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源湴隐伏煤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合集下载

隐伏矿的找矿标志及预测方法探讨

隐伏矿的找矿标志及预测方法探讨

隐伏矿的找矿标志及预测方法探讨作者:戈金明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4期摘要:隐伏矿找矿难度大、成本高,为提高预测水平,本文总结了具有找矿意义的异常标志和地质找矿理论的进展,探讨了隐伏矿预测的技术方法,为预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隐伏矿;找矿标志;预测方法随着找矿难度及找矿成本不断加大而矿的发现率日益降低以及我国众多生产矿山保有储量的日益枯竭,找寻隐伏矿已成为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隐伏矿的找矿标志,并探讨预测方法,为隐伏矿预测工作提供参考。

1.隐伏矿研究进展概况为加强隐伏矿的找矿突破,不少学者从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如池三川先生较早从就矿找矿、按成矿理论和模式找矿、综合运用地物化遥及生物和矿物学找矿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完善的论述;有学者根据隐伏矿床预测工作实例,透彻分析预测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预测工作提供参考;也有研究者从隐伏矿床(体)找矿前景的快速评价这个角度,提出了类比法、趋势外推法和归纳法,并用找矿实例加以验证,大大提高了找矿效率。

2.隐伏矿的找矿标志隐伏矿的找寻,关键是矿致异常信息的发现和提取,对具有找矿意义的标志进行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提高预测水平。

现将含矿地质体可能引起的异常标志总结如下。

①原生矿化露头。

相伴而生多金属矿床,它们在空间上往往存在着沿垂直或水平方向的分带,如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床,上部为铅锌矿体,深部见铜矿体;如在碎屑沿分布区,地表有石英、白云母线脉或具微弱矿化的细脉带,是产于其中的隐伏钨锡矿床的标志,即赣南地区总结的“五层楼”找矿模式。

②铁帽。

铁帽中褐铁矿具有的原生硫化物假象结构,能指示隐伏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存在;铁帽中有含锰矿物或重晶石,是铅锌为主的硫化物矿床的标志,赤铜矿、孔雀石、自然铜及白铅矿存在是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的标志,残留的锡石,是锡石一硫化物矿床的标志。

③围岩蚀变。

与热液有关的矿床,都发育有不同程度、类型的围岩蚀变,蚀变矿物的形成与矿石的沉淀在成因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于相关隐伏矿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有关萍乡地区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若干思考

有关萍乡地区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若干思考

有关萍乡地区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若干思考
李健;曾垂银;王淼林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1(023)006
【摘要】煤炭资源是江西萍乡市的主要矿产资源,目前探明的储量占全省的1/4,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素有"江南煤都"之称;但从近百年的规模开采,探明资源量已难以保障矿山开采所需,大批矿山沦为危机矿山.区内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很高,但主要在煤系地层出露区,大面积被白垩系红层及三叠系地层覆盖而呈隐伏矿区.这些隐伏区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是萍乡地区今后找煤的主要方向.列举了10个煤炭资源潜力区,首选了4个找煤靶区,并预测了资源量.
【总页数】5页(P153-156,159)
【作者】李健;曾垂银;王淼林
【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地质大队,江西萍乡,337000;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地质大队,江西萍乡,337000;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地质大队,江西萍乡,3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
【相关文献】
1.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勘查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处理 [J], 赵远由;鲁方康;石再平;
2.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勘查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处理 [J], 赵远由;鲁方康;石再平
3.当前推进绿色勘查工作的若干思考 [J], 马骋; 张福良; 雷晓力; 赵元德
4.关于推进绿色勘查工作的若干思考 [J], 陶学森
5.推进绿色矿产勘查工作的若干思考 [J], 刘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萍乡市焦宝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找煤方法

