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认识国际单位制。
2、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理解一些特殊的长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前知多少】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50 ;(2)教室门窗的高度大约是200 ;(3)、学校准备在元旦节举办一个文艺晚会,预计晚会时间为3 。
【知识解读】一、测量单位1、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2、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换算关系:nm m m mm mm cm cm dm dm m m km 333101,101,101,101,101,101======μμ3、时间单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换算关系:s ms ms s s h μ33101,101,60min 1min,601====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见刻度尺:钢尺、皮尺、卷尺等。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认:①认清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测量范围);③认清分度值。
(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3)放:①“正”,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要歪斜;②“贴”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③“齐”,零刻度线磨损的,应另选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应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值。
(4)“看”: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5)“读”:读数时,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记录测量结果应注明单位,一个正确的结果包括三个部分:精确数、估读数和单位。
3、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然后这些小物体的,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棉线法:以直代曲,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
0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2分)(2013•枣庄)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2.(2005•攀枝花)多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身高在()A.1.5m~1.7m之间B.15cm~17cm之间C.15mm~17mm之间D.150dm~170dm之间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应用题.分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10dm=100cm=1000mm;将选项中的长度折算成以m做单位,然后对照学生的身高,找出接近学生身高的选项就可.解答:解:初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1.5m以上;A选项中,1.5m~1.7m之间正好符合题意,故A正确;B选项中,根据长度间的换算关系1m=100cm;15cm~17cm之间即0.15m~0.17cm,不符合学生身高,故B错误;C选项中,根据长度间的换算关系1m=1000mm;15mm~17mm之间即0.015m~0.017cm,不符合学生身高,故C错误;D选项中,根据长度间的换算关系1m=10dm;150dm~170dm之间即15m~17cm,不符合学生身高,故D错误;故选A.3. 如图: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应用题.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A不正确.B、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选项B不正确.D、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D不正确.所以选项A、B、D的做法都不正确.故选C.4.下图是直尺和直角三角板配合测圆柱体直径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考点:刻度尺的使用;长度的测量.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尺辅助测量长度方法的操作.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线或某整刻线没对准桌面B、正确C、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D、这样测可能不是直径.故选B.5. 下面各事件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钟的是()A.人的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脉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次哈欠考点:时间的估测.专题:应用题.分析:在这些经历中,同学只要对一秒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就不难找到答案,如果实在搞不清,可以现场做一下小实验进行比较,然后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比心脏跳得快,约为0.4秒.B、心脏正常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秒.C、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需要3秒.D、人打一个阿欠,大约需要4--7秒.通过比较:B最接近一秒,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6.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D.以上说法都正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7. 在用皮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果拉尺的力用得太大,将皮尺拉得太长,则测量的结果()A.比真实值大B.比真实值小C.等于真实值D.无法确定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解答:解: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选B.“光脚长度”的单位是A.m B.cm C.nm D.mm答案:D。
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

像长度一样,时间也是我 们经常要测量的量。测量时 间也要先规定它的单位。
一、时间的测量
①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
铜壶滴漏
日晷
沙漏
一、时间的测量
②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一些工具。
石英钟
手表
机械停表
电子停表
03 机械停表
(1)实验室里常用测量时间的工 具——停表
回零健
①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_误__差___,这 个是__不__可__以___( “可以”或“不可以” )消除的。
②其中测量结果明显错误操作的是__丁____同学,这个是__可__以____(填 “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①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 异,是测量时客观存在且不可被消除的;
五、课堂练习
3. 上海到北京最快的高铁为G28次,4小时18分后到达 北京南站。
4h18min=__2_5_8____min=__1__.5_4_8_×__1_0_4___s
4h18min=240min+18min=258min = 258min × 60s =1.548×104s
五、课堂练习
4. 以下描述最接近1秒的是( A )
一张纸厚度
约 10-4 m
太阳半径
7×108 m
我国铁道标准轨距 1.435 m
银河系半径
7.6×1020 m
01
时间的测量
PART
一、时间的测量
①国际单位制中: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second),符号是s。
②常用单位: 小时(h)、分(min)等。
③单位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堂检测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A.18μm B.18mm
C.18cm D.18dm
2.某同学测出物体A的长度为1.25米,则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米B.1分米
C.1厘米D.1毫米
3.以下单位中不是时间单位的是()
A.秒B.分
C.天D.光年
4.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正常成年男子的鞋子长度约为42dm
B.携带新冠肺炎的飞沫直径约为7μm
C.小李身高1.72cm
D.物理课本宽度182m
5.两人同时去测某一物体的长度,其结果分别为7.30dm和0.728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相同
B.后面比前面的测量结果精确
C.这两个测量值中必有一个是错的
D.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不同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23.9mm、24.0mm、24.0mm,若以cm 为单位记录最终测量结果,应记为()。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观察__分__度__值__、 量程和零刻度线。(2)测量时要做到:①选择合适的刻 度尺;②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靠被测物体并 ___放__正___;③读数时视线要__与__尺__面__垂__直____;④要估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在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数字 后,还要正确记录其单位。
17.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81 cm=81 cm×10-2 m=0.81 m B.5.9 m=5.9×103=5 900 mm C.6 nm=6×103 μm D.5 mm=5×10-3 m=0.005 m
【解析】①数字不变,②乘进率,③单位变换,是单位 换算的方法。示例如下:
【答案】D
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
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点拨】应以题中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l=l1+l32+l3=2.35
