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初探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种植水稻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点之一,而水稻育秧是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水稻育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因其高效、节水、节能的特点,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育秧方式。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大棚内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为水稻幼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的育苗目的。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育苗的品质,还能够节约用水、用肥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水稻工厂化大棚育苗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推动水稻工厂化大棚育苗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概述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是一种将传统的水稻育秧过程移至大型设施内进行的新型种植技术。
通过借助大棚的控温、控湿等优势,可以提高水稻的育秧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
这种技术利用现代化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整合了种植、管理和监控等多个环节,实现了水稻育秧过程的工厂化生产。
在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中,种子的选种和预处理是关键的一环。
选择适合大棚环境的水稻品种,并通过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可以有效提高育秧成功率。
接着种植土壤的选择和消毒也十分重要,保证种子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中生长。
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也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水稻能够在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茁壮成长。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是一种现代化、高效化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相信这种种植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2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的实施流程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的实施流程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
推广工厂化育秧技术 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

土为 宜 。覆 土不 能让 种 子露 出 土 播种 后 覆盖 用 土不 能培 肥 ,覆 土 玻璃 ,整体投资最高 ,同时需配 面、 一般 覆土 厚度 控制 在 2 7 3 m m。 后表 土不 能 洒水 ,覆 土 厚度 要适 套炼秧棚 ,搬动秧盘进行炼秧 ,
( 4 )控温催 芽 :播种结 束之 当,否则会出现肥害伤苗 、覆土 增加人力与投资。
泉雌氰碎 土 过 筛 、 榔啡闷 ) - + 1
时左右 ,当幼芽出土达 9 0 %、芽 网以免伤苗。
长3 - 5 m m时 即可 。
鳓 基 贡 、 无 土 期
晒 种 、 、 柳
} 柳 初
j
( 5 ) 控 水 硬 化 ,施 肥 促 嫁 。 “ 出嫁 肥 ” ,增 强 秧 苗 的盘根 和抗
[ 1 0 ]
l f ’ G U A N G 农 X l N O N G Y E J I X  ̄ E [ 亿 U A
在 严格 按 照技 术 流程 和技 术 大棚类型较多 ,但归纳起来 主要
清洗 、晾干处理 。杂交稻按每亩 要点规范操作的同时 ,应在以下 有钢架式玻璃大棚 、钢架式智能 大田 1 . 0 — 1 . 5 k g , 常规稻按每亩大 方面注意配套相关措施 ,通过加 大棚 、插管 式塑 料大 棚 3种类
田3 ~ 3 . 5 k g的标准 备种 。 播 种流 水线 进 行床 土厚 度 、洒 水
强农机农艺有效融合 ,有力促进 型。每种类型各有优缺点 ,各地
可根据 实 际需 要 、资金投 人 等情 ( 1 ) 因 地 制 宜 ,规 范 操 作 。 况具体选定。
( 3 ) 机 械播 种 :播 种前 应 对 水 稻工 厂化 育秧达 到最佳 效果 。 量 、播 种 量 、覆 土 厚 度 进 行 调 注意总结适合 当地育秧模式和农
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与育秧技术

一
厂化育秧的核心设备 , 目前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电磁振动
式水 稻育秧 穴 盘联合 播种 机 ,能连续 对秧 盘实 施播 土 、 播 种、 土 、 水 , 覆 淋 可靠 性 系数 达 9%以上 , 0 播种 生 产率 达 到
5 0盘 / 5 小时 以上 , 空穴 率小于 2 %。
4 控温 催芽 。 . 配套 设备 有破 胸催 芽器 、 水机 。 脱 破胸
催 芽 器是 用 于水 稻种 子 的 消毒 、浸 泡及 破 胸催 芽 作 业 的 置、 自动循 环 系统和 自动 控温 系统 3部分 组成 。为 降低成
机 器 , 稻工 厂化 育秧不 可 缺少 的设备 。一般 由盛 料装 是水
◆ 。● ◆ -. _◆ 。‘ - -. ‘ -● ・◆ -◆ -◆ -● 一・ 一 ● - ● ・◆ -◆ -. -◆
5 7号 邮 编 :3 0 6 5 300 )
-◆ -. _◆ 一・ ● -. -● 一◆ -. -◆ 一◆ -. _◆ -. -◆ -◆ -
图
筏 襄 囊 熊 ” 壤 麓 纂 餐 种 鬣 明 了花 生覆 膜 “ 栽 培 法 及 标 准 W 戴 发 w” j 2 匿 家 发 隰 耘 察 愚 勰 鼙 蔗 枣 黜 化 实施 该 法 的 km) 花 生播 种 机 。
1 床土 配制 。 求 对床 土进 行消 毒 、 . 要 培肥 、 酸处 理 , 调 提高 床土 的有 机 质含 量 , 证 床 土土 质疏 松 、 保 土壤 颗粒 细
碎 ( 径 2 3毫 米 的颗 粒 占 7 %以上 ,其 余在 2毫米 以 直  ̄ 0
下 )不得 有石 块 杂物 、H值 控制 在 4 ~ .之 间 、 、 p .5 5 5 含水 量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第一篇: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可以成倍地提高作业效率,是集约化培育壮秧的有效途径。
