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横跨预制
接触网上部技术交底(软横跨安装

安全措施
1、预制时线盘应支放平稳,不得倾斜; 2、高空作业时必须扎好安全带,将安全带扎在牢固可 靠的位置; 3、安装横承力索线夹、固定绳线夹时,安装方向应一 致,安装下部固定绳定位环线时,安装方向上下应对直, 线夹上带凹槽的一面与定位器的拉出值方向一致; 4、如为钢柱软横跨,则将随身带上来的角形垫块预置 在安装位置; 5、软横跨安装时不得与轨面接触(不应搭在钢轨上) 以免影响信号正常使用; 6、安装时需在天窗点内进行施工,并做好防护。
主要节点安装形式:
软横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 当导高为6000mm时,下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轨面 向上6400mm,中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7540mm。
当导高为6450mm时,下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轨面 向上6850mm,中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7990mm。
软横跨预制、安装作业指导书

软横跨预制、安装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准备1、人员组织2、工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图2、操作方法:(1)软横跨测量:1)、测支柱斜率。
使用经纬仪测量支柱顶端(钢柱测外缘,混凝土柱测内缘)至支柱底部轨面标高处(钢柱为基础面,混凝土柱地线孔位)的水平偏值。
2)、测高差。
使用水准仪测量最高股道轨面与钢柱基础面(或混凝土柱地线孔位)及各股道轨面的高差。
3)、测量侧面限界和股道间距。
用50m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出钢柱外缘(或混凝土柱内缘)到相邻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和各股道线间距。
4)、做好现场数据原始的记录。
(2)软横跨计算:根据测量数据,采用我方的软横跨计算软件进行软横跨计算,并将计算出的软横跨预制图表打印出来。
(3)软横跨预制1)预制前应先清理现场。
用盘线支架支好钢绞线盘。
若两端没有可利用的固定物,需打两处临时地锚。
展放钢绞线前,一端先做好回头,然后展放钢绞线,用钢丝套子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另一端打上楔形紧线器。
通过手扳葫芦与另一端地锚联结。
2)用手扳葫芦紧线,使钢绞线绷紧。
3)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一人按预制图中各分段尺寸依次测量读数,一人用油性记号笔做标记。
4)按已做好的标记及下料图安装横承线夹或定位环线夹。
预制横向承力索或上、下部固定绳。
5)在横承线夹的U型环内安装上部直吊线,预制上、下部固定绳,则在定位环线夹的环内安装斜拉线,斜拉线安装要求同上部吊线(见图2)。
6)在钢绞线断线标记点两端各用Φ1.6铁线绑扎两圈,然后用断线钳断线,并煨制回头。
(见图3)。
7)把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或固定绳)各个分线段和硅橡胶绝缘子连接起来,并用手扳葫芦紧线将两端线索绷紧,复测横向承力索(或固定绳)的总长。
8)复测合格后,在横向承力索(或固定绳)两端楔形线夹上分别写明安装的支柱号,然后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或固定绳)盘成圈。
用铁线绑扎紧便于运输。
(4)软横跨安装1)、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及绝缘子等运送至现场。
4-6 软横跨计算

Th
=
M 2 l1 l1 f 2
+ M 1l2 + l2 f1
K −1
∑ M 1 =
Q i xi
i =1
n
∑ M 2 = Qi xi+1 i =k +1
f1 = H1 − H1s ± S1 − Cmin −100
f2 = H 2 − H 2s ± S2 − Cmin −100
a2…、m1、m2…为已知条件。
接触网技术
4-6 软横跨计算
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和总长
接触网技术
4-6 软横跨计算
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和总长
接触网技术
4-6 软横跨计算
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和总长
接触网技术
4-6 软横跨计算
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和总长
接触网技术
例题:
接触网技术
4-6 软横跨计算
4 现场实测数据和计算数据
接触网技术
4-6 软横跨计算
5 软横跨计算的基本步骤 软横跨支柱校验或选型计算步骤:
(1) 根据设计平面图确定软横跨的基本布局,并给出相关基础 设计参数; (2) 计算各悬挂点负载; (3)确定横向承力索的最低点和张力大小; (4) 考虑松边张力,计算上下部固定绳的张力大小; (5) 确定线索的安装高度; (6) 计算支柱工作力矩 (7) 考虑安全系数,选择支柱型号。
接触网技术
(1) 求悬挂点的垂直负载
4-6 软横跨计算
Q i = G i + J i + Pi + Z i + M i G i = nq 0 l 纵向接触悬挂分摊到该悬挂点上的垂直负载
pi
=
接触网设备与结构—软横跨与硬横跨

