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的异同

合集下载

明清家具

明清家具

清代家具
• 我们一般说的清代家具指的就是清代中期的家具, 即指康熙未至雍正、乾隆、以至嘉庆初的清代中 期这一段清盛世时期的家具。 这段盛世家具 风格的形成,的确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世风有 关。表现了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 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的世俗作风。由于过份追 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 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 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所不及的。所以我们说, 清式家具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多优点可取。 其风格独特,便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明清家具
• 明清家具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真、善、美的 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近十几年来, 始终处于国际收藏的热潮之中。明清工匠 们把最优质的材料、完美的设计和精心的 匠艺相结合,制造出令西方人惊叹的“如 谜一般美妙”的家具,而且制作中绝对不 用铁钉,只是用榫舌和榫眼等复杂而巧妙 设计组合家具,因而使明清家具成为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明代家具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稳重,大方;比例尺寸合度:轮廓简练 舒展。 2、结构科学;榫铆精密。 3、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 色彩。 4、雕刻及线脚装饰处理得当。 5、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 装饰作用。
明代家具
• 明式家具的造型及各部 比例尺寸基本与人体各 部的结构特征相适应。 如:椅凳坐面高度在 40—50厘米之间,大 体与人的小腿高度相附 合,大型坐具,因型体 比例关系,坐面较高, 但必须有脚踏相配合, 人坐在上面,双脚踏在 脚踏上,实际使用高度 (由脚踏面到坐面)仍 是40—50厘米之间。
明清家具
潘虹1106071013
清式家具与明式家具一起,以其不同时代、 不同特点,成为中国传统家具的优秀代表。

明清家具的对比

明清家具的对比

四、 框架类: 此类家具,或以陈设器为主,或以储藏器为主,或一器兼用。可分为: 1、架格。即以立木为足,取横板将空间分隔成多层的家具,有书架、物 架、多宝格等。2、亮格框,即架框结合在一起的,常见形式是架格在上, 框子在下,齐人高或稍高。3、圆角框。4、方角框。
五、 屏联类。 关于明代家具风格,著名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的‘品’ 与‘病’》一文中,仿司空图《诗品》、黄钺《画品》及沈约“八病”说, 将明代家具列成“十六品”和“八病”,现简述如下: 十六品:1、简练 2、淳朴 3、厚拙 4、凝重 5、雄伟 6、圆浑 7、沉穆 8、 秾华 9、文绮 10、妍秀 11、劲挺 12、柔婉 13、空灵 14、玲珑 15、典雅 16、 清新 八病:1、繁琐 2、赘复 3、臃肿 4、滞郁 5、纤巧 6、悖谬 7、失位 8、 俚俗
4. 结构严谨、作工精细 。
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 有不尽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 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 紫檀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 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 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 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点。
明清家具屏风图片—紫檀嵌玉石花图围屏
明代家具风格特点
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我们看以上图中的明代家具,其局 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 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它们的 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并且与 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 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 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装饰风格比较研究

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装饰风格比较研究

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装饰风格比较研究摘要:明代和清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

通过对明清家具的研究和对比不难发现,两者虽然都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极高的艺术欣赏、丰富的收藏价值,但仍然具有其各自的特点。

本文分别从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各角度浅析明清式家具的区别。

关键词:清式家具;明式家具;装饰风格;风格比较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43-01中国传统家具的装饰纹样与其他各类的工艺品一样,都是按着中国传统观念延续下来的。

它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模式。

在家具的装饰题材和使用习惯中,结合了不同的思想观念。

同样,在我们看来,家具上的装饰纹样,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的风格特色。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家具的装饰纹样,有图案化的,也有趋于写实的,他们的图案来源于生活,有些纹饰主题还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

明清两代对于家具美的追求有所不同。

明式的家具不重雕饰,主要在家具自身的造型和线条重点突出,有着其特有的在于纹饰图案上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范式。

与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的纹饰里植物、风景、动物题材较为常见,寓意比较雅致,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而清式家具以雕绘绚烂华丽见长,其装饰图案也相应的体现这种美学风格,清式家具的纹饰图案题材丰富多彩,它在明式家具装饰图案的题材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至清雍正以后,仿西洋纹样的风气大盛。