水稻工厂化育秧的主要程序包括播前准备、精量播种、苗期管理三部分。
现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简要概述如下:一、播前准备1、育秧棚及秧田的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土质疏松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旱田或水田地,方便运输的地块建设育秧大棚;大棚规格一般为100m*7m*2.5m;大棚与本田比例为1:70-80,棚内秧床要整平,育秧前清除棚内杂草,刮平后压实,摆盘前浇足底水。
棚内中央留一条30-50cm过道,以方便后期棚内管理工作。
2、准备床土:床土应该选择不黏,不沙,疏松,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无草籽,无病虫源的肥沃土壤,一般选取菜园土。
选好土以后,需要进行过筛,这里使用的筛子,筛眼为5-8毫米,营养土要求颗粒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土粒达60%以上,此外,营养土要求不能太干或者太湿,一般抓一把土,能稍微团结在一起,一碰能撒开,这个湿度是最为合适的。
过湿需要在阳光下进行晾晒,过干则可以适当喷水,然后我们需要加入30%水稻育苗基质,进行混拌,提高土壤肥力,一般使用的是含钾较多的复合肥,混拌比例为3:1左右就可以了,一定要混拌均匀。
配臵好的过筛营养土每200公斤与壮秧剂2.0公斤比例混匀即可装盘。
二、精量播种1、播种期:根据插秧时间、机械作业能力及水利条件分期播种,秧龄控制在30-35天,不可苗等地。
在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棚内温度在10℃左右时开始播种。
一般我们首批秧苗4月1日前后即可播种,间隔7-10天分期播种,每盘播湿籽125克(2.5两),后期播种110克左右。
2、播种流水线准备工作:将机具放臵在平坦的可接入水源,较宽阔的场地上,调节机架高低,使机架达到水平位臵,将水管一端接入水源,通过手柄控制阀调节水量和水压,电源要接到高处,避免进水,出现电路短路,发生危险。
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05期1.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及特点1.1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采用设施农业手段,为水稻秧苗生长创造一个人为可控环境条件,最终实现水稻育秧的集约化、机械化、工厂化。
工厂化育秧是在旱地或稻田高地,采用钢架结构或其他材料搭建拱式大棚,同时采用现代农业技术装备,集机械化、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为一体的育苗方法。
水稻工厂化育秧种子处理科学,播种覆土均匀,秧苗用水适量,温度适宜,生长整齐一致,秧苗质量高,达到了规格化、标准化。
水稻工厂化育秧从种子处理到生产管理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为机插秧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育秧工厂根据机插面积可大可小,根据当地条件可高可低,简便易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简易工厂化育秧的特点工厂化育秧把传统的大田育秧转变为集中育秧。
首先是具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突出特点。
生产过程以设施农业模式为基础,以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为依托,实现了工厂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育秧方式。
为育秧的集约化、专业化和秧苗的商品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其次是具有节水型农业的特点。
育秧工厂化,如果每个工厂面积1000平方米,可以承担250亩大田插秧用苗,只需靠近水源,可以减少20户10亩以上育秧占地,可以节水1万多立方米,避免了个个稻田都育秧,跑冒渗漏遍地流的浪费现象;三是具有节约型农业的特点。
工厂化育秧不仅降低了农民育秧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人力,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物资消耗。
由于育秧集中,占地面积小,旱作旱管,作业方便,机械化程度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育秧成本,经济效益可观;四是具有精细农业的特点。
由于秧田面积小,可以达到精耕细作,同时由于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使育秧达到了规格化、标准化,为培育壮秧创造了良好条件。
2.简易工厂化育秧技术实施要点采用规格化育秧。
育秧盘有两种,一种是常规使用的钙塑软盘,一种是塑料盒式软盘。
使用规格软盘主要是为了使育苗秧片规格一致,盘根好,便于起苗运苗,并与插秧机的秧箱相匹配。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一、引言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亚洲国家的主食。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田面积的减少,提高水稻产量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环保的水稻育秧技术,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水稻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背景、原理、操作步骤和优势。
二、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背景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大量的劳动力,产量相对较低。
而且,在传统的水稻生产过程中,除草、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效益,人们引入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三、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原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主要是利用层叠式育秧盘、自动喷水系统和气候控制设备等装置来模拟自然环境,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
育秧盘具有良好的透气、排水和保湿功能,能够保证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
自动喷水系统能够自动灌溉水稻,定时定量地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分。
