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邪聚腋窝
道家千年都不外传之秘--拍打八虚【医学养生常识】

道家千年都不外传之秘--拍打八虚文章导读肝邪聚腋窝,心肺邪聚肘窝,脾邪聚大腿窝,肾邪聚膝腘窝。
人体有八个大窝窝又称八虚,它们是双腋、双肘、双髀(即两胯)和双腘。
八虚也是寒冷冬天人体最暖和的地方。
据说这八虚小到治感冒大到治疑难杂症,是道家不外传的秘诀。
虚就是薄弱环节的意思,衣裳最容易沾灰的地方多是叠折处,人体的八虚就好比这些地方。
五脏之邪就喜欢藏匿于八虚。
五脏之邪藏匿于八虚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之次。
“留”,当作“流”,下同);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期门、渊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与胃合。
其脉皆自胫股上出冲门、气冲之间,故邪气留于髀跨者,为脾经之病);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与膀胱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腘者,为肾经之病)。
一、拍两肘窝——拍散心肺邪气病气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还藏着两个穴位,肺经的尺泽穴和心包经的曲泽穴。
1、心肺疾病常常能在其肘窝部位摸到一个压痛点,轻轻一点患者就能痛得叫起来,找到痛点拍打它,使淤邪散开,则正气自复,邪气自然无从所留。
早晨起床后,在肘窝处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结或者痛点,如果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就说明身体需要及时调理了,那就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数,将痛点或者硬结拍散开。
2、拍肘窝可治皮肤骚痒:肺主皮毛,拍打肘窝排解湿毒,就能止痒。
由于湿热长痘痘,或皮肤到了冬天很容易痒痒的人,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肘窝的拍打方法: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横纹正中,用右手大拇指点住它定位,找到后,可用右手的四指并拢轻轻拍打。
每次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轻到重。
一般心肺有热的人,拍打后就可看到肘窝局部发红,甚至能拍出痧来。
拍痧:五指并拢成勺状,在肌肉丰满或关节部位适度有力扣拍,使深层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来。
不过,重症或久病身体羸弱的患者,最好不要过重刺激,在肘窝部位轻轻地推擦即可,推擦之后的微热感,能温熏心肺,这是丹道医家的“少火生气”之法,相当于中医治疗中的补法。
中医外科疮疡1

气 血 乳房结块,质硬不消,微痛不热, 疏肝理气, 四逆散
凝 滞 皮色不变或暗红
祛瘀散结
中药治疗:
瓜蒌牛蒡汤《医宗金鉴》 瓜蒌仁 牛蒡子 花粉 黄芩 陈皮 生栀子 连翘 皂角刺 银花 生甘草 青皮 柴胡
透脓散《外科正宗》 当归 生黄芪 炒山甲 川芎 皂角刺 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 人参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银花 白芷 皂角刺 甘草 桔梗 黄芪 逍遥散《局方》 柴胡 白芍 当归 白术 茯苓 炙草 生姜 薄荷 四逆汤《伤寒论》 附子 干姜 炙甘草
前人的描述: “肛痈者,即脏毒之类也,……病名虽异,总不外乎醉饱
入 房,膏粱厚味,炙博热毒,……气陷阻滞,湿热瘀毒下注, 致生肛痈。”
二、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蕴阻肛门
外邪入侵感染毒邪,致经络阻塞,气血瘀滞
房事不节醉饱入房、劳倦、生产,气陷瘀滞
痈
脾肺肾亏虚,湿热乘虚下注,郁久蕴酿
三、诊断
二、病因病机
六淫外袭→郁于肌表→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过食高粱厚味→湿热火毒内蕴→壅聚肌肤间
痈
体表肌肤受到损伤→感染毒邪→邪毒壅聚
三、诊断
