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聚落的类型,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知道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快乐点击1.乡村和城市(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分类: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4)同类聚落的景观差异:①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特征:②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风格迥异。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聚落发展带来的利与弊①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②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有特色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护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措施: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知识讲解1.人类集中居住地叫聚落。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的人从事农、牧、渔、林业,城市聚落的人从事工业、服务业。
2.非洲的村落原始古朴;亚洲的村落房屋密集;欧美的村落稀疏开阔,机械化水平高。
3.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4.东南亚气候湿热,为木楼或竹楼建筑,下住牲畜上住人;热带沙漠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
因纽特人住冰屋,黄土高原住窑洞。
二、跟踪训练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7年6月2日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度出生人口约97.7万,自1899年以来首次低于100万,人口负增长高达33万多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的人口状况造成的后果是( )①人口素质会很快下降②对资源和环境压力更大③人口老龄化严重④劳动力短缺更加严重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2.20世纪80年代,日本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 )①土地紧张状况加剧②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③日本国内需求减少④环境污染加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他们的文化有很大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本人为黄色人种,主要讲英语,信奉佛教B. 巴西人混血人种比重大,主要讲葡萄牙语,信奉基督教C. 印度人为白色人种,主要讲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D. 美国人为黑色人种,主要讲俄语,信奉基督教4.关于人口、语言、宗教说法正确的是:A.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B. 伊斯兰教的建筑是清真寺C. 南美洲北部人口稠密D. 亚洲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5.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
由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 北半球中、低纬度B. 南半球中、高纬度C. 南半球中、低纬度D. 北半球中、高纬度6.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打上各地自然环境的烙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67张PPT)

②厚墙小窗的房屋
③水城
D.威尼斯
E.北京 F.西亚地区
④高架屋
⑤冰屋 ⑥窑洞
重庆坐落在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石家庄是
个铁路枢纽城市,影响这两个聚落形成的最重 要因素是(
C
)
A.平坦的地形 B.优越的气候
C.便利的交通
D.丰富的资源
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是网 上结识的好朋友,在网上她们各自晒出了自己的家乡 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团块状
条带状
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道路 学校、商 有无 农田、 其它 房 修建 店、医院 果园、 屋 差异 鱼塘 的多少 情况 自然景观 改变的大 小
低 而 村疏
乡
窄, 少, 简单 落后
少
有
人少 农业为主, 聚落规模 小
小
高 发达 而 完善 市 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
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 乡村聚 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 点是 沿河分布,地势平坦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 B 是 ,理由是 该地处在两河
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 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述,属实的是(
C
)
A.乡村人口稀少,村落中房屋比较密集
B.乡村人口较少,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C.低矮的石墙草房,比较密集、原始
D.双层木楼或竹楼,长达200米
乡村聚落类型与人们从事的生产活
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农村——放牧
C
)
B.牧村——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一: 城市发展要将小洋楼
等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 1 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
城市发展要整齐
划一,拆除低矮古旧
建筑,建成高楼林立
的现代化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2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二:
小洋楼附近建钢铁 厂,工人上下班方便。
1 企业家
我要出资开个小洋楼 历史展览馆。
企业家 2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则根,砖据将因选地择制什冰宜么、材经料济、石实头搭用建的成原草什 么样式的房屋呢?
……
毛毡
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三:
小洋楼应该重新翻盖、 粉刷,让它焕然一新。
1
对小洋楼进行修补或
添加时,要保持其原貌,
修旧如旧。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候
雪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初一地理上册 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添加标题
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介绍聚落的形成背景、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
聚落的历史遗迹:介绍聚落中的历史遗迹,如古建筑、古村落等,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发展趋势
新型聚落形态的出现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乡村聚落的逐渐消失
聚落发展的可持续性
03
聚落的分布与特点
聚落的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区
分布特点:沿河流、山麓、海岸线等分布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交通等
分布规律:不均匀分布,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乡村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聚落的特点与优势
聚落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聚落的文化特色:分析不同地区聚落的文化特色,如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
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聚落文化的影响:分析聚落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聚落文化的形成:介绍聚落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聚落文化的传承:探讨聚落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和演变
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气候、地形、水文等
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选择适合生存的地点定居
聚落的形成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乡村城市融合型聚落:兼具乡村和城市
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聚落

都城北京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华 北
平
原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土壤肥沃
归纳:影响我们选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归纳:影响我们选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密度大
密度小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大
人口密度小
这里人们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农村→耕作
牧村→放牧?
乡村的生产方式不尽相同
乡村聚落的不同类型
农村→耕作
渔村→捕鱼
生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主要从事哪些工作呢?
