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无线通信总结
短距离无线通信总结

1 FFD通常有的工作状态。
A.主协调器 B.协调器 C.终端设备2 Zigbee技术的优点。
近距离低复杂度低数据速率3作为ZigBee技术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层的标准协议是802.15.44 Zigbee每个协调点最多可连接255个节点。
Zigbee网络最多可容纳65535个节点。
5 ZigBee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可分为哪几类周期性,间歇性,反复性的、反应时间低的数据6支持Zigbee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是Zigbee联盟7 WPAN的特点。
A有限的功率和灵活的吞吐量C网络结构简单D成本低廉8 Zigbee体系结构。
物理层(PHY)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无线信道和MAC 子层之间的接口,提供物理层数据服务和物理层管理服务。
物理层数据服务从无线物理信道上收发数据。
物理管理服务维护一个由物理层相关数据组成的数据库。
物理层功能1)ZigBee 的激活;2)当前信道的能量检测;3)接收链路服务质量信息;4)ZigBee 信道接入方式;5)信道频率选择;6)数据传输和接收。
MAC 层MAC 层负责处理所有的物理无线信道访问,并产生网络信号、同步信号;支持PAN 连接和分离,提供两个对等MAC 实体之间可靠的链路。
_MAC 层数据服务:保证MAC 协议数据单元在物理层数据服务中正确收发。
MAC 层管理服务:维护一个存储MAC 子层协议状态相关信息的数据库。
MAC 层功能1)网络协调器产生信标;2)与信标同步;3)支持PAN(个域网)链路的建立和断开;4)为设备的安全性提供支持;5)信道接入方式采用免冲突载波检测多址接入(CSMA-CA)机制;6)处理和维护保护时隙(GTS)机制;7)在两个对等的MAC 实体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通信链路。
网络层(NWK)ZigBee 协议栈的核心部分在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实现节点加入或离开网络、接收或抛弃其他节点、路由查找及传送数据等功能,支持Cluster-Tree 等多种路由算法,支持星形(Star)、树形(Cluster-Tree)、网格(Mesh)等多种拓扑结构。
试析短距离无线通信主要技术与应用

试析短距离无线通信主要技术与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是指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进行通信的技术,通常通信距离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
短距离无线通信主要应用于个人设备的互联、传感器网络、智能家居等领域。
以下将对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主要技术与应用进行分析。
1. 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信距离一般在10米左右。
蓝牙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广泛使用等特点。
目前广泛应用于音频设备、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个人设备中的无线传输。
2. Wi-Fi技术:Wi-Fi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信距离一般在100米左右。
Wi-Fi技术具有高带宽、快速传输等优势,适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内的无线网络连接。
3. RFID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自动识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信距离一般在几米内。
RFID技术可用于物品追踪、门禁管理、物流管理等场景,并且具有实时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4. ZigBee技术: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信距离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
ZigBee技术适用于传感器网络、智能家居等领域,并且具有网络灵活性、自组织能力等特点。
5. NFC技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信距离在几厘米内。
NFC技术可以实现近距离的设备互联,广泛应用于手机支付、门禁系统、智能标签等领域。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个人设备中的蓝牙技术可以实现无线音频传输,使得用户可以使用蓝牙耳机、音箱等设备进行音频播放;Wi-Fi技术可以实现家庭、办公室等场所内的无线网络连接,方便用户进行上网、使用互联设备;RFID技术可以实现物流管理、门禁管理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ZigBee技术可以建立传感器网络,实现对环境、设备的监测和控制;NFC技术可以实现手机支付、门禁系统等功能,方便快捷。
无线通信工作总结范文简短

无线通信工作总结范文简短
无线通信工作总结。
无线通信技术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
必不可少的一种通信方式。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
首先,我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工作中,深入学习了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蜂窝网络、WiFi、蓝牙、物联网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这些技术有
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专业能力。
其次,我在项目中负责了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和调试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
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无线通信模块的使用方法,还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最后,我还参与了一些无线通信项目的研发工作,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成功完
成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也锻炼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对无线通信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在无线通信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与应用

