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点与难点
详解综合布线施工的重心、难点及应对策略

详解综合布线施工的重心、难点及应对策略一、施工的重心综合布线施工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需求分析:在施工前,对网络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研,明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布线方案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 布线方案设计:根据网络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布线方案。
布线方案应考虑到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降低成本。
3. 材料选型和采购:根据布线方案确定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进行选型和采购。
在选型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材料的质量、性能、价格和供应渠道等因素,以确保所选材料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4. 施工组织和协调: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协调和配合。
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延误。
二、施工的难点综合布线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包括:1. 布线环境复杂:施工现场可能存在复杂的环境条件,如狭小的空间、高温、高湿度等,这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2. 施工工艺复杂:综合布线的施工工艺相对复杂,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电缆敷设、接线、调试等操作,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3. 系统兼容性问题:综合布线涉及到多个设备和系统的连接,可能会存在兼容性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各个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避免出现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三、应对策略为了应对综合布线施工中的重心和难点,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优化布线方案:在设计布线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布线方式和材料,以提高网络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2. 培训施工人员:为施工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使其掌握综合布线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施工环境的评估和清理、材料和设备的准备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定期维护和检测:在施工完成后,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保障综合布线系统的正常运行。
详解综合布线施工的重心、难点及应对策略

详解综合布线施工的重心、难点及应对策略1. 重心综合布线施工的重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设计规划在综合布线施工过程中,设计规划是重中之重。
合理的设计规划可以确保布线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重点考虑布线路径、电缆种类、设备布局等因素。
1.2 材料选购选择合适的综合布线材料是施工的关键。
优质的电缆、插座、配件等能够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和可靠性,减少故障的风险。
1.3 施工质量控制综合布线施工质量的控制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包括电缆的敷设、连接的可靠性、接地的有效性等方面的控制。
2. 难点综合布线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应对:2.1 环境因素施工环境通常复杂多变,如空间狭小、温度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电缆的敷设和连接造成影响,需要合理应对。
2.2 施工进度控制综合布线施工通常需要与其他施工工序协调进行,施工进度的控制是一项难点。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加强沟通协调,可以有效应对这一难点。
2.3 技术要求综合布线施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如电缆的剥皮、连接的焊接等。
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是应对这一难点的关键。
3. 应对策略为了确保综合布线施工的顺利进行,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3.1 提前规划在施工前充分规划,包括设计方案、材料准备、施工计划等,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2 加强沟通协调与其他施工工序的协调沟通非常重要,及时了解其他工序的进度和需求,以便合理安排综合布线施工。
3.3 培训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足够的技术水平,能够应对复杂的施工要求。
3.4 施工质量监控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包括现场巡检、施工记录等,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以上是综合布线施工的重心、难点及应对策略的详细解析。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应该注重合理规划、技术培训和施工质量控制,以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稳定运行。
综合布线施工的焦点、疑难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综合布线施工的焦点、疑难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焦点1.1 设计合理性在综合布线施工过程中,设计合理性是施工质量的基础。
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区域、信息点分布等因素,确保布线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1.2 材料质量综合布线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
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电缆、连接器、插座等材料。
