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2年和常年值比较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3年和常年值比较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4年常年值比较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5年常年值比较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6年常年值比较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7年和常年值比较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3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8年常年值比较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9年常年值比较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重庆市2004年度农村饮水工作总结

重庆市2004年度农村饮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重庆市的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水利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狠抓了农村饮水解困项目的实施,建成了大批以集中供水为重点的农村供水工程,切实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地区的农村饮水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全市2004年以来的农村饮水解困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村饮水项目完成情况2004年,水利部共计安排我市6000万元国债人饮专项资金,市发改委、市水利局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坚持“分清轻重缓急,尽可能集中安排”的原则将项目资金安排到有关区县(自治县、市),并要求项目区县(自治县、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重庆市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人畜饮水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的要求编制实施方案,报经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审查批准后,严格按照《重庆市农村人饮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予以实施。
2004年,我市共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677处,解决了涉及31个区县(自治县、市)、504个乡镇、723个行政村、89513户、36万人的饮水困难,占年初计划35万人的103%。
其中:集雨工程715处,打井工程376处,自流引水工程413处,泵站扬水工程111处,管网延伸工程62处。
组织受益群众投劳113.67万个工日,地方财政及受益群众自筹4690.51万元。
各区县(自治县、市)结合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采取对乡镇供水进行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完成了119处乡镇供水工程的改扩建,使其日供水能力达17.60万吨/日,共计完成投资12700万元,其中:利用国债人饮解困资金183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250万元,银行贷款4870万元,业主及受益群众自筹5750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
重庆市水资源简报

重庆市水资源简报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RIEFING2006重庆市水利局二OO七年二月一综述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
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
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河流40条。
2006年全市平均降水深1005.77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28.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1.0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5.06%,属枯水年份。
2006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15.3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8.53%,较多年平均值偏少26.85%。
地表水资源量地区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
2006年全市大型水库总蓄水量9.742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9485亿立方米。
2006年全市总供水量为66.0976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为66.0976亿立方米。
用水量中居民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6.33%,生态环境用水占0.85%,第一产业用水占总用水的29.79%,第二产业用水占总用水的49.60%,第三产业用水占总用水的3.43%。
2006年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8.3617亿吨,其中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不含火电排水量)为12.2621亿吨,占总排放量的66.78%。
2006年重庆市长江、嘉陵江、乌江水质状况与往年相比总体基本保持稳定,但局部河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三峡库区总磷、总氮仍然超标。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6年全市平均降水深1005.77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28.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1.0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5.06%,属枯水年份。
2006年,全市降水各地区降水普遍偏少,各流域降水量均较多年值偏小。
除洞庭湖水系比上年偏多22.16%外,其余江区降水量均较上一年偏少。
其中岷沱江流域降水量为729.10mm ,较上一年偏少38.97%,较多年平均值偏小29.37%。
重庆各种水量(10.6)

重庆 耗水量 采集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1 2003
单位:亿立方米 农业用水小计
19.13 19.14 19.63 20.31
工业用水小计
23.63 23.45 23.52 24.46
生活用水小计
10.95 11.16 12.02 12.77
合计总用水量
53.71 53.75 55.17 57.5568
水资源需求量2t
需求量?用量? 08年1月1号前有需求量和用量 08年1月1号后只有需求量的概念 需要08年1月1号前的用量来预测08年1月1号后的需求量 ps:需求量是虚的概念;用量是准确的数值,只能在一年过后得知
Page 3
13861215.xls
地下水资源量指由降水和地表水下渗补给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本公报指当地地表径
159
2003
2006
202
261
291
210 217
来的 1、地表 2、地下 来的—用的=差
需求量
做差的数学模型
*做除法*
数学模型(做)
推测(调度方案)(猜)
Page 2
13861215.xls
可开采的总量〉现开采的总量(来的)〉用的
总量100t
预测 利用率1% 用的=来的*a% 缺口=需求量—用的
重庆 用水指标
采集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1 2002 人均用水量:立方米/ 单位GDP用水量:立方 用水量: 人均用水量:立方米 单位 用水量 人 米/万元 万元 177 177 180 186 194 416 416 370 329 农田灌溉定额: 农田灌溉定额: 立方米/亩 立方米 亩 224 224 243 241 工业用水定额: 工业用水定额: 立方米/万元 立方米 万元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4年,我国大江大河除长江、淮河的局部河段和珠江流域西江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外,水势比较平稳,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较大洪水。
2004年全国旱情偏轻,农作物受旱面积比2003年减少约1.1亿亩,但华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力协作,加强洪水管理,拓宽抗旱领域,控制了灾情的扩展蔓延,减少了灾害损失,保障了粮食丰收。
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在水利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农村水利、节约用水和水利改革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为推进新时期的治水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6.5%。
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 6.3%,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
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3.0%。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新疆、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
2004年9月重庆水灾应急评估实例.

