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思考

土木造价1103 宋丽君11111321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二、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进人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进一步抬头;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尽管世界形势动荡不安,有些地区的局势还相当紧张,但在我国周边却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主要表现是:

(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一直是美苏争霸的重要地区之一。从50年代开始,我国周边形势之所以长期紧张不安,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美苏争霸所致,有的则是直接针对我国的。从我国建国初期,直到70年代中期,美国一直构成对我直接军事威胁。70年代末,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主席、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并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使我国完全摆脱了美国全面的现实军事威胁。随着中美首脑实现互访,中美将取得较大进展,这将对我国周边安全向好的方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前苏联从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破裂后,直到80年代后期。长期对我大兵压境,甚至进行核讹诈,使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十分严峻;再加

上当时印尼排华,中印边界军事对峙,台湾国民党集团叫嚣反攻大陆等等,世界上的反动势力掀起一场反华大合唱,迫使我们提出建设大三线,把一些重要工业迁往内地山区。毛主席甚至提出重上井冈山。1996年4月叶利钦访华期间,中俄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国北、西部边界安全环境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曾经与我发生过战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外,还与印度、苏联、越南发生过武装冲突。与印度的冲突从5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70年代末与越南的冲突不仅前后延续了近十年,且最为激烈。这些冲突及与这三国的长期不和,一直构成对我国周边安全的直接威胁。尽管我国与印度等国家尚有领土、领海纠纷,但近期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极小。

(三)我国的国际地位、影响明显增强

在世界格局的大变动中,亚太地区没有出现战略力量严重失衡现象,亚太各国和地区以发展经

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防范概要

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防范 BX090210 吴冰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越来越依赖与网络。与此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并逐渐成为我们不可避免的日常生活问题了,更何况大量的企业网络中所包含的各种商业信息等更是岌岌可危。本文对网络安全做了简单的介绍,对网络安全威胁做了简单的分类和对病毒具体分析及应对方案,并从生活出发给了读者许多建议。这些能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在网络上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字:网络安全;威胁;病毒;安全防范 Network Security Threats and Prevent BX090210 WuBing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ur life and work ar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the network.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is will be highlighted, and gradually became inevitable daily problems, not to mention a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 network contains a variety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is at stake. This articl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threats, a simple classification of the virus analysis and response options, and departure from life to many of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reader. These can help readers in their daily life problems encountered on the network to help. Keywords: network security; threats; virus; security 1、网络安全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安全简称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网络系统及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即保证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因素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因素【内容摘要】: ???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维护国家利益,求得人民幸福,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所在。我国在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煅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行热电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路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巴以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 ?????????周边安全环境、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国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国家的利益,处理好与 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 研究,喂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分析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既要分析对我有利的方面,又要分析对我 不利的方面,其主要方法:一是看其与我国有无根本的利害冲突和 重大战略分歧;二是看其是否拥有危及我国安全或侵害我国主权、 利益的军事力量和战争潜力;三是看其是否采取敌视我国的政策, 特别是有无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的企图以及针对我国的军事部署。通过综合权衡,全面分析,进而判断威胁我国安全的主次对象、威 胁的性质和程度,特别是有无导致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

网络空间安全的挑战和机遇

吴建平院士:网络空间安全的挑战和机遇 从互联网到网络空间 二十世纪后期有两项最重大的战略工程,由美国人发起并且实施的,全球都因此受惠,一个是星球大战计划,另一个,就是互联网计划,互联网逐步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互联网的核心是它的体系结构,网络层承上启下,保证全网通达,是体系结构的核心。互联网之所以打败其他的网络体系机构,形成独树一帜的体系结构,最重要的是在网络层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无连接数据交换技术,可以包容几乎所有的通信和网络技术,所有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可以为它所用。第二,对上层的由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应用,才使得互联网有今天的繁荣。 当然,互联网在发展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它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互联网在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其中可扩展性、安全性、高性能、移动性、实时性,是互联网要分别解决的具体问题。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在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当中越来越重要,虽然不断地优化不断地解决各类问题,然而,直至今天仍有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互联网安全研究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第一,建设大规模的示范工程,由示范工程来验证和实验新技术的正确性。新技术经过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验证以后,才能进入现网;第二,网络的核心装备。互联网的交换路由设备,不断超越摩尔定律,超大容量的路由系统将进一步为IP网络的演进加速;第三,路由控制。互联网最大的难题是它要满足所有需求,现在的互联网是为了达到平衡的一个产物,并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互联互通,这就是梅特卡夫法则,只有形成规模才有价值。 以上三个方面是研究互联网和互联网安全,或者说网络空间的一个核心内容。网络空间的出现和基本内涵 网络空间是怎么产生的?1991年9月号《科学美国人》出版《通信、计算机和网络》专刊,第一次出现“网络空间Cyberspace”,什么是Cyberspace(网络