浅谈萍乡市焦宝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找煤方法
错误 的判 断 。
底板及煤层层位 , 结果从九 煤层做到九 煤层中了。 给生产带来一;
例如 , 1 8队提供资料 , 据 2 我矿为背斜 ( 何家大屋 ) 西北翼单翼开采 , 响。再例如在一 6水平南五采区 9 0 2 15煤顺槽进 3 m处,遇一斜交l 7
但 在 一 0 平 西 一 采 区 、 二 采 区 石 门揭 露 情 况 , 一 向斜 构 造 , 向 后 , 10水 西 有 在 发现煤层变薄不可采 , 煤质变差 , 起初简单地判 断为此处构造复
斜北西翼 出现火成岩 , 在一般情况下 , 就认 为没有掘进 的必要 了( 无煤层 煤层向西方向变薄的结论 ; 经过对其煤层层位 的认真分析和九 』 后 了) 。通过我们对井田整个构造形态及岩层产状和地层层序进行系统地 顶底板岩性的判断 , 确认此煤 为九 煤层 。通过再次过断层 , 找到了
向 断层 、 所 揭 露 的 主要 构 造 表 明 : 井 田 的煤 层 沉 积 后 , 到 了 部砂 砾 岩 、 F。据 本 受 细砂 岩 、 粉砂 岩 、 质 页 岩 和煤 。我 们 利 用 Ⅲ 来 控 制 j 细 炭

组 N — s 方 向的地应力作 用 , w E 使煤层 受到挤压 , 加上 F( 滴水 岩逆 地段 。 Ⅲ 沉 积 旋 回 在 矿 区东 五 及 南 五 采 区 寻找 煤 可 参 照 。
. 为一复式不对称倾伏 背斜 ( 何家大屋背斜) 由于本井 田属于青马煤 田的 22 根 据 沉 积旋 回 法来 找 煤 ,
尾端( 东边 ) , 应力 变化大 , 煤层 赋存状况 复杂 , 致矿井 的构 造形态 复 导
依据地层岩性 和含煤特 征 , 本矿区沉积相划分为三个韵律旋 回
其中只有 Ⅲ 旋 回为本矿 区沉煤旋 回, 其岩性 自下而上 杂, 根据所收集及掌握 的资料表 明 : 本井 田的走 向断层有 、 F 及 横 Ⅲ Ⅲ Ⅲ ) F、 。

浅析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浅析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浅析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文章对该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内出露地层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研究,分析该矿区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标签: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控矿因素1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大地构造北西向构造变形区,中国成矿区带属古生代燕山期Pb、Zn、Ag、Cu、MnⅢ级成矿单元之Pb-Zn-Ag-Cu成矿带,次级构造带属银厂坡—云炉河断裂构造带,北北东向石门断裂成矿带与北西向罗卜荚断裂成矿带交汇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较为有利。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中、上统碳酸盐岩;石炭系台地相浅色碳酸盐岩为主,蜓、珊瑚、腕足类等底栖生物化石丰富;二叠系中统开阔台地相质地较纯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齐全,蜓、珊瑚等生物化石丰富。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上统望城坡组灰—深灰色厚层含层孔虫细—粗晶白云岩、块状细—粗晶白云岩夹微晶灰岩、页岩及灰、深灰色薄—中厚层微—泥晶灰岩、薄层榴状泥灰岩、泥灰岩及含泥质微晶灰岩;尧桡组灰—深灰色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中厚层状细—粗晶白云岩,局部偶夹深灰色块状砂屑白云岩;石炭系下统摆佐组浅灰—灰色厚层块状细至中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第四系含砾、亚砂土—亚粘土等。

2.2构造矿权范围内发育一条北北东向石门断层(F1)及南北向层间破碎带及南东东向节理裂隙带。

F1断层西盘发育有牵引褶皱,区内整体为向SEE倾斜的单斜岩层(见图1)。

2.3铅锌矿体特征铅锌矿区内发现1个锌矿体,锌矿体受北北东(地表表现为北北西)向层间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上统望城坡组第一段上部层间破碎(裂)带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

赋矿岩石为泥盆系上统望城坡组厚层块状泥晶—粗晶白云岩、含层孔虫白云岩、角砾白云岩、砂质白云岩。

矿体产状与层间破碎带产状一致,总体走向近北北东向、倾向南南东,平均倾角17°。

有探槽及老硐等5个工程共9个采样点控制。

矿体走向长约178m,倾向延伸约207m,矿体真厚度0.82~4.24m,平均真厚2.76m;锌品位4.50%~34.50%,平均品位12.17%。

江西省萍乡市西坑石膏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江西省萍乡市西坑石膏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江西省萍乡市西坑石膏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摘要】江西省萍乡市西坑石膏矿,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塘组石磴子段(C1dsh)中,为海湾泻湖相盐类沉积层状似层状矿床。

