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CEA、CA199在肠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联合检测CEA和CA199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CEA和CA199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6 9例 , 女5 7例 , 年龄 3 3—8 2岁 , 平均 5 3± 2 1岁 , 其 中直肠癌 1 2 例, 升结肠癌 3 1 例, 横结肠癌 2 8例 , 降结 肠癌 1 4例 , 乙状 结肠
癌4 1 例, 均行术前肠镜及 术后 病理确诊 证实 为腺癌 和粘 液腺
癌, 据复发及转移情 况将病例 分成术 后局部 复发组 、 腹腔 或远
隔脏器转移组和无 复发组 。术后 复发或 转移病 例经 临床 、 C T / M R L / P E T—C T 、 B超 、 胸部 x线 、 电子肠镜等检查证实 。术后前
3 讨 论
6个月 , 每月检查 一次肿瘤标志物 , 胸部 x线 、 B超或腹部 C T检
查, 以后每 3个月重复以上检查 。 1 . 2 检测方法 : C E A和 C A 1 9 9检测均采用 罗 氏公司全 自动化 学发光分 析 仪 及其 配 套 试 剂 , C E A 正 常 范 围 为 0—3 u g / L, C A 1 9 9为 0— 2 0 u / m l , 复发或转移者 C E A、 C A 1 9 9水平 以临床检 查证实有复发或转移 时所测定 的值为准 , 无复发及转 移者以最 近一次随访所测定值 为准 。超 出其 对应 的正常值 上 限即为 阳
年 1月 一 2 0 0 9年 1 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 临床病理及随 访 资料 , 探讨其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1 资 料 与 方 法
表 2 术后复发或转移组和无复发组肿瘤标志物阳性情况
1 . 1 一般资料 : 本组患者均 选结直肠癌 根治术后 共 1 2 6例 , 男
2 结 果
2 . 1 肿瘤 标志物水平检 测 : 1 2 6例 患 者 中 , 3 5 . 7 % 术 后 复 发 或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l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05年11月我院收治肠癌术后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CAl99和CEA水平及大便潜血,以肠镜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判定cAl99、CEA、大便潜血及三者联合检测在肠癌术后复发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果:87例患者经肠镜检查并去病理组织检查,明确诊断为肠癌复发41例,复发率为47.13%。

CA199在肠癌复发中检测灵敏度为48.78%,特异性为76.09%。

CEA在肠癌复发中检测灵敏度为58.54%,特异性为78.26%。

大便潜血在肠癌复发中检测灵敏度为36.59%,特异性为60.87%。

CA199、CE 及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在肠癌复发中检测灵敏度为70.73%,特异性为52.17%。

结论:肿瘤标志物CA199、CEA、大便潜血在肠癌复发中单独检测诊断灵敏度较低,特异度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但可降低特异度,临床中应采用三者联合检测,对于阳性患者应早期进行肠镜检查并取病理组织,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标签:肿瘤标志物;肠癌;复发;大便潜血肠癌为消化系统中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具有较高致残、致死率,对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大肠癌和其他癌症相同,发病具有隐匿性,当患者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往往发展为中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临床中手术切除肿瘤并结合放化疗为治疗主要方法,但术后复发和转移为影响疗效和患者生存率关键。

临床中通过检测相关指标早期诊断肠癌术后复发,对患者实施早期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为探究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在肠癌术后复发中诊断价值,笔者进行了有关研究。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肠癌术后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34例;年龄47-79岁,平均(59.8±4.6)岁;结肠癌45例,直肠癌42例,术后6个月至6年,平均(3.5±1.0)年。

三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在诊断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

三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在诊断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

疫 测 定 系 统 及 西 门子 C e n t a u r X P分 析 仪 对 血 清 中 C E A、
病人群 …。该病 发病初期无显著症状 , 因此治疗 时机极 易被
耽误 。如何快速 、有效诊 断直肠 癌对于改善患者预后 、挽救 其生命 具有重要意义 。 目前肿 瘤标 志物在肿瘤临床诊 断中发
C E A、C A1 9 9 、C A 7 2 4 C A1 9 9 、C A 7 2 4单独 检测 相 比均更 高 ,比较 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0 . o 5 ) 。结论
在 直肠癌 临床诊断 中均具 有较大价值 , 而联合检测则 可进一步提 高敏 感性 , 实现直肠癌患者早期 确诊 ,
意义。
2 结 果
挥重要 作用 , 在直肠癌临床诊 断 中也 已经得 到广泛应用 。但
如 何正 确选 择肿瘤 标 志物 以提高 确诊 率 成为亟 待解 决 的问 题 。本 文选择本 院 2 0 1 0年 1 月~ 2 0 1 4年 7 月 收治的 8 8 例 经 相关 影像学 检查 确诊直 肠癌患 者作为研 究对 象 , 探析 C E A、 C A 1 9 9 、C A 7 2 4三种肿瘤标 志物在直肠 癌临床诊 断中应用 价 值, 现总结报告如下 。
诊 断价 值显著 , 可推广应用。
【 关键 词 】 肿瘤标志物 ; C E A; C A 1 9 9; C A 7 2 4; 直肠癌
D O I :1 0 . 1 4 1 6 3  ̄ . c n k i . 1 1 - 5 5 4 7  ̄ . 2 0 1 5 . 1 5 . 0 3 8
直肠癌 为消化道常见 恶性 肿瘤 , 以老年男性作 为主要 发
计 学 意 义 < 0 . 0 5 ) 。见 表 1 。

