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恋与逃离——论述路遥的“恋土情结”

合集下载

眷恋与逃离——论述路遥的“恋土情结”

眷恋与逃离——论述路遥的“恋土情结”

眷恋与逃离——论述路遥的“恋土情结”绪论路遥是当代著名作家,也是陕北人民的骄傲,更是延安大学的一面旗帜。

他的英年早逝,令所有关爱他的人痛心不已。

在当代的众多作家中,路遥无疑是一位比较特殊的作家。

在他写作的年代,各种创作思潮风起云涌,但他始终独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

无论是《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其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浓重的乡土气息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作品因为具有积极向上和催人奋进的内在精神气质,在广大普通读者心目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华读书报》多次组织的“中国读者最喜爱的20世纪100部作品”的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始终名列前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爱的小说联播”问卷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名列榜首。

[i]“《平凡的世界》从1986年问世到2000年间,在十五年内至少被重印过四次……这部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其生命力已远远超出了同时期的许多精心之作。

”[ii]迄今为止,对路遥的研究也数不胜数,早期主要是针对作品的评论,到《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对路遥的研究形成高潮,不仅有对其作品的研究,对作家自身的研究也很多。

在仔细地研究了路遥的作品及评论之后,我发现好多学者对路遥小说中的“恋土情结”研究颇多,而且不乏各自看法,可是在小说中作者又花很多篇幅在主人公想竭力逃遁农村的情节上,这与“恋土情结”似乎形成了矛盾,但这种矛盾在已有的研究中并不深入,研究著述也比较少,而在他的作品中这种矛盾性的呈现又十分明显。

本文主要结合作品分析路遥的“眷恋乡村”和“逃离乡村”情节的表现,以及结合作者自身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这种矛盾性的“恋土情结”的成因。

揭示这种矛盾性及其成因,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路遥及其作品。

一,路遥“恋土情结”的艺术表现路遥是吮吸着贫瘠的黄土地的乳汁长大的,是一个地道的土著作家。

他有着对土地的杜鹃啼血般的眷恋,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都表现出浓郁的土地意识。

试论路遥皈依黄土的情结

试论路遥皈依黄土的情结

维普资讯
谢强 : 试论路遥 皈依黄 土的情结
的事业 、 想 、 活都 体现 了他 向往都 市文 明的强 烈 理 生
愿望。 在 对 爱情 的 选择 上 , 凸现 出高加 林 对都 市文 更
的艺术心灵以及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深沉思索。在严 酷的现实中 , 生活是无奈 的, 路遥是无奈的 , 他颤抖 而又悲 恸 的笔无 奈 地 滑 向 了黄 土 地 , 深 情 的人 性 那
对母 亲 般的虔诚 , 透射 出对 黄土地 的一 种 皈依 式 情
结。
高加林, 作为世代拘囿于土地圈子的农 民后代 ,
他因袭 着历 史 和道德 的沉 重负 荷 , 在他 身上 , 有时 既
代变革召唤起来 的向往进 步的情绪, 又有生活环境 和历史进程对他的种种制约 高加林就在这样一个 矛盾的空间 中苦苦挣扎 。
土地时 , 射出一种宗教式 的皈依式情结 。这种皈依 , 透 构筑 了一种神奇的艺术 世界 但叉
使其作品显得缺乏一种理性的梳理 , 一定程度上淡化着作品的社 会历史 价值 =
关键词 : 路遥 ; 皈依 ; 土情结 黄 中圈分类号 : 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7— l720 ) 1 0 7 0 I 67 2 A 10 0 1(02 0 ~ 00— 4
路遥 以其 冷峻 的笔 尖剖析 着 当代农 民 的性 格心 理 . 深邃 的笔触 思考 着 当代农 民的历 史命 运 , 以其 以 其 生花 的妙笔开 掘着 黄土 文化 的奇妙 艺术 。在 遵循
在这儿 , 曾洒下了汗水 , 他 洒下了血泪 , 留下了辛酸 、 迷惘 、 乐 和奋 斗 的足迹 , 的个 性 在 这 儿 浸泡 过 、 欢 他 磨砺 过 , 思考 的笔触 终 于在 这儿 苏醒 了、 他 抖动 了 ”这 是一 片路遥 的 天空 , ” 在这儿 , 路遥 通 过 这种

