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模拟试题--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研修模拟测试题一、判断题1.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在课程结构上重视突出重点,体现课程的选择性.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5.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6.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7.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课程目标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8.为了突破初、高中物理的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初、高中教师双方都需要学习研究.9.为做到初、高中物理有机衔接,可将高中物理重难点内容移到初中进行教学.10.初中学生的习惯特点是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11.为了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高中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是重新讲解初中的“重难点”.12.模式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排开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抽出事物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究.13.模式方法要将事物的重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突出地显露出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实验、调查、模拟.14.课堂板书应直观、简洁,具有示范性、启发性、层次性.15.情景教学不可能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景.16.情景教学使教育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要求,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景中担当角色,顺应学生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规律.17.教学研究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成功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它包括教材的挖掘、熟悉教纲及考纲的要求、历年模拟及高考试题中的体现与预测、对学生的了解等系列内容.18.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智慧具有独创性、内隐性、随机性的特征.19.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20.江苏省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关于选修3-3的调整,要求选学“了解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饱和汽与饱和气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固体、液体”四部分内容.21.江苏省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关于选修3-4第二、三部分“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和光”的调整,要求选学“电磁振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应用”、“光的偏振、激光”、“会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和“初步了解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广义相对论、探索宇宙”.2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实施,建议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23.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高中物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2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和学生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及社会教学资源等.25.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选修科命题按照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原则的组织实施.26.高考物理选修科要求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27.高考物理选修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有4个模块(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考内容有3个模块(选修3-3,选修3-4,选修3-5),学生须从3个选考模块中任选2个模块作答.必考模块考试内容约占80%,选考模块考试内容约占20%.其中实验内容约占15%.28.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29.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师德教育取向: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教师师德素养的自我提升.30.考试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有用程度.31.考试效度是指根据考试分数所作出的特定的推测的适当、有意义和有用程度.32.考试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33.考试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34.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考试方法因素、个人特质、随机因素和欺骗.35.美国心理学会1974年发行的《教育和心理测验的标准》一书中,正式将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36.客观题考试难度的计算:P=R/N.P为难度值,R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试的总人数,P值一般小于1,P值越大,表示试题越难.37.主观题难度的计算:P=X/W.P为难度值,X为该题的平均得分,W为该题的满分.P 值一般小于1,P值越大,表示试题越容易.38.客观题区分度的计算:D=P H-P L.D为区分度,测验总分最高的27%的被试为高分组,P H为高分组通过率(得分率);测验总分最低的27%的被试为低分组,P L为低分组通过率(得分率).39.主观题区分度的计算:D=(X H-X L)/[N(H-L)] .D为区分度,测验总分最高的25%的被试为高分组,X H为高分组测验总分;测验总分最低的25%的被试为低分组,X L为低分组测验总分,H为该题最高得分,L为该题最低得分,N为考生总人数的25%.40.选择题的特点:客观性强,严谨性强、信息量大、有猜测性等.41.选择题的功能:能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42.选择题分为识记水平类,理解水平类,应用水平类三种类型.43.选择题的处理方法有构建模型、物理图像、特殊值代入、极限分析和整体法等.44.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最终教学目标的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45.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有: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46.