血清CEA、CA724、CA199检测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血清CEA、CA724、CA199检测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血清CEA、CA724、CA199检测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摘要:血清 CEA、CA724和CA199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三项联合检测则可以进一步提高结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结肠癌的临床诊断有巨大的帮助。

关键词:结肠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糖类抗原199结肠癌(CC)是一种来自于大肠上皮的胃肠道肿瘤。

结肠癌作为世界第三大常见癌,近几年,该病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1],其中,城镇的居民大肠癌发病率显著高于乡村的居民,结直肠癌患病率在男性中显著高于女性。

35岁以前的人群中结肠癌的发病率是很低的,35岁以上随着年纪增高而快速增。

高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与病变过程及病变的解剖学位置密切相关,早期临床表现不佳。

随着疾病的进展,左、右结肠癌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若有肿瘤的转移,可能导致器官的转移。

根据世卫组织的国际肿瘤研究所(IARC)公布的最新报告,在全世界,结肠癌已经是继肺癌之后的第三大主要恶性肿瘤。

目前,世界范围内新诊断出的结肠癌患者已达1930000人,这在全球新增的肿瘤总数中占据了9.7%,也就是说,新诊断的癌症病例中有十分之一是结肠癌。

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让我们监测患者体内结肠癌的分期。

而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提高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重大意义[8],通过对大肠癌病人血清 CEA、CA724、CA199含量的检测,探讨单个检测和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意义,结合各项检测方法,其特异性、敏感性和精确度均较高,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很好。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吉大一院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实习期间符合标准的结肠癌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结肠癌组,n=50),30例男20例女,平均年龄在31-70岁。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于早晨进行5 ml空腹静脉血液的抽取,应用全自动生化酶联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 CEA、CA199、CA724含量,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操作,此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率高。

探讨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糖类抗原 C 19 的回顾性分析 , A9) 探讨这三种肿瘤标 志物在肝癌辅助诊断 中的应 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 罗氏全 自动 电化学 发 用
光 (0 0 分析 仪测定肝癌患者 的 C A、 F 、 A 9 21) E A P C 19三项 血清肿瘤标 志物水平 , 并进行分 析 比较。结果 : 发性肝 癌血清 C A、 原 E A P和 C 19的阳性率 分别 为 4 .% 、5 9 F A9 8 2 7 .%和 4 . % , 13 联合检查 阳性率 为 8 .% 。而转移性肝癌 三种水平测定 的阳性率分别 28 为 7 .% 、0 9 3 5 %和 4 . % , 合检查阳性率为 8 .%。结论 : 48 联 45 三项肿瘤标 志物 的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 的阳性率 , 并对区别原发性 肝癌及转移性肝癌有 一定 的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原发性肝癌 ; 转移性肝癌 ; E A P C 19 C A; F ;A 9 原发性肝癌 目前居于我 国癌 症第二位 , 并呈逐年 增高趋
2 结 果
诊 断阳性率 的提高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 量改善
至 关重 要 。
三项肿瘤标志 物 中 A P和 C A在 2组 之 间差异 显 著。 F E
A 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组中测定值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组 的 F
测定值 , 中 P< . 1 阳性率也 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组 。而 其 00 , C A则在转移性肝癌组 中的测 定值 明显 高于原发性 肝癌组 , E
表型 、 分子基因等。体液肿瘤标 志物是指病 理情 况下在血液 、
尿 液 或 其他 体液 中某 物 质浓 度 增 加 。这 些 物 质 由 癌 细 胞 分 泌
也元大变化。结果见表 12 、。

