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7月中韩贸易分析

合集下载

中韩互市贸易互市发展建议

中韩互市贸易互市发展建议

中韩互市贸易互市发展建议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范爱军金宁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

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

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

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 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

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

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

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

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

中韩贸易的中方逆差辨析

中韩贸易的中方逆差辨析

收稿日期:2008-08-23作者简介:朱其恒(1971-),男,江西广丰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文章编号:1005-0523(2008)05-0097-06中韩贸易的中方逆差辨析朱其恒(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中韩贸易的基本状况是:中方逆差总额巨大,在有些年份中超过对韩出口额.产生中方逆差的原因有:韩国贸易政策和出口战略的调整(包括韩国进口的来源国和地区范围扩大、韩国主要出口市场的国家构成改变、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韩国政府在发展中韩经贸中的两种不同作用;中韩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韩国文化在中国的日益被认可;我国对开发韩国市场缺乏足够重视等.消除或减少中方贸易逆差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双边磋商;优化相互直接投资结构;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扩大对韩文化产品出口并带动相关出口产业发展.关 键 词:中韩贸易;中方逆差;辨析;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F7521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韩经贸交往里中方贸易逆差与日俱增,对中韩经贸关系进一步顺利发展影响甚大.由于中韩地理位置靠近,双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且经济互补性大于竞争性,所以研究中方贸易逆差值得高度关注.1 中韩贸易的中方逆差基本状况在中韩两国建交以前,双方的经贸主要是民间零星贸易,贸易额不大,以中方产品输出为主.但是,从1992年开始,随着双方建交所带来的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方的贸易逆差随双边贸易总额的增加也在增大(具体见表1).目前韩国是中国大陆第二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仅次于台湾).表1 2000年以来中韩贸易发展亿美元年份中方出口增长%中方进口增长/%总额增长/%差额2000112194415232113417345 3718-1191220011251210192331901835911411-1081720021552318258171016440172217-1301720032012917431136617632134315-230132004278123814622154413900174214-3441320053511126127681223141119132413-41711200644513261889718161913431120 -45215200756114261110371615161599 1911-47612200811~7月43018———68118———————————— (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网站http ://w w w.customs.g )中韩贸易的中方逆差具有以下特点:(1)中方逆差总额巨大从1992年开始,中方贸易逆差形成后,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态势,各年的贸易逆差额不断攀高,截止2007年累计贸易逆差266617亿美元.这充分说明在中韩双方贸易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分享中,中方的利益要第25卷第5期2008年10月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V ol.25 N o.5Oct.,200889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2008年比韩方小得多,代价却比韩方要大得多.这不利于中国出口的良性发展.(2)有些年份中方对韩贸易逆差额超过对韩出口额1993年到1997年间的中方贸易逆差虽然连年增加,分别为24198亿美元、29116亿美元、36104亿美元、49170亿美元、58113亿美元,但逆差额始终低于当年中国对韩出口的数额.而从1998年以后的许多年份,中方对韩贸易逆差额超过中国对韩出口的数额.类似情况在全世界范围(尤其是在贸易大国间)并不多见.(3)中方对韩贸易的巨大逆差影响到中方的整体对外贸易中方对韩贸易的巨大逆差意味着中方要动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来达到总体贸易平衡或盈余,而中方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对美贸易,这就意味着要用对美国的顺差来弥补对韩国的逆差,可能导致中方对美国贸易依赖性加大,而美国由于对中方的巨额贸易逆差一直不满,不断对中方施加压力,贸易摩擦不断,因此中方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具有不稳定性,况且中方在服务贸易领域并不占有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方对韩贸易逆差仍可能会持续下去,中方的总体贸易顺差将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和侵蚀.2 中韩贸易中方逆差的原因分析造成中韩贸易中方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全方位、多视角地进行分析.211 韩国贸易政策和出口战略调整的影响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韩国确立“出口第一”、“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后,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向外拓展市场,在国内迅速形成了国民经济的外向市场循环体系.