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模拟题含答案解析(20210107075326)
2015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7题。
北京胡同的空间形态王彬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古代都城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
元大都是北京城最早的雏形,它的设计既继承了《考工记》中的营国思想,又根据《易经》有所变化。
按照《考工记》的思想,营建都城的时候,在都城的内部要修筑九条南北走向的道路与九条东西走向的道路。
南北走向的道路称“经”,东西走向的道路称“纬”,“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一轨,是一辆乘车的轴距。
九轨,是指九辆乘车。
能够驰骋九辆乘车的道路,便是首都的干道。
大都基本遵循了这个原则,但是略有变化。
今天北京旧城(二环路以内)的主要道路还是大都时代的延续,只是拓宽、延长了而已。
干道之间,分布着微观道路系统:纤细的火巷与胡同。
今天的东四、西四、南锣鼓巷‘注一带(见附图),专家考证,基本是那时微观道路的遗存。
按照当时设计者的规划,大都的道路分为四种状态,在宽度上依次递减。
首先是大街,其次是小街,再次是火巷,最后是胡同。
这四种状态的道路,有三种称谓保存下来,数量最多的“火巷”则没有延续下来,被后世统称为胡同。
大街二十四步阔,折合今36.96米;小街十二步阔,折合18.48米。
那么,火巷与胡同呢?至今没有查考到文献记载。
明以后,胡同作为北京道路的特殊名称大量出现,并且成为主要称谓。
发展到今天,一些纤细的道路,诸如巷、条、里、院、夹道、廊下等,虽然不叫胡同,但是在北京人的观念里,还是被视为胡同。
甚至以“街”为称的道路,如果狭窄,也往往被看作胡同。
那么,什么是胡同?或者说,胡同的空间形态是什么样子?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北京的大街基本是笔直的、平坦的,南北、东西纵横交叉。
与其相比,北京的胡同也大都是笔直的、平坦的,而且绝大多数采取东西走向、南北平行的原则。
2015年山西高考一模试卷及答案

(山西省)2015年高考前质量监测试题·语文第1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王进锋商周时期,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
人们用华夏族与蛮、夷、戎、狄来区分他们。
异族婚姻就是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通婚。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通过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取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实现了灭夏的大业。
实际上,早在商族始祖契的时候,就已经与戎狄女子通婚。
根据《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末代商纣王屡次与外族女子婚配。
商纣曾以“西伯昌、九侯、鄂侯”担任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九侯就是鬼侯,为蛮狄之人。
鬼侯为了讨好商纣,将自已的女儿进献给他,然而这位女士“不喜淫”,纣非常生气,就把她杀害了。
汉晋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此事。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
看到这点,商朝另外一位方国首领崇侯虎甚是紧张,担心周族强大后会危及自己的方国利益,就对商纣说到姬昌将不利于商朝的统治。
商纣果然听信谗言,把西伯囚禁了起来,关押在羑里。
周族人十分担忧,千方百计营救,大臣闳夭多方搜求美女奇珍,终于得到“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通过商朝宠臣费仲进献给商王。
商纣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西伯释放了。
可以想见,周族进献的有莘氏美女,应与商纣结成了婚姻。
商王之子也与异族女子通婚。
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条甲骨卜辞,内容为“己亥卜,王:子白羌毓,不其白”。
这条卜辞是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将要生育,所生之子的皮肤是否为白色。
在西周君王和他们的祖先中,有多人与夷狄女子结婚。
根据《诗经·鲁颂·閟宫》,周族始祖后稷是姜螈所生,而“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所以姜塬是羌族女子。
另外,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太姜、太王娶的周姜、周武王娶的邑姜也都是羌族女子。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1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选A。
2015年高考最新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真题精选(附答案)

2015 年高考最新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真题优选(附答案)1.( 安徽 ) 阅读下边文字,达成⑴—⑷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 王世槙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名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念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诧。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景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督查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整天,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赌气不肯相下。
先生静坐,或浅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认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后代计耳。
后代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响马,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后代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念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热爱古贴,亦古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答忏院,倘各损惠一通膜拜赐矣。
”其雅揉这样。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先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省)⑴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晏坐整天晏:沉静。
2015届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不吾知其亦已兮,。
(屈原《离骚》)(2),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李密《陈情表》)(3)。
似诉平生不得志。
(白居易《琵琶行》)(4)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6),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
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
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
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
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
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
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
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
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
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
经进图籍,论次精审。
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
又於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
震正譌补脱以进,得旨刊行。
四十二年,卒於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
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於古经。
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
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
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
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震为学大约有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
震卒后,其小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
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卷全国卷(含问题详解)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15高考一二卷文言文、鉴赏、小阅读详解