所以,也常常有专家运用家具上的纹饰来鉴定家具的时代。

一、制作用料比较明代家具与清代家具在用材方面,因受社会环境、生活习惯以及材料来源等方面的影响,有所不同。

明代家具主要使用的材料有黄花梨、紫檀、铁梨木、鸡翅木及榉木等五个主要品种。

其中以黄花梨为上乘之选。

而清代家具就木材品种而言,有紫檀、酸枝木、花梨、楠木、乌木和榉木等。

清代家具发展到后来,由于紫檀来源越来越少,价格也变得越发的昂贵,只好用酸枝木、花梨来充当。

清朝明朝家具对比介绍

清朝明朝家具对比介绍
朝和明朝的家具在设计风 格、制作工艺、装饰、色彩和材料 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反映了两个时
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特点
02
无论是清朝还是明朝的家 具,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古
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明朝家具
代表作品
明式圈椅:明式圈椅是明朝 家具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 造型简洁美观,注重实用性 和舒适度
明式书桌:明式书桌是明朝 家具的另一个代表,其特点 是制作工艺精湛,线条流畅 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结
总结
清朝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其家具风格和特点也有所不同。清朝家具在制 作工艺、装饰和材料上更加精细和华丽,而明朝家具则更注重实用性和简洁性,强调线条 的美感。两种风格的家具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除了以上提到的特点,清朝和明朝的家具还有以下一些不同之处
材料选择
清朝家具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加丰富,除了木质材料,还使用了金属、陶瓷等其他材料。而明 朝家具则更注重木材的质地和纹理,以黄花梨、紫檀等优质硬木为主
与文化的结合
清朝和明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家具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点。清朝时期, 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家具设计上也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而明朝时期,儒家文 化影响深远,家具设计上也体现出儒家思想的传统美德,如简洁、实用、刚正等
清朝家具
代表作品
清式扶手椅:清式扶手椅是清朝家具的代表之一, 其特点是制作工艺精湛,装饰华丽,注重细节处理
清式屏风:清式屏风是清朝家具的另一个代表,其 特点是装饰精美,雕刻细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朝家具
明朝家具
A
明朝家具是中 国古代家具的 重要代表之一, 其风格和特点 与清朝家具有

明清家具对比

明清家具对比

明清家具对比明式家具的特点明代家具选料考究,造型简洁、结构合理、做工精巧、装饰纯朴,具有疏朗大方、儒雅庄穆、精练朴实的气质。

制作上,明代家具采用“攒边”和“榫卯”技术,追求坚稳精确的结构、规矩匀实的线角和光洁平整的器表。

造型上,明代家具采用构架式结构,讲求挺拔端庄,明快洗练,固直方正。

装饰上,明代家具充分显露木质的本色和纹理,不尚雕琢堆砌,追求朴素、自然的美感。

明式、清式家具的发展历程家具作为文化生活的产物,其形式必然与当时的生活方式有关。

中式家具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自商、周至三国期间席地而坐的矮形家具;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是家具形式变革的过渡时期,随着人们的起居方式向垂足而坐的过渡,家具也逐渐从矮形向高形过渡;至北宋,垂足而坐已成定局,高形家具的系统已基本建立,以后又经过五六百年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尤其在明、清时期,中式传统家具的形式日臻完善,品类也日益齐备。

清式家具的特点清式家具在明式家具的基础上更趋向奇形巧制、繁纹重饰、豪华富丽,无论是结构的衔接,还是线角的转折,无论是雕刻镶嵌,还是描画绘饰,都不逊于明代,甚至有所发展,而且,清代家具在渲染气氛、烘托环境方面也是颇为独到的,它保持了明代家具的某些优秀传统,并且有着鲜明的风格特色。

明式、清式家具的结构大量优质坚硬木材的输入,为明式家具采用较小的构件断面,制作精密的卯榫结构提供了客观条件,这一点也是明式家具极具代表性的特征。

明式家具在结构上基本采用不施胶、不钉钉的卯榫接合,严丝合缝,工整精致,科学合理。

清式家具在结构上承袭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充分发挥了插销挂榫的特点,技艺精良。