但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经济地位的提高,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已有的国民经济外向型市场体系实施了战略调整,使得这一体系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并进而对中韩贸易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1)韩国进口的来源国和来源地区范围扩大的影响韩国进口的来源国和来源地区从最初的30多个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几乎遍及全球,一些过去必须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改从更为合适的地方进口,从而使韩国在对中国出口增速的同时,从中国的进口却相对减少,最终导致两国间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韩国主要出口市场构成改变的影响由于中国经济的异军突起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进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进口需求的持续扩大,再加上中韩在地理位置上是近邻,运输时间短,物流成本低,韩国朝野对中国出口市场的重视加大,导致中韩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明显加大.目前,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出口大市场.3)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韩国的初级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73%,而70年代末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上升到8316%,90年代以后,以资本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制品、化工制品、钢材等中间材料的出口更是大幅度增长.这种出口产品结构的高级化,清楚地表明韩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出口替代和外向循环体系的不断升华.另一方面,韩国进口商品的结构主要表现为原材料、资本货物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三大类,其中又以原材料进口占的比重最大,达到50%以上.这样,韩国向中国出口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则主要是低附加值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尤以原料型商品为主,如纺织品原料及其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和农产品等.显然,正是韩国对华贸易进出口结构中的一高一低变化,构成了中韩两国贸易差额的存在并不断扩大的深刻历史背景.212 韩国政府在发展中韩经贸中的两种不同作用韩国政府在中韩经贸发展中采取内外不同的态度,导致中韩贸易的非正常发展.1)韩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使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不断攀高(1)不断提升韩中经贸合作水平.中韩两国1992年建交后,虽然韩国经历过多次政权交替,但各届政府对华态度较友好,政治关系融洽导致经济关系的发展,他们均把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放在首位,十分重视推进韩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2005年底,中韩政府更是规划到2012年将中韩贸易总额发展到2000亿美元.(2)通过民间交往带动经贸发展.在加强双方政治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韩国社会各阶层积极发展同中国的民间联系,以增加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带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目前,中韩双方已建立了由企业界、金融界共同参加的“中韩环境产业投资论坛”等磋商机制,促进了两国间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3)积极指导和协助韩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韩国政府抓住中国奥运会、世博会申办成功和西部大开发计划全面启动,相关市场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这一巨大商机,有针对性地指导韩国企业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一是帮助企业了解中国市场,韩国外交通商部每年都要组织多批经贸代表团访华,了解中国市场行情及发展潜力,探讨扩大对华投资和经贸合作的方案.二是提高韩国企业对华出口效率,为改善韩国企业对华出口渠道有限等状况,韩国政府加强了对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综合管理,同时利用电子商务等方式提高对华出口效率.三是加大对韩国产品的宣传力度,韩政府以举办世界杯足球赛、中韩建交十周年、“韩流”热潮等为契机,积极协助韩国企业在华举办韩国商品展示会和“中韩交流节”,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在韩国政府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韩国对华贸易获得大量顺差.2)韩国政府设置贸易壁垒阻碍中国对韩国的商品出口韩国政府在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方面长期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迟迟在削减保护性高关税、取消针对中国产品的歧视性措施、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待遇(直到2005年12月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方面的不作为,致使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贸易不平衡状态愈益严重.(1)关税壁垒.韩国对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采取的关税壁垒主要有调节关税、配额关税和特殊保障措施关税.以较为典型的2006年为例,在韩国征收进口调节关税的18种产品中,平均调节关税率为3612%,和中国有关的产品不下10种.