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慈恩塔

合集下载

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

位于古都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

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景点大慈恩寺位于古都西安市内,是国务院确定的汉传地区佛教重点寺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

寺院创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园648年)。

唐高宗为太子时,为纪念其亡母文德皇后,报答慈母的养育恩德而建造此寺,故名“慈恩寺”。

建于隋朝无漏寺旧址上。

这里地处长安城南风景秀丽的晋昌坊南望南山,北对大明宫含元殿,东南与烟水明媚的曲江相望,西南和景色旖旎的杏园毗邻,清澈的黄渠从寺前潺潺流过,正合太子“挟带林泉,各尽形胜”之意。

历史渊源初创及规模是唐高宗即皇帝位前为其母文德皇后所建的一所愿寺。

大慈恩寺唐贞观十年(636)六月己卯,太宗文德皇后崩,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

贞观二十二年,高宗李治在春宫,以其母文德皇后早弃万方,一心“思报昊天,追崇福业。

”于是于六月庚辰,使中大夫守右庶子高季辅宣令说:“寡人不造,咎谴所锺。

年在未识,慈颜弃背。

终身之忧,贯心滋甚。

风树之切,刻骨冥深。

每以龙忌在辰,岁时兴感。

空怀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

既而笙歌遂远,瞻奉无隶。

徒思昊天之报,罔寄乌鸟之情。

窃以觉道洪慈,实资冥福。

冀申孺慕,是用皈依。

宜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

寺成之日,当别度僧。

仍令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仰规忉利之果,副此罔极之怀。

”根据此令,有司于是仔细普查京城各处形胜,并最后决定在宫城南晋昌里面对曲江池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新寺。

Great Wild Goose Pagoda

Great Wild Goose Pagoda

大雁塔,全称慈恩祖庭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印度归来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 而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的,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是一座塔阁式砖塔,高六十余米,塔基边长25米,共有七层,塔身成方形椎体。

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楼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

Great Wild Goose Pagoda, Great Wild Goose Pagoda of Ci’en Buddhist Temple, located at Ci’en Buddhist Temple a kilometer away from Xi'an Urban District, was built in 652 AD, and it is said that since Monk Xuanzang(Tang SanZang), who was the first Abbot of Ci’en Buddhist Temple came back from India, in order to worship and storage Sanskrit classical, Buddhist statues, relics and other things, so he designed this pagoda himself and oversaw it’s construction, and Emperor TangTai Zhong and TangKao Zong wrote passages Da Tang San Zang Sheng Jiao Xu Bei and Shu San Zang Sheng Jiao Xu Ji Bei for this pagoda. Big Wild Goose Pagoda,a pavilion-style pagoda tower, is more than 60 meters high, with 25 meters side, and it has seven floors, is a square shaped vertebrae tower. The whole tower uses the skill brick mill on the seam, and shows the building column on it’s brick wall, you can clearly separate the wall ba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style.。

小小讲解员作文五年级大雁塔

小小讲解员作文五年级大雁塔

小小讲解员作文五年级大雁塔
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小讲解员,今天由我来介绍一下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建于唐朝初期,刚开始
的时候是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来,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
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资料上标着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
25。5米,好精确的数字啊。
“大雁塔”之名是因为唐玄奘得来的。没错哦,就是那个西天取经的
唐玄奘。他在西行的路上,进入了沙漠腹地的时候,饥渴难耐,还一不小
心打翻自己的水壶。危急关头,一群大雁带着唐玄奘来到一片绿洲,他才
活了下来。
回国后,为了感谢这群大雁,也为了给经书的存放寻找一个安静的地
方,唐玄奘请求李世民建下了大雁塔。而那时的大雁塔,因为建筑在大慈
恩寺,所以也叫慈恩塔。
唐朝有一个习俗,那就是进士及第后要在大雁塔下题名留诗。著名的
大诗人孟郊屡试屡败,终于中举后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
安花”的狂诗。
这诗着实很“狂”,把书生中举之后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几年后,另一位诗人也考中了进士,在大雁塔下题名时,他本来是想
着规规矩矩去题的,可一看到孟老爷子的诗,整个人都不好了:“孟老爷
子的诗这么狂,看来我也不应落于人后!”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只见他一把拿过酒壶,就是一通豪饮,
饮干酒后提笔就写“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你孟老爷子不
是狂吗?哼,我比你还要狂!在你们之间,我可是最年轻的。这位年少有为
的诗人便是白居易。
有关大雁塔的传说众多,和唐朝诗人关联的肯定不止孟郊和白居易。
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和建议都可以跟我说哦!

