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可见光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可见光区波长范围

可见光区波长范围

可见光区波长范围引言可见光是指处于电磁辐射谱中波长范围为380纳米到780纳米之间的光线。

作为人类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可见光在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可见光的波长范围进行探讨,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可见光波长范围可见光波长范围是380纳米到780纳米之间,其包括了紫外线、蓝光、绿光、黄光和红光五个主要颜色。

人眼能够感知到这个范围内的光线,并通过视网膜中的视觉感受器官将其转化为视觉信号,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

不同的波长对应不同的颜色,紫外线波长较短,红光波长较长。

可见光的颜色和波长下表列出了可见光中常见颜色的波长范围:颜色波长范围 (纳米)紫色380 - 450蓝色450 - 495绿色495 - 570黄色570 - 590橙色590 - 620红色620 - 780可见光的应用物理学领域在物理学中,可见光是研究光学现象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可见光的衍射、干涉和吸收等特性,科学家可以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从而推测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此外,可见光也被用于光学仪器的设计和操作,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生物学领域生物学中的大部分研究都依赖于可见光。

通过观察和研究生物体对可见光的反应,科学家可以揭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通过吸收可见光中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此外,医学中的一些诊断技术,如眼底检查、皮肤病的诊断等,也需要利用可见光来观察和分析人体组织的情况。

信息技术领域可见光还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可见光的波长特性,可以实现光通信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可见光的快速传输速度和较大的带宽,将信息以光信号的形式传输,从而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与传统的无线通信相比,光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较低的干扰性。

文化和艺术领域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可见光被广泛应用于照明和色彩表达中。

通过调节可见光的亮度和颜色,可以创造出各种光影效果和视觉艺术效果。

此外,可见光还在摄影、绘画、舞台灯光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们带来视觉享受。

光动力治疗原理PDT发出的波长为430nm窄谱蓝色可见光,与痤疮概要

光动力治疗原理PDT发出的波长为430nm窄谱蓝色可见光,与痤疮概要

光动力治疗原理:PDT 发出的波长为430nm 窄谱蓝色可见光,与痤疮丙酸杆菌的光吸收峰值极为匹配,痤疮丙酸杆菌的代谢物内卟啉受到激发后的化学退激过程产生大量单线态活性氧,可对痤疮丙酸杆菌产生一种高毒性环境(高浓度氧含量),从而导致细菌死亡进而将皮肤上的痤疮清除。

红光640nm 能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刺激胶原蛋白的产生,增强皮肤的弹性,促进皮肤与组织的尽快恢复,可以用于各种敏感性肤质,同时有效地提高各种疗法的持续效果。

治疗范围1、消除:青春痘、暗疮印、毛囊炎;2、改善:毛孔粗大、皮肤松弛、细小皱纹、面色灰暗等症状;3、改善:彻底改善面部神经麻木,舒缓压力,改善睡眠;4、淡化:雀斑、晒斑、老年斑等症状;5、修复:由于光子或激光治疗时能量过大或操作不当引起的灼伤、水疱、色素沉着;6、调理:内分泌失调,卵巢保养,提升饱满;7、祛除头屑,防止脱发、生发、养发。

特点:1、非接触全面治疗,安全、可靠;2、PDT 不产生高热、不烧伤皮肤;3、治疗面积大,治疗时间短;4、无副作用,无需停止工作,无疼痛感,适合任何肤质;5、治疗成本低廉、仪器寿命长、维修保养简单;6、操作方式容易掌握,无需专业培训。

技术参数:光源类型:PDT 光源输出波长:红光6402nm蓝光:4702nm输出功率:100nm-200nm出光模式:CW (连续)光斑大小:35cm24cm光子嫩肤技术常见问题解析1、为什么光子嫩肤一疗程相当于十年传统护肤皮肤衰老的外在原因主要缘于日光照射后产生的紫外线(UV对皮肤组织结构(如胶原组织和弹性纤维)的破坏,皮下胶原流失过快,皮肤失去弹性、松驰、皱纹、毛孔粗大,面斑等皮肤老化问题深深困扰着现代人。

2、适合光子治疗的常见皮肤问题雀斑:针尖至米粒大褐色小斑点,散布在两颊及鼻梁,一般幼年时就有,并始终存在日晒斑:椭圆形突起或平滑,呈棕色的斑块,易出现在脸部,前臂外侧,手背和小腿前侧。

