。
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的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
”“钱学森当时如果不能回国,我们也会发展导弹、原子弹这些尖端技术,但绝对不会这么快。
”曾经与钱学森一起共事的梁思礼院士认为。
但在钱学森眼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决不是单个人所能取得的,他所干的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
涂元季说,在钱老与别人的书信中,他反复强调,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实验,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独立的创造。
“我只是沧海一粟。
”(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钱学森嘱咐郑说要做“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意在告诉他要从基础简单的研究做起,打好根基,才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B.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所以流体力学被调整了方向。
C.钱学森坚定地认为外国人能搞原子弹和导弹,中国人也一定能搞,这也是中央最后决定搞“两弹”的原因之一。
D.钱学森认为两弹的研制成功是众多科技专家合作的成果,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是关系中国未来前途的大事。
E.本文通过描写钱学森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和完整的人格,给人以启迪。
(2)第一段中,郑哲敏说“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身上的“最光辉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3)传记类文章,会引用与传主有关的人员的话。
试分析文中划线处引用的梁思礼院士的话有何作用?(6分)(4)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其写感动词,并就其中一方面谈谈给你的启示。
(8分)答案:(1)、答案:AE,A项中钱学森的话意在告诉他回去做事,不能挑三拣四,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E 项中,动作描写错。
(2)最光辉的精神指爱国精神。
2分具体表现在(1)在美国时,(1)收集中文报纸看,(2)一直是中国国籍,(3)一直没有买房子。
(该方面的具体表现,至少答出其中两点给1分。
)(2)嘱咐学生,(1)把运筹学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过家(2)回国做事,不能挑三拣四,服从国家的需要。
(3)回国后(自己的实际做法),(1)调整了学科方向,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
(2)自己虽是搞理论研究,但服从国家需要,高火箭技术研究。
答出任意两方面即可,方面各1分,(2)(3)方面的具体表现答出其一即可,各1分。
(3)答案: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钱学森举世瞩目的成就,增强了本传记的说服力。
每一点各2分。
(4)四个方面爱国主义精神,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提携年轻人的做法,谦虚的精神。
(答出两点3分,答出四点6分)就其中一方面谈启示则可。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东坡在徐州林语堂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