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作者:吕忠船等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8期[摘要]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CR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变化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42例散发性CRC患者作为观察组,42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观察组术前、术后7 d、术后30 d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对照组患者于体检时进行抽血检测。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结直肠癌;CEA;CA199;肿瘤标志物[中图分类号] R73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016-02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目前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

定期检测患者肿瘤标志物(血清CEA和CA199)对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的预后及是否复发情况可起到判断作用[2]。

本研究拟对本院肿瘤科收治的42例散发性CRC 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旨在探讨其是否对手术疗效及预后具有客观评价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42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32~75岁,平均(54.6±3.3)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散发性CRC,均行根治性手术,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42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4~72岁,平均(56.2±1.4)岁。

存在严重心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血清CEA和CA199影响因素等患者均不纳入本研究。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三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在诊断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

三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在诊断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

三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在诊断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析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三种肿瘤标志物在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88例经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CEA、CA199、CA724等肿瘤标志物水平。

对不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

结果联合检测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达到87.5%、94.3%,与CEA、CA199、CA724单独检测相比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EA、CA199、CA724在直肠癌临床诊断中均具有较大价值,而联合检测则可进一步提高敏感性,实现直肠癌患者早期确诊,诊断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直肠癌直肠癌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以老年男性作为主要发病人群[1]。

该病发病初期无显著症状,因此治疗时机极易被耽误。

如何快速、有效诊断直肠癌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挽救其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肿瘤标志物在肿瘤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直肠癌临床诊断中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但如何正确选择肿瘤标志物以提高确诊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88例经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CEA、CA199、CA724三种肿瘤标志物在直肠癌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88例经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31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8.6±5.5)岁。

1. 2 方法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后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免疫测定系统及西门子Centaur XP分析仪对血清中CEA、CA199、CA724等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测定,使用配套试剂并严格遵照操作流程。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及CA724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及CA724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及CA724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宋培栋;翟根成【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2(016)007【总页数】3页(P1279-1281)【作者】宋培栋;翟根成【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医院,外科,北京100084;北京市回民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4【正文语种】中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复发,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

因此,对结直肠癌进行快速正确的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疗效。

近年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由于其高效、无创的特点,在辅助诊断结直肠癌、评估病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CEA、CAl99是临床中应用较多的肿瘤标志物,由于在结直肠癌中单项阳性率低,使其临床应用价值有限[2],另外,CA242和CA724也可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但相关研究较少。

已有研究表明,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可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3],但CEA、CA199、CA242及CA724联合检测用于诊断结直肠癌及CEA、CA199、CA242及CA724与临床TNM 分期关系的研究仍较少。

因此,本研究检测不同TNM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242及CA724浓度,以期评价联合检测上述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至2011年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结肠癌患者26例,直肠癌患者2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8岁。

同时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3岁。

结直肠癌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且经病理检查或内镜检查、直肠指诊明确诊断及临床分期。

见表1。

1.2 仪器与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空腹抽取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免疫测定系统(瑞士,Roche)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及CA724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标志物CEA、CA199在肠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
王连喜 于 颖 刘佳依
辽宁省辽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辽阳 111001
【摘要】 目的 通过监测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蛋白199(CA199),观察其在肠癌手术前后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它对诊断肠癌复发监测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40例肠癌患者的CEA、CA199进行检测,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临床确诊复发的病例中,CEA升高例数31例,占77.5%;CA199升高例数20例,占50%;同时升高的20例,占50%。

且CEA的指标显著升高,CA199结果明显升高。

结论 CEA是一个高特异性指标,联合CA199的检测有助于对肠癌术后疗效监控和复发监测。

【关键词】 癌胚抗原;糖蛋白199;肠癌复发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1.6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49-01 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主要有结肠癌、直肠癌等,其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三位,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1]目前,临床上还是以手术切除配合放、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但术后转移或复发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潜血、肿瘤标志物检测、肠镜检查、基因表达检测等方法对肠癌的复发判断,预后估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就血清中的CEA、CA199水平测试,来探讨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肠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7例,女13例。

平均年龄59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根据UICC的TNM分期标准:复发患者通过各项检查临床查到复发灶或转移灶。

1.2 方法与仪器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仪器为ADVIACentaurCP化学发光分析仪。

参考值分别为CEA:0-5.093ng/ml,CA199:<37U/ml。

手术后进行随访检查血清标志物含量,第一年每月一次,之后每3个月一次,期间建议半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组间均数采用t检验,结果用χ±s表示。

2 结 果2.1 40例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与确诊复发时CEA和CA199水平含量的变化 见表1。

表1 40例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与确诊复发时CEA和CA199水平含量的
变化
项目手术前病例手术后病例确诊复发病例CEA(ng/ml)
32.18±5.348.39±1.97
20.66±2.45CA199(U/ml)51.32±2.61
15.22±1.5843.82±3.39
确诊复发时二者均小于术前(P<0.05)。