浅谈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与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指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通常的传输距离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
这类技术通常应用于个人设备、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也推动了物联网、智能家居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就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低成本: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常采用的是ISM频段,不需要另外购买频率使用权,因此成本较低。
2. 灵活便捷:无需布线,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连接通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 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低功耗的数据传输,尤其适用于物联网设备等对电池寿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4. 安全可靠:通过加密等技术手段,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和被窃取的风险。
5. 易扩展:短距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网络扩展,支持多设备同时连接,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6. 实时性:对于一些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场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提供及时的数据传输,满足实时性要求。
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 智能家居:随着智能家居的不断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灯光、智能插座、智能门锁等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蓝牙、ZigBee等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家居设备,实现远程操控,提高了家居的智能化水平。
2. 物联网设备:在物联网领域,大量的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需要进行数据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为这些设备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通信方式,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3. 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通过Wi-Fi、蓝牙等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4. 个人健康:在健康监测领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用于传输医疗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如心率、血压等信息,方便医生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
浅谈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与应用

浅谈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与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指通信距离在100米以内的无线通信技术,一般包括蓝牙、ZigBee、无线USB、NFC等技术。
这些技术具有优势明显、应用广泛的特点,下面将就这些优势和应用展开讨论。
优势:1.成本低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成本相对于其他通信技术比较低,因为这些技术采用的是短距离通信,不需要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复杂的硬件设备。
2.低功耗:这些技术通常需要搭配低功耗的设备,如低功耗蓝牙技术,这使它们能够在电池供电或者其他限制能源的环境下使用。
3.安全性高:由于通信距离较短,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常采用密钥加密、身份验证等技术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
4.互操作性好: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经过标准化后,具备很好的互操作性,即使使用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也能够正常传输数据,保障了设备的通用性。
应用:1.智能家居: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如智能灯、空调、门锁等,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让各设备互相传输信息,实现联动控制。
2.健康管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健康管理领域,如无线蓝牙体重秤、血压计、血糖仪等,将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到手机或电脑中,方便用户进行健康管理。
3.移动支付: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移动支付领域,如NFC技术,通过将手机放在具有NFC标签的支付终端附近,即可轻松完成移动支付。
4.智能交通: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如ZigBee技术可以应用于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和车辆跟踪系统中,通过数据传输和通信联动,使交通系统更加高效和智能。