论路遥小说中的乡土情结

论路遥小说中的乡土情结

论路遥小说中的乡土情结【摘要】:路遥是中国当代文学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是陕西当代文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长久以来,路遥的小说被大江南北的青年读者传阅着、品味着,慰藉过一批又一批仿徨失意、柔弱无依的心灵,我想他的作品即使被誉为“新时期以来最杰出的励志教材”也不为过。

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路遥的作品展示着浓郁的乡土乡情,尤其是对土地,有着独特的情感,并有着深厚的儒家农本文化内蕴。

本文把路遥的作品放置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背景下,从路遥对黄土地难以磨灭的挚爱,路遥乡土情结产生的主要根源这两个方面加以阐释,对路遥的小说进行再解读,寻找阐释的空间,探索作品的文化轨迹,发掘其内在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路遥;乡土情结;根源,意识1.路遥强烈的乡土意识中华民族诞生在原始农业社会的摇篮里,从远古时期开始,生命的繁衍和发展便牢牢维系在土地上,因此,乡土情结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强化,从而形成我国民族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农业文化根性极深,在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乡野,对这片黄土地有着难以磨灭的深情。

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1]”。

正是这样一种与乡村,与农民的牢固的精神联系,助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品格,气质,包括那种农民式的尊严。

1.1 20世纪中国作家的乡土意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源于20世纪20年代,周氏兄弟(周树人、周建人)应该是这一小说流派的开山者,无论是在创作实践上还是理论奠定上,早期的乡土小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着力描绘乡间的死生、农村的凋蔽、残酷的封建礼教和愚昧的陋习。

其次,对于生活在苦难、落后、愚昧之中的故乡人一方面充满了无限同情和哀怜,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强烈的讽刺和批判。

也就是说他们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来关注他们故乡的,从而使小说形成一种悲喜交融的艺术风格。

第三,小说大多抒发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失落,具有一种抑郁、沉重的艺术格调。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乡土情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乡土情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乡土情《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乡土情小说《平凡的世界》作者用时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用时之长和影响力都是空前的,那我们就从这部作品中品味路遥的乡土情结。

一、依靠――那土地的根在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刚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孙家的贫苦与潦倒,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孙家人始终没有放弃或者是抱怨什么,依然忍受着,与其说是忍受不如说是生活的主旋律。

孙老汉始终在计划着自己家中的事务,为了自己的弟弟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去借钱借粮,然后自己在慢慢的偿还。

孙老汉在努力劳动着,在那片土地上,因为他把土地当成了自己虔诚的信仰,那土地是他的根,是他的依靠。

由此我们想到路遥,不幸的遭遇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

但是他没有产生憎恨,而是让自己明白“我必须一个人”,他依然爱着那片土地,因为不管发生过什么,他始终依靠着他。

他注定难以逃脱传统乡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那片土地是他的依靠,它就想一个母亲一样孕育了一切,就像在《平凡的世界》中“睡吧,亲爱的大地,我们疲劳过度的母亲”“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厚的母亲啊”等灵魂的告白。

就像孙老汉的态度一样,即使在这片土地上有过痛苦的生活,但是那份爱是不会减少的,因为那个依靠,是自己的根。

二、依恋――那土地的美路遥的一生钟情于陕北的黄土地,对于养育他多年的那片神圣的乡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依恋。