1.3 施工技术综合布线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电缆的敷设方式、固定方法、接头制作等细节。
1.4 系统测试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完成后,需进行严格的测试,以确保系统达到预期性能。
测试内容包括链路长度、传输速率、衰减率等。
2. 疑难问题2.1 信号干扰信号干扰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速率降低、误码率增加。
解决方法:- 采用屏蔽电缆,降低电磁干扰;- 合理规划布线路径,避免与电源线、信号线等并行敷设;- 提高电缆敷设质量,减少信号衰减。
2.2 接头故障接头故障包括接触不良、接头损耗过大等,可能导致信号传输中断。
解决方法:- 选择高质量的接头材料和工具;- 严格按照接头制作标准进行操作;- 定期检查接头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 网络延迟网络延迟会影响数据传输效率,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解决方法:- 优化布线路径,减少信号传输距离;- 采用高速率传输技术;- 定期检查网络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4 系统兼容性不同品牌、型号的网络设备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影响系统稳定性。
解决方法:- 选择同一品牌或型号的网络设备;- 充分测试设备之间的兼容性;- 及时更新设备固件和驱动程序。
3. 总结综合布线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焦点和疑难问题。
要确保施工质量,需要充分考虑设计合理性、材料质量、施工技术及系统测试等方面。
针对常见的疑难问题,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探讨综合布线施工的关键、难题及应对手段

探讨综合布线施工的关键、难题及应对手段综合布线施工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建筑物提供了稳定、高效的通信网络和电力供应。
然而,综合布线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的难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手段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综合布线施工的关键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关键问题1. 设计规划不合理:综合布线施工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规划的合理性。
不合理的设计规划可能导致布线混乱、电力不稳定等问题。
设计规划不合理:综合布线施工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规划的合理性。
不合理的设计规划可能导致布线混乱、电力不稳定等问题。
2. 材料选择不当:选择合适的材料对综合布线施工至关重要。
不合适的材料可能影响布线的质量和稳定性。
材料选择不当:选择合适的材料对综合布线施工至关重要。
不合适的材料可能影响布线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施工过程管理不当:综合布线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施工管理。
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延误、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施工过程管理不当:综合布线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施工管理。
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延误、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4. 维护和管理困难:综合布线施工完成后,维护和管理是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布线覆盖范围广、设备众多,维护和管理工作常常面临困难。
维护和管理困难:综合布线施工完成后,维护和管理是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布线覆盖范围广、设备众多,维护和管理工作常常面临困难。
应对手段1. 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在综合布线施工之前,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布线合理、电力供应稳定。
合理的布线路径和电缆排布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后期维护的便利性。
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在综合布线施工之前,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布线合理、电力供应稳定。
合理的布线路径和电缆排布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后期维护的便利性。
2. 选择优质的材料:选择质量可靠的布线材料和设备,确保综合布线的质量和稳定性。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点与难点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点与难点本文结合某援外智能大楼实例,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网络结构特点、自适应网络交换机的应用、配线架的选配、系统供电、接地及防火要求等设计难点,作了较全面的归纳总结和较具体的分析论述,旨在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1 工程概况本工程是某非洲国家的外交部大楼,是中国政府重点援外工程项目,地处该国首都,占地2万m2,工程总投资 1 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 1 万余 m2,总高度 22.5m.大楼为五层智能办公建筑,消防控制室、保安监控室、空调自控室等设在大楼1层;电话及电脑设备间设在大楼 2 层。
变配电房、发电机房、水泵房、冷冻机房等设在大楼东侧的附属设备用房内。
为满足外方的使用要求,实现大楼智能化办公和管理,本工程设置综合布线系统。
该系统主要支持电话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组网要求具备较好的兼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2 设计要点本工程电话语音及电脑数据系统构成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及设备间子系统等组成。
根据外方实际需求,全楼共设有语音信息点276 个(其中 1 层 42 个,2 层 76 个,3 层 97 个,4层6 1个);数据信息点276个(其中1层42个,2层76 个,3 层97个,4层61个),信息点总计552个。
系统按增强型配置,其设计要点如下:1) 每个工作区(10m2)设置2 个信息点(1个双孔信息插座),任一信息点均可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应用。
