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干预

合集下载

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癌症病人确定诊断阶段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普外科郑丽仙由于人们长期以来把癌症与死亡等同起来,所以每当病人得知自己患有癌症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努力否认以及对疾病产生恐惧和绝望。

在接受一系列检查过程中,病人心理反应复杂而强烈,癌症对病人生命的威胁是多数人首先考虑的问题。

在此阶段给予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一)尊重病人人格,维持病人自尊。

医护人员应当知道,当病人诊断为癌症时,否认是病人抵御严重精神创伤的一种自我保护,所以不要揭穿病人的防卫,不要随意向病人透露可能是癌症的言词。

在我国,通常的作法是将真情告诉病人家属,使家属有所准备,安排以后的治疗。

此种作法还可使病人获得心理适应的时间或避免癌症诊断所带来的心理冲击。

当决定告诉病人时,应注意告知的方式,在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社会文化背景基础上,以合适的时间,恰当的方式向病人讲解病情,同时向病人讲解治愈的希望,使病人及早摆脱恐惧,积极配合治疗,无论病情早晚,都应将争取做到最好疗效的希望给予病人。

(二)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工作,为病人建立强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统。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非常重视对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它是个体可利用的重要的外部资源。

病人的家属常是社会支持的中心人物,应着重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指导工作。

指导他们如何与病人交谈,以便得到家属的理解、配合,避免他们的不良心态影响病人的治疗和情绪。

(三)各种检查前做好宣教。

在确定诊断以前,病人往往需要做各种检查。

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他们对检查存在疑虑,对检查的目的、方法、副作用、注意事项不了解。

护士应耐心讲解,使病人尽快做各种检查。

癌症病人治疗阶段的心理问题及干预(一)肿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经常被病人看作是人生中的重大挫折和不幸,因此往往对情绪和健康观念产生很大影响。

由于手术应激,许多手术病人在术前和术后可能出现手术适应困难,产生各种心理异常。

术前恐惧、焦虑,往往降低病人的痛阈及耐痛阈,结果在手术前、中、或手术后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后果。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外,还会伴随着心理上的负担。

由于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不确定性,癌症患者通常会经历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提高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1、了解患者的情绪患者在面对癌症的时候,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比如恐惧、焦虑、愤怒、悲伤等。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耐心倾听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

了解患者的情绪,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排解心理负担,提升心理抵抗力。

2、提供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不断地鼓励和激励患者,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还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关心理资源,比如咨询电话、心理辅导课程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心理问题。

3、建立信任关系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关心、陪伴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建立信任关系后,患者通常会更愿意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护理人员也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还可以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4、关注家庭支持癌症患者通常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关心,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关注患者的家庭情况,为患者提供家庭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的家人排解压力,提供相关心理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

护理人员还可以鼓励患者与家人多交流,加强家庭关系,从而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5、提倡积极生活态度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心理疏导等。

这些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增强抵抗力,提高治疗效果。

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临床常见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青岛市肿瘤医院护理部范永颂一大部分癌症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减轻癌症病人的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是治疗癌症的内在动力,也是康复的前提,所以进行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必然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1、否认心理。

这是人们对付严重挫折的一种自我防卫的方式,即否认自己患了癌症,认为是医生的诊断“错误”。

这对于缓和心事应激具有一定作用,但往往因此而延误治疗时间。

2、侥幸心理。

这是病人迟迟不进入角色,而希望医生诊断错误的期望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病人,有2种情况:第一是对自己疾病诊断半信半疑;第二是缺乏医学科学知识的人的盲目乐观,认为:“身体无不适,能吃能睡,能干活,不会有事的”因此,不愿意执行医嘱,导致不良后果。

3、忧郁(抑郁)心理。

临床调查研究表明癌症病人与其他病人在显著差异性,忧郁心理更为明显,而门诊癌症病人不能入院治疗,故情绪更为抑郁、苦闷。

这类病人常表现为情绪消沉、悲观,有凄凉、痛苦的感觉,常独自流泪,很少说话,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即使是过去喜欢做的事情,现在也不想做,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4、焦虑心理。

这类病人常表现为:心跳、心悸、紧张、焦虑不安,脾气暴躁;失眠、多汗、手发抖,常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5、疑虑心理。

疑虑是缺乏事实根据的主观猜想,是患者消极的自我暗示。

病人患病后变得异常敏感,对护士、医生的低声细语,总怀疑是在谈论自己病情在恶化或无法救治;怕打错针、吃错药;有的患者凭自己一知半解的药物知识,推断药物副作用,推断不良预后,常以封建迷信传说来指导看病,甚至相信一些巫医、巫术,造成大错。

