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第7、8章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分)杨振宁认为中国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有弊,最大的弊端是:A.讲课循序渐进B.他不能对整个物理学,有更高超的看法C.课外活动较少D.它把一个年轻人维持在小孩子的状态,老师要他怎么学,他就怎么学2【多选题】(1分)杨振宁认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不是在美国做研究,而是当时和黄昆同住一舍的时光。

”原因是:A.黄昆会做饭并经常和杨振宁共享B.杨振宁和黄昆都喜欢争论物理问题C.黄昆经常把听课笔记借给杨振宁参考D.黄昆对物理学的理解常常有独到之处,对杨振宁有启发3【多选题】(1分)杨振宁说:“我们学校里有过好几个非常年轻、聪明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到我们这儿来请求进研究院,那时他才15岁的样子,后来他到Princeton去了。

我跟他谈话以后,对于他前途的发展觉得不是那么最乐观。

”原因是这位学生:A.学到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技术上面的特别的方法,而没有对它的意义有深入的了解和欣赏B.只是学了很多可以考试得该高分的知识,不是真正做学问的精神C.对量子力学知识茫茫一片,不知道哪里更加好玩D.尽管吸收了很多东西,可是没有发展成一个taste4【多选题】(1分)梁启超的“智慧日浚则日出,脑筋日运则日灵”说明如下道理:A.人的智慧需要挖掘才会涌现出来B.大学生一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就要弄清楚事物的本质C.人脑越用会越聪明D.认为初学之人不能穷凡物之理,而这种观点是不对的5【判断题】(1分)因为1=0.999…,所以对任何函数f(x),总有f(1)=f(0.999…)。

A.错B.对6【判断题】(1分)液态的水从100°C下降到0°C的过程中,密度单调下降。

A.对B.错7【判断题】(1分)温度和热是一个概念。

A.对B.错8【判断题】(1分)在冰箱中放一瓶纯净水,这瓶水在零下10°时依然不能结冰。

A.错B.对9【判断题】(1分)理想气体就是满足方程pV=nRT的气体。

A.错B.对10【判断题】(1分)所有相变都类似气液相变或者固液相变,总会有伴随相变潜热。

传热学第四版1-7章试卷及答案

传热学第四版1-7章试卷及答案

传热试卷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如果在水冷壁的管子里结了一层水垢,其他条件不变,管壁温度与无水垢时相比将提高(√)2、同名准则数相等,两种现象必相似。

(×)3、流体分别在较长的促管和习惯内做强制紊流对流换热,如果流速条件相等,则粗管内换热较大(√)4、根据流体流动的起因不同,把对流换热分为层流换热和湍流换热(×)5、沸腾的临界热流量q c是从不稳定膜态沸腾过渡到稳定膜态沸腾的转折点。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导热微分方程的三类定解条件答:第一类: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第二类: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第三类:规定了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及周围流体的温度。

2、试用简明语言说明边界层的特点及引入边界层的意义。

答:特点1)流动边界层厚度δ<<l 2)有层流紊流,且紊流区有层流底层3)边界层内的速度梯度很大4)分为主流层区和边界层去意义1)缩小研究区域2)简化微分方程3、使用特征数方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特征长度应该按该准则式规定的方式选取(2)特征速度应该按规定方式计算(3)定性温度应该按该准则式规定的方式选取(4)准则方程不能任意推广到得到该方程的实验参数的范围以外。

4、简述沿热竖壁自然对流局部系数变化原因答:层流厚度增加,h减小;逐渐变为湍流,h增加;旺盛湍流h几乎为常量5、非稳态导热正规与非正规的区别在哪里?请用文字和数学语言描述答:正规温度分布受热边界条件的影响,oF≥0,.2;非正规温度分布受初始温度分布的影响,≤0.2三、计算题(共50分)1、(10分)一砖墙的表面积为12,厚为260mm,平均导热系数为1.5W/(m.K)。

设面向室内的表面温度为25℃,而外表面温度为-5℃,试确定次砖墙向外界散失的热量。

解:根据傅立叶定律有:2、(12分)某一瞬间,一无内热源的无限大平板中的温度分布可以表示成t 1=c1x2+c2的形式,其中c1、c2为已知的常数,试确定:ft oF2mWtA9.207626.05)(25125.1=--⨯⨯=∆=Φδλ(1) 此时刻在x=0的表面处的热流密度(2) 此时刻平板平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物性已知且为常数。

