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干预在卵巢癌患者心理

心理干预在年轻女性患卵巢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病例简介
第二医院
坚强妈妈和奇迹宝宝
金辉,女,34岁,已经进入孕中期的准妈妈却发现卵巢癌晚期,病情来势凶猛, 在经过北京专家会诊后,由崔满华教授带领的医疗团队在经过反复的讨论分析 后,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带孕化疗4个月,孕32周时行剖腹产、广泛 组织切除及淋巴清扫,保住了妈妈和腹中宝宝,术后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化疗过 程,患者最终成功分娩一名健康的男婴。当我们都在为坚强的妈妈和奇迹宝宝 祝福的时候!时隔一年,2018.02患者在中日联谊医院体检时又发现肿瘤标志 物值异常增高,考虑卵巢癌复发。后继续来我院行化疗方案,第10次化疗期间 出现卡铂严重过敏反应,遂更改化疗药物(多美素+贝伐单抗)继续行化疗方 案。患者命运是坎坷的,但是她也是幸运的,遇到了吉大二院仁心仁爱仁术的 妇产科团队,2018.5.16患者第12次化疗来我疗区就诊,祝她早日康复,愿宝 贝健康成长。
心理干预在年轻女性患卵巢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提高心理弹性方法2——意象疗法
第二医院
(1)正念冥想:
①身体放松。采用坐姿或者仰卧。引导患者闭上双眼,保 持清醒状态,以不困倦及想入睡为度,依照前额、面部、 手臂、上身躯体、腹部、腿部、脚趾的顺序,依次放松。 随着部位的变化,患者应感觉到相应的部位舒适、温暖及 血液流动。整个放松结束后,患者感觉身体轻松。此阶段 时间为5 min。②调节呼吸。注意呼吸节律,默数呼吸次数, 从1 到10,再从10 到1,从浅快呼吸到深长平缓的呼吸。 此阶段时间为5 min。③聚焦。选择令人愉快的一幅画或一 组画面。想象自身置于美好的画面中,开放想象,向往景 象。此阶段时间为10min。患者出现安定、愉快的的样子。 身体放松与呼吸调节可同时进行。每日训练1 次。
心理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睡眠状况的影响

2022年2月第9卷第2期February.2022,Vol.9,No.2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91
作者简介:黄桂霞(198111—),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肿瘤化疗护理研究心理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睡眠状况的影响
黄桂霞(泉州市光前医院,泉州,362321)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泉州市光前医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观察组开展心理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2组的负性情绪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而护理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睡眠质量更佳,且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生命质量评分、化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接受心理护理既有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又利于提升其睡眠质量,因此,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词 心理护理;肿瘤;化疗;睡眠;护理效果Application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inTumorChemotherapyPatientsandObservationofSleepStatusHUANGGuixia(QuanzhouGuangqianHospital,Quanzhou36232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interventioneffectofpsychologicalcareforcancerpatientsreceivingchemotherapyMethods:Atotalof130tumorchemotherapypatientsadmittedtoQuanzhouGuangqianHospitalfromJanuary2020toDecember2020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anddividedintothecontrolgroupandtheobservation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with65casesineachgroup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psychologicalnursing,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nursing,andthenursingeffects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Afternursing,thenegativeemotionsofthetwogroupswereimprovedcomparedwiththosebeforenursing,andthenegativeemotionscoreoftheobservationgroupafternursing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sleepqualityafternursingwasbetter,and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scor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nursingsatisfaction,qualityoflifescoreandchemotherapycompliance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careforcancerpatientsundergoingchemotherapycannotonlyimprovetheirnegativeemotions,butalsoimprovetheirsleepqualityTherefore,itcanbefurtherpromotedandapplied.Keywords Psychologicalcare;Tumor;Chemotherapy;Sleep;Nursingeffect中图分类号:R47373;R338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2.02.036
预康复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预康复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已经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为目标的综合治疗模式。
预康复(Prehabilitation)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理念,近年来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预康复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其概念、理论基础、实施方法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评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本文旨在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预康复理念强调在恶性肿瘤治疗前,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这种治疗模式不仅关注疾病的本身,更关注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体验。