在并不长的生命中,路遥的创作生涯始终用深深的乡土情感和生命的沉重感来感受生活。

把那片神奇的黄土地看做创作的的源泉和根植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信仰。

“写作人的生命根植在故土中,为了生命的充实饱满,他的根须便拼命吸吮这土地的营养与水分……写作人还要把这乡土生活和地域性格升华到审美层面。

”《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历时六年,在这六年里路遥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他收集的东西是那么的繁杂,《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是浩大的工程。

路遥出现在田间地头,出现在煤矿,出现在小说中的每一个情结的雏形中。

浅谈路遥的爱情观

浅谈路遥的爱情观

浅谈路遥的爱情观摘要:本文主要从路遥爱情观的生成背景以及爱情观在作品中的表现,从整体上对作家的爱情观进行探讨,并通过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中的一些事例加以论证。

路遥爱情观的产生也大致分为内外因两个因素,内因就是作家独特的情感经历,而外因则是由于社会地理环境以及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形成了路遥传统母性意识和现代女性意识相扭结的悲剧性爱情观,实质上也是作家对传统道德的留恋,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正视。

关键词:路遥爱情观悲剧性浅谈路遥的爱情观一、爱情观产生的根源(一)作家独特的情感经历路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由穷困,父亲不得不步行数百里,把他送到伯父家,在那样困苦条件下,靠着农村亲人的帮助,作家坚持读完了中学。

这种独特的经历,使他一方面体会到生活的冷酷,另一方面也体味到人间的真情,尽管他曾受尽磨难,但对土地与土地上的亲人眷恋,则作为一种无意识积淀在他的头脑中,成为他永远的记忆。

即使后来成了“城里人”,也消除不了他对农村的那份感情,与土地有着割不断的情缘,使他成为城里的“乡下人”,如《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段话:在漫长的二三百年间,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剥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就在大自然无数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褶皱”走进去,你都能碰到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人不可思议。

那些纵横交错的细细的水流,如同瓜藤一般常连着一个又一个的村庄……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味出路遥对这块黄土地的钟情与偏爱,那绵绵起伏的黄土高原,浑浊汹涌的河水,在路遥的眼中已不再是具体的自然之物,而成为有血有肉的精灵。

失去母爱的路遥不知不觉地对黄土地流露出类似对亲生母亲般的浓厚感情,路遥的这种对黄土地亲生母亲般的感情造成他情感世界中的“乡土情结”,这种对乡土的依恋实质上是对传统文明的依恋,对醇厚母性的追寻,在传统文化中,土地与母亲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易经》中的“坤”既表示女性又表示大地,可见,很早土地就是有了母亲的象征,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合一的,于是,人物回归土地的宿命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回归母亲的怀抱,作家的“土地情结”也正是潜意识中对母亲的依恋。

浅析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浅析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析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名:***学号: ************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07级系别:人文科学系完成日期: 2011年6月指导教师:**浅析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陈彦红(人文科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内容摘要: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路遥是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家,也是陕西当代作家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是中国乡土人生的忠实歌者,中国农本文化精神的代言人。

本文通过路遥的作品去分析其深沉质朴的乡土情结。

第一部分对其乡土小说做以简单概述,主要从中国乡土小说及路遥小说的特点入手;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乡土情结,首先是路遥作为广大农民的歌者形象,其次是其对农村现状的思考,最后是其对故土的怀恋与告别。

从这两大部分三个方面去对路遥的乡土情结做以全面的分析与认识。

关键词:路遥乡土小说怀恋乡土作家Lu yao's works of native land complexChenYanhong (Department Of Humanistic 2007 Grade)Abstract: LuYao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He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Shaanxi province. He is a faithful singer of Chinese vernacular life and a spokesma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ulture. This article analyses lu yao's deep plain agrestic complex in his works. The first part simply overviews his novels, mainl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vernacular novels and that of LuYao;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his agrestic complex concretely from three aspects, his image as a farmers' singer, thinking of the rural situation on the homeland, and the nostalgia and farewell to his homela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may fully explain LuYao's agrestic complex in his works. Keywords: lu yao ; native novel ; nostalgia ; native writers .引言路遥是陕西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作为从黄土地上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大都是农村题材,比较有影响的有成名作《惊心动魄的一幕》,《风雪腊梅》,《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