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度《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韩国对63大类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并对受配额管理的部分产品征收200%以上的配额外关税,其概率之高,已超出了国际贸易通常水平的许多倍.而中国大部分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都被韩国政府纳入关税配额管理范围.(有关数据来源于http ://w w w.m ofcom.g )(2)非关税壁垒.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韩国政府除采取关税措施外,还频频启用非关税措施,如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检验检疫措施、通关环节壁垒以及其它一些歧视性做法,阻碍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中国受韩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商品包括: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及医药原料等,其中,新鲜水果、猪和牛、药品(特别是中成药)等尚无法对韩正常出口.韩国对以上产品进口限制措施主要以检验、检疫和安全标准为主要手段,并在进口检疫和检验上对中国产品采取歧视性政策,如对中国农产品按6%的比率进行抽检,而对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同类产品的抽检率仅3%.这种歧视性措施还体现在韩国对进口中国招标产品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对保证金交纳等诸多方面.从1991年开始韩国频频对华启用反倾销措施,使中国输韩商品屡屡受阻.还应指出的是,2005年12月以前韩国在裁量中国商品倾销时依然使用“非市场经济”标准,用第三国价格作为参照(一次性打火机就是把泰国价格作为参照),不公平地对待中国商品既不符合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事实,也阻碍了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213 中韩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国间直接投资和进口商品需求结构差异两个方面.1)中韩两国间直接投资额差异巨大韩国对我国的投资始于1985年,直接投资则从1988年才开始,当时规模很小,韩国企业在华943项投资项目的合同金额只有62亿美元.但1992年起,韩国对华投资步入了快速增长阶段.(1)投资领域拓宽.韩国企业开始对华直接投资时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组装、玩具、鞋类、皮革加工、石油化工等制造业和饮食服务等行业.近几年来,随着韩国大企业的进入,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除对原有机电、炼油等项目增资外,投资范围扩大到信息、运输、建筑、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2)投资地域不断扩大.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90%以上最初集中在环渤海地区的山东、辽宁和吉林等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已经扩展到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10余个省市,并正在进一步向内陆延伸.(3)双方直接投资金额不平衡.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在华韩资企业主要从韩国99第5期朱其恒:中韩贸易的中方逆差辨析001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2008年进口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进行深加工,然后再销往韩国和其他国家.这些企业对韩原材料的进口较大,而把产品返销到韩国的比率较小.韩国对华投资的不断增长,许多韩国企业将生产和加工贸易转移到中国,使韩国不断扩大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帮助韩国利用原产地的变化,将其与第三国(如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掩盖韩国的对美贸易顺差.相比之下,中国对韩国的投资规模却较小,由投资带动的对韩出口就十分有限.2)商品需求结构的差异较大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在经济增长带动下,中国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需求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韩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以资本技术为基础的机电产品、汽车、化工产品、钢材等出口大幅增长,这一趋势客观上和中国进口商品的需求结构十分吻合,因此中国从韩国的进口逐年增长.而韩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含金量低,较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易受到冲击,一旦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就很容易被替代.因此,商品需求的差异性,使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因素.214 韩国文化在中国的日益被认可刺激了其文化产品的出口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对华出口猛增,韩剧功不可没.韩国凭借其文化产业对华出口的带动,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韩国支柱产业之一.韩国计划跻身世界文化产业五强.为鼓励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出口奖”.每年从出口的产品和单位中评选出10个奖项.如电视剧、电影、漫画等.为增强韩国文化产品进军海外的力度,政府以文化观光部长官为首,向各国和地区积极推介韩国文化产品.例如,韩国驻中国、日本的文化院,韩国在日本和东南亚等其他国家以及在中国香港的旅游公司等纷纷以韩流为主线,推出演唱会、韩国旅游等.韩国政府也借助国外有影响的媒体,为韩流增色,并针对各国需求,不《可爱的你》等一系列剧作,至今看不出断推出新作品,例如,继《大长今》后,韩国又推出了电视连续剧《宫》、韩流降温的迹象.在我国自韩国的进口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缘于韩国文化产业的输入,这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又归功于韩剧,中国成为韩剧的重点输出国.