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腋窝的构成和内容大纲要求概述表面解剖详细内容

合集下载

上肢局部解剖--腋窝

上肢局部解剖--腋窝
后方:有臂丛内侧束, 胸长神经、前锯肌和 第一肋间隙
内侧:有腋静脉
外侧:有臂丛外侧束 和后束
腋动脉Axillary artery
腋动脉的分支:
第2段
胸肩峰动脉 Thoracoacromial artery
胸外侧动脉 Lateral thoracic artery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腋动脉第二段的毗邻
模式图
临床要点:
1.乳腺癌根治手术注意事项: 1)勿伤及腋静脉主干和头静脉末段 2)勿伤及胸长神经(清除前群淋巴结) 3)勿伤及胸背神经(清除后群淋巴结)
2.腋神经损伤
3.腋路臂丛阻滞麻醉
(三)臂部
1、臂部的浅层结构
头静脉
贵要静脉
2、臂部的深层结构
臂部肌 神经 血管
(前面观)
臂部肌
肱三头肌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3.肘窝The cubital fossa
(1)定义:
指位于肘前区的 尖朝向上肢远端 的三角形凹陷
(2)境界:
上界: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A line connecting the two humeral epicondyles
下外侧界:肱桡肌 Brachioradialis
下内侧界:旋前圆肌 Pronator teres
臂丛 Brachial Plexus
根 root : 5 干 stem :3 股 strand :6 束cord :3 支branch :5
组成
臂丛
分部:锁骨上部、下部
上部:包括臂丛 的根、干、股
下部:为臂丛的 三束
臂丛的分支:5大分支
正中神经
Median nerve
尺神经
Ulnar nerve

腋窝名词解释解剖学

腋窝名词解释解剖学

腋窝名词解释解剖学
腋窝,也称腋下或腋下窝,是指位于两侧胸廓和上臂之间的凹陷区域。

它是由多个肌肉、神经和血管组成的复杂结构。

在解剖学上,腋窝包括以下内容:
1. 腋窝皮肤:腋窝的皮肤比较敏感,由于汗腺和毛发较多,容易出现异味和皮肤病变。

2. 腋窝深筋膜:腋窝内部的肌肉和神经被覆盖着深筋膜,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3. 腋窝肌肉:腋窝内有多个肌肉,包括胸大肌、肋间肌、前锯肌等,这些肌肉与肩膀和上臂的运动密切相关。

4. 腋动脉和腋静脉:腋窝中有一条腋动脉和一条腋静脉,分别负责输送血液和回收血液。

5. 腋神经 plexus brachialis:腋窝内还有一个重要的神经结构,即腋神经丛,它由多条神经组成,负责控制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在医学上,腋窝也是人体内最容易发生淋巴结肿大的部位之一。

因为腋窝内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如腋窝淋巴结等,当身体出现疾病或感染时,这些淋巴组织就会受到影响而发生肿胀,此时需要及时检查、治疗。

腋区

腋区

一、腋窝的构成
1、顶:锁骨中1/3 段、第一肋外缘、肩 胛骨上缘
2、底:皮肤、浅 筋膜、腋筋膜 筛状筋膜:腋筋 膜中央部因有皮 神经、浅血管和 浅淋巴管穿过而 成筛状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前壁:胸大肌、胸小 肌、锁骨下肌、锁胸筋 膜 锁胸筋膜:锁骨下肌、 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 部深筋膜 内有:头静脉、胸肩峰 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6
(2)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
毗邻:前方:胸大肌及其筋膜、胸小肌及其筋膜 后方:臂丛后束、肩胛下肌 外侧:臂丛外侧束 内侧:臂丛内侧束及腋静脉
分支:胸外侧动脉 前锯肌,胸大、小肌和女性乳房
7
(3)第三段: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之间
毗邻:前方:胸大肌、正中神经内侧根、旋肱前血管 后方:桡神经、腋神经、大圆肌肌腱、背阔肌、旋 肱后血管 外侧:正中神经外侧根、正中神经、肌皮神经、肱
10
4、腋淋巴结 (1)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端排列,收纳上肢的浅、深淋巴管 (2)胸肌淋巴结: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前外侧壁、脐以上 腹壁、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 (3)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排列,收纳肩胛区、胸后壁和 背部的淋巴管 (4)中央淋巴结:收纳上述三群淋巴结的输出管 (5)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收纳中央淋巴结和其他各 群淋巴结的输出管及乳房上部的淋巴管 5、腋鞘: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绕腋动、静脉和臂丛锁骨
19
前臂外侧皮肤 前臂后内侧部皮肤
2、前臂肌前群 (1)第一层: 肱桡肌、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2)第二层: 指浅屈肌 (3)第三层: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第四层: 旋前方肌
20

