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再观察下面三幅图,说出它们 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冰屋 极度严寒
黄土高原窑洞
比较干燥
傣族竹楼
炎热多雨, 比较潮湿
半球形冰 屋,门小、 墙体厚
黄土深厚, 凿成窑洞, 冬暖夏凉
双层竹楼通风 好,人住上层。
利用课余时间,对家乡民 居进行调查。请以“民居 与环境的关系”为题,写 一篇调查报告。
稠 密

密 集
多多
多无无


城市与乡村还 有哪些不同?
人口 职业 经济 住房 交通 聚落 密度 构成 特点 结构 方式 规模
城市

复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工 业为 主
楼房
多种 多样

乡村

简单
以农 平房 业为
单一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聚 落呢?
聚落与环境到底有什 么关系呢?
❖以上两民居反映了当地怎样的 自然环境?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
什么是聚落? 通常聚落分为哪几种? 比较它们的差异。
房 房 道路 商 学 医 有 有 有 自然
屋 屋 修筑 店 校 院 无 无 无 景观
密 高 情况 的 的 的 农 果 鱼 改变
集度
多 多 多 田 园 塘 大小

少少 少
乡 村
稀 疏

稀 疏
少少
少有有


城 市
人一旦觉悟,就会放弃追寻身外之物,而开始追寻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所谓惊喜就是你苦苦等候的兔子来了,后面却跟着狼。 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 不会生气的人是愚者,不生气的人乃真正的智者。 平时没有跑过千米,比赛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只有不想做的,没有做不到的。 勇敢地接受挑战,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才能发出你的无限潜能。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衷心的说一句:承诺就像“操他妈”一样,经常说,却很难做得到。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持一份完整的本性和一颗 清净的心。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

A.在古代建筑上刻写“某某到此一游”
B.为增加门票收入,用尽一切手段增加游客人数
C.在风景区提倡游客随身带走垃圾
D.为吸引游客,在古迹保护区内大量建设游乐设施
(2022·北京大兴·二模)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14.关于海草房的开发与保护,最合理的是(B)
A.大力兴建海草房
B.保护特色民居,适当发展旅游业
C.拆除全部废旧海草房 D.迁出当地人口,实施全面保护
巩固训练
12.墙厚可以防寒、保暖、隔热、降温,窗少可以减小阳光、热风和风沙的进入,综上 所述,墙厚窗少的作用是防寒保暖,A正确;人字形屋顶的作用是排水排雪,B正确;渔 网外罩的作用是防风、防鸟、防盗,不是装饰房屋,C错误;海草苫顶的作用是防虫耐 腐,D正确;ABD正确,C错误;故选C。 13.海草可以降解,无污染,体现了海草房的生态特性,A正确;对现代建筑有借鉴意 义, 反映当地的风土民情, 利于节省建筑成本均没有体现出其生态特性,排除BCD;故 选A。 14.海草房的施工难度高,用料成本高昂,比普通的砖瓦结构的房屋建设成本要高很多, 所以不建议大力兴建,A错误;保护特色民居,适当发展旅游业,为保留传统,发展适 当的旅游业是个好的选择,B正确;海草房属于传统文化,不应该全部拆除,C错误;海 草房适宜当地居民居住,不应该迁出当地人口,D错误;ACD错误,B正确;故选B。
典例剖析
4.据图可知,图中的传统民居是竹楼,竹子生长在湿热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植被 茂盛,风沙小,A正确,B错误;竹子不适合在炎热干燥和草原广布的地区生长, 所以炎热干燥和草原广布地区的传统民居不可能用竹子做材料,此外,图中传统 民居屋顶坡度大,说明该地区降水多,而炎热干燥和草原广布地区降水少,传统 民居屋顶坡度小,CD错误。故选A。 5.西亚传统民居墙厚窗小,有利于隔热防风沙,适应当地炎热、多风沙的自然环境, A错误;东南亚传统民居下层悬空的主要目的是防潮,适应当地湿热的环境,B正 确;陕北地区传统民居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士高原地区冬冷夏热, 降水较少,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 洞,作为居所,C正确;北极地区传统民居用冰块建造,就地取材,防风保暖,适 应当地寒冷、多风雪的自然环境,D正确,故选A。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中华门(1956年拆)
永定门(19东5长4年安拆街)牌楼(1954年拆)
地西安直门门((11995649年年拆拆))
外城西北角楼天(桥1清95真2寺年(拆1)950年拆)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1.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2.对典型聚落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 “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护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3.应对其进行不破坏原有风貌的修复,做到合理开发利用。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建筑与环境
传统聚落是长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 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晋城市凤城中学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规模 建筑密度 人口数量 人类活动 功能 交通网络
大/小 大/小 多/少 工业/农业/服务业 多/少 复杂/简单
大/小 大/小 多/少 工业/农业/服务业 多/少 复杂/简单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探究
2 3
1
①、②、③ 三处属于 乡村 聚落,选 址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 临河 而建。而 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是 1 ,理由是:
该地位于大河下游交汇处,地形以 平原为主,交通便利。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 ……
2、聚落的形态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 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 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 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 发展成带状聚落。
三、民居与环境
自然环境
适应 利用
聚落
复杂多样
因地制宜
特色民居
做一做: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出在下列环境下的民居
终年高温多雨
温带草原地区
终年严寒
夏季高温多雨 (马鞍山)
矮 且 少
少 而 窄


