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的逻辑思路及体系框架
景观规划设计的思维与分类

景观规划设计的思维与分类一、景观规划的设计思维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不断完善的过程,设计者应先进行基地调研,熟悉场地的视觉环境与文化环境,然后对与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最后拿出合理的方案,完成设计。
这种先调研、再分析、最后综合的设计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设计场地实地调研分析、构思立意、功能图解、推敲形式、空间设计,其中更注重对后四个方面要点的掌握。
(一)构想理念构想理念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灵魂,是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如果没有构想理念的指导,后期的设计工作往往就是徒劳。
设计的构思立意来源于对场地的分析、历史发展文脉的研究、解决社会矛盾以及大众思想启迪等多方面,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抽象的哲学性理念,另一个是具象的功能性理念。
1.抽象的哲学性理念哲学理念是通过设计表达场所的本质特征、根本宗旨和潜在特点。
这种立意赋予场所特有的精神,使景观规划设计具有超出美学和功能之外的特殊意义。
如果设计植根于一个强有力的哲学理念,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使人们在经历、体验这样一个景观空间后,能感受到景观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人的共鸣。
设计师需要发现并且揭示这种精神的特征,进而明确空间如何使用,并巧妙地把它融入有目的地使用和特定的设计形式中。
抽象的哲学性理念来源于许多方面,如受哲学思想影响的东方园林,运用景观艺术营造出诗画般的意境空间;受现代艺术影响的景观规划设计,直接从绘画中借鉴灵感来源,用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手法来表现景观空间的特质;还有的从历史文脉入手,创造出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作品等。
(1)从历史文脉中获取灵感人类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文明。
文化的美积淀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和审美价值,它包含了人类对生活理想的追求和美好向往。
如今的世界高速发展,各国家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造成了民族文化的缺失,在巴黎、纽约、北京看到的现代建筑和景观都是非常相似的,毫无城市特色可言。
5美学原则之景观空间序列

自松风亭透过小飞虹看香洲,前者为近景,后者为远景。 自香洲透过小飞虹看松风亭,原来作为近景的松风亭则变为远景。
小飞虹
渗透
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渗透暗示空间的流动
被分隔的空间本来处于静 止的状态,但一旦经过连通 后,随着相互之间的渗透, 若似各自都延伸到对方中去 了,便打破了原先的静止状 态,而产生一种流动的感觉 。
3 景观空间序列
序列可以定义为一系列连续的感 知。只有当我们体验的时候,序列才是 有意义的,所有的体验都成为序列。
景观是空间艺术,比画面的构成 要复杂得多,它不仅要考虑到从某 些固定的点(景)上来看可否获得 良好的静观效果,而且还必须考虑 到活动于其内的人,从行进的过程 中能否把个别的景连贯成为完整的 空间序列,进而获得良好的动观效 果。
→→收缩→→结景→→尾景。
2、二段式:序景→→起景→→转折→→高潮(结景→→尾景)
导游路线一般宜 曲不宜直,曲的路线 比直的路线富于感染 力。
在较小的园林绿 地中,一条导游线路 即可解决问题。一般 可为环形,避免重复, 但要注意小中见大, 路线宜迂回占边,即 向外围靠、拉长线路。 为视点较高 景物多开展在视点 的下方。如观者的 视线水平向前,下 面景物便不能映入 60°的视阈内,因 此必须低头俯视, 中视线与地平线相 交,因而垂直地面 的线组产生向下的 消失感,景物愈低 就显得愈小。
风景视线与导游线
观赏点与景点间的视线称为风景视线。好的景 点必须选择好观赏点的位置和视距。风景视线 的布置原则主要在“隐、显”二字上下工夫。 一般是小园宜隐,大园宜显,小景宜隐,大景 宜显,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隐显并用。
生态、柔软、放下
观赏与洗礼 陈列
景观设计的语言学分析方法DOC

黄老师:您的文章已初步编辑完毕,现发给您校对补充。
注意文中蓝色部分,将您的修改也以某种颜色标示.摘要请补充至200字.我刊文章一般6000字,因此请您略作压缩.图片需单以jpg格式提供。
精度不低于300dpi,10cm。
参考文献与脚注的符号您未作区分?脚注用①,参考文献用[1],都需在文中注出,而脚注多用于一些解释或非正式出版物,正式文献请用参考文献。
现在名称不统一,但我刊更常用风景园林,因此对您文中用此进行了修改,如有异议,请提出。
文章中似乎有些繁体字,我怕有看漏的,希望您能再仔细核实一遍。
发稿在即,请尽快返回。
中国园林编辑部景观设计的语言学分析方法A Linguistic Analytic Approach toLandscapeDesign黄瓴摘要:论文阐明景观设计的双重语言特性,应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掌握景观设计的语汇、语法和篇章结构及其原理,并据此对景观设计方案进行构思、评价和推敲,指出了景观设计语言从逻辑学范式到现象学范式的转换,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学和执业实践水平。
通过例举当前景观设计中的通病,指出应用语言学分析手段加以克服的途径。
在国际视角下把握景观设计语言概念并不断发展这种语言,将有效地推动城乡景观设计的成熟和创新。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语言学;计算机综合症;语汇;语法Abstract Based on double linguistic characterof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oflinguistic analyticapproach to master its vocabulary, grammar andcontext principles andusing it to concept,assess and elaborate adesign project will help greatlytoenhance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and practice. Exemplifying some project s with defectsin recent landscape design, this paper showsthe way to eliminatethem. With an international view angle, to grasp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design language and to develop itcontinuously will promote effectively the process of maturation and creationoflandscape design forour urbanand ruralareas。