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 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丁香结》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丁香结》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丁香结》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第一章:说课稿编写要点及技巧1.1 说课稿的基本构成教案的设计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教学评价与反思1.2 说课稿的编写技巧突出重点,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举例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第二章:同步练习设计原则与方法2.1 同步练习的设计原则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选择空间2.2 同步练习的设计方法选取典型题型,体现学科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融入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第三章:公开课教学实践与反思3.1 公开课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际效果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课堂管理与调整策略3.2 公开课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学生反馈与建议改进措施与后续教学计划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的指标与方法学生学习成绩与进步幅度学生学习态度与参与程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学生反馈与建议的吸收与改进教学方法的调整与创新后续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五章:教学案例分享与讨论5.1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教学策略与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5.2 教学案例的讨论与总结学生对教学案例的反馈与评价教师对教学案例的反思与改进总结教学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供全体同学参考。

第六章:教学互动与课堂管理6.1 教学互动的有效策略提问与回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互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共同解决问题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升课堂氛围6.2 课堂管理的技巧与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激励与反馈:鼓励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第七章: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7.1 教学资源的选择与整合教材与教辅:合理利用教材与教辅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网络资源:运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校内外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7.2 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创新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跨学科整合: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八章: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8.1 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8.2 课程教学的实施与调整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特点与学生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的收集: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与改进第九章:学生学习指导与支持9.1 学生学习指导的方法与策略学习方法指导: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资源提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习需求9.2 学生学习支持的服务与措施学习辅导: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辅导,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与困难学习激励:通过奖励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学习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进与提高第十章:教学创新与未来发展10.1 教学创新的趋势与方向信息技术应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创新与发展跨学科教学:整合不同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项目式学习: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10.2 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探索教学方法创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体验课程设置创新:调整课程设置与内容,满足社会与学生的需求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与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丁香结》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的十个章节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5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5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5篇《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表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你芳香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六班级上册语文其次课《丁香结》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雅”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划分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丁香的特点。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花草树木及其象征意义的图片,同学认真观看,沟通感受,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案# 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是否会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很多花草树木都被给予某种品行,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等。

今日,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去文中看一看又给予了丁香结怎样的象征意义。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丁香结)明确:“丁香结”表面指丁香的花蕾,实际指人生中的许多问题。

以此为题,寓意深刻,易引起同学探究文本的爱好。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简洁介绍及相关写作背景。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1928年生于北京,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讨论,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红豆》,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2.同学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字词预习状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留意变色的字。

老师订正字音,同学识记生字和词语。

宅院缀满幽雅断断续续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射文思幻想迷漫印象模糊恍然愁怨顺心平淡◆需留意的字音:“缀”和“拙”是翘舌音;“薄”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作bó;“恍”是后鼻音,留意不要读错。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6篇《丁香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圈画重点语段,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积累语句。

3、领会和学习作者由丁香花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句,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品味精美的语言,感悟积极豁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图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几种花卉的图片,引出丁香花大自然的花卉万紫千红,俗话说,各花入各眼,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花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出示丁香花图片,找同学说说对丁香花的看法和感受。

作家宗璞窗外的三棵白丁香与她朝夕相伴,又让她产生了怎样的情思感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宗璞的散文《丁香结》,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导入新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几种花的象征意义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1、交流作者的基本资料,教师适当补充。

2、积累生字词:(结合教材课后读读写写,适当补充拓展,注意正音)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参差斗室朦胧恍然【设计意图】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打好学习的基础。

三、初读文章,梳理“丁香之结”1、自由散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且圈划出描写“丁香结”的句子。

关注这些句子出现的位置,划分层次。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圈划、思考并回答)明确:课文前三段写的是丁香花,后三段写的是丁香结。

2、作者在两部分中,围绕“丁香”各做了什么?尝试添加一个动词,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课文前三段写的是“赏丁香”,后三段写的是“悟丁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走近文本,探究丁香结。

四、感知文章脉络1、文章的题目是“丁香结”,圈画文中提及“丁香结”的句子,看一看主要出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圈划、思考并回答)预设:文中提及“丁香结”的句子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三段。

2、既然“丁香结”出现在文章后三段,那么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哪些内容呢?(学生思考、概括并回答)预设:文章前三段写的是丁香花,重点写丁香花的色彩、形貌、气味、姿态。

最新-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3篇

最新-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3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体悟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面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1、继续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学习比喻、拟人描写的方法。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再试着想出几例,与同学交流。

2.图片欣赏“丁香花”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位女作家,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

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预习反馈: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1.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2.解释下面的生词: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丁香结》教案(优秀8篇)

《丁香结》教案(优秀8篇)

《丁香结》教案(优秀8篇)丁香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11个生字、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

3、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各种花的图片,最后展示丁香花。

师: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各种花的特点,为最后的“小练笔”作准备。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中篇小说《三生石》。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设计意图:散文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以便引出主题,因此这个环节可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可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生字。

师指导书写“缀、幽、雅、案”等字并组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详案)《丁香结》教学方案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缀、窥”等13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象征着某种品格,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梅花,“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青松,那么丁香又被赋予了什么寓意呢?让我们走进《丁香结》。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花草树木的象征意义,引出课题丁香。

