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第一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临死前的严监生》执教时间:2012-4-27 执教老师:张咏梅一、设计理念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字音。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三、教学关注点感受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四、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介绍《儒林外史》。
我来描绘一个人物形象,你们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
(孙悟空)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
(诸葛亮)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武松)聪明伶俐,熟读诗书。
整日泪光点点,多愁善感,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一员猛将,单枪匹马七进七出,救出小阿斗。
(赵云)彪形黑大汉,性格粗鲁,好赤膊上阵,善使两把板斧。
(李逵)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儒林,就是众多的读书人。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人他的名字叫——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谁来读读。
读准“监”的字音,提醒“监”字写法:第三笔是个短撇,最后一笔要稍长一点。
眼睛特别亮的同学肯定已经发现就在课题的右上角有个小①。
对应着到课文底下看看,你知道什么了?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像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教材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吝啬的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3、激发同学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读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我们一起读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关于严监生你已经了解了什么?生:监生的意思。
严监生家财万贯。
师: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但是清朝时期的语言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
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生:自读课文。
师:哪些同学愿意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把课文读通顺。
生:轮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师:通过刚才的自读,轮读,你想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生:灯里有两茎灯芯,太浪费了。
师:我有没有听错,严监生在临死前居然想的是两茎灯芯。
一般人在临死前会想什么?生:亲人,故友……师:是呀,两茎灯心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整体感受,揭示文章的描写手法: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你从严监生的哪些表示中感受到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这两茎灯芯,请划出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随机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了,登时就没了气。
2、感受严监生“爱钱甚命”的心态: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预设:生:严监生病得很严重,我从痰响得一进一出中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严监生的病为什么会病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出示:在《儒林外史》的第五回这样写道:1、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精选4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精选4篇)临死前的严监生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塑造人物的习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设计理念: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守财奴的形象入木三分。
作者仅仅抓住严监生的几个动作,但也正是这种个性化的动作,将他爱财如命的卑微个性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作者刻画人物的成熟笔调,正是学生习作的一个绝佳蓝本。
“取法其上,得法其中;取法其中,得法其下。
”秉着这样的观念,我想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落在学习作家写作的技巧上,让学生在读悟中掌握描写人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人物身份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位家喻户晓的,在世界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人物——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谁会读这个名字?师随机正音并简介“监生”。
(严监生,注意“监”读四声,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2、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特别是他临死前的那一幕,奠定了小说《儒林外史》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板书补充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的导语。
二根据提纲,自主学习,交流感悟1、(展示字词)这是篇半文言半白话文,许多字词比较生僻,只有将这些字词读对了,才能读好并读懂文章。
诸亲六眷(juàn)、严监(jiàn)生、登时、两茎(jīng)、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tiǎo,意思:“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比如把火挑开,挑了挑灯芯,挑刺”。
)(“已后、那里”不是错别字………指名读——正音——齐读2、(展示朗读)指名朗读,正音,评价3、(展示初读感受)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4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爱自己的生命?请同学们默读短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教案题目: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小说《李自成》中的主要人物严监生,并掌握其临死前的思想感情变化;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通过分析严监生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1. 分析严监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临死前的思想感情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1. 分析严监生的人物形象;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李自成》的背景和主要情节;2. 回顾严监生之前的形象和对李自成的忠诚。