(一)颈痈 1.多见于儿童 2.常生于颈旁两侧的颌下,耳后、颈后、颏下也可发生。 3.局部肿、热、痛而皮色不变,肿块边界清楚 (二)腋痈 1.有手、臂皮肤破伤或疮疡史。 2.腋下暴肿、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上肢上举困难。 (三)胯腹痈 1.有下肢、阴部皮肤破伤或疮疡史。 2.胯腹部鸡卵结块,肿胀、疼痛明显,皮色不变,下肢
步行困难
四、鉴别诊断
(一)痄腮 具有传染性,多发于两侧腮部,濡 肿色白不化脓,酸胀少痛。
(二)臖核 肿核较小,推之活动,一般无全身 症状。
拍两腘就是给自己做透析

拍两腘就是给自己“血透”★增强免疫力——用八虚拍击法八虚("八"是指人体的八个关节,即两肘、两腋,两髀、两腘),是五脏藏邪的所在之处,五脏有病又可以通过拍打某个部分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
拍打八虚就是通过经筋来调整人的气血,融养生保健治病于一体。
通过拍打将体内代谢产物“痧”这种毒废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排出体外,达到保健养身的目的,同时这种过程又增强了人体的“自我免疫”。
一、拍两肘窝——拍散心肺邪气病气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如果这三条经的气血一旦运行受阻,无形中就会伤害到心脏与肺,引发这两个脏器的疾病。
古人认为心肺之邪留于两肘。
肘窝部分实际上还藏着两个穴位,一个是肺经的尺泽穴,一个是心包经的曲泽穴。
尺泽穴有清宣肺气、泻火降逆的作用,对口腔异味、感冒、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便秘、腹胀、口干,以及咳嗽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曲泽穴有降逆、镇惊、泄热、宁心的作用,对中暑、平时有心慌气短的症状,以及心肌炎、急性胃肠炎、身热、心烦、呕吐等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通过拍打肘窝,这两个穴位同时也就疏通了,还不用费心去找穴位,一举两得。
1、心肺疾病,常常能在其肘窝部位摸到一个压痛点,轻轻一点患者就能痛得叫起来,而正常人则没有这种情况。
有痛点就证明此处有淤阻,也印证了邪气滞留于此的观点。
处理这种情况,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拍打它,使淤邪散开,则正气自复,邪气自然无从所留。
早晨起床后,在肘窝处轻轻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结或者痛点,如果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就说明身体需要及时调理了,那就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数,将痛点或者硬结拍散开。
有的人也可能摸到痛点,但是到医院里面却检查不出疾病,查不到问题,并不表明身体没有问题。
很多所谓的"亚健康"患者,用仪器诊断指标基本都合格,如果不及时处理,大部分都会发展成疾病。
2、拍肘窝可治皮肤骚痒:肺主皮毛,拍打肘窝排解湿毒,就能止痒。
肩膀疼,祛除肝之邪小妙招!

肩膀疼,却查出了肝有问题!一个小妙招,祛除肝之邪!《黄帝内经》上讲:“地有深谷,人有腋腘”,人体12经脉就像12条大河一样,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而在“深谷”之处,容易出现水流的停滞和减缓,也就容易出现邪气的滞留。
人体的“深谷”称为八虚,是人体上八个薄弱、虚陷之地。
第一虚:“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
先来看一个案例:有一位患者,感觉自己有肩周炎,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并不好,于是找到医生。
医生看到他的时候,发现他满嘴酒气,症状描述是右边肩痛,特别是腋下痛,手也抬不起来。
医生顺手摸了摸肩部一周,结果在锁骨位置摸到一个淋巴结,他马上建议这位患者去消化科看看。
检查后反馈回来的消息说,已经晚期肝癌了。
明明是右肩痛,怎么查出来是肝癌了呢?如何才能判断是肩周炎还是肝部问题?要点:肩周炎的典型症状是抬手困难,也无法背手。
这位患者虽然抬手困难,但却可以背手。
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区分:•肝脏有问题,往往是单侧右肩疼痛。
有时候胆囊的问题也容易放射到右肩。
•肩周炎一般治疗后会有好转,如果一直没有效果,就需要考虑其它因素。