6、孤独感。

孤独感是病人感觉孤单一人,与外界似乎隔绝了的孤独寂寞心境。

病人住院后与家庭、工作单位脱离,加上陌生的周围环境,极容易产生孤独压抑心理。

感到在病房度日如年,生活无聊、乏味,有的甚至导致失眠。

7、依赖心理。

这是由于病人进入角色后受到各项照顾、保护而产生的被动依赖的心理。

癌症患者心理应激状况的评估和干预措施

癌症患者心理应激状况的评估和干预措施

癌症患者心理应激状况的评估和干预措施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更在心理层面投下沉重的阴影。

了解癌症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以及促进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当得知自己患上癌症的那一刻,患者的心理世界往往会经历一场剧烈的风暴。

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1、震惊与否认最初,患者可能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表现出震惊和否认的态度,试图逃避或拒绝相信诊断结果。

2、恐惧与焦虑对疾病的进展、治疗的副作用、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常常使患者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

3、抑郁与悲伤面对癌症带来的身体和生活的改变,患者容易感到无助和绝望,出现抑郁和悲伤的情绪,甚至失去对生活的兴趣。

4、愤怒与怨恨为什么是自己患上癌症?这种不公平感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愤怒和怨恨的情绪,有时会指向自己,有时会指向周围的人或环境。

5、孤独与隔离感治疗过程中的身体不适、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他人对癌症的恐惧和误解,都可能让患者感到孤独和与社会隔离。

二、评估癌症患者心理应激状况的方法准确评估癌症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是实施有效干预的前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1、心理量表评估如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可以量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的程度。

2、临床访谈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应对方式、家庭支持情况等。

3、观察法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互动,从中推断其心理状态。

4、家属或照顾者的报告家属和照顾者与患者相处时间较长,他们的观察和反馈对于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针对癌症患者心理应激的干预措施1、心理治疗(1)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学会应对焦虑和恐惧的技巧,如放松训练、深呼吸等。

(2)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倾听、理解、鼓励和安慰,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癌症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需求与护理干预

癌症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需求与护理干预

癌症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需求与护理干预癌症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需求是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和情感需求。

以下是癌症患者心理社会支持需求与护理干预的一些关键点:心理社会支持需求:1.情感支持:癌症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强烈的情绪波动,如恐惧、焦虑、抑郁等,需要情感上的慰藉和理解。

2.信息支持:患者及家属需要关于癌症信息的教育,包括疾病性质、治疗方案、可能的副作用和预后等,以增强对疾病的认知和控制感。

3.社会支持:患者可能需要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的的实际帮助,如日常生活中的便利、精神上的鼓励等。

4.康复支持:治疗后,患者可能需要支持和资源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和日常生活。

护理干预策略:1.个体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针对性强的心理社会支持。

2.心理咨询: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困扰。

3.家庭和社区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和社区资源参与支持,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帮助和关怀。

4.健康教育:通过健康讲座、手册等形式,提供关于疾病管理、康复和应对策略的教育。

5.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独立性。

6.PeerSupport:建立病友支持小组,让经验丰富的病友为新手提供支持和建议。

7.资源连接:为患者提供有关额外支持资源的信息,如慈善组织、心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etc.8.持续关怀:护理干预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使在治疗结束后,患者仍然需要持续的支持和关怀。

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癌症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癌症病人各期心理变化与护理

癌症病人各期心理变化与护理

癌症病人各期心理变化与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当今,癌症对于人的生命的威胁,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恐惧和忧虑,癌症是危机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许多学者认为,心里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并贯穿于接受诊断、治病和护理的全过程。

多年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癌症病人的各期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可以使忧伤者变的快乐,弱者变为强者,绝望者获得信心,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1、焦急、忧虑期刚入院的病人,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大多表现的焦急忧虑。

对入院前所做的检查,医生解释含含糊糊不敢直言,有的直接避开病人,把结果告诉家属,这是病人更是疑虑重重,睡眠欠佳,食欲减少急需从大夫护士口中了解到自己的病情,了解各种化验检查的结果,盼望尽快确诊,得到恰当治疗。

护理:病人刚入院与亲人分离,对周围人员不予了解,此期病人往往心理感情脆弱,更受不了恶性信息刺激。

因此,医护人员要尽量实行保守治疗,以免病人精神支柱完全崩溃。

同时,护士要以热情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接待病人,介绍周围环境及入院须知,病房有关人员组成等。