论述题、计算题的特点:应答方式具有完全开放性;能考查学生多种层次的能力目标;能够较清晰地反映学生的物理思维过程,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47.计算题设计时,保证其科学性的做法是:题意应可知;题设应独立、充分、相容;结果应真实.48.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狠抓知识的“重难点”;兼顾知识的“冷热点”;关注知识的“新增点”;重视知识的“生长点”.49.物理实验复习策略:紧扣基本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加强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实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重视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提升应用能力;关注新课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50.高考物理复习的做法:系统构建知识网络,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合理安排复习专题,提高复习的综合性;研究“一标一本一纲”,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加强重组变式训练,提升解题的灵活性;注重高考试题研究,保证思维的同步性;始终坚持“四精”要求,保持复习的高效性.二、单选题51.以下关于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叙述正确的是()①学识上要有高度②能力上要有广度③人格上要求力度④情感上要有温度A.①②③④正确B.①②正确C.①②③正确52.下列所述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属于原子核层次的是()A.宇宙线实验B.裂变反应堆装置C.同步辐射装置53.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的师德教育取向是()A.抵制有偿家教B.倡导理想教育C.注重自我提升54.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无明显差异的是()A.科学探究的方式B.应用数学知识的要求C.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55.关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有一定讨论问题的能力B.抽象思维能力强C.常凭兴趣办事56.中考试卷中常重点考查二力平衡、功率、欧姆定律等初中主干知识的灵活应用,是认为这些都是()A.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B.初、高中物理的连接点C.初、高中物理最核心的规律57.为做到初、高中物理有机衔接,关于高中教学采取的措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花较长时间系统复习初中知识B.研究初、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C.注意把握教学起点,严格控制容量58.初中物理与现行高中物理内容相比,总体有()A.从抽象到直观B.从浅显到严谨C.从定量到定性59.关于高中物理课堂记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应记重点、难点和疑点B.应记录教师讲解的全部内容C.应记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全部内容60.关于优化初、高中物理思维方法的衔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应尽可能让学生多做难度较大的题目B.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加演示及分组实验C.重视过程教学和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61.下列各项不属于教学语言的是()A.课堂口语,即口头表达B.暗示语言,即通过眼神、语言暗示进行表达C.书面语言,即用书面文字表达,如板书、作业批语等62.关于教学语言与教态的基本特征,最恰当的一组是()A.教学语言具有教育性、学科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可接受性的特征B.教学语言具有教育性、学科性、随意性、复杂性、启发性、可接受性的特征C.教学语言具有幽默性、科学性、复杂性、启发性、可接受性的特征63.在物理学上,哪一个模式不是经典的物理课堂模式()A.师生互动模式B.物理指导—探索模式C.物理目标—掌握模式64.板书的特点与作用,哪一组说法是不正确()A.直观性、节约性B.简洁性、启发性C.趣味性、示范性65.激励性常用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下列哪些语言不合适()A.看来你是无法理解这个内容了,挑些简单的做做算了.B.大有进步,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厉!/不骄不躁,继续努力!C.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步./相信你能自己想起来./相信你能做得更好!66.反思性常用语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提炼出学法,而且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的认知能力,下列语言中哪些不属于反思性语言()A.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B.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C.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67.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的这一观点不可用()来描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再见
自主学习
1、唯物主义有几种基本形态? 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分别有哪些 方面? 2、区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 心主义的依据是什么? 3、你知道哲学史上的“两个对 子”吗?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尚书· ①“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洪范》 ② “理生万物”,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宋朝.朱熹
9、题目二:(2010年潍坊高考模拟政治试题)
朱熹说:“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下列观 点与其相同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子不语怪、力、乱、神 D.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10、题目二:(江苏省常州市2009—2010学
年度高三期末质量调研政治卷)下列选项与 “存在就是被感知”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气者,理之依也 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单项选择练习: 1、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 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C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D 存在即被感知
(D)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B 物质能否认识意识的问题 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题目:(广东省茂名市2010年第一次高考
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三学生要学会在紧 张学习中寻找快乐,在挫折中体会经验,在 细节中感知方向,在进步中品味幸福……紧 张学习需要哲学指引,因为( ) A、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与精神动力 C、哲学是指引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 D、哲学指导我们的生活并提供具体的方法