大学物理学第7章气体动理论(Temperature)

大学物理学第7章气体动理论(Temperature)
热力学着重阐明热现象的宏观规律,它是以大量实 验事实为基础,从能量的观点出发,分析研究热功转换的 关系和条件,以及消耗能量作功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二 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
研究对象:大量无规则热运动气体分子构成的系统 研究内容:物质与冷热有关的性质及这些性质的变化
对象特点:单个分子 无序性、偶然性、遵循力学规律 整体(大量分子):服从统计规律
mvx
l2
立直角坐标系。
a
O
-mvx
X
(2)选任意一个分子a作为研
究对象,求其对A1面的压力 Z
l1
分子“a” 的速度:
分子“ a”碰撞器壁A1面一次所受的冲量: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器壁A1面受分子碰撞一次所受的冲量:
23
分子“ a”相继碰撞器壁A1面两次所用的时间为: 单位时间内,分子“ a”与器壁A1面碰撞的次数为: 单位时间内,分子“ a”对器壁A1面的冲量即冲力为:
如压强 p、体积 V、温度 T等 .
平衡态:一定量的气体,在不受外界的影响下, 经过一 定的时间, 系统达到一个稳定的, 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 化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理想状态)
平衡态的特点
( p,V ,T )
p
*( p,V ,T )
o
V
1)单一性(
处处相等);
2)物态的稳定性---与时间无关;
3)自发过程的终点;
(2)在平衡态下,分子按位置的分布是均匀的 n dN N
则各处分子数密度是相同的。
dV V
(3) 分子速度指向任何方向的机会是一样, 或分子速度按方向的分布是均匀的。
vx2 vy2 vz2
各个方向的速度分量的平均值相等。
vx 2
v1 x 2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 绪言一、是否题1. 孤立体系的热力学能和熵都是一定值。

(错。

G S H U ∆∆=∆=∆,,0,0但和0不一定等于A ∆,如一体积等于2V 的绝热刚性容器,被一理想的隔板一分为二,左侧状态是T ,P 的理想气体,右侧是T 温度的真空。

当隔板抽去后,由于Q =W =0,0=U ∆,0=T ∆,0=H ∆,故体系将在T ,2V ,0.5P 状态下达到平衡,()2ln 5.0ln R P P R S =-=∆,2ln RT S T H G -=-=∆∆∆,2ln RT S T U A -=-=∆∆∆) 2. 封闭体系的体积为一常数。

(错)3. 理想气体的焓和热容仅是温度的函数。

(对)4. 理想气体的熵和吉氏函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错。

还与压力或摩尔体积有关。

)5.封闭体系的1mol 气体进行了某一过程,其体积总是变化着的,但是初态和终态的体积相等,初态和终态的温度分别为T 1和T 2,则该过程的⎰=21T T V dTCU ∆;同样,对于初、终态压力相等的过程有⎰=21T T P dT C H ∆。

(对。

状态函数的变化仅决定于初、终态与途径无关。

)6. 自变量与独立变量是一致的,从属变量与函数是一致的。

(错。

有时可能不一致) 三、填空题 1. 状态函数的特点是:状态函数的变化与途径无关,仅决定于初、终态 。

2. 单相区的纯物质和定组成混合物的自由度数目分别是 2 和 2 。

3. 1MPa=106Pa=10bar=9.8692atm=7500.62mmHg 。

4. 1kJ=1000J=238.10cal=9869.2atm cm 3=10000bar cm 3=1000Pa m 3。

5.普适气体常数R =8.314MPa cm 3 mol -1 K -1=83.14bar cm 3 mol -1 K -1=8.314 J mol -1 K -1 =1.980cal mol -1 K -1。

第2章P-V-T关系和状态方程一、是否题 1. 纯物质由蒸汽变成液体,必须经过冷凝的相变化过程。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答案(汪志诚)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答案(汪志诚)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习题1.1 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和等温压缩系数T κ。

解:由得:nRT PV = V nRTP P nRT V ==; 所以, T P nR V T V V P 11)(1==∂∂=αT PV RnT P P V /1)(1==∂∂=βP PnRT V P V V T T /111)(12=--=∂∂-=κ习题1.2 试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的物质p T ,,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得的体胀系数α及等温压缩系数T κ,根据下述积分求得:⎰-=)(ln dp dT V T κα如果1Tα=1T p κ= ,试求物态方程。

