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__清代绘画

合集下载

明清画派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明清画派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明清画派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明清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在明代,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进入到从难得一见到遍地开花的黄金时期。

随着清朝的建立和民族图腾的复兴,中国画在清代进一步演化和发展。

明清画派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对后续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画派的发展在明代,画艺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和发展。

明代画派主要分为文人画和工笔画两大流派,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方式。

文人画是由士人绘制的具有个人特色和兴趣的画,其核心是表达画家的内心世界和寄托情感。

文人画以山水为主题,注重表达情感和境界,强调传达画家独特的内心感受。

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有唐寅、文徵明和仇英等人。

工笔画则更注重技法,借助具体物体的形象去探究其内在的精神和理念。

其画法要求细腻程度极高,注重刻画细节和色彩的变化。

明代李唐的花鸟画和唐寅的工笔人物画都是提高工笔画技法的杰作。

不仅如此,明代著名画家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画派,如四王、八大山人、吴门画派等。

四王是指明代的四位文人画家,分别是仇英、文徵明、唐寅和祝允明。

四位画家齐名,具有相似的绘画风格和理念,而他们的作品都表现为“意会不可言传、形似难具二三”的境界。

八大山人是清代前期画坛上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以他们的山水画和花鸟画闻名于世。

吴门画派则是起源于明代,以吴中地区绘画传承和发展而得名。

吴门画派的特点是文人雅致的气息,并将山水、花鸟和人物等元素融合在一起。

清代画派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清朝的建立,绘画进入了新的时期。

在经历了倭寇侵略和内乱等历史事件之后,清朝成为中国的统一政权,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得到最大弘扬的时期。

清代的画家除了继承和发扬明代画派的精华外,也创新了自己的表现方式和画风。

清代山水画派主要分为南宗和北宗两大流派,其中南宗画派着重于表现山水的真实情景,如庄周梦蝴蝶、潇湘派等;北宗画派则侧重于象征山水的意境和精神,如黄宾虹、张大千和徐悲鸿等。

此外,清代的花鸟画和人物画也各有自己的特色。

明清时期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明清时期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明清时期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明清时期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还注入了创新的元素,创造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艺术特色、流派发展等多个维度来探讨明清时期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一、历史背景明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这一时期,艺术作品以尚古为主,注重古典的文化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衰落逐渐浮现,政治不稳定、社会动荡是当时的主题。

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作品多以表现社会现实和表达抒情为主。

清朝时期,由于满族人的入主,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取了西方艺术的某些元素,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艺术特色明清时期的书画艺术风格以变通和发扬传统为主,注重历史、社会的表达和文化的创新。

具有明确的时代特色,受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了鲜明的阶级特色和政治色彩。

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艺术受到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较大,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注重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让作品有更多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2.技法上的变化。

明清时期的书画艺术,相对于以往的传统艺术而言,更加注重技法的创新。

艺术家们在笔触、用墨、构图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和尝试。

如,各种传统笔墨技法并举,书写、画法相融贯通。

3.风格多样化。

明清时期的书画艺术,虽然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特色,但艺术的风格多样化,呈现出了更为独特的个性化、特色化的风格。

三、流派发展明清时期的书画艺术,产生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和画家,这些流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这些流派的发展:1.文人画文人画是明清时期的一种文人艺术形态,代表了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明清美术知识点总结

明清美术知识点总结

明清美术知识点总结一、明清美术一般特征1. 逼真写实明清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为主,尤其是绘制人物、花鸟和山水的作品,力求逼真。

这与明清时期的社会氛围有关,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各种艺术流派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追求精细、真实的艺术作品,追求作品的表现力和真实感。

2. 注重传统继承明清时期的绘画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唐宋的艺术传统,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多以唐宋画家的作品为模板,借鉴其意境、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3. 反映社会生活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往往反映着社会生活,体现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

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中,经常可以看到宫廷生活、乡野田园、民间风俗等题材。

4. 禅意风格禅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明清时期绘画的一种风格。

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经常可以看到画家对禅意的表现,通过绘画来陶冶情操,追求心灵的超脱。

二、明清绘画流派1. 四王四王是指明清时期的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吴江、唐寅、文征明、祝允明。