2.2 患者术前CEA、CA199升高例数分别为37例(92.5%)和23例(57.
5%)。

术后复发患者CEA和CA199升高例数分别为31例(77.5%)和20例(50.0%),术后复发患者二者钧升高的例数为20例(50.0%)。

3 讨 论
CEA是一种糖蛋白,是由Gold和Freedman于1965年发现,是直肠、结肠癌诊断较特异性的指标。

其主要意义在于肿瘤患者在外科治疗、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后病情的监控。

肿瘤成功的切除后,循环系统中CEA浓度下降,而原发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则伴有其浓度的增高。

[2]CA199测试水平在胰腺癌、肝癌、结肠癌病人中均升高。

肿瘤复发时,它的浓度再度升高,对肠癌复发的敏感率可达44%。

[3]并且常常发生于影像学能够做出诊断之前。

通过本例可以看出,肠癌复发时CEA和CA199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阳性例数分别时37例和23例,CEA的阳性率高于CA199的阳性率,在肠癌确诊复发的诊断中,二者的血清水平呈正相关。

通过本例结果研究提示:联合测定CEA和CA199肿瘤标记物的血清浓度,进行分析,在肠癌术后观察中,对肠癌复发的监测上有不可忽视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及影像检查,必将提高肠癌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改善肠癌的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纯海,等.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突变检测对大肠癌诊断检测的探讨
[J].中华实验诊学杂志,2006,(2):158.[2] 蒋科,张树明,任志生,等.灌注洗液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J].吉林医
学,2000,21(2):77-79.[3] FengB.ZhengMH,etal.Normalandmodifiedurinarynucleosidesrepresent
novelbiomarkersforcoloredclearancediagnosisandsurgerymonitoring[J].2005,20(12):1913-1919.
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乔亚平
山西省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山西 霍州 031400
【摘要】 目的 探讨CT在蜘蛛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蜘蛛膜下腔出血的患者42例,
利用CT成像技术对患有蜘蛛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的成像扫描,明确患者的病因。

结果 在这42例蜘蛛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有23例的患者为自发性的蜘蛛膜下腔出血,19例患者为外伤性的蜘蛛膜下腔出血。

结论 CT成像的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患者蜘蛛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是非常值得临床应用的。

【关键词】 CT;蜘蛛膜下腔出血;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1.6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49-02 头颅CT是在诊断蜘蛛膜下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CT的扫描能清楚的看到患者颅内出血的状况,脑积水的程度和颅内是否还在出血等情况[1]。

蜘蛛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颅内的血管发生破裂之后,血液流入蜘蛛膜下腔导致的。

临床中导致蜘蛛膜下出血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种,由车祸或其他外伤引起的蜘蛛膜下腔的出血是外伤性的;由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内的动脉瘤等疾病引起的蜘蛛膜下腔的出血是自发性的。

CT扫描检测成像的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与其他的医学影像相比它能更快捷、方便的检测出患者的病因,能清楚的显示出患者颅内出血的状况、部位,成为患者确诊蜘蛛膜下腔是否出血首选的确诊方法。

现将采用CT诊断蜘蛛膜下腔出血的42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蜘蛛膜下腔出血的42例患者进行颅内CT扫描。

42例患者都是在发病24小时
内送入医院接受治疗的,其中男性患者为24例,年龄为19-68岁,平均年龄为(43.5±2.6)岁;女性患者为18例,年龄为18-71岁,平均年龄为(45.4±1.2)岁。

有23例的患者为自发性的蜘蛛膜下腔出血,外伤性的蜘蛛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19例。

所有患者在数日前或近期出现头晕、呕吐、恶心的症状,严重的患者意识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障碍,精神状态不佳、晕厥等现象。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相关的仪器,全身螺旋CT机进行颅内扫描。

接受扫描的患者均成仰卧位,以患者的听眦线或眶耳线为标准,从患者的颅底向患者的颅顶逐层进行扫描,层厚和层距都为6mm。

2 结 果
经过颅内CT扫描在这23例自发性的蜘蛛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有4例为颅内的静脉畸形,经过CT扫描图像上看左侧的枕叶上有不规则形态的密度影,颅内边界不清楚。

7例患者为颅内的动脉畸形。

9例患者为动脉瘤,CT成像显示颅内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现象、脑沟内有高密度的影像,不同程度

945・ 
医学影像及检验
中国保健营养
CHINAHEALTHCARE&NUTRITION
2014・01(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