然而由于过分追求装饰,有时不免忽略了结构的合理性。

清中期以后,挂销不做了,牙条和束腰也改为两根木料分做;到清晚期,不仅没有挂销,连牙条的榫头也不做了,只靠用胶黏合,比明式家具的结构逊色不少。

明式、清式家具的造型特征明式家具的造型运用美学的原理来创造完美的效果,采用简练挺拔、流畅刚劲的线条和沉稳、坚实的质感来表达简洁、舒展、质朴的设计理念。

明清家具的种类和风格

明清家具的种类和风格

明清家具的种类和风格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根据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和特定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种类和风格的家具。

一、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明代中国家具艺术的代表,其风格特点是简约、明快、敦厚、大方、稳重、端庄、古朴等。

明式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黄花梨、红木、栾木、花梨木等。

明式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橱、屏风、屏障、屏风龛、屏格、屉柜、斗柜、书橱、书龛、酒柜、挂屏、虎脚凳、三联柜、翻天柜、星月榻等。

二、清式家具清式家具是清代中国家具艺术的代表,风格特点是秀丽、精美、细腻、华丽和轻盈。

清式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酸枝、黄花梨、红木、楠木、翠竹等。

清式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屏风、屏障、屏格、书橱、酒柜、斗柜、碗柜、屏风龛、屏龛、翻面柜、笼架、方凳等。

三、江南家具江南地区是中国古代家具制作的重要区域,其家具以作工精湛、造型别致、雕刻精美而著称。

江南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花梨木、酸枝、黄花梨、梧桐、槐木等。

江南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笼、橱、屏风、板凳、灯台等。

四、官式家具官式家具是古代官府或贵族用的家具,风格华丽、雕刻精美,色彩繁盛、金碧辉煌。

官式家具的常用材料有紫檀、黄花梨、花梨木、红木等。

官式家具的种类包括:龙椅、太师椅、内官椅、扇面椅、马足凳、九曲榻、仙人桌、八仙桌、束肩橱、盆橱、八宝柜等。

五、民间家具民间家具是中国古代广大人民群众所使用的家具,常用的材料有柳木、松木、桦木、杨木等。

风格朴实、简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

民间家具的种类包括:竹编家具、板凳、婚床、柜子、斗柜、草席等。

六、庭院家具庭院家具是专门为庭院、花园、阳台等户外场所制作的家具。

庭院家具的常用材料有柳条、竹子、藤条、铁、铜、石头等。

风格自然、简约、清新,色彩明快、形式丰富。

庭院家具的种类包括:雕花铸铜椅、藤栏同时凳、石桌石凳、草席、藤椅、竹床等。

综上所述,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其家具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风格和种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鉴别明清古典家具的四大原则

鉴别明清古典家具的四大原则

鉴别明清古典家具的四大原则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对于明清古典家具的鉴别和研究一直是我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深入研究和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四大鉴别原则,分别是材料、结构、雕刻和饰面。

一、材料材料是判定明清古典家具的重要依据。

明清家具的材料以南方硬木为主,例如紫檀、花梨、鸡翅木等,这些木材质地紧密,耐压耐磨。

同时,家具的辅助材料也是鉴别的重要因素,比如铜、铁、宝石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鉴别。

二、结构结构是明清古典家具的另一重要鉴别因素,这意味着要对家具的构造和组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明式家具主要以榫卯连接为主,而清式家具则多采用玻璃胶粘接。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段位的家具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

三、雕刻作为明清古典家具的重要装饰元素,雕刻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鉴别。

明式家具雕刻注重简洁大方,清式家具则强调精工细作。

在鉴别雕刻时,需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还要关注雕刻的主体内容,以确定家具的制作时间和地域。

四、饰面饰面是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饰面的内容包括盘、篆、镂、刻等,需要对这些元素进行详细的研究。

同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家具饰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别,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鉴别。