韩国电视剧的出口打开了他们在中国的贸易市场.据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对韩流和经济波及效果的分析,在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中,源自中国的效益达3/4.韩国以电视剧输出带动文化产业对中国的出口,从而促使手机、化妆品、汽车、服装等行业的产品涌入中国,使贸易、投资增加.215 我国对开发韩国市场缺乏足够的重视与韩国开发我国市场相比,我国在开发韩国市场方面起步较晚,对开发韩国市场的重视不够,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欧美和日本市场.忽视了韩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韩国有能力增加进口,特别是增加从中国的进口.其次,我国有关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没有给企业提供足够的市场信息和政策指引,导致我国对韩国的投资和出口增幅有限.与此同时,韩国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大举进攻中国市场,在投资和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3 消除或减少中方贸易逆差的对策311 加强双边磋商中方贸易逆差的形成与韩国政府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双边磋商,要求韩方从两国经贸关系大局出发,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调整和改变对华贸易政策,也就成为必然的合理的趋势.中韩双方加强磋商,首先应该本着共同发展互补双赢的原则平等对话,明确彼此间的总体贸易发展战略和目标.其次双方应该通过必要和及时的磋商,对彼此间已经发生和客观存在的经济贸易关系的问题、现状和分歧进行沟通,并进一步寻求相关的解决办法.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国方面应该明确要求韩国政府对现行的对华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在中韩贸易中进一步减少关税品目,降低关税总体水平,削减高峰关税,取消不符合WT O规则的歧视性非关税壁垒,按照国民待遇的原则公平对待中国出口产品.312 优化相互直接投资结构目前中韩贸易里中方逆差的不断扩大,与韩国对华投资增长迅速和我国对韩国的直接投资规模狭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减少中方贸易逆差,中方应该作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企业不断扩大对韩国的直接投资,以投资带动出口,促进对韩国的出口贸易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我国很多企业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实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正在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产业链和国际经济协作,具有较高的海外投资积极性,而韩国与中国的经济又有着较强的互补性,是众多大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重要目标国,政府有关部门及商会和行业协会应当借鉴韩国政府在这一方面的做法,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企业拓展对韩国的投资.其次,指导韩国企业的在华投资方向,以引进高新技术和资本来平衡和弱化中方贸易逆差产生的影响.使韩国企业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投资,从目前的中小型项目向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石油化工、机械、电子领域的大型项目发展,如能在这些领域开展投资合作,就能打开中韩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局面.目前,中韩两国已着手在汽车零部件合作生产、高清晰度电视机、民用航空工业技术合作与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中国应进一步采取产业倾斜和产品技术倾斜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韩国企业对上述领域进行投资,提高大企业集团来华投资的积极性,使中方的逆差代价得到适当回报.欲减少中方逆差,一方面要增加韩方在华企业在中方境内采购的比重,另一方面还要根据韩国市场需求,采取一定的政策鼓励措施,引导韩商投资企业增加对母国的产品出口(尤其是大宗产品的出口),而不是仅仅将中国作为扩大韩方对欧美出口的加工基地.313 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扩大对韩出口目前韩国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着出口高级化而进口低级化的现象,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极为不利.应将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由农产品、轻纺产品为主转向以机电、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由粗加工、低附加值制成品为主转向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尽快从“以廉取胜”和“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彻底扭转以廉价低质货挤入国际市场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竞争中保住乃至扩大市场份额,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韩国的消费水平很高,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而我国输韩商品在设计、包装、标准化、交货期、销售方式、售后服务等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应加强对韩出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改善包装装潢.此外,还需加强对出口的宏观管理,尽可能杜绝对韩出口渠道混乱和削价竞销等现象.314 扩大对韩文化产品出口并带动相关出口产业发展对韩文化产品出口不应仅仅局限在对外宣传和友好交流的框架内,而应按照市场法则进行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通过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名牌工程、名人效应的“四名”战略把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树起来;进一步下放政策和相应的权限,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媒体、集团的合作;简化进出口手续,鼓励个人参与文化交流;利用文化亲和力,辐射东亚文化圈.