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讲义第四章下
人机工程学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9.5.1
三种视野
人机工程学
视野 在人的三种视野中,注视范围最小,动视野范围 在人的三种视野中,注视范围最小, 最大。 最大。 动视野最佳值=静视野最佳值 眼球可轻松偏转 动视野最佳值 静视野最佳值+眼球可轻松偏转 静视野最佳值 的角度(头部不动 的角度 头部不动) 头部不动 注视野最佳值=动视野最佳值 头部可轻松偏转 注视野最佳值 动视野最佳值+头部可轻松偏转 动视野最佳值 的角度(躯干不动 的角度 躯干不动) 躯干不动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6.1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人机工程学
同时有多种视觉信息或多种听觉信息, 同时有多种视觉信息或多种听觉信息,或视觉与 听觉信息同时输入时, 听觉信息同时输入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注意一个而忽 视其它信鼬果同时输入的是两个强度相同的听觉信息, 视其它信鼬果同时输入的是两个强度相同的听觉信息, 则对要听的那个信息的辨别能力将下降50%,并且只 , 则对要听的那个信息的辨别能力将下降 能辨别最先输入的或是强度校大的信息。 能辨别最先输入的或是强度校大的信息。 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 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 低,产生适应现象。 产生适应现象。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本章重难点介绍
人机工程学
本章重点在于了解掌握显示仪表设计的基本知识、 本章重点在于了解掌握显示仪表设计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则,以及简单的显示仪表设计。 基本原则,以及简单的显示仪表设计。 其中,以下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重点: 其中,以下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重点:人的感觉知 觉特性、显示装置的类型与设计、图形符号设计。 觉特性、显示装置的类型与设计、图形符号设计。 其余的几部分,显示仪表的设计、 其余的几部分,显示仪表的设计、 信号显示设 计、听觉传示设计由于涉及过深,对于高起专而言只 听觉传示设计由于涉及过深, 要求了解。 要求了解。
人机工程学应用 第四章

觉者或者异常三色视觉者。然而,很难准确地确定一个人色彩缺失的种类和程度,而
且色彩缺失中存在着广泛的变异。
18
第三章 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二)颜色编码
因为颜色是一种应用相当普遍的视觉编码方法,所以我们在此对其进行单独讨论。
与颜色有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具有正常颜色视觉的人能够区分多少不同的颜色。一些
研究指出视觉正常的观察者能够识别大约9种物体表面颜色,其主要的变化在于色调。
定波长范围的光特别敏感,每个波长范围光线的中心波长对应于一种主要的色彩(红、
绿和蓝)。由于必色或者绿色接收器缺失(他们是二色视觉者或者异常三色视觉者)。 如果绿色锥状体缺失,就只能辨别5~25种色调,而且都为黄色和蓝色色调。红色接 收器的缺失降低了区分红色和橙色的能力。色彩感觉缺失可能是由遗传造成或者是疾 病、外伤、毒药的后果所致。总的来说,大约8%的男性和不到0.5%的女性是二色视
在17世纪,人们就已经进行了很 多尝试,用三维空间来表示颜色。幸 运的是,现在所使用的系统有几项共 同特性,大多数系统基于图4-6所示的 色锥。中央垂直轴从底端的黑色到顶 端的白色分布着中性灰色色样。 色锥
16
第四章 视觉与设计
另外一种广泛采用的颜色系统是
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del′Eclairage,CIE) 的比色系统(CIE,1971)。这个系 统基于任何颜色都可以用光谱波长在
福田繁雄设计的图形
32
第四章 视觉与设计
四、标识图形与视觉
(一)标识图形的特征
第一类为简单的符号,它们只有必要的特征,只按形状(三角形、梯形等) 辨认;第二类为中等的符号,它们除了主要特征外还有辅助特征(外表和内部 的细节);第三类是复杂的符号,它们有若干个彼此混淆的辅助特征。实验结 果表明,辨认简单符号和辨认复杂符号一样,比辨认中等符号需要的时间更长, 准确性更低,。因此,为了提高图形和符号的辨认速度和准确性,应注意设计 的图形和符号要反映出客体的特征。