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预康复的应用涵盖了营养支持、体能训练、心理干预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和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本文将从预康复的定义、理论基础出发,详细阐述预康复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营养干预、体能训练、心理支持等。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预康复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预康复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预康复(prehabilitation)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在主要手术或治疗之前,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干预措施,优化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恢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以及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预康复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预康复可以帮助患者在手术或治疗前达到最佳的身体状态,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成功率。
预康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再者,预康复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的信心,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心理因素对妇科患者的影响及心理干预对策

经验交流心理因素对妇科患者的影响及心理干预对策曾 超,王 琼,贾仙群,周 静(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 关键词:心理因素;妇科患者;心理治疗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8194(2008)202027202 任何一个患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受心理因素影响很大,而对于住院后的妇科患者来说更是如此。
妇女是社会中的特殊的群体,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下和现代社会的要求,女性不仅要在内担任相夫教子的工作,在外也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而妇科患者住院后大多要通过手术治疗,不仅具备各科患者共同的心理压力,且由于女性生殖器官的特殊作用、面临手术切除、产生并发症等问题。
许多患者对术后工作能否正常的开展和家庭生活尤其性生活问题十分不安,还担心内分泌失调、过早衰老、失去生育能力、社会歧视、恐惧癌症等。
自此充分体现了心理因素对妇科患者的影响。
故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妇科患者的心理活动,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树立其自信心,配合医生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1 临床资料1.1 调查对象 调查2008年7~8月在本科住院患者199例,其中子宫肌瘤89例,卵巢肿瘤49例,子宫腺肌症5例,恶性肿瘤18例,继发不孕23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5例,年龄20~30岁56例,30~40岁78例,40岁以上65例。
1.2 调查方法1.2.1 与患者交谈 采用单独交谈方式,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
与家属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性格倾向等,获得患者详细资料。
1.2.2 发放心理情况调查表 客观反映出患者的具体问题。
1.3 调查结果1.3.1 住院后的心理反应 因为住院,大部分患者焦虑、猜疑、孤僻、压抑,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表现为沉默寡言、食欲低下、不愿和医生、护士配合治疗等。
1.3.2 术前的心理反应 最担心手术意外出现生命危险、影响以后的生活问题,97%以上的患者需要了解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状况,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等。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患者在面对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理解和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恐惧和焦虑:乳腺癌的诊断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患者可能会对疾病的预后、治疗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感到担忧。
悲伤和沮丧:乳腺癌的诊断可能改变患者的身体形象,影响其自我认知和社会角色,从而产生悲伤和沮丧的情绪。
愤怒和无助:患者在面对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和疼痛时,可能会感到愤怒和无助。
同时,对疾病的无法掌控也可能引发患者的挫败感和无助感。
社交隔离: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可能会逐渐脱离社交活动,导致社交隔离。
自我形象紊乱:乳腺癌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的身体形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提供支持和安慰: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的安慰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面对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和焦虑。
提供关于疾病和治疗的信息,以增加患者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心理咨询:定期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处理悲伤、沮丧、愤怒和无助等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提供专业的引导和技巧,帮助患者发现积极的应对策略。
建立社交支持网络:鼓励患者维持或重建社交,可以减轻社交隔离的影响。
组织病友交流会或线上交流平台,可以帮助患者相互支持和分享经验。
应对自我形象紊乱:护理人员应患者的自我形象紊乱问题,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
帮助患者接受身体形象的变化,并鼓励其在康复过程中积极自我重塑。
提升自我管理技能:通过教育和实践,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包括情绪管理、疼痛管理、药物管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等。
这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也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医院或护理机构应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且充满关怀的环境,以减少患者的压力和不安。
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也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鼓励患者参与决策过程:让患者参与到自己的治疗和护理决策过程中,可以增强其主动性和控制感,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
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