想一想:
为什么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存在景观上的差异呢?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 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场所。
聚落的分类
景 观
乡村聚落
差 异
农业


方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式
城市聚落 工业、服务业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读图分析我们所居住的城市聚落形成的原因?并试着说出 我市先后提出“以钢兴市”和“以港兴市”的依据。
终年炎热干燥
再见
一、聚落的分类
1.聚落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乡村
2.聚落的分类
城市
城市和乡村有什么差异?
含山
和县

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26张PPT)

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26张PPT)

荒漠
各地的特色民居建筑
北极地区因纽 特人的冰屋
当地的气 候特点
严寒
我国黄土高原 上的窑洞 冬冷夏热
云南西双版纳 地区的傣族竹 高温多雨

民居的建筑特点
很低矮,无窗户, 保温效果好
利用黄土挖掘成 窑洞,夏凉冬暖
屋顶坡度陡, 下部通风隔潮
4.完成课本P83页活动1、2,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P83页活动答案: 从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西亚 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减 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 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 南亚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较多,当地的竹楼或 木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5.网上查找我国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整理几 个,并向大家介绍。 6.完成课本P86页活动,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 意义。 P86页活动答案: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民族建筑,别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良的自然风光,是人与 自然和谐的典范。 (2)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来的 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等。 (3)尊重当地风俗,爱护环境等。
3.读课本P82页,P83页图4.14,图4.15,归纳聚落 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归纳如下: 平原地区的聚落呈_团__块__状___;沿河流山麓、谷地等 分布的聚落呈_带__状____。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区位、 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在 快 乐 中 我 们要 感谢生 命, 在 痛苦中 我们也 要感谢 生命。 愿你生 命中有 够多的 云翳, 来造成 一个美 丽的黄 昏。 请 孩子记 住:生 命的意 义不在 于长短 ,生命 因充实 丰富多 姿而精 彩!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1.聚落(1)定义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3)聚落的形态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来源:学科网](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市。
关闭
C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3.下图属于乡村聚落中的哪种类型?(
123456
)
A.农村 B.林场 C.牧村 D.渔村
C
关闭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23456
4.下列各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高山地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荒漠地区
关闭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聚落分布密集。
关闭
B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5.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A.丽江古城 B.平遥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威尼斯城
123456
)
威尼斯城位于意大利。 D
关闭 关闭
解析 答案
6.连线题。 A.我国西双版纳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 C.我国黄土高原 D.东南亚国家民居 E.西亚的民居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一、列表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聚落 乡村 城市
人口 密度 小

交通
建筑 形式
欠发达 平房 为主
楼房 发达 为主
服务 机构 少

经济 生产劳 状况 动方式
耕作、 欠发达 放牧、
捕鱼等 工业、 发达 服务 业等
聚落 空气 规模 质量 小 清新
大 污染重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例1】 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就地取材,搭建成竹楼,通 风防潮 厚墙隔热,小窗减少白天 热风进入 上层住人习感知
【例2】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 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高温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解析:墙体厚度与气温相关,一般来说,气温越高,墙体越薄;门窗开 得较大是为了通风散热;多雨地区要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 答案:A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

14、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区(c):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5、庐山国家公园(c)
16、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nc,) 17、丽江古城(c,)
18、平遥古城(c) 19、苏
州古典园林(c):网师园、环秀山庄、留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
20、颐和园(c) 21、天坛(c) 22、武夷山(nc)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人类 聚居地——聚落
一、乡村和城市
1、聚落概念
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并建有各种公共设施,人们在这里进行劳动生产 和社会活动,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2、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点击图片观看更多资料)
❖城市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3、聚落的作用
❖斐 济 民 居
3、热带雨林地区的民居 东 南 亚 地 区 的 高 架 屋
❖ 热带地区的印第安人房屋