最新人机工程学--第四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ppt课件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4.2感觉和知觉的特征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 当两个不同强度的同类型刺激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某一感觉器官时,它 们在强度上的差别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人的差别感觉。
• 差别感觉阈限:为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对
。 最小差别量的感受能力则为差别感受性,两者成反比关系
分
无意注意-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类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分
外部注意-人对外界周围事物的注意
类
内部注意-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意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设计师应注意避免注意力过分集中; 2、设计应考虑如何引起人的注意; 3、设计时把人们不常注意的因素在设计中应突出表现。
这便是知觉。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4.2感觉和知觉的特征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和区别
• 从知觉的过程得知,客观事物是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被知觉, 所以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的事物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 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对所作用的反映。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 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而感觉只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而存 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在心理学中称为“感知觉”。
• (1)、产生感觉需要有达到一定强度的适宜刺激。刚刚能引起感
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的下限,感觉出最小刺激量
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
2、感受性和感觉(感受)阈限
• (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值成反比,即引起感觉所需要
限;的类刺型激:量绝越对小即感绝受对性感和觉绝阈限对的感下受限阈值越低,绝对感受性就越高,
感觉器官 眼
人机工程学讲义

定义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定义中注意_目的(a)
定义中值得注意的有: 设计的目的“安全、舒适、高效”,定义只讲应该 “考虑”而没有选用“确保”、“尽量达到”之类的词 汇。因为设计总有多方面约束条件,又常有多种因时、
因地而异的目标;好的设计,在于针对具体对象,在多
种约束条件和多重目标之间恰当地把握住平衡。
他种种条件的约束。
定义中注意_目的(c)
所以实际课题中的人机工程设计,目标往往并非达 到最理想的“安全、舒适、高效”效果,而是在限定条 件下提高“安全、舒适、高效”的程度。
定义中注意_ “机”
人机工程学里面所说的“机”、或“机器”是广义 的,泛指一切人造器物:大到飞机、轮船、火车、生产 设备,小到一把钳子、一支笔、一个水杯;也包括室内 外人工建筑、环境及其中的设施,等等。
1.5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人体测量的目的:就是为研究者和设计者提供
依据 人体测量的内容: a、形态测量(长度尺寸、体形胖瘦、体积、体 表面积等) b、运动测量(测定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肢体的 活动空间,如动作范围、动作过程、形体变化、 皮肤变化) c、生理测量(测定生理现象,如疲劳测定、触 觉测定、出力范围大小的测定)
“正常待遇”。
例2
主枕头附枕头(b)
其实只要采用一个稍许高一点的“主枕头”、再配 一个较薄的“附枕头”,岂不就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了
吗?并不难解决。问题出在哪里?缺乏“产品应与生理条