cm+2.36 3
cm+2.36
(2)测量方案:_使__用__的__时__候__所__测__物__体__一__端__与__零__刻__度__线__对__齐__, _另__一__端__用__刻__度__尺__读__数__即__可__测__出__物__体__长__度__(合理即可)。
21.【中考•安徽】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
l=12.34
cm+12.36 3
cm+12.35
cm=
12.35 cm。测量数据“12.75 cm”是错误的,不能代入上式
中进行计算。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两课时)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重点难点】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课时】1课时【教具】学生自备透明刻度尺、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教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是参照物?在物理学中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二.新课引入我们打一生下来就开始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了,在大家还不懂事的时候,你们的父母就教大家认东西了,数数等。
事实上大家已经对周围的事物在进行比较了。
而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人类最早的测量就是数数,当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测量不能只停留在数数上。
下面看:1、观察两只铅笔。
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长短不一样。
长短比较2、问:大清早和中午比较感觉上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大清早凉,中午热。
这是冷热比较3、运动会上,我们说谁跑得快,也是一种比较。
在以上的这些比较中有一种基本的比较,就是长度的比较。
三.新课讲授1.测量的意义:出示红、蓝两根铅笔,用双面胶把它们固定在黑板上,让它们呈“T”形,让学生凭感觉说出哪根铅笔长?学生回答后,互换两铅笔的位置……学生惊讶的发现了,原先觉得较长的铅笔这时却“变得“较短。
最后,取下两铅笔并排对比,发现它们长度相同。
出示自制活动挂图如下:可以方便的把直线的实际情况与看到的结果对比的。
出示大面挂钟,让学生看着秒针感受一下1分钟的长度,然后闭眼估计1分钟的时间(全班同一时刻开始估时,认为一分钟到的就睁眼对照一下时钟,但不能出声)。
上述这些例子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感觉器官的判断并非总可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出的结论可靠吗?为了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
2.测量单位: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龙里县第四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2.2长度与时间测量精选练习含解析沪科版

2.2 长度与时间测量一.选择题1.(原创)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A.千米(km)B.米(m)C.分米(dm)D.纳米(nm)【答案】B【解析】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A、C、D都是常有单位,故选B2.(原创)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A.分(min)B.天C.小时(h)D.秒(s)【答案】D【解析】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故选D3.(原创)下列数据中测量的初中物理课本长度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项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错误;B项正确;C项单位错误,应该是cm;D项单位错误,应该是cm,不是m,故D 错误。
4.(原创)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A. 1.2m=1.2×100=120cmB. 7.5m=7.5m×100=750cmC. 9.3m=9.3×100cm=930cmD. 7.2m=7.2m×100cm=720cm【答案】C【解析】长度单位的换算公式是:待换算数及单位=原数去单位×(或÷)进率添最终单位=结果及单位,A、B、D均不符合,故选C项5.(原创)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65.55cm,你认为最可能是下列哪一个物体()A. 课桌的高度B. 自己的身高C. 物理课本的长度D. 铅笔的长度【答案】B【解析】A项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C项物理课本的长度在26cm左右,D项铅笔的长度在17出门左右,只有B项满足。
二.填空题6.(原创)请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1)某同学身高16.5__________ (2)水杯高1.8__________(3)一张纸的厚度为60__________ (4)教室门高200__________【答案】(1)dm (2)dm (3)µm (4)cm7.(原创)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被测量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答案】1mm 2.50【解析】这把不完整的刻度尺是厘米刻度尺,分度值是最小一格的读数为1mm,物体的起始刻度为4.00cm,末端刻度为6.50cm,相减为物体长度2.50cm,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践,学习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技能。
2.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分组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课件展示课题: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二. 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2.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3. 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 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三. 新课教学(一)测量单位教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
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课件展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 m ),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 s )。
教师:同学们,除了“米”这个单位,你们知道长度还有哪些单位?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教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 m 1 dm=10-1 m 1 cm=10﹣2 m1 mm=10﹣3 m 1 μm=10﹣6 m 1 nm=10﹣9 m课件展示反馈练习:1 μm= mm 18 km= m 130 nm= m10 dm= mm 2×102 cm=m 78 mm= m教师:时间除了“秒”这个单位,你们知道时间还有哪些单位?学生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序号:02
班级: 姓名:
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单位运算:1km = 1000m = 103m 1m = 10dm = 100cm = 1000mm
1mm = 103μm 1m = 109 nm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②使用时注意
(4)测量长度的方法:①一般方法: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
*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秒表:
①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 ____ ,大表盘的分度值是 ______ ;
②小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 ____ ,小表盘的分度值是 ______ 。
* 秒表的读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读数时,视线 ______ 刻度线,即视线与刻度尺面 _______ 。
所以正确的读数方法应该是 _________ 。
2.请试着读出下面的长度。
(1)物体A的长度为 _______ cm ;(2)物体B的长度为 _______ cm 。
3.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图中“秒表”的示数是 __________ 。
4.身边小资料:
(1)物理课本的长___ cm 和宽 ___ cm ;(2)你脉搏跳80次需时约 __ s 四、课后扩展: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05km = ____ m (2)5mm = _______ μm (3)7m = ______ nm (4)45 min = ____ h (5)5 h = _______ s (6)6min = _______ s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每层楼高约33 ______ ;(2)一张纸的厚度约78 ______ ;(3)课桌高度约70 ______ ;(4)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16.5 ______ ;3.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cm。
这五次测量记录中 _______ cm是错误的,该长度的值应为 _____ cm 。
4.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171.2 mm B. 1.712 dm C. 0.000172 km D. 17.12 m
5.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7.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都可能
8.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量出100页的厚度L
B.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 = L/100
D.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课后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