大雁塔地下宫景区介绍

大雁塔地下宫景区介绍

大雁塔地下宫景区介绍
大雁塔位于唐市南郊的大雁塔南广场,是我国唯一坐落在城市广场上的皇家寺庙型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科研、游览于一体的文物遗址公园。

大雁塔北广场南起大雁塔,北至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东起唐城墙遗址公园南围墙。

广场面积129万平方米。

由南、北两个广场和南、北门景区组成。

其中北广场占地面积达6.6万平方米。

南北广场由一条长550米的“文化长廊”贯穿而成,总长度近300米。

大雁塔地下宫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遗址。

由大雁塔、慈恩塔和玄奘墓组成。

这三个景点是唐长安城保留下来的一组巨大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中外游客必游的景点之一。

大雁塔地下宫位于慈恩西路,由大雁塔、慈恩寺、玄奘墓三部分组成。

寺院坐北朝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建筑。

现存唐代佛教建筑遗迹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其中山门是仿北京故宫的形式建造的,门前有两座石狮子。

—— 1 —1 —。

大雁塔景点介绍作文

大雁塔景点介绍作文

大雁塔景点介绍作文篇一“大雁塔”大家一听这个词,一定会想到陕西西安大雁塔吧。

没错!我今天就介绍介绍我们陕西的大雁塔,看看你对他了解有多少?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

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

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

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

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

塔内装有楼梯供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

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篇二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美丽的大雁塔北广场,它位于西安南郊。

一走进大门,就能看到一个巨大无比的石雕书卷。

上面刻着八个大字:“大唐盛世书卷铜雕。

”听说这是大雁塔北广场的入口标志。

书卷旁边两边有几个大石柱,高耸入云,美极了!再往进走,我们看到了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

一会儿放《爱我中华》,一会儿放《西班牙斗牛曲》..反正就放一些激昂的曲子呗!水柱一会儿像花儿,一会儿像小羊,一会儿像灯柱。

音乐喷泉一天喷二次,上午喷一次,下午喷一次,在不喷的实话无数的喷头,像一排排整齐的黑洞一样!晚上,最美的不是水柱,而是灯光呀!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水柱吗?因为下面有二个足球场一股大的水池呢!大雁塔才是真正的主角!它有七层,上窄下宽。

走上木梯,咯吱咯吱的。

好像在诉说它千百年来经历的风霜雪雨。

西安大雁塔的旅游攻略【通用3篇】

西安大雁塔的旅游攻略【通用3篇】

西安大雁塔的旅游攻略【通用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西安大雁塔的旅游攻略【通用3篇】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介绍简介

大雁塔介绍简介

大雁塔介绍简介
大雁塔是由唐代名相、书法家玄奘主持修建的,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塔高56.88米,塔身底层直径30米,塔身为十三级,由下至上逐层收缩,总高56.88米。

大雁塔是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的底层为方形,边长28米,上部为正方形,边长17.8米。

每层四面均有券门相通,各层的屋檐均饰以砖雕,内有各种图案花纹。

在塔的八个角上各有一尊铜质小佛像,相传为唐三藏从印度取回的经卷。

塔身中部嵌有由玄奘亲自书写的《大唐西域记》残碑一块。

玄奘是公元627-649年间中国唐朝著名僧人、翻译家、旅行家,对世界文化有重大贡献。

大雁塔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角的大慈恩寺内,与小雁塔东西相峙,建于唐代。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玄奘塔”、“唐三藏法师塔”等。

—— 1 —1 —。

介绍大雁塔

介绍大雁塔

介绍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街道广场东路3号,是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的一座塔。

这座塔是为唐代玄奘法师保存从印度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以及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而建造的。

大雁塔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开始建造,最初是五层,后来经过多次改建,最终成为七层楼阁式砖塔,通高64.5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被视为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是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建筑物,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大雁塔内的“雁塔题名”始于唐代,为当时科举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除了戴花骑马遍游长安之外,还要雁塔登高,留诗题名,象征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登上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