红血丝:易分布于两颊的毛细血管扩张。

可见光范围的谱线

可见光范围的谱线

可见光范围的谱线
可见光范围是指人类肉眼能够看见的光线波长范围,它包括了红、橙、黄、绿、蓝和紫六种颜色。

这些颜色对应的波长范围如下:
1. 红色:波长范围为620-750纳米。

红色是可见光谱中最长的波长,代表着热情、力量和荣耀。

2. 橙色:波长范围为590-620纳米。

橙色对应的波长比红色短一些,代表着温暖、活力和创造力。

3. 黄色:波长范围为570-590纳米。

黄色相对来说则更加明亮,代表着智慧、知识和阳光。

4. 绿色:波长范围为495-570纳米。

绿色是人类眼中最敏感的颜色之一,代表着生命、自然和平静。

5. 蓝色:波长范围为450-495纳米。

蓝色是可见光谱中的短波长,代表着清新、洁净和纯洁。

6. 紫色:波长范围为380-450纳米。

紫色则是可见光谱中最短的波长,代表着神秘、浪漫和优雅。

不仅如此,可见光谱线中还有一些特别的谱线,如下:
1. D线:它是钠的黄色双线,波长为589.0和589.6纳米,因为其亮度高和价格便宜,是实验室研究中常用的参考光源。

2. F线:它是氢原子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发射谱线,波长为486.1、434.2和410.2纳米,是研究分子和原子光学的重要线源。

3. E线:它是氖原子的发射谱线,波长为540.1纳米,在荧光灯中应用广泛。

4. G线:它是氧、镁、铝等元素的吸收谱线,波长为430.7纳米,可应用于研究材料的元素分析。

可见光谱线是化学、物理、地球科学等领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信息,掌握这些谱线的特点和应用,能够有助于深入了解自然和我们生活的世界。

可见光范围

可见光范围

可见光范围可见光是指人类眼睛可以感知的光线的范围。

它是电磁波的一种,位于紫外线和红外线之间。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在380到740纳米之间。

可见光的波长决定了它的颜色。

从紫外线到红外线,可见光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颜色,包括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这些颜色组合起来,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丰富的色彩世界。

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线被人眼所感知,但每个人对于颜色的感知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颜色的感知是基于光线的波长和我们眼睛中的视锥细胞的反应。

视锥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于红、绿和蓝色。

通过这些视锥细胞的反应,我们才能感知并区分不同的颜色。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对于人类的生活非常重要。

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通过可见光进行视觉感知和交流。

植物利用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自身的生长和繁衍。

动物则依赖于可见光来寻找食物、伴侣以及避免危险。

人类则通过视觉感知来认识世界、进行交流和创造艺术。

除了生物领域,可见光的应用还广泛涵盖科技、娱乐和医疗等领域。

在科技领域,可见光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和光传感器等领域。

光通信通过利用可见光的波长进行数据传输,具有高速、高带宽和安全的特点。

光传感器则利用可见光来测量物体的属性,如光强、颜色和位置等。

在娱乐领域,可见光是电影、电视和舞台演出等媒体的基础,通过感知和利用不同颜色的光线来创造视觉效果和舞台效果。

在医疗领域,可见光被用于激光手术、光疗和医学成像等应用,为人类提供了更准确和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

不仅在地球上,可见光的范围也在太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太阳是地球上的主要光源,太阳光中含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通过观察太阳的可见光,我们可以了解太阳表面的活动,如太阳黑子、日蚀和日珥。

对太阳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总之,可见光是人类感知和利用的重要光线范围。

它决定了我们的视觉感知和色彩世界,广泛应用于生物、科技、娱乐和医疗等领域。

对于人类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来说,可见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LED术语和实际应用指南 光谱(spectrum)

LED术语和实际应用指南 光谱(spectrum)