石膏品位较好、找矿范围大的万年矿段应作为下一步找矿重点区域。

【关键词】石膏矿地质特征远景分析1 区域地质背景西坑石膏矿区位于萍乐坳陷带西端,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衔接带部位。

在次级构造上处于东西长约18km、南北宽10km的麻山—大路里倾伏向斜的西端。

麻山—大路里向斜由一系列次级褶曲组成,总体形态为一个向南抬起、向北倾没。

麻山—大路里倾伏向斜南部抬起端由上元古界神山群和震旦系岩层构成构造基底,盖层则由中上泥盆统、石炭系海相沉积层和二叠系、三叠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组成[1]。

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早石炭世时,区内地处湘赣边界(永新、莲花、萍乡一线)半封闭海湾泻湖相沉积相带上,在下石炭统大塘组下部石磴子段(C1dsh)层位沉积了厚度数十米的石膏硬石膏层位。

2 矿区地质特征西坑石膏矿位于湘东区排上镇北部、下埠镇南部交界地段,西面与湖南省醴陵—攸县红盆接壤。

在次级构造上处于麻山—大路里倾伏向斜西端一个小倾伏背斜(西坑倾伏背斜)构造内。

现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矿区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2.1 地层经钻探揭露、地质测量和综合分析,表明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和第四系,现由老到新叙述如下:(1)上泥盆统锡矿山组(D3x):上部为浅灰色钙质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夹鲕状赤铁矿2层;中部为浅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铁质粉砂岩;下部为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绿泥石砂岩、钙质泥岩夹团块状白云岩,总厚250m。

(2)下石炭统岩关组(C1y):深灰~灰黑色炭质泥灰岩,钙质砂岩、绢云母板岩夹(3)下石炭统大塘组,分以下三个段:第一、石磴子段(C1dsh):石灰岩,总厚162m。

中上部灰黑~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夹泥岩,产石膏、硬石膏14层,下部泥质白云岩、浅灰~灰黄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总厚94~150米,由SW向NE有逐渐加厚的趋势。

赣西萍乡地区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赣西萍乡地区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赣西萍乡地区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陈晓群,陈 兔(江西省地质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江西 南昌 330000)摘 要:赣西萍乡地区矿床较多,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区内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浆的活动频繁。

矿区内岩石种类与成矿存在一定的联系。

因此,提出了对赣西萍乡地区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与找矿预测。

通过对该地区地层构造、矿体类型、岩石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究,对该地区成矿情况进行预测,为该地区的矿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赣西萍乡;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找矿;预测中图分类号:P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7-0054-2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ediction of deposits in Pingxiang area, western JiangxiCHEN Xiao-qun, CHEN Tu(West Jiangxi geological survey brigade, Jiangxi Geological Bureau, Nanchang 330000,China)Abstract: There are many deposits and rich mineral resources in Pingxiang area, western Jiangxi.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the mining area is complex and the magmatic activity is frequent.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rock types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mining area. Therefore, the analysis and prospecting prediction o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s in Pingxiang area, western Jiangxi are put forward. By exploring th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ore body type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layer in this area, the metallogenic situation in this area is predicte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industry in this area.Keywords: Pingxiang, western Jiangxi; Deposit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forecast赣西萍乡是我国矿床发展的重要地带,是地质科学发展的重要地区。

萍乡地区岩溶、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现状与成因分析

萍乡地区岩溶、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现状与成因分析

259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萍乡地区岩溶、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现状与成因分析王清海(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0一地质大队,江西 萍乡 337000)摘 要:萍乡地区地处在萍(乡)乐(平)坳陷带,可溶性石灰岩分布较广,均呈隐伏型或半裸型,且岩溶发育中等~强烈,岩溶塌陷年年发生,其规模较小,而且煤系地层分布也较多,系江西主采煤地区,采煤历史上百年,形成较广的采空塌陷及地裂缝,故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是该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征。

