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29•【字号】渝府发[2014]51号•【施行日期】2014.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渝府发〔2014〕5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市政府决定,对为我市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78号)的规定,经学科(专业)组初评、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议,市政府批准,授予“光散射纳米探针及其分析应用”等3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通过外部条件对金属玻璃力学性能的改性研究”等6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镁合金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控制及性能强化机理研究”等13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等2项成果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系列新型高效低耗水处理剂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铝、镁、钛、铁合金功能性表面处理新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等6项成果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信息系统安全可控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等9项成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予“高速重载列车用超大规格5083铝合金板材高效低能耗产业化应用技术”等49项成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授予“E40、E47(E460)船板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等80项成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授予“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企业技术创新奖;授予卡尔米纳蒂·史提芬劳、宋伟宏国际科技合作奖。
希望获奖人员和组织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科技创新和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2004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目录前言一综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前言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
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
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4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96.6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985.9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0%,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2004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58.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6%。
蓄水动态2004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2.88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5%。
供用水量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8%;总用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6.8%。
用水指标2004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30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96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31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9升/日。
河流水质2004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288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持久性有毒有机物、总氮及粪大肠菌群的影响,长江重庆段、嘉陵江重庆段、乌江评价河段、涪江评价河段、渠江河评价河段,全年水质均为Ⅲ类。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
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有14个台风影响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洪交织影响。
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
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行政区域。
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
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
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
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46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实施应急水量统一调度,妥善处置浊漳河等19起突发水污染事件。
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经国务院批复实施,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完成,普查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1.9mm,折合降水总量62674.4亿m3,比常年值偏多3.0%。
重庆市万州区新田镇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

重庆市万州区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重庆市会得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十月批准:郭义英审定:郭义兵审查:叶泽纲(证书号:0525034)校核:罗黎明(证书号:0525082)编写:何健(证书号:0524095)刘德国(证书号:0516090)徐沛林(证书号:1057039)目录1总论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项目来源...........................................................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工作等级........................................................... 错误!未指定书签。
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1.7水平年.............................................................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基本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3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2013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一、综述2013年的环境统计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和集中式治理设施。
2013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4.25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39.18万吨,氨氮排放总量5.22万吨;全市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54.7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36.20万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7.98万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08.4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728.19万吨。
二、废水1.废水排放量。
2013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4.2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3.3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23.5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0.89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6.42%。
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2013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39.1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5.15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13.14%;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21.86万吨,占55.79%;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12.10万吨,占30.88%;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0.065万吨,占0.17%。
3.氨氮排放量。
2013年全市氨氮排放总量5.22万吨。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0.33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6.32%;城镇生活源氨氮排放量3.62万吨,占69.35%;农业源氨氮排放量1.25万吨,占23.95%;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0.017万吨,占0.33%。
三、废气1.二氧化硫排放量。
2013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9532.44亿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4.77万吨。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49.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27%;城镇生活源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5.33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73%。