LED 术语和实际应用指南光谱(spectrum)
表示相对于光的波长,光的强度的分布。

LED 的光谱一般为单色LED,例如蓝色LED 以波长470nm 时为峰值呈山峰分布,以峰值波长较短的紫外领域和峰值波长较长的绿色领域为光的强度的测定极限。

而白炽灯的光谱,
其发光强度广泛分布于400nm 多的蓝色领域至700nm 多的近红外领域,在紫外领域和红外领域也能观测到发光强度。

荧光灯方面,组合使用的荧光体的
发光波长部分为光谱的峰值。

与普通红色、绿色和蓝色LED 的光谱峰值只有一个相比,白色LED
的光谱则有很大不同。

例如蓝色领域和黄色领域会有两个发光强度的峰值,
或者在蓝色领域、黄色领域和红色领域有三个峰值,甚至还会出现更多的峰值。

这是因为,白色LED 的白色光是组合了多个波长的光获得的。

例如,组合蓝色LED 和黄色荧光体时,峰值在蓝色领域和黄色领域出现。

另外,基于蓝色LED 的发光强度的峰值较尖,而基于荧光体的峰值较为平缓。

将LED 用于液晶面板背照灯时,最理想的情况是LED 的光谱在红
色、绿色和蓝色三个领域出现发光强度的峰值。

这是因为LED 的光最终将经由液晶面板的彩色滤光片(红色、绿色、蓝色)输出到外部。

获得三个发光强度的峰值时,有使用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LED 的方法,以及通过改进荧光体材料、使用可获得三个峰值的白色LED 的方法。

蓝色的光是什么原理

蓝色的光是什么原理

蓝色的光是什么原理蓝色的光是一种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其波长大约在450-495纳米之间。

蓝色光产生的原理涉及到光的波动性质和量子理论,同时也与物质的发射与吸收光线的特性有关。

首先,我们可以从光的波动性质来解释蓝色光的产生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颜色。

当太阳或其他光源发出光线时,其中包含了各种波长的光,也就是包含了各种颜色的光。

蓝色光的波长较短,因此当光线经过空气或其他介质散射时,蓝色光波长相对较短的特性使得它更容易受到散射,散射光中的蓝色光会比其他颜色的光更容易被观察到。

其次,从量子理论的角度来看,蓝色光的产生也与原子或分子的跃迁有关。

当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态时,它们会吸收能量并跃迁到一个更高的能级,这个过程中通常会释放出一定波长的光。

对于蓝色光来说,一种常见的产生方式是原子或分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释放出波长较短的光子。

例如,氩气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释放出蓝色光,这也是为什么氩气光源发出蓝色光的原因之一。

此外,蓝色光的产生还与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光源的特性有关。

LED中的发光材料通常是半导体,当外加电压使得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并重新结合时,能量差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根据半导体的带隙结构,不同材料的LED会释放出不同波长的光,其中蓝色LED就是通过特定的半导体材料和控制电流以实现的。

总的来说,蓝色光的产生涉及到了光的波动性质、量子理论以及光源的特性。

在不同的背景下,蓝色光的产生原理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原理的深入研究使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蓝色光的形成过程和性质,并且为光学和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可见光光波长

可见光光波长

可见光光波长【原创版】目录1.可见光的定义和重要性2.可见光的波长范围3.不同波长可见光的特性和应用4.可见光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可见光的定义和重要性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能够直接看到的那部分光。

它对于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们依赖可见光来进行日常的视觉感知和光合作用。

可见光波长范围约为 380 纳米(nm)至 740 纳米,是光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领域。

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致可以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个颜色,这些颜色对应着不同的波长。

红色光的波长最长,约为 620 纳米,而紫色光的波长最短,约为 450 纳米。

三、不同波长可见光的特性和应用1.红色光: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强,常用于远程通信和导航设备。

此外,红色光还能刺激人体血液循环,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

2.橙色光:具有较高的可视度,常用于交通信号灯和标示牌,以提高警示效果。

3.黄色光:波长适中,人眼对黄色光较敏感,因此常用于夜间照明和屏幕显示。

4.绿色光:波长较短,对植物光合作用具有较高的效率,因此常用于植物生长照明。

5.蓝色光: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和冷却效果,常用于荧光灯和 LED 灯的制造。

6.靛色光:波长介于蓝光和紫光之间,常用于光学传感器和激光器。

7.紫色光:波长最短,具有最高的能量,常用于紫外线灯和杀菌设备。

四、可见光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见光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在照明领域,LED 灯的研发成功,使得可见光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通信领域,可见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为未来超高速、超高容量的无线通信提供了可能。

此外,在生物医学领域,可见光技术在光动力治疗和光遗传学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应用。

总之,可见光作为电磁波谱中人类直接感知的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见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可见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可见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可见光通信技术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它不仅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还能够做到省电环保,成为了未来通信技术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