应该看到,中国对韩国的文化影响源远流长,更甚于韩国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既然韩国文化在中国的日益被认可刺激了其文化产品的出口,那么,早已深入韩国社会和历史的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只要运用得当,当然更能刺激中国文化产品的对韩出口,并带动相关出口产业发展.4 结束语中韩两国贸易的中方逆差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已对两国经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现在开始就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使之得到合理的解决,才能使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参考文献:[1]卢武铉.中韩经济互补性超过竞争性[N].经济参考报,2003-07-08(2).[2]商务部外经贸研究院课题组.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意见[E B/O L ].http ://w w ,101第5期朱其恒:中韩贸易的中方逆差辨析201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2008年2006-07-11.[3]驻韩经商参处.2006年韩国进出口情况展望[E B/O L].w w w.m ofcom.g ,2006-06-29.[4]驻韩经商参处.韩国主要税制情况简述[E B/O L].w w w.m ofcom.g ,2006-05-11.[5]予 文.韩国“官民银”联手开辟海外建设市场[J].国际工程与劳务,2006,227(4):22-23.An Analysis of China’s Adverse B alance in China2K orea TradeZHU Q i2heng(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13China)Abstract:The basic status of China2K orea trade is that there is vast China’s adverse balance,which exceeds the export am ount of K orea in s ome years.The causes of China’s adverse balance include the adjustment of K orea’s trade policy and tactics,the tw o different functions of K orea g overnment in China2K orea trade;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 o countries’econ2 omy development;the K orea culture accepted by Chinese;the lack in Chinese recognition about the im portance of K orea market,etc.The tactics to decrease China’s adverse balance mainly include strengthening bilateral consultation;reforming direct investment structure;speeding up adjustment of export comm odity structure;enlarging culture product export to K o2 rea and driving other relateded export industries development.K ey w ords:China2K orea trade;China’s adverse balance;distinguish and analysis;cause;tactics(责任编辑:刘棉玲)(上接第83页)参考文献:[1]J.A.Bondy,V.S.R.Murty.G ragh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M].Amsterdam:E lsevier,1976.[2]Baogen Xu.On signed edge domination numbers of graphs[J].Discrete Math.2001,239:179-189.[3]徐保根.关于图的符号星控制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21(4):116-118.[4]徐保根.关于图的团符号控制数[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8,28(3):282-287.[5]徐保根.图的控制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6]徐保根.两类图的符号星控制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4):146-148.On R everse Signed Star Domination in G raphsZHAO H ua,XU B ao2gen,ZHAO Jin2feng,SHUAI Chun2ping(School of Basic Sciences,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13,China)Abstract: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reverse signed star domination in graphs.Let G=(V,E)be a graph without is o2 lated vertices,a function:f:E→{+1,-1}is said to be a reverse signed star domination function(RSS DF)of G if∑f(e)≤0holds for every v∈V(G),where e is the edge of the star which v belongs to,andγ′rss(G)=max{∑f(e) |f is an RSS DF o f G,e∈E(G)}is called the reverse signed star domination number of G.We obtain the upper bound ofγ′rss(G)for general graphs G,and determine the exact values of reverse signed star domination number for C om plete gragh and C om plete bipartite graph.K ey w ords:reverse signed star domination function;reverse signed star domination number;com plete gragh;com plete bi2 partite graph(责任编辑:周尚超)。