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思考 土木造价1103 宋丽君11111321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二、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进人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进一步抬头;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尽管世界形势动荡不安,有些地区的局势还相当紧张,但在我国周边却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主要表现是: (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一直是美苏争霸的重要地区之一。从50年代开始,我国周边形势之所以长期紧张不安,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美苏争霸所致,有的则是直接针对我国的。从我国建国初期,直到70年代中期,美国一直构成对我直接军事威胁。70年代末,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主席、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并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使我国完全摆脱了美国全面的现实军事威胁。随着中美首脑实现互访,中美将取得较大进展,这将对我国周边安全向好的方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前苏联从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破裂后,直到80年代后期。长期对我大兵压境,甚至进行核讹诈,使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十分严峻;再加

网络安全面临威胁与对策

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与对策 1 、国内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因特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针对我国境内信息系统的攻击正在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手段日益翻新。据了解,从1997 年底到现在,我国的政府部门、证券公司、银行、ISP、ICP 等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相继遭到多次攻击。仅2001年4月份我国有记录在案的被来自境外黑客攻击的案例就多达443 次。我国公安机关2002年共受理各类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6633起,比2001年增长45.9%,其中利用计算机实施的违法犯罪案件5301起,占案件总数的80%。 我国互联网安全的状况可以分为几部分: 1.1信息和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差; 1.2基础信息产业严重依赖国外; 1.3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权威性不够; 1.4网络安全人才短缺; 1.5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2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目前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体摧毁 实体摧毁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面对的“硬杀伤”威胁。其主要有电磁攻击、兵力破坏和火力打击3种。 2.2无意失误 例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因而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3黑客攻击 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某些新的信息技术在大大方便使用者的同时,也为“黑客”的入侵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系统安全漏洞,令系统内部或外部人员可以轻易地对系统进行恶意入侵。比如,黑客可以使用一种称为“IP spoofing”的技术,假冒用户IP地址,从而进入内部IP 网络,对网页及内部数据库进行破坏性修改或进行反复的大量的查询操作,使服务器不堪重负直至瘫痪。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面临六大挑战

《瞭望》文章:当前我国安全生产面临六大挑战事故隐患不断增多。 其一,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随之增加。随着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生产过程日益复杂以及空间布局日趋集中,高危行业从业人数明显增多,重大危险源数量与危害程度也大幅增加。而我国安全生产总体基础较弱,安全生产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平均工业技术水平和安全科技装备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造成许多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不断增大。 其二,能源资源需求持续上扬,企业安全生产面临很大压力。巨大的能源资源需求不仅造成了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资源供应的紧张局面,而且对采矿、化工等能源资源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沉重压力,导致部分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随着开发过程的深入,许多矿井、油气田的开采条件不断恶化,产品加工难度逐渐增加,也给能源资源生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压力。由于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煤炭为主,因此煤矿企业面临的安全生产任务尤为艰巨。 其三,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相应增多。2008年,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55个,建制镇19234个,分别比1978年增加了462个和17061个。城镇化率升至45.68%,比1978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情况。另外,一些城镇建设盲目求大求快,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对安全因素考虑不足,也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工地坍塌、火灾等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不断增多。 保障压力不断增大。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安全生产保障要求大幅提高。我国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操作程序的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但对安全生产保障的要求也更高、更严了。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安全技能培训任务明显加重。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3亿人,在那些门槛较低、安全生产风险较大的行业中,农民工的比例更高,如建筑业中近80%的从业人员是农民工,在煤矿企业采掘一线则基本上都是农民工。但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技能水平相对较差、安全意识比较缺乏,因此对安全技能培训带来了很大压力。 所涉利益矛盾日益凸显。 其一,部分企业在追求市场利益上急功近利,忽视安全生产。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顾现有条件,一味加大生产强度,导致企业职工身心疲惫、安全隐患陡增;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随意减少安全生产投入,也不及时开展职工安全培训教育;还有少数企业顶风作案,故意违法违规生产,并想尽办法逃避安全生产检查。这些现象在中小企业中尤为突出,造成中小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国有大型企业。 其二,一些地区以实现经济增长为最高目标,轻视安全生产。在市场化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受“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及以GDP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导向影响,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将安全生产置于边缘和次要位置;有的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认为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不仅会挤占生产经营资金、影响扩大再生产,而且又不能立竿见影地得到经济效益上的回报,因此以资金紧张为由,不愿意增加安全生产投入;有的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则认为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或查处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会导致财