下面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可见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可见光通信是指利用可见光来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技术。

在可见光通信中,发射端通过LED光源将数据转换成光信号,然后通过LED光源所发出的光波,对接收端进行数据传输。

可见光通信主要工作在光谱短波段范围内,使用的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波,具有频带宽度大,数据传输速率高,无干扰波等优点。

与传统的无线通信相比,可见光通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安全性高:可见光通信不像无线电通信那样容易受到窃听和干扰。

因为可见光只能在视线范围内传输,不能穿透墙壁等障碍物。

2. 环保节能:可见光通信通过利用LED光源,比较省电且对环境没有污染。

3. 多任务传输:通过多个LED光源同时发射光信号,可见光通信可以实现多任务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二、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1. 家庭场景在家庭场景中,可见光通信可以作为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搭载在各个家具或其他家居设备上的LED光源,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联通与数据传输。

例如通过可见光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舒适温馨的家居照明,同时接收智能家居系统的各种信息,控制家庭电器的开关灯。

2. 公共场所在一些公共场所,节能与环保成为了现代社会所重视的问题,对此可见光通信技术正好可以满足需要。

例如在大型展会会场中,通过可见光通信技术,可实现会场内的光联网,使会场中的各种信息互相联动,节省了大量电能,同时使会场更加安全可靠。

3. 车联网领域在车联网领域,可见光通信可以通过在车内安装LED光源,实现车内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比如可见光通信可以在车内通过对手机进行数据传输,调节车内温度,控制车辆方向盘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色可见光的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梁人杰南京理工大学纳米光电研究所摘要:蓝色可见光泛指红橙黄绿青蓝紫光色中的青蓝紫,波长在380nm—500nm,作为构成全色可见光不可缺少的光谱成分,对自然界完美的视觉效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蓝色可见光对人类还有着更为神妙的贡献。

文章讨论基于蓝色可见光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与“天人合一”的古训和哲理承先启后,如出同源,关系到人类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蓝色可见光对治疗人类某些疾病以及对人类体肤美容的医学生物效应,已演化为没有化学药品副作用的物理疗法;此外,基于蓝色可见光的化学催化技术正在得到新的应用。

蓝色可见光可以避免紫外线更严重的生物损伤而逐渐得到重视。

蓝光将得到进一步研究,应用及其产品开发,蓝光将继续为人类造福。

1.蓝色可见光谱的发现十七世纪的1666年,牛顿采用棱镜对太阳光的色散试验证实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色组成的复色光,如图1,反驳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宣扬的宗教式论点——太阳光无比纯净而又极其崇高。

人们发现,正是在包括蓝光的全色可见光的连续光谱照射下,地球万物光学上对光谱选择性反射,透射和吸收,刺激眼球视网膜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人类视觉才能感受到了五彩斑斓的绚丽世界。

而蓝色可见光谱则是全色可见光的重要组成部分。

2.蓝色可见光谱的波长在宽广的电磁波波谱中人类眼睛能够感知的电磁波区域称为可见光。

光波也是电磁波。

人类感知的可见光是波长范围约在380nm到780nm之间的电磁波。

有些人可见光范围仅在波长400nm到700nm之间。

可见光各种颜色光谱的分布范围如表1 所示。

光谱,对应为波长约为380nm~500nm的区间。

3.蓝光可见光谱能量生物效应与照明安全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的能量。

蓝色可见光谱是全色可见光中频率最高,能量最大的区域。

1966年科学家奈尔(Nell)等人研究发现,高能量的蓝色可见光会引起视网膜细胞的损伤,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2010年国际光年度会议专家们指出:380nm-500nm的短波蓝色可见光,会以高能量穿透人眼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并产生自由基,导致视网膜色素光敏细胞萎缩衰亡,引起视力损伤,而且是不可逆的,将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丧失。

近年来,国际上,据IEC/TR 62778定义,上述蓝光危害是由波长400nm~500nm 的辐射照射后引起的光化学作用,是导致视网膜损伤的潜在因素。

此伤害机理主要是超过10s的热损伤生理反应。

然而,蓝光损伤并非LED时代才有,早在开始有了人工光源就已经存在,特别是气体放电光源荧光灯,金卤灯,紧凑型节能等等的出现,先天就决定了有蓝光危害,更严重的是气体放电光源还存在非可见光的紫外光危害。