江苏省南通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参加/参横斗转强迫/强词夺理解数/解甲归田B.蹊跷/独辟蹊径扛活/力能扛鼎巷道/万人空巷C.糨糊/襁褓之中橘红/正而不谲粮饷/响彻云霄D.藏獒/独占鳌头沉疴/呵护备至诊断/暴殄天物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以及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B.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带来的沉重压力,使得一些国家短视地寻求保护主义对策,竭力为国内劳动力保住日益减少的工作。
C.由于经济落后且国家政局不稳,海地许多建筑物并未按照严格的安全标准建造,所以,不少水泥砖房都建造在斜坡上。
太子港市长曾表示,海地60%的建筑物属于“豆腐渣”工程。
D.由于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哥本哈根或许不能像京都一样被隆重载入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史册,但在如何开展减排的机制上,各国有了一定的共识。
3.阅读下面文字,从中找出能概括《寒江独钓图》主要特点的三个词语。
(4分)我在那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想起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
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
原来,画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那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
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
▲4.请根据要求表达对以下事件的看法。
(5分)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目前被推荐学生的名单都已公布,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少年班年仅14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获得推荐的学生,大多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物理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上)高三10月份质量监测物理(答案在最后)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23年9月17日,我国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这颗卫星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该卫星()A.某时刻可能经过南通上空B.运行的周期为24小时C.运行速度大于7.9km/sD.加速度保持不变2.研究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开始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电容器不带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选取的定值电阻R越小越好B.开关S拨到位置1时,电流表A无读数C.开关S拨到位置1时,电压表V的读数先变大后不变D.开关S从位置1拨到位置2,电压表V的读数保持不变3.如图甲所示,在体重计上一同学下蹲和站起,体重计的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对应的是站起过程,b-c段对应的是下蹲过程B.d-e段对应的是站起过程,e-f段对应的是下蹲过程C.a-c段对应的是站起过程,d-f段对应的是下蹲过程D.c点和d点处于蹲下状态,a点和f点处于直立状态4.如图所示,一个没有底的空塑料瓶内固定着一块金属片和一根铁锯条。
把它们分别和静电起电机的正负两极相连,在塑料瓶里放一盘点燃的蚊香,整个透明塑料瓶里将烟雾缭绕。
当起电机匀速转动时,塑料瓶就变得清澈透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瓶中的烟雾向金属片一侧聚集B.铁锯条和金属片之间的电场是匀强电场C.若将起电机换成一节干电池,也能完成该实验D.若将起电机换成低压交流电源,也能完成该实验5.如图甲所示,C带正电,其右侧有金属导体A和B,均放在绝缘支座上,A、B相互接触;现仅将B向右分开一段距离,如图乙所示。
导体A、B的左右两端分别有a、b、c、d四点,电势分别为φa、φb、φc、φ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A和B接触时,φa=φb>φc=φdB.当A和B接触时,φa>φb>φc>φdC.当A和B分开时,φa=φb>φc=φdD.当A和B分开时,φa>φb>φc>φd6.一小球靠近墙面竖直向上抛出,分别拍摄了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双星系统中两个星球 A 、B 的质量都是 m ,相距 L ,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上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实际观测该系统的周期 T 要小于按照力学理论计算出的周期理论值 T 0,且01()=<T k k T ,于是有一人猜测这可能是受到了一颗未发现的星球 C 的影响,并认为 C 位于 A 、B 的连线正中间,相对 A 、B 静止,则 A 、B 组成的双星系统周期理论值 T 0 及 C 的质量分别为( )A .222L Gm π,214k m k + B .322L Gmπ,214k m k - C .322Gm L π,214k m k + D .322L Gmπ,2214k m k - 2、如图所示,真空中等边三角形OMN 的边长为L =2.0m ,在M 、N 两点分别固定电荷量均为62.010C q -=+⨯的点电荷,已知静电力常量9229.010N m /C k =⨯⋅,则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大小和O 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 )A .339.010N,7.810N /C -⨯⨯B .339.010N,9.010N /C -⨯⨯ C .231.810N,7.810N /C -⨯⨯ D .231.810N,9.010N /C -⨯⨯ 3、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2019年10月28日发生了天王星冲日现象,即天王星、地球、太阳三者处于同一直线,此时是观察天王星的最佳时间。
江苏省南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物理(答案在最后)(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023.1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两端开口的洁净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中,管中液面如图所示,则()A. 该现象不是毛细现象B. 该液体对玻璃是浸润的C. 减小管的直径,管中液面会下降D. 液体和玻璃间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2. 月球车上利用238 94Pu衰变提供能量,衰变方程为238 94Pu―→234 92U+X,同时产生大量γ射线.已知Pu的比结合能为E1,U的比结合能为E2,X的比结合能为E3,则()A. X是质子B. 该反应释放的能量为234E2+4E3-238E1C. 月球上温度的变化会改变238 94Pu的衰变快慢D. γ光子是原子核外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3. 光电效应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用a、b两种单色光分别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实验中得到的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A. 研究图乙中U>0的规律时,甲图开关需打在2上B. a光的频率比b光的大C. a光照射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比b的大D. 