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公开课教案《石壁上的九色鹿》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 石壁上的九色鹿 ︳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 石壁上的九色鹿 ︳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石壁上的九色鹿︳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石壁画及其历史。

2.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动物的象征意义。

3.探索运用色彩表现动物的特点。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石壁画艺术欣赏1.通过欣赏石壁画《九色鹿》四幅图,了解石壁画的历史、特点以及表现手法。

2.了解发掘地点——故城山、莫高窟、龙门石窟等地的基本情况和文化内涵。

2. 动物形象了解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动物的象征意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动物及其象征意义。

3. 艺术实践1.学生通过观察九色鹿的图片与线稿,了解九色鹿的形象特点。

2.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探索运用色彩表现九色鹿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石壁画的欣赏,表现动物的象征意义,运用色彩表现动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探索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动物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九色鹿的石壁画图片和线稿,九色鹿的故事,九色鹿的文化内涵,色彩蜡笔和油画棒,彩色纸张,作品欣赏。

2.学生准备:品红色彩蜡笔和油画棒,彩色纸张。

五、教学过程1. 石壁画艺术欣赏1.教师介绍石壁画的历史、特点以及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石壁画艺术。

2.欣赏石壁画《九色鹿》四幅图,教师先让学生先自由观察各自感受,之后带领学生集中观察,并问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如:你们觉得这幅作品整体给你什么感觉?九色鹿长什么样?这画用了哪些颜色?等等。

2. 动物形象了解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动物的象征意义,例如:龙象征尊贵、神圣、权势,狮子象征勇气、力量和吉祥等。

2.小组讨论,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动物及其象征意义。

3. 艺术实践1.学生观察九色鹿的图片和线稿,了解九色鹿的形象特点。

2.学生在彩色纸张上绘制九色鹿的形象,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现九色鹿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的组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觉和心情。

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1课《石壁上的九色鹿》教学设计

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1课《石壁上的九色鹿》教学设计

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1课《石壁上的九色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石壁上的九色鹿》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通过学习九色鹿的形象,让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运用色彩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九色鹿的形象特点、色彩搭配原则以及绘画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搭配能力和运用能力。

此外,学生对神话故事充满兴趣,九色鹿的形象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九色鹿的形象特点,掌握色彩搭配原则。

2.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色鹿的形象特点、色彩搭配原则。

2.难点:如何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九色鹿的神话故事,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示范法:教师示范九色鹿的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绘画,提高绘画技能和色彩搭配能力。

4.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提高审美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九色鹿的图片、绘画材料、幻灯片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九色鹿的神话故事,引发学生对九色鹿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九色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九色鹿的形象特点,如色彩、造型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九色鹿的绘画过程,讲解色彩搭配原则和绘画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实践。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绘画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九色鹿作品。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九色鹿的形象特点和色彩搭配原则。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九色鹿作品,下周课堂交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十一课 石壁上的九色鹿 ︳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十一课 石壁上的九色鹿 ︳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十一课石壁上的九色鹿︳湘美版一、教学目标•知道我国古代石壁绘画的特点;•了解《敦煌石窟洞窟壁画》中著名艺术品《石壁上的九色鹿》;•正确观察和分析《石壁上的九色鹿》;•能够用彩铅、水彩、粉笔等绘制一幅良好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 教学内容本课我们要学习《石壁上的九色鹿》这幅著名的敦煌石窟洞窟壁画,通过这幅高古的艺术品,来探索它的神秘和美丽,学习用不同的绘画媒介绘制良好的作品。

2. 教学重点重点如下:•了解我国古代石壁绘画的特点;•正确观察和分析《石壁上的九色鹿》;•能够用彩铅、水彩、粉笔等绘制出良好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本课堂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石壁上的九色鹿》的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实际练习,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学习《石壁上的九色鹿》首先,让学生观看《石壁上的九色鹿》这幅著名的敦煌石窟洞窟壁画。

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神秘和美丽。

2. 学习我国古代石壁绘画的特点介绍我国古代石壁绘画的特点,包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色彩鲜艳、构图精美等。

3. 观察与分析《石壁上的九色鹿》通过看图片和老师现场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石壁上的九色鹿》壁画的画面、色彩、线条等方面,并分析其中的优点和特点。

4. 实践开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采用彩铅、水彩、粉笔等绘画媒介,尝试自己画一幅《石壁上的九色鹿》或自己想象的其他敦煌石窟洞窟壁画。