的钢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
节点1、2在双横承力索时的安装
联板
双耳楔型线夹
当使用双横承力索时,节点 1、2的装配如图
所示,主要区别是在绝缘和双横承力索间增
加联板。
节点5
节点5作用相当于一个腕臂
中间柱,在整个站场软横跨定
位中,采用最普遍的是节点5。
为了保护承力索 ,悬挂点
出承力索需要加装铜合金预绞
负载传递给支柱。由于负载不大,故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
不管是接地侧绝缘子还是上、下行股道间的横向电分段绝缘子,
它们一方面起绝缘作用,另一方面起连接作用。
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直吊弦连接
起来;上、下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斜拉线将鞍子或悬
软横跨节点概念
软横跨节点是指软横跨所跨越线路的装配形式。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示意图
为了设计及施工的方便,把软横跨各种装配形式经过归纳综合,制定了15种节点类型。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1、2、3、4安装图
节点1、2适用于13m或
15m高的钢柱连接。
节点3、4适用于地面以上
12m的钢筋混凝土柱。
三、求横向承力索各股道悬挂点至支柱悬挂点的垂直距离y
分别对各悬挂点取分离体并取矩得:
y1A= FA·X LA
T
y2A= FA·X 2 A Q1A X 2 A X LA
T
FA·X iA Qi 1 AX iA X i 1 A
i
yiA=
i 1
T
同理:y1B= FB ·X 1B
03 在线路较多的站场上用绝缘软横跨可节约大
接触网工程 第五章 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第五章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营业线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本标段所采用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包括线路资料、道岔资料、路基相关资料等的收集。
3. 技术标准3.1 预制时钢绞线的张力以0.5-1kN为宜。
3.2 根据计算表,用钢尺在承力索上测出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的位置,并标记为一道红漆。
断线点的标记为三道红漆,即断线和绑扎处各一道。
3.3 上部吊线按设计要求,上端煨成20~25mm 的圆环并用本线缠绕三圈,缠绕要求紧密整齐。
3.4 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松边一侧。
3.5 单、双横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安装位置应准确,施工允许偏差为5mm,螺栓紧固力矩均为44 N·m,用梅花扳手拧紧,再用力矩搬手检测。
3.6 钢柱软横跨的球形垫块安装方向为球形面贴角钢,平面贴螺母。
3.7 杵头杆外露不得超过60mm,调整螺栓调整螺丝不得大于2/3。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检查软横跨预制和安装的工具、材料,对照软横跨预制表,熟悉现场。
5.2 施工工艺5.2.1 软横跨预制5.2.1.1 预制前应先清理现场。
用盘线支架支好钢绞线盘。
若两端没有可利用的固定物,需打两处临时地锚。
展放钢绞线前,一端先做好回头,然后展放钢绞线,用φ4.0 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另一端打上楔形紧线器。
通过手板葫芦与另一端地锚联结。
5.2.1.2 用手板葫芦紧线,使钢绞线绷紧。
5.2.1.3 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另一人按预制图中的各分段尺寸读唱,并用红油漆做标记。
软横跨计算与安装(精华版)

软横跨软横跨计算过程是一个烦琐、重要的过程,身为技术人员是应该灵活掌握的,随着电脑普及时代的来临虽然有了软横跨的计算软件,但是它也仅仅是简化了其中的部分过程。
软横跨一般可以分为测量、负载计算、扣除尺寸和绘制预制图等几个步骤。
计算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的测量数据计算和计算出的参数数据都是为最后的计算做的铺垫,软横跨的计算过程是个环环相扣的,所以软横跨的计算是个细心严谨的过程。
一、软横跨的测量数据:1、最高轨面的测量:用水准仪(或经纬仪)找到最高轨面,一般为正线股道,并将其标注在两钢柱的田野侧,此高度作为软横跨固定角钢和支柱斜率的测量点。
如下图所示:5道3道道道4道最高轨最高轨2、轨间距的测量:就是软横跨所悬挂跨越的两钢柱间的股道间距与两钢柱外沿距离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侧面限界测的是内沿,软横跨钢柱计算是测的是钢柱外沿)。
如下图所示:L总=3.85+5+5+5+5+3.90,总长只是闭合分段长度使用,我们在计算时所需要的数据只是分段数据,但只有在分段相加得数与总长得数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分段长度。
3、在计算软横跨的步骤中,线间距在相对于股道间就是直接取值,只是在两边支柱侧面限界处取的是支柱顶端软横跨横承悬挂点(线路侧)和上下部固定绳悬挂点(田野侧)距离相邻股道中心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2钢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取左侧支柱为1、右侧支柱为2,如上图标识,左侧横承悬挂点距离5道线路中心的距离为a1、上部固定绳距离5道线路中心的距离为a1,、下部固定绳距离5道线路中心的距离为a1,,;则右侧横承及上、下部固定绳的取值分别为a2、a2,、a2,,。
我们在测量时测的是最高轨面在支柱外沿底部上的位置,而软横跨横承的悬挂位置是在钢柱顶部、固定绳固定角钢处的限界与实测限界存在钢柱斜率的偏差。
我们测量出钢柱顶部与最高轨标适处的支柱斜率,如上图虚线所示,再依次计算出横承、上、下部固定绳针对软横跨的计算需要对相邻股道的距离。
软横跨技术交底