电压为图乙中U0时,a光照射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比b的大4.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核心舱下方采用“径向对接”的方式实现对接,“径向对接”指两对接口在地球半径的延长线上.对接前两者要在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保持相对静止一段时间,如图所示.之后飞船再向上逐步接近核心舱实现对接,则()A. 相对静止时,飞船的速度大于核心舱的速度B. 相对静止时,飞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核心舱的向心加速度C. 飞船通过加速逐步向上靠近核心舱D. 飞船速度大于7.9 km/s才能最终靠近核心舱5. 如图所示为验证向心力公式的实验装置.在直尺上钻一小孔,使小孔恰能穿过一根细线,线下端挂一钢球,固定直尺,使球在水平面内绕圆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待球稳定运动后,从尺上方垂直直尺往下看,估测球外侧到点O的距离r,用秒表测出球运动的时间,得到周期T,根据向心力公式计算出球所需向心力,再与球所受合力比较.实验中()A. 必须测出钢球的质量B. 为估测距离r,小孔距尺右端的距离必须小于rC. 用秒表测量球只转一周的时间记为球运动的周期TD. 以r作为运动半径,球所需向心力的计算值将偏大6. 如图所示,将一根粗细均匀的导体棒折成梯形线框PQMN,各边长度为PQ=PN=QM =L,MN=2L,线框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底边P、Q 两点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知导体棒PQ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整个线框PQ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A. 54F B.74FC. 5FD. 07.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其中A→B和C→D为等温过程,B→C和D→A为绝热过程.这就是热机的“卡诺循环”.则()A. B→C过程气体压强减小仅是因为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减小B. B→C过程速率大的分子比例在增加C. B→C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大于D→A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D. C→D过程放出的热量小于A→B过程吸收的热量8. 在坡道滑雪中,一运动员从斜面滑到水平面,其运动过程中动量的大小p和重力做功W随时间t、重力势能E p和机械能E随水平位移x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9. 如图所示为一正四棱锥.底面四个顶点A、B、C、D上依次固定电荷量为+q、+q、+q、-q的点电荷,O点为底面中心.规定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A. E点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不为零B. O点处电场强度方向由O指向BC. 将一电子从O点沿直线移动到CD边中点,其电势能逐渐减小D. 将一电子从O点沿直线移动到E点,其电势能逐渐增加10.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在一起,物块B靠放在A右侧,两者位于O点,弹簧处于压缩状态.A、B由O点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上运动,在C点分离后B上升到某位置静止,A运动到C点下方某位置D(未画出)速度为零.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上述过程中()A. 两物块在C点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B. 弹簧的弹力方向不发生变化C. B速度最大的位置在OC之间且在OC中点的上方D. 位置D可能位于O点的下方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其中第12题~第15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 (15分)导电玻璃是制造LCD的主要材料之一,为测量导电玻璃的电阻率,选取长为L、额定电压为“3 V”的圆柱体导电玻璃器件实验.(1)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器件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直径d =________mm.(2) 先用欧姆表“×100”挡粗测该器件的电阻,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为更准确地粗测其电阻,从下列步骤中选出再次粗测必要的操作并排序________.丙① 将选择开关旋转到欧姆挡“×1 k ”位置 ② 将选择开关旋转到欧姆挡“×10”位置 ③ 将两表笔与器件相接完成测量④ 将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0 Ω” ⑤ 把选择开关旋转到交流电压最高挡⑥ 用螺丝刀调节指针定位螺丝,使指针指0(3) 粗测器件阻值约为180 Ω,为精确测量器件的电阻R x 在额定电压时的阻值,要求测量时电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 ,根据提供的下列器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电路,则图中圆圈内应分别接入:①为_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定值电阻应选择____________.(均填写器材前的字母编号)丁A. 电流表A 1(量程为60 mA ,内阻R A1=3 Ω)B. 电流表A 2(量程为5 mA ,内阻R A2=8 Ω)C. 定值电阻R 1=792 ΩD. 定值电阻R 2=1 997 ΩE. 滑动变阻器R (0~20 Ω)P. 电压表V(量程为3 V ,内阻R V =750 Ω) G. 蓄电池E(电动势为4 V ,内阻很小) H. 开关S ,导线若干(4) 实验中根据两电表读数作出如图丁所示的图线(坐标均为国际单位),已知图线的斜率为k ,则所测导电玻璃的电阻R =________(用题中已知、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据此再算出电阻率ρ.(5) 研究实验误差时发现实验所用定值电阻的阻值偏大,则电阻率的测量值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2. (8分)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圆锥,∠ACB=120°,下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O 为球心,其截面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以45°的入射角射向截面的AC边后,垂直于AB射向球面,入射角也为45°.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求:(1) 玻璃的折射率n;(2) 光在工件下部半球体内传播的时间t.13.(8分)如图所示,光滑平行导轨MNPQ固定在水平面上,导轨宽度为d,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足够长,将质量分别为2m、m,有效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J和K分别置于轨道上,棒始终与轨道垂直并电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现使J棒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2v0,K棒获得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求:(1) 全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焦耳热Q;(2) 从开始运动到稳定状态过程中两棒间距离的改变量Δx.14.(13分)如图所示,长为L=5.0 m的倾斜传送带以速度v=2.0 m/s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与水平方向间夹角θ=37°.质量m A=2.0 kg的小物块A和质量m B=1.0 kg的小物块B由跨过轻质定滑轮的轻绳连接,A与滑轮间的绳子和传送带平行.某时刻给A沿传送带向上的初速度,给B竖直向上的初速度,速度大小均为v0=4.0 m/s,此时轻绳绷紧.