二、分析严监生的人物形象(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严监生在小说中的形象特点,并归纳整理;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阅读严监生临死前的情节(15分钟)1. 教师分发严监生临死前的关键段落,要求学生默读;2. 学生小组讨论严监生临死前的思想感情变化,每组总结一份讨论结果。
四、学生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请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上台,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2. 其他组的学生对展示内容提出问题和疑问,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严监生的人物形象、经历和临死前的思想感情变化出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2. 学生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并进行讨论。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严监生的人物形象和临死前的思想感情变化;2. 学生进行反思,思考本节课对于自己的帮助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明清小说以及相关作品,拓宽自己的阅读广度;2. 学生可以撰写小论文,分析严监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其对于人生的看法和感悟。
《临死前的严监生》优秀公开课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读中感悟严监生这一入木三分的吝啬鬼形象,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2、品中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作家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一、导题引入1、简介《儒林外史》⑴、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许多优秀的著作。
有这样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大文豪鲁迅先生就非常推崇它,甚至连写作风格都深受影响。
知道是哪部小说吗?(《儒林外史》)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
(强调“梓”的读音。
)⑵“儒”指的就是——(读书人),那么,许多读书人,则称之为——(“儒林”)。
在这部小说里,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笑又可悲的古代读书人。
2、揭示课题⑴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板书:严监生)(强调“监”的读音。
)⑵这严监生姓严,名——?“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就像我们常说的李秀才,王举人之类的,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也就是花钱买来的。
3、感受“富有”。
⑴他可有钱啦!我们来看看《儒林外史》中的描述:屏幕出示句子——“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指名读。
⑵什么感觉?(家财万贯啊!富得流油啊!富可敌国啊!)是啊,在那个时代,10两银子,就够一户普通人家用一年了,所以,用现在的话说,严监生绝对是—个(大富翁,大富豪)二、初读,感受“吝啬”1、这么富有,他临死前是怎么过的呢?(板书:临死前)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大声朗读这篇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释,多读几次。
这是一篇古代的白话文,有些说法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
让我来考考你:比如,文中称男孩子为,称中医的医生为,又叫,所有的亲戚,叫。
再来考考你:再不回头,一声不倒一声的,登时:。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懂得用注释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拗口的词语。
三、辐射文本,以写促读——课文里再不回头的意思是?(病情很重,再不见轻)你还从哪里看出严监生病得很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临死前的严监生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吝啬的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一、引读导语,初识文本1.师:同学们真棒!一个动作能体会出这么多不同的意思。
带着这种感觉,我们仔仔细细地体会作家吴敬梓是如何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
(板书课题)2、师:谁来读课题?(指名读,正音“监”jiàn。
)再齐读。
理解“监生”: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3、师:对于严监生,你们有什么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导语。
师:谁来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1)《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
(课件出示:《儒林外史》、吴敬梓)(2)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师补充: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他家中十分有钱,在《儒林外史》中写到:“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4、这样一个人,临死前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自己好好读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结合注释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2、生字学习这是一篇古白话问,它跟我们现在的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一样,课件出示:诸亲六眷(juàn)哥子(zǐ)两茎(jīng)灯草挑(tiǎo)掉已后、那里、登时、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注重读音,同时加以理解(思考:此处可否由学生交流,而不是由教师出示)3、初读检查4、交流教学:[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严监生病得有多重?出示:上句(2)读读这句话,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3)出示课文插图:看看此时的严监生已经气若游丝,濒临死的边缘了,可他却……(出示“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通用13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通用13篇)《临死前的严监生》篇1教学目标:1、认识片断中的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子”、“监生”、“郎中”等词语,理解其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揣摸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以达到对人物性格的了解。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课前预习。
