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合理即 ⁠
可) (任写一条)。
1
2
3
4
5
6
7
考点2 CO与CO2的性质及用途 3. (娄底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 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
C.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 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 4.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B)
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类型三 气体的检验和鉴别 7. 下列操作方法中,鉴别二氧化碳、氧气两瓶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D ) A. 测量两瓶气体的密度 B. 测量气体的溶解性 C. 称量两瓶气体的质量 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B. 用MnO2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 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CO2和O2 D. 用检验燃烧产物的方法来区分CO和H2
烯),其层内微观结构如图1。这种单层的石墨片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 奇特性质。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层或几层原子厚度的晶体,在电子、复合材 料、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布如图2。
1
2
3
4
5
6
7
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纺织面料中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 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 进新陈代谢。另外,纺织面料中的石墨烯片层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影 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菌体无法吸收养分直至死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掌握碳的几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熟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如不助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一氧化碳的生成、性质(如可燃性、毒性)、应用及防范措施。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够运用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与碳及其氧化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层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复习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和应用的梳理。
2.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基础学习。他们对碳的单质形态、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概念抽象、知识点繁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尚需加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点。
2.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括性描述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单元作业
三、实验题
14. 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第14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

单元作业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2HCl
CaCl2+H2O+CO2↑ ,制取装置为 B
和 C (两空均填序号)组合。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
CO
+Ca(OH)
3.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A. 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 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D.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
B )
单元作业
4. 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C60的分
子结构与足球相似(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足球由C60构成
B. 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7. 碳酸分解: H2CO3
CO2+H2O
8.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H2O+CO2↑

CaCO3+2HCl



CO2 ↑ +H2O


H2CO3



CaCl2+


单元作业
9.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CO3↓+H2O
2


CO2+Ca(OH)

CaCO
↓+H
O
2
2
3
2

(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


单元作业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大单元复习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大单元复习

石灰水 __澄__清__石__灰___水__变__浑__浊___的是CO2 通入紫色 __无__明__显__现___象_______的是CO;
石蕊溶液 __使__紫__色__石___蕊__溶__液__变__红_的是CO2
化学方程式 Ca(OH)2+CO2 = CaCO3↓+H2O H2O+CO2 = H2CO3
制碳素墨水
考点一、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还原性
C+2CuO 高温 2Cu+CO2↑
黑色
红色
3C+2Fe2O3 高温 4Fe+3CO2↑
砖红色、
黑色
红棕色
C+CO2 高温 2CO
用途:冶炼金属(炼铁)
教材母题
人教版P112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_碳___元素组成的单质。
2.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写出其对应的一种或几种用途: (1)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做___钻__头___ (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_做___电__极__ (3)活性炭的吸附性强:__做__冰__箱___除__味__剂_
(1)金刚石
a.天然存在最__硬___的物质
立体网状结构 裁玻璃
切割大理石 加工坚硬的金属 钻探机的钻头
b.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钻石饰品
考点一、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石墨
a.深灰色、质软,有滑腻感 b.优良的_导__电___性
平面层状的结构 铅笔芯 高温润滑剂 制作电极
(3)C60
C60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
2. (2021·广州)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 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 1 g金刚石和1 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 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硬度
无色透明、正八 面形状的固体 最硬 很高 不导电
深灰色、有金属色泽, 细鳞片状固体 质软、滑、在纸上 可留下痕迹 高、耐高温 导电
熔点
导电性
用途
钻石、刻划玻璃、 润滑剂、铅笔芯、 切割大理石 作电极
一、碳的单质-----无定形炭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
木炭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 杂质构成的,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 它具有吸附能力。
CO2与H2O反应生成 碳酸,碳酸使紫 色石蕊变红.碳酸 不稳定,受热易分 解.
三、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与社会 CO2
毒性
无毒但含量高 时会使人窒息
CO
有毒,与血红蛋白 结合,使人体缺氧 严重污染空气
对环 大气中的CO2的含量升 境的 高会产生“温室效 污染 应”,使全球变暖
1、作气体肥料 2、灭火 3、作致冷剂、人工降雨 4、作化工原料 5、制碳酸饮料
用途
1、作燃料 2、冶炼金属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 1、使地球温度升高,两极冰川 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 海城市。 2、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造成温室效应的因素 大量使用含碳燃料,乱砍滥 伐,使森林遭到破坏,导致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 上升。
防止温室效应的方法 减少使用含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是常生活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间接地保护树木; 双面使用纸张,节约纸张,减少造纸时所用的树木,间接保 护树木。
氢气
巩固练习一、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碱石灰和 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 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 A )装 置,收集装置应选择( C )装置。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3.利用本单元几种碳和碳的化
小组讨论完成,增强合作意识。
训练学生综合思考能
【拓展提高】
分析上述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探究二:分析下图中的五种物质,将能转化的用→连接起来,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转化关系。
合物之间的关系,综合思考。
力、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与自我反思
一引导学生反思目标要求的达成度、知识点、技能点掌握情况;
【拓展升华】
为了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现有如下实验装置。(已知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浓盐酸有挥发性)
①a、b两种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采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④若在上述实验中CO2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
1.是否建立以二氧化碳为中心的化学知识网。
2.是否联系到生活中有关碳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具体应用,充分了解两种性质与生活用途的决定关系?
二反思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是否到位;反思还有哪些知识的模糊点、错误点、丢失点、混淆点、盲点。
给学生总结反思和消化的时间,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课堂检测
1、进行课堂检测并展示答案
【合作探究,难点突破】
探究一;根据提供的仪器分别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用KMnO4制取)和二氧化碳的装置,结合装置特点,回答以下问题:
1、制备气体的装置一般包括哪几部分?它们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
2、制备气体的步骤有哪些?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1.先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进行讲评。老师做好总结。