2.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

当代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

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中第二部《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3.理解课题:丁香结(1)板书课题,指名读,正音。

(2)出示丁香花苞的,引导学生了解丁香结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丁香花苞。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听读任务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2.随文识字词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标注拼音的词语。

参差芭蕉妩媚花苞(课文注音)斗室单薄缀满幽雅笨拙(1)“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2)理解“斗室”:指小得像斗一样的房子,形容屋子极小。

3.集中识字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缀幽雅案拙薄糊蕾恰襟恍怨4.梳理内容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1)交流反馈。

(板书:丁香花丁香结)(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写丁香花和丁香结的段落。

2《丁香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丁香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丁香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丁香结》教案一、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惆怅、幽雅、纤细"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由事物引发思考,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由事物引发思考,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阅读,使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思考。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的音乐。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丁香的有关知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我国是世界四大名花有国之一,大家知道是哪四种名花吗?学生交流。

世界上的花有千万种,但大千世界,真正能赏心悦目的花却只有几种。

有的花虽然美丽,但却华而不实;有的花虽然外表朴素,但却高雅纯洁。

有一种花,它虽不如牡丹艳丽,也不如桂花芳香,但它却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种朴实无华的花——丁香。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丁香图片)同学们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丁香结就是丁香的结子吗?)看来,同学们对丁香结的了解还真不少。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随即板书:结(jiē)子、结(jié)构、结(jié)果、打结(jiē)。

并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过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作者笔下的丁香结。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个小节写了什么?作者从丁香结引发了怎样的思考?并划出关键的语句。

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丁香结》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丁香结》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一、教案说课稿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丁香结》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2. 教学内容(1)课文《丁香结》的内容介绍。

(2)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

(3)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课文的整体理解。

(2)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

(3)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4.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5.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丁香结》及作者冰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二、同步练习1. 选择题(1)课文《丁香结》的作者是______。

A. 冰心B. 鲁迅C. 朱自清D. 老舍A. 《荷叶·母亲》B. 《丁香结》C. 《小桔灯》D. 《阿Q正传》2. 填空题(1)课文《丁香结》中,作者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等丁香品种。

(2)丁香结在课文中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等。

3. 简答题请简要概括课文《丁香结》的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

4. 论述题请结合课文《丁香结》的内容,谈谈你对丁香结象征意义的理解。

六、课文解析1. 文本结构分析(1)课文《丁香结》分为三个部分:引子、、结尾。

(2)引子部分:介绍丁香的起源和在中国的历史。

(3)部分:描绘丁香的外貌、香气、花语等。

(4)结尾部分:抒发作者对丁香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丁香结(散文)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

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丁香的图片、课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扫通生字词: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参差(cēncī)芭蕉(bā)衣襟(jīn)妩媚(wǔ)
②多音字:薄、参差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幽、案、薄、糊
(3)借助查词典或工具书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参差:是指长短不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愁怨:忧愁怨恨。

③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点缀:装点、装饰、装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里的丁香暗暗微花?(城里的、校园外的、斗室外的、雨中的),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丁香花的?(颜色、香味、样子)
2.作者除了描写城里的、校园外的、斗室外的、雨中的丁香花(赏花)外,还写了什么?(悟花)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从颜色、香味、样子等方面写了城里的、校园外的、斗室外的、雨中的丁香花,已以及由生活中的丁香花引出寻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哪里的丁手里香花?
3.导入新课。

课文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丁香花”来写的,丁香花一直是作者心中的“花”,接下来请走进“赏花”感受一下花的美,体会一下丁香花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赏花”,发挥想象,体会花的美丽: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颜色、香味、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1)每到春天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香气直透毫端。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积雪”指什么?从哪看得出?丁香花像什么呢?给你什么感觉呢?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三、理解“悟花”,发挥想象,感悟主题内涵。

1.默读第二部分,找一找丁香花成为“丁香结”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很生动地写出丁香花的花苞之样子,自然过渡到写“丁香结”,与上下文浑然一体。


2. 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想一想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
(作者先写芭蕉不明白丁香花的心思,接下来通过一幅画面告诉人们答案:“丁香空结雨中愁”!这画面中有雨,有多愁善感的雨,这不就写出丁香花的怨愁与理不断的思绪吗?)
3.在细雨迷蒙中,······丁香花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思考:雨中丁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丁香花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通过写丁香花和细雨迷蒙的画面,说明丁香花有许许多多的愁怨,许许多多理不清的忧愁。


4.作者仅仅在写丁香花吗?在丁香花里,
(不,是借花抒情,借丁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怨,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忧愁。


5.作者不仅仅借花抒情,而且借花喻理,“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请找出来读一读,谈谈你获得了哪些生活感悟呢?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从读到的内容想开去,你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6.小结:······“丁香结”指什么?(花形、人生中的问题)
四、总结方法。

1.写作方法:从多个角度描写事物、借景抒情
2.阅读方法: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五、板书设计:
2.丁香结
形状:星星般的小花
赏花:颜色:白、紫
香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悟花: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豁达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