大雁塔现存大量历代题记,仅明、清朝时期乡试举人效仿唐代进士留下的雁塔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的建筑格局独特,塔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楣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出自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塔底层南门两边立有碑石,左边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右边的是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这两块碑石是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十月由玄奘亲手竖立于此。

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还保留有精美的唐代线刻画。

在大雁塔塔内一层通天明柱之上,悬挂着四幅长联,写的是唐代的历史、人物、故事。

一层塔内,还设有古塔常识及中国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与发展,佛塔的结构和分类。

大雁塔二层的塔室内,供奉着一尊铜质鎏金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被视为“定塔之宝”。

在三层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

座上存有珍贵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

大雁塔四层塔室内供奉着两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寻找慈恩塔 作者:鸿琳 来源:《福建文学》2015年第04期

1 在我家乡梨城,慈恩塔绝对是一张不可替代的名片,这座古塔始建于后唐同光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作为名塔被收录进《古今图书集成》一书中。《古今图书集成》是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驾齐驱的中国古代三大文化巨著之一,因此慈恩塔对我家乡来说意义不同凡响,可谓妇孺皆知。

如果算直线距离,从我住的地方到慈恩塔大约有1公里,但要穿过谢家坊那弯弯曲曲的小巷到塔下,那会多出一至两倍的距离。从市政府宿舍后门出去,沿着小巷自东向西一直走到尽头,就到了梨城的邑山翠华顶脚下。顺着石阶拾级而上,在半山腰有一个十亩见方的荷塘,夏天的时候,田田荷叶间开满粉红的荷花,馨香扑鼻。塘边建有休闲广场,每天晚上都聚集着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再往上走百来个台阶就到山顶的慈恩塔底下。当然,从市中心到慈恩塔的路有很多,穿城而过的19路和25路公交车都可直达慈恩塔公园的正门口。我之所以把去慈恩塔的路线选在这,完全和我居住在市政府宿舍有关。

有一段时间里,只要天气好,晚饭后我会陪着我母亲沿着谢家坊里幽深曲折的小巷一直走到慈恩塔那里去。我父亲去世后,我母亲老得极快,我发现她越来越表现出老年痴呆症的倾向。她常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半天,多数时间都在打瞌睡。她睡着的时候,下巴流着长长的口水,亮晶晶的一直垂到前襟上,总是将胸前洇湿好大一块。医生提醒我,没事带她出去走走,要不哪一天她真会认不到回家的路。当然这是我离婚之后的事。

离婚后我搬回母亲在市政府的宿舍和她一起居住。从我家的阳台望出去,眼前就是谢家坊那片密密麻麻高低错落的老民宅。坊内横七竖八的小巷密如蛛网,许多建筑都是明清时候遗留下来的,陌生人进去有时半天都绕不出来。对于谢家坊,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谢家坊,巷子弯又长,一半刘来一半张,打铁铺、典当行,唱戏耍猴满乡场,还有婊子一帮帮,脱开裤子照月光。”可见谢家坊当年的繁杂,当然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谢家坊居民自古就以刘张两大姓为多,至于叫谢家坊和梨城开疆始祖谢扈在此筑堡修坊有关。这片坊目前是全市最大的旧城区,有两千多户居民,市政府曾多次打算进行旧城改造,可是牵涉到的征地和补偿费用都是天文数字,几届的市领导都下不了决心。

如果再将目光越过这片黑压压的青墙黑瓦延伸到尽头,就可以望到慈恩塔高高的塔顶。其实我这么说并不贴切,因为慈恩塔根本就没有塔顶,它的塔顶早在1944年就被雷劈掉了。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母亲主编的《梨城市志》有记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说实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慈恩塔是熟视无睹的,这一段时间如果算起来也许和我的年龄一样长。如果不是那天晚上我母亲的一个意外发现,我甚至会认为这种熟视无睹可能还会随年龄的增长一直延续下去。

现在想起来,我对慈恩塔的关注应该是我父亲去世后不久的一个深秋的夜晚。当时我陪我母亲坐在阳台上,深秋的月亮,像瓣肥肥的蜜角,流淌着浓汁,那汁液是蜂黄色的,有些浑,有些黏,流到楼下的落叶萧萧的梧桐树上。环境有些暗,有些金,看不怎么分明。我和母亲都没有说话,过了许久,突然母亲说,你看,慈恩塔像不像观音坐莲?