2) 每个工作区的水平配线采用2条4对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3) 每个工作区的语音干线电缆采用三类大对数(100对)铜缆、数据干线电缆采用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电缆。
4) 水平配线,先沿走道吊顶内的弱电金属线槽(GXC-65)敷设,后分别穿钢管(φ 20)沿吊顶和墙体暗敷至各双孔信息插座;垂直干线,沿弱电竖井内的弱电金属线槽(200 × 100)敷设。
5) 主配线架(MDF)设在系统设备间内,楼层配线架(IDF)设在各层弱电竖井间内。
探讨综合布线施工的关键、难题及应对手段

探讨综合布线施工的关键、难题及应对手段1. 引言综合布线施工是建筑和通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涉及到电力、通信、数据传输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布线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手段。
2. 关键问题2.1 技术选择在综合布线施工中,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是关键问题之一。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持,如何选择合适的布线技术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2.2 材料选择综合布线所使用的材料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质量、性能、成本等因素,以确保布线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2.3 布线路径规划布线路径规划是综合布线施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合理的布线路径能够减少线缆长度、避免干扰和交叉干扰,并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2.4 环境条件综合布线施工通常需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建筑工地、办公楼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施工过程和布线系统的性能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环境条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 难题3.1 布线系统的可扩展性在布线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扩展需求。
如何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为未来的扩展留下足够的余地,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3.2 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综合布线施工通常需要与建筑工程同时进行,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是一个难题。
如何确保施工进度与建筑进度相协调,并且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要求,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计划和监控手段。
3.3 隐蔽工程的处理综合布线施工中会涉及到一些隐蔽工程,如埋地线缆、暗管等。
如何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在后期维护中的便利性,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难题。
3.4 安全问题综合布线施工涉及到电力和通信等领域,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
如何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止电力泄漏、设备故障等安全事故发生,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措施。
4. 应对手段4.1 技术评估与选择在技术选择方面,应进行综合的技术评估,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综合布线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方法

综合布线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方法一、施工的重点综合布线施工是建设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其重点包括:1. 合理规划布线方案:在开始施工之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需求,制定合理的布线方案,包括网络、电力和电话等各类线缆的布置位置和路径。
合理规划布线方案:在开始施工之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需求,制定合理的布线方案,包括网络、电力和电话等各类线缆的布置位置和路径。
2. 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布线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包括线缆的敷设、接合和固定等步骤,以及检测和测试等工作。
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布线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包括线缆的敷设、接合和固定等步骤,以及检测和测试等工作。
3. 确保施工安全:布线施工涉及到电力设备,安全非常重要。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电力安全知识和技能,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确保施工安全:布线施工涉及到电力设备,安全非常重要。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电力安全知识和技能,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二、施工的难点综合布线施工中可能遇到以下难点:1. 布线空间有限:某些建筑物或房间的内部空间较为狭小,给布线带来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精确测量和规划线缆的敷设路径,以避免混乱和交叉干扰。
布线空间有限:某些建筑物或房间的内部空间较为狭小,给布线带来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精确测量和规划线缆的敷设路径,以避免混乱和交叉干扰。
2. 线缆选择和敷设: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环境需求,需要选择合适的线缆类型,并正确敷设。
不同类型的线缆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施工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各种线缆的使用方法和敷设技巧。