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 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 集的居民点,居民以非农业 人口为主。目前全世界约有 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课件新人教版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图4-3 -4),回答1~2题。
1. 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B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②①
【点拨】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 断扩大,许多乡村聚落被城市聚落所取代。
2. 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团块状
山区
聚落沿着河流、山麓、 ___条__带___状
谷地延伸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 意义:聚落与当地__自__然__环__境____融为一体,从不同角 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处 理好聚落___发__展___与___保__护___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 面临的问题。 2. 《世界遗产名录》:___法__国___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 利的__威__尼__斯__城____,我国山西省的____平__遥__古__城____和 澳门历史城区等。
冬冷夏热, 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 气候干燥 在向阳坡上挖窑洞
民居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东南亚的双层 木楼或竹楼
终年高温, 潮湿多雨
就地取材,搭成竹楼,通风 散热,下层空着或放杂物、 养牲畜,上层住人
西亚热带沙漠 地区的房屋
白天炎热,昼夜 温差大,终年高 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 温干燥
习题链接
练基础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A 6 见习题 2A 7A 3D 8D 4A 9D 5B
练能力
练素养 答案显示
1B 6D
见习题
2C 7B
3 A 8 见习题
4A
5D
1. 乡村聚落类型不同,人们从事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也不相同,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 ) A. 平原乡村——耕作 B. 草原牧村——海产养殖 C. 山区林场——放牧 D. 沿海渔村——伐木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作业课件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内习题】
1.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C )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占地面积的大小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2.(2020,兰州)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
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C ) ①地表崎岖 ②气候暖湿 ③交通闭塞 ④水源充足
5.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6.下列民居中,属于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是( A ) A.墙壁较厚、窗户较小的民居碉房 B.双层木楼或竹楼 C.山西的平遥古城 D.北京的四合院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A.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 B.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 D两岸,地形平坦广阔,气候适宜。因此,它们应
该是最早产生城市的地区。
【答案】AD
(2)(2020,通辽)结合下图,下列区域中聚落分布密度最小的是( )
A.东亚 B.欧洲 C.北美洲中部 D.亚马孙平原
【解析】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东亚、欧洲、北美洲中部都是 聚落分布较大的地区;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聚落分布密度最 小。故选D。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的是(B ) A.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B.地形崎岖 C.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D.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各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几种搭配中不能正确 体现这种关系的是( A) A.中国南方—平顶房屋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D.东南亚地区—高架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落的产生和发展
聚落的形成
(1 )早期聚落选择的因素: 条带状聚落(多沿河、公路、山脉等)
地形: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气候:亚热带、温带;
资源:水源、林、渔、矿。
(2)目前:基本没有多大变化。 (3)高山荒漠地区:几乎没有聚落。
P82
欧、亚、非?
影 响 建 筑 风 格 的 因 素
(1)自然环境
(2)生活习俗 (3)历史文化 (4)宗教信仰
《世界文化名录》
(1)法国巴黎塞纳河畔 (2)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 (3)山西平遥古城 (4)云南丽江古城 (5)安徽皖南古村落 (6)澳门历史城区
P84
法国巴黎
塞那河沿岸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山西省平遥古城
澳门 历史 城区
安徽省皖南古村落
云南省丽江古城
世界遗产评定委员会:“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 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 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 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 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它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 统生活习惯,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 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对本地区的纳西民族的发展 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P81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城市聚落
P81
农 村
牧 村
乡村的类型
渔 村 林 场
P81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什么不同? 景观辨析
P81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道路 商 学 医 修建 店 校 院 密 高 多 多 多 情况 集 度 少 少 少 度 房屋 乡 小 小 村 有 无 农 田 有 无 果 园 有 无 鱼 塘 自然 景观 改变 大小
聚落与环境
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房屋为何不同,主要考虑何种因素?
在这些自然环境下的房屋应该设计成什么样?
沙漠(干旱)地区的村庄
P83
因纽特人的住所——雪屋
北极房屋
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
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热带雨林地区的民居
v
热带地区的印第安人房屋
v
东 南 亚 地 区 的 高 架 屋
P83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 不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形成各具特色 的聚落文化,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 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授课人:邓小燕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 2.知道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有文化特 色的传统的聚落建筑。
什么是聚落
一、乡村和城市 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聚落的作用: 居所
生产场所
社会活动场所
差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 大 大 市
好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大
P81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水源 充足
土壤 肥沃
资源 丰富
交通 便利
地形 平坦
其他……
P82
你认为下面哪个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聚落?
A
B
P82
①灌溉农业 发达地区
③出现劳动分工, 集市开始出现
团块状
②农业技术 得以创新
④集市逐渐 演变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