解: 因为0),,(=p V T f ,所以,我们可写成),(p T V V =,由此, dp p V dT T V dV T p )()(∂∂+∂∂=, 因为T T p pVV T V V )(1,)(1∂∂-=∂∂=κα 所以, dp dT VdVdp V dT V dV T T κακα-=-=,所以, ⎰-=dp dT V T καln ,当p T T /1,/1==κα.CT pV pdpT dT V =-=⎰:,ln 得到 习题 1.3测得一块铜块的体胀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分别为1510*85.4--=K α和1710*8.7--=n T p κ,T κα,可近似看作常量,今使铜块加热至10°C 。

问(1压强要增加多少n p 才能使铜块体积不变?(2若压强增加100n p ,铜块的体积改多少 解:分别设为V xp n ∆;,由定义得:74410*8.7*10010*85.4;10*858.4----=∆=V x T κ所以,410*07.4,622-=∆=V p x n习题 1.4描述金属丝的几何参量是长度L ,力学参量是张力η,物态方程是0),,(=T L f η实验通常在n p 1下进行,其体积变化可忽略。

线胀系数定义为ηα)(1TL L ∂∂=等杨氏摸量定义为T L A L Y )(∂∂=η其中A 是金属丝的截面积,一般说来,α和Y 是T 的函数,对η仅有微弱的依赖关系,如果温度变化范不大,可看作常数。

传热学3-7章问答题及答案

传热学3-7章问答题及答案

第三章 非稳态热传导一、名词解释非稳态导热: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为非稳态导热。

数Bi :Bi 数是物体内部导热热阻λδ与表面上换热热阻h 1之比的相对值,即:λδh Bi =o F 数:傅里叶准则数2τl a Fo =,非稳态过程的无量纲时间,表征过程进行的深度。

二、解答题和分析题1、数Bi 、o F 数、时间常数c τ的公式及物理意义。

答:数Bi :λδh Bi =,表示固体内部导热热阻与界面上换热热阻之比。

2τl a Fo =,非稳态过程的无量纲时间,表征过程进行的深度。

hA cVc ρτ=, c τ数值上等于过余温度为初始过余温度的36.8%时所经历的时间。

2、0→Bi 和∞→Bi 各代表什么样的换热条件?有人认为0→Bi 代表了绝热工况,是否正确,为什么?答:1)0→Bi 时,物体表面的换热热阻远大于物体内部导热热阻。

说明换热热阻主要在边界,物 体内部导热热阻几乎可以忽略,因而任一时刻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趋于均匀,并随时间的推移整体地下降。

可以用集总参数法进行分析求解。

2)∞→Bi 时,物体表面的换热热阻远小于物体内部导热热阻。

在这种情况下,非稳态导热过程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物体的表面温度就等于周围介质的温度。

但是,因为物体内部导热热阻较大,所以物体内部各处的温度相差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内部各点的温度逐渐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冷却或加热过程的强度只决定于物体的性质和几何尺寸。

3)认为0→Bi 代表绝热工况是不正确的,0→Bi 的工况是指边界热阻相对于内部热阻较大,而绝热工况下边界热阻无限大。

3、厚度为δ2,导热系数为λ,初始温度均匀并为0t 的无限大平板,两侧突然暴露在温度为∞t ,表面换热系数为h 的流体中。

试从热阻的角度分析0→Bi 、∞→Bi 平板内部温度如何变化,并定性画出此时平板内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示意曲线。

答:1)0→Bi 时,平板表面的换热热阻远大于其内部导热热阻。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7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7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习题详解1. (1) 10个可分辨粒子分布于 n 0=4,n 1=5,n 2=1 而简并度 g 0=1,g 1=2,g 2=3 的 3 个能极上的微观状态数为多少?(2) 若能级为非简并的,则微观状态数为多少?。

解: (1)451D g 123W =N =10=120960451i n i i n ⋅⋅Π⋅⋅!!!!!!(2)D 110W =N ==1260451i n Π⋅⋅!!!!!!2. 某一分子集合在100 K 温度下处于平衡时,最低的3个能级能量分别为 0、2.05×10-22J 和 4.10×-22J ,简并度分别为1、3、5。