他们致力于复古,提倡古画法,师法自然,推崇唐宋画风,但同时也融入了元代画风和南方画风,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山水画。

2.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又名朱耷,号山谷。

他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人画家,擅长山水、花鸟画,尤以山水最为精通。

他的画风自成一体,注重意境的表达,通常用简练的线条和淡淡的水墨来表现。

3. 精粹派精粹派是明清时期新兴的绘画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文征明、李流芳等。

精粹派的画家主张“以心拟形”,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4. 洪武画派洪武画派是明代初期的绘画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倪同仁、王时敏等,他们注重展现画家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作品以大气和神韵著称。

5. 青绿山水派青绿山水派是明清时期的画家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绘画流派。

该派的画家主张用色鲜艳,明快的绿色来表现山的真实感,同时也注重画家的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6. 籀兰派籀兰派是以籀兰山(今天的籀兰山属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为题材的山水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阮元、陈洪绶等。

明清美术简介ppt课件

明清美术简介ppt课件
广,诗文书画皆精。
ppt课件
6
师从沈周的文徵明(1470—1559),苏州 人。小的时候不是很聪明,但他学习很刻苦, 终于成为一位诗、文、书、画皆能的全才。 他还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 四才子”
ppt课件
7
• 唐寅(1470—1525),
与文徵明是好友,但寿
命比文徵明短得多,只
活了54岁。唐寅号称

而 出进《马画饰一(戴 行 狂却风(。被次今进 的 风画雨远戴扔,杭( 渔 大得归)进进他州 夫 雨更舟、山炉在) , ,见图夏水里一人 充 又气》(、熔个。 分 简势这圭人掉熔早
。描 绘 了 狂 风 暴 雨 的 运 动 感 括地勾出逆风而行的小船、顺风,他成功地运用浅设色,阔笔扫类题材是宋人常画的题材,但戴)一路,用笔豪放,水墨淋漓。物、花卉皆工。他的山水主要学,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改学绘金铺里看见自己精心制作的银首年是个制作金银首饰的工匠。有),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3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在江南可谓是妇孺皆知,
民间故事《唐伯虎三笑
点秋香》里的“伯虎”
就是他的字。他年轻时
参加科举考试,因无辜
牵涉到一场考场舞弊案
而入狱,出狱后,断了
求功名的念头,从此放
荡不羁、玩世不恭,成
为靠卖画为生的职业画
家。
ppt课件
8
❖ 唐寅的山水画多学李唐、刘松年, 兼及元四家,又曾远游名山,故其 画用笔豪放中见风雅情致,自创一 派。唐寅亦擅长仕女人物画,多用 “院体”工细着色之法描绘。他笔 下的仕女多是下层社会的妓女,他 以同情的态度描绘她们。
• 2 吴伟;受戴进影响最大,有浙派盟主之称,作品《溪山鱼艇图》,《松风 高士图》。
• 3 蓝瑛;活动在明末清初,在画史上被称为浙派殿军,与吴伟,戴进并称浙 派三家。传世作品《白云红树图》,《岳华秋高图》

明朝与清朝的美术

明朝与清朝的美术

2020/2/18
40
《残荷鹰鹭图》
2020/2/18
41
《秋鹭芙蓉图》
2020/2/18
42
《桂菊山禽图》
❖ 此圖畫法也工整豔麗,繼承了宮廷「院體」 花鳥傳統。花、葉、鳥均以工筆重彩法鉤勒 填色,用筆精細入微,敷色濃重豔麗。樹幹、 山石用筆較放,墨色較重,有南宋馬、夏之 筆意。
❖ 在粗獷、水墨的樹石背景襯托下,設色花鳥 更顯細巧秀美。這種工筆設色中融以粗筆水 墨的畫法,反映了呂紀成熟的典型風格。
其余藏上海博物馆。
2020/2/18
10
《华山图册》之一
2020/2/18
11
《华山图册》之二
2020/2/18
12
《华山图册》之三
2020/2/18
13
《华山图册》)
❖ 字孟端,号友石、友石生、九龙山人,无锡(今江苏 无锡市)人。少为生员,洪武时,因事被累,谪戍山 西达十余年。永乐初,以善书画而被荐,供事文渊 阁,官中书舍人。后归江南隐居九龙山,常以左太 冲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自勉,并自号九 龙山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善画。工山水,师法元 代王蒙、倪瓒,风格苍郁清润,近水远山、丛篁怪 石随意所适,无不妙绝。尤擅墨竹,得文同、吴镇 遗法,出姿遒劲,纵横洒落,在明代影响甚大。
险峻、苍茫、空旷、幽秀、壮伟。他还在画华山图
序记中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创作 主张。除画外,他更精于医道,著《溯洄集》21篇、 《百病钩玄》20卷、《医韵统》100卷。
2020/2/18
9
《华山图册》
❖ 此图册是王履於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游历 华山后所创作。计图四十幅。
❖ 此图描绘华岳三峰奇险峻伟的景色,并绘记沿途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外美术史》课程(xxxxxxxx23)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外美术史课程代码:xxxxxxxx23学分与学时:2学分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各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科学与地理等大的社会背景来了解、分析每个时期美术样式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运用纵横联系、中西比较的方法加强与提高学生对中外美术的造型、特征及精神内涵的理性分析能力,特别是加强学生对我国美术独特的审美观的形成与沿袭的认识。