浅析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浅析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析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名:***学号: ************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07级系别:人文科学系完成日期: 2011年6月指导教师:**浅析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陈彦红(人文科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内容摘要: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路遥是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家,也是陕西当代作家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是中国乡土人生的忠实歌者,中国农本文化精神的代言人。

本文通过路遥的作品去分析其深沉质朴的乡土情结。

第一部分对其乡土小说做以简单概述,主要从中国乡土小说及路遥小说的特点入手;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乡土情结,首先是路遥作为广大农民的歌者形象,其次是其对农村现状的思考,最后是其对故土的怀恋与告别。

从这两大部分三个方面去对路遥的乡土情结做以全面的分析与认识。

关键词:路遥乡土小说怀恋乡土作家Lu yao's works of native land complexChenYanhong (Department Of Humanistic 2007 Grade)Abstract: LuYao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He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Shaanxi province. He is a faithful singer of Chinese vernacular life and a spokesma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ulture. This article analyses lu yao's deep plain agrestic complex in his works. The first part simply overviews his novels, mainl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vernacular novels and that of LuYao;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his agrestic complex concretely from three aspects, his image as a farmers' singer, thinking of the rural situation on the homeland, and the nostalgia and farewell to his homela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may fully explain LuYao's agrestic complex in his works. Keywords: lu yao ; native novel ; nostalgia ; native writers .引言路遥是陕西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作为从黄土地上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大都是农村题材,比较有影响的有成名作《惊心动魄的一幕》,《风雪腊梅》,《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

涌动不息的心灵潜流——论鲁迅的乡土情结

涌动不息的心灵潜流——论鲁迅的乡土情结

引、、/..i7言。

"-L7’二、/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f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腐朽。

迄今为止,鲁迅深邃博大的心灵、独特复杂的心理、高度发展的个性,不能说已被全部揭示出来。

这种研究更多地涉及心理学领域,尚有待于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

本文拟参照弗洛伊德和荣格心理学的“情结”概念及相关命题,并加以改造性的运用,来论述鲁迅潜意识中乡土情结的存在、内涵、成因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特征。

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情结“主要是描述一组感觉和观念。

这些感觉和观念互相关连,由于个人情绪中的一个重大伤害产生出来”;“一个人在过去曾受某一件事的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大得使他潜抑了它,把它埋进潜意识里去。

”并且,它能“放出一种能量,影响周围的每件事物。

”[1j简言之,情结根源于个人早年所受的伤害,其内容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组情绪或观念。

它深藏于潜意识底层,具有持久性的潜能,影响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情结做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荣格把潜意识划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部分,认为情结的形成不仅根源于童年的创伤,而且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一~集体无意识。

在个人心理的进化过程中,情结不仅与个人早年的经历相关,而且与民族、种族的早期记忆相联系。

荣格的情结理论可以概括为:个人无意识r思想I————卜情结————卜执意或沉溺于某种一情感I集体无意识L观念一或成为心理障碍I—————◆支配人的心理机制————◆表现弋L或成为灵感动力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借鉴弗洛伊德和荣格关于情结的理论,我们认为情结应作如下理解:第一,从心理内涵来看,情结表现为感觉、情绪或观念的聚合,既可以是一组不太清晰的弥散性的情绪,也可以是一种长时间反复思考的观念。

第二,从形成原因来看,情结的产生与个人早期的经验、经历(创伤或刺激……)有关,与人类、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心理积淀有关。

但必须指出的是,情结作为一种精神——心理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物质、经济生活条件的制约,还与社会历史和客观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眷恋与逃离——论述路遥的“恋土情结”绪论路遥是当代著名作家,也是陕北人民的骄傲,更是延安大学的一面旗帜。