5. 互相欣赏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和分享心得体会。

五、作业布置1.按照上课所讲的内容,认真完成课堂上练习的作品,画一幅《石壁上的九色鹿》或自己想象的其他敦煌石窟洞窟壁画。

2.完成课后阅读《敦煌石窟》一书中第一章的阅读和作业练习。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我选择了《石壁上的九色鹿》这幅高古艺术品,从中来了解我国古代石壁绘画的特点。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增强了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理解,同时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11.石壁上的九色鹿》(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11.石壁上的九色鹿》(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11. 石壁上的九色鹿》(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壁上的九色鹿》的背景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九色鹿的形象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九色鹿的美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石壁上的九色鹿》的背景和艺术特点。

2. 九色鹿的形象特征。

3. 线条、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4. 学生绘画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九色鹿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九色鹿的美丽。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九色鹿的立体感和生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范画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石壁上的九色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九色鹿的形象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石壁上的九色鹿》的背景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九色鹿的文化内涵。

3. 案例分析:展示九色鹿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线条、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4. 绘画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绘画过程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石壁上的九色鹿》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石壁上的九色鹿》的画作,要求运用线条、色彩表现九色鹿的美丽。

2. 写一篇关于《石壁上的九色鹿》的美术评论,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绘画实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 课堂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是否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4. 下一节课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美术优质课《石壁上的九色鹿》教案

小学美术优质课《石壁上的九色鹿》教案

小学美术优质课《石壁上的九色鹿》教案一·教材分析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本节课学习仅以本生故事画莫高窟第257窟壁画的主要题材《鹿王本生图》为代表,让学生接触我国壁画艺术的基本造型方法与装饰手法,来了解敦煌壁画和敦煌,探寻这座艺术宝库的奥秘,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文化的自豪感,品味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鹿王本生图》所描绘的就是释迦牟尼生前的一个故事,它用一长条横幅展开了连续的情节。

有一美丽的九色鹿王(释迦牟尼的前身)在江边游戏时救起一个将要溺死的人。

被救的人要给鹿王做奴以示感谢,鹿王拒绝了,但他叮嘱那个人说:“如果将来有人要捕我,你不要说见到过我。

”没过多久,这个国家的王后梦见了鹿王,毛有九色,角胜似犀角。

王后醒来后就向国王说了这个梦,并希望得到这个鹿的皮为衣,角做耳环。

虽然这个国王是善良的,但王后却以死相逼,没办法,国王只有悬赏求鹿。

那个被救的人,贪图所赏得的大量金银和土地,便向国王报告了鹿王的行踪。

当国王带人去捕鹿王时,鹿王向国王诉说了他救溺人的经过,国王被深深感动了,遂放弃了捕捉鹿王的想法,而且下令全国,可以允许鹿王任意行走。

最后王后羞愧而死,那个忘恩负义的溺人也得到了报应:身上生疮,口生恶臭。

这个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宣扬的是善恶报应思想,赞扬了九色鹿王的仁义精神。

这幅壁画无论在构图、色彩处理上,都巧妙地增强了善恶报应这一主题,生动地描绘了九色鹿富有人格化的神态,表现了鹿王控诉忘恩负义的小人、不向邪恶屈服的倔强性格。

从绘画手法上来欣赏这幅壁画。

在表现形式上,《鹿王本生图》以长方形的构图,呈先两边后中间的对称法则,分段描绘,使故事情节严密而生动。

在表现方法上,“凹凸法”的渲染表现出了物像的立体感。

色彩多用土红、粉红、蓝、草绿等,由于年久变色,原来深一点的颜色已变得很暗,或成了灰黑色,但当年的笔触依稀可辨。

小学美术《石壁上的九色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石壁上的九色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湖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11 课《石壁上的九色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教学生欣赏《九色鹿》,了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学习壁画的配色方式。

2.能仿画一幅有动物场景的壁画和散花图案衬底的作品,具备小组合作及创造想象的能力。

3.使学生能感受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的魅力,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表现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珍视与认同。

二、教学重点:学习壁画的色彩配置。

三、教学难点:四、教具、学具:教具:课件、教师范画学具:绘画纸、油画棒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敦煌莫高窟吗?你对敦煌壁画了解吗?谁能把课前搜集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一下。

2、生介绍搜集的关于敦煌壁画的知识。

3、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最大的亮点,壁画上画了什么,如何欣赏?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这座壁画艺术的殿堂,去寻宝,发现它的奥秘。

4、同学们看,这里是敦煌莫高窟第257 窟,在它的石壁上绘制了一幅关于神鹿故事的壁画,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5、(课件)九色鹿的故事。