浅谈中韩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韩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韩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勇悦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4期摘要:中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两国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

因此,两国的贸易有待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韩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1中韩贸易现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提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但是由于三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这一构想迟迟未付诸行动。

在此情况下,中国利用了与韩国友好的政治关系,提前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获取了一定的贸易利益。

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

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韩国在中国的投资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

1992-1998年七年问,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

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

2012年1-7月中德贸易分析

2012年1-7月中德贸易分析

2012年1-7月中德贸易分析2012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中德两国领导人互动频繁。

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德国总理默克尔于8月30日对我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此访是今年默克尔第二次访华。

中德两国总理共同主持了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经贸议题成为磋商重点,这将成为中德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推手。

据海关信息网统计,今年1-7月份中德双边贸易规模为933.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以下简称同比)下降了2.3%,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3%。

其中,我国对德国出口401.8亿美元,下降6.5%;我国自德国进口532.1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1%。

一、今年1-7月中德贸易主要特点:1、7月份我国对德出口额同比降幅为2011年来单月最大值今年7月份,我国对德出口总额为62.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8.4%,这也是自2011年以来单月最大降幅。

(详见图1)2、自德国进口总额中近五分之一来自于汽车类产品1[1]今年1-7月份我国自德国进口汽车类产品价值总额为100.2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自德国进口总额的19%。

(详见表1)表1:自德国进口主要汽车类产品情况1[1]本文所指汽车类产品包括汽油小轿车(1500ml<排量≤2000ml、2500ml<排量≤3000ml、3000ml <排量≤4000ml和排量>4000ml )、汽油越野车(4轮驱动)2500ml<排量≤3000ml和汽油小客车,1500ml <排量≤2000ml3、受光伏产业贸易摩擦影响,太阳能电池出口受挫,多晶硅进口量增价跌今年1-7月份我国对德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为3234.1万个,同比下降了24.2%,出口总额为13.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1.1%;我国自德国进口多晶硅2[2]1048.7千克,同比增长了62.4%,进口额为3.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7.4%。

进口多晶硅均价的大幅下滑,导致国内80%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4、外商投资企业为中德进出口贸易主体,占据半壁江山在中德两国进出口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扮演主要角色。

中韩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中韩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中韩○潘爱玲 刘娟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前景一中韩两国地域相邻,经济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战后,双方经贸关系中断30年之久。

但近年来,尤其是两国建交后,中韩经贸合作有了很大发展。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79~1984年是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的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相互间贸易依存度很低,到198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占各自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不到1%。

②1985~1989年是中韩经贸关系初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直接贸易有了初步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也有了一定发展,1989年双方贸易额为30.55亿美元,韩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2536.7万美元。

③1990~1991年是中韩民间经贸往来日益频繁阶段。

这一时期,直接贸易发展迅速,在双方贸易中的比重达60%,1991年,双方贸易额达57.65亿美元。

同时韩国对华投资也有了发展,投资金额增至1.41亿美元。

④1992年至今,中韩经贸关系进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阶段。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两国政府间还签定了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委会及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等,使双方经贸关系飞速发展。

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中韩经贸合作日益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双边贸易发展迅速。

其一是贸易额增长迅速,1979年双边贸易额仅1900万美元,1993年达108亿美元,1996年达190多亿美元,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估计到2000年可达到300亿美元。

其二是贸易方式由间接贸易为主转变为直接贸易为主。

其三是贸易结构互补性强,中国对韩国出口大多是初级产品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商品,韩国对中国出口主要是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如钢材、汽车、大型电脑及通讯器材等。