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威胁网络安全则主要来自人为的无意失误、人为的恶意功击和网络软件系统的漏洞以及“后门”三个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如下: (一)网络自身的威胁 1.应用系统和软件安全漏洞。web服务器和浏览器难以保障安全,最初人们引入程序目的是让主页活起来,然而很多人在编程序时对软件包并不十分了解,多数人不是新编程序,而是对程序加以适当的修改,这样一来,很多程序就难免具有相同安全漏洞。且每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因此始终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就有可能成为功击对象。 2.安全策略。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那么它根本不起作用。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其他人员滥用。网络入侵的目的主要是取得使用系统的存储权限、写权限以及访问其他存储内容的权限,或者是作为进一步进入其他系统的跳板,或者恶意破坏这个系统,使其毁坏而丧失服务能力。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3.后门和木马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后门是指软、硬件

制作者为了进行非授权访问而在程序中故意设置的访问口令,但也由于后门的存大,对处于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木马是一类特殊的后门程序,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如果一台电脑被安装了木马服务器程序,那么黑客就可以使用木马控制器程序进入这台电脑,通过命令服务器程序达到控制电脑目的。 (二)网络攻击的威胁 1.病毒。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它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如: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和潜伏性等等,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以及和黑客技术相结合等。 2黑客。黑客通常是程序设计人员,他们掌握着有关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高级知识,并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三)安全意识淡薄。目前,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认知盲区和制约因素。网络是新生事物,许多人一接触就忙着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无暇顾及,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对网络信息不安全的事实认识不足。与此同时,网络经营者和机构用户注重的是网络效应,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中国周边的形势相当复杂,目前来看我国基本上是稳定了我国的边境。近年来出现的东突组织事件、南海问题、萨德系统事件等反应出我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并不乐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并对中国安全形势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当前中国安全安全形势局势 周边安全形势是指周边国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条件和因素。周边安全形势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边国家与本国的利益矛盾、对本国的政策企图、与本国密切相关的军事力量及其部署等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情况和因素。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我们需要分析出这些挑战并且自觉迎接挑战。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1.邻国众多,强邻环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并且还多为军事强国。一个国家邻国多少和强弱对其安全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邻国多现实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就多,强邻多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安全挑战就大。2.战略区位重要,大国利益交汇。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西岸,地处东亚的中心位置。3.多样性突出,热点矛盾集中。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等聚集在我国周围。当今世界五大热点地区:中东波斯湾、中亚、南亚次大陆、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几乎都在中国周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极为复杂。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稳定,但是仍旧存在着各种现实的挑战和潜在的危机。1是美国视中国为主要的潜在竞争对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美国遏制、敌视的对象。2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3.台湾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是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今年5月6日早晨,出现了台湾海巡队扣大陆渔船并且发出子弹导致两位渔民受伤这么一件事,可以看出“台独”问题依然严峻。4.我国海洋权益遭遇严峻复杂的挑战。我国有着辽阔的海洋国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领海面积22.8万千米,并且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30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疆域既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又使我们维护国家主权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与周边邻国在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矛盾非常突出。南沙群岛是我国巨大的资源宝库之一,人称第二个波斯湾,并且它的战略位置也非常重要。而南海的周边国家却陆续侵占南沙群岛,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5.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对我国的威胁增大。我国毗邻恐怖活动的“重灾区”,与恐怖事件多发、恐怖势力聚集的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为邻,处于国际恐怖势力猖獗的高危弧形地带。近年来,境内的恐怖势力与境外的恐怖势力遥相呼应,暴力化趋势日益增强。2008年的时候西藏的“3.14”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的“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还有2014年在我国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这些恐怖案件给我们造成了重大的生命与安全的损失。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会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时有显现,对我国的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1.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的地方,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的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的外交中仍然有充分的回旋空间。2.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因岛屿问题引发的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演变为大规模组装冲突的可能性却不大。3.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 周边国家与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也是发挥国际作用的主