腋窝

腋窝

臂 丛
臂从 :先位于腋动脉第一段的后外方,继而形成
内外侧束和后束围绕在腋动脉的周围。 临床意义:因臂丛在锁 骨上窝最表浅,在锁骨中 点偏内,故此处为臂丛阻 滞麻醉的最佳穿刺点,只 要不超越第一肋骨,就能 避免损伤胸膜.

臂丛:位于腋窝的部分为臂丛的锁骨下部 外侧束:正中神经外侧根 肌皮神经 胸外侧神经
胸外侧动脉 胸背动脉 旋肩胛动脉
腋动脉以胸小肌 为标志分为3 段。 第一段:从第一 肋外侧缘至胸 小肌上缘。分 支有胸上动脉。
肩胛下动脉
胸肩峰动脉


旋肱前后 动脉 胸外侧动脉 胸背动脉 肩胛下动脉 旋肩胛动脉
第二段:位于胸 小肌深面。分支 为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第三段:位于胸小 肌下缘至大圆肌 下缘之间。主要 分支有旋肱前、 后动脉、肩胛下
肌皮神经P347
穿喙肱肌,后于肱二 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 在肘关节稍下方,部 分纤维从肱二头肌下 端外侧穿出深筋膜, 分布于前臂外侧份的 皮肤,称为前臂外侧 皮神经。肱骨上中段 骨折时可导致该神经 的损伤,表现为屈肘 无力以及前臂外侧部 分皮肤感觉的减弱。
正中神经
外侧支
正中神经 先伴肱动 脉外侧、 再跨至肱 动脉内侧 下行至肘 窝,穿旋 前圆肌至 前臂。
叙述腋围成、内容和临 床意义
局解第一小组
内容提要
腋窝的位置
腋窝的构造 腋动脉 腋静脉 臂丛 腋窝淋巴结 腋鞘
腋区
位置:肩关节下
方,臂和胸上
部之间,上肢
外展时,向上
呈穹窿状的凹
陷,称腋窝。
腋窝的构成

一底 一顶 内侧壁 四壁 外侧壁 前壁 后壁
顶:由锁骨中 线1/3、第一肋 外缘和肩胛骨 上缘围成,是 腋窝的上口, 与颈根部相通。

腋窝臂前区

腋窝臂前区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2、腋静脉 与腋动脉伴行, 与腋动脉伴行 , 在腋动脉的内侧。 在腋动脉的内侧。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2.皮神经 皮神经 臂外侧上、 下皮神经---臂外 臂外侧上 、 下皮神经 -- 臂外 侧皮肤 臂内侧皮神经和肋间 臂神经--臂内侧皮肤 臂神经--臂内侧皮肤 --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锁骨中1/3段 第1肋外缘 肩胛骨上缘

皮肤 浅筋膜 腋筋膜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前壁
胸大肌 胸小肌 锁骨下肌 锁胸筋膜 (三肌一膜) 三肌一膜)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三)肌腱袖
冈上、下肌、 冈上、下肌、小 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 腱连成腱板, 腱连成腱板,围绕在 肩关节的上、 肩关节的上、后、前 方,并与肩关节囊愈 着称为肌腱袖 肌腱袖。 着称为肌腱袖。 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 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解剖学腋窝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腋窝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腋窝的名词解释引言:腋窝是人体上半部分的重要区域之一,被皮肤和肌肉组织包围,内部则密布着神经、血管和淋巴结等结构。

对于解剖学爱好者和医学专业人士来说,对腋窝的深入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腋窝进行名词解释,通过逐层剖析其组成结构和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腋窝的神秘面纱。