•肝病引起的肩痛一般是肩下腋窝痛,并且肝区也有疼痛。
•肝癌一般会伴有其他症状一起出现,比如牙龈出血、食欲减退等。
中医养生长寿讲求扶正祛邪,不仅要扶正气,也要祛邪气,那么留在两腋的肝之邪气该如何祛除呢?针对肝气有邪而导致的疼痛,给您带来清肝邪三招,可以排毒舒肝气。
【摘要】1、拿腋松肩四指按住腋窝的顶点,也就是极泉穴,然后用大拇指拿捏住前侧的肌肉,捏好慢慢向后移,把整个腋下的肌肉都拿捏到。
如果真的有肩周炎,也可以在拿捏的同时往后摆手。
2、轻扣腋下把手臂轻轻抬起来,放于后颈部,颈部同时往后一仰,达到牵引的效果;再用另一只手屈掌轻轻地拍打腋下。
3、抱颈推胁继续保持颈部的牵引动作,另一只手轻扣完以后,轻轻地从上往下推动,疏肝理气。
八虚

1.《灵枢·邪客》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脏。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干两 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 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
八虚,在《内经》中仅出现在《灵枢·邪客》篇,是专门用于人体部位的术语,是指人体两侧肘、 腋、髀、腘八个部位。
“虚”在这里的含义为虚陷、薄弱之处。《内经》认为,这八处部位有五脏真气所过、相应血络 所布等,故与五脏联系密切;又为关节屈曲处体表虚陷之地,气血相对薄弱,容易受外邪侵扰,或 恶血留止。通过其病候反应,如拘挛、不能屈伸、疼痛等,则可以诊察五脏的病变情况,这就是所 谓“八虚以候五脏”(《类经·疾病类》),具体来说,双肘部反应心肺,双腋窝部反应肝,双髀处 反应脾,双腘窝处反应肾。
后世其他医家对“八虚”的解释则不甚妥当,如明代张介宾认为“八虚”与《素问·五脏生成》篇“八 谿(溪)”同义,为“筋骨之隙”,这是混淆了概念。清代张志聪将其理解为“关节交会之处”、“骨节之 交”,其所言大体位置已明,但仍不够确切。也就是说,“八虚”既非直指关节腔,也不代表关节本身, 而是由关节屈曲处形成的凹窝(杨上善表达为“虚处”)。
5.《灵枢注证发微·邪客》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
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此明言八虚之可以 候五脏也。八虚者,即下两肘、两腋、两髀、两腘之间,由五脏内虚,以致虚邪客之而为病也。肺 之经脉,自胸之中府,以入两肘之侠白等穴;心之经脉,自肘上极泉,以行于少海等穴,故肺心有 邪,其邪气当流于两肘也。肝之经脉,自足大指之大敦,以行于腋下之期门等穴,故肝有邪,其邪 气当流于两腋也。脾之经脉,自足大指之隐白,以行于髀之血海等穴,故脾有邪,其邪气当流于两 髀也。肾之经脉,自足心涌泉,以行于腘之阴谷等穴,故肾有邪,其邪气当流于两腘也。(膝后曲 处为腘。)凡此八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脉之所游,非邪气恶血可以住留之所,若住留 之则经络伤,而骨节机关不得屈伸,其病当为拘挛矣。其始也,由五脏虚而邪气流于八所;其既也, 即八所而可以候五脏,故曰八虚可以候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 根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腘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1各论一、内科症状一全身症状1畏恶风寒[概念]畏恶风寒即指怕冷的感觉,此症在外感及内伤疾病中皆较常见。
历代文献有"恶寒"、"恶风"、"畏寒"之称。
有认为"恶风"与"恶寒"不同,"恶寒"者不受风吹即有怕冷之感,虽居于密室之中,甚至覆被向火,仍全身觉冷;恶风者乃遇风吹始觉怕冷。
但临床所见,一般恶寒者皆恶风,恶风者也多兼有恶寒。
恶寒、恶风、畏寒表现相似,故本篇用畏恶风寒概括之,并统称为恶寒。
[鉴别]常见证候风寒束表恶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寒中少阴恶寒:恶寒无热,身倦肢冷,精神萎靡,呕吐,下利清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微。
阳虚阴盛恶寒:恶寒肢冷,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口淡不渴,尿清便溏,面白舌淡,脉沉迟无力。
阳盛格阴恶寒:恶肢冷,烦渴喜冷饮,胸中烦热,腹部扪之灼热,咽干口臭,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沉伏。