他的英年早逝,令所有关爱他的人痛心不已。

在当代的众多作家中,路遥无疑是一位比较特殊的作家。

在他写作的年代,各种创作思潮风起云涌,但他始终独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

无论是《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其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浓重的乡土气息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作品因为具有积极向上和催人奋进的内在精神气质,在广大普通读者心目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华读书报》多次组织的“中国读者最喜爱的20世纪100部作品”的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始终名列前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爱的小说联播”问卷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名列榜首。

[i]“《平凡的世界》从1986年问世到2000年间,在十五年内至少被重印过四次……这部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其生命力已远远超出了同时期的许多精心之作。

”[ii]迄今为止,对路遥的研究也数不胜数,早期主要是针对作品的评论,到《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对路遥的研究形成高潮,不仅有对其作品的研究,对作家自身的研究也很多。

在仔细地研究了路遥的作品及评论之后,我发现好多学者对路遥小说中的“恋土情结”研究颇多,而且不乏各自看法,可是在小说中作者又花很多篇幅在主人公想竭力逃遁农村的情节上,这与“恋土情结”似乎形成了矛盾,但这种矛盾在已有的研究中并不深入,研究著述也比较少,而在他的作品中这种矛盾性的呈现又十分明显。

本文主要结合作品分析路遥的“眷恋乡村”和“逃离乡村”情节的表现,以及结合作者自身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这种矛盾性的“恋土情结”的成因。

揭示这种矛盾性及其成因,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路遥及其作品。

一,路遥“恋土情结”的艺术表现路遥是吮吸着贫瘠的黄土地的乳汁长大的,是一个地道的土著作家。

他有着对土地的杜鹃啼血般的眷恋,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都表现出浓郁的土地意识。

然而作家又将笔下人物赋予积极向上的精神,使人物又有脱离土地的愿望,然而这种愿望始终抵不过他对那片土地的深深眷恋,最终一些逃离的人们又回归到了土地。

(一)向城求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面临着经济改革、生活方式更新等等全面改革,由此日渐显现城乡差别。

于是城市物质、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吸引着农村青年,一股强烈的民工进城热潮直刮至今。

在路遥作品中,也有着一批这样的人物。

城市生活及其文明成为向城市进军去过美好生活的力量源泉,城市更是小说中主人公实现自己抱负的彼岸世界。

对于脱离农村生活大致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种是读书,对于没权没势的农家人来说,唯有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环境。

如《平凡的世界》里面的润叶,先是毕业后做了公派教师,结婚以后又去了黄原地区团委当了少儿部长,后来又被提升为团地委副书记;晓霞在黄原师专上完学,靠个人努力成了省报有名的记者;兰香考取了北方工业大学,又找了条件非常好的吴仲平作朋友,生活前景一片美好;金秀在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省城的医院工作。

还有幸运儿高大年,薛峰等。

第二种是婚姻。

如《月夜静悄悄》中,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女儿兰兰,高中毕业,为了走出闭塞贫穷的农村,嫁给城里的司机而实现了农转非;《黄叶在秋风中飘落》里的刘丽英不惜弃子嫁给教育局副局长;《风雪腊梅》中的康庄为留城里工作,不惜牺牲爱情为代价。

还有依赖于其他途径的,小说中有些人,要么成绩不够好,要么家境贫寒供不起他们,所以他们只能依赖其他途径。

《人生》中的高加林有知识,有才干。

他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仍是他们村的佼佼者。

他在小学任教,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很得心应手,成绩非凡。

本来他在这个岗位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可是由于“权贵”们的手脚,他回到了土地上,当他不幸地被用不正当手段卸职后,幸运的是他收获了爱情。

但他走出土地的高远理想仍时时在他的心中涌动。

以他的能力,他为什么不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呢?时机来了,他被他人利用职务之便安排到了县委宣传部做通讯员,这是他的理想之所;《平凡的世界》中的农村干部田福军从原西县委副主任一直干到副省长,在政治上逐渐崭露头角;孙少安在一次偶然给县中学拉砖的机会使他开办了自己的砖窑;孙少平少时就经历人生的苦难:少吃没穿,度日艰难。

