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通过对这个片段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
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关注点感受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五、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课前准备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精选4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精选4篇)临死前的严监生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塑造人物的习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设计理念: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守财奴的形象入木三分。
作者仅仅抓住严监生的几个动作,但也正是这种个性化的动作,将他爱财如命的卑微个性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作者刻画人物的成熟笔调,正是学生习作的一个绝佳蓝本。
“取法其上,得法其中;取法其中,得法其下。
”秉着这样的观念,我想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落在学习作家写作的技巧上,让学生在读悟中掌握描写人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人物身份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位家喻户晓的,在世界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人物——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谁会读这个名字?师随机正音并简介“监生”。
(严监生,注意“监”读四声,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2、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特别是他临死前的那一幕,奠定了小说《儒林外史》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板书补充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的导语。
二根据提纲,自主学习,交流感悟1、(展示字词)这是篇半文言半白话文,许多字词比较生僻,只有将这些字词读对了,才能读好并读懂文章。
诸亲六眷(juàn)、严监(jiàn)生、登时、两茎(jīng)、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tiǎo,意思:“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比如把火挑开,挑了挑灯芯,挑刺”。
)(“已后、那里”不是错别字………指名读——正音——齐读2、(展示朗读)指名朗读,正音,评价3、(展示初读感受)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4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爱自己的生命?请同学们默读短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临死前的严监生_教案教学设计_2

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教材分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
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
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设计理念: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守财奴的形象入木三分。
作者仅仅抓住严监生的几个动作,但也正是这种个性化的动作,将他爱财如命的卑微个性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作者刻画人物的成熟笔调,正是学生习作的一个绝佳蓝本。
“取法其上,得法其中;取法其中,得法其下。
”秉乘这样的理念,我想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落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学习作家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读悟中掌握抓住动作刻画人物的习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登时”等字音。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在朗读中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这两天我们正在学习第五单元,一次次的领略到“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了吧?谁知道?喜欢吗?其实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不乏优秀的著作,比如——(投影《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时代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通用13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通用13篇)《临死前的严监生》篇1教学目标:1、认识片断中的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子”、“监生”、“郎中”等词语,理解其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揣摸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以达到对人物性格的了解。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课前预习。
1、你读过的书,学过的课文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请看老师板题:临死前的严临生。
(老师故意把“监”写成“临”,让学生区别易混淆的字“临”和“监”)监生是人名吗?(出示注释)同学们读读题,再轻轻读一遍。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还是叙事文?说说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生说,教师板)2、请同学们翻开书p133页,昨天的课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对字词的理解,多音字、作者资料等)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吴敬梓和《儒林外史》资料)3、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读的情况(选几个学生分层读)。
(根据学情适当板书生词、多音字)二、初读,了解片段主要内容。
1、同学们预习得不错!这个片断有点难读,请大家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结合注释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想想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交流片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范读,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听同学们读得如此投入,你能找出文段中最能表现严监生这个人物性格的句子吗?(学生说完,画好)下面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师范读句子,生想象画面)2、请把眼睛睁开,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是怎样的?(让学生轮流说)3、你们真会想象!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
【优质课教学设计】临死前的严监生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优质课教学设计】临死前的严监生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教学设计】_临死前的严监生_语文_小学_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 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一段话,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的方法。
4.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品读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神态动作的句子,揣摩其心理,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节描写的方法一、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他的名字叫——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 谁来读读。
生:严监生。
师:知道“监生”的意思吗?。
生(读注释):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
师:对,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严监生,何许人也。
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师:读。
什么感受?师:严监生的确有钱。
一两银子,相当于500 元人民币。
所以他的资产我们班所有学生家加起来也没有他多,我们设想一下,一般情况下,这样腰缠万贯的富翁人在临死前会怎么做?预设:(我想临死前想着要花很多的钱来办自己的葬礼。
他一定忙着分遗产,好让家人过得幸福。
他要把钱跟着自己,给自己陪葬。
也许他想死,把这笔钱捐出去。
)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走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二、概括主要内容严监生临死前一直有个很特别的表现那就是伸着(生补充: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大侄子认为是(生补充),二侄子认为是(生补充)奶妈认为是(生补充)。
最后赵氏猜透了严监生的心思,他指的是两茎灯草。
这么多的人用一个词可以概括,是哪个词?生:诸亲六眷师:大家明白诸亲六眷的意思了吧。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百度《《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百度。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鲜活的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的方法。
感受中国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鲜活的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导语: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能言善辨的晏子,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而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一篇新的课文,继续认识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特点。