痰饮内停恶寒:恶寒,肢体沉重,胸腹满闷,纳呆,口渴不欲饮,苔腻脉滑。
疮疡恶寒:恶寒,甚则寒战,发热,疮疡局部肿痛发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弦数或洪数。
寒疟恶寒:恶寒不发热,或热少寒多,休作有时,神疲肢倦,胸胁痞满,舌苔白腻,脉象弦迟。
鉴别分析风寒束表恶寒与寒中少阴恶寒:前者恶寒系风寒之邪外束,卫阳郁闭所致。
正邪交争则发热,卫阳不能舒展故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表证。
治疗以辛温解表,发散风寒为原则,方选麻黄汤等加减。
后者恶寒系素体心肾阳虚,寒邪乘虚直中少阴所致。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正不胜邪,故见无热恶寒、身倦肢冷、脉微细等症。
治疗宜扶阳抑阴,方选四逆汤为代表方。
纵观二证虽均由外寒所引起,但风寒束表恶寒其寒邪在表,恶寒必伴有发热,且有头身重痛等一系列表寒证;寒中少阴恶寒其寒邪深达于里,但恶寒而无发热,且有下利清榖等阴寒内盛之症,两者不难区别。
中医皮肤科腋臭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腋臭腋臭又称“体气”,俗名“狐臭”。
【诊断】1.腋下有臭味,夏季出汗时加重,冬季汗少时减轻;青春期臭味最浓,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
2.大部分病人有黄汗,常将衬衣腋部染成黄色。
【治疗】1.药物治疗仅能改善气味,不能根治。
(1)密陀僧散、腋臭散扑腋窝。
(2)雄黄、熟石膏各250g,生白研500g,共碾细末,密闭保存。
用时取药粉加水调成糊状,涂于腋窝,每日1次。
2 .激光治疗破坏汗腺,但不易彻底。
3 .手术将腋下(有毛部分)汗腺切除。
【调护】局部勤用水洗,不宜吃葱、蒜、韭菜等有气味的食物。
鸡眼、脱月氐、跖疣鸡眼、骈月氐及跖疣均生于足底,为了便于区别,故合并介绍。
【诊断】1.鸡眼为豆大楔状角质增生,略高于皮面,尖端向下深入皮内,走路有压痛。
多生于足底骨突起处的受压部位。
4 .脐月氐为局限性表皮角质增厚,边缘不清,表面光滑,触之坚实。
发生在受摩擦部位。
5 .跖疣为黄豆大或更大的疣状增生的丘疹,因经常受摩擦可不隆起,表面盖有硬固角质,有压痛,将其角质除去后,方可见到碎点样疣状增生。
生于足跖或趾间,不一定在受摩擦部位。
【治疗】一、鸡眼1.将表面角质削去,鸦胆子仁在玻片上压扁出油,按在鸡眼上,用胶布固定,隔日1次,连续2〜3次,多能脱落。
2 .莫麻子用细铅丝穿起置火上烧,待烧去外壳出油时,随即按在鸡眼上,用胶布固定,隔日1次,连续2~3次。
3 .鸡眼膏用法同上。
4 .30%补骨脂酊,点在削去角质的鸡眼上,每日3〜4次。
连用3~5天。
5.先用针刺破,再用蟾酥1.5g,温开水溶化,取铝粉3g调匀,涂患处,2B1次。
6.用药效果不佳时,用尖头手术刀,沿鸡眼周围与正常皮肤分界处划开,再用有齿镶钳住提起,仔细地将角质增生部挖出,贴上胶布膏药即可。
二、疣1.皮疹数目少,选用水晶膏、千金散外敷以腐蚀。
皮疹数目多,选用香木水洗剂、狗脊水洗剂,浸泡。
2.其他治疗方药同鸡眼。
三、肿服1 .一般不需要治疗,宜穿合适的软底鞋以减少摩擦。
中医汗症的症状学鉴别与论治

中医汗症的症状学鉴别与论治一、无汗【概念】无汗,指当汗出而汗不出者,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的记载。
大凡正常人春夏阳气疏泄,气血趋向于表,故有汗出;秋冬阳气匿藏,气血趋向于里,故少汗或无汗,此乃自然之势。
倘或外邪入侵肌表,腠理开阖失司,则当汗出而汗不出者,是为病态。
本节所讨论的是后者。
【鉴别】常见证候风寒表实无汗:全身无汗,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声重,喷嚏流涕,喉痒咳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表寒里热无汗:全身无汗,发热恶寒,肢体烦疼,鼻塞声重,烦躁口渴咽痛,咳嗽痰黄,溲赤便秘,苔白或薄黄,脉象浮数。
寒湿束表无汗:全身无汗,头胀如裹,肢体沉重,骨节烦疼,畏寒微热,尤以日晡为甚,舌苔白腻,脉浮紧或迟。
〖鉴别分析〗风寒表实无汗与表寒里热无汗:二者同为风寒表实无汗证,然风寒表实无汗纯是风寒所致,而表寒里热无兼有里热证候。
风寒表实无汗,由于风寒侵袭,束于肌表,寒为阴邪,其性凝闭,最易伤阳,卫阳被郁,故全身无汗。
《伤寒明理论》:"寒邪中经,腠理致密,津液内渗,则无汗。
"其辩证要点是:除无汗症外,尚有其它风寒束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的临床表现。