立足当代结合现实,立体地把握中外美术各艺术风格、流派及作品作家的特点,综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现由以往单一、枯燥的纯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中国与西方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二部分内容中国美术史原始社会美术夏商周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隋唐五代美术宋辽金元美术明清美术民国与新中国早期美术外国美术史学时222222221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合计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原始、上古美术中世纪美术近代美术现代主义美术226632第一部分中国美术史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与原始时期美术的主要样式的形成原因及开展规律。

基本要求:理解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原始人群生存环境与美术形成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重点:全面掌握生产工具向艺术转化的历史进程。

难点:原始美术创作的动因与审美情趣。

教学办法:讲授与发问相联合辅助多媒体讲解主要内容:第一节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刻划艺术品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公元21世纪)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2、磨制石器与玉器3、彩陶与黑陶4、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五、岩画与建筑第二章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教学目的:了解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美术的变化过程,熟练掌握青铜器形成的原因、特点、意义及其它美术样式。

清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清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清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清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和发扬明代绘画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本文将就清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继承明代绘画艺术的传统清代初期的绘画艺术,仍然延续了明代绘画艺术的传统和风格。

以黄宾虹、吴昌硕等为代表的画家,继承了明代徐渭、唐伯虎等画家的技法和风格,强化了“似与不似”的精神,注重写意和造型,强化笔墨的表现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二、创新笔墨表现手法清代画家在继承明代绘画艺术传统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创新与发展,主要表现在笔墨表现手法上。

以巨然、石涛、郎世宁等为代表的画家,对笔墨表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巨然运用豪放简练的笔墨表现手法,注重墨色的浓淡和速度,突出写意特点。

石涛则善于用水墨渲染山水烟云,墨色深浅交错,层次分明,富有变化。

郎世宁则善于用笔纵横交错,以墨为主,形神兼备,作品具有大气磅礴之感。

三、保存和发扬传统文化清代绘画艺术,不仅继承了明代绘画艺术的传统,同时也注重保存和发扬传统文化。

以董其昌、弘治、日书、惠森等人为代表的学者画家,注重研究古书画理论,发扬国学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四、开创规模宏大的绘画艺术清代还出现了一些规模宏大的绘画作品,例如《清明上河图》、《十七年春》等,这些作品不仅在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上是一种创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历史变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结语清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它不仅继承了明代绘画艺术的传统,同时也进行了许多创新与发展,在笔墨表现手法、保存和发扬传统文化、规模宏大的绘画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就,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清代画家画风的风格变化

清代画家画风的风格变化

清代画家画风的风格变化清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它不仅是从画派演变到画风发展的时期,同时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成就。

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风格的变化方面入手,探讨清代画家画风的风格变化。

一、文字、绘画融合的创新由于时代的变迁,清代画家的画风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首先是文字、绘画融合的创新,比如康熙年间,黄宾虹等画家提出了“字画合一”的理念。

这种画法注重用笔墨来表现诗词歌赋的意境,并将文字和图画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乾隆年间,郎世宁和沈鹏峰等画家走出了"字画合一"的传统画风,提出了注意写意和表现技巧的意见。