气候控制设备能够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为水稻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四、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操作步骤1.选种:选择具有优良品种、抗病虫害性强的水稻品种作为育秧种子。
2.预处理:将种子浸泡在20℃的清水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
3.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育秧盘的种植孔中,每孔放1-2粒种子。
4.发芽:将撒好种子的育秧盘放入专门的育苗室中,保持室内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80%以上。
5.定植:待水稻幼苗长到3-5片真叶时,将幼苗移栽到水田或灌溉设施中,每亩面积播种株数为30-40万株。
6.管理:对移栽的水稻苗进行必要的管理,如及时施肥、防治病虫害、调节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等。
五、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优势1.提高产量: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能够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节约土地: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水稻,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一)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一)摘要水稻工厂化育秧具有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低、育秧质量好、节本省工等特点。
介绍了水稻育秧工厂的选地建造、育秧工厂的机械化作业、育秧工厂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水稻工厂化育秧。
关键词水稻;工厂化育秧;管理中图分类号S511.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8-0039-01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采用温室或大棚集中培育的一种大规模育秧方式。
拥有营养土配制混合机、苗盘播种机、育苗催芽室、机械传送系统、秧苗生长控制系统及自动喷灌等设施[1]。
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可为水稻机械化栽插提供较高素质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
依托合作社、公司等通过代耕、代育、代插,农民只需选择品种、订购秧苗数,实现了商品化育秧,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因此,工厂化机插育秧是水稻种植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2-3]。
1 工厂化育秧的优势工厂化育苗以先进的育苗设施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于种苗生产过程,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培育秧苗,实现育苗的规模化生产。
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工厂化育秧育苗量大,秧苗素质好,秧苗质量均匀一致,适合机械化插秧;可降低育苗作业劳动强度,省工省力,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种稻成本,实现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生产规模大,有利于统一管理,可解决劳动力趋向老龄化、妇女化的问题。
2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2.1 育秧工厂的选地与建造工厂育秧是一种设施农业模式,是把传统的大地分散育秧改变为春棚集中育秧,为秧苗生长创造一个人为可控的环境条件。
(1)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的旱田或水田边上,按水田面积1∶80左右比例扣棚。
要有适宜的水源条件,且排水良好,浇灌方便。
大棚最好南北走向,背风向阳,这样既光照充足,又方便通风管理。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一、引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水稻育秧环节对于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效的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二、育秧基础要求1.土壤选择:选择富含有机质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保持在5.5-6.5之间。
2.种子选择:选择种子纯度高、活力强、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
3.水源选择: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保证水质优良。
4.温度要求:育秧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秧苗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三、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步骤1.土壤消毒:将用于育秧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土壤中的病虫害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2.种子处理:将选好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可使用特定的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3.水培育秧:将处理好的种子放入水稻育秧盘中,加入适量的水,保持水位在2-3厘米之间,定期更换水质。
同时,添加适量的育秧营养液,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4.温度控制:保持育秧环境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可采用温棚或温控设备进行调控,保持温度稳定。
5.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育秧盘,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如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喷洒。