线缆选择和敷设: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环境需求,需要选择合适的线缆类型,并正确敷设。
不同类型的线缆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施工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各种线缆的使用方法和敷设技巧。
3. 配线架的设置:配线架的设置决定了整个布线系统的结构和可维护性。
详解综合布线施工的重心、难点及应对策略

详解综合布线施工的重心、难点及应对策略1. 重心1.1 设计规划综合布线施工的首要步骤是设计规划,其核心是确保布线系统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通信需求,同时考虑美观、安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设计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需求分析:对建筑物的功能、规模、信息点分布等进行详细调研,以确定布线需求。
- 系统选型: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综合布线系统类型,包括电缆类型、传输介质、连接器等。
- 拓扑结构: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干线、水平布线和设备间布线。
- 性能指标:确保设计的系统能够达到所需的性能指标,如传输速度、带宽等。
1.2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综合布线施工的重心之一,直接关系到布线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质量标准:选择符合国际或国家标准的产品。
- 性能要求:确保材料能够满足设计规定的性能指标。
- 兼容性:考虑不同设备、连接器之间的兼容性。
- 耐用性: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温、耐腐蚀、抗拉伸等性能。
1.3 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核心,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包括:- 技术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其了解施工标准和流程。
- 施工规范: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 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进行定期质量检测,确保每个环节符合要求。
- 隐蔽工程:对隐蔽工程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其在隐蔽前符合质量标准。
2. 难点2.1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电缆敷设:如何在保证布线美观的同时,确保电缆的安全敷设?- 信号干扰:如何有效减少信号干扰,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故障排查:如何在复杂的布线系统中快速准确地排查故障?2.2 材料选择与搭配- 材料兼容性:不同品牌、类型的材料是否兼容,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搭配?- 性能匹配:如何确保所选材料能够满足系统设计的性能要求?2.3 施工环境复杂- 空间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有效的布线施工?- 环境干扰:如何在电磁干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保证施工质量?3. 应对策略3.1 强化设计与规划- 多次审核:设计规划完成后进行多次审核,确保无遗漏和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点与难点本文结合某援外智能大楼实例,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网络结构特点、自适应网络交换机的应用、配线架的选配、系统供电、接地及防火要求等设计难点,作了较全面的归纳总结和较具体的分析论述,旨在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1 工程概况本工程是某非洲国家的外交部大楼,是中国政府重点援外工程项目,地处该国首都,占地2万m2,工程总投资 1 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 1 万余 m2,总高度 22.5m.大楼为五层智能办公建筑,消防控制室、保安监控室、空调自控室等设在大楼1层;电话及电脑设备间设在大楼 2 层。
变配电房、发电机房、水泵房、冷冻机房等设在大楼东侧的附属设备用房内。
为满足外方的使用要求,实现大楼智能化办公和管理,本工程设置综合布线系统。
该系统主要支持电话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组网要求具备较好的兼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2 设计要点本工程电话语音及电脑数据系统构成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及设备间子系统等组成。
根据外方实际需求,全楼共设有语音信息点276 个(其中 1 层 42 个,2 层 76 个,3 层 97 个,4层6 1个);数据信息点276个(其中1层42个,2层76 个,3 层97个,4层61个),信息点总计552个。
系统按增强型配置,其设计要点如下:1) 每个工作区(10m2)设置2 个信息点(1个双孔信息插座),任一信息点均可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应用。
2) 每个工作区的水平配线采用2条4对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3) 每个工作区的语音干线电缆采用三类大对数(100对)铜缆、数据干线电缆采用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电缆。
4) 水平配线,先沿走道吊顶内的弱电金属线槽(GXC-65)敷设,后分别穿钢管(φ 20)沿吊顶和墙体暗敷至各双孔信息插座;垂直干线,沿弱电竖井内的弱电金属线槽(200 × 100)敷设。
5) 主配线架(MDF)设在系统设备间内,楼层配线架(IDF)设在各层弱电竖井间内。
主配线架端接语音和数据干线电缆,管理全楼各信息点,层配线架管理本层各信息点。
6) 电话、电脑主机房设备间设在大楼2层,内设程控数字用户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网络交叉连接设备等。
7) 网络拓扑结构形式采用两级星形,以实现整个系统在连接、配置上的灵活性。
系统内部形成局域网,对外可接入Internet(因特网)。
3 网络拓扑结构本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形式采用两级星形,其结构特点是:由一个中心主节点(主配线架)向外辐射延伸到各从节点(楼层配线架),再由从节点(楼层配线架)向外辐射延伸到各目标节点(信息插座)。
由于每一条链路(相邻节点间的连接线路)均与其它线路相对独立,所以布线系统设计是一种模块化的设计。
主节点采用集中式访问控制方式,它可与各从节点直接通信,而从节点之间必须经过主节点转接才能通信。
因此,主节点的信息处理量大,对控制设备要求高,而从节点的信息处理负担相对较小。
这种星形拓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 维护管理容易。
由于星形拓扑结构的所有信息通信都要经过中心主节点来支配,所以维护管理比较容易。