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教材目录框架(王云才编著)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一章生态规划的发展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一、景观的生态学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三、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四、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深度应用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三、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领域第三节国外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前期发展及代表人物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及代表人物第四节中国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摸索与发展阶段二、研究实践与深度应用阶段第二章生态规划理论基础第一节生态规划设计的概念内涵与意义一、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二、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三、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一、景观生态学理论二、人文生态学理论三、景观的语言第三节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与核心一、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第四节景观生态化设计与生态设计语言一、生态设计的发展与困惑二、生态设计语言的缺失三、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比较四、生态设计的语言构成第三章生态调查与景观生态分析第一节生态调查一、生物物理环境调查二、生态系统特征调查三、社会产业调查第二节景观生态分析体系一、景观生态分析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三、景观生态过程分析四、景观生态演化分析第四章景观生态评价第一节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一、景观生态评价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评价理论基础三、景观生态评价的七度体系第二节景观相容度评价一、景观相容度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相容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北京市郊区开放空间的典型剖面四、北京西部郊区开放空间景观相容性评价五、基于相容性评价的都市郊区景观生态规划第三节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一、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三、巩乃斯河流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征四、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五、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第四节景观敏感性评价一、景观敏感度的概念与内涵二、景观敏感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及区域特征四、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五、基于敏感度的遗址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第五节景观连接度评价一、连接度与连通性二、景观生态网络连接的典型范式三、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体系四、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五、连接度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第五章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内涵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二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分析方法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过程分析第三节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一、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二、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第四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一、城市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二、商业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四、江南生态园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第七章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第一节生态城市特征与城市生态内涵一、生态城市内涵与特征二、生态城市形态的多元化第二节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一、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二、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创新第三节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城市景观演变及特点二、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第四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与目标二、城市——区域生态格局规划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大型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规划第五节