所幸的是在这种环境下,他也“熬”完了高中,可以补充家庭劳动力,与父兄一起支撑家业。

由于所受的教育和所具备的文化水平,他不愿在父兄的庇护下在乡村度过以后的人生之旅。

他要出去,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中磨练自己。

于是不顾父兄的劝说,他走上了外出揽工之路。

他的吃苦、朴实、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赢得了曹书记夫妇的敬重。

在他们的帮助下,他到铜城煤矿当了一名工人。

人生之路来了一次“大跃进”。

凭借自己的实力,他不仅在煤矿上干得认真踏实,而且用劳动换得了尊敬和权威……总之,无论男女,无论他们离开那片黄土地的理由和契机是什么,终究他们是着有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的。

(二)梦碎城市城市文明及城市生活是农村青年所向往的,但是作为在农村的土壤上培养出来的人,他们身上始终带有农民的品格,他们厌恶城市的冷漠、自私、功利与虚伪。

他们所遇到的事情,与自己的预想大相径庭,城市的美好并不是针对所有人的。

在《风雪腊梅》中,冯玉琴是典型的黄土地的女儿,当她被地委第一书记的夫人用权力带到城里时,环境变了,但她那种由黄土地培植起来的厚重感情没有变,她拒绝了地委书记儿子的亲事,一心只想着庄稼地里的康庄。

可是,她所热恋的康庄却被书记夫人调到了城里当炊事员,他因贪恋城市的种种对她变了心。

“她愤怒地扬起手,在那张吃喝得油腻腻、肥乎乎的脸上狠狠打了一记耳光,咬牙切齿地说:‘你滚出去!’……现在,她坐在椅子里,目光紧紧地盯着桌子上那枝腊梅花,思绪像洪水一样在脑子里奔涌起来,她此刻明白了吴所长所说的‘世界上还有更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了……”[iii]城市让她痛苦、悲伤,并留下深深的伤痕。

恐怕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高加林(《人生》)了。

高加林虽然是被他人利用职务之便安排到了县委宣传部做通讯员,但事实证明他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他优美的文笔加上不怕苦、不怕累、不端架子、虚心好学的优秀品质,出色的工作成绩受到领导的肯定。

到此时,他的人生之路似乎很顺畅,奋斗也颇有成效。

没有想到的是,“可惜,高加林目前还站在十字路口,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约束自己的行动。

他只凭一股青年人的热情和干劲,去寻找与建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他的盲目性是很明显的。

”[iv]高加林被假公济私的克南妈揭发了“走后门”的事,生活城市的梦想破灭了,而且在他追求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将一份原始、狂热、纯真的爱情弄丢了。

此时的他麻木了,他不知道“是生活开了他一个玩笑,还是他开了生活一个玩笑”[v]。

总之,属于他的那个城市的梦碎了。

(三)情归乡土路遥过于浓烈的爱乡、恋土情愫,使他迷恋任何一个出生于土地的人,因而心灵深处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对乡土的依恋。

他热爱那给过他温情和力量的故乡。

因此他不愿意那些有才华、有抱负、有志气的青年统统离开家乡,而是希望他们扎根于农村,成为家乡强有力的开拓者和耕耘者,所以路遥在处理笔下人物时带有情感倾向。

孙少安尽管是改革浪潮中农村的最先觉醒者,他不但自己要先富起来,而且要使全村人都富起来。

但孙少安又是一个本分的农民,不愿意离开土地一步。

他总是说:“咱们是农民的后代,出路只能在咱们的土地上。

”在孙少安眼里,属于他自己的这块土地上的每一种收获,都将全部属于自己。

他要“在土地上产生一种艺术创作般的激情……”在《青松与小红花》中,吴月琴执着地固守土地。

在《你怎么也想不到》中,郑小芳依然舍弃留校的机会,不顾男友薛峰的强力挽留,独自一人回到了荒凉而贫瘠的沙漠故土。

黄土地就像一位无言而健壮的妈妈,无论儿女怎样抛弃她,“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博大而敞开的。