计算3个能级的相对分布数 n 0:n 1:n 2。

解:-22-2202.051011.38101001==1:2.593N N e⎛⎞−×⎜⎟⎜⎟××⎝⎠⋅()-22-222.05 4.10101.3810100123==0.6965N e N ⎡⎤−×−⎢⎥××⎢⎥⎣⎦⋅123=1:2.59:3.72N N N ::3. I 2分子的振动能级间隔是0.42×10-20 J ,计算在25℃时,某一能级和其较低一能级上分子数的比值。

已知玻尔兹曼常数k =1.3806×10-23 J·cm -1。

解:根据Boltzmann 分布对于一维谐振子,能级为非简并的,即+1==1i i g g ,因此 I 2分子-201+1-230.4210=exp =exp =0.360T1.380610298i+i i i N g N g k ε⎛⎞−∆−×⎛⎞⎜⎟⎜⎟××⎝⎠⎝⎠4. 一个含有N 个粒子的系统只有两个能级,其能级间隔为ε,试求其配分函数q 的最大可能值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在什么条件下可能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设ε=0.1 k T 。

化工热力学习题 冯新主编第7章习题及答案打印版

化工热力学习题  冯新主编第7章习题及答案打印版

第7章 相平衡与化学反应平衡一、是否题1. 在一定温度T (但T <T c )下,纯物质的饱和蒸汽压只可以从诸如Antoine 等蒸汽压方程求得,而不能从已知常数的状态方程(如PR 方程)求出,因为状态方程有三个未知数(P 、V 、T )中,只给定了温度T ,不可能唯一地确定P 和V 。

(错,因为纯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代表了汽液平衡时的压力。

由相律可知,纯物质汽液平衡状态时自由度为1,若已知T ,其蒸汽压就确定下来了。

已知常数的状态方程中,虽然有P 、V 、T 三个变量,但有状态方程和汽液平衡准则两个方程,所以,就能计算出一定温度下的蒸汽压。

) 2. 混合物汽液相图中的泡点曲线表示的是饱和汽相,而露点曲线表示的是饱和液相。

(错) 3. 在一定压力下,组成相同的混合物的露点温度和泡点温度不可能相同。

(错,在共沸点时相同)4. 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是相同的,且等于沸点。

(对)5. 由(1),(2)两组分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在一定T 、P 下达到汽液平衡,液相和汽相组成分别为11,y x ,若体系加入10 mol 的组分(1),在相同T 、P 下使体系重新达到汽液平衡,此时汽、液相的组成分别为'1'1,y x ,则1'1x x >和1'1y y >。

(错,二元汽液平衡系统的自由度是2,在T ,P 给定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就确定下来了。

) 6. 在(1)-(2)的体系的汽液平衡中,若(1)是轻组分,(2)是重组分,则11x y >,22x y <。

(错,若系统存在共沸点,就可以出现相反的情况)7. 在(1)-(2)的体系的汽液平衡中,若(1)是轻组分,(2)是重组分,若温度一定,则体系的压力,随着1x 的增大而增大。

(错,若系统存在共沸点,就可以出现相反的情况)8. 纯物质的汽液平衡常数K 等于1。

(对,因为111==y x )9. 理想系统的汽液平衡K i 等于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8章热学基础与气体动理论测试题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21分,每题3分)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处于压强、体积、温度分别为1p、1V、1T的平衡态,后来

变到压强、体积、温度分别为2p、2V、2T的终态,若已知12VV,且12TT,则以下
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 不论经历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对外所作的净功一定为正值。
(B) 不论经历的是什么过程,气体从外界所吸的净热量一定为正值。
(C) 若气体从始态变到终态经历的是等温过程,则气体吸收的热量最少。
(D) 如果不给定气体所经历的是什么过程,则气体在过程中对外所作的净功和从
外界吸热的正负皆无法判断。
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后,它的温度升高了。则根据热力学定律可以断定:
(1) 该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吸了热。
(2) 在此过程中外界对该理想气体系统作了正功。
(3) 该理想气体系统的内能增加了。
(4) 在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系统既从外界吸了热,又对外作了正功。
以上正确的断言是:
[ C ] (A) (1)、(3)。 (B) (2)、(3)。 (C) (3)。
(D) (3)、(4)。 (E) (4)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
[ C ] (A) 系统对外作的功不可能大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B) 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C) 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循环过程:在此循环过程中,外界对系统作的功不等于系统
传给外界的热量。
(D) 热机的效率不可能等于1。
4. 用下列两种方法
(1) 使高温热源的温度T1升高△T;