总体而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优势明显,应用广泛,随着智能化的城市建设,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综述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综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指能够实现数十米至几百米范围内数据传输和通信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电子秤、手提电脑、无线麦克风等几乎所有现代化电子产品。
以下是一些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综述:1. 蓝牙技术(Bluetooth)蓝牙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射频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它的通信距离一般在10米左右。
蓝牙技术广泛应用于个人设备、配件及家庭设备等领域。
蓝牙可以帮助多个设备间快速传输小文件,如音乐、图片等。
2. Wi-Fi技术Wi-Fi技术是无线网络技术的一种,其通信距离和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几十米和几百M/秒的水平,成为代表性的点对多点局域网通信技术。
Wi-Fi技术适用于家庭和办公室无线接入,可承载数量庞大的数据信息,如影音数据、文件、网页等等。
3. 红外线技术红外线通信技术是一种采用红外线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它的通信距离比较短,一般是在数米以内。
这种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如手机、遥控器、数码相机等。
4. RFID技术RFID技术是一种以无线电波为载体进行短距离数据传输的技术。
RFID可以把物体信息编码到小微芯片上,然后通过读写器读取,实现物体信息的快速采集和识别。
RFID技术不受视线障碍的影响,通信距离较短,一般在几十米左右。
5. Z-wave技术Z-wave技术是一种物联网技术,适用于在家庭、商用、医疗和工业等各种环境中实现智能控制和监测。
Z-wave是一种低功耗无线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多对多等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通信距离较短,一般在30米左右。
总之,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将极大地促进了电子产品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带来了更多便捷和享受。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详解(一)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详解(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详解1. 介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指用于传输较小范围内数据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可以实现设备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适用于各种场景,比如家庭网络、物联网、蓝牙设备等。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详细对比和解释。
2. Wi-Fi•Wi-Fi(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它可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通常用于家庭网络和公共场所的无线接入。
•Wi-Fi有多个版本,最新的Wi-Fi 6()提供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性能,但需要设备和路由器都支持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 蓝牙•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用于设备间的低功耗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
•它通常用于连接手机、耳机、音箱、汽车等设备,支持音频传输、文件传输等功能。
•蓝牙也有多个版本,最新的蓝牙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强的安全性。
4. NFC•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数据传输。
•它通常用于移动支付、电子门票、身份验证等场景,传输距离一般在几厘米内。
•NFC的传输速度相对较慢,但安全性较高。
5. Zigbee•Zigbee是一种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它通常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场景,支持大量设备的连接和互联。
•Zigbee的传输速度较低,但相对较稳定,并且可以实现自组网和网络扩展。
6. Z-Wave•Z-Wave是一种专为低功耗家庭自动化设备设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它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支持大量设备的连接和互联。
•Z-Wave的传输速度较快,但设备较少,通常与Zigbee配合使用。
7. 总结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多种选择,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Wi-Fi适用于无线网络接入,蓝牙适用于设备间的低功耗数据传输,NFC适用于近距离数据传输,Zigbee和Z-Wave适用于物联网设备间的互联。
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指在较短的距离范围内,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个人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连接,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
目前,市场上主要应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NFC等。
二、蓝牙技术1. 概述蓝牙技术是一种采用低功率无线电波进行短距离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技术。
该技术最初由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提出,是一种开放性标准,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连接。
2. 特点(1)低功耗:蓝牙技术采用低功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因此其功耗较低,可以延长设备使用时间。
(2)短距离:蓝牙技术适用于较短距离内的数据传输和连接,一般在10米以内。