(完整版)网络安全简答题

《网络安全技术》考试题库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分为哪几类?从人的角度,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2分)。从人的因素考虑,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包括:(1)人为的无意失误。(1分) (2)人为的恶意攻击。一种是主动攻击,另一种是被动攻击。(1分) (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1分) 2.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网络攻击:网络扫描、监听、入侵、后门、隐身; 网络防御: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 4.分析TCP/IP协议,说明各层可能受到的威胁及防御方法。 答:网络层:IP欺骗欺骗攻击,保护措施:防火墙过滤、打补丁;传输层:应用层:邮件炸弹、病毒、木马等,防御方法:认证、病毒扫描、安全教育等。6.请分析网络安全的层次体系。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四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7.请分析信息安全的层次体系。 答: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安全的密码算法,安全协议,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以及应用安全。 10.请说明“冰河”木马的工作方式。 答:病毒通过修改系统注册表,通过执行文本文件的双击打开操作,驻留病毒程序,伺机实现远端控制目的。 【应用题】 1.简述防范远程攻击的技术措施。 答:防范远程攻击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等。(2分) (1)防火墙技术。用来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非授权人员的骚扰和黑客的入侵。(1分) (2)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已经成为所有通信安全的基石。(1分) (3)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防范远程攻击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对潜在的入侵动作做出记录,并且能够预测攻击的后果。(1分) 2.防范远程攻击的管理措施有那些? 答:防范远程攻击的管理措施: (1) 使用系统最高的安全级别。高安全等级的系统是防范远程攻击的首选。(2分) (2) 加强内部管理。为对付内部产生的黑客行为,要在安全管理方面采取措施。(2分) (3) 修补系统的漏洞。任何系统都是有漏洞的,应当及时堵上已知的漏洞并及时发现未知的漏洞。(1分) 3.简述远程攻击的主要手段。 答:远程攻击的手段主要有: (1)缓冲区溢出攻击。(1分) (2)口令破解。又称口令攻击,口令是网络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1分) (3)网络侦听。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接口处截获网上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数据。(1分) (4)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简单的破坏性攻击。(1分) (5)欺骗攻击。(1分) 4. 简述端口扫描技术的原理。 答:端口扫描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探测数据包,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1分)。通过分析响应来判断服务端口是打开还是关闭,就可以得知端口提供的服务或信息(1分)。端口扫描也可以通过捕获本地主机或服务器的注入/流出IP数据包来监视本地主机运行情况(1分)。端口扫描只能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我们发现目标主机的某些内在的弱点,而不会提供进入一个系统的详细步骤。 (2分) 5.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是什么? 答:缓冲区溢出攻击指的是一种系统攻击的手段,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他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3分) 缓冲区溢出攻击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使某个特殊程序的缓冲区溢出转而执行一个Shell,通过Shell的权限可以执行高级的命令。如果这个特殊程序具有System 权限,攻击成功者就能获得一个具有Shell权限的Shell,就可以对系统为所欲为了。(2分) 7.简述暴力攻击的原理。 答:使用穷举法破译密码等信息的一种方法,如:字典攻击、破解操作系统密码、破解邮箱密码、破解软件密码等。 9.简述缓冲区溢出的攻击原理。 答:当目标系统收到了超过其可接收的最大信息量时,会发生缓冲区溢出。易造成目标系统的程序修改,由此产生系统后门。 10.简述拒绝服务的种类和原理。 答:拒绝服务攻击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通过耗用有限计算机资源,使得目标主机无法提供正常网络服务。 11.简述DDoS的特点及常用攻击手段。 答:攻击计算机控制着多台主机,对目标主机实施攻击,大量瞬时网络流量阻塞网络,使得目标主机瘫痪。12.留后门的原则是什么? 答:原则就是让管理员看不到有任何特别的地方。13.列举后门的三种程序,并阐述其原理和防御方法。 答:1)远程开启TELNET服务(RTCS.VBE)工具软)件,防御方法:注意对开启服务的监护;2)建立WEB和TELNET服务(WNC.EXE),防御方法:注意对开启服务的监护;3)让禁用的GUEST用户具有管理权限(PSU.EXE 修改注册表),防御方法:监护系统注册表。 14.简述木马由来及木马和后门的差异。 答:木马是一种可以驻留在对方服务器系统中的程序(服务器端、客户端),其功能是通过客户端控制驻留在对方服务器中的服务器端。木马功能较强,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后门功能单一,只提供登录使用。 16.简述两种通过UNICODE漏洞,进行攻击的方式。