我顺着母亲的手指望去,只见一弯新月悬在慈恩塔上空,这时的慈恩塔笼罩在一片清辉之中,它那被雷劈掉的塔顶呈四十五度夹角,侧面于我,极像一座观音坐莲的雕像!

我母亲为自己这个发现激动不已,我看到她像孩子般地笑了起来。自从我父亲去世后我有很长时间没看到我母亲笑了。

说也奇怪,也就是从那天起,将近一年足不出户的我母亲每天傍晚就要我陪她去慈恩塔下走一走。我们在苍茫的暮色里穿行在幽深逼仄的小巷里,挂在高高电杆上的路灯刚刚亮起来,昏黄昏黄的。这时巷子里的人家大多数都在准备晚餐,浓浓的油烟充斥着整条巷子,让你对人间烟火有切身的体会。高高的马头墙爬满藤蔓,两边屋檐上的瓦当生长出长长短短的杂草,无不让你感觉到岁月在此停留的痕迹。有时还可以看见一只黑糊糊的老鼠从墙洞里钻出来,弓着身子贼头贼脑顺着墙根一溜小跑,偶尔也有一辆电单车“滴滴”尖叫着从小巷深处闯出来,将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路面碾得“空空”乱响。我们到达慈恩塔下时,广场舞才开始,在震耳欲聋的舞曲声中,大妈们手舞足蹈、张牙舞爪的模样常让我忍俊不禁。我陪着我母亲在塔基下缓缓踱步。塔基四周竖着半人高的石柱,柱和柱之间穿着手臂粗的铁链,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形状不一锈迹斑斑的同心锁。应该是挂的锁太多,铁链难以承受重量,居然将有些石柱拉得歪歪斜斜,甚至有的还倒仆在了地上。我母亲说,过去梨城青年男女相恋都要在这里锁上一把同心锁,似乎一把锁就可以锁住两颗相爱的心,而且钥匙还要丢到下面的荷塘去,永远也不许打开。

有时我因工作忙,我母亲竟然会一个人去。我很担心,我怕她丢了。我母亲就笑,说怎么能丢,这些路我闭着眼都分得清,怎么能丢。她说这话时笑得像孩子,有娇羞的模样。

我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我母亲的记忆衰退得厉害,她常常面对几十年的朋友会想不清是谁,她甚至有时会把保姆认作是我前妻。但让我奇怪的是,她对慈恩塔顶的倒塌却记得十分清楚。

那天晚上我在寿宁桥上乘凉,当时我看见一轮满月从翠华山顶冉冉升起,整个山顶笼罩着一片迷蒙的亮色。就在月亮升到塔顶露出浑圆的面庞时,我猛地看见一道闪电从遥远又苍茫的夜幕中射出,像把利剑朝塔顶劈去,塔顶顿时蹿起一个大火球,旋即是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火球顷刻四分五裂像流星雨般往下落,我甚至还听到青砖黑瓦哗啦坠地的响声。我母亲曾不止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次这么向我叙述,她的叙述极有条理和文学色彩,无懈可击,而且口齿清晰,思维敏捷,根本不像是有老年痴呆症的倾向的人。

但我母亲的叙述突然遭到了强烈的质疑,这让她有点措手不及。所以当我向她考证这个问题时她表现出来的样子就像一个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显得十分的茫然。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在我调任市方志委主任不久,省《方志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论慈恩塔顶的倒塌》的文章,对慈恩塔顶倒塌的原因提出质疑,毫不客气批评《梨城市志》以讹传讹,是对历史不负责任。此文一出,在梨城方志界掀起骇然大波,当年曾参与市志编纂人员纷纷撰文反驳,一时唇枪舌剑,笔墨之争越来越激烈。作为省里唯一的方志学术杂志,《方志研究》干脆开辟了一个争鸣园地,引导学术争论。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在全省方志界引起很大反响,而且还引起国家方志界有关专家的关注。连续几个月都有人在杂志上撰文来解析慈恩塔顶倒塌的原因,有说是晴天霹雳,有说是遭国民党空军误炸,还有说是日军蓄意炸毁梨城镇邑宝塔,更有甚者说是城外共产党的抗日部队发射炮弹误中,一时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对此很重视,专门来市方志委进行调研,他指示我要尽快弄清慈恩塔顶倒塌的原因,结束旷日已久的争论。离开时,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史志的功能是存史资政和教化,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不能让外界笑话!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对你母亲也是一个交代。

