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复习赢在高考系列之1.1地图基础与等高线地形图

合集下载

2013高考地理复习赢在高考系列 1.1地图基础与等高线地形图.doc

2013高考地理复习赢在高考系列 1.1地图基础与等高线地形图.doc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第一讲 地图基础与等高线地形图随堂演练巩固(2012河南豫南九校高三一模,12)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6次会议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尤卡坦半岛为墨西哥著名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在比例尺1∶5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A 4 2cm B 40 2cm C 80 2cm D 8 2cm 【解析】 比例尺为1∶5 000 000,表明图上1 cm 代表实际距离50 km,即图上1平方厘米代表大约2 500平方千米。

墨西哥坎昆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大约要绘面积为80 2cm 的地图。

【答案】 C2.会议期间,某日坎昆日出时,某地也恰好日出,但昼长比坎昆长,则该地位于坎昆的(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解析】 会议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南白昼越长。

两地同时日出,但昼长比坎昆长,因此该地位于坎昆的西南方向。

【答案】 C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①④两地的垂直距离为米,若⑤⑦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 2.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 千米。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

(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为什么?(5)小河流向 方。

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选在A 处,请说明理由。

(6)②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 米,陡崖相对高度为 米。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图的比例尺、方向等基础知识。

第(1)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不同等高线重叠是陡崖(如图中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

当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峰(如图中的⑤⑦);由内向外增高为洼地、盆地(如图中的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3讲 等高线地形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3讲 等高线地形图
B
B
C
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6题。4.图中A的海拔大致为( )A.300米 B.360米 C.400米 D.450米 5.相对而言,图中四个点,上山最容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在A、B、C、D四个部位最容易形成河流的是( )A.A B.B C.C D.D
(7)示坡线指向海拔低的方向
地形部位及特点
字母
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点
A
.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在图中用“ ”符号表示
1 000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H<(n+1)d
估算陡崖的高度
项目
计算公式
实例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陡崖的相对高度

高考地理 总复习 第1章 地球与地图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必修1)

高考地理 总复习 第1章 地球与地图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必修1)

无限制 低,0米~200 米
四周 高 、中间_低__ 平坦广阔
答案
1.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判读
深化整合
(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判读
(2)闭合等高线的判读
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
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
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等高线凸向 低 处 从山顶到山麓凸 山脊
山脊线也叫分水 线
的山脊连线
出的高耸部分
答案
D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 山脊之间的低洼山谷线也叫 集水线
谷连线
部分
鞍部是山谷线最_高_
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 相邻两个山顶之
E 鞍部
处,山脊上两山之
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间呈马鞍形
间的 低 线处
多条等高线汇合重__叠__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边缘
F 峭壁(陡崖) 在一起
是悬崖 ,或称陡崖
答案
(4)五大地形类型特征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表起伏程度
高原 中间疏,四周_密__
较高
起伏不大,边缘陡__峭__
山地 丘陵
_密__集__ 稀疏
高,超过 500 米 坡度较 陡,沟谷较_深__
较低,一般不高于500米 (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坡度_平__缓__
盆地 中间 疏,四周_密_ 平原 稀疏、_平__直__
必修Ⅰ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图形突破 特殊等值线图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地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征要点
特征描述
判断依据
地形类 型及分布
①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山地等)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北部( 或东部等);③特殊地貌,如喀斯特 地貌等
海拔<200 m的为平原;200~ 500 m的为丘陵;>500 m的为 山地;四周高、中间低的为盆 地;海拔>500 m且四周等高 线密集、中间稀疏的为高原
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图中灰色部分等高线向海拔较低的地区 凸出,应该为地势较高的地形,但高度不大,且靠近陡崖,有可能是崩塌堆积物, 也有可能是陡崖上突出的小基岩,A项正确。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一 考点三
考点二 考点四
[考纲呈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 形剖面图。
【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或图例、注记进行空间定位,分析 区域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综合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区域特 征分析、区位选择上的应用。 3.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等高线地形图对爬山路线、交通线、瞭望 台等进行区位选择。
答案:A 解析:河流集水方向是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指向低处。
2.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A.100 250
B.1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答案:C
解析:河流位于山谷处,可以判断出a的数值大于300,图中等高距为200 m, 则a的数值为500;根据局部闭合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b点的数 值小于300,大于100。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地球与地图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地球与地图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与相对高度甲地的海拔为1_500米,乙地的海拔为500米。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_000米。