2.氮氧化物排放量。
2013年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6.20万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4.79万吨,占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8.48%;城镇生活源及其他氮氧化物排放量0.45万吨,占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24%;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96万吨,占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0.28%。
重庆水资源调查报告

重庆水资源调查报告重庆水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而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重庆市的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重庆市的水资源概况重庆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左右,年径流量约为600亿立方米。
此外,重庆市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和水库,如洪湖、南山湖等,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三、水资源利用状况1. 农业用水农业是重庆市的重要产业,也是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市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其中以灌溉用水为主。
然而,由于农业用水的管理和利用不够高效,存在着浪费和过度抽取的问题,对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 工业用水重庆市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工业用水量较大。
据调查数据显示,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30%左右。
然而,由于部分企业在用水方面存在着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因此,加强工业用水的管理和监控,提高用水效率,是重庆市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任务。
3. 城市用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市的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城市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0%左右。
然而,由于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浪费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因此,加强城市居民的水资源节约意识教育,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对于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1.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重庆市应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和利用情况。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各个领域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2.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重庆市应加大对节水技术和设施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例如,可以推广灌溉技术的改进,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在工业生产中引入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3年第23号——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

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3年第23号——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审计署•【公布日期】2013.06.07•【文号】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3年第23号•【施行日期】2013.06.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计正文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3年第23号)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2013年6月7日公告)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三峡工程竣工验收的相关要求和国务院的部署,审计署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对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进行了审计。
具体包括: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枢纽工程1和输变电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三峡办)编制的移民资金财务决算草案。
审计过程中,就有关问题反复听取了三峡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电网公司、三峡集团公司等单位以及重庆、湖北、湖南、上海等省市政府的意见。
截至2012年11月底,审计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
现将审计情况公告如下:一、三峡工程的基本情况(一)建设目标和内容。
1992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对《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
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3年7月、1994年12月和1997年2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峡建委)先后批准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库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总额及切块包干方案、输变电系统设计概算。
根据以上审议批准结果,三峡工程建设目标是:将长江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配合其他措施,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减轻洪水对武汉地区及下游的威胁;充分发挥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水资源量和供用水量xls

2.4800 0.0550
2.5350 0.2716 0.0644 1.3377 0.2399 0.5698
2.4332
2.4332 0.9450 0.1197 0.9139 0.0951 0.3422
1.3496 0.3185 0.0009 1.6690 0.6825 0.0929 0.4781 0.0885 0.3121
1.1726 0.0065
1.1791 0.5945 0.1522 0.1444 0.0484 0.2280
1.8646 0.0014
1.8660 0.8944 0.1664 0.4780 0.0772 0.2210
0.9912 0.0058
0.9970 0.5050 0.0679 0.2332 0.0413 0.1412
2.2516 0.0324
2.2840 0.0960 0.0305 1.0332 0.4098 0.6695
5.7126 0.0155
5.7281 0.1380 0.0739 4.3611 0.2944 0.8090
1.7972 0.0080
1.8052 0.0070 0.0098 0.8829 0.2072 0.6724
0.0160 0.0119 0.0043 0.0097
0.8424 1.7646 1.1113 0.8753
3.7128 0.0344
3.7472 0.6468 0.1503 2.3743 0.1348 0.4215
8.7697 0.0510
8.8207 0.8781 0.2052 6.9552 0.1586 0.5980
3.0239 0.0713
3.0952 1.1645 0.1582 0.8249 0.1885 0.69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13重庆市水利局二○一四年五月前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技术规范采用《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一综述 (1)二水资源量 (3)三蓄水动态 (10)四供用水量 (12)五水资源质量 (15)六综合分析 (17)七重要水事 (19)一综述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1平方公里。
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
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条。
降水量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063.6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7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5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18%,属偏枯年份。
水资源量201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74.3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0.53%,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6.45%。
蓄水动态201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49.420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0850亿立方米,下降4.05%。
供用水量201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为83.906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17%。
用水指标2013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83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6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7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128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7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日用水量为67升。