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与规划管理一、研究背景与方法二、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格局三、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机理四、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控制与规划管理第六章区域景观生态体系规划第一节区域景观与区域景观空间构成一、区域景观规划概念与内涵二、区域景观生态空间构成第二节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体系一、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二、区域景观生态演变第三节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一、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二、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第四节区域景观保护与景观生态体系规划一、区域景观保护重点二、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第五节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与整体保护一、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及存在问题二、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整体性保护机制三、昆山千灯——张浦区域景观传统性特征四、昆山千灯——张浦区域网格格局与整体性保护第八章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第一节乡村景观与景观生态特征一、乡村与乡村景观二、乡村景观生态特征第二节乡村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乡村景观要素二、乡村景观类型三、乡村景观的区域组合第三节乡村景观生态规划一、土地利用与农业景观规划二、乡村人居环境与聚落规划三、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与规划第四节诸暨市直埠镇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一、区域特征与社会调查二、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其破碎化现象三、乡村文化景观空间破碎化演变过程四、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第九章格局——过程——界面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自然格局的整体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格局的内涵二、景观格局的规划设计三、自然格局整体性规划设计第二节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一、自然过程的内涵二、景观过程的判定三、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第三节自然界面的延伸性规划设计一、自然界面的内涵二、大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三、中小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第十章物种——通道——生境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物种的多样性规划设计一、物种多样性的定义二、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三、物种多样性的规划设计第二节生物通道的连续性规划设计一、生物通道的内涵及类型二、生物通道的宽度设计三、生物通道连续性规划设计第三节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一、生境与生境破碎化二、生境识别与原生性特征三、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第十一章扰动——足迹——健康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扰动与干扰二、干扰的生态效应三、景观干扰的有限性作用机制四、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第二节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一、生态足迹的内涵与模型二、生态足迹度量的指标体系三、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第三节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一、生态健康性的内涵二、景观生态健康性的特征及评价三、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第十二章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方法一、数据获取二、评价方法第三节鼓浪屿“世界音乐岛”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一、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核心矛盾二、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
ben-rafael语言景观的四条构建原则

ben-rafael语言景观的四条构建原则语言景观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语言使用和语言表达所呈现出的视觉和声音效果。
它不仅包括语言的文字形式,还包括声音的韵律、语调和语音,以及语言的情感、意义和象征。
在语言景观中,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和语音感知和思考社会和文化,从而形成对特定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种意义上,语言景观是人们对社会和文化的一种表达和体验方式,也是人们对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现代社会,语言景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还对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语言景观的构建原则是指在创造和塑造语言景观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景观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景观的构建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以色列作家Ben Rafael提出的语言景观的四条构建原则,探讨这些原则对语言景观构建和应用的重要意义。
第一条原则是语言景观的多样性。