2.等高线(1)等高线的概念: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特征含义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同图等距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等高距一致闭合,不相交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由于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处除外)密陡疏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凸低为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凸高为谷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3)地形基本部位图中字母地形表示方法地形特征说明A 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降低1.(2015·上海地理)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B.陡崖C.断块山脉D.峡谷答案D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为陡崖,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

2.(2014·山东文综)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图a中等高距是100 m,①海拔<100 m,②海拔在100 m~200 m之间;从图b可知“观测点”在甲山西南,且高程是120 m。

则符合条件的只有②。

题组二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地形特征3.(2015·山东文综)读“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思维过程三步读图找:结合图例,找出原生海岸红杉的分布区域——美国西海岸。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必修第1册 第1章 第1讲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必修第1册 第1章 第1讲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
√B.底部海拔可能为11 m
C.易形成落差较大的瀑布 D.下方地势平坦,适合布局交通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据图可知,图中陡崖处有 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 m, 底部海拔在0~30 m,计算可知, 陡崖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20 m,底 部海拔可能为11 m;陡崖位于山 脊附近,没有河流发育,因此不 易形成瀑布;陡崖处多滑坡、崩 塌等地质灾害,不宜布局交通线。
美洲原产的作物品种极其多样 且独特,今天我们熟知的玉米、马 铃薯、向日葵、辣椒、番茄、南瓜、 玛咖等农作物均是从南北美洲引种。 右图为南美洲秘鲁地形图。秘鲁首 都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以 多雾著称,且空气质量常年较差。
12
(1)分析美洲原产作物品种极其多样 且独特的原因。 答案 美洲大陆与其他大陆相对隔 绝,植物物种相对独特;美洲大陆 南北狭长,热量和水分差异显著, 水平地带多样;科迪勒拉山系纵贯 南北,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多样; 诞生了较早的农业文明,人工培植、 选育历史悠久。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读局部
判读局部海拔大小、高度范
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
闭合
围或高差等
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
小的”
2.等高线图中五大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
等高线特征
高原 中间疏,四周密
山地
密集
丘陵
稀疏
盆地 中间疏,四周密
平原 稀疏,较为平直
海拔 500 m以上 500 m以上 200~500 m 没有一定标准 200 m以下
①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 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b, 即“小于小的”。 ②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 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a,则d>a, 即“大于大的”。

第一章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

第一章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c.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 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3.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判断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两地之间的海拔,就可以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H 相= H 高-H 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处,假设 n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 为等高距,H 大为重 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 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 n=4,Δd =100 m,H 大=400 m,H 小=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 同图等距
(等高距)
闭合曲线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重合为崖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间距越大,等高线越稀疏, 疏缓密陡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图1
返回导航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图2
1.“雪如意”大跳台与停止区的最大高差约为( )
A.96 m
B.136 m
C.236 m
D.336 m
2.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选址在山坡间的凹地中,主要考虑( )
A.减小风力
B.赛场排水
C.增大高差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节:等高线地形图(一)(36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节:等高线地形图(一)(36张ppt)

26
五种基本地形

C

A 山地
E
盆地
B
丘陵
D
平原
类型 海拔
地面 起伏
山地 >500

丘陵 <500
高原 >500
平原 盆地 <200 不一定

地面起伏不大 平坦或起 四周高,
边缘较陡
伏很小 中部低
息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年级地理组 徐金钟
27
五、课堂小结(画思维导图)
等高线
概念的理解 海拔

相对高度
地),所以可能是火山口。
息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年级地理组 徐金钟
36
密集 300 200稀疏
100
0
等高线(米)
息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年级地理组 徐金钟
8
2 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面