这时期的画家跳脱了传统,创新画法,将自然界万物的精华融于笔端,以写实的形式刻画生动画面。

二、表现技法的改变其次,在画风变化方面,清代画家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技法。

康熙年间,刘墉等人的"石鼓文"表达了一种严谨的绘画精神。

在乾隆年间,越来越多的画家发展和应用写意笔法,运用颠倒轻重的手法,使用更加精妙的构图,和更细腻的线条。

比如在乾隆朝代的著名画家葛恪的作品中,他的写意技巧非常熟练,墨色浓淡程度得当,线条流畅自如,描绘出了局部的精神气韵和心境气息。

三、题材的拓宽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题材的拓宽。

在乾隆年间,画家开始大胆尝试表现新的题材,比如吴昌硕的花鸟画,它揉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使得画面具有了更为独特的风格。

除此之外,工艺品、民俗等等也成为画家们创作的内容之一,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的题材限制。

四、绘画形式的变革另外还有一个方面是绘画形式的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化,清代画家感到传统画风的局限性,他们力图超越古代画风的限制。

在形式营造和视角表现方面,常常通过传统画法之外的一些写生或多角度构图的方式来表现,这也是清代画风逐渐丰富多样的体现。

在这种变革背后,其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文化心理。

清代画家画风的风格变化,其实在不同的艺术家间表现不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四僧”共有的艺术特色。 1)、这些“金枝玉叶老遗民”起伏跌宕的身世,使他们的内 心无法平静,反映在画中,或抒发身世之感,寄托亡国之痛, 或表现不为命运屈服的旺盛生命力。 2)、继承的传统仍属于文人画,但不限于所谓南宗,受徐渭 强烈抒发个性的艺术影响尤大。 3)、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 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 4),分别以激情洋溢或深情凝蓄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 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 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 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 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 笔墨技法。
中国美术史
第十一章 清代绘画
第一节 清初绘画 第二节 清中期绘画 第三节 清晚期绘画
1、清初绘画,文人画创作仍占有压倒趋势,以山水花鸟题材 为多,其中创作形式为两派:一派为正统的文人画承董其昌 之余绪者四王及吴、恽 。另一派为另辟新径的四僧及安徽江 苏等地的画家为代表。 2、清中期绘画,主要画水墨兰竹松石及花卉,其作品内容、 风格及艺术趣味等方面与正统画家有明显不同,创作受石涛 等人影响,并为商品经济浸润,以“扬州八怪”为代表。 3、清末绘画主要表现在人物画及花卉方面,代表有海派先驱 之赵之谦、“三任”和吴昌硕于“岭南派”先驱居廉、居巢。
4、仿古画风弥漫一时,继“四王”后出现的“小四王”(王显, 王愫,王玖,王宸,)及后四王(王二锡,王廷元,王廷周,王鸣 韶)。 5、与四王并称为“清初六家”的吴历与恽寿平在艺术风格上与四 王相异。 1)、吴历(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与王翬同乡,同 师王时敏,他的艺术亦宗元人上追北宋,兼法唐寅,不太受前人成 法局限,笔墨表现富有变化,作品丘壑多姿,笔墨苍浑,风格醇厚。 如《寿许青屿山水图轴》、《云白山青》。 2)、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后改字正叔,号南 田,江苏常州人。与王翚为画友。始擅山水,师法元人,作品空灵 清旷,后专攻花卉,创为没骨画法,以宋法运元格,以极似求不似, 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于绚烂中求平淡,表现了理想美的 境界。因受文人仕大夫所喜爱,导致“家家南田而户户正叔”,形 成“常州派”。如《墨牡丹》、《牡丹》、《花卉册》等。