第三步:人口背景分析
• (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统计数据,重庆市 共有40个区县,总人口3098万,受灾的23个区县 的总人口数为2037万人。据此可以推算,此次受 灾区县占全市总区县数的57.5%,超过半数。受 灾的23个区县的总人口数占全市人口数的65.8%。 由此可知,此次灾害具有受灾范围广、灾害持续 时间长的特点,灾害主要发生在重庆市中部、东 北部人口稠密地区。这些是导致转移安置人口数 增加的必然因素。
重庆市民政局、财政局应急请款报 告(渝民文[2004]150号)摘要
据统计:全市有451个乡镇、563.83万 人受灾,因灾死亡75人,失踪25人,伤病 2513人,紧急转移安置18.57万人;农作物 受灾面积174.79千公顷、绝收48.65千公顷; 因灾倒塌灾民住房房屋4.45万间(含须异地 重建危房),损坏房屋29.67万间;特大暴 雨洪灾及地质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9.31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4.84亿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3年8月南方洪涝灾害实地评估
近年来,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个别 受灾地区统计和上报的房屋损失数量偏差 较大,也就是房屋损失信息出现“失真” 现象。分析原因有两类:一是现行灾情统 计制度的缺陷、基层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 的理解偏差、环节过多等客观原因,另一 是为了向上级多要资金而虚报房屋损失数 量等主观原因。
(二)国家减灾中心评估格式及方法
• 请款文号:渝民文[2004]105号 • 评估内容:重庆市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情况 • 评估对象: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18.57万 人 • 评估方法:历史相似评估、灾害情景分析 等方法
第一步:历史相似评估
• 调阅2000年以来的民政系统自然灾害统计 数据与此次重庆市特大洪涝灾害比较,此 次灾害过程是近五年同期发生的最为严重 的一次洪涝、滑坡、泥石流并发灾害。据 新华网发布的信息,这次洪灾为重庆开县 历史上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灾。
2004年中国水利公报

2004年水利统计公报2004年,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利建设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水利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水利基本建设2004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总规模为790.3亿元,较上年减少23.4亿元。
其中,防洪工程投资380.1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40.9亿元,水保及生态环境投资46.3亿元,水电及专项投资122.9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48.1%、30.5%、5.8%、15.6%。
当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计划共下达278.81亿元,比2003年减少28.49亿元。
其中,国家预算内拨款68.74亿元,占24.7%,国债专项资金198.29亿元,占71.1%;水利建设基金11.0亿元,占3.9%;利用外资0.78亿元,占0.3%。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重点向治淮、南水北调、“十五”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建设倾斜,重点向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建设倾斜,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水利投资领域,有力地保障了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需求。
2004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项目5676个,当年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747亿元,与2003年基本持平。
其中,中央参与投资的水利基建项目4172个,在建投资规模为4231亿元。
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83.5亿元。
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552.7亿元,各类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7.6亿元,机电设备及各类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43.6亿元,其它完成投资(包括移民征地补偿等)159.6亿元。
在全部完成投资中,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6.9亿元,占46.8%;水资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18.3亿元,占27.9%;水保及生态工程完成投资58.7亿元,占7.5%;水电、机构能力建设等专项投资完成139.6亿元,占17.8%。
七大江河流域共计完成投资569.5亿元,其他流域完成投资214.0亿元。
2004年至2014年长江水质报告

2004年至2014年长江水质报告监测项目:项目目的:根据《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838-2002)(以下简称《排放标准》)中 COD (化学需氧量)标准,评价长江上游各主要支流入江排污口水体水质状况。
监测方法:本项目采用常规监测和在线监测相结合模式。
常规监测采用长江上游各主要支流入江排污口的采样监测和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入江排污口断面水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同时选择三峡水库上游约250公里河段开展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监测结果表明:四大家鱼湖中氨氮、总磷指标均低于《排放标准》(GB3838-2002)中污染物指标限值值(每10吨水体氨氮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升);四大家鱼湖中总磷含量均低于《排放标准》(GB3838-2002)中污染物指标限值(每10吨水体氨氮含量不得超过2毫克/升);四大家鱼湖中亚磷类指标和总氮指标符合《排放标准》(GB3838-2002)中污染物指标限值(每10吨水体亚磷类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升)和《排放标准》(GB3838-2002)中污染物指标限值要求。
分析结论:四大家鱼湖中亚磷类、总氮和总磷监测指标均达到了《排放标准》限值要求,部分断面超标情况明显。
长江下游各主要支流入江排污口氨氮、总磷浓度较高;四大家鱼湖中总磷限值与《排放标准》限值不符情况较为普遍。
一、主要监测指标断面化学需氧量(COD):水质类别为 III类。
重点监测高锰酸盐指数(TDS):Ⅰ类,超标断面数占总量的92.7%。
其余指标可按《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
亚磷类(TP):Ⅲ类、Ⅳ类。
重点水环境监测指标:化学需氧量(TP)=化学需氧量/(COD+NH3-N)+氨氮+总磷。