治宜辛温解表发汗,方选麻黄汤。
表寒里热无汗,由于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则形成外寒里热证,俗称"寒包火"。
如《重订通俗伤寒论》:"凡温病伏暑将发,适受风寒搏束者,此为外寒束内热,一名客寒包火。
"亦有伤寒表邪未解,外邪已有入里化热之势者,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其辩证要点是:除了风寒束表(无汗、恶寒发热、身疼)的症状以外,还兼有里热(身烦口渴咽痛、苔薄黄)等征象。
治宜疏散风寒,兼清里热,方选葱豉桔梗汤,如风寒偏重者,可用大青龙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邪聚腋窝,心肺邪聚肘窝,脾邪聚大腿窝,肾邪聚膝腘窝★增强免疫力——用八虚拍击法八虚("八"是指人体的八个关节,即两肘、两腋,两髀、两腘),是五脏藏邪的所在之处,五脏有病又可以通过拍打某个部分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
拍打八虚就是通过经筋来调整人的气血,融养生保健治病于一体。
通过拍打将体内代谢产物“痧”这种毒废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排出体外,达到保健养身的目的,同时这种过程又增强了人体的“自我免疫”。
一、拍两肘窝——拍散心肺邪气病气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如果这三条经的气血一旦运行受阻,无形中就会伤害到心脏与肺,引发这两个脏器的疾病。
古人认为心肺之邪留于两肘。
肘窝部分实际上还藏着两个穴位,一个是肺经的尺泽穴,一个是心包经的曲泽穴。
尺泽穴有清宣肺气、泻火降逆的作用,对口腔异味、感冒、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便秘、腹胀、口干,以及咳嗽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曲泽穴有降逆、镇惊、泄热、宁心的作用,对中暑、平时有心慌气短的症状,以及心肌炎、急性胃肠炎、身热、心烦、呕吐等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通过拍打肘窝,这两个穴位同时也就疏通了,还不用费心去找穴位,一举两得。
1、心肺疾病,常常能在其肘窝部位摸到一个压痛点,轻轻一点患者就能痛得叫起来,而正常人则没有这种情况。
有痛点就证明此处有淤阻,也印证了邪气滞留于此的观点。
处理这种情况,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拍打它,使淤邪散开,则正气自复,邪气自然无从所留。
早晨起床后,在肘窝处轻轻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结或者痛点,如果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就说明身体需要及时调理了,那就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数,将痛点或者硬结拍散开。
有的人也可能摸到痛点,但是到医院里面却检查不出疾病,查不到问题,并不表明身体没有问题。
很多所谓的"亚健康"患者,用仪器诊断指标基本都合格,如果不及时处理,大部分都会发展成疾病。
2、拍肘窝可治皮肤骚痒:肺主皮毛,拍打肘窝排解湿毒,就能止痒。
由于湿热长痘痘,或皮肤到了冬天很容易痒痒的人,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敲打敲打,就知道到底是不是湿毒所致,夏天来了,南方的气候尤其容易湿热,拍打肘窝也是预防的好办法哦。
拍痧:五指并拢成勺状,在肌肉丰满或关节部位适度有力扣拍,使深层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来。
肘窝的拍打方法: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横纹正中,用右手大拇指点住它定位,找到后,再用右手四指平放在肘窝正中,这个范畴之内都是拍打的区域。
找准位置后,可用右手的四指并拢轻轻拍打。
反过来,用左手拍打右手的肘窝也是如此。
两个肘窝每次各九九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轻到重。