主要江河水体水质2013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重庆境内评价河段长共计1211公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五江”中长江评价河段全年期水质以Ⅲ类为主,嘉陵江评价河段全年期水质以Ⅱ类为主,涪江评价河段全年期水质为Ⅲ类,渠江评价河段全年期水质为Ⅱ类,乌江评价河段全年期水质为Ⅴ类。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063.6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7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5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18%,属偏枯年份。
与上一年比较,2013年岷沱江、嘉陵江、乌江、洞庭湖水系和汉江的降水量分别减少12.62%、3.35%、9.23%、21.96%、10.77%;长江宜宾至宜昌降水量增加5.98%。
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岷沱江、乌江、长江宜宾至宜昌、洞庭湖水系和汉江的降水量分别减少10.35%、9.99%、11.73%、11.79%、17.17%;嘉陵江水系降水量增加0.66%。
在流域分布上,2013年洞庭湖水系年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1208.9毫米,最小的为岷沱江,年降水量为925.4毫米,其他水系降水量在925.4~1098.2毫米之间。
总体上全市呈现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增多的趋势。
2013年重庆市雨量代表站月降水量见图1,重庆市水资源二级区降水量年际比较见图2。
2013年重庆市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3,2013年重庆市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见图4。
图2 重庆市水资源二级区降水量年际比较图300600900120015001800岷沱江嘉陵江宜宾至宜昌乌江汉江洞庭湖水系降水量(毫米)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050100150200250300350400123456789101112图1 2013年重庆市雨量代表站月降水量图(二)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本公报指当地地表径流量,不包括过境水量)。
201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74.3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0.53%,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6.45%。
在流域分布上,岷沱江、嘉陵江、乌江、汉江和洞庭湖水系地表水资源量均较上一年份偏少,其中岷沱江水系较上一年份减少25.81%,仅长江宜宾至宜昌增加13.02%;与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比较,所有水系均为减少,减少最多的是岷沱江水系,减少21.79%。
地表水资源量地区分布与降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基本一致。
重庆市近五年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见图5, 重庆市水资源二级区近五年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见图6。
100200300400500600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多年平均455.917464.30 514.5774476.8897474.34567.7556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图5 重庆市近五年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图(三)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指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2013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96.39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长江宜宾至宜昌和乌江水系岩溶地区。
(四)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不包括外来水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两者间相互转换的重复计算量而得。
2013年全市水资源总量474.34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75.7毫米。
地表水资源量474.3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6.39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96.39亿立方米,平均产水系数0.54,产水模数57.5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2013年重庆市行政分区水资源量见表1。
50100150200250300350400岷沱江嘉陵江宜宾至宜昌乌江汉江洞庭湖水系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图6重庆市水资源二级区近五年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图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多年平均表12013年重庆市行政分区水资源量三 蓄水动态201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共计104座,其中大型水库17座,中型水库87座。
2013年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49.4209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2.0850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8.9699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0.5639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0.4510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1.5211亿立方米。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见图7和表2。
从各水资源二级分区来看,长江宜宾至宜昌、嘉陵江年末蓄水量比年初蓄水量增加,其余各水资源二级区年末蓄水量比年初蓄水量减少。
102030405060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蓄水量(亿立方米)图7 重庆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图2012年2013年表22013年重庆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表四 供用水量(一)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也称取水量。
2013年全市总供水量83.9066亿立方米。
按供水水源统计,地表水源供水量82.2504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1.5554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0.1008亿立方米,分别占总供水量的98.03%、1.85%和0.12%。
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29.6869亿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量6.9853亿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量45.5405亿立方米,非工程供水量0.0377亿立方米,分别占地表水源供水总量的36.09%、8.49%、55.37%和0.05%。
地表水源供水量比例见图8。
2013年城市建成区(指市辖区的城市建成区,下同。
)供水总量28.2733亿立方米,占全市供水总量的33.70%。
城市供水量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8.1480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1250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0.0003亿立方米,无其它水源供水。
建成区不同水源供水比例见图9。
36.09%8.49%55.37%0.05%图8 重庆市地表水源供水量比例图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非工程供水99.557%0.43%0.001%图9 建成区不同水源供水量比例图地表水地下水其他供水(二)用水量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
2013年全市总用水量83.9066亿立方米。
按用户特性统计,生产用水69.206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13.8573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8425亿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82.48%、16.52%、1.00%。
用水组成比例见图10。
2013年生产用水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水分别为24.5530亿立方米、41.4682亿立方米和3.1856亿立方米,分别占生产用水的35.48%、59.92%、4.60%。
2013年建成区总用水量28.2733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的33.70%。
其中,生产用水量21.2802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 6.5280亿立方米,城市生态环境用水0.4651亿立方米。
建成区用水组成比例见图11。
(三)耗水量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人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13年全市总耗水量41.5226亿立方米,耗水率49.49%,耗水量组成23.09%75.27%1.64%图11 重庆市城市用水组成图居民生活生产生态82.48%16.52%1.00%图10 重庆市用水组成图生产生活生态比例见图12。
按用户特性统计,生产耗水33.5801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7.3645亿立方米、生态环境耗水量0.5781亿立方米,分别占总耗水量的80.87%、17.74%、1.39%。
80.87%17.74%1.39%图12 重庆市耗水量组成图生产生活生态五水资源质量(一)废污水排放量2013年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共计24.2642亿吨(不含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和矿坑排水),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5.8072亿吨,第二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6.6859亿吨,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量1.7711亿吨,分别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23.93%、68.77%、7.30%。
(二)主要江河水体水质长江评价河长647公里,长江干流重庆江段的水质状况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长江评价河段全年期水质以Ⅲ类为主。
嘉陵江评价河长173公里,全年水质以Ⅱ类为主。
乌江评价河长207公里,全年水质为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
涪江评价河长112公里,全年水质为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