除个别项目外,水体各重要功能系数均达到《排放标准》(GB3838-2002)中相应的标准限值要求。
总氮总磷:控制点在三峡水库集水区范围内,在三峡水库大坝上游250公里河段内开展。
重点水环境质量监测指标:各类型目标水样采用1:1的采样比例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一综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前言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
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
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4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96.6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985.9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0%,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2004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58.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6%。
蓄水动态2004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2.88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5%。
供用水量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8%;总用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6.8%。
用水指标2004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30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96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31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9升/日。
河流水质2004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288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持久性有毒有机物、总氮及粪大肠菌群的影响,长江重庆段、嘉陵江重庆段、乌江评价河段、涪江评价河段、渠江河评价河段,全年水质均为Ⅲ类。
2004年,主要次级河流污染状况有所好转。
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监测断面占总监测断面数的47.1%,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与2003年相比上升了11.3个百分点。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4年,全市平均降水深1196.6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985.9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1.0%,属平水年份。
2004年,全市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匀,渝东北、渝东南降水量明显偏多,其中开县和酉阳全年降水深达1413.9毫米和1425.7毫米,折合降水量分别为55.97亿立方米和73.7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多7.4%和10.0%;中西部地区降水偏少,武隆县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9.9%,大足县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9.0%。
全市呈现由西向东降水逐渐丰沛的趋势。
2004年,全市各地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4~10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7.1~84.5%。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及地域分布详见图1、图2。
图1 2004年重庆市雨量代表站月降水量图100200300400123456789101112降水量图2 重庆市行政分区降水量比较图续图2 重庆市行政分区降水量比较图图32004年重庆市降水量等值线图图4 2004年重庆市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二)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本公报指当地地表径流量,不包括过境水量)。
2004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558.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6%。
地表水资源量地区分布与降水量在地区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渝东北、渝东南。
其中巫溪县地表水资源量最为图5 重庆市地表水资源量年际间分配图200300400500600700800900丰富,为47.52亿立方米,占全市总量的8.5%;其次是酉阳县,地表水资源量为43.10亿立方米,占全市总量的7.7%。
地表水资源量的年际分配如图5所示。
(三)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指由降水和地表水体下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2004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104.80亿立方米,系降水入渗补给。
其中长江干流区、乌江水系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丰富,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少。
酉阳县、巫溪县地下水资源量分别占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的8.9%、8.7%。
(四)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两者间相互转换的重复计算量而得。
2004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58.7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678.1毫米。
地表水资源量558.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4.80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104.80亿立方米,平均产水系数0.57。
表1 2004年重庆市行政分区水资源量单位: 毫米、百万立方米图6 地表水资源量行政分区和年际比较图5001000150020002500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盛区双桥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长寿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三 蓄水动态2004年,我市中型水库比上年增加了5座,5座中型水库全部属长江上游干流区。