件相适应”的考究。
例3
车厢窗户(a)
车厢外表面为墨绿色的旧式旅客列车,其硬座车厢 窗户的高度,正与坐着乘客的胸、肩、头部齐平。打开
研究的内容
3.环境控制和人身安全装置的设计 生产现场有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如高温、潮湿、 振动、噪声、粉尘、光照、辐射、有毒等。为了克服 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就需要 设计一系列的环境控制装置,以适合操作人员的要求 和保障人身安全。 “安全”在生产中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也是人一机 一环境系统的特点。为了确保安全,不仅要研究产生 不安全的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而且要探索不安全 的潜在危险,力争把事故消灭在设计阶段。安全保障 技术包括机器的安全本质化、防护装置、保险装置、 冗余性设计、防止人为失误装置、事故控制方法、救 援方法、安全保护措施等。
人机工程学第4章

• 式中E为肌肉做功所消耗的总能量;W为肌 肉对外所做的机械功;Q为转变为热能的能 量n为肌肉的机械效率
肌肉的力矩—角度曲线
• 图3—38所示 为绕踝关节运 动的力矩—角 度曲线,四条 曲线分别对应 于四种不同的 膝关节角度位 置。
肌电图
• 肌肉收缩是由肌肉的动作电位引起的,记 录肌肉动作电位变化的曲线称为肌电图(简 称EMG.--Electromyograms)。肌电图的形状 可反映肌肉本身机能的变化。
坐姿时手臂的操纵力
立姿时手臂的操纵力
坐姿时的足蹬力
• 坐姿时的足蹬力大小在各个不同位置上的 分布情况如图3—46所示,图中的外围曲线 表示足蹬力的界限,箭头表示施力方向。 可见最大足蹬力通常在膝部弯曲1600位置上 产生。
• 在生产劳动中,为了达到操作效果,操作者身 体有关部位(手、脚及躯干等)所施出的一定量 的力,称为操纵力。人的操纵力有一定的数值 范围,是设计机械设备的操纵系统所必需的基 础数据。人体所能发挥的操纵力的大小,除了 取决于上述人体肌肉的生理特性外,还取决于 人的操作姿势、施力部位、施力方向、施力方 式以及施力的持续时间等因素。只有在一定的 综合条件下的肌肉出力的能力和限度,才是操 纵力设计的依据。
人体骨骼
• 人体骨骼共有206块,其中只有177块直接 参与人体运动。
• 人体骨骼分为两大部分:中轴骨和四肢骨。 中轴骨包括颅骨29块(其中有6块听小骨和l 块舌骨)、椎骨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 腰椎5块、骶骨和尾骨各1块)、肋骨12对和 胸骨1块。四肢骨分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 骨64块,下肢骨62块
• 该关系曲线说明:在中等程度的后负荷作 用下,肌肉所能产生的张力和它收缩时的 初速度大致呈反比的关系,并且当后负荷 增加到某一数值时,肌肉产生的张力可达 到它的最大限度,但这时肌肉将不再出现 缩短,初速度也成为零。
(完整版)人机工程学讲义4

人的心理与运动不同方面。
(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区分为不同方面是为厂研究的需要。
)实际上,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各种心理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综合地表现为一定的心理状态,并在行为上得到体现。
哲学上讲,人的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即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人们的客观现实和周围的环境。
每一个具体的人所想、所作、所为均有两个方面,两者在范围上有所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心理和行为都是用来描述人的内外活动,但习惯上把“心理”的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人的内部活动(但心理活动要涉及外部活动),而将"行为"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人的外部活动(但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发自内部的心理活动)。
行为是有机体对于所处情境的反应形式。
心理学家将行为的产生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反应,即S-O-R,内外刺激-人-行为反应1围绕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都可以看看成环境刺激因素,同时也可以把刺激看作信息,人们对接受的外界信息会自动处理,做出反应。
(就如前面讲到的信息处理的过程)下图为刺激来源及分类。