2) 重新配置灵活。
在楼层配线架上,可以移动、增加或拆除任何一个信息插座所连接的终端设备,而不影响其它终端设备。
因此配置灵活、操作方便、适应性强。
3) 故障易于检测和隔离。
由于各信息点都直接连接到楼层配线架,所以故障容易检测和隔离,可很方便地将有故障的信息点从系统中隔离。
4) 网络平均延时小。
因终端设备到中心处理机有直接通路,故网络平均延时小。
5) 利于结构化布线。
模块化的系统设计为结构化布线提供了便利条件。
当然,星形拓扑结构存在线缆较长、安装量大的缺点。
同时系统依赖于中心主节点,若中心处理系统发生故障,将造成全网瘫痪,故要求中心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和冗余度都很高。
随着帧中继与信元交换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元器件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以 Hub(集线器)或Switch(交换机)为代表的网络中心处理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高,因此综合布线系统主要采用星形拓扑结构。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见图1.4 自适应网络交换机的应用为实现设计要求,并保证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本设计采用了 3COM 公司具备创新技术的Supe rStack 3 Switch 4400 交换机作为主交换机。
这是一款可网管、可感知应用(Application-aware)(第4层)的线速可堆叠(可堆叠8台)、可进行VLAN(虚拟局域网)划分定义的24口10M/100Mbps自适应快速智能以太网交换设备。
该设备具有千兆光纤模块或千兆铜缆模块及堆叠的插槽,可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增加千兆光纤模块或千兆铜缆模块、堆叠模块套件,极易快速实现升级。
设计采用 3COM 公司推出的 SuperStack 3Switch 4226T 26 端口交换机作为层交换机,以接入各层信息点。
该交换机具有 24 个 10M/100Mbps自适应端口加 2 个 1 0 M / 1 0 0 M /1000M bps自适应端口,其性能简介如下:1) 灵活性。
两个内置千兆端口提供简便的千兆铜介质连接,可提高连接的灵活性和堆叠能力。
2) 弹性。
支持快速生成树协议、链路集合(用于千兆端口)和冗余电源,可实现不间断运行。
3) 高速率。
转发速率高达660万/s个数据包(26端口)。
4) 管理简便。
3COM NetworkSupervisor可配置、映射和监控系统,并提供定制报警和报告。
可见,该款交换机同样具有与上级主交换机极易快速实现升级的能力。
考虑网络系统余量不低于10%,另加 3 台 3COM16794(8 口)10M/100Mbps 自适应交换机以增加系统冗余度。
5 交换机、配线架的选配5.1 主配线架MDF 及2 层配线架2IDF主机房的主交换机与各层交换机有15根4对线相联,故主交换机采用 1 台 3COM 4400 型 10M/100Mbps 自适应交换机,主数据配线架选用 1 台 AVAYA24 口即可;主交换机冗余 8 口,冗余率 50%.2层配线架 2 IDF共152个信息点,按设计要求分为 76 个数据点及76 个语音点。
用3 台3COM4200及2台8口10M/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共有89口可用数据出口,冗余 1 3 口,冗余率 1 7 % .采用AVAYA48× 3+24 × 1 共 168 口配线架。
信息点冗余16口,冗余率10.5%.因2层2 IDF与主机房MDF极近,因此其语音及数据设备全部放入 2层主机房2m 高主机柜内。
5.2 1层配线架1IDF1层共84个信息点,按设计要求分为42个数据点及 42 个语音点;采用 2 台 3COM4200 型 10M/100Mbp s 自适应交换机,共有 50 口可用数据出口,冗余 8 口,冗余率 19%;采用AVAYA48 × 2共 96口配线架,信息点冗余12口,冗余率14.3%.放入1 层 1.6m 高机柜内。
5.3 3层配线架3IDF3 层共 194 个信息点,按设计要求分为 97个数据点及 97 个语音点;采用 4 台 3COM4200 型及 1 台8口10M/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共有107口可用数据出口,冗余 10台,冗余率10.3%.采用AVAYA48× 4+24×1口共 216口配线架,信息点冗余22口,冗余率 11.3%.放入 3 层 1.6m 高机柜内。
5.4 4层配线架4IDF4 层共 122 个信息点,按设计要求分为 61个数据点及 61 个语音点。
采用 3 台 3COM4200 型 10M/10 0Mbps 自适应交换机,共有 75 口可用数据出口,冗余 14 口,冗余率 23%.采用AVAYA48 × 3 口共144 口配线架,信息点冗余 22 口,冗余率 18%.放入4层 1.6m 高机柜内。
自适应网络交换机的配置见图 1;语音及数据配线架配置见图2.6 程控交换机及中继线程控电话交换机选用沪光 SW2000 型 400 门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要求有 32 路中继接入及368门分机电话,配置主机箱一台,包括:主机板、分机控制板、23块用户板(可实现接入368门分机电话)、4块中继板(可实现32 路中继接入)、计费及管理控制软件。
另考虑其高可靠性,增设一套电脑及12V 65A.h蓄电池4节,以满足日常管理及市电断电时继续使用的要求。
由当地电信公司引来100条外线(含32条中继线),其中 68 条外线为直拨,不需经过程控电话交换机,直接接入大楼重要的指定场所。
另外32路中继线直接接 100 对 AVAYA 语音配线架,并接入程控电话交换机环路中继板。
368 路分机线由交换机用户板引出经 400 对 AVAYA 语音配线架,按设计的分区要求,由 CAT3 (三类)100对大对数电缆接入相对应楼层 AVAYA 语音配线架,再经 CAT6(六类)UTP 双绞线接入各终端信息模块。
系统主要设备材料清单,见表1.7 系统供电、接地及防火要求7.1供电要求本设计由大楼变配电所的低压配电柜专门供给综合布线系统二路独立电源,一用一备,在电话及电脑主机房设备间内设置双电源切换专用盘。
供交换机用的交流220V电源线应单独穿管敷设,不能与语音及数据信号线共管或共线槽敷设。
7.2接地及防火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设计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与电源中性线工作接地、电气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共用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要求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 Ω,否则应增设人工接地体。
设计中另在主机房内设置专用接地端子板,用专用接地干线引至接地体;主机房设备的专用接地线选用 B V-4.0mm2铜芯线,并采用一点接地方式,以防止低频干扰和交流杂波干扰。
布线用的金属线槽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应在两端有良好的接地;电缆引入大楼时,其金属护套应有良好的接地,并采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作过压保护,采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作过流保护。
系统布线采用LSHF-FR低烟无卤阻燃型电缆,以达到防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