同时,太阳光也存在蓝光危害,甚至紫外线损伤。

一味以蓝光危害责怪固态光源的新星——LED是很不公平的。

近年随着IEC60598-1 第8 版修订出版,中国新版的标准等同采用IEC 60598-1的 GB7000.1-2015已在执行,照明灯具蓝光危害的测量、评价与分级已有新的依据。

蓝光危害问题变得不难解决。

然而,蓝光是日光或白色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无蓝光光源”,“无蓝光照明”,有失科学常识。

蓝色可见光可避免紫外线更严重的生物损伤而逐渐得到重视。

今后,蓝光将得到进一步研究,应用及其产品开发,蓝光将继续为人类造福。

4.基于蓝光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颠覆了传统的照明设计和控制的原理2002年,美国Brown大学的柏森(Berson,D.M)通过生物工程学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后也被称为:“司辰视觉”(Cirtopic)。

研究显示,波长在450 nm至495 nm的蓝色可见光辐射范围(图2)下,人类通过自身的第三种光感受器产生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将使身体表现为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工作效率提高。

图2是人类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与视觉光生物效应敏感光谱区域对比。

人类第三种光感受器的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光谱,位于波长约500nm以下的蓝光谱范围。

为了验证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的存在,科学家摘除白鼠眼睛中的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在调节灯光照射时发现白鼠眼睛的瞳孔仍然发生变化,说明哺乳动物的眼睛内确实存在一种不同于眼球内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的第三种光感受器。

科学家对大白鼠通过各种光谱照射研究证明,白天光辐射含有465 nm波长的蓝光时,大白鼠脑部褪黑素分泌量最高,此时,非视觉生物效应的作用使得野外老鼠大多数是在白天睡觉,昼伏夜出。

而对人类而言,则是昼出夜伏为主。

人类是在黑暗环境下褪黑素分泌最强,有利深度睡眠。

而白天在450 nm至495 nm的蓝色可见光谱下,人类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表现为活力增强,精力集中,此时的褪黑素分泌最弱。

第三种光感受器是一种光敏蛋白质,但是,并非发挥视觉功能,如图3所示,而是接受外部环境的光信息,控制与协调人类的活动规律及其强度,发挥着生物钟的管理功能,管理着人体主要参数,诸如:人体活力,体温,褪黑素分泌的一种生物节奏系统(图4)。

这种基于蓝光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颠覆了传统的照明设计,照明控制,以及灯具设计的原理,并提醒人们服从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人们开始有了一系列全新的认识:1)光谱可以调节和控制人体的生物反应,影响人体生命特征变化,激素分泌和兴奋程度等。

光的昼夜节律还调控人体的自然循环,影响食欲、睡眠和情绪。

蓝光,有时,也如药物或兴奋剂一样,可以调理人体健康甚至治疗疾病,而且没有副作用。

2)真正人性化的照明设计和照明控制,必须同时考虑照明光强,照明光谱及其与时序的关系,照明设计与控制方法,灯具的设计,照明质量评价,必须由原来传统的单一的视觉效果评价,过渡到视觉效果和涉及人体健康的非视觉效果的双重评价。

3)照明灯光的暖色调或冷色调,低色温或高色温的差别或者需求,因为涉及蓝色可见光谱分量,再也不仅仅只是满足哪些人的心理感受,哪些人是否喜爱的问题,而是还关系到人们的工作效率,精神充沛,精力集中,降低操作事故率,或者关系到人们休息是否充分,睡眠是否充足等等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

4)基于蓝光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与哲理。

如果在照明设计上或在生活习惯上,违反了这种自然规律,如长期熬夜,亮灯睡觉,昼夜颠倒,将造成人体生物钟错时,激素分泌紊乱,其后果将是激素紊乱类疾病缠身,发生儿童早熟,女性乳腺疾病,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未老先衰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5)在智慧照明灯具发展领域,应推崇一系列符合视觉生物效应和非视觉生物效应的,更为人性化的新型智能健康照明灯具。

5.蓝色可见光的人体生物效应成为某些疾病有效的物理疗法5.1蓝光的光热生物效应有助加快皮肤伤口愈合2016年5月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研究人员在德国《Journal of Biophoto nics》---生物光子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实验研究成果:LED照射蓝光有助皮肤表皮层伤口加快止血和愈合,且没有副作用。