在A、B获得初速度的同时,在A上施加方向沿传送带向上、大小恒定的拉力,使A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已知A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滑轮摩擦,轻绳足够长且不可伸长,整个运动过程中B都没有上升到滑轮处.取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研究A沿传送带上升的过程,求:(1) A、B始终匀速运动时拉力的大小F0;(2) 拉力F 1=24 N ,A 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大小I ;(3) 拉力F 2=12 N ,传送带对A 所做的功W 和A 与传送带摩擦所产生的内能Q .15.(16分)如图所示为一种新型粒子收集装置.粒子源放置在边长为L 的立方体abcda ′b ′c ′d ′中心O ,立方体四个侧面均为荧光屏,上下底面aa ′bb ′、cc ′dd ′为空,过中心O 的竖直面efgh 平行于abcd 并将立方体分为Ⅰ、Ⅱ两个区域,立方体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粒子源静止时能沿单一水平方向持续均匀发射比荷为qm 的带正电粒子,现使粒子源绕竖直轴逆时针匀速转动,且粒子源射入Ⅰ、Ⅱ区域的粒子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0和2v 0.粒子打到荧光屏上后即被荧光屏吸收,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荧光屏吸收粒子后的电势变化,不计粒子源的尺寸大小和粒子重力.(1) 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0,当无粒子打到荧光屏上时,求v 0的范围;(2) 为使粒子源发射的粒子仅有50%能打到荧光屏上,求磁感应强度B 满足的条件; (3) 撤去磁场,在Ⅰ、Ⅱ区域施加方向竖直向下、大小分别为E 1和E 2的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粒子源转动整数圈时,打在四个侧面上的粒子数相同且每个侧面接收粒子的数目均为发射粒子总数的16,求E 1和E 2.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南通)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C2. B3. A4. C5. D6. A7. D8. B9. D 10. C 11. (15分) (1) 1.980(2分) (2) ②④③⑤(2分) (3) F(2分) B(2分) C(2分) (4)(R 1+R A2)R Vk-R V (3分) (5) 偏小(2分)12. (8分)解:(1) 由题意,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设折射角为θ,由几何关系可知∠ACB =180°-2θ(1分) 根据折射定律sin 45°sin θ =n (1分)解得n =2 (2分)(2) 由题意,sin C =1n ,即C =45°,则光线在球面上恰好发生两次全反射,如图所示光在半球体内走过的距离s =4R cos 45°(1分)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 =cn (1分)经历的时间t =sv (1分) 解得t =4Rc(1分)13. (8分)解:(1) 两棒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取向右为正方向,则 2m ·2v 0-m v 0=(2m +m )v (2分) 产生的焦耳热Q =12 ×2m (2v 0)2+12 m v 20 -12 (2m +m )v 2(1分) 解得Q =3m v 20 (1分)(2) 取J 棒研究,设运动过程中平均电流为I ,经历时间为Δt ,根据动量定理,取向右为正方向,则-B I d ·Δt =2m v 0-2m ·2v 0(2分) I =ΔΦΔt ·2R =B ·d ·ΔxΔt ·2R(1分)解得Δx =4m v 0RB 2d2 (1分)14. (13分)解:(1) A 、B 始终匀速运动时,系统受力平衡,有 F =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m B g (2分) 解得F =30 N(1分)(2) 拉力F 1=24 N 时,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绳中拉力为T 1,取A 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T 1-F 1=m A a 1(1分)取B 研究有m B -T 1=m B a 1 解得a 1=2 m/s 2设历时t 1后和皮带共速,则t 1=v 0-va 1 =1 s(1分)运动的距离为s 1,则s 1=v 0+v2t 1=3 m之后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设为f ,A 、B 一起向上匀速,则m A g sin θ+m B g +f =F 1(1分)解得f =2 N ,方向沿斜面向下 设该过程历时t 2,则t 2=L -s 1v =1 s上升的过程A 所受摩擦力的冲量I =μm A g cos θ·t 1+ft 2(1分) 解得I =10 N·s(1分)(3) 拉力F 2=12 N 时,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绳中拉力为T 2,取A 研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T 2-F 2=m A a 2 取B 研究有m B g -T 2=m B a 2 解得a 2=6 m/s 2设历时t ′1后和皮带共速,则t ′1=v 0-v a 2 =13s 设运动的距离为s ′1,则s ′1=v 0+v2 t ′1=1 m皮带运动的距离s 皮1,则s 皮1=v t ′1=23m(1分)之后继续向上减速,设加速度大小为a 3,则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m B g -F 2=(m A +m B )a 3 解得a 3=23m/s 2设历时在t ′2后速度减为0,则t ′2=va 3 =3 s减速的距离为s ′2,则s ′2=v2t ′2=3 m(1分)该过程皮带运动的距离s 皮2,则s 皮2=v t ′2=6 m(1分) 传送带对A 所做的功W =-μm A g cos θ·s ′1+μm A g cos θ·s ′2=16 J(1分)A 与传送带摩擦所产生的内能Q =μm A g cos θ·(s ′1-s 皮1)+μm A g cos θ·(s 皮2-s ′2)=803J(1分)15. (16分)解:(1) 考虑以2v 0运动的粒子,恰与屏相切,则r =L4(1分)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有q ·(2v 0)B 0=m (2v 0)2r (1分)解得v 0=qB 0L8m (1分)则v 0<qB 0L 8m时满足题意(1分)(2) 由题意,若仅有50%的粒子能打到荧光屏上,只能是速度为2v 0的粒子,而速度为v 0的粒子不能打到光屏上当速度为v 0的粒子刚好不能打到光屏上时,此时磁感应强度有最小值B 1,粒子运动半径r 1=L4(1分)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有q v 0B 1=m v 20r 1(1分)当速度为2v 0的粒子刚好能全部打到光屏上时,此时磁感应强度有最大值B 2,设粒子运动半径为r 2,其运动轨迹如图(俯视)所示,根据几何关系有r 2cos 45°=L2-r 2(1分)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有q (2v 0)B 2=m (2v 0)2r 2 (1分)解得4m v 0qL <B ≤(4+22)m v 0qL(1分)(3) 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若没有荧光屏,其在立方体底面的落点为一个圆,设其半径为r 3,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粒子能够打到荧光屏上,由题意可知,θ=30°.设在E 1电场中的加速度为a 1,运动时间为t 1,则E 1q =ma 1(1分) 12 a 1t 21 =L 2 (1分) r 3=v 0t 1(1分) r 3cos 30°=L 2 (1分)联立解得E 1=3m v 20qL(1分)设在E 2电场中的加速度为a 2,运动时间t 2,则 E 2q =ma 212 a 2t 22 =L 2 r 3=2v 0t 2联立解得E 2=12m v 20 qL(2分)。
江苏省南通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摸底(押题卷)完整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摸底(押题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一定值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稳定电压,经一段时间通过该电阻的电荷量为0.2C,消耗的电能为0.6J。