钢柱软横跨横承采用600型杵头杆;安装弹簧补偿器侧上、下固定绳使用耳环杆,另一侧使用杵头杆;GZ型及G13米钢柱区段使用1600型;G15型钢柱使用1750型。
(23)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悬吊滑轮长边应与斜拉线方向一致。承力索在直线或曲线上均位于接触线上方。
二、安全注意事项
(1)防护人员要坚守岗位,列车通过时应及时通知施工人员,停止施工并撤到安全地带,列车通过后再施工。
(19)硅橡胶绝缘子和杵头绝缘子凸面在上,凹面在下,以免积水。
(20)、软横跨杵头杆螺母调整完毕后外露出长度为20-60mm,钢柱软横跨的球形垫块安装方向为球形面贴角钢,平面贴螺母。为保证工艺美观,软横跨上双横承力索的V型联板及上下固定绳上楔型线夹受力后应保持水平状态。双耳楔型线夹的大头销应从上向下穿,开口销掰开角度不小于60°,开口处不得有裂纹、折断现象。
(3)软横跨下部固定绳安装高度为距最高轨面(一般为正线)6590mm,上部固定绳为距最高轨面7730mm。软横跨上正线定位器开口为300mm,允许偏差为±20mm,站线开口为300mm,允许施工偏差为±20mm。
(4)上、下固定绳松边(根据拉出值和受力情况确定,曲线时一般在曲内,直线时根据悬挂支数的拉出值,以受力小侧为松边)安设定位绳弹性补偿器,允许有轻微负弛度,负弛度不超过100 mm。原则上悬挂支数≤4支时,选用GB6-CMJ-80弹簧补偿器;悬挂支数5~8支时,选用GB10-CMJ-80弹簧补偿器。带有刻度一侧靠支柱安装。
关于铁路既有线接触网软横跨改造施工方法的探讨