实验证实,经过8天的LED蓝光照射治疗,10只实验鼠伤口发炎的情况均有所缓解。

同时,LED蓝光的光热效应会使皮肤温度升高,这也有助于胶原的聚集以及真皮组织的恢复,而伤口及其周围皮肤并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进一步研究证实,蓝光产生的光热效应有助加快皮肤表皮层伤口愈合,并且没有副作用的论点。

证明基于蓝色可见光的物理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人类皮肤创面伤口痊愈,预防感染,防止水肿等并发症。

2016年5月23日法国《TOPSANTE》健康杂志也进行了跟踪报道。

5.2基于蓝色和红色可见光谱的美容美肤科无创物理治疗方法近年来,蓝色可见光照射疗法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整容医生的关注,LED蓝色光源今后有可能用来消除术后疤痕。

一些专家还认为LED可成为一种帮助人们抗衰老的技术,因为它可以刺激细胞从而减缓皮肤老化。

痤疮(Pimple)在美容美肤或皮肤科最为常见,又称青春痘、毛囊炎或粉刺。

严重的痤疮或因痤疮留下疤痕,将影响脸部美容。

大部分药物都含有激素而留有副作用。

抗生素治疗痤疮耐药问题日趋严重,造成色素沉着或可逆性肝炎等不良反应。

照射光谱的物理方法PDT光动力治疗——Photo dynamic Therapy,俗称红蓝光祛痘,基于光谱能量的生物光热效应,对于痤疮炎性期的患者则可基本治愈,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如图5所示,红蓝二种光谱功能不同,分工各异。

通常,红色光谱可渗透至6mm 的组织,如果皮肤表面的光散射率较高时,红色光谱的治疗深度也可达1-3mm,而蓝色光谱,可渗透至1-2mm的组织,故蓝光主要作用于表皮。

研究证明,波长410nm~490nm 的蓝光有杀菌作用,蓝光照射会在痤疮杆菌内产生毒性单态氧及其他自由基,抑制引发痤疮的痤疮杆菌生长,并导致痤疮杆菌大量凋亡。

最终临床表现是,蓝光很强的杀菌效果促使痤疮干瘪与消退。

研究还证明,波长610nm~760nm的红光下,对皮肤具有极高的穿透性,照射皮肤可以直达真皮层,使真皮层的细胞和线粒体中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加速细胞新陈代谢,使糖元含量增加,并促进蛋白合成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加快细胞的新生和胶原蛋白合成。

从而达到表皮细胞饱满、紧致肌肤,淡化痘印,去除细小皱纹的美容功效。

有案例表明,对较深的痤疮皮损,可用红光联合光敏药剂5-ALA(5-氨基乙酰丙氨酸)治疗,而对于陈旧性痤疮,痘坑痘印,可以通过PLASMA等离子束来治疗。

显然,光谱美容与治疗属于物理疗法,克服了激素和抗菌素等化学药物的副作用。

5.3蓝色可见光有助治疗慢性疼痛,抑郁症和睡眠障碍5.3.1治疗慢性疼痛2013年,德国心理学家、神经学家托马斯·托勒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含有蓝色可见光谱的持续照射疗法开展慢性疼痛治疗的医学试验。

从8月份起在18个月内,对100位疼痛患者进行光线辅助治疗。

患者在4个星期的时间里,每天都到慕尼黑理工大学疼痛学中心接受常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病员需要置身于比平常在普通诊所接触到的光线亮很多倍的照明环境中,就医环境的光照度设计成3000~4000lx,而且还按要求对光谱进行了调整,使照明环境含有更多的蓝色光谱,但是又不会让眼睛感到不舒服。

整个天花板的灯光仿佛头顶就是夏日碧蓝的晴空。

相比而言,普通办公室光照度一般仅在500lx左右,而且并没有加强蓝色光谱。

托马斯·托勒教授还身兼德国疼痛学会会长,是疼痛症专家,任职于慕尼黑理工大学疼痛学中心。

托马斯·托勒教授认为:“这种含有更多的蓝色光谱的就医环境,可以刺激病人的情绪、睡眠模式和活动状态,减少病人的疼痛感,从而影响生活的质量。

但是,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不过,目前迹象良好。

接受这一疗法的疼痛患者都表示感觉自己更加振作、有信心”。

托马斯·托勒教授希望通过这种蓝光疗法实验研究,能够成为对抗慢性疼痛的一件有力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