在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而感受到。
皮肤可以感受到环境温度的冷热;眼睛可以看到色彩和光的明暗;耳朵可以听到悦耳的美声也可以听到喧闹的噪声;鼻子则可以区分空气中的气味或香或臭;舌头则可以品尝入口食物饮料的苦辣酸甜咸以及其他美味。
这些外在环境物理刺激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经过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各种感觉。
体外表感觉器官,但需借助于体外刺激因素,如化学刺激,人们日常饮食消化过程中营养物被身体吸收,废物被排出体外,内分泌激素的变化等等,既表现为生物化学过程,也属于生理化学刺激。
这种刺激表现为自律性,人的主观意识是不能控制的自动过程。
内在生理刺激有时也会借助于外在物理刺激,但其途径并不借助于身体外表感觉器官,而是借助于物理手段,如在医疗过程中对神经系统的电刺激、电震颤、电疗等,均属于生理物理刺激。
人机工程学课件4

操作装置设计
正常视线: 正常视线: 头部和两眼处 放松状态, 于放松状态, 水平视线之下 25度 35度 约25度~35度 的视线。 的视线。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显示装置设计
最佳直接视野: 最佳直接视野: 最佳眼动视野: 最佳眼动视野: 最佳观察视野: 最佳观察视野:
操作装置设计
1.人的感觉类型与感觉器官 人的感觉类型与 人的感觉类型
显示装置设计
操作装置设计
视觉信息在外界刺馓中占的比例最大,听觉次 视觉信息在外界刺馓中占的比例最大,听觉次 在外界刺馓中占的比例最大 皮肤觉(温度、触压、干湿)再次之。 之,皮肤觉(温度、触压、干湿)再次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3.视觉系统
显示装置设计
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组成了视觉系统。 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组成了视觉系统。 组成了视觉系统
操作装置设计
两眼的视神经经过交叉交迭,分左、 两眼的视神经经过交叉交迭,分左、右两 立体感, 支到达大脑而使人获立体感 支到达大脑而使人获立体感,有利于大脑 两半球协同发挥作用。 两半球协同发挥作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五 视错觉 视错觉有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和物体运动错觉 形状错觉 错觉和物体运动 视错觉有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和物体运动错觉
显示装置设计
操作装置设计
设计中有时要避免视错觉的发生, 设计中有时要避免视错觉的发生,有时又可利 用视错觉来达到一定目标。 用视错觉来达到一定目标。
人机工程学 第四章 显示控制

简单明了;c、形象直观。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显示器的基本概念
• 二、视觉显示器
• 1、仪表显示
• 仪表是显示装置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显示器, 按其特征分 为两类:
• (1)数字显示型
•
数字显示型仪表的优点是显示读取快, 准确, 可减
动二种,通常指针可动刻度盘不动形式应用较广。
刻度指针式仪表
类型特性
针运动式
指针固定式
数字式显示仪表
读数效率
中
中
好
相对位置确认
好
差
差
调整
好
中
好
跟踪控制
好
中
差
占地面积
大
小
最小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二节 仪表显示设计
• 二、刻度指针式显示器的设计 • 1、刻度盘的设计 • ① 刻度盘形状选择 • 刻度盘形状的选择,主要根据显示功能和人的
① 表盘与刻度之间不能有阴影, 若不能避免时, 也要使数 字和刻度不进入阴影区。
② 表盘的刻度处不能太光滑, 不能有反光影响视力的情况。 ③ 表盘玻璃(塑料)不能有反光刺眼现象。 ④ 表盘面与视线要尽量垂直。 ⑤ 以黑色为表盘色, 刻度及数字为白色为最佳。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二节 仪表显示设计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三节 控制器设计
• ① 形状编码 • 形状编码是将不同用途的控制器,设计成不同的形
状,以此使各控制器彼此之间不易混淆。这是一种 容易被人的视觉特别是触觉辨认的较好的编码方式。 采用用形状编码应注意以下几点: • a)形状、功能相合 • b)形状简单、易于分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15
二、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 (四) 操纵器的布置 (1)操纵器的排列应适合人的操作习惯