《风雪腊梅》中的冯玉琴在痛苦、震惊、愤怒中毅然离开留下了深刻伤痕的城市,怀着对家乡的一片深情,再次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山村;高加林带着黄土地的希望走向了城市,他向往知识,向往更高的天空,他抛弃了土地!可是后来,他被开除了公职,又回来了,夕阳中他扑倒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高呼“我的亲人呀”。

土地是我们的生命,她是不会抛弃我们的。

(四)进城与对城市的失望,离乡与爱乡的矛盾在路遥的小说中,主人公无疑都是一些生在农村,而且有着农村人美好品质的上进青年,他们大多接受着时代的熏陶,有着向往城市的激情。

总之,无论男女,他们在进城之后,大多站稳了脚跟,并赢得了城市的亲睐与肯定,尤其在爱情上更是如此。

他们的追求者大多出身优越,父母在城里都有很好的地位,但他们都不嫌对方的农民身份,因为他们不仅有姣好和帅气的面容,同时还有着其他可贵的品质。

比如加林和黄亚萍(其父是县武装部长和县委常委),少平和田晓霞(其父田福军是县委副书记后成为副省长),润叶和向前(其父为原西县革委会副主任李登云,其母是县医院的书记刘志英),晓霞和高朗(其父为省城市副市长),兰香和吴仲平(其父是省委常务副书记吴斌),金秀和顾养民(其父是黄原地区师范专科学校的副校长,母亲是地区建筑公司的工程师,他祖父又是这个县远近闻名的老中医)等均是如此情况。

与农村人物的美好相比,小说中似乎是城里没好人。

黄亚萍和巧珍都聪明、漂亮、能干,但亚萍却不如巧珍质朴、宽厚、贤淑和可爱。

亚萍会和加林一起“现代”的恋爱,但她也非常的任性,她大部分是按她的意志支配他,要他服从她。

克南妈苛薄世故,连她未来的儿媳黄亚萍也不喜欢她,认为克南他妈——药材公司副经理身上有一股市民和官场的混合气息。

在加林去副食公司的厕所担粪时,克南妈言行苛刻,不讲道理,近乎泼妇。

得知高加林抢走了儿子的心上人,她一边训儿子,一边公报私仇,向地委纪检委揭发控告高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

声称有责任维护党的纪律!”(《人生》)身为教育局分配办主任的志明妈貌似公允,实则虚伪枉法。

薛峰托志明找其母帮女友郑小芳留校,他们去见志明妈的经历堪称经典。

(《你怎么也想不到》)县教育局卢副局长利诱勾引憨厚老实的高广厚的妻子,与之结婚后暴露出心胸狭小、恶毒不善的原形。

在听说自己的妹子和丽英的前夫高广厚有些“那个”的时候,便利用职权要将高广厚调到连车也不通、离县城最远的一个农村小学去。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兰香找的是副省长之子,其母十分反感儿子的选择,当她发现这个女孩子一点也不像农村人,而且就读于名牌大学时,才喜欢上了她。

工地上做饭的小翠,饱受工头的欺辱,工头对小女孩连威逼带利诱,对少平的抱打不平,先是冷嘲热讽,而后又是威逼利诱。

(《平凡的世界》)所有这一切都在揭示城里人的冷漠、自私、功利与虚伪,许多人心肠都是坏的。

城市文明及城市生活是农村青年们所向往的,但城里人的行为却让他们无法接受。

较之于对城市的感情,路遥的小说中对乡村的感情表达得更真挚更深厚,充溢着黄土高原粗犷质朴的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