2015全国卷一 100张一、小阅读1、【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根据选文第2段:“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可见,宋代信用形式的新特点是多种形式并存,并不能得出这几种信用形式产生于宋代的结论。
另外,根据本段中“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可知,其他形式不一定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故A“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的表述不合文意。
B根据选文第2段“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可知,该项的表述正确。
C由选文第2段关于质、押的介绍,以及“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可知,该项的表述正确。
D由选文第2段末关于赊买赊卖的介绍可知,本项表述正确。
【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由选文第1段和第3段中“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可知,该项符合原文意思。
B错解文意。
由选文第3段开头对宋代新型纸质信用工具的产生背景的介绍可知,选项中有关发行目的的表述正确,但“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与选文中“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明显不符。
C符合原文意思,根据选文第3段关于茶引、盐引的介绍可知。
D由选文第3段“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可知。
【答案】B3、【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能力。
A前半部分关于质库、解库的性质的理解和分析正确,这从选文第2段关于质、押的介绍可知;后半部分“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的说法乍看起来在原文中缺乏依据,但是联系下文“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知,质、押两种形式唐代就有,因而经营质、押的机构质库、解库在唐代也就产生了。
【详尽答案、解析、译文】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目录江苏卷 (2)〖参考译文〗 (3)山东卷 (3)〖参考译文〗 (5)湖北卷 (6)〖参考译文〗 (8)重庆卷 (9)【参考译文】 (10)安徽卷 (11)【参考译文】 (13)四川卷 (14)〖参考译文〗 (15)〖参考译文〗 (16)天津卷 (16)〖参考译文〗 (18)湖南卷 (19)〖参考译文〗 (20)广东卷 (21)〖参考译文〗 (22)北京卷 (23)〖参考译文〗 (25)浙江卷 (26)〖参考译文〗 (28)福建卷 (28)〖参考译文〗 (30)全国卷Ⅰ (30)〖参考译文〗 (32)全国卷Ⅱ (32)〖参考译文〗 (34)江苏卷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模拟题含答案解析2015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模拟题含答案二、【2015 •豫东豫西十名校四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罗洪先,字迭夫,吉水人。
父循,进士。
历兵部武选郎中。
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
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邵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
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日:“幸吾婿成大名。
” 洪先日:“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
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
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寻遭父丧,苫堆蔬食,不入室者三年。
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日:“是料朕必不起也。
”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
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 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
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
日:“苟当其任, 皆吾事也。
”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
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
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流寇入吉安, 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
素与顺之友善, 顺之应召,被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牛主事项乔为分司。
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
乔微讽之,厉声日:“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
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传:学习。
B. 父每肃客肃:庄重。
C. 十八年,简宫僚简:选拔。
D. 率友人躬振给振:通“赈”,救济免费在线作业标准100 分答案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 “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
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 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 即守丧之礼。
D. 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 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罗洪先志向远大。
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 罗洪先范言敢谏。
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 罗洪先心忧国民。
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 罗洪先正直淡泊。
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敞惧,归部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译文:_ _(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译文:_ _1. 【答案】B【解析】肃:躬身作揖,迎揖引进。
迎接。
2. 【答案】D【解析】“除”为削除官职。
3. 【答案】B【解析】文中说“来岁朝正后”,是建议太子来年临朝。
4. (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
罗循故意拖延,数天后刘谨倒台,王敵于是向罗循道歉。
(关键词“趣”“迟”“谢”的翻译各1 分,大意2分)(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
(关键词“挽”“拟”“假”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三、【2015 •唐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
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
内艰起复。
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
稍辨,则酷刑榜掠。
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
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
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
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
去_ 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
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 之谣。
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
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
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
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简:选拔B. 咸获苏息苏息:死而复生C. 一意拊循抚循:抚慰安抚D. 人情大扰扰:扰乱2. 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 “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 “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 “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3.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 民拥中官舟/ 乞为奏请/ 宣帝命复留之/B. 登同里岳璿/ 继之亦有善政/ 民称为赵/ 岳/ 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 当罢民/ 拥中官舟/ 乞为奏请/ 宣帝命复留之/C. 登同里岳璿继之/ 亦有善政民/ 称为赵/ 岳/ 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 当罢/ 民拥中官舟/ 乞为奏请/ 宣帝命复留之/D. 登同里岳璿继之/ 亦有善政/ 民称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 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 命复留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
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 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
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 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
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 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
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C 【解析】扰:形容词,乱,烦乱。
2.【答案】D 【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3. 【答案】A4.【答案】D 【解析】“在他的影响下”错。
5.(1)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
(“恣横”,恣意横行;“执”,逮捕;“尤”,最突出,最恶劣;“杖”,施以杖刑;“贴然”,服服帖帖。
每点1 分。
)(2)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补出全句主语;“去”,离开;“攀”,挽住,拉住;“识”,记住;“配享”,共享。
每点各1分。
)【参考译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
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
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
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
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
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
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
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
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
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
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
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
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