二、清末(近代)画派 1、海派,代表因商业与经济发展来动而兴起的新趣味。早期 代表是“海上三任”(任颐、任熊、任薰),赵之谦、虚谷; 晚期代表是吴昌硕。 2、岭南派,中西融合。代表是“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 峰、陈树人),岭南派之前的引领人物是“二居”(居巢、 居廉)。 3、北京画家群,代表传统势力。代表人是陈师曾、林纾、姚 华等。
2、四王之中包括两代人。 1)、董其昌的朋友王时敏与王鉴。王时敏(1592---1680), 字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人。王鉴(1598—1677)字园照, 号湘碧,与王时敏同籍贯。两人同为明代文人名宦之后,在 明为官,入清隐居不仕,虽属遗民,但无意在作品中表达遗 民意识,而且也不反对后辈与学生供事新朝。 2)第二代人已非遗民,王时敏之孙王原祁(1642—1715)字 茂京,号麓台,入仕清廷,位至户部侍郎,并在宫廷鉴定古 画,还担任《佩文斋书画谱》编纂官和《万寿圣典》总裁官。 王鉴学生王翬(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 中人,江苏常熟人。初为职业画家,为前二王发现,声誉渐 高,又被荐入宫,为康熙主绘《南巡图》,颇获称誉。
《山水册》
《 佛 像 像 》
《 花 鸟 草 虫 》 册
《 醉 钟 馗 图 》 局 部
《 金 谷 园 图 轴 》
《 元 机 诗 意 图 轴 》
《云白山青》
《 墨 牡 丹 》
《牡丹》
《 花 卉 册 》
《 疏 泉 洗 研 图 》
《 雨 余 柳 色 图 轴 》
《 天 都 峰 图 》
《 山 水 清 音 图 》
《 苍 山 结 茅 图 轴 》
《 雨 洗 山 根 图 》
《 荷 花 水 鸟 》
湖 石 双 鸟 图 轴
3、“四僧”的山水画 1)、八大的山水画原学董其昌,但亡国后与董其昌大异其趣。他 以山水寄恨,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 点多”之感。 2)、弘仁取法倪瓒,笔墨简洁洗练,意境荒僻幽寂,丘壑严整奇 倔,林木富于真实感。《疏泉洗研图》、《雨余柳色图轴》、《天 都峰图》。 3)、石涛山水不宗一家,看似无法而实际上变古法为我法,想象 力丰富,景色郁勃新奇,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 奕奕,充满了昂扬的激情。他在《苦瓜和尚话语录》中主张:“借 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和“借古以开今”,影响深远。《山 水清音图》、《山水》系列。 4)、髡残山水受董其昌影响,取法于黄公望,王蒙,但旨在表现 “吾之天游”,布境多山重水复,层次深远,笔墨苍茫厚重。《苍 山结茅图轴》、《雨洗山根图》。
5、安徽,金陵等地的名家名派。 1)、安徽: ①新安派之“新安四家”(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 与程邃、戴本孝,肖云从等人,艺术风格大多具有遗民思想, 以学习倪瓒的风格满足徽商的好尚,又善于师法黄山,齐云 山,画法受版画影响多几何形状,风格宁静淡寂。 ②姑熟派—肖云从(1593—1673),字尺木,号无闷道人, 芜湖人,山水受元四家影响,萧疏淡远,亦画人物。
第二节 清中期绘画
一、宫廷院画 1、清代宫廷机构中设有画院处如意馆,院画初类工匠,地位 不高,至清代中期宫廷画家渐多,地位也有所改善。 2、受四王影响的文人画,因“词臣供奉”(擅画的官员)及 因献画而被吸收入宫,出现了宫廷绘画文人画的倾向,但又 趋于娄东,虞山,常州名派,陈陈相因,缺乏生气,已呈衰 落趋势。 3、中国画渗入西洋画法,有焦秉贞《仕女图》,冷枚《避暑 山庄图》、《连生贵子图》,徐杨,姚文瀚等人。 4、西洋技法而国画材料的西洋画家:郎士宁(意大利)《百 骏图》、艾启蒙(捷克)、贺清泰(德国)。他们的每奉命 以中国工具材料按西透视解剖作画,虽未得心应手,却在中 国工笔画与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的结合上做出了尝试性的探索。
《 荷 花 小 鸟 》
山 水 花 鸟 册