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作者:童海燕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37—01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及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妇科肿瘤患者被诊断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妇女患者生命的疾病,患者常常在疾病的打击下变得抑郁、痛苦和绝望。
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临床治疗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和思想负担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2012年经病理证实的肿瘤患者共200例,其中宫颈癌111例,绒癌37例,卵巢癌27例,子宫内膜癌20例,恶性畸胎瘤5例,年龄21~66岁。
1.2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将患者分为焦虑、孤独、猜疑、主观感觉异常、失助自怜、期待与希望6类。
经过护理干预后其效果分为有效、好转、无效等三种情况,详见表1。
2 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的总的有效率为88%,大部分患者对心理干预有着积极的反应,焦虑、孤独、猜疑的症状减轻,较好的配合治疗。
大约为5%的患者表现为无效,详见表2。
3 讨论3.1 妇科肿瘤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受文化程度、性格、家庭背景以及对肿瘤疾病本身的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各不相同。
①焦虑:主要是对可能要发生的不良后果的情绪反应,从本资料可以看出,大部分肿瘤患者存在焦虑的心理。
常常表现为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害怕谈及自己的病情,害怕手术及化疗的来的并发症及副作用,担心术后性功能的缺失及可能出现的男性化表现。
②孤独、抑郁:患者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感觉到自己成为了社会和家庭的累赘,常常表现为远离社会,远离家庭,在病房内极易孤独,被遗弃感强烈。
③失助、自怜:对疾病绝望,对治疗没有信心,感觉到无力改变现实,对治疗消极对待,不易配合,患者丧失了自我价值,无助感强烈。
健康教育结合放松训练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3 1 8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
3 . 浙 江省 嘉兴 市 中 医院儿 科 , 浙 江 嘉兴
【 摘要】目的 探讨 健 康教 育 结 合放 松训 练干 预对 妇 科 恶性 肿 瘤术 后 化疗 患 者 生存 质量 的影 响 。 方 法 选择 在 我
院手术 后 化疗 的妇 科 恶性 肿瘤 患 者 1 0 0例 为研 究 对象 , 随 机 分为 干 预组 和 对 照组 各 5 0例 。干 预 组给 予 综合 护 理 干预 , 对 照组 给予 常规 护 理 。 比较 两 组 干预 前后 的心 理 状况 、 生理 指标 、 生存 质 量 。 结 果 干 预后 , 干预 组 的躯 体功 能 、 角色 功能 、 情绪 功 能 、 认 知 功 能均 有 显著 提 高 , 而疲倦 、 恶 心呕 吐 、 睡眠 、 食欲 、 腹 泻 等症 状 明 显 好转 , 与 干预 前 比较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0 . 0 5或< 0 . 0 1 ) 。结 论 妇 科 恶性 肿 瘤 患者 生 活质 量 较差 。 通 过健 康 教 育结 合 放 松训 练 的 干预 后 , 患者 总体 生 活 质量得 到明 显提 高
n i c i p a l Ho s p i t l a i n Z h e j i a u g P r o v i n c e , T a i z h o u 3 1 8 0 0 0 , C h i n a ;3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P a e d i a t r i c s , J i a x i n g T C M H o s p i t a l i n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J i a x i n g 3 1 0 0 1 3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e f f e c t o f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 i t h r e l a x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o n l i f e q u a l i t y o f g y n e —
认知行为干预对女性宫颈癌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

认知行为干预对女性宫颈癌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女性宫颈癌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
方法:按照年龄上下相差2岁、病程上下相差1年的原则进行1∶1配对实验,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4例女性患者。
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法进行2周干预。
干预前后采用eortc qlq-30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果:干预后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评分,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宫颈癌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中途分类号】r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060-01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患病率及病死率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国家有显著差异,我国普查资料表明宫颈癌发病率大约在 8.1 ~602.7 /10 万之间,且近年来宫颈癌发病有逐步年轻化趋势[1,2]近年年轻宫颈癌患者有明显上升趋势,患病率以每年 2% ~3 % 的速度增长,可用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的增加给予解释,甚至可以说宫颈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感染性疾病[3],年轻宫颈癌患者约占宫颈癌患者总数的9.88%[4]。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 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6 月住我院妇科的恶性肿瘤患者。
入选标准: 宫颈癌患者64例,年龄42~73岁,平均(58.64±11.32)岁。
病理分期:ⅱ期20例,ⅲ期28例,ⅳ期16例,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排除精神活动能力不正常者。
对该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进行比较,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p>0.05。
1.2 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由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主治医师以上的妇科医生完成,干预时间为 2 周。
具体内容: ①支持性心理治疗。
建立亲密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7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争取家庭的支持等综合性心理干预4周。