等高距
H H H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息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年级地理组
等高线
徐金钟
9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同一幅图中)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息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年级地理组 徐金钟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B______。 (3)CD、EF两处中表示山谷的是E_F_____。
(4)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1_7_0_米_____;乙山位于甲山的西__南__方。
息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年级地理组 徐金钟
33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下题。
10.A山峰与E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14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讲地图基础与等高线地形图随堂演练巩固(2012河南豫南九校高三一模,12)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6次会议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尤卡坦半岛为墨西哥著名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在比例尺1∶5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 积为 ()A 4 2cm D 8 2cmcm C 80 2cm B 40 2【解析】比例尺为1∶5 000 000,表明图上1 cm代表实际距离50 km,即图上1平方厘米代表大约2 500平方千米。

墨西哥坎昆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大约要绘面积为80 2cm的地图。

【答案】 C2.会议期间,某日坎昆日出时,某地也恰好日出,但昼长比坎昆长,则该地位于坎昆的( )A 东北方向B 西北方向C 西南方向D 东南方向【解析】会议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南白昼越长。

两地同时日出,但昼长比坎昆长,因此该地位于坎昆的西南方向。

【答案】 C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①, ②,③,④,⑤,⑥。

(2)①④两地的垂直距离为米,若⑤⑦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 2.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千米。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为什么?(5)小河流向方。

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选在A处,请说明理由。

(6)②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米,陡崖相对高度为米。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图的比例尺、方向等基础知识。

第(1)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不同等高线重叠是陡崖(如图中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

当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峰(如图中的⑤⑦);由内向外增高为洼地、盆地(如图中的①)。

等高线向高处凸的是山谷、河谷(如图中的③);向低处凸的为山脊(如图中的④)。

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为鞍部(如图中的⑥)。

第(2)题, ①和 ④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实际上是两地的相对高度。

①地海拔在150 200米之间,④地海拔为300米,所以其相对高度在100 150米之间。

求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水平距离,即已知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根据公式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结果单位应是厘米,要把它转化成所要求的单位(千米)。

第(3)题,比例尺放大(缩小)多少倍,等于分母缩小(放大)多少倍。

所以原比例尺化为数字式应为1∶200 000,放大到2倍,则将其分母缩小为原来的1/2,故应为1∶100 000。

第(4)题,开辟梯田应考虑坡度、灌溉水源等条件,所以选择在乙处开辟梯田要比甲处适宜。

第 (5)题 ,小河流向应注意指向标,这里是指干流流向。

选择水库坝址一般选在洼地河流的狭窄出口处,工程量小,读图可知A处最合适。

第(6)题,读图可知,陡崖顶部海拔在300 350米之间,陡崖的相对高度根据公式 (n- 1)(1)≤<+,可得出在50 -150米之间。

d H n d【答案】(1)盆地陡崖山谷山脊山顶鞍部(2)100- 150 4.6(3)1∶100 000(4)乙。

乙处坡度比甲处平缓,且靠近河流,灌溉方便。

(5)东北洼地的河流狭窄出口处,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上游汇水区域大。

(6)300 -350 50 -150课后作业夯基一、选择题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1-3题。

1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 先向北,再向东北B 先向南,再向东南C 先向东北,再向西北D 先向东南,再向西南【解析】该题考查地图方向及等高线应用。

首先根据图中指向标确定方向,再根据等高线分布确定河流流向。

【答案】 D2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150米B 199米C 278米D 400米【解析】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可由公式:(1)(1)(-≤<+重合的等高线条数有n条,等n d H n d高距为d),求出200米≤ H< 400米。

【答案】 C3 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解析】若某一点能看到另一点,必须使视线不受地形阻挡,把图中各点向甲、乙两村均作连线,可以得出只有②点符合。

【答案】 B4 下面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解析】与比例尺知识相关的一个原理是:相同的图幅,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小。

从四幅图的经度和纬度的间隔,就能知道各图反映实际范围的大小。

四图中A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最小,因此比例尺最大。

【答案】 A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 -7题。

5 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 ①B ②C ③D ④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城镇B 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C 图中河流干流从西北流向东南D 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7 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 368米B 488米C 678米D 708米【解析】第5题,图中四个居民点均沿河分布,靠近水源,其中②③④三地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水患影响,而①地位于地势稍高的鞍部地带,受水患影响小。