(3)简单易用:蓝牙技术连接简单,用户只需将设备进行配对即可完成连接。
(4)广泛应用:蓝牙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连接,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
三、Wi-Fi技术1. 概述Wi-Fi技术是一种采用无线电波进行局域网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技术。
该技术最初由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组织提出,是一种开放性标准,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连接。
2. 特点(1)高速传输:Wi-Fi技术采用高频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因此其传输速度较快,可以满足用户对高速网络的需求。
(2)大范围覆盖:Wi-Fi技术适用于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和连接,可以覆盖较大范围内的设备。
(3)多用户同时在线:Wi-Fi技术支持多用户同时在线,在同一局域网内可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4)安全性高:Wi-Fi技术支持多种加密方式,可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四、NFC技术1. 概述NFC技术是一种采用近距离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F F D通常有的工作状态。
A.主协调器 B.协调器 C.终端设备2 Zigbee技术的优点。
近距离低复杂度低数据速率3作为ZigBee技术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层的标准协议是802.15.44 Zigbee每个协调点最多可连接255个节点。
Zigbee网络最多可容纳65535个节点。
5 ZigBee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可分为哪几类周期性,间歇性,反复性的、反应时间低的数据6支持Zigbee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是Zigbee联盟7 WPAN的特点。
A有限的功率和灵活的吞吐量C网络结构简单D成本低廉8 Zigbee体系结构。
物理层(PHY)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无线信道和MAC 子层之间的接口,提供物理层数据服务和物理层管理服6))、应用程序接口(API)ZigBee 应用层框架包括应用支持层(APS)、ZigBee 设备对象(ZDO)和制造商所定义的应用对象。
应用支持层的功能包括:维持绑定表、在绑定的设备之间传送消息。
所谓绑定就是基于两台设备的服务和需求将它们匹配地连接起来。
ZigBee 设备对象的功能包括:定义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如ZigBee 协调器和终端设备),发起和响应绑定请求,在网络设备之间建立安全机制。
ZigBee 设备对象还负责发现网络中的设备,并且决定向他们提供何种应用服务。
ZigBee 应用层除了提供一些必要函数以及为网络层提供合适的服务接口外,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应用者可在这层定义自己的应用对象。
9 Zigbee工作频率范围。
B、868~868.6 C、902~928 D、2400~2483.510 Zigbee发射功率范围。
0~10dBm 30+10lgP mv11 Zigbee名字来源。
这一名称(又称紫蜂协议)来源于蜜蜂的八字舞,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说蜜蜂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
人们用Zigbee来命名这种无线通讯方式,也是因为Zigbee也有蜜蜂8字舞一样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的特点。
12 Zigbee适应的应用场合。
A.个人健康监护 B.玩具和游戏C.家庭自动化13868MHz(欧洲频段)、915MHz(北美频段)、2.4GHz(全球使用)14 ZigBee组成的无线网络内,连接地址码的短地址和长地址分别最大可容纳多少个设备?2^16 2^6415在ZigBee技术的体系结构中,具有信标管理、信道接入、时隙管理、发送确认帧、发送特点为通信距离短,覆盖距离一般在10-200m;另外,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功率低,一般小于100mW,工作频率多为免付费、免申请的全球通用的工业、科学、医学频段。
1 蓝牙技术蓝牙工作频率为2.4GHz,有效范围大约在10m半径内作为一种电缆替代技术,蓝牙具有低成本、高速率的特点,它可把内嵌有蓝牙芯片的计算机、手机和其他编写通信终端互联起来,为其提供语音和数字接入服务,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处理,并且蓝牙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低于其他任何一种无线技术。
2 WI-FI技术Wi-Fi(Wireless Fidelity 无线高保真)属于无线局域网的一种,通常是指符合IEEE802.11b 标准的网络产品,是利用无线接入手段的新型局域网解决方案。
Wi-Fi的主要特点是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建网快速便捷、可移动性好、网络结构弹性化、组网灵活、组网价格较低等。
3 IrDA技术IrDA的主要有点是无须申请频率的使用权,因而红外通信成本低廉。
它还具有移动通信所需的体积小、功耗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的特点;由于数据传输率较高,因而适于传输大容量的文件和多媒体数据。
此外,红外线发射角度较小,传输安全性高。
4 UWB技术超宽带技术(UWB)是另一个新发展起来的无线通信技术。
UWB通过基带脉冲作用于天线的方式发送数据。
窄脉冲(小于1ns)产生极大带宽的信号。
脉冲采用脉位调制货二进制移相键控调制。
UWB被允许在3.1-10.6GHz的波段内工作,主要应用在小范围、高分辨率,能够透墙壁、地面和身体的雷达和图像系统中。
,,使得它可以应用于无线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如智能卡、身份识别等安全产品,消费娱乐,家用电器,医疗健身和建筑、玩具等领域。
UWB具有以下特点:(1)占用带宽大和传输速率高UWB系统使用上千兆赫兹的超宽频带,所以即使把发送信号功率谱密度控制得很低,也可以实现高达100Mb/s~500Mb/s的信息速率。
(2)保密性强在短距离应用中,UWB发射机的发射功率通常可做到低于1mW,使UWB系统与同频段的现有窄带通信系统保持良好共存性,还使得UWB信号隐蔽性好,不易被截获,保密性高。
(3)抗多径衰落由于UWB采用持续时间极短的窄脉冲,其时间、空间分辨力都很强,因此系统的多径分辨率极高,窄脉冲具有很强的穿透各种障碍物的能力,例如墙壁和地板,因此UWB具有比红外通信更为广泛的应用。