关键词: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发育现状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0-0259-2收稿日期:2020-10作者简介:王清海,男,生于1982年,汉族,江西萍乡人,本科,研究方向: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土地复垦等。

萍乡地区位于江西省西部;北邻湖南浏阳;东接江西宜春、安福;西依湖南礼陵、茶陵;南与江西永新接壤。

地理位置:东径113°35′~114°17′,北纬26°95′~28°01′,面积3827km 2。

萍乡为赣西低山丘陵地形,东高西低,地处萍(乡)乐(平)坳陷带西端。

隐伏型~半裸露型岩溶地貌占国土面积的15%~20%,其中上栗、莲花两县分布面积广,湘东区、芦溪县均有分布,安源区主要在西南部零星分布,三县一区主要为石灰岩岩溶,城区东部为砾岩~砂砾岩可溶岩溶蚀特征。

安源区高坑煤矿、王坑煤矿、湘东区巨源煤矿区等主要以采空塌陷、地裂缝为表现形式的矿山地质灾害特征,采煤矿山占国土面积10%~15%。

1 岩溶地质灾害与矿山地质灾害诱发现状1.1 岩溶地质灾害本区岩溶地质灾害存在多发性和易发性,但规模比较小,有人为因素诱发,也有自然因素诱发,及人为自然因素并发等特点。

上世纪末上栗县赤山宫江岩溶地段,因岩溶塌陷坠毁公路路基,陷深达30余米,直径15m ~20m,造成一辆吉普车在夜间行驶当中陷入坑内,车内4人,连人带车陷入坑内,其中两人自救,陷坑淤泥瞬间将两人一车淤埋,最后找不到车和人。

安源煤矿矿井基本情况.doc2014

安源煤矿矿井基本情况.doc2014

江西煤业集团公司安源煤矿简介一、地理位置及范围安源煤矿位于萍乡市东南5公里的安源镇境内,矿区内有专用铁路线6公里同浙赣线相连,另有公路与319、320国道相通,交通便捷。

安源井田位于高安煤田的西半部,东邻高坑矿,西邻五陂煤矿。

东起锡坑H勘探线,西至X勘探线,南至天子山麻姑槽露头,北至RF4。

走向长度5.8公里,倾向长度3.2公里,面积为12.82平方公里。

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50′44.93〃,北纬27037′42.65〃。

主井坐标为:X=3054790,Y=38489746矿井边界拐点坐标如下表:二、矿井“四证一照”矿井“四证一照”齐全三、地质概况1、地层本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新第三系、三叠系上统安源组、三叠系大统大冶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地层层序由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Q)厚度0-20米,一般5米由粘土、亚粘土、砂粒及卵石组成,分布于冲沟及低洼处。

不整合新第三系(NP)厚度0-155米,一般75米,红色或棕红色砂砾岩。

不整合三叠系上统安源组(T3a)安源组地层总厚度平均710米,按其岩性组合及含煤情况,自上而下分三丘田段(T3a3),三家冲段(T3a2)及紫家冲段(T3a1)。

三丘田段分上亚段(T3a32)(即原三丘田段)和下亚段(T3a31)(即原爱坡里段)。

上下亚段合称上煤组。

紫家冲段分上亚段(T3a12)原称紫家冲段,又称下煤组,下亚段(T3a11)原称底部砾岩;三家冲段分为上、中、下三个亚段。

上亚段(T3a23)原称三家冲段,中亚段(T3a22)原称老虎冲段,下亚段(T3a21)原称天子山段,该段不含煤。

具体分述如下:⑴三丘田段(T3a3)上亚段(T3a32),原名三丘田段。

上部:厚度55-115米,一般85米,灰色、灰白色石英砂岩。

中部:厚度48-135米,一般103米。

炭质泥岩与煤层(上煤组一煤层)厚0-28米,一般25米。

下部:厚度5-50米,一般36米,砾岩夹薄层砂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萍乡市源湴隐伏煤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摘要:源湴地区所见的老地层不是“古隆起”,而是由多个滑覆体依次堆叠的滑覆构造形成的外来岩系,这些外来岩系之下,隐伏着大片的安源煤系。

同时,源湴地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纪安源群紫家冲组(T3a),属萍乡市开采的主要煤层。