第一章:皮肤和皮下组织在解剖学中,腋窝地区的皮肤质地细腻、厚度适中,表面有大量汗腺和毛发。

在腋窝内侧可以触及到较为丰富的皮下组织,包括脂肪层和与胸大肌相连的浅筋膜。

这些结构的存在为保护腋窝内的深层组织提供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第二章:肌肉解剖腋窝区域存在着多个肌肉,其中最重要的是胸大肌和腋小肌。

胸大肌位于腋窝前侧,起源于胸骨和锁骨,插入于肱骨外上段。

它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手臂的前屈、内旋和水平拉伸等运动。

腋小肌则位于胸大肌的深层,起源于第三到第六肋骨的外侧面,插入于肱骨的小结节。

腋小肌的功能是协助胸大肌的运动,同时调整肩胛骨的位置和稳定性。

第三章:神经和血管腋窝地区存在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它们为上肢提供运动和感觉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神经是腋神经丛,由腋动脉和腋静脉伴随而行。

腋窝内还有一些其他神经和血管,包括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胸外侧动脉等,它们在腋窝区域分布广泛,为手臂的肌肉和皮肤提供神经和血液的支配。

第四章:淋巴系统腋窝淋巴系统扮演着重要的免疫和排毒作用。

它由多个淋巴结组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腋窝淋巴结可分为不同组,如前腋窝组、后腋窝组和中腋窝组等。

这些淋巴组织通过淋巴管将毒素、废物和病原体排出体外,同时也是癌细胞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

结语:腋窝地区是人体解剖学中的一个重要区域,其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使其成为医学研究的焦点。

通过本文的名词解释,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腋窝的功能和重要性。

细致的解剖学知识不仅对医学专业人士有益,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身体。

深入研究腋窝的解剖学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对人体奥秘的探索和发现。

上

1. 试述腋窝的构成及其内容。

腋窝由一顶、一底、四个壁构成。

1)顶:由肩胛骨上缘、第1肋外侧缘和锁骨中1/3段围成。

2)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3)四个壁: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后壁由大圆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和肋间肌构成;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肱二头肌短头和肱骨的结节间沟构成。

腋窝的内容有:臂丛的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2. 试述腋动脉第一段的位置和毗邻?1)位置:位于第1肋外侧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

2)毗邻:前方有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其筋膜、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及穿经该筋膜的血管、神经;后方为臂丛内侧束、胸长神经、前锯肌和第1肋间隙等;内侧为腋尖淋巴结、腋静脉和胸上血管;外侧为臂丛的后束和外侧束。

3. 试述腋动脉第二段的位置和毗邻?1)位置:位于胸小肌的后方。

2)毗邻:前方有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其筋膜、胸小肌及其筋膜;后方为臂丛的后束、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和肩胛下肌;内侧为臂丛的内侧束和腋静脉;外侧为臂丛的外侧束。

4. 试述腋动脉第三段的位置和毗邻?1)位置:位于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的下缘或背阔肌的下缘之间。

2)毗邻:前方有胸大肌、正中神经内侧根和旋肱前血管;后方有桡神经、腋神经、旋肱后血管、背阔肌及大圆肌肌腱等;内侧有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腋静脉;外侧有正中神经外侧根、正中神经、肌皮神经、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

5. 肱二头肌内侧沟有哪些主要结构走行?其相互位置关系如何?1)主要结构: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

2)位置关系:以肱动脉为中心,肱静脉伴行于肱动脉的两侧。

正中神经在臂上部位于肱动脉的外侧或前外侧,在臂中部经肱动脉的前方转至其内侧,下行至肘窝。

桡神经在臂上部位于肱动脉的后方,继而与肱深血管伴行至臂后区的肱骨肌管。

尺神经在臂上部位于肱动脉的内侧,在臂中部离开肱动脉与尺侧上副动脉伴行,穿臂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