4、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
5、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5、沙漠(干旱)地区的村庄
6、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yi1)县西递村
6、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yi1)县西递村
7、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7、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8、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8、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牧村
渔村
农村
林场
乡村聚落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1
城市聚落2 城市聚落2
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中国目前有32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其中24项文化遗产,4项自然遗产,4项双重遗产。
1、 泰山(nc) ,2、 长城(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状元成才路
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聚落发展带来的弊
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 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在钢筋水泥 的“城市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 居也被一些高楼大厦所代替。
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 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 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 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 同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 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理解聚落的形成 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其聚落的主要形态。
状元成才路
2. 能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 状元成才路 会经济活动的密切联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聚落与环境
人们的聚居地——乡 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雪屋” 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常用雪 垒成砖,做成圆顶雪屋。房屋做成后,在室 内烧一把火,雪砖就会融化,将砖间的空隙 密封,再在雪下挖一个通道进入屋内。这种 雪下通道使冷空气不易进入室内,而暖空气 却可聚集在圆顶屋内。
1.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
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C )
西递
状元成才路
我国皖南古村落
我国皖南古村落— —西递和宏村保持了中 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 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 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 状元成才民路 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 融为一体,被誉为“桃 花源里人家”“中国画 里的乡村”。
山西平遥古城
云南的丽江古城
云南的丽江古城作为 世界文化遗产,有哪
些重要价值?
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 布比较密集; ② 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聚落的形态:
团块状聚落: 在一些平原地区, 聚落规模较大, 人口众多,房屋 密集。
条带状聚落: 在山区,有的聚 落沿山麓、谷地 延伸成条带状; 在一些平原地区,
状元成才路
为了靠近水源,
状元成才路
沿河流发展成带 状聚落。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些特色民 居往往能反映出 一个地区聚落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西亚的民居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 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东南亚 的民居
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 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 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
黄土高原 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聚落的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 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
状元成才路
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 河多,桥也多,一百多条 运河纵横全市。运河两侧 多棕红色屋顶的矮楼。
宏村
我国皖南古村落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聚落
乡村
范围小,建筑物矮, 外观 道路稀疏,人口数量
少,汽车流量小等

划分
农村、牧村、渔村、 林场等
异 生产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状元活成才路
方式 动
状元成才路
产生
早晚

城市 范围大,建筑物高, 道路密集,人口稠密, 汽车流量大等 大城市、中等城市、 小城市等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 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A.便利的交通
B.平坦的地形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C.自然资源贫乏状元成才路
D.水源充足
2.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B )
A.耕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服务业
C.渔业和林业
D.副业和建筑业
3.下列名胜古迹中,未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的是( A ) A.海南三亚 B.山西平遥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云南丽江古城
状元成才路
气候干燥,冬冷状元成夏才路 热, 黄土深厚直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草原地区 适应游牧生涯,搭盖迅速。
因纽特人 就地取材,防风保暖。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发展带来的利
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 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
状元成才路
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
历史文化、生 活习俗等
水源充足
自然资 源丰富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Fra bibliotek① ②

状元成才路
①②③三个乡村聚 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 变为城市?为什么?
1.地形平坦开阔,为 城市规模的发展提
状元成才路
供广阔的空间; 2.河流交汇处,水源
充足,水运条件交 通便利。
聚落的分布特点: ①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
(根据生产 活动不同)
农村 牧村


乡村聚落

渔村 林场
分 类
城市聚落
大城市 (按照规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大小不同)
状元成才路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 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 务业等工作。
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拉萨布达拉宫
就布达拉宫的旅游开 发与保护,谈谈个人
的观点。
人类的聚 居地—— 聚落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类型 形成 发展
乡村 城市
区别与联系
条件:水源、土壤、地形、气候、 交通、资源等
特色民居
分布
状元成才路
稠密区 状元成才路 稀疏区
聚落的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
气候与房舍拾趣
“叶子房” 赤道两侧的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 房屋要尽量通风和降温。例如,太平洋上的 岛国西萨摩亚,农村住房是用一根根树干围 起来,呈圆形或椭圆形,顶上覆盖着椰子叶, 房子没有墙,四面通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