鱼 图 轴
石 涛 墨 梅 图 轴
《 溪 山 隐 居 图 》
《 木 叶 丹 黄 图 轴 》
《仕女图》
《 避 暑 山 庄 图 》
《 连 生 贵 子 图 》
《 竹 石 图 》
《 墨 竹 图 》
《 荷 花 图 轴 》
《梅花图》
《 潇 湘 风 竹 图 》
二、扬州八怪 1、“扬州八怪”泛指用、乾间活动于扬州并代表扬州画坛新 风尚的一批画家。 2、其绘画不仅是其个性和群体的表达,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 鲜明特征和以盐商为代表的市民阶层在审美趣味上的新变。 3、在创作上师法造化,讲求对题材的大胆取舍和提纯吸取。 主张诗、书、画、印的综合发展,是文人画达到了更高的境 界。
二、“四僧” 1、“四僧”是指: 1)、八大(1626---1705)谱名朱统 ,名耸,号雪个,八大 山人等,江西南昌人。 2)、石涛(1641—1707)原名朱若极,法名原济,字石涛, 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广西全州人。 3)、髡残(1612---1673),俗姓刘,又好石谿,电住道人等, 湖南醴陵人。 4)、弘仁(1610---1663)原名江韬,字六奇,僧后号渐江, 安徽歙县人。
《 仿 王 维 江 山 雪 霁 》
《 仙 山 楼 阁 图 》
《 仿 大 痴 山 水 》
《 仿 王 蒙 夏 日 山 居 图 》
《 仿 高 克 恭 云 山 图 轴 》
《 仿 陈 惟 允 山 水 图 轴 》
《 长 松 仙 馆 》
《 水 阁 幽 人 图 》
《桃花渔艇》
《 寿 许 青 屿 山 水 图 轴 》
3、四王派中又分两种: 1)、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追踪黄公望;王原祁面貌更 强烈,笔墨意味更加精细,取得了“熟不甜,生不涩,淡而 厚,实而清”的收获。追随者称娄东派。如王时敏《仿王维 江山雪霁》、《仙山楼阁图》等,王原祁《仿大痴山水》、 《仿王蒙夏日山居图》、《仿高克恭云山图轴》等。 2)、王鉴,王翚亦从临摹入手,但路子较宽,也尚不忽视丘 壑形象的创造。王翚出身于仿古为生的职业画师,善于囊括 古来各家各派传统,并不限于董其昌划定的南宗,也能观察 自然,作品功力深厚,面貌多样,追随者称虞山派。如王鉴 《仿陈惟允山水图轴》、《长松仙馆》等,王翚《水阁幽人 图》、《桃花渔艇》。
4、八大,石涛的写意花鸟画。 1)、共同点:二僧上承陈淳与徐谓,各探“灵苗”风格,以 奇简冷逸或天骨开张的风格,强烈的抒发了遗民之情或对生 命的热爱。在立意,立象,造型,布局,笔墨以至诗书画的 一体上均有新的突破,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的空前水平。 2)、相异:八大拟人化的鱼鸟,空灵流动的构图,简约含蓄 而充满了孤独幽愤感的笔墨,在内容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 如《荷花水鸟》、《蝉》、《古梅图轴》、《鱼图轴》、 《花鸟册》等;而石涛的花卉墨竹,着重于笔墨及形式探索, 纵横恣意,于无法中有法。
2)、南京: ①,程正揆(孝感人)与 髡残的“金陵二谿”。 ②,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邹洁,吴宏,叶欣,胡 慥,谢荪)都以山水专长,有的兼长花卉,风格并不一致, 水平也有高下,但都不入董其昌、四王藩篱,具有不同创造。 其中以八家之首龚贤成就最高。龚贤(1619—1689),字 , 野遗,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昆山人,明之后,隐居不仕, 以卖画课徒为生,得法于董巨,而主张“我师造物”,所画 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笔丰墨健,层层积墨,尤擅 黑白对比,造成光影明灭空气流动之感,意境宁静深邃,生 机勃发。 如《溪山隐居图》、《木叶丹黄图轴》。
第三节 清晚期绘画
一、道咸间的仕女画:改琦、费丹旭 1、画中人物仪容严格按照当时理想美的模式加以塑造,皆纤 瘦柔弱,削肩长颈,垂目低颐,有病态之美。情趣冷漠伤感, 力求达到愁、怨、悲、凄、慵、冷,注重内在情蕴。 2、笔墨细秀纤丽,用色浅淡明快。作品意境重雅,追求诗的 情致和境界。 3、画家众多,以改琦(《宫娥梳髻图》、《靓妆倚石图》、 《元机诗意图轴》)、费丹旭(《仕女图》、《罗浮梦景 图》、《十二金钗图》)称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