2.双向投资方兴未艾。

在双向投资中,中国对韩国的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韩国对中国投资则发展较快。

这里着重谈一下韩国对华投资的特点。

其一,投资额和投资项目增长较快。

2012年5~7月份我国奶业贸易及主要奶业国家对华贸易分析

2012年5~7月份我国奶业贸易及主要奶业国家对华贸易分析

摘 要 :我 国6 月份 的奶 业进 口贸 易 中,主要 品种均 出现 不 同程度 的增 长 ,尤其 以饲草 、奶粉 和黄 油较 为 明
显 。美 国对我 国的苜蓿 草和DDGS 出口依 然 高速增 长 ,饲 草 的 同比增幅超 过6 0 0 %,DDGS 同比增 幅也在 的
20 0 %左右 ,而液 态奶 进 1数 量 的高速增 长则说 明 国外乳 制品 对我 国市场 的抢 占 已经进入 了一 个新 的阶段 。 2 2 : 出 1方面 ,虽然部分品种 的增长势 头依 然持 续 ,但 由于基 数过 小 ,仍 然未达到 一定的规模 。 中国乳制 品 出口 2 : 2
田 Y1 Y D 中26 圈0N A1o 奶E M I2 R・ 才C 0
2 年 5~7 0 1 2 月份 我 国奶 业 贸 易及 主要 奶 业
国家对华 贸易分析
陈 兵 ,杨 秀 文
(中国奶业协会 ,北京 1 0 ) 1 2 0 9
中 图 分 类 号 :F 1 .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 2 4 ( 0 2) 6 0 0 — 8 3 63 0446 21 1—080
同程 度 的 增长 ,尤其 以饲 草 、奶 粉 和黄 油 较 为 明显 。美
国对我国的苜蓿草和D GS l D 出E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饲
草 的 同 比增幅 超 过6 0 ,D G 的同 比增 幅 也在 2 0 0% D S 0 % 左 右 ,而 液态 奶 进 1数 量 的高 速增 长 则说 明国外 乳 制 品 3
收稿 日期 :2 1 - 8 1 02 0 —0
1 68 ;上 半 年平 均 到 岸价 4 美 元/,按 汇 率 63 计 .% 8 1 5 t .7
综 熏 合l8

中韩贸易逆差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逆差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逆差及产生的原因分析戴姣【摘要】随着中韩经贸活动的积极开展,两国经贸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中国对韩国巨额的贸易逆差。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贸易一直表现为中方的贸易逆差,且逆差额逐年扩大。

文章首先介绍中韩贸易逆差的基本状况,从总体的高度来宏观把握两国贸易发展情况,再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韩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

最后,提出平衡中韩贸易逆差采取的措施。

【期刊名称】《市场论坛》【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中韩贸易逆差;原因;策略【作者】戴姣【作者单位】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40.2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

然而,随着中韩贸易的长足发展,中韩贸易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如果不妥善应对该问题,将会影响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

因此,探究中韩贸易逆差及其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有利于促进两国贸易更好地发展。

(一)中韩双边贸易快速发展随着中韩两国关系不断改善,两国双边贸易迅速扩大。

中韩两国的贸易额从1992年的50.3亿美元一路攀升,2005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190.3亿美元;2013年,韩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2904.92亿美元,是1992年的58倍,22年时间增长了近60倍。

从增长率来看,近22年两国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21.71%,这一数值明显高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另外,根据韩国有关数据,韩国外贸总额年均增长率约为8%,由此可见,中韩两国间的贸易额远高于韩国外贸总额增长速度。

(二)中韩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中国跟韩国的贸易额越大,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越大。

1998年出现贸易逆差额超过同年中国对韩国出口的贸易额。

到2000年,中韩两国的贸易逆差额超过百亿美元,达119.2亿美元,两年之后贸易逆差额突破两百亿美元,随后的两年以较高速增长,到两国建交20周年时逆差额已达到809.7亿美元。

2012年7月份中国—菲律宾双边贸易情况

2012年7月份中国—菲律宾双边贸易情况

2012年7月份中国—菲律宾双边贸易情况据海关总署数据网站显示,2012年7月份,我国对菲律宾进出口总额达31.38亿美元,环比下降2.3%,占中国对东盟十国贸易总额的9.5%,继续保持第六大东盟贸易伙伴国地位。

7月份,我国对菲律宾贸易持续逆差,逆差额为2.61亿美元。

7月份,我国自菲律宾进口16.99亿美元,环比下降8.1%,主要进口的前五位产品有矿砂、矿渣及矿灰,塑料及其制品,机械,电子和光学医疗设备,累计进口总额达15.94亿美元,占中国自菲律宾进口产品总额的93.8%。

其中,电子进口最多,进口额达7.23亿美元,环比增长2.6%;其次是机械,进口4.75亿美元,环比下降33.9%;再者是矿砂、矿渣及矿灰,进口3.46亿美元,环比增长21.1%;第四是光学医疗设备,进口3650.26万美元,环比增长27.8%;塑料及其制品进口最少,进口额为1389.29万美元,环比增长1.6%。

图1 2012年7月份中国自菲律宾主要进口产品金额同月,我国对菲律宾出口14.39亿美元,环比增长5.5%,主要出口的前五位产品是针织服装、钢铁、机械、电子、车辆及其附件,累计出口总额达5.95亿美元,占中国对菲律宾出口产品总额的41.3%。