分别于干预前后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OL-C30)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疲倦、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两组患者的经济困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可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妇科;肿瘤;心理干预;生活质量
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绒毛膜癌等[1]。
现代肿瘤学科一致认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比生存率、病死率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状况。
研究表明[2],恶性肿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
本文于2006年1月开始,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住我院妇科的恶性肿瘤患者。
入选标准:①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
②意识清楚,智力正常,愿意配合完成量表检查。
③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
将符合上述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8例:其中宫颈癌17例,卵巢癌10例,子宫内膜癌6例,绒癌5例;年龄25~60岁。
对照组38例:其中宫颈癌16例,卵巢癌11例,子宫内膜癌5例,绒癌6例;年龄25~60岁。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由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主治医师以上的妇科医生完成,干预时间为4周。
具体内容:①支持性心理治疗。
建立亲密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造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多与她们缺乏诊断和治疗相关信息有关,担忧预后。
因此,应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于文化层
次较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采取隐瞒病情的保护性交流,与患者交流时,要热情、耐心、细心,尽量减少患者的知情机会,避免患者情绪低落,丧失治疗信心。
对于文化层次高、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进行试探性交流,知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时,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③疾病相关知识教育。
利用健康教育手册,健康知识授课、个别教育等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不断为他们提供疾病相关信息,改变他们癌症的认识偏差;
④争取家庭的支持。
家庭是患者最直接的精神支柱来源,因此应强化癌症患者的家庭力量,动员亲友多陪伴患者,积极帮助解决后顾之忧等。
1.3 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4]进行生活质量评估。
该量表为自我报告形式。
共30个题目,包括5个功能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3个症状量表:疲乏、疼痛、恶心呕吐;6个单项测量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经济困难和1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
标准分为0-100分,其中总体健康状况和功能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输入SPSS12.0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疲倦、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两组患者的经济困难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受关注。
研究表明,除疼痛、治疗副作用、婚姻状况等因素外,心理状态亦是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3]。
调查显示[5]100%癌症患者存在心理困扰,因此,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中,必须把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治疗。
3.2 综合心理干预干预可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6],对癌症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其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在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患者的QOL评定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QOL
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果表明通过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导、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争取家庭系统的支持等可加速患者功能状态的恢复及症状的缓解,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3 心理干预形式应具综合性、个体化、全方位性
国外研究显示,新入院的癌症患者中,有80%以上对疾病信息的需求是第一位的[7]。
在本研究中,多数患者主动了解病情,尤其是与手术、预后相关的信息。
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把疾病相关信息向患者宣教。
患者是独立的个体,心理干预要做到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注意了解患者性格及心理问题,进行个体干预。
对癌症患者心理干预除患者本身外,还应该包括患者的亲属和社会成分。
患者最直接的精神支柱来源于家庭,因此应加强癌症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力量,帮助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心理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杨西宁,周甘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身心需要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广西医学,2008,30(2):289-290.
[2]王红静,曾莉,刘杨,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07-111.
[3]狄文,胡柯.关注妇科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7):489-490.
[4]王建平,陈仲庚,林文娟,等.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测定-EORTC QLQ-C30在中国的试用.心理学报,2000,32(4):438-442.
[5]韩静,刘均娥,孟洁.癌症病人心理困扰程度及相关原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17.
[6]张惠芳,赵擎宇,陈冠璇,等.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广东医学,2010,31(2):185-188.
[7]WHELAN TJ,MOHIDE EA,WLLAN AR, et al. The supportive care needs of newly diagnosed cancer patients attending a regional cancer center.Cancer,1997,(80):1518-152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