使病人刚入院就感到病房的温暖,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2、恐惧期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和病情进展,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基本了解,虽然他们嘴上不说自己得了什么病,但从平时的表现中在病人与家属之间,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都能默认。

此期病人加上化疗或放疗对身体带来的损伤,以及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使病人表现提心吊胆,认为自己的了不治之症,没有几天活头,心情沮丧、流泪,为了一点小事大发脾气,甚至对医疗质量亦有怀疑态度。

护理;护士要多开导病人,举一些周围好转的病例让病人了解。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有更多的好办法可以治病。

对待病人要热情、耐心服务周到、举止大方,介绍一些必要的医学知识,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不要被疾病所吓倒。

3、侥幸、期待期一个人生病后,不但躯体发生变化,心理上也同时受着折磨。

浅谈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心理干预

浅谈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心理干预

浅谈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心理干预发表时间:2012-08-23T08:22:06.4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1月总第203期供稿作者:程光[导读]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使得恶性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程光(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心医院安徽宣城242000)【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77-01 癌症是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使得恶性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

限于当前医学科技水平,治疗恶性肿瘤仍然是医学界一大难题,尤其是晚期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情绪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也有很多的影响,从而对患者治疗的情况产生影响。

有研究发现负面的情绪能够使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从而使得患者的免疫系统对恶性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消灭能力降低,更加不利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而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调整患者的免疫能力,使得患者对癌症细胞有更好的识别和防御能力。

现在,我们就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浅谈社会干预方法对癌症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

1 癌症患者心理特点一般人对癌症的理解是“不治之症”,罹患癌症的唯一结局就是等待着死亡的召唤,罹患癌症就好像服用慢性毒药,只能等着疾病蚕食自己的生命。

面对此种问题,我们将临床工作中出现的常见的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一描述和总结,并发现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具有其特点。

1.1否认期又称为“疑癌阶段”[2],在确诊为癌症前,患者表现为一定的焦虑情绪,意图从医学的角度得到自己希望的答案,即希望之前的诊断错误,同时希望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程度如何、是否有能够被治愈的可能。

当患者的癌症被确诊以后,患者对诊断产生明显的怀疑态度,反复要求会诊,重复的进行检查,企图逃避罹患癌症的现实。

1.2情绪波动期此时患者的精神高度紧张,对周边所有人员的言行特别敏感、多疑,通过别人无意中的言行获得暗示[3]。

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临床常见癌症病人得心理反应及护理青岛市肿瘤医院护理部范永颂一大部分癌症病人都有不同程度得心理障碍、减轻癌症病人得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就是治疗癌症得内在动力,也就是康复得前提,所以进行心理护理就是十分必要得、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必然产生不同得心理反应,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1、否认心理。

这就是人们对付严重挫折得一种自我防卫得方式,即否认自己患了癌症,认为就是医生得诊断“错误”。

这对于缓与心事应激具有一定作用,但往往因此而延误治疗时间。

2、侥幸心理。

这就是病人迟迟不进入角色,而希望医生诊断错误得期望心理。

有这种心理得病人,有2种情况:第一就是对自己疾病诊断半信半疑;第二就是缺乏医学科学知识得人得盲目乐观,认为:“身体无不适,能吃能睡,能干活,不会有事得”因此,不愿意执行医嘱,导致不良后果。

3、忧郁(抑郁)心理。

临床调查研究表明癌症病人与其她病人在显著差异性,忧郁心理更为明显,而门诊癌症病人不能入院治疗,故情绪更为抑郁、苦闷。

这类病人常表现为情绪消沉、悲观,有凄凉、痛苦得感觉,常独自流泪,很少说话,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即使就是过去喜欢做得事情,现在也不想做,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4、焦虑心理。

这类病人常表现为:心跳、心悸、紧张、焦虑不安,脾气暴躁;失眠、多汗、手发抖,常有胃肠功能紊乱得症状。

5、疑虑心理。

疑虑就是缺乏事实根据得主观猜想,就是患者消极得自我暗示。

病人患病后变得异常敏感,对护士、医生得低声细语,总怀疑就是在谈论自己病情在恶化或无法救治;怕打错针、吃错药;有得患者凭自己一知半解得药物知识,推断药物副作用,推断不良预后,常以封建迷信传说来指导瞧病,甚至相信一些巫医、巫术,造成大错。

