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孤山寺北]孤山寺

[孤山寺北]孤山寺

[孤山寺北]孤山寺第一篇孤山寺: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译文及赏析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第二篇孤山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题解:这首诗作于长庆三年(823)。

白居易时年五十二,任杭州刺史。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过在此之前,白居易的这首《钱塘湖春行》,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湖诗。

尽管此前有关西湖的题咏很多,但惟有这一首能够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句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在孤山寺北、贾亭之西,春水新涨,湖面刚刚漫平;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天空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水波连成一片,云彩显得是那样的低。

“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突出的标志。

“贾亭”,一名贾公亭。

《唐语林》卷六云:“贞元中,贾全为杭州(刺史),于西湖造亭,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废。

”白居易作此诗时,贾亭尚在,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上句的叙述,下句的“水面”自然指的就是西湖湖面了。

“水面” 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几处地方,黄莺争着栖身在向阳的树枝上;谁家刚飞来的燕子正忙于啄泥衔草,营建新巢诗人对西湖景物的选择是典型的,用笔亦细致入微。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相互生发,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黄莺啼声清脆悦耳,燕子刚刚越冬归来,它们都富于季节的敏感,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诗人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睡中苏醒过来的早春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给人一种清新明快、骀荡欢悦的感受。

西湖的诗词 关于西湖的诗句

西湖的诗词 关于西湖的诗句

西湖的诗词关于西湖的诗句今天给各位分享西湖的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西湖的诗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有关西湖的诗句古诗大全有关西湖的诗句古诗大全有关西湖的诗句: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释义: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释义: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4、《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释义: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

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5、《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宋代:欧阳修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译文及赏析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叶战水风凉。

烟波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译文】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听完高僧讲解划船回去。

因为卢橘饱含雨水,所以其果实沉重而低垂,的叶子随着清风的吹动相互击打着。

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望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去,倒映在夕阳下。

回到对岸,请各位客人在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

【注释】柳湖:西湖旁多植柳,故有是称。

松岛:孤山。

莲花寺:孤山寺。

(ráo):船桨。

道场,僧侣诵经礼拜之处,即佛殿。

卢橘子:枇的果实。

重(zhòng):沉重。

(bīng lǘ)叶:的叶子。

战:交相互动。

凉:指水风的清爽。

烟波:湖上的水气与微波。

(dàn):安静的样子。

空碧:指水天交相辉映。

参差(cēn cī):高低错落的样子。

倚:靠着,这里有映照的意思。

君:各位客人。

回首:回头。

蓬莱宫: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而孤山寺中亦有蓬莱阁,语带双关。

【赏】“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出道场”。

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

试以现代的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

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

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

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

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

试想,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三十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三十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①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注】①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

政事之余,他喜欢到寺里听听高僧讲经。

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

②桡(ráo):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写诗人归路所见。

一个“重”字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卢橘沉重而低垂。

卢橘硕果累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B.第四句写棕榈树高叶大,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树叶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

一个“风”字透出诗人无限的快感。

C.“烟波淡荡摇空碧”,写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寒烟似有似无,碧波共长天一色。

“淡荡”二字写出清爽闲适之情。

D.尾联中前一句“到岸请君回首望”照应诗题中的“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后—句“蓬莱宫在海中央”表达了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

【解析】选D。

“表达了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错,应是表达了对孤山寺秀丽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是将孤山寺秀丽的风景比作蓬莱仙境。

2.本诗首联写景先后多次转换镜头,层次分明效果显著。

请简要赏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写景诗句的赏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先从诗句所写景物来分析,然后概括景物的特点,最后说明景物给诗人内心的感受。

根据理解本诗首联先是写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

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译文参考及鉴赏答案

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译文参考及鉴赏答案

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译文参考及鉴赏答案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译文参考及鉴赏答案《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宋代:林逋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译文黄昏时分,凭栏何处,思绪才如此飘渺无际?就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的僧房。

纵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森森树林,阴阴寺院,暗淡得像一帧退了色的古画;而葑田块块,在水面上零星飘荡,又仿佛是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

秋色苍然,万物萧索,惟有归鸟偶尔掠过;夕阳西沉,安谧、朦胧,但见寒烟缕缕升起。

更爱它与我的庐舍邻近。

等那雪花纷飞之时,我要重来,观赏那银装素裹的景致。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注释孤山:指浙江杭州西湖的孤山,时诗人隐居在此。