腋窝【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ppt课件

腋窝【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ppt课件

胸背N
伴随肩胛下动脉,分 布于背阔肌。
腋窝【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腋N
位于腋动脉的后方,桡神经的外 侧,伴随旋肱后动脉绕过肱骨外 科颈(通过四边孔),分布于三 角肌、小圆肌及肩部的皮肤和肩 关节。
腋窝【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桡神经
起端在腋动脉的后方,并在动脉与肱三头肌长头之间下行,以 后伴随肱深动脉进入桡神经沟内。
腋窝【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脊神经
一、脊神经的构成和分部
后根
脊N节
前根
腋窝【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脊神经
颈 N —— 8对 胸 N —— 12对 腰 N —— 5对 骶 N —— 5对 尾 N —— 1对
腋窝【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二、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1. 前 支 ----- 粗大、多交织成神经丛 2. 后 支 ----- 分布于枕、项、背、腰骶及臀部 3. 交通支 --- 与交感干相连
(六)外侧壁 • 肱骨近侧段、肱二头肌和喙肱肌所组成
腋窝【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 手术欲进入腋窝,选择通过肌性的前壁与筋膜性底, 明显地优于其他各壁,因为其他各壁均有骨阻挡。
腋窝【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二、腋窝的内容 (一)腋动脉
• 上肢的动脉主干 • 第1肋外缘续于锁骨下A • 在大圆肌下缘更名为肱A
联合连线中点 ---腋T窝1【2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四、腰 丛 • 组 成:T12、L1~3、L4 • 位 置:腰大肌深面 • 分布至腹股沟区、大腿前部
及内侧部 • 分 支:
腰大肌
腋窝【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五、骶 丛
• 组 成:腰骶干、全部骶N、尾N • 位 置:骶骨及梨状肌前方 • 分布至盆壁、会阴、股后、小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分支: 肩胛下动脉—— 旋肩胛动脉 胸背动脉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二)腋静脉 位于腋动脉内侧、臂内侧皮神经的外侧。 腋动、静脉之间有:臂丛内侧束、胸内侧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三)臂丛
1.臂丛的构成
根——C5~C8,T1 干——3条干 股——6条股 束——3条束 三个束先位于腋动脉第一段的 后外侧,继而位于腋动脉第二
区和三角肌区,向前至胸肌间隙
三、三角肌区 是三角肌所在的部位。 皮肤有臂外侧上皮神经分布 三角肌由腋神经支配。 腋神经与旋肱后血管穿四边孔,
绕肱骨外科颈走行,
肱骨外科颈骨折可损伤腋神经。
四、肩胛区
是指肩胛骨后面的区域。 肌肉由浅入深为斜方肌、背阔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大圆肌,由肩胛上神经和血管分布(肩峰下囊、三角肌下囊)
观察臂丛的位置、组成、分支分布情况。
检查辨认起于臂丛支配腋窝各壁的神经:
(1)胸内、外侧神经:起于内侧束和外侧束, 分布于胸大肌和胸小肌。
(2)胸背神经:发于后束,先伴肩胛下动脉,
后伴胸背动脉下行,进入背阔肌。 (3)胸长神经:起于神经根,经臂丛后方、胸外侧动脉的后方, 在前锯肌表面沿腋中线下降,支配该肌。 检查辨认起于臂丛分布到自由上肢的神经: (1)肌皮神经:是臂丛最外侧的神经。 将喙肱肌向外侧牵拉,可见肌皮神经穿入该肌,向近侧端 追踪确认肌皮神经起于外侧束。同时找到外侧束的另一个
血管分支: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
2.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 前方——有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其筋膜、胸小肌及其筋膜 后方——臂丛后束、肩胛下肌 外侧——臂丛外侧束
内侧——臂丛内侧束尖淋巴结、腋静脉
血管分支:胸外侧动脉