(4)无载波的基带通信传统的UWB技术使用基带传输,无需进行射频调制和解调,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设备的功耗小、成本低、灵活性高,适合于便携型无线应用。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WiFi),其技术标准为802.11,可实现十几兆至几十兆的无线接入。
WLAN最大的特点是便携性,主要解决用户“最后100m”的通信需求,定位于热点地区的高速游牧数据接入,不支持高速移动性,主流应用是商务用户在酒店、机场等热点使用便携电脑上网浏览或访问企业的服务器。
WLAN制定有一系列标准,有802.11b/a/g/n等。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的能力;b. 查找名称:也可选择通过连接查找到的节点并向其询问来确定该节点的正确名称;c. 查找服务:获取设备支持的应用程序信息,以及连接该应用程序所必须的信息;d. 安全保证:采用通行认证、授权处理以及在要求时进行加密处理来保证安全;e. 应用连接:使用服务查找得到的参数来调用应用程序。
31.1、联系与区别:“实体层”和“介质访问层”2、认识:这就使它有着不同于普通传感器网络。
为了达到良好的传输效果,ZigBee网络层支持星型、簇集树型和网状网三种拓扑。
但无线传感网络拓扑具有动态变化性,而这种变化方式是不可预测的。
此外,无线传感网络还具有以数据为中心、多跳路由32.请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设计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场景3、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未来物流方面的运用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企业追求的是零库存、拉动式的生产方式。
人们对于物流效率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每件货物需要实时了解信息也越来越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为为物流业的实时监控提供了可能,并且还可以避免物流的重复调配,提高物流效率。
物流调配方面:物流业最重要的是效率,时间就是物流的生命,各种商品的调配,商品到按时按点到达都需要对商品信息的精细了解,现代企业物流要求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
此外,企业对于物流是要求的零库存,准时到货,准时送货的思想,最大的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
如今这以并的1、网络拓扑控制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目前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在满足网络覆盖度和连通度的前提下,通过功率控制和骨干网节点的选择,剔除节点之间不必要的无线通信链路,生成一个高效的数据转发的网络拓扑结构。
拓扑控制可以分为节点功率控制和层次型拓扑结构形成两个方面。
功率控制机制调节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发射功率,在满足网络连通度的前提下,减少节点的发送功率,均衡节点单跳可达的邻居数目;目前提出了TopDisc成簇算法,改进的GAF虚拟地理网格分簇算法,以及LEACH和HEED等自组织成簇算法。
2.网络协议传感器网络协议负责使各个独立的节点形成一个多跳的数据传输网络,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网络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协议。
网络层的路由协议决定监测信息的传输路径;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用来构建底层的基础结构,控制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过程和工作模式。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协议不仅关心单个节点的能量消耗,更关心整个网络能量的均衡消耗,这样才能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期。
3.网络安全为了保证任务的机密布置和任务执行结果的安全传递和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实现一些最基本的安全机制:机密性、点到点的消息认证、完整性鉴别、新鲜性、认证广播和安全管理。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数据融合后数据源信息的保留,水印技术也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
4.时间同步目前已提出了多个时间同步机制,其中RBS、TINY/MINI—SYNC和TPSN被认为是二个基本的同步机制。
RBS机制是基于接收者—接收者的时钟同步:一个节点广播时钟参考分组,,物联网/传感网络作为智能电网信息感知末梢,是智能电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之一,可以全方位提高智能电网各个环节的信息感知深度和广度,为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以及“信息流、业务流、电力流的高度融合”提供技术支持。
物联网相应技术和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联网技术在发电和电网建设、电网安全生产管理、运行维护、信息采集、安全监控、计量及用户用电交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强智能电网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以智用电能控制为手段,覆盖所有电压等级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
1 物联网在电力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曾设立科技项目)变电站巡检、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智能用电、智能小区、智能家居、无线抄表等2. 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更高、运行更稳定智能电网的建设必然产生世界上最大、最为智能、信息感知最为全面的物联网。
3、无线传感器网络已有大量的理论和产品成果基础,推动在智能电网中进一步的充分应用电网具有良好的自动化基础,局部实现了监测功能,推动这些研究成果和生产、工程经验、推动ICT的深化应用智能电网建设将创造万亿级市场需求,传感器网络推动节电和节能减排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物联网技术方案和平台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可优先在电力系统应用37.WSN中有哪些定位技术?特点有哪些?定位技术:1、基于测距技术的定位和无需测距的定位2、基于导标节点的定位算法和非基于导标节点的定位算法3、物理定位与符号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