(2) 使低温热源的温度T2降低同样的△T值,分别可使卡诺循环的效率升高1和

2


,两者相比:

[ B ] (A) 1>2。 (B) 2>1。
(C) 1=2。 (D) 无法确定哪个大。
5. 有人设计一台卡诺热机(可逆的),每循环一次可以从400 K的高温热源吸热1800 J,向
300 K的低温热源放热800 J。同时对外作功1000 J,这样的设计是
[ D ] (A) 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
(B) 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C) 不行的,卡诺循环所作的功不能大于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
(D) 不行的,这个热机的效率超过理论值。

6. 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平均平动动能t有如下关系:

[ C ] (A) 和t都相等。 (B) 相等,而t不等。
(C) t相等,而不相等。 (D) 和t都不相等。
7. 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 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 (1)、(2)、(4)。 (B) (1)、(2)、(3)。
(C) (2)、(3)、(4)。 (D) (1)、(3)、(4)。
二、填空题(58分,其中第8~13题每空3分;14~17题,每题4分)
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于热动平衡状态时,此热力学系统不随时间变化的三个宏观量是
P、V、T ,而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微观量是 各分子的速率和动能 。
9. 在热力学中,“作功”和“传递热量”有着本质的区别,“做功”是通过 宏观机械运
动 来完成的;“传递热量”是通过 微观分子热运动的能量传递 来完成的。

10.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状态开始其容积由1V膨胀到2V,分别经历以下三个过程:
(1)等压过程;(2)等温过程;(3)绝热过程。其中: 等压 过程气体对外作功最多; 等压
过程气体内能增加最多; 等压 过程气体吸收的热量最多。
11. 图示为一理想气体几种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其中MT为等温线,MQ为绝热线,
在AM、BM、CM三种准静态过程中:
(1) 温度降低的是 AM 。(2) 气体放热的是 BM和AM
过程。

14.一卡诺热机,低温热源的温度为C27,热机效率为40%,其
高温热源温度为 500 K。今欲将该热机效率提高到50%,若低
温热源保持不变,则高温热源的温度应增加 100 K。

15. 若某种理想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12sm450v,气体
V
O

p
A
B
C

T

Q

M
压强为Pa1074p,则该气体的密度为=-32kgm100137.1 。
16. 某理想气体在温度为27℃和压强为1.0×102atm情况下,密度为11.3 g / m3,则这
气体的摩尔质量molM= 27.9g/mol 。 [摩尔气体常量R = 8.31 (J·mol1·K1)]
17. 3mol的理想气体开始时处在压强atm61p,温度K5001T的平衡态。经过一个等
温过程,压强变为atm32p。该气体在此等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Q=
JRT311073.82ln

三、计算题
18. 如图装置可求出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VC和定压摩尔热容pC:C是固定的绝热壁,D
是可动活塞,C、D将容器分成A、B两部分。开始时A、B两室中各装入同种类的理想
气体,它们的温度T、体积V、压强p均相同,并与大气压强相同平衡。现对A、B两部
分气体缓慢的加热,当对A和B给予相等的热量Q以后,A室中气体的温度升高度数与
B室中气体的温度升高度数之比为7︰5。
(1) 求该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VC和定压摩尔热容pC(6分)。
(2) B室中气体吸收的热量有百之几用于对外作功?(5分)
解(1)A、B分别经历等体、等压过程,故有:

解得自由度 i=5
(2)

所以 W/Q=2/5即40%用于对外做功 。
19. 一卡诺理想热机,当高温热源的温度为C127、低温热源温度为C27时,其每次循
环对外作净功8000J。今维持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提高高温热源温度,使其每次循环对
外作净功10000J。若两个卡诺循环都工作在相同的两条绝热线之间,试求:
(1) 第二个循环热机的效率;(5分)
(2) 第二个循环的高温热源的温度。(5分)
解(1)因工作在相同的绝热线之间,所以两循环放热相同。

C
BDA

iiCCVp/)2(5/7/

BVBBP
AV
TCWEWTCQTCQ





2/7;2/5RRCCRCVpV
BP
AV
TCQTCQ




4/1/1121TT

JWQ32000/11JWQQ2400012
(2)
4.3/1)/(/1222/122WQWTT

KTT4204.3/4.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