上述四大原则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影响、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鉴别流程。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需要先进行材料鉴别,确定家具的木材种类、产地、年份等,然后进一步分析结构和雕刻,确定家具制作的风格和技法,最后进行饰面鉴别,分析家具的画面内容和色彩特点。

总之,明清古典家具的鉴别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和历史知识,需要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家具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只有掌握了这些鉴别原则,才能正确地鉴别出明清古典家具的制作时间、地域、工艺等重要信息,真正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宝藏。

明清家具的对比及特点

明清家具的对比及特点

明清家具特点的比较1 #我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世人誉为“明式家具”。

由于明代的细木家具用材都是坚固耐久的硬木,所以遗留至今的精品为数不少,从而可以让我们直观全面地了解明式家具的发展进程。

明式家具的品种式样丰富多彩,按其功能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和其他类。

家具的风格特点又可用王世襄先生品评明式家具的“十二品”概之。

十二品为“简练、厚拙、圆浑、秾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清代家具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

其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

而样式也十分丰富:有床座榻,屏灯笼,箱橱柜,椅凳墩,桌几案等。

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

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

而在家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广作、苏作之分,使清代家具完全系统化、风格化。

清代家具的风格特点,在以上家具品种、造型、装饰等项里,大致都已讲到,现在只概括地作一小结。

清代家具,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当然有它特殊的背景与经历,乃至独立存在的特色。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

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

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

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

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

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

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的异同(一):用材明清家具的鉴定,最重要的就是辨别年代。

而历史不同时期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以及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常会采用不同种类的木材制作家具,因此一些古家具的用材会直接反映出该家具的产地和年代,这是判别古家具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

学会辨别木种是鉴赏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明清家具在用材方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因此,辨别木材是鉴定家具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传世的明清家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木材制作。

因在清代中期以后,这几种木料日渐匮乏,成为罕见珍材。

所以,凡是以这几种硬木制成的家具,大都是传世已久的明代或清代前期遗物。

虽说此类家具后代仿制的也有,但终因材料难得及价格昂贵,为数极少。

今存的传统硬木家具中,也有许多是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作的。

由于这几种木材,是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日益难觅的情况下才被大量使用,所以,以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大多为清代中期以后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的产品。

如有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作的明式家具,因其材料的年代与形成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制品。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因为众文献记载来看,红木和花梨木可能最迟在清代初期就已开始被选用作家具之材,而在江南一带也确实也发现了不少明式红木家具,不是近代仿制的,而是清代早期的遗物,但从整体上说,红木家具的大量出现是清代中期以后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传世的榉木家具,不能以材质来间断年代,因为它在明清两代均被广泛用于制作家具,并在形式上也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许多清代中期及至更晚的榉木家具,仍然沿袭着明代的手法。

所以,对榉木家具的断代,应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特点来进行鉴定。

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古家具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大量珍稀的古家具外流。

为此,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制定了一条政策,规定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和乌木这五种制作的家具不准出口,这种“五木法则”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过于简单,又使大量菲五木的珍贵古家具流出海外,同时这种以木质定高下的简易法则也使许多爱好者坠入了拜物的误区,将作为中国古家具主体的菲五木家具一概视为“柴木”,甚至滥收贱卖,极少开展收藏研究,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二)品种与造型明清家具的品种,也与年代有着很大的关系。

明代椅子常见有四出头式和官帽式,还有圆椅、玫瑰椅等。

四出头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发现。

因此,在鉴定中可以判断,凡与这类出土椅凳风格类似的传世扶手椅品种,应考虑为明式制品。

有些较早出椅现的家具品种,往往到了清代后就不再流行。

也有一些家具品种,出现的时间较晚,早期不可能制作。

如圆靠背交椅,入清以后不再流行,从伟世品来看,它们多用黄花梨制作,很少有红木或新黄花梨的制品。

所以,传世的圆靠背交椅,基本都是明式家具。

而式样庄重、体态硕大的太师椅,则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再如茶几,本身就是为适应清代家具布置方法而产生的品种,传世的大量实物中,多为红木,新黄花梨制品,未见年代较早的。