因此,源湴地区是一个理想的寻找隐伏煤田的地区。

关键词:隐伏煤田地质特征找矿方向萍乡市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In Yuanban Concealed Coalfield in Pingxi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LAN Wan—guo , WANG Miao—lin
(No.901 Geological Party of Jiangxi Bureau of Geology Exploration, Pingxiang 337000,China)
Abstract:Old formation in Yuanban area is not “ancient uplift”, but exotic rock. The exotic rock is composed of sliding tectonics, which is become from the stack of multiple sliding bodies. Large coal formation is concealed under these exotic rocks. At the same time, T3a is the main coal-bearing stp1 概况
江西为一能源缺乏的省,现生产的煤炭仅为需求的二分之一。

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势必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萍乡市供开采的煤炭保有资源量已近于枯竭,急需寻找新的煤炭基地。

但由于浅部地质工作程度相当高,找煤的空间相当有限,只能在深部及隐伏地区开展煤炭资源的寻找工作。

基于此,特提出在萍乡市麻山镇源湴地区开展隐伏煤田的找煤工作,以缓解萍乡地区煤炭资源的不足。

2 区域地质特征
2.1区域地质背景
就大地构造而言,源湴隐伏煤田区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南褶皱带碰撞缝合线北
缘的萍乐坳陷带西端。

位于扬子地段南缘的萍乐坳陷带,为加里东运动后—拉分盆地,从泥盆纪中期开始接受沉积直至白垩纪,因此,地层发育齐全。

源湴隐伏煤田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纪安源群紫家冲组。

由于含煤系数高、可采煤层多,为我省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萍乡矿务局所属的安源矿、高坑矿、青山矿、白源矿以及巨源矿等均开采紫家冲组中的煤层。

自印支运动开始直到喜山运动早期,源湴隐伏煤田区受武功山伸展构造体系所控制。

2.2 地层与含煤性
源湴隐伏煤田区地层有:青白口系库里组;震旦系古家组,下坊组;泥盆系跳马涧组、易家湾组、棋子桥组,龙口冲组,吴家坊组,麻山组,洋湖组;石炭系杨家源组,梓山组,上西坑组、大埔组,马平组;二叠系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乐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三叠系铁石口组,紫家冲组、三家冲组;侏罗系多江组,以及第四系。

紫家冲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其下部为浅灰色厚层状砾岩夹石英细砂岩中部深灰色薄—中层状细粉砂岩、泥岩夹三层石英砂岩或砾岩及炭质泥岩,含煤4层,其中三层可采,产丰富植物化石。

上部深灰色薄层状细粉砂岩夹砂岩,厚约173m。

2.3 构造
(1)滑覆构造
本项目是在滑覆体下寻找隐伏煤田,因此,滑伏构造是否成立则成为项目能否实施的关键。

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武功山自印支运动开始直至喜山运动早期,发育了一个完美的伸展构造体系,它包括了变质核杂岩、韧脆性变形过渡带,浅部的脆性伸展构造,以及由于伸展运动造成山体抬升,导致重力失稳,大量的岩块顺坡下滑,形成规模宏大的后期重力滑伏构造。

这些滑块堆积于武功山北麓,从丰城洛市,新余铁山直至源湴,断续达数百公里。

踏勘发现,桐田南东含粉石英的小江边组被梓山组覆盖,梓山组又被变质岩覆盖,组成一个反序堆杂的三层滑覆构造模式;1/5万区调报告中称源湴隐伏煤田区中的变质岩为茶溪滑块。