6.定植前准备:当育秧期达到一定时期,秧苗生长健壮且根系发达,即可进行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如修剪根系、浸泡处理等。
7.定植:将育秧盘中的秧苗移植至田间,确保定植的深度和行距符合要求,保证秧苗的生长和生存环境。
四、注意事项1.育秧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水质、温度和养分供应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2.定期清除育秧盘和周围的杂草,保持育秧环境的整洁和良好通风。
3.育秧过程中,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对秧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严格控制育秧盘的密度,避免过于拥挤,影响秧苗生长。
5.在育秧过程中,要确保育秧盘的稳定和不易倾斜,以保证秧苗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五、结论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可以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对土壤资源的占用,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区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摘要介绍了山区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育秧生产(包括催芽)、苗期管理、秧苗运送大田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山区
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在人工控制水、肥、土、温、湿、气等条件下,给种子、秧苗以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培育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成倍地提高作业效率,是集约化培育壮秧的有效途径。
该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育秧生产(包括催芽)、苗期管理等内容。
现介绍如下。
1 播前准备
1.1 床土准备
一是取土。
在前一年的下半年晚稻收割后利用空闲时间准备翌年的用土。
床土最好取水田土。
取土量为大田按秧盘300~330个/hm2,每个盘装土量4 kg,大田需准备1 500 kg/hm2的用土量,2季育秧需准备用土量3 000 t/hm2。
二是晒干与粉碎。
把土摊开晒干,含水率控制在约10%。
然后进行粉碎,颗粒大小直径在2~3 mm为床土,直径在1~2 mm的细土为盖种土(素土),不能成粉状。
三是过筛与搅拌。
粉碎后的细土过筛去除杂物和小石块。
拌肥用育秧营养制剂,每300 kg土加入1 kg的营养制剂,并进行土壤消毒,土壤pH值调节在4.5~5.5。
这3种要素可一次搅拌完成,即成育秧用的营养土,但必须搅拌均匀。
四是储藏。
把处理好的营养土用25 kg装的编织袋装好,等待翌年使用。
1.2 种子准备
一是晒种。
在选种前先把种子晒1~2 d。
二是选种。
用盐水或泥水选种,选好种后可开始浸种。
三是浸种。
浸种消毒,一般使种子含水率在25%左右,然后即可进入破胸[1]。
四是破胸。
破胸就是芽嘴刚刚露白。
高温破胸即将吸足水分的种子用50~60 ℃温水浸种35 min,再放入破胸室中并保持温度38~40 ℃,让种子破胸。
破胸阶段要特别注意其温度,防止高温烧芽,发芽最低温度为10~12 ℃,最适宜温度为30~32 ℃,最高为40 ℃。
长时间超过42 ℃会抑制胚芽和胚根生长,根和芽死亡。
破胸前不补水,破胸时要翻种,使种子发芽均匀。
破胸后适当补水,注意通风增氧。
1.3 秧盘准备
工厂化育秧最好是选择硬盘,规格为58.0 cm×28.0 cm×2.2 cm,早稻按300盘/hm2、晚稻按330盘/hm2或活动硬盘加衬套(软盘)准备[2]。
2 育秧生产
育秧生产包括摆盘、垫床土、洒水、播种、盖土。
一是铺床土。
调整排土阀门的大小,使阀门张开度排出土正好填满平秧盘,秧盘装土的厚度约22 mm。
二是洒水。
然后进入洒水阶段,调整水量不能过小或过激,调整开水阀的最佳状态,使床土处在饱和为宜[3]。
三是播种。
根据每盘所需播种量,多次调整排种速度,一直调到每盘所需的量为止。
四是盖土。
播后盖土,一般厚度为2~3 mm,不要让种子露在外面。
然后把秧盘送进催芽室催芽。
五是种子催芽。
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氧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的发芽条件,使种子发芽达到快、齐、均、壮的目的[4]。
催芽最好是使用加湿加热器蒸汽催芽,做到适温催芽,温度控制在30~36 ℃,催芽时每10个秧盘为1叠,每叠之间要有一定空隙,使得热气能流通。
一般要求在3 d内完成催芽,发芽率达到90%以上。
芽谷的根芽要整齐一致,芽长近10 mm左右,幼芽粗壮,颜色鲜白。
适温催芽,当芽达到标准时在温室慢慢降温下炼芽,炼好芽后运到大田大棚硬化,最好是在早晨进行,这样可增强适应秧田环境的能力[5]。
3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包括浇水、施肥、控温、通风、防病等内容。
棚内的秧床要做到实、平、光、直。
一是浇水。
出苗阶段要求土壤湿度相对含水量达80%以上。
每天要少量多次补水。
每次补水大约3 min,并使盘土水分饱和(秧盘开始滴水)。
二是施肥。
一叶一心期喷施断奶肥,结合施用多效唑、磷酸二氢钾(0.25%)、尿素(1%)进行叶面喷施。
三是控温。
工厂化育秧棚内晴天中午最高温度可达41~42 ℃,应采取打开门、摇起棚膜等措施进行通风,适当补水可使温度降低3~4 ℃。
四是通风。
通风可换气、降温调湿、炼苗,是工厂化育秧所必需的措施。
出苗阶段以闭棚为主,根据需要适当通风。
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白天通风,夜间闭棚。
二叶一心期后全天通风不闭棚。
五是防病。
应严防恶苗病、青枯病、稻瘟病的发生。
4 秧苗运送大田
育好的标准秧苗进行脱盘准备栽插,脱盘时用起秧铲起出,然后卷成筒放到运秧架上。
运秧架做成多层架,每层只能叠放2筒。
把握好运量,一次最好是只运0.67 hm2,即200~220盘。
5 参考文献
[1] 黄水龙.水稻机插工厂化育秧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2,30(4):34-35.
[2] 徐文坚.山区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2(2):15-16.
[3] 倪伟峰,潘锦球,张振阳,等.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2(2):46.
[4] 肖富国.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11(2):57-58.
[5] 李烈柳,李中焜.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与育秧技术[J].科学种养,201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