很显然,茶几是清式家具品种。

此外,如折叠椅,折叠香几等,都是清代雍正以后出现的新品种。

家具的造型,是断年代的重要依据。

许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都可以从造型及造型的变化来判断。

比如搭脑两端出头、扶手两端不出头的扶手椅,或搭脑两端不出头、扶手两端出头的扶手椅,多为明式家具扶手椅的早期造型式样,其制作年代一般还会晚于清代中期。

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圆角柜居多,侧脚收分明显,以各种流畅的线条装饰为主,不重雕刻。

入清以后,这类圆角柜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方角柜,下方正平直,侧脚收分渐小,至清代中期以后基本无侧脚,并且装饰雕刻亦由简洁变繁琐。

甚至家具的腿足造型的变化,也可作为断代的依据。

如桌椅的腿足,即经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壮的变化过程,凡具有前者特征的桌椅,其年代一般要早于后者。

(三):结构鉴定明清家具的早晚,有时也可根据某些构件来判断。

如明代官帽的靠背,基本光洁无纹。

清代官帽椅的靠背,绝大多数是雕花板,素板罕见。

又如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以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

第一,观察结合处。

主要观察古代家具的结合处是用榫卯、钉子还是胶粘。

鉴赏家具就可以依据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不同的组装结构加以区分。

艾克在鉴定明式家具榫卯结构方面提出的原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梢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者不用镟制——这是中国家具工匠的三条基本法则。

”其实这也是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特点的总结。

古式家具具有精巧的榫卯结构,构件之间,不用金属钉固定,而是全凭榫卯即可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

而且工艺精确,扣合严密。

第二,了解历代榫卯结构。

由于不同的时代家具榫卯结构受到一定生产力的制约,所以也不尽相同。

例如,先秦楚墓和汉墓出土的家具一般只有暗榫、透榫、半榫、等几种方法。

夹头榫大约在晚唐、五代时出现,匠师受到大木梁架柱头开、中夹绰幕的启发而运用到桌案上来,插肩榫则是明清家具常用榫卯特征。

第三,注重榫卯使用工具。

作伪高手一般懂得古代家具都是用榫卯而很少用钉子和胶粘的,而且伪造得也很相似。

但是无论作伪者怎样高明,毕竟不同时代家具榫卯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总会有所不同。

仔细观察就会看出破绽。

如张德祥就指出,明式圆角柜它的透榫两侧呈圆弧形,就一定是伪作的。

因为圆弧榫眼出自近代的打眼机,所以说辨别榫卯使用的工具和有无近代工艺的手法也是鉴定家具的重要方面。

(四):装饰了解不同时代装饰风格是断代家具的重要依据。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装饰风格。

以镶嵌工艺来说,明代与清代家具区别一个明显标志就在于此。

明代家具很少用镶嵌工艺,而清代镶嵌工艺则较发达。

明清家具上的花纹,是鉴定家具制作年代的最重要依据。

家具上的装饰花纹与其他工艺品的花纹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因此,在鉴定家具时,有确切年代的其他工艺品上的花纹,是很好的对比参照物。

如明清家具上常见的龙纹、凤纹、螭纹、葡萄纹、牡丹纹、如意纹、卷草纹及各式吉祥图案等,也是明清时期各类工艺品上常见的装饰纹样。

因此,只要认真研究和仔细识别,那么对明清家具的鉴定将是很有益和有效的。

比如,吉祥图案是清代瓷器上最喜欢用的装饰题材。

清代家具的图案装饰也是如此,许多图案的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常见的有“五蝠捧寿”、“鹊上梅梢”、“计划麒麟送子”、“吉庆有余”、“龙凤呈祥”、“海屋添筹”等,尤其到了清代晚期的家具,比比皆是。

明式家具对现代家具的影响有哪些啊?明式家具前承“楚式”家具文化,后启“汉式”,远涉西欧,播传甚泛。

在因其能顺应人类需求设计营构,故而但窥其形态,即已洞见其中的文化人性、心理与生活方式调和下的语意,这语意物化成的符号,携着一种特有的情态和精神之光,穿越时空,给今人之启示良多。