主要由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组成。

北部覆于泥盆系、石炭系之上,断面倾角23°—30°。

滑块东部的窍田湾则见变质岩直接覆于安源煤系之上,断层产状285°∠40°;茶溪滑块北侧,则为泥盆系与石炭系的两个滑块,其中泥盆系滑块叠覆于石炭系滑块之上。

石炭系滑块又叠于原地岩系的较新地层之上,两滑块的东部,均叠置于安源煤系之上。

其断面倾角45°左右,局部可达60°。

综合上述,源湴隐伏煤田区是由茶溪滑块、泥盆系滑块及石炭系滑块反序堆叠的滑脱构造。

它们分别覆盖于原地岩系的较新地层之上,其中就包括了安源煤系。

滑块在萍乡地区不仅见于源湴地区,十里铺、磨盘山、青山、巨源矿等地均可见到。

十里铺见到茅口组、紫家冲组、白垩系共同组成的外来滑块,滑覆于安源煤系之上;青山、磨盘山、巨源矿等地,外来地块的茅口组滑覆于安源煤系之上。

这些滑块的断面倾角一般为17°~40°,仅青山滑块断面倾角较陡且呈箱状,可能为后期构造作用使断面再褶皱所致。

由上可知,源湴隐伏煤田区及其周边地区所见的变质岩,泥盆系及石炭系等,均为重力滑脱构造作用形成的滑块,它们呈反序系列堆置,即老的地层组成的滑块依次覆盖在较新地层组成的滑块之上,又共同滑覆于原地岩系之上,其中就包括了安源煤系,以致使本区成为一寻找隐伏煤田的理想地区。

这些滑覆的外来岩块,北起麻山,南至湘赣边境,东部边界为源湴—白竺,西达湘赣边境的红盆,总面积达200k㎡。

(2)褶皱构造
依据高坑、安源、青山等地煤田勘探资料及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原地的安源煤系、以及其他地层,均呈宽缓的桶状背、向斜,它们两翼对称,倾角平缓,轴线呈北东向或北北东展布,与萍乐坳陷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

2.4 岩浆岩
依据周边地质资料,本区岩浆活动不发育,仅局部零星见有燕山期辉绿岩、煌斑岩,以及石英闪长岩与花岗岩脉。

3. 找矿依据与找矿方向
3. 1找矿依据
早在10余年前,江西省地矿局赣西队在开展1/5万萍乡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就提出,萍乡麻山—腊市以南直到湘赣边境约200km2所分布的变质岩,并不是传统所认为的古隆起,而是在武功山隆升过程中,由于重力失稳,从武功山顶滑下来的多个外来岩块。

它们覆盖于原地的新地层之上。

依据周边地质情况分析,这些变质岩滑块之下,可能保留了大遍的安源群含煤地层,是寻找隐伏煤田的理想地区。

江西省地矿局打算曾在此区开展找煤工作,但由于资金不足,埋藏可能太深(因受当时开采技术水平限制),且具有一定风险而搁置起来。

现在资源埋深已不是问题,丰城矿务局曲江井采深已近1000m,省国土资源厅已组织多个地质队开展1000-1500m的深部找煤工作,因此,在源湴隐伏煤田区开展预查工作的技术条件已日趋成熟。

3. 2成矿条件分析
位于萍乐坳陷带的源湴隐伏煤田区及其周边地区所见的变质岩,泥盆系及石
炭系等,均为重力滑脱构造作用形成的滑块,滑块覆盖了安源煤系,区域成矿条件有利,具体叙述如下:
(1) 源湴隐伏煤田区所见的老地层不是“古隆起”,而是由老地层组成的多个滑覆体依次堆叠的滑覆构造形成的外来岩系。

这些外来岩系之下,隐伏着大片的安源煤系,因此,源湴隐伏煤田区是一个理想的寻找隐伏煤田的地区。

(2) 安源煤系历来是萍乡地区煤田勘探的主要对象,萍乡矿务局的所有矿山均开采它所含的煤层。

预测区北东的高坑矿、安源矿均为闻名的大型矿山,向南西,这套地层则延至五陂下煤矿、王坑煤矿。

再向南,则延至源湴隐伏煤田区的源湴直至湘赣边境。

(3) 源湴隐伏煤田区安源煤系含煤地层称紫家冲组,其中含可采煤层1层,局部可开采煤层3层,一般厚1-2m,其中大槽煤最厚33m。

煤质牌号为肥焦煤—肥气煤,发热量大于5000大卡,可以作炼焦或配焦用煤。

综上所述,源湴隐伏煤田区成矿条件优越,且滑覆体下极有可能保存着安源含煤岩系,煤质甚佳,因此,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江西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5.
[2]《江西省萍乡市源湴隐伏煤田区预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探矿工程大队,2010.
作者简介:兰万国,男,1962年生,江西省永丰县人,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