按照合理的操作顺序和逻辑关系 竖直方向——自上而下; 水平方向——从左到右。
如:车辆的3种踏板。 确保不产生误操作。 (2) 应优先布置在人的手/脚活动最灵敏、辨别力最好
(旋转式、移动式、按压式) ¾ 脚控操纵装置
(脚踏板、脚踏钮) 按操纵器实现的功能
¾ 开关式操纵器 ¾ 转换式操纵器 ¾ 调节式操纵器 ¾ 紧急停车操纵器
24
12
2. 操纵器的选择 z 功能特点 z 使用条件(如使用要求、空间位置、环境因素等) z 初步选择工作效率较高的几种型式 z 考虑经济因素进行筛选 表5-1/5-2/5-3——常用操纵器的使用情况、使用功能和工作条件。
协调、优化
颜色/照明
信号灯
视距、亮度、颜色、形状、闪频、 与操纵器协调、位置、编码
图形标志 形象、直观、简洁、标准化
2
1
生物力学特性
人体的生物力学特性
运动系统 基本特性 人体的出力
人体的动作特点
骨骼 关节 肌肉 操纵力 足蹬力 握力 灵活性
准确性
操纵装置的设计
3
第六节 人体的生物力学特性
一、人体运动系统 (一)人体骨骼 中轴骨和四肢骨。 ¾ 中轴骨 颅骨 椎骨 、肋骨 、胸骨 ¾ 四肢骨 上肢骨、下肢骨
33
(四) 操纵器的布置(续)
(3) 相互联系的操纵器的位置及编码。 制动器踏板与加速踏板相互邻近 间距:100~150 mm 。
(4) 操纵器的分区布置。 (5) 同一台机器的操纵器布置,操作运动方向要一致。 直线运动的操纵器
以前/后、上/下、左/右 表示 接通/切断、接合/分离、增加/减少。 旋转运动的操纵器 以顺时针方向表示增大。 (6) 操纵器与人的视野 借助视觉、触觉进行识别。 (7) 紧急用操纵器布置。 (8) 操纵器与显示器配合使用。 (9) 操纵器的总体布置 力求简洁、明确、易操作及造型美观。
10
本章主要内容
引言:身边的人机界面 第一节 显示装置 第二节 仪表设计 第三节 仪表板设计
第四节 信号灯 与图形标志设计
第五节 操纵装置
第六节 操纵装置设计
复习参考题
21
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
手控 操纵装置
脚控
旋转式 移动式 按压式
脚踏板 脚踏钮
曲柄/摇把 旋钮/手轮
操纵杆 按钮/按键
一般原则 形式和式样 大小 布置 操纵力和位移 编码 与显示器协调 与受控对象协调
34
17
(四) 操纵器的布置(续) (10) 空间位置和分布 尽量做到在盲目定位 时有较高的操纵工效
避免误操作的间隔距离 常用操纵器的布置要点
35
二、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 (五) 操纵力和操纵位移 1. 操纵阻力 摩擦阻力、弹性阻力、 粘滞阻力、惯性阻力等。 操纵器所要求的最小操纵阻力
60
10 90
120
15
150 180
30
120
体重的130%
70
度
25
30 0
60
10 90
120
10
150 180
35
100
体重的130%
70
度
25
30 0
60
15 90
120
15
150180
35
100
14
7
三、人体的出力(续) (三)坐姿 时的足蹬力
(四)手的握力
力 体重
°
15
四、人体动作的特点 (一)人体动作的灵活性 1. 动作速度 肢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动作速度的特点 ¾ 速度大小——肌肉收缩的速度。 ¾ 肌肉收缩所发挥的力量与阻力 人的肢体运动速度
前后运动速度比左右快, 旋转比直线运动更灵活 (4)顺时针方向比逆时针方向动作 速度更快,更加习惯。 (5)一般人的手操纵动作 右手比左手快, 右手的动作——向右比向左运动快 (6)向身体方向比离开身体方向的运动: 速度更快,但后者准确性高
17
2. 动作频率 单位时间内动作重复的次数。 操纵动作的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39
(五) 操纵力和操纵位移(续) 4. 操纵位移 操纵器的运动方向与其操纵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操纵器位移参数设计 确定操纵器的适宜增益
操纵器的增益: ¾ 1.显示-操纵比 显示器的指示量/操纵器的操纵量 ¾ 2.响应-操纵比 机器系统的实际变化量/操纵器的操纵量
40
20
二、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 (六) 操纵器的编码 合理编码,使其具有自己的特征 便于操作者确认,减少差错 编码的方法
常用操纵器所允许的最大用力
平稳转动操纵器所需的最大用力
27
(一) 操纵器设计的一般原则(续) 1.适应人的生理特点,便于大多数人操作。 2.运动方向要同机器的运行状态相协调。
例如:转向盘 3.操纵器要容易辨认。 4.尽量利用自然操纵动作或重力 5.尽量设计多功能的操纵器。
例如:换档杆操作 6.操纵器的造型设计。
反应最快、用力最强的空间范围和方位。
31
二、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 (四) 操纵器的布置(续) 车辆操纵器的布置 ¾ 方向盘、变速杆、离合器踏板、制动器踏板及加速踏板等,
均应布置在驾驶座位前方最优区域内; ¾ 其它操纵器适当布置在驾驶座位两侧或较次要位置。