一般心肺有热的人,拍打后就可看到肘窝局部发红,甚至能拍出痧来,效果与刮痧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重症或久病身体羸弱的患者,最好不要过重刺激,在肘窝部位轻轻地推擦即可,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推擦之后的微热感,能温熏心肺,这是丹道医家的"少火生气"之法,相当于中医治疗中的补法。
二、拍两腋——---治疗肝病、心脏病两腋(见上图)主要走四条经脉: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
肺经出了毛病,比如肺气被壅滞的话,会出现烦心胸满的现象,这属于阳邪,就是上壅而不降的象。
心包经位于下腋三寸处,如果这里出现腋窝肿胀就是心包经出了问题。
腋下还走胆经,胆经出现毛病以后,有的人会出现严重心脏病的感觉,叫心胁痛不能转侧,就是连睡觉转个身都很难做到。
这种病一般还伴有口苦,且喜欢长吁短叹。
如果腋下长了一堆东西,也是胆经被郁、生发不起来的象。
心经会造成整个手臂的麻痹,手臂冰凉,活动不便,同时感觉咽喉特别干燥,想喝水。
手臂前缘走的经脉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是肺经、心包经和心经。
手臂前缘的上部由肺经所主,一直通到大拇指,达少商穴。
中线走的是心包经,通到中指。
下线走的是心经,通到小拇指。
所以在人的五指当中,大指走的是肺经,中指走的是心包经,小指的里侧走的是心经。
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热的毛病,这一般是跟肺经、心包经或者心经有关。
肝有邪聚于两腋,使心经受损,平时所说的气急攻心,实际就是干活滞留于两腋阻滞了心经气血运行,人就会导致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严重的危机自己的生命,生气不但是伤肝还伤心。
、1、解郁闷拍心包经首先要掐住腋窝下心经上的极泉穴(解郁大穴)。
如果人经常郁闷的话,就有可能在腋窝下长出一个包来,这是心气被郁滞的象。
把【极泉穴】弹拨开了以后,就能逐渐化解了包。
如何衡量是否弹拨到了极泉穴呢?当我们弹拨腋窝下的一根大筋的时候,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
然后在这里多弹拨几下,同时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拍下来,就能够化解心郁。
膻中也是解郁的大穴。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被气着了,经常会不自觉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
中医里认为心包主“喜乐出焉”,就是我们的快乐都是从胸口的膻中穴这里出来的。
敲打膻中穴(胸腺)还能提高免疫力。
人只要一生气,经脉肯定就会堵塞。
轻拍两腋后可以治疗人发怒后气滞血瘀,运行不肠引起的胸闷、气短、心悸心悲欲哭、多疑、手臂涨麻等症状。
拍打极泉穴可以令人快速平静下来,不会那么容易急火攻心了,同时也可以将虚邪拒之门外了。
(妇女更年期也可以舒缓)。
2、治肝病、心脏病——平时我们所说的“气急攻心”实际上是肝火滞留于两腋,阻碍了心经气血运行,不仅伤肝,也伤心脏。
人因气急攻心产生昏厥时可以弹拨极泉穴,极泉穴位于我们的腋下,我们平时在哄小孩儿时,用手一挠胳肢窝,孩子就会笑个不停。
其实这正好刺激到了他有痒痒肉的极泉穴,动了心气,而心主喜,所以孩子会开心地笑起来。
极泉穴不仅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还可以快速回阳,引血上行,使头脑快速清醒。
这个特殊的治疗手法就是弹拨和拍打。
遇到生气后心胸气短时,就可以用四指在腋窝正中轻轻地弹拨。
我们在弹拨的时候,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一条经筋,这条筋的正中就是极泉穴。
极泉穴可以治疗人生气发怒后气滞血淤、运行不畅引起的胸闷、气短、心悸、心悲欲哭、手臂胀麻等症状,此时弹拨极泉穴可以增加气血的流通,使人快速平静下来。
日常保健时,我们用不着在极泉穴那儿费那么大力气去弹拨,只需要轻轻地拍打即可。
平时弹拨拍打两腋下,还可以预防和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这相当于我们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
3、缓解手心汗,这相当于心包经不收敛,因为人的心包为厥阴经,是主收的,不收敛就会手心出汗。
我们常有人只要一紧张就爱拼命地搓手,这种下意识动作其实也是一种自救,一种自我的帮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经。