运营商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与应对之道

这个题目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时间有限,我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不管是运营商也好还是电信行业也好,我们在做信息安全的时间里,尤其是在做管理的时间里的一些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下。没有那么深奥,如果让我谈网络安全的条件,包括我们的应对策略,半个小时实在是太具有挑战性了。第一是时间太挑战,第二是对我个人的知识非常挑战,我看不到那么全面的图画。 因为我是在DA V工作的,它最直接的来说,在信息安全方面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的这个业务。它有一个中文名字,它有几个主要的行业,一个就是造船的行业,另外一个就是能源行业,再一个就是我们一般性的工业行业。主要是业务,因为它主要的业务都是在做第三方的验证和评估,所谓风险管理这样的业务。一般性的工业也就是覆盖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主要是在运营这个风险层面上做很多业务。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业务层面,尤其是我工作的这个环。第一是管理体系方面的验证,因为现在出了很多标准,第二是做环境和能源方面的管理,因为大家都知道气候变化方面的话题已经变成很多行业一个很大的风险。前两年我还没有感觉到在任何一个场合,包括电信行业和跟IT有关的行业说气候的变化是他们很大的风险。目前为止,实际上能源这个气候变化,我们已经都在讲绿色IT,所以气候变化对它们也是影响很大的。另外我们也在做企业责任和区域发展报告的验证,还有一个就是企业的风险管理。 现在我们要讲的一个话题就是信息IT风险管理这个领域里面的。我们的业务能覆盖到的,我个人很荣幸很早接触到这个信息安全管理的行业。我基本上是2000年接触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应该从哪些方面管理这样一些话题?在这个行业也有8年了,到现在为止,也是中国第一个被认可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会员,但是第一个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是接触到的客户体系比较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经验,今天的话题主要是两个:第一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到底是什么?但是这个挑战是什么不用我特别地强调,因为大家每天都感受到客户对你的挑战和客户的要求对你的挑战,法律环境对你的挑战,自身的网络条件对你的挑战,自身的管理对你的挑战,所以大家每天都遇到这样的状况。我只是跟大家分享我在外面看的时候的看法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就是怎么去基于这个风险管理的方法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从大的一个宏观的图画上来看怎么解决这个挑战?主要还是想分享一下我们在做验证的时候看到的一个体系,大家的心得是怎样的?因为实际上讲的那些理论都很容易,讲怎么去应对这个挑战说起来很宏观很大,但是实际上真的做起来的时候是靠大家一点一滴做起来的,那些经验的分享比较重要。 从宏观大的环境上来讲,我们的IT电信行业实际上是在大的环境下面的。从大的来讲,因为一体化的经济,全球对风险的容忍,大家对风险的容忍就越来越小了。因为某一个区域引起的风险,引起的一个事件,就会造成全球性大的事件和停顿。所以风险环境容忍度越来越低,整个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个要求同时会落到IT的风险上面,因为全球对于IT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所以你出现的任何风险就会引起整体上大的事件和大的停顿,同时对风险的容忍的程度也降临到我们身上,对我们产生的风险,对我们IT环境产生的风险,容忍程度也越来越低。另外一个为什么容忍度越来越低,因为IT它现在面临的挑战和现状,因为整个业务全都依赖在上面,不要说我们的电信运营商,我们电信运营商是完全依赖我们的IT环境来运营的,但是你要想到别的公司的业务,比如我们举个例子汽车行业,它的基础架构这个设施包括它的设计,它的制造也完全是依赖于IT的技术。传统的制造业现在也全都依赖于IT来运营了,因此大家对IT 环境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的时候,对电信的依赖程度就会非常高。我上周刚刚去审核过的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企业“巨人网络”,是完全依赖于网络环境来运营的一个公司。因为他是做IT的运维管理,那它里面最大的挑战我只看到一个。因为它整个的体系运营的时间不是太长,我说我看你的SLA怎么样?然后符合这个要求的状况怎么样?他说你可以看,每个月也定的也很细,然后每个月都去衡量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SLA的要求怎么样?每个月的报告你都可以看,但是看过之后让我很惊奇地发现了一点,基本上每次达不到SLA的要求的时候,都是因为外部的网络的环境控制不了,外部的中断和波动它都控制不了,造成了它跟内部的一个客户签的SLA的时间上就符合不了。 所以大家知道自己的挑战是什么?因为你所有依赖于网络运营的客户对你是有要求的,而且对你要求越来越高,外部的环境,还有一个就是大家不可忽视的法律环境。我们电信的运营商这些年在国际欢迎上,上市的越来越多,纳斯达克也好,美国证券交易所,香港股权上市越来越多,包括国内的股市,大家知道7月份的时候,财政部联合其他部委发布的我们号称中国的萨班斯法案,这个法律的环境对我们内部的控制要求越来越严,那无非内部控制将来IT控制和IT 稳定性的安全性,都要控制到一个很大的方面。所以法律法规这个环境包括我们电信的条例对内容的安全都是有要求的。因此我们具体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挑战,除了我刚才讲的外部的法律环境,还有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外回来看我们自己,在我们的网络环境里,我想都是直接面对的一些挑战和技术方面的挑战,和你网络最基础设施的一个挑战,还有你来管

