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温与降水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200
200
月 份
平 均 降 水 量
1
2
3
4
5
6
150
16 5 12 3 10 4 89 82 85
150
100
100
月 份
平 均 降 水 量
7
8
9
10 11 12
50
10 2 12 0 11 4 14 4 14 4 16 4
50
1 2 7 9 10 11 12 (月) (月)
气温
降水
º C
mm
22.5
0
22.7
1
21.7
7
19.2
13
16.7 14.1
26 79
乌兰巴托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
估算乌兰巴托的年降水量
乌兰巴托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估出昆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
估算昆明的年降水量
昆明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练一练:观察图4-15和4-16,分析乌兰巴托和昆明 的气候特点。
0
0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年降水量? 约600毫米
最高气温7月:26度 最低气温1月:零下5度
①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 上月份 ②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温度数 ③将各月气温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曲线连 接起来,画出一条曲线 ④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图 ⑤绘出纵坐标右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 水量数,把各月降水量绘成柱状。
左图位于北半球 还是南半球? 北半球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降水
一、主要降水类型
自主阅读课本P74找出下列问题: 1、什么是降水。 2、形成降水的条件是什么。 3、降水有哪些主要类型。
1、概念:从大气中 降落的雨、雪、冰雹 等,统称为降水
3、降雨的主要类型
1、对流雨:湿润 空气受热膨胀上 升,变冷凝结而 形成的降水。
对流雨一般 强度大、历时短 、范围小,常伴 有雷电。
2、地形雨:湿润 空气水平运动时, 遇到山地,沿山坡 “爬升“,温度下 降,水汽凝结,在 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往往在湿润气流 的背风坡形成雨影 区,降水少。
3、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 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往往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二、降水量的测量 用雨量器来测量,单位为毫米
区降水少。 •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少,
东岸降水多。 • 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
少。
四、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气温 降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乌兰巴托
昆明
四、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ºC)13.8 14.2 14.4 15.6 17.1 18.7 20.6 21.4 21.1 19.3 16.4 13.8 降水 (mm) 61 64 50 18 4 1 0 4 8 9 45 42
印度尼西亚
亚马孙平原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极地区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内部 2、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非洲 北部
亚洲中部
亚洲 西部
非洲南部
澳大利 亚内陆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4.2.2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 降水)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4.2.2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 降水)
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 升”,冷凝形成降水。
发生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 区
一.降水的形成
3.根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将降水分为3种类型
对流雨
受热膨胀上升
赤道附近、 夏季午后
地形雨
遇地形阻挡“爬升”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被冷空气顶上去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二.降水的测量
雨量器
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或融 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蒸发、渗 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水层深度, 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5~10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11月~次年4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大约740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三.降水的分布
北极地区
赤道地区
南极地区 ①赤道附近降水 多 ,两极地区降水 少 。——纬度因素
导致两地景观差异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的要素:降水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一.降水的形成
1.从大气中降落的 雨、雪、冰雹 等,统称为降水(降水≠降雨)
冰天雪地
椰风海韵
一.降水的形成
2.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水汽 凝结核
物质条件
(空气上升)
气温 下降
热量条件
一.降水的形成
3.根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将降水分为3种类型
连续无雨记载:91年
①对流雨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水汽冷凝形成降水。
发生地区:赤道附近、 夏季午后
一.降水的形成
3.根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将降水分为3种类型
②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湘教版七上4.2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课件

湘教版七上4.2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课件



冰雹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降雨是否等于降水? 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降水形式,主要的降水形式是什么?
水面蒸发 水汽上升
降雨的
上升冷却 水汽凝结
条件
云滴增大 云层增厚
水滴降落 形成降雨
(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2)空气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

降水 类型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成因
分布地区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湿润空气沿山坡爬升
赤道地区 山地迎风坡
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被抬升
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
降水的分布规律:三多三少
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__多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少____。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_多__,西岸降水___少___。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气温的统计—气温变化曲线的绘制
月份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3 4 7 13 17 21 25 26 23 17 11 6
降水(毫米) 48 74 107 135 147
气温(℃)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50
40
30
20
凝结核:是指大气中的水汽能在其表面凝结而成云滴(液态或固态)的悬浮微粒
雨量器
降水量的 测 量
盛水器 漏斗
储水筒 储水瓶
400ml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量杯
降水的 测量
测量工具 雨量器 测量场所 开阔无遮挡的室外 降水量的单位 毫米(mm) 降水量的大小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第2课时)教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第2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教案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学过一些生活常识、自然科学道理,一知半解对于理解降水还有一定距离,有待补充,避开物理上的呆板、严谨,以生活常识,简化比喻来引导。

复习提问: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之最?引入新课: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知道降水的情况。

讲授新课:二.降水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1.形成条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总结答案: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补充: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结、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

2.主要类型: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3.降水量的测量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内容小结:通过板书总结重点。

课后作业:复习巩固板书设计: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降水量的测量。

【精】《气温和降水》课件(第2课时)

【精】《气温和降水》课件(第2课时)

新知讲解 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降水比 东岸少。
新知讲解
“雨极”
乞拉朋齐
“湿极”
怀厄莱阿莱 阿塔卡马沙漠
“旱极”
新知讲解 你知道吗?