6、孤独感。

孤独感就是病人感觉孤单一人,与外界似乎隔绝了得孤独寂寞心境。

病人住院后与家庭、工作单位脱离,加上陌生得周围环境,极容易产生孤独压抑心理。

感到在病房度日如年,生活无聊、乏味,有得甚至导致失眠。

7、依赖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病人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社会资源的评估
– 可能获得的有效社会支持 – 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 – 患者所处社会文化的影响
肿瘤病人自杀的危险信号
有特别的行为或情绪特征改变,如冷漠,退 缩,隔离,易激惹,恐慌,焦虑或社交、睡 眠、饮食、学习、工作习惯的改变
有严重的绝望或无助感 陷于以前经历过的躯体、心理或性虐待的情
肿瘤病人自杀行为的治疗
关心和支持病人
– 使病人相信有自杀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是对痛苦的一种反应;
– 在危机期内保持与病人有效的联系,如提 供24小时电话支持,要求病人完成合理的 家庭作业等;
– 帮助亲人和朋友理解、关心和支持病人。
肿瘤病人自杀行为的治疗
关心和支持病人
– 使病人相信有自杀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是对痛苦的一种反应;
肿瘤病人自杀行为的治疗
改变病人的认知
– 使病人认识到他所面临的问题是可以解 决的;
– 使病人认识到负性情绪是可以消除的; – 使自杀病人认识到他可以与负性情绪共
同生存; – 自杀行为通常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有时会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或者带来 新的问题。
肿瘤病人自杀行为的治疗
改变病人的认知
属作出保证; – 建立合作的而不是对抗性的治疗关系; – 不代替病人作出任何价值判断,而是引
导病人进行积极思考。
肿瘤病人自杀行为的治疗
对自杀病人进行连续的、全面的评估
– 认识到评估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任务; – 评估的内容不仅限于自杀行为本身,而
是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短期和长期自 杀的危险性,精神、躯体健康问题,人 格、社会心理环境、应付资源等各个方 面
– 病人的自杀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将产生强烈 的影响
肿瘤病人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概述
– 肿瘤病人的自杀行为发生率很高 – 每一个恶性肿瘤患者都应接受自杀危险性
评估 – 评估应该是多维的
肿瘤病人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与疾病和治疗相关评估
– 治疗前景不明确或者很悲观 – 肿瘤或相关治疗导致长期的慢性疼痛或持续的
– 使病人认识到他所面临的问题是可以解 决的;
– 使病人认识到负性情绪是可以消除的; – 使自杀病人认识到他可以与负性情绪共
同生存; – 自杀行为通常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有时会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或者带来 新的问题。
关于自杀的常见误解
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 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自杀。 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
关于自杀的常见误解
自杀者有精神疾病。事实上仅有少部分 自杀未遂者或自杀成功者患有精神疾患。 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具有严重的抑郁,孤 独,绝望,无助,被虐待,受打击,深 深地失望,失恋或者别的情感状态的正 常人。
躯体疾病; – 帮助病人处理急性和慢性的痛苦; – 帮助病人提高应付挑战的能力。
肿瘤病人自杀行为的治疗
重视可能发生的自杀行为
– 及时将病人的自杀危险性告知患者家人,争取 其密切配合
– 医务人员之间应就患者的自杀危险性及时沟通 – 在病历等医疗文书中应有关于自杀危险性的评
估和干预记录 – 必须时应请专科医生会诊 – 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患者的情绪和疼痛等问题
关于自杀的常见误解
下面几项是关于儿童自杀的:
– 6岁以下的儿童不会自杀 – 近年来儿童自杀非常罕见 – 儿童不可能理解自杀的结局 – 从认知和躯体的角度看,儿童不可能成功
地完成自杀计划
肿瘤病人自杀行为的治疗
正确认识治疗的目的
– 预防自杀只是治疗的目的之一; – 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治疗病人的精神和
– 主动自杀:自己采取行动伤害或结束自己 的生命
– 被动自杀:拒绝接受维持生命的必要措施
自杀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自杀行为的分类
– 自杀意念与自杀计划 – 自杀准备 – 自杀未遂 – 自杀死亡
自杀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预防自杀行为的重要性
– 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必须面对病人的自杀行 为
– 病人的自杀不仅是医疗活动的失败,而且 将导致严重的医患冲突和矛盾
关于自杀的常见误解
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和赠送个 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和恢复的迹 象。事实上大多数想自杀者在情绪好转 后,才有精力开始做出一定的计划,安 排他们的财产。这种个人财产的安排有 时类似于最后愿望与遗嘱。
自杀总是一种冲动性行为。事实上自杀 有些是冲动行为,另一些则是在仔细考 虑之后才实行的。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疾病带来的心理打击
– 对疾病、治疗、死亡及其后果的恐惧:对很多患 者而言,罹患癌症意味着宣判死缓;治疗过程中 可能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痛苦