形势与政策论文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一、国际环境及我国周边安全现状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2003年10月,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建成了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我国与东盟发达的6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零关税,与其他几个国家之间将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统一取消关税,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统一市场、实现“经济无国界”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前景广阔,东北亚地区六国集聚的人力资源优势,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的资源优势以及日本、韩国的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国都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潜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摆脱大国的压制和其他区域集团的牵制,更好地平衡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 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浅谈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浅谈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Eunice 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文化精神生活方面不受外来文化的干扰、控制或同化,从而保持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民族性以及本国意识形态的自主性。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安全。 在全球化时代,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给国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国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态势,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正遭受严重冲击。因而,分析探寻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1.西方大国强势文化的侵袭 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没有“终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将“和平演变”的矛头直指中国。它们主要通过媒体网络、文化贸易、学术交流、电影电视等手段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美化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宣扬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鼓吹“多元化”、“议会制”、“淡化意识形态”,诋毁和批判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妄图使中国转向资本主义道路,对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形成强大的冲击。 2.民族传统文化深陷困境

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灿烂文化,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正面临弱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被“美化”、“韩化”,他们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而却日益淡化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文化意蕴深厚的传统节日。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被掠夺的困境。在2005年,端午节被韩国公司抢注,引起国民的极大震惊和愤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因子正遭受集体失忆。对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想方设法抵御外来文化入侵,对传统文化进行提前、全面的保护。 3.文化交流与传播面临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令国人十分尴尬的则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持续低迷。例如2008年,我国图书、报纸、期刊类出口3487.25万美元,进口却达到24061.4万美元。文化交流总体上的“逆差”,使外国人不能从文化传播中了解当代中国,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大打折扣。而在文化传播上,西方发达国家凭借互联网等媒体的文化影响力,以一种更隐秘、更巧妙、而且不易被识破的隐性文化渗透,加强对中国的宣传攻势。这种在文化传播和信息发布上存在的西强我弱态势,短期内还难以改变。 二、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主要对策 1.强化文化安全意识。文化既有共享的一面,又有斗争的一面。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相互交流、冲突、渗透及融合,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国际文化发展图景,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