大指走的是肺经。
大指麻木跟肺经有关。
大指上的鱼际穴如果红的话,就是肺热;如果鱼际穴有青筋的话,就是肺寒;如果大指里面有纹路且发青的话,也代表肺寒,而且这种肺寒还会继续导致胃寒。
食指走的是大肠经。
中医认为,人本能的快乐实际上是来自于大肠,而大肠经走到食指,这也是食指名字的由来。
中指走的是心包经,订婚戒指一般都戴在中指上,意味着人已动心,收敛欲念。
心包经主喜乐,所以也主欲念。
无名指它所循行的经脉是三焦经,三焦经在中医里是一个很特殊的经脉,三焦经又称为孤府。
小指走的是小肠经和心经。
从心脏病的角度来讲,中指麻木就是心脏病的轻症,如果小指麻木就是心脏病的重症。
三、拍两髀(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治疗一切妇科病。
(髀有邪,其气留于两髀)拍两髀胖人能拍瘦,瘦人能拍胖拍打两髀不仅能加速气血运行,驱除病邪,还能刺激两个对治疗妇科病非常有效的两穴,气冲--冲门,气冲在人体腹股沟处,大腿根内侧,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而冲门在人体腹股沟外侧,有治疗奔溃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我们在拍打的时候不需要找穴位,就可以刺激到这两个穴位的。
拍打两髀不仅能健脾胃,还能治疗男科和血脉不畅导致的血瘀痰湿。
拍打两髀时,不仅能加速气血运行,祛除病邪,还能刺激两个对治疗妇科病非常有效的穴位——气冲穴、冲门穴。
气冲穴在人体腹股沟处,大腿根儿内侧,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而冲门穴在人体腹股沟的外侧,有治疗崩漏、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
我们在拍打两髀时,不需要特别寻找穴位,只要拍打两髀就能刺激到这两个穴位。
拍打两髀不仅有健脾的作用,还能治疗男科病、女科病,效果也非常好。
拍打两髀的具体方法就是直立,用双手轻轻拍打两腹股沟,逐渐加力,直至两髀微微发热为止。
每天拍打两到三次,每次3~5分钟。
四、拍两腘——治疗一切腰腿痛肾有邪---留于两腘每天坚持5分钟,不但能治疗腰背疼及坐骨神经痛,同时还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如果我们每天坚持这样一套拍打下来,持之以恒,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本人教会了妈妈坚持早上当晨运做一套,她现在腰腿脾胃都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了,一直想写出来给大家共享,也好让更多的人解除痛苦,今天总算完成了,希望能帮到大家。
人体有八个大窝窝又称八虚,它们是双腋、双肘、双髀(即两胯)和双腘。
八虚也是寒冷冬天人体最暖和的地方。
据说这八虚小到治感冒大到治疑难杂症,是道家不外传的秘诀。
虚就是薄弱环节的意思,衣裳最容易沾灰的地方多是叠折处,人体的八虚就好比这些地方。
五脏之邪就喜欢藏匿于八虚,肝的邪气聚在腋窝里,心、肺之邪聚在肘窝里,脾之邪聚在大腿窝里,肾之邪聚在膝腘窝里。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之次。
“留”,当作“流”,下同);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期门、渊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与胃合。
其脉皆自胫股上出冲门、气冲之间,故邪气留于髀跨者,为脾经之病);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与膀胱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腘者,为肾经之病)。
要想恢复正气必先除灭邪气,怎么除?拍、打、敲八虚,就可以赶走邪气,正气才能得以平复,气血才能正常运行。
而拍打两腘,就是给自己“血透”。
说到“透析”人们会惊恐地想到尿毒症患者。
其实正常人也需要不间断的清理血液及血管壁上的垃圾。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垃圾也越发变多变厚,它们给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行带来沉重负担。
拍打两腘就等于是给体内来个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