为在相同时间内使通过该电阻的电荷量为0.6C,则在其两端需加的电压为( )A.1V B.3V C.6V D.9V第(2)题根据有关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B.许多元素能自发地放出射线,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是核内弱相互作用引起的D.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第(3)题机械波在深度不同的A、B两部分水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图中明亮区域中间位置为波峰,A部分中波峰间距是B部分中波峰间距的2倍,已知B部分中波速为0.6m/s。
则该机械波( )A.在B部分中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B.在A部分中的波速为0.3m/sC.由A部分进入B部分频率变大D.在两部分交界面发生了折射现象第(4)题、为固定在x轴上的两个点电荷,,在坐标原点O,在x轴上的e点,e点横坐标为,x轴上部分区间的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其中b点处电势最高,切线水平,则( )A.带负电,带正电B.b点的横坐标为C.a点场强小于c点场强D.电子从a点自由释放,电子将在x轴上往复运动第(5)题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气值中,气缸和活塞的绝热性、密封性良好。
初始时,气体的压强、温度与外界大气相同。
现接通电热丝加热气体,活塞缓慢向右移动,不计活塞与气缸间的摩擦,外界大气压强保持不变,则该过程中( )A.气体压强增大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C.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D.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单位面积的次数增加第(6)题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10THz(波长在0.03mm~3mm)的电磁波,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太赫兹波技术被列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关于太赫兹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1THz=1014HzB.太赫兹波须靠介质传播C.太赫兹波是由原子核跃迁产生的D.太赫兹波比红外线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第(7)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是纵波B.不同长度的钢片安装在同一支架上制成的转速计,是利用了共振的原理C.主动降噪技术利用的是波的衍射原理D.机械波和光波一样都需要传播介质第(8)题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在周围空间某位置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与电流强度成正比,与该位置到长直导线的距离成反比。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中学物理高三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中学物理高三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大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T1、T2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变化图线如图所示,A、B和C、D分别为两条等温线上的点。
在下面p- -T和V- -T图象中,能表示图中气体状态变化过程的是A.甲B.乙C.丙D.丁3、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A、B之间做简谐运动.以平衡位置O为原点,建立Ox轴.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若振子位于B点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图像为()A .B .C .D .4、质量为1.0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 ,作用了03t 的时间.为使物体在03t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若210m/s g ,力F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图中的( ). A . B .C .D .5、如图所示,一网球运动员将球在边界处正上方水平向右击出,球刚好过网落在图中位置(不计空气阻力),数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击球点高度h 1与球网高度h 2之间的关系为h 1=1.8h 2B .击球点高度h 1与球网高度h 2之间的关系为h 1=1.5h 2C .若保持击球高度不变,球的初速度v 012s gh hD .任意降低击球高度(仍大于h 2),只要击球初速度合适,球一定能落在对方界内6、2018年初,浙江气温低,冰冻现象严重.一小猫在爬一结冰的小山坡时,虽拼命攀爬,但由于打滑,其相对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在这一过程中,小猫受到的力有A.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B.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C.重力、支持力、攀爬力、静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攀爬力、滑动摩擦力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 理第Ⅰ卷(选择题 共31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传感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熨斗通过压力传感器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B .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工作的声传感器C .金属热电阻是一种将电学量转换为热学量的传感器D .火灾报警器都是利用温度传感器实现报警2.如图所示,质量m =10kg 和M =20kg 的两物块,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中物块m 通过处于水平方向的轻弹簧与竖直墙壁相连,初始时刻,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弹簧的劲度系数k =250N/m .现用水平力F 作用在物块M 上,使其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40cm 时,两物块间开始相对滑动,在相对滑动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 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B .物块m 受到的摩擦力对物块m 不做功C .推力做的功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D .开始相对滑动时,推力F 的大小等于200N3.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涡流,使锅体发热从而加热食物.下列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锅体中涡流的强弱与磁场变化的频率有关 B .电磁炉中通入电压足够高的直流电也能正常工作C .金属或环保绝缘材料制成的锅体都可以利用电磁炉来烹饪食物D .电磁炉的上表面一般都用金属材料制成,以加快热传递减少热损耗4.从某高度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t 时间到达地面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初速度为tan g t θB .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C .