对全市52座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2004年末(简称当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为12.88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5%。
其中,4座大型水库蓄水量6.8980亿立方米,当年末蓄水量较上年末减少了2.6%,48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5.9853亿立方米,当年末蓄水量较上年末增加了22.1%。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如图7和表2所示。
图7 重庆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图表2 2004年重庆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表单位:亿立方米四 供用水量(一)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也称取水量。
供水量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类。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按蓄水、引水、提水、调水四类工程及人工载运水量统计。
2004年全市供水总量为67.4518亿立方米,与上年比较增加6.8%。
其中地表水供水65.4851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1.7179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及雨水利用0.2488亿立方米,分别占总供水量的97.1%、2.5%和0.4%。
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24.6969亿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5.1798亿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35.3552亿立方米,人工载运量0.2532亿立方米。
蓄、引、提供水比例如图8所示。
2004年城市(指市辖的15个区和4个县级市的建成区)供图8 重庆市蓄、引、提供水比例图图10 重庆市用水组成图生活水总量为22.1590亿立方米,占全市供水总量的32.9%。
其中地表水供水22.0047亿立方米,占城市供水总量的99.3%;地下水、污水处理回用及其他供水分别为0.1143亿立方米和0.0400亿立方米,分别占城市供水总量的0.5%、0.2%。
重庆市按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将所辖行政区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
2004年三大经济区供水量分别为18.6933亿立方米、亿立方米和23.7382亿立方米,分别占总供水量的27.7%、37.1%和35.2%。
如图9所示。
(二)用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分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
其中生产用水指农田灌溉用水、林牧渔用水,建筑业用水、工业用水和服务业用水。
生产用水又分为第一产业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
生活用水指居民住图9 三大经济区供水组成图37.1%三峡库区都市发达区图12 重庆市城市用水组成图宅日常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两部分;生态环境用水指人为措施调配的水量,包括城镇生态用水和农村生态用水两大类。
2004年全市总用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与上年比较增加6.8%。
其中生产用水56.108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3.2%;生活用水11.02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6.3%;生态环境用水0.323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0.5%。
2004年第一产业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分别为22.8747亿立方米31.7119亿立方米和1.5218亿立方米。
各用水组成比例如图10所示。
2004年都市经济发达圈用水量为18.6933亿立方米,渝西经济走廊用水量为25.0203亿立方米,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用水量为23.7382亿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27.7%、37.1%和35.2%。
用水比例如图11所示。
2004年城市总用水量为22.1590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的32.9%。
其中居民生活用水3.9104亿立方米 ;城市公共用水1.369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5.7027亿立方米;农业用水0.9754亿立方米;城市环境用水0.2007亿立方米。
用水组成如图图11 三大经济区用水比例图渝西经济走廊37.1%三峡库区都市发达区12所示。
(三)耗水量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 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人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04年全市总耗水量为31.703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7.0%。
其中生产耗水量为24.8354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为6.6449亿立方米,生态耗水量为0.2229亿立方米,分别占总耗水量的78.3%、21.0%和0.7%。
在生产耗水量中,农业灌溉耗水13.4686亿立方米,林牧渔畜耗水3.8572亿立方米,工业耗水6.7934亿立方米,建筑业耗水0.2783亿立方米,服务业耗水0.4379亿立方米。
2004年耗水量以农业耗水为主。
耗水量组成比例如图13所示。
五 水环境图13 重庆市耗水量组成图生活生产(一)废污水排放量2004年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6.5014亿吨(不含火电排放量)。
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7586亿吨,第二产业污水排放量为11.6589亿吨,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量为1.0839亿吨。
(二)江河水资源质量1.主要江河水资源质量2004年,在评价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水质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涪江、渠江重庆段水质评价。
“五江”水质评价河长共1288公里,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五江”水质状况总体稳定,但局部江段特别是嘉陵江重庆城区全部江段粪大肠菌群超标,污染情况较严重,三峡库区总氮超标应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