其中,电子出口最多,出口额达2.09亿美元,环比增长4.5%;机械位居第二,出口1.74亿美元,环比增长2.5%;第三是钢铁,出口8671.56万美元,环比下降20.4%;第四是针织服装,出口额为6487.5万美元,环比增长8.6%;车辆及其附件出口最少,出口额为6002.22万美元,环比增长30%。

图2 2012年7月份中国对菲律宾主要出口产品金额综上所述,7月份,我国对菲律宾出口贸易呈现较为良好的增长,其中对车辆的出口增长需求高达30%,但本月对钢铁的出口减少了20%以上。

另外,进口方面,我国减少自菲律宾进口机械,缩减幅度将近34%,但本月我国对矿砂和光学医疗设备的需求增大,增长幅度分别超20%和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7月中韩贸易分析
2012年8月24日是中韩两国建交20周年纪念日。自建交以来,
两国各领域友好合作不断深化,成果丰硕,经贸合作更是突飞猛进,
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两国企业界和经济界的交流与合作也成为联
系中韩友谊的重要纽带。据海关统计,20年来,中韩双边贸易一直
呈快速发展态势,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50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
的近500亿美元,10年上涨了近10倍;从2002年的近500亿美元
跃升至2011年的2456.3亿美元,增长了5倍。中国已超过日本、美
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则成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国。
(如图1所示)

其中,我国自韩国进口额和对韩出口额也始终呈现上涨态势,贸
易逆差额也在逐年上升。据海关信息网统计,2011年我国对韩国出
口额达到829.2亿美元,与2002年的155.3亿美元相比上涨5倍多;
我国自韩国进口额达到1627.1亿美元,与2002年的285.7亿美元相
比上涨了6倍;2011年全年贸易逆差额为797.9亿美元,与2002年
的130.4亿美元相比上涨了6倍。(如图2所示)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市场竞
争也愈加激烈,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
促进中韩经贸合作,为东亚和世界经济繁荣稳定做出贡献值得我们进
行广泛和深入探讨。中韩企业应该在绿色产业、高科技产业、电子设
备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扩大合作规模,充实合作内容。
据海关统计,2012年1-7月,中韩双边贸易额达1425.9亿美元,
同比增长3.1%;其中,我对韩出口510亿美元,同比增长6.7%,自
韩进口9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从出口主要商品来看,我国出口到韩国的主要商品是高新技术产
品、钢材、农产品和纺织制品,今年前7个月出口额分别为179.8亿
美元、46.8亿美元、22.5亿美元和14.5亿美元,出口合计占同期我
国出口到韩国商品总额的51.7%(见表1)
表1:2012年1-7月我国出口到韩国主要商品
商品名称
美元值 (亿美元) 同比
(%)

机电产品(包括本目录已具体列名的机电产品)
289.8 18.2
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
167.1 32.5
高新技术产品
179.8 27.5
钢材
46.8 -14.1
农产品
22.5 -7.3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4.5 -20.2
我国从韩国进口的主要商品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路、液晶显示

板和成品油,近年前7个月的进口金额分别为444.9亿美元、195.3
亿美元、104.2亿美元和53.2亿美元,上述四类商品进口额合计占同
期我自韩进口总额的87.1% 。(如表2所示)

表2:2012年1-7月我国从韩国进口主要商品情况表
商品名称
进口额 (亿美元) 同比
(%)
高新技术产品
444.9 5.2

电器及电子产品
331.0 12.0

集成电路
195.3 7.5

液晶显示板
104.2 -8.1

成品油
53.2 -1.7

2012年5月,两国正式启动中韩自贸协定(FTA)谈判,若两国

最终能成功签订这一协议,必将有利于区域内各国的优势互补及资源
配置,双方的货物贸易往来将进一步发展,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经
济发展。(海关信息网 黄孝容 房婷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