端上人:名端的和尚。

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

用作和尚的尊称。

写望:写望见之景。

底处:何处。

阑:同“栏”,栏杆。

眇(miǎo):通“渺”,远貌。

此处指思绪悠长。

偏:侧。

“阴沉”句:意谓色泽黯淡的林间寺庙像一幅画。

阴沉:色泽黯淡。

“零落”句:意谓零星飘在水面上的一块块架田就像棋盘上的方格子。

枰(píng):棋盘。

此处以棋盘方格喻架田。

葑(fèng)上田:葑,菰根,即茭白根。

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的农田。

庐:房舍。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赏析林逋隐居杭州时,在西湖孤山结庐。

孤山之有孤山寺,这是他常常喜欢登览的胜地。

该写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内饱览山上风景。

诗以素淡的笔触,描绘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神幽寂的意境。

而这种境界,正是林逋这位幽人(隐士)所眷恋的。

首联破题领起:诗人凭栏远望的地点在孤山寺端上人房;至于房的方位,孤山塔后有一座阁,房间就在此座寺阁的西边。

诗人凭阑纵目时,思绪飞得很远、很远。

他并没有明说幽思因何而起,而是将笔荡开,于颔、颈二联画了四幅风景画。

白居易的山水诗

白居易的山水诗

关于白居易的山水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白居易的山水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白居易的山水诗江州岁晚旅望年月::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

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

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

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七言律诗《岁晚旅望》,当作于诗人赴江州司马任途中。

庾楼晓望年月::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早晨登上城楼,尚有寒意,只见那瓮城墙脚阴处残雪未消;衙鼓声声,清楚入耳,街市上尚无喧嚣之声。

所见、所感、所闻,将江州城早晨景象的特征概括无余。

百花亭晚望夜归年月::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

——《百花亭晚望夜归》是一首七律,作于江州。

忠州题岳阳楼年月::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题岳阳楼》作于由江州(在今江西省)调任到忠州(今四川忠县)途中二.白居易描写山水的诗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忆江南词三首: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描写西湖的诗句汇总

描写西湖的诗句汇总

描写西湖的诗句汇总本文是关于描写西湖的诗句汇总,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描写西湖的诗句——《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原文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

若解多情寻小小,杨柳深处是苏家。

《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注释①馆娃:馆娃宫,春秋吴宫名,吴王夫差为西施而建。

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名。

描写西湖的诗句——《望海潮》《望海潮》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描写西湖的诗句——《西湖留别》《西湖留别》原文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西湖留别》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描写西湖的诗句——《杭州春望》《杭州春望》原文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鉴赏此诗为长庆三年( 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描写西湖的诗句——《读林可山西湖衣钵》《读林可山西湖衣钵》原文梅花花下月黄昏,独自行歌掩竹门。

只道梅花全属我,不知和靖有仍孙。

《读林可山西湖衣钵》作者简介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广平(今河北广平)人。

描写西湖的诗句——《简施芸隐》《简施芸隐》原文雪后东风作峭寒,客怀零乱客眉攒。

杭州虽近西湖月,宁似湖州把钓竿。

《简施芸隐》作者简介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广平(今河北广平)人。

描写西湖的诗句——《旧同官张法曹》《旧同官张法曹》原文熬波同看楚天秋,多少艰难说未休。

今日共依湖柳住,梦中犹怕踏边头。

《旧同官张法曹》作者简介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广平(今河北广平)人。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白居易)评析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白居易)评析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白居易)评析原文:《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评析:这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的作品。