3.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之间 前方——有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其筋膜、正中神经内侧根、 旋肱前血管 后方——桡神经、腋神经、旋肱后血管、背阔肌、大圆肌肌腱 外侧——正中神经外侧根、正中神经、肱二头肌短头 、喙肱肌 内侧——尺神经、腋静脉
其中央部有浅血管、神经穿过呈筛状,又称筛状筋膜。
二、腋窝的内容
(一)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3段 1.第一段 位于第一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 前方——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其筋膜、
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及穿行结构
后方——臂丛内侧束、胸长神经、前锯肌、 第1肋间隙 外侧——臂丛后束和外侧束 内侧——尖淋巴结、腋静脉、胸上血管
(2)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绕肩胛骨至冈下窝(以后在检查)。
(3)胸背动脉:沿腋窝后壁向下,与胸背神经伴行,分布于 背阔肌、前锯肌。 (5)旋肱前动脉:细小,在肱骨外科颈前方,
(4) 旋肱后动脉:较粗,向后穿四边孔,营养三角肌及肩关节。
与旋肱后动脉吻合。
腋动脉分支的起点变异较多, 如肩胛下动脉与旋肱后动脉共干, 或者与胸外侧动脉共干等。 一般按动脉的分布范围来确定其名称。
操作过程
一、腋腔外侧壁:
打开腋腔前壁,将上肢外展,可见到胸大肌、背阔肌在肱骨 上端附着处即为结节间沟,沟内可见肱二头肌长头,以及起于 喙突的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在喙肱肌内侧可见腋血管神经束。
二、腋窝的内容: 腋窝内的血管神经周围有大量的脂肪组织,腋窝淋巴结沿血 管排列并混杂于脂肪组织中。剥除腋窝底部的腋筋膜及脂肪, 同时复查肋间臂神经。上臂外展,在胸小肌深面第2肋间处可能 找到这条被扯紧的神经,此神经往往与臂内侧皮神经吻合,并 向外分布到臂内侧的皮肤。
(3)肩胛下淋巴结(后群):位于腋窝后壁、肩胛下动、静 脉周围,有6~7个淋巴结,收集项背部的淋巴管,其输出管 道注入中央淋巴结。
(4)中央淋巴结(中央群):在腋窝中央的脂肪组织中,有
3~4个淋巴结,收集各群来的淋巴管。 (5)腋尖淋巴结(内侧群): 沿腋动、静脉近侧端分布,有6~12个 淋巴结,收集中央淋巴结的输出管道和 乳房上部的淋巴管,其输出管道主要
1.腋窝淋巴结:数量不同,按位置可分为五群。 (1)胸肌淋巴结(前群):在胸小肌下缘处,有4~5个排列 于胸外侧动、静脉周围,收集胸前壁及侧壁的皮下淋巴管 及乳房外侧大部的淋巴管。其输出管道注入中央淋巴结或 腋尖淋巴结。 (2)外侧淋巴结(外侧群):
沿腋动、静脉远侧端分布,
有4~6个淋巴结,收集上肢 所有浅、深淋巴管,其输出 管道注入中央淋巴结或腋尖 淋巴结,还可注入颈深下淋巴结。
胸前内、外侧神经,
胸长神经,胸背神经, 腋神经,正中神经, 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胸外侧动、静脉,
肩胛下动、静脉, 胸背动、静脉, 胸外侧动、静脉,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头静脉
概述
• 上肢可分为肩、臂、肘、前臂、腕和手六部分。
• 肩部分为腋区、三角肌区和肩胛区
• 为了操作方便,腋区作为一次课讲解,三角肌区和肩胛区
段的内、外侧及后方,在腋动
脉第三段周围分5大终支
2.臂丛的分支
外侧束:1)肌皮神经 2)胸外侧神经 3)正中神经外侧根 内侧束: 1)正中神经内侧根 2)尺神经 3)胸外内神经 4)臂内侧皮神经 5)前臂内侧皮神经
后束: 1)桡神经 2)腋神经——与肱骨后血管伴行,穿四边孔, 分布与三角肌、小圆肌 3)肩胛下神经——分上下两支进入 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4)胸背神经—背阔肌
放在第6节、与上肢的后面一起操作。
表面解剖
1. 2. 3. 4. 肩峰、 喙突、 腋前襞、 腋后襞
腋区的解剖
腋区——位于肩关节下方、臂上段与胸前外侧壁上部之间的区域。
腋窝——位于腋区深面呈四棱锥形的腔隙称,
由一顶、一底和四壁组成。
一、腋窝的构成
1. 前壁为胸大肌、胸小肌、锁胸筋膜、腋悬韧带 2. 内侧壁为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隙, 前面已经
实习要点
1.腋窝的境界。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脉的分段及其分支分布。
3.臂丛与腋动脉的关系。 4.臂丛的分支分布及毗邻。
讨论和
解剖过。
3.后壁——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
三边孔、四边孔
4.外侧壁——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和肱骨结节间沟。