我母亲曾是梨城城工部成员,解放后长期在文化部门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梨城成立方志委,适逢修志,市委书记亲自点将,调任我母亲担纲《梨城市志》主编。我母亲组织了一批专业人士,殚精竭虑历经七载编纂出版了140万字的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梨城市志》。长期以来,我母亲都为此津津乐道,甚是自豪。但她怎么也没想到几十年后她引以为豪的《梨城市志》竟然遭到了质疑,这让她焦虑不安,常常一个人半夜起来坐在黑糊糊的客厅里不知在想什么。

《论慈恩塔顶的倒塌》的作者是一个才二十出头的女大学生,名叫夏红英,夏红英长得和她的名字一样普通,黑黑瘦瘦,个头很矮,充其量也就一米五,像个没发育的孩子。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时,还以为她是个中学生。

夏红英家住梨城,是北大历史系三年级学生。夏红英说一开始她并没有去关注慈恩塔顶倒塌的事,她原来的目的是想寻找失踪多年的姑姑夏秋花,为此在坊间做过不少调查,也查过一些资料,偶然发现《梨城市志》记载1944年夏天梨城境内曾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对照志书里所说慈恩塔顶的倒塌是遭雷击所致,觉得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于是撰文提出质疑。

对于夏红英提出的问题,《梨城市志》的确记载得十分清楚,1944年夏秋时节,梨城发生了自嘉庆二十四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赤野千里,庄稼歉收,城郊马家庄百姓因饮用阴沟里的污水发生痢疾,死亡三十多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而对于慈恩塔顶倒塌原因的那些猜测,夏红英觉得不可信。她给我提供了一份从省档案馆复印来的资料,资料上明确记录着民国33年7月21日,也就是慈恩塔顶倒塌的那天,距梨城560公里的省城国民党空军凤凰山机场,白天曾出动过两架P-40型战斗机拦截日军轰炸机,其中一架在击落一架日机后被敌机击毁坠海,是夜没有再出动战机。我的家乡梨城位于内陆山间盆地,除了省城国民党空军的凤凰山机场,在当时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中国军队第二个机场。从这个原始资料可以证明,国民党空军误炸这个说法不成立。

至于城外共产党的抗日部队发射炮弹误中这一说法,夏红英认为也不可能,她通过查阅《梨城抗日斗争史》,指出1944年六七月间,清源山军分区的抗日部队被日军重重围困在距梨城五十多公里外的黑风口,按这个距离推断,当时的抗日部队完全不可能发射炮弹到城里。

晴天霹雳这种说法夏红英认为更没有科学依据。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必须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可那个夏天根据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梨城的天上就像着了火一样,一丝云彩都没有,毒花花的太阳晒得人脱皮,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对于日军蓄意炸毁,连我都觉得不可信,在当时对日军来说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既然如此,为什么梨城方志界却坚持慈恩塔顶倒塌是遭雷击的观点呢?我的同学市档案馆馆长吴美丽给我看了一张民国33年7月22日的《梨城日报》,报纸头版刊登有这样一条新闻:“昨晚十时许,位于城北翠华山顶的慈恩古塔遭雷击,顶层受创倒塌。”报纸上还登载了无顶慈恩塔照片。从时间看,这张报纸是慈恩塔顶倒塌的第二天出版的,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历史资料。

夏红英说本来她也没有把她姑姑夏秋花的失踪和慈恩塔顶倒塌的原因联系起来,这看起来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但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她姑姑就是慈恩塔顶倒塌那天晚上失踪的,而且当时慈恩塔里死了个人。

夏红英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慈恩塔里曾死过人! 其实,当年也有人提出过异议。已经退休的郑文之后来对我说,但都是些坊间议论,也没有人当一回事。当然啦,你母亲的证词起了很大作用,毕竟她是主编,又是见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