小球着地速度大小为θsin gt第2题图D .小球在t 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5.一些星球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收缩,假设该星球的直径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若收缩时质量不变,则与收缩前相比A .同一物体在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增大到原来的4倍B .同一物体在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C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D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O 分.6.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n 1:n 2=1:10,副线圈与阻值R =20Ω的电阻相连.原线圈两端所加的电压u =sin20πt (V ),则 A .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V B .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频率为10Hz C .电阻R 上消耗的电功率为2kW D .原线圈中电流的最大值为100A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是定值电阻,R 3是滑动变阻器,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电流表A 和电压表V 均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 从右端滑至左端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压表V 的示数减小B .电流表A 的示数减小C .电容器C 所带的电荷量增加D .电阻R 1的电功率增大8.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 0沿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滑,斜面倾角为θ,物块与该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图乙中表示该物块的速度v 和所受摩擦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以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可能正确的是第8题图甲第6题图第7题图9.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A 、B , M 、N 、O 是AB 连线的垂线上的点,且AO >OB .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设M 、N 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E M 、E N ,电势分别为φM 、φN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B 点电荷一定带正电 B .E M 小于E N C .φM 大于φND .此试探电荷在M 处的电势能小于N 处的电势能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0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0.(10分)(1)如图所示,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 cm ;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 ▲ mm .(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打点纸带,在纸带后段每两个计时间隔取一个计数点,依次为1、2、3、4、5、6、7,测量各计数点到第一个打点的距离h ,并正确求出打相应点时的速度v .各计数点对应的数据见下表:v v 第8题图乙第9题图第10(1)题图30 2535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 2—h 图线;由图线可知,重锺下落的加速度g ′= ▲ 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9.80m/s 2,根据作出的图线,能粗略验证自由下落的重锺机械能守恒的依据是 ▲ .11.(8分)为了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A .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 ,内电阻约为5Ω)B .电压表V (0~2V )C .电阻箱R 1(0~99.9Ω)D .滑动变阻器R 2(0~200Ω,lA )E .开关S 和导线若干(1)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请你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并设计出一种测量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案,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利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前,应注意 ▲ ; (3)如果要求用图象法处理你设计的实验数据,通过作出有关物理量的线性图象,能求出电动势E 和内阻r ,则较适合的线性函数表达式是 ▲ (设电压表的示数为U,第10(2)题图乙电阻箱的读数为R ).(4)利用你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验,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12.(选修模块3-4)(12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交通警通过发射超声波测量车速,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B.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大,所以激光可以比无线电波传递更多的信息C. 单缝衍射中,缝越宽,条纹越亮,衍射现象也越明显D. 地面上测得静止的直杆长为L ,则在沿杆方向高速飞行火箭中的人测得杆长应小于L (2)平行光a 垂直射向一半径为R 的玻璃半球的平面,其截面如图所示,发现只有P 、Q之间所对圆心角为60°的球面上有光射出,则玻璃球对a 光的折射率为 ▲ ,若仅将a 平行光换成b 平行光,测得有光射出的范围增大,设a 、b 两种色光在玻璃球中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则v a ▲ v b (选填“>”、“<”或“=”).(3)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 此时刻沿-y 运动,经过0.1s 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波速为5m/s ,那么①该波沿 ▲ (选填“+x ”或“-x ”)方向传播;②图中Q 点(坐标为x =7.5m 的点)的振动方程y = ▲ cm ; ③P 点的横坐标为x = ▲ m .第12(2)题图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9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铁箱内装有质量为m的货物.以某一初速度向上竖直抛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下落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重力加速度为g,铁箱运动过程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2)铁箱和货物在落地前的运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3)上升过程货物受到铁箱的作用力.第13题图14.(15分)如图所示,BCDG 是光滑绝缘的34圆形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轨道半径为R ,下端与水平绝缘轨道在B 点平滑连接,整个轨道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 现有一质量为m 、带正电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水平轨道上,滑块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mg 43,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为g .