– 人生发展理想和目标的重大挫折:心比天高,命 如纸薄,几人能够接受生命的突然变故?
– 人格的完整性受到威胁:必须依赖别人才能生存; 价值观念必须调整等
– 在危机期内保持与病人有效的联系,如提 供24小时电话支持,要求病人完成合理的 家庭作业等;
– 帮助亲人和朋友理解、关心和支持病人。
肿瘤病人自杀行为的治疗
使病人认识到可以公开地、诚恳地谈 论自杀行为
– 不把自杀行为看作是懦弱的、有罪的、 愚蠢的或报复性的;
– 就事论事; –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并向病人和家
结中,不能自拔 求助者显示一种或多种深刻的情感特征,如
愤怒,攻击性,孤独,内疚,敌意,悲伤或 失望,这些是个体非特异的正常心理行为特 征。
肿瘤病人自杀的危险信号
向别人表达拒绝接受治疗 拒绝交流自己的自杀想法 交代和安排后事 突然减少和家人、朋友、医务人员的交流 突然情绪好转 准备可能用于自杀的物品 询问自杀的方法
主要内容
肿瘤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 自杀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肿瘤病人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自杀的常见危险信号 对自杀行为的常见误解 肿瘤病人自杀行为的治疗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I. 躯体疾病的一般心理反应
– 即刻反应:Franklin Shontz将患病后的即刻反应 分为三期
心理休克期:茫然失措,不知道做什么;出现一些 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与行为;可出现与现实的分 离感,好像自己是一个傍观者。持续数天或数周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表4. 治疗期的心理反应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表5. 治疗后的心理反应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表6. 治疗后的心理反应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表7. 恶化期的心理反应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表8. 终末期的心理反应
自杀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自杀行为的概念
– 自杀行为:在意识清醒的状况下,由死亡 愿望支配的主动或被动伤害或结束自己生 命的行为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II. 癌症造成的打击
– 疾病带来的生物学打击,特别是: – 疼痛:疼痛是慢性的、持续性的,也许直
到生命的终结
功能损害和丧失:重要功能的损害和丧失使生 命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个人尊严受到严重挑战
身体器官的丧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器官 移植和人工器官的问题
表1. 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自杀发生在家族中,具有一种遗传倾向
关于自杀的常见误解
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是想自杀。事实上大 部分人只是在他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产生自杀 企图。他们大多数人能从短时的威胁中恢复 过来,学会适应与控制,长久地生活,使自 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免受自我冲突的威胁。
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危险可能结束。事 实上自杀最危险的时候可能是情绪高涨时期, 当想自杀的人严重抑郁后变得情绪活跃起来 的时候。一个危险的迹象是在抑郁或者自杀 后出现“欣快”期。
心理冲突期:思维混乱,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丧 失感,无助感,焦虑,抑郁,不知道如何面对突如 其来的变故,惶惶不可终日
退让或重新适应期:面对现实,降低期望,调整心 态和行为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I. 躯体疾病的一般心理反应
– 病中的反应
依赖性增加,行为幼稚化,角色调整 主观感觉异常 易激惹,情绪波动 焦虑、抑郁 害怕孤独 猜疑心重 自卑
– 控制自己情绪的压力:焦虑、愤怒和抑郁,别人 不一定能够理解
– 对治疗和人生道路作出选择的压力:路在何方? – 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疾病带来的社会经济打击
– 社会角色改变:承担社会角色职责的能力降低 甚至完全丧失
– 人际关系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和损失;人际 关系性质的改变
– 经济压力:一方面不再能获得收入或获得收入 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资源消耗大幅度增加
– 社会歧视:因失去给社会作贡献的能力、毁形、 毁容、行动不方便等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III. 不同时期的正常与异常心理反应
表2. 确诊前的心理反应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
表3. 诊断期的心理反应
剧烈疼痛 – 肿瘤或相关治疗导致了生活功能的严重丧失 – 肿瘤或相关治疗导致了毁形、毁容 – 治疗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肿瘤病人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个人特征的评估
– 个人的价值观念 – 个性特征 – 个人经历 – 近期生活事件 – 精神状况:特别是情绪是否抑郁 – 一般躯体状况 – 职业和家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