1、你读过的书,学过的课文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请看老师板题:临死前的严临生。
(老师故意把“监”写成“临”,让学生区别易混淆的字“临”和“监”)监生是人名吗?(出示注释)同学们读读题,再轻轻读一遍。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还是叙事文?说说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生说,教师板)2、请同学们翻开书p133页,昨天的课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对字词的理解,多音字、作者资料等)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吴敬梓和《儒林外史》资料)3、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读的情况(选几个学生分层读)。
(根据学情适当板书生词、多音字)二、初读,了解片段主要内容。
1、同学们预习得不错!这个片断有点难读,请大家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结合注释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想想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交流片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范读,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听同学们读得如此投入,你能找出文段中最能表现严监生这个人物性格的句子吗?(学生说完,画好)下面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师范读句子,生想象画面)2、请把眼睛睁开,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是怎样的?(让学生轮流说)3、你们真会想象!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注释学习理解课文,知道通过注释学习理解课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3.了解文本背景。
(1)这严监生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来看看严监生的家庭资料。
(2)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样?(很有钱、佣人多,在乡下还有田地)(3)总结:是个有钱人,生活看起来过得很舒心。
(4)同学们设想一下,通常情况下,一个家财万贯的人,临死前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5)可是临死前的严监生跟我们所说的可大不相同,是怎样的情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请大家齐读题目。
4.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走近严监生。
(1)师:严监生什么表现呢?这节课让我们抓住这两问题来学习。
(大屏幕出示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严监生快要死了?临死前的严监生有什么表现?)(2)带着问题开火车读课文,师正音。
(3)学生回答。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严监生快要死了?(一日重似一日、医家都不下药了、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一声不倒一声的)你还知道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他快不行了?(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自己收集的成语:病入膏肓、危在旦夕、生命垂危、行将就木、无药可救、奄奄一息、气若游丝。
总结: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积累,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多积累,会积累。
)(4)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成语填一填:_____的严监生。
(5)临死前的严监生有什么表现?(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进行)(6)根据板书复述课文,后过渡:假如把每个人物的话加进去的话,那也不错,试试看。
(7)再请同学读“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最后”。
(8)老师感情范读。
(9)听老师读后生再读课文。
(老师评价学生并总结:你们刚才读得的确比刚才没有指导时好得多,那是因为你们模仿老师读了,其实模仿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老师可不是单纯的模仿,那是因为我知道了书中每个人物说话时的内心的想法,让我们抓住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神情动作,也来走进他的内心。
这样能帮助大家读好文章。
)5.精读课文,感悟形象,走进严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心活动,发挥想象,说一段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容。
3.理解课文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学习写一个小片段。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品读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神态动作的句子,揣摩其心理,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孩子们,这是我们第三次共同学习吧,通过前两次接触,我发现你们是一群特别活跃,特别聪明的孩子,这堂课希望我们继续学习愉快!(一)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他的名字叫——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 谁来读读。
生:严监生。
师:这个“监”字读得真准。
知道“监生”吗?生(读注释):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
师: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监生的意思?生:书上有注释师: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举人、王秀才之类的。
严监生,何许人也。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点资料,请看屏幕:出示: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师:一起读。
什么感受?好有钱啊!师:是啊!在古代,一个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十多两银子,而严监生每天的收入至少都有几百两银子。
即使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他也至少是个亿万富翁。