关于铁路既有线接触网软横跨改造施工方法的探讨摘要:铁路既有线接触网软横跨改造施工关系到我国铁路客运、货运的提速,已然成为电气化铁路线路的发展必然选择。
本文主要围绕铁路既有线接触网软横跨改造施工方法进行讨论,分析改造施工中的重难点和要点,为改造施工提供一些参考方案。
关键词:既有线;接触网;软横跨;改造;施工方法第一章绪论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客运、货运需求逐年增加,而既有普速电气化铁路随着建成投用时间越来越长,设备老化,安全运行系数不断降低,普速电气化铁路的设备改造需求愈发明显。
近些年,铁路既有线接触网软横跨改造施工工程数量不断增多。
铁路接触网软横跨改造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施工难度偏大的工程,需要全面考虑施工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好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方案,才能保证铁路既有线接触网软横跨改造施工的质量。
二、核心概念1.软横跨软横跨是多股道接触悬挂的横向支持定位装置。
在股道多(3股道以上)的场合,由于股道间距离小,不能设立支柱也就不能采用单线路腕臂支持装置,即便能立支柱,但支柱过多会影响机车司机和作业人员瞭望信号,既浪费支柱又不美观,因此采用软横跨或硬横跨装置。
软横跨由横跨多股道的两根支柱、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及连接零件组成。
软横跨中横向承力索的工作位置很重要,它通过直吊弦承受着全部接触悬挂的垂直负载及软横跨自身重量的绝大部分;软横跨上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各股道接触悬挂的承力索位置,并将承力索的水平负载(如风力、曲线力等)传递给支柱;软横跨下部固定绳的作用是通过定位器按技术要求对接触线定位,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
2.既有接触网软横跨改造铁路既有接触网软横跨改造,是一类主要针对铁路站场内线路的改造工程。
通常在不改变纵向接触网支柱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横向节点、变更节点位置等方式,实现对铁路既有接触网软横跨的调整、更换。
铁路既有接触网施工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施工工程,事故发生概率偏高,安全风险系数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横跨预制
根据测量和计算履约数据将软横跨的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索,电分段绝缘子串及其他零件按要求在地面制作、组装称为预制。
一般将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定位索通过吊弦连接成整体一次制作;下部定位索则单独预制,待承力索架设完毕后再进行安装。
预制工作一般分为做下料图与现场制作二步进行。
一、下料图
软横跨下料图包括内容:在绘出的节点示意图上标出计算、测量尺寸,由该尺寸扣除绝缘子串及连接零件的有关长度,加上钢绞线在楔形线夹上的回头长度,得到钢绞线的下料长度(钢绞线预制长度一律以钢绞线在楔形线夹中的回头点作为计算测量点)。
在横向承力索上标出横承力索线夹的位置;在上部定位索上标出U型线夹的位置;在下部定位索上标出定位环线夹的位置,同时标出在钢绞线上绝缘子安装处的断线点。
[例]软横跨钢柱2*G
15,设计节点:1、5、8、5、6、5、1,结构计算、测量尺寸见图
13
1。
求横向承力索的下料长度和安装线夹位置及绝缘子串位置的断线点。
图1软横跨结构尺寸示意图
首先应根据设计规定的节点列出应扣除的零件尺寸。
节点l:600型杵头杆+绝缘子(3个)+杵座线夹计950mm.
节点8:双耳楔型线夹+球头挂环十绝缘子(3个)十杵座楔型线夹计580mm
图2横向承力索下料图
其它节点不存在扣除零件问题,且线夹处钢绞线回头长度规定500ram。
作出下料图如图2 m1=C1一节点l扣除尺寸+500=3390(mm)
=3050(mm) 。
M3=m2=3050(mm)
M4=C3=5020(mm)
M5=c4=5010(mm)
M6=C5一节点l应扣除尺寸+500
=3760—950+500
=3310(mm)
M总=ml+m2+m3+m4+m5+m6
=3390+3050+3050+5020+5010+33lO
=22830(mm)
尺寸复核:
C1+C2+C3+C4+C5=3840+5680+5020+5010+3760=23310(mm)
式中C1、C5——支柱内缘至相邻线路中心距离(mm);‘
C2~C4——相邻两轨中心距离(mm)。
m1+m2+m3+m4+m5十m6十2×节点1扣除尺寸+节点8扣除尺寸一4×回头尺寸
=3390+3050+3050+5020+5010+3310+1900+580—4*500
=23310(mm)
证明下料图线索下料长度m总正确。
上、下部定位索下料图同理。
在预制过程中各节点零件尺寸应扣除部分要实际测量。
钢柱应扣除杵头杆外露尺寸,混凝土软横跨柱的开式螺旋扣调节螺栓应露扣且有调整余量;下部定位索定位线夹位置应根据定位器尺寸、拉出值及定位方向而决定。
如果计算中未考虑支柱挠度可在下料图中适当考虑。
二、预制过程
预制时一般是将横向承力索、吊弦、上部定位索一起根据下料图进行裁剪,将各部分线索、绝缘子及有关零件按设计要求组装在一起,用吊弦将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索连接。
应注意:吊弦回头点间的实际长度应比计算长度短l00mm。
预制工作应在场地较宽敞的地方进行,尽可能使几组软横跨同时下料,并应
根据需要的长度合理、经济地选择线材。
横向承力索采用GJ一70钢绞线;上、下部固定索采用GJ一50钢绞线;直吊弦采用2股¢4.0mm铁线拉直扭合而成。
预制程序是:支好线盘展放钢绞线,用紧线器将钢绞线拉直以消除线材弯曲,并按有关标准对线材进行外观碴查。
根据下料图的尺寸在拉紧的钢绞线上标出断线位置及所安装的各种零件的位置,然后对所标出的各种标记用钢尺复核,确认无误后再安装线夹和断线作回头。
预制完成后仍应将软横跨进行组装,并拉紧进行整体和局部的尺寸复核,再检查各节点的
装配与设计图是否相符。
确认后标明安装支柱号码。
预制工作是一个细致的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安装效果,尤其是每个回头尺寸的准确都会使预制的软横跨减少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