乞拉朋齐为什么能下这么多的雨呢?
这是因为印度洋是世界最潮湿的地区,那里
较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堂练习
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 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据此回答3~4题。
日期 降水量
3日 5日~6日 10日 15mm 21mm 25mm
21日 24~25日 13mm 35mm
2.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
新知导入 同学们,看这几幅图,这里有雨、雪、冰雹,我们这里常见的是哪一种?
新知讲解
(一)主要降水类型
【自主学习】 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
观测方法。
2、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
3、总结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新知讲解
活动1、同桌轮流来说一说: 一、什么是降水? 二、说说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三、说说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 (mm)
60
86
60
30
7
2
0
1
7 13 26 79
(1)在坐标网格中,绘出洛杉矶的气温年变化曲 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2)根据所绘图表,说出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量 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特点。
新知讲解
气温(ºC)
降水(毫米)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

主备人:高原学科领导:时间:第周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需要三个课时来完成。

【目标引领】1、理解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掌握降水的主要类型。

3、掌握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断方法,能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重点)【依标自学】一、阅读课本第三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和();(2)、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降水的三种类型:()()和()。

4、湿润空气()膨胀上升,()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

5、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沿山坡“爬升”,()下降,水汽凝结,在()形成降水,叫()。

6、当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

7、降水量一般用()来测量。

二、阅读课本第四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8、年降水量极其丰沛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印度北部的():另一处在夏威夷群岛()的东北山麓。

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地球的“雨极”。

【反馈检测】同学们背诵上述知识点,五分钟后同桌之间互查,老师抽查学困生。

【互动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76页活动题A、降水类型图示B、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C、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交流展示】1、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的问题进行回答,注意各个层次学生的反馈。

2、学生回答,学生做补充,教师做点评补充。

【巩固拓展】完成地理读本的验收评价部分。

【教后反思】。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湘教版)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湘教版)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怎么看?看什么?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月 份
1 月
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1112111 5

00550550 0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量 ( m
5 0
1 00000000 1 00 00
m

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
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或 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 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 起来的水层深度,通常以 毫米为单位。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等降水量线 含义: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特点: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的各点,降水量相等。 等降水量线稠密,表示各地的降水量差别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表示各地的降水量差别小。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降水的类型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降 水。
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如: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降水的类型
迎风坡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背风时坡,遇到山地,沿 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 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往往在湿润气 流的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少。
2021年3月23-29日,苏伊士运河“大堵船”,至少造成 400余艘通行此处的货轮滞留。此次 “堵船” 事故也引发 国际货运对于苏伊士运河的替代方案思考,更为稳定、 可靠的我国“钢铁驼队” ———中欧班列的业务量一周 内增加三成。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4月8日,装满衣服鞋帽、 防疫物资等的列车从武汉出发, 驶往德国杜伊斯堡。回程列车装载德国香肠、 哈萨克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区春 秋两季
世界降水分布图
观察上图,概括如下:
•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 降水少; • 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 3、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 陆降水少。
三大降水类型: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类型
Hale Waihona Puke 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空气强烈受 强度大、 赤道及两 热上升 历时短、 侧,我国 范围小 夏季午后 地形雨 暖湿空气受 强度较大、 山地迎风 阻上长升 历时长 坡
锋面雨 暖空气被冷 强度小、 中纬度地 空气抬升 时间长、 区,我国 东部季风 范围大
降水量测量
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
• 1、日降水量的计算 一般每天8时、晚20时两次降水 量之和 2、月降水量的计算 一个月中,每天降水量之和
雨量桐 (外部)
雨量器 (内部)
• 3、年降水量的计算 该地区多年平均的降水量,即 每一年的降水量等于12个月降水 量之和。 4、世界两大雨极 一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 二是夏威夷群岛的卡维金尼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 2、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 3、降水的基本类型; • 4、世界降水分布的基本规律及 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思考:
• 1、请问降水就是降雨吗? 不对,降水包括降雨、雪、冰雹, 但不包括雾。 2、降水的基本条件是: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 出来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