6、导入课题:壁画大师们用他们的妙笔将这幅《鹿王本生图》画在佛洞的石壁上,千年不变地传通着九色鹿舍己救人的动人故事。

这就是石壁上的九色鹿。

(板书课题:11 石壁上的九色鹿)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

(板书:壁画)二、探究学习,了解壁画色彩1.(课件)这幅壁画是敦煌莫高窟第329 窟,初唐时期的作品《夜半逾城》。

讲述的是:印度悉达多太子十九岁时,有感人世生老病死各种痛苦,为了寻求解脱诸苦的方法,决定舍弃王族生活,托着马足飞奔腾空而去。

2、教师小结:在敦煌壁画中,有像《九色鹿》这样的本生故事画,也有像《夜半逾城》的佛传故事,它们都以内容丰富、情节有趣、色彩带有浓重的域外或新疆风格而著称。

3、(课件)请同学们欣赏壁画作品《九色鹿》《狩猎图》《夜半逾城》。

分别说一说每幅画主要由哪几种颜色组成?4、生:5、教师小结:壁画一般都由土红、赭石、紫色、蓝色等颜色组成。

小学美术《石壁上九色鹿》教案

小学美术《石壁上九色鹿》教案
-举例:分析石壁上九色鹿壁画的艺术风格、题材和象征意义,提高学生对壁画艺术的兴趣。
2.教学难点
(1)色彩搭配的实践运用: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可能存在困难。
-解决方法:教师提供色卡和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动物绘画技巧的掌握:学生在描绘动物形象时,对线条、轮廓、毛发等细节的处理能力不足。
-解决方法:教师分步骤演示绘画技巧,并让学生多进行练习,关注每个学生的进度,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3)壁画艺术的理解:学生对壁画艺术的认识较浅,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和艺术价值。
-解决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壁画艺术的历史背景、创作方法和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缺乏创新意识,作品较为刻板。
-解决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石壁上九色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动物,它们的颜色和形态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绘画和色彩搭配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概念。色彩搭配是指在绘画中运用对比色、邻近色等技巧,使画面更加和谐丰富。它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石壁上九色鹿。这个案例展示了色彩搭配和动物绘画技巧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创作出美丽的艺术作品。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石壁上的九色鹿-湘美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石壁上的九色鹿-湘美版

《石壁上的九色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湘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1课《石壁上的九色鹿》,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九色鹿的相关传说,感受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对敦煌壁画艺术特色的认识与感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培养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敦煌壁画,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具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2.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九色鹿的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它发生在哪里?2.欣赏壁画教师展示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画面内容。

3.互动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从线条、色彩、造型等方面分析壁画的特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创作实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九色鹿形象,运用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

5.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板书设计1.课题:《石壁上的九色鹿》2.教学目标:了解九色鹿传说,感受敦煌壁画艺术魅力,培养欣赏能力。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敦煌壁画,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敦煌壁画,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作业设计1.课后收集其他敦煌壁画图片,与同学分享。

2.以《石壁上的九色鹿》为主题,创作一幅壁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讨论、创作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九色鹿传说,感受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欣赏敦煌壁画,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创作空间和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引入更多敦煌壁画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美术公开课教案《石壁上的九色鹿》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16版
内容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美术》第十一课
主题:石壁上的九色鹿
课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秀霞中牟县滨河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
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认识以及对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有初步了解,同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审美品味逐步提升,需要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因此,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增加了内容,通过借鉴古今中外名家作品,学习艺术的表现方法,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与创想。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注意考虑教材的两个变化:一是对小学阶段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进行简单的整合,表现水墨的诗情画意,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文化水平及用笔用墨技巧开展教学,二是手工制作内容中加入了金工材料的学习,制作上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在利用易拉罐、饮料瓶等材料进行切割和粘接技术时,需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环保问题。

针对部分后进生,多鼓励,多注意,适当降低难度增强他们学习信心,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

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

学习准备
投影仪、图片等。

评价任务
能对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并写出短文。

学习流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

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

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

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

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2、欣赏图片
中国画《窟的艺术创造者》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敦煌莫高窟外景。

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

羽人藻井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

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

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

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飞天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
天龙八部众神之内。

书上展示了5幅飞天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九色鹿的故事
著名的敦煌壁画里讲述了很多故事,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书中的“你知道吗”有这个故事,请你们读一读。

看三幅关于九色鹿的壁画,说一说每一幅图都画了什么? 3.画一画
根据九色鹿的故事画一幅想象画。

你想画什么,说一说。

三、小结
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