(1)若滑块从水平轨道上距离B 点s =3R 的A 点由静止释放,滑块到达与圆心O 等高的C 点时速度为多大?(2)在(1)的情况下,求滑块到达C 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大小;(3)改变s 的大小,使滑块恰好始终沿轨道滑行,且从G 点飞出轨道,求滑块在圆轨道上滑行过程中的最小速度大小.第14题图15.(15分)如图所示的空间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各边界面相互平行,Ⅰ区域存在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1.0×104V/m,方向垂直边界面向右.Ⅱ、Ⅲ区域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分别为垂直纸面向外和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2.0T、B2=2.0T.三个区域宽度分别为d1=5.0m、d2= d3=6.25m,一质量m=1.0×10--8kg、电荷量q=1.6×10-6C 的粒子从O点由静止释放,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1)粒子离开Ⅰ区域时的速度大小v;(2)粒子在Ⅱ区域内运动时间t;(3)粒子离开Ⅲ区域时速度与边界面的夹角α.ⅠⅡO2B第15题图16.(16分)如图所示,两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AD、CE相距L=1.0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30°,下端用导线连接R=0.40Ω的电阻,导轨电阻不计.PQGH范围内存在方向垂直导轨平面的磁场,磁场的宽度d=0.40m,边界PQ、HG均与导轨垂直.质量m=0.10kg、电阻r=0.10Ω的金属棒MN垂直放置在导轨上,且两端始终与导轨电接触良好,从与磁场上边界GH距离也为d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取g=10m/s2.(1)若PQGH范围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随高度变化的磁场(在同一水平线上各处磁感应强度相同),金属棒进入磁场后,以a=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求磁场上边缘(紧靠GH)的磁感应强度;(2)在(1)的情况下,金属棒在磁场区域运动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是多少?(3)若PQGH范围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过程受到F=(0.75v-0.5)N(v为金属棒运动速度)沿导轨向下的力作用,求金属棒离开磁场时的速度.第16题图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 2.C 3.A 4.C 5.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O 分. 6.BC 7.ACD 8.AC 9.AB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10分)(1)0.22(2分) 3.290(2分)(2)如图所示(2分) 9.75(2分,答9.69~9.79均给分) 图线为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斜率g ′与g 基本相等(2分,不交待“通过坐标原点”也给分)11.(8分)(1)电路图如图所示 (2分) (2)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最大(2分)(3)ER E r U111+=或rUr E R111-=(2分)(4)没有考虑电压表分流 (2分)12.(12分) (选修模块3-4)(1)BD (4分)(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2)2(2分) <(2分) (3)①-x (1分) ②55co s3t π(1分) ③2.5(2分)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9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3分)解:(1)设铁箱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为t ,则第11题答图第10题答图212H a t =(2分)解得 t =(1分)(2)设铁箱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f ,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W ,则 ()()M m g f M m a +-=+ (1分)2W fH =(1分) 解得 ()()f M m g a =+-(1分) 2()()W H M m g a =+-(2分)(3)设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货物受到铁箱的作用力大小为F ,则()()M m g f M m a '++=+(1分) F m g m a '+= (1分) 解得 ()F m g a =- (2分) 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1分)14.(15分)解:(1)设滑块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有21()02q E sR m g sm g Rm v μ+--=- (3分)而 34m g q E =解得 v =(2分)(2)设滑块到达C 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F ,则2vF q E mR-= (3分)解得 74F m g = (2分)(3)要使滑块恰好始终沿轨道滑行,则滑至圆轨道DG 间某点,由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此时的速度最小(设为v n ),则有2n v mR= (3分)解得2n v =(2分)15.(15分)解:(1)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有qEd 1=2102m v -(2分) 解得 v =4.0×103m/s(1分)(2)设粒子在磁场B 1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qvB 1=rmv 2(1分)解得 r =12.5m(1分)设在Ⅱ区内圆周运动的圆心角为θ,则 2sin d rθ=(1分)解得 θ=30°(1分)粒子在Ⅱ区运动周期 12m T q B π=(1分)粒子在Ⅱ区运动时间 t =o360T θ(1分)解得 t =s 1920π=1.6×10-3s (1分)(3)设粒子在Ⅲ区做圆周运动道半径为R ,则 qvB 2=2m v R(1分) 解得 R =6.25m(1分) 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M N P ∆为等边三角形 (1分) 粒子离开Ⅲ区域时速度与边界面的夹角 α=60°(2分)16.(16分)(1)设磁场上边缘的磁感应强度为B 0,金属棒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 0、产生的感应电流为I 0、受到的安培力为F 0,则有 000B L v I R r=+ (1分)000F B I L =(1分) 201sin 2m v m g d α=(1分) 0sin m g F m a α-=(1分) 代入数据解得 B 0=0.25T(2分)1O第15题答图(2)设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为Q ,金属棒到达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v ,则2202v v ad =+(1分) 212sin 2Q m g d m v α=⋅-总 (1分) R Q Q R r=+总(1分) 代入数据解得 Q =0.080J(2分)(3)设金属棒离开磁场时的速度为'v ,则s i n vm g F F m t α∆+-=∆安(1分)其中 22B L v B LF t B IL t BL t x R r R r⋅∆=⋅∆=⋅∆=∆++安 (1分)则2201()()2B Lm g t F t x m v v R r'⋅∆+⋅∆-∆=-+∑(1分) 代入数据解得 3.0m /s v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