大学形势政策课论文-如何看待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如何看待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摘要: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对于我国来说不仅仅是难题,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为货架将来的发展铺平一条绿色的国际通道。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喜忧参半 一.目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情况分析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朝鲜半岛风云突变 朝鲜半岛风云突变,对东北亚安全形势影响甚大,也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由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所诱发的紧张局势,尽管不是这一地区首次出现的问题,但此次危机对抗性强,造成的连锁反应超过以往。危机双方在失去耐心的情况下,彼此互不示弱,尤其是在拥有核武器和导弹武器方面,都提出了相应诉求,“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朝鲜半岛无论是否会爆发新的战争,双方的对抗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即便重启“六方会谈”,要解决的难题将会更多。中国面对这种极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处于左右为难境地。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将面临是否参战问题,此举势必牵动全局。如果回到谈判桌前,中国的外交斡旋难度极大,前景也难以预料。所以说,东北亚方向将可能成为中国今后最大的安全隐患,也必将成为稳定周边的当务之急。 2、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而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 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 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3、中印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相互信任,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不确定因素,加之印巴纷争尚未根本消除,中国西南边陲不可掉以轻心。 近年来,中印关系明显改善,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近年来在边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印度现在不仅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而且在海空军力量上也丝毫不逊于中国,其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决不能小觑。西南边陲过去曾一度是中国维护

网络空间安全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空间安全的挑战和机遇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吴建平院士:网络空间安全的挑战和机遇 从互联网到网络空间 二十世纪后期有两项最重大的战略工程,由美国人发起并且实施的,全球都因此受惠,一个是星球大战计划,另一个,就是互联网计划,互联网逐步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互联网的核心是它的体系结构,网络层承上启下,保证全网通达,是体系结构的核心。互联网之所以打败其他的网络体系机构,形成独树一帜的体系结构,最重要的是在网络层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无连接数据交换技术,可以包容几乎所有的通信和网络技术,所有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可以为它所用。第二,对上层的由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应用,才使得互联网有今天的繁荣。 当然,互联网在发展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它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互联网在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其中可扩展性、安全性、高性能、移动性、实时性,是互联网要分别解决的具体问题。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在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当中越来越重要,虽然不断地优化不断地解决各类问题,然而,直至今天仍有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互联网安全研究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第一,建设大规模的示范工程,由示范工程来验证和实验新技术的正确性。新技术经过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验证以后,才能进入现网;第二,网络的核心装备。互联网的交换路由设备,不断超越摩尔定律,超大容量的路由系统将进一步为IP网络的演进加速;第三,路由控制。互联网最大的难题是它要满足所有需求,现在的互联网是为了达到平衡的一个产物,并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互联互通,这就是梅特卡夫法则,只有形成规模才有价值。 以上三个方面是研究互联网和互联网安全,或者说网络空间的一个核心内容。 网络空间的出现和基本内涵 网络空间是怎么产生的1991年9月号《科学美国人》出版《通信、计算机和网络》专刊,第一次出现“网络空间Cyberspace”,什么是Cyberspace(网络空间)美国国家安全54号总统令和国土安全23号总统令对Cyberspace的定义是:“连接各种信息技术的网络,包括互联网、各种电信网、各种计算机系统,及各类关键工业中的各种嵌入式处理器和控制器。在使用该术语时还应该涉及虚拟信息环境,以及人和人间的相互影响。”关于Cyberspace的基础设施,是非常大的范围。底层为Cyber Infrastructure,即基础设施,包括了现在的互联网,也包括控制系统,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各种服务。在此之上,是物理的Infrastructure,包括光纤通信,各种通信技术以及上层各种各样的应用技术。 在这个架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是网络空间重要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本身是计算机科学发展起来的,就是用计算机联网形成的,所以互联网计算机是Cyberspace最基本的元素。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又向高层发展。 最近两年提出的“互联网+”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有金融、有能源、有工业等等,“互联网+”才是互联网向网络空间扩展最重要的一个动作。在政府工作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