长庆二年(822)夏,杭州龙兴寺举行法会,请灵隐寺僧讲《华严经》,此后每年举行数次。

这首诗当是作者参加法会后晚归所作。

诗中写的是西湖夏雨及雨后放晴的景象,犹如一幅立体感极强、奇幻多变的图画,凸现于读者的眼前。

开头两句叙写时间地点,着重落在“晚归”二字。

这两句写来平实,却能领起全篇,为下面的“回望”作了必要的交代。

接下去两联就描绘“动归桡”以后在湖上所见。

既写了纵向的时间历程(先雨后晴),又展现了视觉所及的广阔空间,描画了各种不同的物态景状。

颔联颈联都是一句一景,前两句写雨景,后两句写晴景。

“卢橘”,类似橘子的水果,司马相如《上林赋》说“卢橘夏熟”。

其皮经久变黑,故名。

“卢橘子低山雨重”,写卢橘之态亦见出雨势之浓。

“栟榈叶战水风凉”,栟榈,即棕榈,它的叶子在风吹雨打中抖动不已,使人感到仿佛湖面上透出阵阵凉意。

这两句描写雨中物态很细致,写的是近景,从卢橘、棕榈形象的清晰度看来,当是诗人刚动归桡离岸不远所见的岸边之景。

待到归船渐入湖心,雨散云收,再骋目展望,湖上又是另一番奇景。

如果说三、四两句写的是小景、近景,那么五、六两句写的就是大景、远景。

眼前是水天相接,烟波浮动,湖水荡漾,水色与长天一碧,呈现出一派开阔之势。

这个时候,在落日斜照中,西湖四周的楼阁殿宇高低错落,轮廓分明,历历在目。

一个“倚”字极写建筑物与阳光相辉映、相融贴,显得楚楚动人。

这中间两联不仅有时间、方位的变化,还写出了雨中雨后的不同色调。

前两句使人感到了急雨中笼罩着浓重的暗色,后两句则显示出放晴后的明丽光彩。

这几句的“重”、“战”、“摇”、“倚”等字极富动感,把静物静景写得活生生的。

结尾两句回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原文|翻译及赏

创作背
这首作于长庆二年(822年)秋至四年夏,当时在杭州任刺史,闲暇之余,他常喜欢到寺里听听高僧讲经,故而创作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孤寺周围的景象,同时也记录了他与诸客听讲归来的感受。

文学
柳湖松岛莲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

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

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

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

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

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

试想,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

卢橘子低山重,栟榈叶战水凉,就是写诗人归路所见。

卢橘即批杷,栟榈即棕榈。

批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

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少快感!好的画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现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诗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于画境。

这两句,可以说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诗情画意的结合,似情似景,难解难分。

诗人移步登舟,船行湖上,这时的情景是: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一色,所以说烟波澹荡摇空碧。

澹荡二字,使人如泛仙槎,如升青冥,写出了清爽闲适之情。

回望孤山寺:楼殿参差倚夕阳,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各抱地势的瑰丽情景;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地宛如仙境,因而诗人发出由衷的感慨: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落笔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作品便戛然而止。

孤山寺中有蓬莱阁,两者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增加了韵外味,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诗情画境久久萦绕于读者的脑际。

这首诗,短短八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如随诗人游踪,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

它宛如一篇优美的游记,更配有铿锵的韵致,荡起喜悦的心声,如画卷在目,如乐章在耳,给
人以情景水乳交融的快感。

后世点评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前解如写美人,后解如写美人影。

金雍补注:五是海,六是宫,然而皆写影也。

《别裁》:孤山一路风景,即名画家亦不能到(烟波澹荡两句下)。

《唐诗笺注》:此篇章法又妙。

上半是写西湖晚归,下半是写回望孤山;只请君二字是赠诸客也。

其妙处在第八句与第一句相应,化实为虚;第七句与第二句相应,化板为活。

五、六烟波即柳湖也,楼殿即松岛莲花寺也。

以澹荡摇空碧之烟波,映参差倚夕阳之楼殿,即所谓蓬莱宫在水中央也。

然此二句,乃是到岸以后回首望中所见之景,却先举在前,用请君字面轻轻倒结,不费半点笔墨,便觉空濛无际。

呜呼!诗律至此,微矣,妙矣,岂复老妪之所能解哉!
《唐宋诗醇》:句法挺健,由字法生新也。

重字、战字、摇字、倚字俱下得警拔,遂觉全首生动,故曰炼句不如炼字。

《网师园唐诗笺》:有声画。

《五七言今体诗钞》:非至西湖,不知此写景之工。

《昭昧詹言》:此题已如画,诗写景工而真,所以为佳。

起二句点题。

中四句小、大、远、近分写,皆回望中所见。

却以结句回掉点明,复总写一句收足,所谓加倍起棱也。

起不过叙点归字,而以密
字攒炼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