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他?(家财万贯啊!富得流油啊!富可敌国啊!)师:一个这么富有的人,临死前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生:齐读课题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生回答师:你们真厉害。
这可是一篇半白话文呀,很多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不过这都没难倒你们,看来要读懂这篇文章,对于你们来说肯定是小菜一碟了。
三、体会病重,感受人物形象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题目叫——《临死前的严监生》,那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图:(课件出示图)躺在床上的就是严监生,仔细观察,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简单地描述一下。
生:描述师引导观察说话,引向病重师:这是我们看到的病重的严监生,那书中又是怎样描写他病重的呢?默读课文,请找出相关语句。
用横线画出来。
师:看到你们一个个神情那么专注,肯定都找好了。
谁来说说?生:汇报(你找的很全面)师:(课件出示:四个描写病重的句子)读从这几个句子中,我们知道严监生的病已经——(生答:越来越重),重到最后都(用一个词回答):生答:奄奄一息、气若游丝、危在旦夕、病入膏肓--------师:想不到53班的孩子们词汇量这么丰富,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师:是啊,已经奄奄一息、气若游丝了啊!只剩最后一口气了啊,读书还那么中气十足吗?请再试一遍吧。
师:常人一个普通感冒尚且浑身难受,而严监生是久病缠身那!多么(痛苦)啊!师:喉咙里堵着一块痰,想说话又说不出来,连喘气都艰难,真是(难受极了)!师:难受啊!生不如死啊!-------常人此时早就咽下这口气,寻求解脱了。
而严监生呢?(课件出示:插图)师:你们看,严监生是什么样的?描述:嘴巴手指师:饱受病痛折磨的严监生却硬挺着,生接:“总不得断气-----伸着两个手指”师:从这个“总“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他一定有未了的心事(很大的事);他还有未交代的事情(这一定是很重要的事情)----师:按常理来说,一个家财万贯的大富翁,在临死之前会想做些什么呢?生:想见未见的亲人、(嗯,亲情很重要)立下遗嘱、(对,那么多钱,还没分配好呢)对子女的教诲(重视后代的教养问题)师:而我们的富豪严监生在奄奄一息之时,还伸着两个手指,为的又是什么呢?我们看看诸亲六眷的猜测。
课件出示:三段问话四、品读句子,解析人物形象男生读问句,女生读严监生的反应。
师:他们都猜对了吗?生:没有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通过严监生的动作表情知道的(师应引导生明白表情动作)师:会读书的孩子啊!你已经能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揣摩人物的心里了,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揣摩揣摩。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面的问话,你们读严监生的动作表情,自己也带上动作表情,并揣摩他心里想说些什么?①、读大侄子的话问:严监生,你怎么摇头啊?你想对大侄子说:……生:不是,不是两个亲人,亲人不都在这儿吗?这么明显你都看不懂,真太令我失望了!师:失望啊!那我把希望寄托在二侄子身上吧!②,师读二侄子的话,生读:他把两眼---------- 睁得滴溜圆师:严监生,你的眼睛怎么睁得那么圆啊?——我生气啊!气什么?二侄子也不明白,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严监生,你怎么把头摇得那么狠啊?你想说——?(着急啊。
他们总猜不着)越发--------------指得紧了他指哪儿呀?灯草可惜没人明白呀,我的意思连我的亲人都不能理解,我很生气呀,一个猜不着也就算了,两个还猜不着,我是个只有一口气的人啊,你们是要急死我啊!那桌上烧的哪里是油啊?那烧的分明是我的银子我的命啊!(你可真是严监生的知己啊,只有你能明白他的意思)③奶妈,看你的了!读奶妈的问话。
严监生,你怎么把眼闭上了呢?(这么多人都猜不出,我已经不抱希望了,其实就是——绝望了你想对奶妈说:奶妈啊!亏你在我们家------------失望透顶啊!师:严监生啊严监生,到底是什么让你觉得比亲人、银子、舅爷还重要?到底又是什么让你这样饱受折磨还不愿放弃呢?请看:课件出示:氏慌忙-------------没了气。
生齐读师: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你总不得断气的原因竟是为那---生接读师:挑了那一茎灯草你就——登时没了气。
真是一茎灯草不挑,两根手指不倒啊(板书:一茎灯草不挑,两根手指不倒)师:灯草是什么东西?(课件出示:插图)点灯用的灯芯它能耗多少油?两茎灯草的光都那么微弱,一晚上都烧不了多少油--- 而严监生是个-------家财万贯的人,这点油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师引读:可他却“喉咙里痰-------------伸着两个手指”为了这点不值钱的油,他----“把头摇了两三摇”为了这点不值钱的油,他---“把两眼睁得------------指得紧了”为了这点不值钱的油,他---“把眼闭着----指着不动”省下这一丁点油,“众人看他点一点头----没了气”严监生临死前惦记的不是两个亲人,不是两笔银子,不是两位舅爷,而是两茎灯草,严监生啊严监生……师:学到这儿,你想对严监生说什么?生:严监生啊严监生,你怎么那么吝啬啊,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爱财胜过生命的人----(板书)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就这样,严监生成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而他伸出的两根手指也成了吝啬鬼的代言。
吴敬梓真了不起啊!区区两三百字就把严监生这个典型的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真是写文章的高手啊!五、总结写法,片段练习师:同学们,我们回到课文,看看作者是着重抓住人物的哪些部位描写把人物刻画出来的?生:两根手指眼睛头师:严监生说话了吗?没有可他的眼睛、头、手指却在和我们交流。
课件出示:带有这些部位的句子描写师:本文写严监生的心理,都是通过他的眼睛、头、手指表达的,可他三次的描述都略有不同,所表达的心理也不一样。
像这样,抓住人物的一个表情或动作展开的描写,就叫做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可以使我们刻画的人物有血有肉,生动传神。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也用上人物描写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写写你熟悉的人,通过一个典型的小片段来刻画他的特点吧。
生写。
师评。
你文笔流畅,用词优美,真是个写文章的高手啊!你关注到了老师的动作,可见你一定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真是让人大呼过瘾,意犹未尽啊,可惜今天时间不多,课后有时间你可以把这篇文章写完,给老师读一读好吗?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爱财胜过生命的严监生,请大家猜一猜一个这么吝啬的人,在他的老婆病重时,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他的老婆病死后,他会花钱大办丧事吗?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生肯定会认为不会)师:你们全都猜错了,老师只透露一点点秘密,请看,幻灯片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了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两打发去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这一切的一切,显得那么不可思议吧,要想弄明白就请课后去读一读《儒林外史》这部名著,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