第6题,图中最容易发展成城镇的点应是位于河流交汇处的③地;M点与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故B项不正确;根据图中指向标的指示,河流的干流从西南向东北流;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时先穿越山脊再经过河谷,地势起伏很大。

第7题,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400米<h<600米。

【答案】5 A6 D7 B(2012河北保定高三摸底,5 6)我国1 000多年前的古文字留下这样的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这里的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 108米。

据《孙子算经》)。

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为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

下图为目前该瀑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8 -9题。

8 图示区域地势( )A 东南高、西北低B 西北高、东南低C 东北高、西南低D 西南高、东北低【解析】根据河流上游支流状态判断,西北侧为河流上游,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从而得出地势的高低。

【答案】 B9 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解析】由材料可知,埋藏地点在瀑布的右侧,只能是③和④中的某点,又根据比例尺算出1108米相当于图上距离1.108厘米,可量出④点符合要求。

【答案】 D10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状况,等高距为200 m。

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 100250B 100350C 500250D 500350【解析】根据等高距为200 m,可知a地应为500 m等高线;根据等高线数值变化规律可知,b地等高线应该小于300 m。

【答案】 C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数据。

读图完成11- 12题。

11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坡度:甲>乙B 气温:丙>丁C 降水:乙>丁D 海拔:甲>丙12 图中四地中,林木最茂密的是(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解析】第11题,将图中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可以看出图中存在两个山顶,再根据题干信息”华北”可知,该处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来,根据指向标,结合图示可以判断出,甲处的等高线稀疏,乙处的等高线密集,因此坡度: 乙> 甲;丁处的海拔低于丙,气温:丁>丙;乙处在山岭的东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于丁处;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的海拔低于丙处。

第12题,乙处位于山脉东侧,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海拔低,热量充足,所以林木最茂密。

答案:11 C12 B(2011浙江文综,3 4)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13 -14题。

13 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 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 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 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 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与分析。

学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布情况,结合实习中观察的情况可以得知溪谷的坡度和溪流堆积物的粒径大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也可以测量,但是溪谷的蒸发量和台风的降雨量需要气象站监测得出。

【答案】 D14 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 甲、乙B 甲、丙C 乙、丁D 乙、戊【解析】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溪谷发育地区,故甲和丙为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

【答案】 B二、综合题15 暑假到了,光明中学组织地理夏令营活动,来到了浙江省某山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

现有A、B、C、D四个宿营地点(见上图)可供选择,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地宿营最合适,其理由是什么?(2)有同学提出利用陡崖进行攀岩练习,请你找出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 )A 40120≤<B 80160H≤<HC 120160≤<HH≤<D 160240(3)图中两山顶之间的实地水平距离约为米。

(4)为保护环境,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图中F、G两处相比,优先退耕还林的是处,原因是什么?(5)图中F处一直是传统耕作区,梯田种植水稻是其农业生产特色,试分析该处修建梯田的条件(从地形、气候方面考虑)。

(6)试画出D、E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

【解析】本题以我国东南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能力。

第(1)题 ,在野外考察中晚上宿营,一般要选择在山脊处最为安全。

第(2)题,图中陡崖3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40米,经计算可知B项正确。

第(3)题,量算图上两山顶之间的距离,再结合比例尺,可计算出两山顶之间距离为1500米。

第(4)题,图中F、G两处比较,G处等高线较密,坡度较陡,且海拔较高,应优先退耕还林。

第(5)题,梯田的修建应选择坡度较缓、水分较充足且向阳的地方。

第(6)题,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进行绘制。

【答案】(1)C 理由:①夏季易发洪水,A地离河边太近,有危险;B地处于谷口,是暂时性洪流必经之地,危险;D地处于陡崖之下,可能有落石或崩塌,有危险。

②C地避开了山谷(洪水)、河边(洪水)和陡崖(落石和崩塌),到河边距离适中,相对安全。

(2)B(3)1 500(4)G F、G相比,G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且海拔较高。

(5)F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该地位于我国南方,气候湿润;此处又位于向阳坡、迎风坡位置,水热条件充足。

(6)见下图。

16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北部的河流总体流向是,南部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2)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