不同社会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言景观,这种多样性是语言景观的基本特征。
在创造和塑造语言景观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和体现不同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标准化和统一化。
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社会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有利于形成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语言景观。
第二条原则是语言景观的生态性。
语言景观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创造和塑造语言景观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避免片面和单向的干预和改变。
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和促进语言景观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实现语言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
第三条原则是语言景观的包容性。
语言景观不仅包括正式和标准的语言使用和语言表达,还包括非正式和非标准的语言使用和语言表达。
在创造和塑造语言景观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包容和体现各种不同形式和样式的语言使用和语言表达,避免狭隘和排他的态度和做法。
画论景观语言

第18章论景 第19
第22章动静观 第23章比兴观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画论景观语言》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画论景观语言》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画论景观语言》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第1章空间论 第2章宾主呼应论
第3章虚实论 第4章阴阳向背论
第6章疏密论
第5章显隐旷奥论
第7章形势论
01
第8章曲折 论
02
第9章开合 收放论
03
第10章高 低错落论
04
第11章中 心轮廓论
06
第13章章 法宜忌论
05
第12章俯 仰顾盼论
第14章时辰观
第15章四时观: 春夏秋冬
第16章文人园与俗人 园
画论景观语言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景观
文人园
章法
园林
时间
第章
形态
语言
画论
语言 空间
宾主
画论
语言
背论
俗人园
文人园
山水
旷奥论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画论讨论的是在平面上操作景物,造园理论则研究在地面上操作景物,两者同样都属于造型艺术理论。绘画 理论与造园理论的沟通、借鉴,使文人画和文人园高度融合。《画论·景观·语言》上篇讲述空间与形态操作, 中篇讲述时间景观操作,下篇讲述园景操作。在空间与形态操作中,既有空间留白基本概念,也有宾主呼应、虚 实、阴阳表里、显隐明晦、疏密聚散、形与势、转折曲折、纵横开合、高低起伏、中心轮廓、俯仰顾盼和法度宜 忌。在时间景观操作中,既有一日的晨昏早晚景观,也有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景观。在园景操作中,从风景和园 林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文人园与俗人园的差异,提出了行旅游览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对景和园的定义进行了全 面阐述,进而对山水、天地和园林内要素进行释名。在景观操作上,对动静操作、比兴设计进行了重点分析。本 书作者把画论中与景观有关系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较系统地保存了画论景观语言的原真性,以供读者进一步 研究。本书可供风景园林研究人员,风景园林教师学生及规划设计施工人员,历史文化专业师生、绘画人员参考 使用。
语言景观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困境-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语言景观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困境-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引言在过去十几年中,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成为社会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符号学、应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也日益引起重视。
语言景观研究关注公共空间和场所中的语言使用问题,不仅考察现实环境中语言使用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探究语言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政策取向、权势、身份等问题。
据粗略统计,自1997年至今,国际规模的语言景观专题研讨会已举办过五届,以语言景观为主题发表的论著达十部以上,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则不下百篇。
由于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和方式新颖而独特,Gorter(2006)将其看作是研究多语现象(multilingualism)的新路径,Spolsky(2009)认为语言景观研究是考察一个城市社会语言生态的好方法。
世界各地的语言景观研究发展势头迅猛,相比之下,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则关注不够。
那么,语言景观研究指的是什么?语言景观应如何研究?有哪些理论视角?研究中面临怎样的挑战?本文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我们首先介绍语言景观研究的背景,包括其概念界定、功能、研究内容等,接着阐述语言景观研究的方法,然后探讨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之后提出语言景观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认为,了解这些方面对我国的语言景观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语言景观的概念、功能及研究内容2.1 语言景观的界定现实环境中用以陈列展示语言文字的物质载体称作语言标牌(linguisticsigns),如路牌、街牌、广告牌、警示牌、店铺招牌等。
在社会语言学中,对公共语言标牌上语言使用的研究称作语言景观研究。
Landry Bourhis(1997:25)最先提出并使用语言景观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及方法资料重点

计
1.风景园林规划包含两个专业方向