32
16
二、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 (四) 操纵器的布置(续) 操作者手脚的活动范围可达区域 ,可查:
操作方式、动作部位 受控机构的形状和种类 受控部件的尺寸和质量等因素
18
9
(二)人体动作的准确性 人体动作的准确性的评价
根据动作方向、动作量、动作速度和动作的力量四要素 有力动作和无力动作
手臂伸出和收回的准确性
¾ 动作量小(100 mm以内)时,易运动过多,动作误差较大; ¾ 动作量较大(100~400mm)时,易运动过小,动作误差减小。 ¾ 向外伸出要比向内收回更准确。
25
2. 操纵器的选择(续)——举例
(1) 曲柄(摇把) 适用场合 优缺点
(2) 手轮 (3) 拉杆 (4) 旋钮 (5) 按钮 (6) 按键 (7) 踏板
26
13
二、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 操纵器的形状、大小、安装位置 操纵力、操纵位移、运动方向 显示-操纵比、操纵器编码 (一) 操纵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1.适应人的生理特点,便于大多数人操作。 操纵力、操纵速度按人的中、下限能力设计。
¾ 平稳柔和与急剧粗猛
动作的力量—— 肢体运动遇到阻力时所能提供的力量。
动作的方向定位
¾ 最准确的方位:正前方手臂部水平的下侧。 ¾ 最不准确的方位:侧面。 ¾ 准确性:右侧>左侧,下部>中部>上部。 ¾ 双手在身前活动的定位准确性最高。
19
《人机工程学》课件
第四章 人机界面设计(下)
授课教师:清华大学汽车系 袁 泉 2006年3月 yuanq@
36
18
(五) 操纵力和操纵位移(续) 2. 最大操纵力 既取决于操纵器的工作要求
又受限于操作者在一定姿势下的最大出力 青年男女右手的用力范围 常用操纵器的操纵力要求——《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37
(五) 操纵力和操纵位移(续)
3. 最优操纵力
与操纵器的类型和操作方式密切相关。
22
11
第五节 操纵装置
人机系统中的操纵装置 (控制装置、调节装置)
基本功能 操作者的响应输出Æ机器设备的输入信息 Æ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
操纵装置的设计目的 ¾ 满足操作功能。 ¾ 考虑人的因素,达到高度的宜人化。
23
一、操纵装置的类型和选择 1. 操纵装置的类型 按人体操作部位—— ¾ 手控操纵装置
旋内medial-rotation/ 旋外lateral-rotation (3)环转运动
6
3
3. 关节的活动范围
7
8
4
二、骨骼肌的力学特性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z 收缩性 z 伸展性 z 弹性 z 粘滞性
9
(一)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 肌肉在体内的功能。 肌肉做功过程
所克服的阻力(或负荷)和肌肉缩短长度的乘积。 ¾ 肌肉本身的机能状态 ¾ 肌肉所遇到的负荷条件。
GB/T 13547-92《工作空间人体尺寸》;GB/T 14776-93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 14774-93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JB/Z 308 《工作岗位一般人机工程要求》; GB/T 13053-91《客车驾 驶区尺寸》;GB/T 13054-91《客车驾驶区尺寸术语》; GB/T 6235-1997《农业拖拉机驾驶座及主要操纵装置位置 尺寸》;JB 3683-84 《工程机械操纵的舒适区域与可及范 围》等通用和专业标准。
形状、大小、位置、颜色或标志等
41
二、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 (七) 操纵器与显示器的协调关系 1. 空间关系的协调性
10
5
(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性 三元件仿真模型
c.c. 收缩元件, s.c. 串联的无阻尼弹性元件; p.c. 并联的无阻尼弹性元件。
11
三、人体的出力 源于肌肉的收缩 肌力: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 肌力的大小取决于—— z 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 z 肌纤维的数量与体积 z 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z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女性肌力<男性 约 20~35% ; 右手肌力>左手 约 10% ; 习惯左手的人,其左手肌力>右手约 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