(板书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介绍:这篇文章选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在严监生下划横线)这个可是《儒林外史》中非常著名的人物,我们管他叫?(严监生)、正音:指监这个字读à,大家齐读。
、理解监生一词。
二、初读课文,走近人物、检查预习:合作展示读课文。
、学生准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严监生死前的情形。
、师:我们说窥一斑而见全豹,就单从严监生临死前的这一场景,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是个怎么样的人?、生谈,并请其结论板书于黑板上。
生答后范文写作,师总结:是啊,一个家中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的人临死竟然因为一点点灯油而不得咽气,这可真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师:同学们,这是你们初读的体会,这很珍贵,作者是如何将严监生的吝啬描写出来的呢?请你们划出描写严监生的句子,好好地多读几遍,细细地去琢磨、琢磨。
、生默读课文,划句子,读句子。
三、细读课文,走进人物、交流:出示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
名师教案集萃:《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集萃:《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名师教案集萃:《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名师教案集萃:《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五年级)教学目标1、品读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揣摩严监生内容世界,并说、写几句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儒林,就是众多的读书人。
他的名字叫----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 出示后学生认读jiān(监考)(监督)监: Jiàn(监生)严监生,何许人也。
(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儒林外史》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读通课文请一位平时读书机会比较少的同学来读课文,我们边听他的正音情况,边思考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 2、正音解词出示:诸亲六眷、严监生、郎中、哥子、登时、穿梭的、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诸亲六眷”指的是:大侄子、二侄子、赵氏、奶妈等家人、亲属。
tiāo:扁担等两头挂上东西。
挑tiǎo:用细长的东西拨。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明:读到“诸亲六眷”时了解“指的是:大侄子、二侄子、赵氏、奶妈等家人、亲属;读到赵氏时说明这是监生的第二个妻子;“登时”的意思就是立刻、立即、马上、顿时……)3、概括文意三、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一)举一-----抓关键词语,展开想象1、出示句子,朗读。
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2、走进人物内心我们通过他的神态和动作去揣摩。
先自己想一想,再相互交流。
(优质)省级一等奖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优质)省级一等奖《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优质)省级一等奖《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优质)省级一等奖获奖作品《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设计。
该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并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解读《临死前的严监生》中的核心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意义。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分析文本并撰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策略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视频或图片来引发学生对生死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并讨论《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章节,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
3. 人物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并展示他们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与分析。
4.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进一步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表达。
5. 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文中的问题和主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6. 作家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家在文中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艺术性和象征意义。
7.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文章,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资源1. 《临死前的严监生》文本2. 视频或图片资源3.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提示材料4. 写作任务的指导和评分标准教学评估1.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的参与度和对人物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中学生的观点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 写作任务的内容和结构,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见解的表达。
4. 同学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需要,可将教学设计分散在几个课堂上,以确保学生对《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结论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并欣赏《临死前的严监生》这部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通过对这个片段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
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关注点
感受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课前准备
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八、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你们读过《儒林外史》吗?谁能说说这部书主要写的是什么?
2、补充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
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吴敬梓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二)、导入课文
1.一个人,在临死时,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2、我们看看吴敬梓是怎样描写临死地主的?揭示课题,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3.交流:短文主要写了什么?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四)、再读课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师范读课文,生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2.交流,达成共识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
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出示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反复读这句,思考:他可能说什么?心理想些什么
3.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派小组同学上台读。
老师巡视。
读读评评,直到读好为止
[以情促读的设计行云流水,自然和谐。
]
(五)、体会写法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临死前的严监生》两篇短文都刻画了人物形象。
前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后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神态描写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要集中笔墨,要面面俱到。
◆要与外貌描写适当区别,注意细致观察,用心揣摩。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
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
”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
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得注意如下几点:
1、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个嘴笑”是表示心怀鬼
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
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
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
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3、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六)、拓展
阅读《儒林外史》
[ 通过课外阅读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