符号形态与生活观明式家具,秉承了自夏、商、周、战国、汉唐以来造器情愫和形态范式的雏型;其情结顺应明王朝建立以来较为开明、平缓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一改“楚式”矮足造型的功能与审美,扩展至“汉式”高足造型。

其桌、几、凳、床、橱、案等均完成了人类追求平和、自由的生存观,使人际关系渗入内涵的语意中。

最终,致使明式家具以极其考究的硬木造器,呈出凝重、简约、精巧、端庄之风格著称于世。

应说,明式家具证明了设计反映着时代风尚的本质与精神,以及生存方式源头既有的动力。

符号元素的内涵与外延符号元素通常以设计物的本体元素而言,拆散各构件,其并无实际功能意义,仅释放审美的元点光芒,若将其组合到椅子中,方可尽显语意的形式外延与内涵,并具有多维自由的创造空间。

明式家具,究其形式的外延而言:它以人的行为“坐”的方式(正襟危坐)为出发点,即功能形态基本固定并加以拓展:如五开光鼓凳、太师椅、圈椅、扶手椅、箱柜、八步床、架子床等,并辅以方、园造形元素的联合。

以此满足人们“坐”的多样经验之需求,可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造器品格。

体味明式家具内涵:自由、丰富、象征、隐喻等,是其主要形象意念,并借此使其极大地提升了内在品味,强化了符号形态的鲜明与完美。

如二出头、四出头官帽椅、木梳子椅、带结扶手椅等(见图二)。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去象征或隐喻呢?其重要的因素是满足人们追求福贵、权力、美好希冀,或团圆、喜庆、崇高的境界,并巧妙融进特定历史、传统和社会的伦理观、价值观和生活观。

亦正因如此,几、桌、凳抑或一把椅子,被提升了内涵与设计文化的品质,遂竟使其超越家具其表,传递非物质气象。

这一切,与现代设计符号学探索和追求的文化与人性的至高境界不谋而和。

无怪乎,明式家具对西方新艺术、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思潮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引出的可塑空间明式家具的成果虽然完美无缺,对后人启示良多,但毕竟是先人在特定时代创造的历史产物。

今天观其形态语意的价值,应当不止于欣赏,更在于我们运用西方现代艺术与设计思潮及观念的优秀成果加以再造,则是非常必要和可为的。

如解构主义的打散、重构、错位、倾斜、扭曲形式;后现代思潮中运用的反文脉、自律、讽喻、性感、调侃、幽默、流行、波普、批判理念;有机抽象现代主义的热情与畅想等,均可以使我们将明式家具加以引伸、重组和再造,化为新形态。

当然,研究方法应以人为本,以和谐自然为前题,这将促使我们更加切实有效地创造出无限地空间天地。

结语:明式家具文化的积淀,已成一个时代的象征物,一个物质的灵魂。

虽然已是永恒的经典,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感受到可资再造的空间。

这样做之必要,乃缘于我们民族的文脉与情结;这样做,是因为我们需要创造设计独特又兼具内涵的民族产品来满足时代的召唤。

明式家具,囿于中国象征设计文化的传统,它可散射的空间外延形式与内涵依然广阔和丰厚。

◇明清家具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摘要: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和制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明清家具”。

明清家具具有造型大方,线条简练、流畅的装饰艺术特点,在实用与审美、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中国乃至世界家具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当今的家具设计乃至其他工艺美术设计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明清家具传统文化现代家具应用与发展引言中国家具文化与艺术博大精深,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家具设计艺术以其简约的线条、古朴的质感、简洁而精美的木雕装饰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艺术在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对于古典家具设计的思考。

在科技与艺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修养、习惯意识及审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古代家具在现代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呢?现代家具设计理念中是否也继承了中国古代家具中的某些优点呢?正文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过一种闲逸优雅的恬静生活,这或许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时,对大自然抱着一种天人合一、整体平衡的观念,对所处的自然环境持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也抑或是受了数千年传统文化中的浪漫、高洁等情操的熏陶,因而古人在制陶器、建园林、做家具、作书画的同时,其实是追求一种清静的境界、保持诚朴心态的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