初中化学_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师:我们学习了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并认识了碳酸钙和碳酸等含碳物质的性质。

我们来看看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师:给出学习提纲,让学生依据提纲内容复习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学生分组提问,并扮演展示:复习活动一:1.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和石墨化学式,它们物理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列举石墨的三条物理性质?(2)有吸附性的有哪些?谁的吸附性更强?吸附性属于物质哪方面性质?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单质碳有哪三条化学性质?可以简记为7个字:、和。

(2)碳的燃烧有几种情况?你能写出几个化学方程讨论方案学生用心聆听分组提问,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

回答问题:能否说二氧化碳有酸性?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抢答问题小组讨论式?(3)碳的还原性实验中,为什么在酒精灯上面加上网罩,有什么作用?试着写出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生成物说出反应的现象。

生:每小组选一位同学,板演展示记忆结果。

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学生纠错并给出学生建议。

给出学生下一步的目标,将重要实验再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

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展示学习情况。

复习活动二:碳的氧化物有哪些?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有哪些?各小组各抒己见,比赛准备时间:2分钟。

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学生分组讨论认真思考完成习题表扬积极的学生A.猛击后用大量水冲洗B.用大量的水浸泡C.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用水冲洗D.用热的纯碱溶液冲5.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C.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 D .清的石灰水振荡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毒性C .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D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⑵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 ;⑶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装置是 和 。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件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件
有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 点燃 2 ______CO + O2 =====
2CO2 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
项目 化 学 性 质
二氧化碳 没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
有还原性 △ CuO + CO ===== Cu+CO2 ______________
还 原 性
跟水 反应
跟水反应: CO2+H2O== H2CO3 ,
·人教版
变式题 [2011· 吉林]请观察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装置C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集气瓶 O2或H2 (2)在实验室里用A作发生装置,可制取CO2或__________; 澄清的石灰水(或石灰水) (3)在制取CO2 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生 成的气体是CO2; 浓硫酸 (4)若用装置B干燥CO2,则瓶中盛放的液体应是________, 要收集CO2,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 D
CaCl2+H2O+CO2↑ 2 1.反应原理:CaCO3+____HCl===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中,不能用稀硫酸与块 状石灰石反应来制取CO2,这是因为H2SO4与CaCO3反应生 成微溶的CaSO4 ,它会覆盖在CaCO3 的表面,阻碍反应的 进行。若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来制取CO2 ,会导致浓盐 酸中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产生的CO2 气体内,造成气体不纯。
·人教版
考点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不活泼 碳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__________。在高温下碳能与 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1)可燃性 点燃 CO2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C+O2=====________
点燃 2 CO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2 ____C+O2=====_____________ (2)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10、由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
钠溶液,因此小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 小丽同学不同意小亮同学的观点,认为能反应。请你与他们一 起探究,验证小丽同学的观点。 (提出假设)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塑料 塑料瓶中倒入适量 塑料瓶变瘪 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氢氧化钠溶液,立 即拧紧瓶盖,振荡。 化学方程式为: 取上一步骤中所得 的溶液,加入盐酸 有气泡产生
9.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氢硫酸。 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 (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同时生 成硫酸亚铁(FeSO4) 。实验室可选择下图中 的 B 和 c 组成制取硫化氢气体的装置,若 改变装置中的药品,还可以制取 CO2 。若用F 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从 A 端进入。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浓盐酸或稀硫酸
稀盐酸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 体,使制的的二氧化碳不纯。不用稀硫酸与 石灰石反应的理由是:二者反应生成微溶于 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酸 与大理石的接触,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
7、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致人死亡,其原 因是否相同?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课堂小结
1、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2、学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收集方法 验证 验满
向上排空气法
在集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 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满。
4、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CO