5.顶——由锁骨中1/3段、第1肋外侧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 通颈根部,有臂丛、锁骨下血管通过或移行。 6.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腋筋膜呈蜂窝状结构,有纤维隔连于皮肤,
在腋动脉的后方查找臂丛后束, 它是三束中最大的一束其分支有: (1)桡神经:最粗大,在背阔肌前面, 向下伴肱深动脉进入桡神经沟。 (2)腋神经:伴旋肱后动脉向后穿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 分支分布于三角肌和小圆肌,感觉支分布于 肩部后份和上臂的皮肤。 (3)肩胛下神经:常为两小支,沿肩胛下肌的前面下行, 分布于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三)、腋窝的后壁 清理腋窝内容,检查腋后壁,自上而下为肩胛下肌、大圆 肌、背阔肌。检查确认三边孔和四边孔的组成及其穿行结构。
第四单元 腋窝的构成和内容
•大纲要求 •概述 •表面解剖 •详细内容 •操作过程 •实习要点 •自我测试
大纲要求
1. 理解腋腔各壁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 2. 以胸小肌、喙肱肌、背阔肌为标志,掌握腋腔内血管、
神经和腋淋巴结各群的局部位置。 (1)腋动、静脉, (2)臂丛的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
胸肩峰动、静脉,
(四)腋淋巴结
1)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侧端排列,收纳上肢的浅深淋巴管 2)胸肌淋巴结 —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前外侧壁、 脐以上 腹壁、乳房外 侧部和中央部淋巴管 3)肩胛下淋巴结 —沿肩胛下血管和胸背神经排列, 收纳肩胛区、胸后壁和背部的 淋巴管. 4)中央淋巴结 —位于腋窝底的脂肪组织中 乳房上部的淋巴管
3.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内侧,由肱静脉在大圆肌下缘处延 续而成,上行至第1肋外侧缘移行为锁骨下静脉。其深部属支 大都与同名动脉伴行。 4.臂丛及其分支:臂丛由第5、6、7、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 的前支构成,穿斜角肌间隙后相互吻合成丛,经腋窝顶进入 腋窝。臂丛的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先位于腋动脉第一段的 后外侧,然后位于第二段的内侧、外侧和后方;各束的分支 多围绕在腋动脉的第三段周围。
5)尖淋巴结 —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 收纳中央淋巴结和 其它各群淋巴结输出管,其输出管形成锁骨下干。
(五)腋鞘和腋窝蜂窝组 1.腋鞘是由椎前筋膜向外下延续,包 绕臂丛及腋血管而形成。 2.腋窝蜂窝组织填充在腋鞘内,并沿血管、神经至相邻各区。 向上至颈根部,向下至臂前后区, 经三边孔四边空至肩胛下
分支,即正中神经外侧根。
(2)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和来自内侧束的正中神经 内侧根在腋动脉的外侧合成正中神经。沿正中神经向近侧、
内侧追踪,可找到内侧束。以此确定内侧束的其它分支。
(3)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者较大,后者较小,皆 发自于内侧束,位于腋动、静脉之间。 (4)臂内侧皮神经:发自于内侧束,位于腋静脉内侧,至 臂内侧的皮肤。
第一段:第1肋外侧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发出细小的胸上 动脉,向内上方分布到第1、2肋间隙,有时缺如。 第二段:位于胸小肌深面。发出胸肩峰动脉,其主干或分支 穿过锁胸筋膜分布到胸大肌、胸小肌、肩峰和肩关节;另 外发出胸外侧动脉,沿胸小肌下缘走行,分布到前锯肌。
在女性此支粗大,分支供应乳房。
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和背阔肌腱之间。发出数支分布到 周围组织结构。 (1)肩胛下动脉:为一粗干,沿肩胛下肌下缘下行,旋即 分为两支。
组成锁骨下干。
2.腋动脉及其分支: 为显露腋动脉和神经,需剔除腋窝脂肪组织和淋巴结, 对小的伴行静脉亦可切除。
腋动脉:从第1肋外侧缘续于锁骨下动脉,向下经臂丛各束
之间到背阔肌腱的前下缘,移行为肱动脉。 辨认腋动脉的分支, 在清理确认这些动脉分支时, 要注意伴行的静脉及神经。
血管的变异很多,
需要时请指导老师进行鉴别。 腋动脉以胸小肌为界分为三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