▲ ·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
▲ ·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 大尺度——流域、风景区 ▲ 中尺度——城市、街道、庭院、花园
4.城市设计
▲ 4.1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
▲ 城市空间是由实体空间(建筑空间)和虚体空间(开敞空间)共同 组成的。城市空间质量的提高需要两者空间在质量上的共同提高来形 成。而景观规划设计学在城市领域更关注“开敞空间”的品质,因此 与城市设计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 由于城市设计更强调公共利益和福祉,因此城市设计的重点往往是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广场、街道、滨水区域等),因此和景观规划设 计关系十分密切。而广义地来看,公园和其他各类绿地设计也是城市 设计的组成部分。
▲ 2.4.2景观生态学
▲ 景观结构:具体生态系统或存在“元素”之间的关系——主要 指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构形相关的能量、物 质、物种的分布。
▲ 景观功能:指空间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物质、能量、物种 在生态系统间的流动。
▲ 景观动态:生态镶嵌体的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 景观生态学的一些重要的基本应用原则
建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实体和虚体的联系应取得良好的平衡关系。当 设计一个物体时,不仅要考虑它如何构成“图”,也要评估它的 “底”。
▲ 4.2.2联系理论(Linkage Theory) ▲ 联系理论强调在城市环境中的视觉和功能的联系,以及该环境中次
序的建立。这些联系可以用街道、人行通道、线状开放空间和其他连 接要素组成。该途径应用于城市设计是在于组织联系体系,或建立组 成空间次序结构的网络。和图底关系相比,联系理论强调城市的循环 图解,而不是城市的空间图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景观 与人 文生 态系 统 的设 计 ,以及整 体 人 仪创 造 一个结 构 ,为稳 定 的 、生 长 的 以及 意
王 云才 , 1 9 6 7年 生 /男 / 陕西人 / 博 士 /同 济大 学 建 筑 与 城 市 规 划 学 院 景 观 学 系 副 主 任 、 教 授 、 博 士 生 导 师 /同 济
域之 一 1 2 1 。西方生 态规 划没 计的发展也仅仅 不 的思考T具 安妮 ・ 斯 派恩 教授 指 出景 观是 所有 生 物
到 百年 的 时 间,在学 科发 展 的历 史过 程 中 ,
, I 勺 所有 特征 ,景 观 的语 言 不 生 态规 划 设计 由偏重 于 自然 的设 计,走 向文 的 母 语,有 晤言 f
中图分类号
T U9 8 6
D OI 1 0 1 4 0 8 5 / j f i y l 2 0 1 7 0 4 0 0 8 9 1 0
收稿 日期 :2 01 7 — 0 3 — 1 1
修 回 日 期 :2 0 1 7 - 0 4 — 0 6
Th e L o g i c a l Th i n k i n g a n d Fr ame wo r k o f L a n d s c a p e Sp a c e P a t t er n L a n g u a g e
z a t i on a nd ch a r a cf er I z a i i 0n of De f ce pt i on i n t he
H u — I l i n  ̄ l — h a n o Ar e a ’ 。 ( N o . 5 1 2 7 8 3 4 6 )
景观的过程 。在此 逻辑思路的基础 上,图式语言研究提出 了不同于 “ 模式语言 ”和 “ 景观的语言 ”研 究的思路乖 ¨ 方法 ,建立 了图式话 言的概念模型 、图式语言体 系的构成框架、图式语 言构成 的内在逻辑 关系以及其地 方性与普适性于 实现景观地方性的传承与创新 , 有助于实现感知在景观空间塑造过程中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是探索景观学习和设计的新路径。
l引 言
1 . 1理论背景 :文化适应理论 的快速发展
文 生态 系统 的规 划设 计 ,推 动 了生 态规 划设 计学科 的长 足发展 ,其 中 “ 文化适应理论 ”
0 世纪后期生 态规 划没计的核心理论 1  ̄ " - 5 1 。 社会 生态 系统研 究 与 文化 景观 及人 文 成 为2 生 态规 划设 计成 为近 年 来发 展最 快 的学 科领 1 . 2思 考T具 : “ 景 观的语言 ”提供 了新
u ag e wa s de v e l o pe d wi t h a b as i c l o gi c t hi nk i ng s ma l l s p ac e t o l a r g e s pa c e a n d f r Om p ar t s t o Th e l a n ds c ap e s pa c e i c on s a r e ba s i c u ni t s f or
/研 究
论 景观 空 间 图式 语 言 的逻 辑 思 路 及 体 系框 架
王 云 才
W ANG Y n. c ai
~ 一 一 ~ ~ 一 一 ~ 一 一 ~ 一 ~ 一 ~ 一 一 ~ 一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3 一 f 5 3 0 ( 2 0 1 7 ) 0 4 — 0 0 8 9 — 1 0
摘要 : 图 式 语 言 是 建 立 在 景 观 空 问 结 构 性 和 解 构 性 的 前 提 下 , 以景 观 空 间单 位 作 为 景 观 组 成 与 结 构 、过 程 与 功 能 、感 知 与 表 意 的拈 本 组 织 单 元 ,将 景 观 空 间整 体 视 为 不 同尺 度 单 元 空 间 由 小 到 大 、 由 局 部 到 整体 的 尺 度 嵌 套 体 。 空 间 单 元 内在 的 生 成 过 程 与 机 理 是 指 在单 一 尺 度 内 的水 平 过 程 和 多个 尺 度 间 的 垂 直 过 程 以 及 空 间相 互 依 存 的 关 系 。景 观 规 划 设 计 的 空 间认 知 、 理 解 、 传 承 、 塑 造 与 创 新 是 依 照 空 间 生 成 过 程 与 机 理 , 由 单 一 或 简 单 的 空 问 单 元 逐 步 拼 接耦 合 、 复 合 嵌 套 形 成 的 整 体
b e r e c ogn i z e d,un de r s t o od,i n h er i t ed,s h ap ed an ds ca pe s p ac e c a n be de c on s t r u c t ed t o I e ar n
t h e s y s t e ma t i c al f r am e wo r k a n d i t s i n ne r l o gi c a l c h h as p r ov e d t h a t l an ds c a pe p at t e r n l a n gu ag e
关 键词 :风 景 园 林 ;景 观 空 间 :设 计 理论 :图 式 语 言 :空 间机 理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 “ 传 统 文化 景观 空 间 图式 语 言及 其 形成 机 理 — — 以 沪 宁 杭地 区 为 例 ” ( 编号 5 1 2 7 8 3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