CaCO3
⑤ ⑥ ⑦
CO2 C

H2CO3
① 2C ②C ③
+ O2 === 2CO
点燃
点燃
+ O2
=== CO2
2 CO + O2
====2CO2
点燃
④ 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⑥ CO2+H2O=H2CO3 △ ⑦ H2CO3 H2O+CO2↑
疑点辨析
1、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8.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回答 下列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的名称 是 石灰石和稀盐酸 。 (2)若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中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 CaCO3 ↓+ H2O Ca(OH)2 + CO2 ==== (3)若用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 置C中可盛放的试液是 紫色石蕊溶液 ,观察到的现象 是 石蕊溶液变红 ; (4)检验集气瓶里的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 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如何证明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把它们放在纯氧中燃烧,发现生成唯一的 产物是二氧化碳。
3、吸附性是化学性质吗? 物质在吸附的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物质,也就没 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吸附性不是化学性质而是 物理性质
4、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了吗? 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 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是一种 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 5、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利:二氧化碳可以灭火,是化工原料。 弊:二氧化碳增多会引发温室效应。
3、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 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C )
4、用四种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①分别点燃,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能 燃烧的是二氧化碳。
②分别到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 化碳,不变的是一氧化碳。 ③分别到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 碳,不变的是一氧化碳。 ④分别通过加热的氧化铜,能使氧化铜变为 红色的是一氧化碳,另一瓶是二氧化碳。
能力提升
1、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 C 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刚石
石墨
C60
碳纳米管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 碳原子
2、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 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B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2、碳的氧化物
一氧化碳 物 色味态 理 密度 性 溶解性 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密度略小 难溶于水
2CO + O2 点燃 2CO2
CO+ CuO 加热 Cu + CO2
二氧化碳 比空气密度大 能溶于水
可燃性 化 还原性 学 毒性 性 与水反应 质 与可溶性 碱反应 用途
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具有还原性
不相同,二氧化碳能致人死亡是因为二 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其本身没有毒 性。而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血液里 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死亡。
8、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什么? 是因为他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9、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吗? 虽然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但是它没有毒,不能算作大气污染物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内水面上升 。 CO2+H2O=H2CO3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Na0H溶液 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 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NaOH与CO2反应,使内部压强变小,气球慢慢胀大 。
5.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的混合物依次 通过:①炽热的炭层 ②炽热的氧化铜 ③浓硫酸 (起干燥作用)经充分反应后,最后得到的气 CO2、N2 体是 。
6、根据此试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哪条化学性质 和物理性质?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 烧,密度大于空气
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的 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 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 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 试管。
无毒 H2O + CO2== H2CO3
Ca(OH)2 + CO2 == CaCO3 ↓+ H2O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有毒 不反应 不反应
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光合作用、气体肥料、 化工原料等。
3、二氧化碳的制法
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 + CO2↑ 二 氧 化 碳 的 制 取 反应原理 实 验 室 制 法 实验装置
知识整合
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结构 主要物理性质 用途
碳 金刚石 单 质
石墨
C60
坚硬 琢磨后光彩夺目 质软、有滑腻感
导电性能好 \
钻头、刻刀 装饰品 铅笔芯、润滑剂
电极 材料科学、超导体化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可燃性。 点燃 点燃 学 C + O2 (不充分燃烧) CO2(充分燃烧)2C + O2 2CO 性 c、还原性: 高温 2CuO + C 2Cu + CO2↑ 质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 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 水、可溶性碱等的反应)。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反 应原理、实验步骤、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 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